梁 (南朝)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1月22日) |
梁(502年5月1日-557年11月12日),又称南梁、萧梁、前梁、南朝梁,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南齐宗室萧衍称帝,改国号为梁,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梁 | |||||||||||||||
---|---|---|---|---|---|---|---|---|---|---|---|---|---|---|---|
502年—557年 | |||||||||||||||
京城 | |||||||||||||||
• 502年-552年 | 建康 | ||||||||||||||
• 552年-554年 | 江陵 | ||||||||||||||
• 554年-557年 | 建康 | ||||||||||||||
国君姓氏 | 萧 | ||||||||||||||
君主 | 6 | ||||||||||||||
• 502年-549年 | 武帝萧衍(开国) | ||||||||||||||
• 555年-557年 | 敬帝萧方智(亡国) | ||||||||||||||
兴衰 | |||||||||||||||
• 502年5月1日 | 齐和帝萧宝融禅让予萧衍,梁朝建立。 | ||||||||||||||
• 557年11月12日 | 敬帝萧方智禅让予陈霸先,陈霸先于四日后登基称帝,陈朝建立。 | ||||||||||||||
• 560年3月26日 | 萧庄被陈朝击败,与王琳一同逃入北齐,梁朝彻底灭亡。 | ||||||||||||||
| |||||||||||||||
今属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 越南 |
国号
编辑历史
编辑萧衍建梁
编辑南齐末年,皇帝萧宝卷行事荒淫,并大肆诛杀大臣,杀死尚书令萧懿并追杀其兄弟,萧懿的弟弟雍州刺史萧衍因此联合行荆州府事萧颖胄起兵,拥立萧宝卷的胞弟荆州刺史南康王萧宝融为帝。萧衍攻入京城,萧宝卷被杀。因萧颖胄已病逝,萧衍成为萧宝融势力唯一领导人物,以太后王宝明名义加封自己为建安郡公、梁公、梁王及杀死萧宝卷的儿子、兄弟、堂兄弟,仅萧宝卷庶兄萧宝义因残疾、胞弟萧宝夤北逃而幸免(庶弟萧宝源虽未被杀,但也很快病死)。他虽迎萧宝融进京,但在萧宝融进京前即迫其禅位,改封萧宝融为巴陵王,次日即杀之,以萧宝义续封[2][3][4]。
尽管萧衍算是南齐宗室,但与南齐皇室的关系疏远,其共通的祖先得追溯到西晋时期的萧整,为了给自己制造登基的合法性,他不继承齐朝的皇统,而是以其新的封号“梁”作为国号。为受禅,他自称明帝勋臣;后为对抗萧宝夤的宣称,他又改口声称自己推翻萧宝卷之举是夺明帝天下为齐高帝、齐武帝子孙报仇,另立政权亦非夺取齐高帝、齐武帝的天下,不再自居明帝勋臣。
梁武帝萧衍在代齐即位后厉行俭约,令南梁前期国势颇盛。然而武帝迷信佛教,曾三次出家为僧,令朝臣须用大量金钱为他赎身。他又大建佛寺及翻译佛经,令佛教大盛,可是佛事太过损害经济,令梁朝国势开始衰弱。
侯景之乱
编辑其后东魏叛将侯景投降,武帝本欲借侯景之力北伐,侯景见南梁国势衰弱,加上武帝出卖自己,遂有反叛之意,终于548年爆发侯景之乱。皇侄临贺王萧正德曾被过继给武帝,却未能被立为皇太子且回归本宗,心怀不满,与侯景勾结,侯景许诺拥立其为帝。侯景围攻建康,包括皇子宗室们所统领的各地兵马多观望不救,萧正德奉命抵抗时率军倒戈。侯景攻克建康外城后,立萧正德为帝。549年侯景攻克建康城,以武帝名义解散勤王军队,废杀萧正德,武帝亦被其囚禁饿死,这场乱事亦是梁朝灭亡的关键。
武帝死后,侯景立皇太子萧纲为傀儡简文帝,把持朝政。同时,不服从侯景的南梁地方势力彼此也互相攻伐及求援于北齐、西魏。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攻杀武帝第一任太子萧统子河东王萧誉,迫使其弟岳阳王萧詧以襄阳降西魏,受封梁王;武帝第六子邵陵王萧纶降北齐,亦受封梁王,但因萧纶因与北齐结盟而失去南梁支持,遭萧绎、侯景打击,最终被西魏所杀;武帝幼子武陵王萧纪据益州称帝。其他地方势力亦有被侯景所灭者。北齐和西魏相继乘机夺淮南和中国西南大片土地,梁朝国力急剧衰败,只能偏安长江以南。双方互有胜负,但总体来说在军事上北朝转强,南朝逐渐转弱。
天正元年八月十七日(551年10月2日),侯景迫梁简文帝禅位给梁武帝故太子萧统孙豫章王萧栋,改元天正。天正元年十月初二日(551年11月15日),又杀梁简文帝。天正元年十一月十九日(552年1月1日),迫使萧栋禅位,改国号为汉。
江南残破
编辑552年,萧绎灭侯景,在江陵称帝,史称梁元帝;指示收复建康的手下杀死萧栋兄弟,没有还都建康。年底,他歼灭萧纪势力,但期间他联合西魏致使益州被西魏所得。
553年,北齐出兵意图拥立武帝侄湘阴侯萧退为帝,未果。
因梁元帝与西魏交恶,555年,西魏攻克江陵,迫使梁元帝父子投降,然后杀之,在江陵立萧詧为帝;元帝诸子仅晋安王萧方智幸存,大将王僧辩等不承认萧詧,在建康拥立萧方智为梁王,以太宰承制,准备拥立为帝,却因被北齐所败,被迫同意北齐所请,改立萧懿子萧渊明为帝,萧渊明亦应王僧辩所请,立萧方智为皇太子。另一大将陈霸先随即以王僧辩投降北齐、抛弃先帝之子为由袭杀王僧辩,迫使闵帝萧渊明禅位给萧方智,萧方智史称梁敬帝。陈霸先代表敬帝对北齐称臣,后又击败北齐,亦掌握了朝中大权。
太平二年十月初六日(557年11月12日)梁敬帝禅位当时已为陈王的陈霸先[5],陈霸先于是在太平二年十月初十日(557年11月16日)称帝,建立陈朝。[6]
萧庄即位与败亡
编辑陈武帝称帝后,梁朝的残馀势力与地方豪强还不断起兵反抗。广州刺史萧勃起兵北上,陈武帝陈霸先派周文育、侯安都等平定广州,消灭萧勃。湘州刺史王琳据州抗陈,陈武帝派军进剿,都战败失利。王琳进军占据江州,并求助北齐,立永嘉王萧庄为帝,改元天启。天启元年(558年)三月,在齐文宣帝高洋派兵帮助下,王琳拥立萧庄以继承梁朝,于郢州即位,并追谥萧渊明为闵皇帝。萧庄任王琳为侍中、使持节、大将军、中书监,准备东下攻陈朝。[7][8][9]天启三年(560年),王琳举兵东下,北齐派兵万馀人配合,直指建康。天启三年二月十四日(560年3月26日),王琳于芜湖附近的梁山败于陈朝太尉侯瑱,退回江州,上游根据地湘州也被北周夺取;北齐军在博望被陈军攻击,北齐将领刘伯球被俘虏,资储船舰尽被没收,数万人也被俘虏。王琳只得带他的妻妾和左右十多人,渡江逃亡北齐。[9][10]萧庄在御史中丞刘仲威的侍奉下,前往寿阳,投靠北齐。[11]
北齐皇建二年(561年)正月,齐孝昭帝高演派王琳从合肥出发,召募北方武人,想求得进一步发展。陈朝合州刺史裴景徽,是王琳的哥哥王珉的女婿,他请求让他家里的奴仆为王琳充当向导。齐孝昭帝让王琳与行台左丞卢潜带兵一起去策应裴景徽,王琳为了慎重起见,便借口说要考虑,一直没有作出决定。裴景徽担心自己求作内应的事泄漏出去,就挺身而出逃奔了北齐。齐孝昭帝任命王琳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让他镇守寿阳。[12]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北齐授萧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封梁王,并承诺帮他复兴梁朝。[11]北齐武平四年十月十三日(573年11月22日),陈将吴明彻攻陷寿阳,王琳被杀。[13]北齐承光元年(577年),在复兴梁朝之前,北齐就灭亡了,萧庄在邺城含恨而死。[11]
后梁续国
编辑萧詧,梁武帝孙,封岳阳王,任雍州刺史,后降西魏。承圣三年(554年),助西魏攻破梁元帝都江陵,被封为梁帝。次年,萧詧即帝位,都江陵,史称后梁或西梁。[14]后梁虽然以南朝正统自居,与陈朝对立,但地少国弱,一直是北方西魏、北周和隋朝的附庸国。[15]后梁先后依附于西魏和北周,相继传位于萧岿、萧琮。隋文帝杨坚即帝位后,对后梁采取招抚过渡政策。广运二年九月十九日(587年10月26日),隋文帝征召萧琮率臣入朝,废除后梁,萧琮为柱国,封莒国公。其弟萧𤩽及叔父萧岩举城降陈,后梁国灭。后梁三帝都江陵共33年。[14][16]
隋大业十三年十月十九日(617年11月22日),梁宣帝曾孙萧铣起兵,自称梁公,而后称梁王,建年号凤鸣。[17][18]凤鸣二年(618年),萧铣称帝,署置百官,复辟梁朝。势力范围东至三硖,南尽交址,北拒汉川,皆附之,胜兵四十馀万。[18]凤鸣五年(621年),唐高祖李渊命赵郡王李孝恭、李靖率兵攻打萧铣,包围其都江陵。凤鸣五年十月二十一日(621年11月10日),萧铣不忍连累百姓,开城投降,到长安后,被唐高祖斩首,梁朝的这次复辟共历五年。[19][20]
疆域及行政区划
编辑君主
编辑君主列表
编辑肖像 | 庙号 | 谥号 | 名讳 | 在世时间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陵寝 | |
---|---|---|---|---|---|---|---|---|
- | - | 临湘县懿侯 (齐武帝萧赜谥) |
萧顺之 | ? | - | - | - | 建陵 |
太祖 (武帝萧衍追尊) |
文皇帝 (武帝萧衍追谥) | |||||||
- | 高祖 | 武皇帝 | 萧衍 | 464年-549年 | 502年-549年 | 天监 | 502年-519年 | 修陵 |
普通 | 520年-526年 | |||||||
大通 | 527年-528年 | |||||||
中大通 | 529年-534年 | |||||||
大同 | 535年-545年 | |||||||
中大同 | 546年 | |||||||
太清 | 547年-549年 | |||||||
— | — | — | 萧正德 (原为临贺王) |
?-549年 | 548年-549年 | 正平 | 548年-549年 | — |
- | 高宗 (侯景谥) |
明皇帝 (侯景谥) |
萧纲 | 503年-551年 | 549年-551年 | 大宝 | 550年-551年 | 庄陵 |
太宗 (孝元帝萧绎追尊) |
简文皇帝 (孝元帝萧绎追谥) | |||||||
- | - | 昭明太子 (武帝萧衍谥) |
萧统 | 501年-531年 | - | - | - | 安陵 |
- | 昭明皇帝 (萧栋追谥) | |||||||
高宗 (宣帝萧詧追尊) |
昭明皇帝 (宣帝萧詧追谥) | |||||||
- | - | 豫章安王 (武帝萧衍谥) |
萧欢 | ? | - | - | - | - |
- | 安皇帝 (萧栋追谥) | |||||||
— | — | — | 萧栋 (原为豫章王,侯景篡位后降封淮阴王) |
?-552年 | 551年 | 天正 | 551年 | — |
侯景篡位,立国曰汉 | ||||||||
— | — | 武陵贞献王 | 萧纪 (原为武陵郡王) |
508年-553年 | 552年-553年 | 天正 | 552年-553年 | — |
孝元帝萧绎复国 | ||||||||
— | 世祖 | 孝元皇帝 | 萧绎 | 508年-555年 | 552年-555年 | 承圣 | 552年 | — |
天正 | 553年 | |||||||
承圣 | 553年-555年 | |||||||
- | - | 闵皇帝 (萧庄追谥) |
萧渊明 (废为建安公) |
?-556年 | 555年 | 天成 | 555年 | - |
- | - | 敬皇帝 (陈武帝陈霸先谥) |
萧方智 (禅位于陈武帝陈霸先,降封江阴王) |
543年-558年 | 555年-557年 | 绍泰 | 555年-556年 | - |
太平 | 556年-557年 | |||||||
- | - | - | 萧庄 | 548年-577年 | 558年-560年 | 天启 | 558年-560年 | - |
世系图
编辑梁文帝 萧顺之 | |||||||||||||||||||||||||||||||||||||||||||||||
长沙宣武王 萧懿 ?-500 | 梁武帝 萧衍 464-502-549 | 临川靖惠王 萧宏 473-526 | |||||||||||||||||||||||||||||||||||||||||||||
梁闵帝 萧渊明 ?-555-556 | 梁昭明帝 萧统 501-531 | 梁简文帝 萧纲 503-549-551 | 梁元帝 萧绎 508-552-554 | 武陵王 萧纪 508-552-553 | 临贺王 萧正德 ?-548-549 | ||||||||||||||||||||||||||||||||||||||||||
梁安帝 萧欢 ?-541 | 西梁宣帝 萧詧 519-555-562 | 武烈世子 萧方等 528-549 | 梁敬帝 萧方智 543-555-557-558 | ||||||||||||||||||||||||||||||||||||||||||||
淮阴王 萧栋 ?-551-552 | 西梁明帝 萧岿 542-562-585 | 河间忠烈王 萧岩 | 永嘉王 萧庄 548-557-560-577 | ||||||||||||||||||||||||||||||||||||||||||||
西梁靖帝 萧琮 ?-585-587-? | 河间文宪王 萧璿 | ||||||||||||||||||||||||||||||||||||||||||||||
梁王 萧铣 583-617-621 | |||||||||||||||||||||||||||||||||||||||||||||||
藩王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1.0 1.1 徐俊.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1日. ISBN 7562222770 (中文).
- ^ 山本 2010,第98页.
- ^ 川本 2005,第152页.
- ^ 川本 2005,第153页.
- ^ 姚思廉. 《陳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上》 (中文).
辛未,梁帝禅位于陈……
- ^ 姚思廉. 《陳書‧卷二‧本紀第二‧高祖下》 (中文).
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
- ^ 李延寿. 《南史‧卷九‧陳本紀上第九‧武帝文帝廢帝》 (中文).
三月,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以奉梁后,即位于郢州。
- ^ 李延寿. 《南史·巻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一·梁宗室上》 (中文).
明至,望朱雀门便长恸,迄至所止,道俗参问,皆以哭对之。及称尊号,改承圣四年为天成元年,大赦境内。以方智为太子,授王僧辩大司马,遣其子章驰到齐拜谢。齐遇明及僧辩使人,在馆供给宴会丰厚,一同武帝时使。及陈霸先袭杀僧辩,复奉晋安王,是为敬帝,而以明为太傅、建安王。报齐云:“僧辩阴谋篡逆,故诛之。”仍请称臣于齐,永为蕃国。齐遣行台司马恭及梁人盟于暦阳。明年,齐人征明,霸先犹称蕃,将遣使送明,疽发背死。时王琳与霸先相抗,齐文宣遣兵纳永嘉王庄主梁祀,追谥明曰闵皇帝。
- ^ 9.0 9.1 张鹤泉. 《魏晉南北朝史:一個分裂與融合的時代》. 中华民国: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6月27日. ISBN 9789571453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2月16日) (中文).
陈武帝称帝后,梁朝的残馀势力和地方豪强还不断起兵反抗。梁广州刺史萧勃起兵北上,陈武帝陈霸先派周文育、侯安都等平定广州,消灭萧勃。梁湘州刺史王琳据州抗陈,陈武帝派军进剿,都战败失利。王琳进军占据江州,并求助北齐,立永嘉王萧庄为帝,改元天启。萧庄任王琳为侍中、使持节、大将军、中书监,准备东下攻陈。陈武帝用侯项为统帅,统领周文育、侯安都等西拒王琳。陈武帝不及平定这些叛乱,称帝不到一年就死去。皇帝位由其侄子陈蒨继承,是为陈文帝。陈文帝即位后,他的政权号令还不出建康千里之外。对建康威胁最大的就是盘踞湘、郢二州的王琳。天嘉元年(560年),王琳举兵东下,北齐派兵万馀人配合,直指建康。陈文帝坚决抗击,在芜湖附近打败了王琳与北齐的联军。王琳逃回江州,他的上游根据地湘州被北周袭取。王琳只得带他的妻妾和左右十多人,渡江逃亡北齐。
- ^ 姚思廉. 《陳書·卷三·本紀第三·世祖》 (中文).
丙申,太尉侯瑱败王琳于梁山,攻齐兵于博望,生擒齐将刘伯球,尽收其资储船舰,俘馘以万计,王琳及其主萧庄奔于齐。
- ^ 11.0 11.1 11.2 李延寿. 《南史·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四》 (中文).
元帝即位,改谥武烈世子。封子庄为永嘉王。及魏克江陵,庄年甫七岁,为人家所匿。后王琳迎送建邺。及敬帝立,出质于齐。敬帝太平二年,陈武帝将受禅,王琳请庄于齐以主梁嗣,自盆城济江。二月,即帝位于郢州,年号天启,置百官。王琳总其军国。明年,庄为陈人所败,其御史中丞刘仲威奉以奔寿阳,遂入齐。齐武平元年,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封梁王。齐朝许以兴复,竟不果而齐亡,庄在邺饮气而死。
- ^ 司马光. 《資治通鑑·卷一六八·陳紀二·起上章執徐,盡玄黓敦牂,凡三年。》 (中文).
齐主使王琳出合肥,召募伧楚,更图进取。合州刺史裴景徽,琳兄珉之婿也,请以私属为乡导。齐主使琳与行台左丞卢潜将兵赴之,琳沈吟不决。景徽恐事泄,挺身奔齐。齐主以琳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镇寿阳。
- ^ 姚思廉. 《陳書·卷五·本紀第五·宣帝》 (中文).
乙巳,吴明彻克寿阳城,斩王琳,传首京师,枭于朱雀航。
- ^ 14.0 14.1 高时林. 《南國完璧:荆州古城墙》. 中华人民共和国: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7年1月1日. ISBN 97872160914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2月16日) (中文).
第五次定都江陵的是后梁萧詧。萧詧,梁武帝孙,封岳阳王,任梁雍州刺史,后降西魏。公元554年,助西魏攻破梁元帝都江陵,被封为梁帝。次年,萧詧即帝位,都江陵,史称后梁。后梁先后依附于西魏和北周,相继传位于萧岿、萧琮。隋文帝杨坚即帝位后,对后梁采取招抚过渡政策。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征召萧琮率臣入朝,其弟萧𤩽及叔父萧岩举城降陈,后梁国灭。后梁三帝都江陵共33年。
- ^ 杜友龙. 《太平盛世:歷代盛世與開明之治》. 中华民国: 崧烨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20年4月1日. ISBN 97898651611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2月16日) (中文).
隋朝初年,在南方还存在著西梁和陈两个政权。西梁虽然以南朝正统自居,与陈朝对立,但地少国弱,一直是北方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国。
- ^ 魏徵. 《隋書‧卷一‧帝紀第一‧高祖上》 (中文).
辛卯,废梁国,曲赦江陵。以梁主萧琮为柱国,封莒国公。
- ^ 魏徵. 《隋書‧卷四‧帝紀第四‧煬帝下》 (中文).
丙申,罗令萧铣以县反,鄱阳人董景珍以郡反,迎铣于罗县,号为梁王,攻陷傍郡。
- ^ 18.0 18.1 张昭; 贾纬. 《舊唐書‧卷五十六‧本紀第一‧列傳第六 - 蕭銑・杜伏威・輔公祏・沈法興 ・李子通・羅藝・梁師都》 (中文).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大业十三年……即日自称梁公……铣于是筑坛于城南,燔燎告天,自称梁王。以有异鸟之瑞,建元为凤鸣。义宁二年,僭称皇帝,署置百官,一准梁故事……张绣略定岭表,东至三硖,南尽交址,北拒汉川,皆附之,胜兵四十馀万。
- ^ 张昭; 贾纬.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 (中文).
乙巳,赵郡王孝恭平荆州,获萧铣。
- ^ 张昭; 贾纬. 《舊唐書‧卷五十六‧本紀第一‧列傳第六 - 蕭銑・杜伏威・輔公祏・沈法興 ・李子通・羅藝・梁師都》 (中文).
四年,高祖命赵郡王孝恭及李靖率巴蜀兵发自夔州,沿流而下;庐江王瑗从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趣辰州道,黄州总管周法明趣夏口道以图铣。及大军将至,铣江州总管盖彦举以五州降。又遣其将文士弘等率兵拒战,孝恭与李靖皆击破之,进逼其都。初,铣之放兵散也,自留宿卫兵士数千人,忽闻孝恭至而仓卒追兵,并江、岭之南,道里辽远,未能相及。孝恭纵兵入郭,布长围以守之。数日,克其水城,获其舟船数千艘。其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等先来谒铣,闻兵败,便诣李靖来降。铣自度救兵不至,谓其群下曰:“天不祚梁,数归于灭。若待力屈,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幸全众庶。诸人失我,何患无君?”乃巡城号令,守陴者皆恸哭。铣以太牢告于其庙,率官属缌缞布帻而诣军门,曰:“当死者唯铣,百姓非有罪也,请无杀掠。”孝恭囚之,送于京师。铣降后数日,江南救兵十馀万一时大至,知铣降,皆送款于孝恭。铣至,高祖数其罪,铣对曰:“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无天命,故至于此。亦犹田横南面,非负汉朝。若以为罪,甘从鼎镬。”竟斩于都市,年三十九。铣自初起,五年而灭。
文献
编辑
前朝: 南朝:齐朝 |
中国朝代 | 后朝: 南朝:陈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