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姓王
異姓王,指與皇帝姓氏不同的王爵,亦即不是皇帝宗室的諸侯王。在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制度盛行,天子分封的大多數是異姓王。但是自從秦、漢統一王朝建立後,絕大多數非皇族的大臣最高只能得到公爵,而異姓封王則成為殊遇極少數重臣的特例。由於這種地位,各朝各代的異姓王中多有反叛、篡權之人,即使無心對抗朝廷的異姓王也往往成為中央政權針對的對象。異姓封王也因此經常成為中國歷史上引人關注的政治焦點。
西漢
編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封建,設立郡縣,即皇子亦不得封王。秦末陳勝、吳廣發動了大澤之變後,抗秦起義風起雲湧,實力軍人紛紛稱王。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一方面繼續推行郡縣制,同時保留了一部分封國,大者為王,小者為侯,分封給異姓功臣,主要的有七人:即(原齊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後為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
劉邦心中非常提防這些異姓王,於是稱帝不久,就開始磨刀霍霍,這些王國受到漢朝的攻擊,大多不能得到善終。趙王張耳病逝,趙國第二代趙王張敖因涉嫌行刺被問罪,王國除,降為宣平侯。燕王臧荼謀反,被攻滅,處死。後立的燕王盧綰勾結匈奴,結果被劉邦察覺,發兵擊之,盧綰率部屬逃入匈奴,不久病死。楚王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被呂后處死。梁王彭越被貶,之後也被呂后處以醢刑。淮南王英布此時被迫造反,劉邦抱病攻討,英布退卻,被妹夫長沙王吳臣所刺殺。韓王信擔心會被漢朝誅殺,便投降匈奴,約一同攻漢,後戰死。漢初唯一倖存的異姓王國只有吳芮的長沙國,因為勢力實在太小,漢朝沒有將它滅亡,得傳五世,最後因無後而王國滅亡。
在劉邦滅亡了大部分異姓王之後,曾召集各劉姓王結下白馬之盟,約定「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從制度上取消了漢朝再封異姓王的可行性。雖然劉邦死後,呂后訓政時,曾廣封呂姓子弟為王,但是隨着呂后死亡,呂姓諸王很快被元老、大臣們給消滅。
東漢
編輯東漢建立後,承襲西漢七國之亂後漢廷對於諸侯王國的嚴格控制,即使同姓王都嚴格約束,更不設異姓王。但是這一制度到東漢末年最終被打破,實際控制了漢獻帝的丞相曹操進魏公之後再封魏王,並且一舉打破王國不得超過一郡的漢制,魏國占據朝廷核心地區十郡之地,聲勢超過了傀儡皇帝漢獻帝。曹操死後,一年之內嗣位魏王的曹丕即篡漢自立,建立曹魏。
曹魏
編輯曹魏初期曹丕曾封孫權為吳王,但是孫權只是名義上臣服於曹魏,實則為獨立勢力,後脫離曹魏。曹魏末年,掌權的司馬昭效仿曹操,封晉王。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繼承晉王爵位,不久篡魏自立,建立西晉。
東晉
編輯唐
編輯歷經南北朝諸多變亂,唐初統一後只有極少數異姓王,但是之後逐漸開始增多。唐中葉,東平郡王安祿山反叛,開始安史之亂,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此後國家名雖統一,實際割據嚴重,各地軍閥亦有異姓王,最終東平王朱全忠控制朝廷,加封梁王,數年後篡唐自立,建立後梁。
宋
編輯五代十國以後,北宋除延續後周幾個異姓王之外,較少封異姓王。王爵多為功臣死後追封的手段,故不再成為對於政權的威脅。異姓王一般為藩屬如南平王、安南王、大理國王、定難軍夏王、武威郡王、齊郡王,外戚如常山郡王、秦安僖王、沂王、樂平僖靖王,功臣如廣陽郡王童貫、同安郡王張邦昌、蘄忠武王韓世忠、循忠烈王張俊、信武順王吳璘、和武恭王楊存中、申忠獻王秦檜。
明
編輯明太祖立國之初就定下非朱姓皇族不得封王的制度,即使功高如徐達、常遇春等也僅僅逝後追贈王爵,身前只被封為國公,此制度延續了兩百多年一直到明末。由於清軍入關,長驅直入席捲全國,已經岌岌可危的南明朝廷不得不依靠諸如原起義軍首領等實力派的協助,明昭宗打破祖制陸續封了一批作戰有功或手握重兵的將領為異姓王。名錄如下:
追贈
編輯任數 | 封號 | 姓名 |
---|---|---|
1 | 滁陽王 | 郭子興 |
2 | 康山王 | 陳友仁 |
3 | 中山武寧王 | 徐達 |
4 | 開平忠武王 | 常遇春 |
5 | 隴西恭獻王 | 李貞 |
6 | 岐陽武靖王 | 李文忠 |
7 | 寧河武順王 | 鄧愈 |
8 | 東甌襄武王 | 湯和 |
9 | 黔寧昭靖王 | 沐英 |
10 | 定遠忠敬王 | 沐晟 |
11 | 河間忠武王 | 張玉 |
12 | 定興忠烈王 | 張輔 |
13 | 寧陽恭靖王 | 張懋 |
14 | 東平武烈王 | 朱能 |
15 | 平陰武愍王 | 朱勇 |
16 | 定襄恭靖王 | 朱希忠 |
17 | 東平王 | 朱純臣 |
18 | 宣平武毅王 | 朱永 |
19 | 寧陵武壯王 | 馮勝 |
20 | 麗江武靖王 | 傅友德 |
21 | 舒城王 | 丘福 |
22 | 淝水忠桓王 | 黃得功 |
23 | 始安文忠王 | 瞿式耜 |
24 | 寧夏忠武王 | 李成棟 |
25 | 鄂忠烈王 | 金聲桓 |
26 | 中湘文烈王 | 何騰蛟 |
27 | 延安王 | 艾能奇 |
28 | 竭忠王 | 關平 |
實授
編輯任數 | 封號 | 姓名 |
---|---|---|
1 | 忠勇王 | 金忠 |
2 | 秦王 | 孫可望 |
3 | 晉王 | 李定國 |
4 | 蜀忠王 | 劉文秀 |
5 | 黔陽王 | 皮熊 |
6 | 真定王 | 鄭鴻逵 (授前已死) |
7 | 延平王 (諡潮武王) |
鄭成功 |
- | 潮王 | 鄭成功 (不受) |
- | 延平王 (諡潮文王) |
鄭經 (襲爵) |
- | 延平王 | 鄭克塽 (襲爵) |
8 | 鞏昌王 | 白文選 |
9 | 慶陽王 | 馮雙禮 |
10 | 漢陽王 | 馬進忠 |
11 | 漢中王 | 吳三桂 (不受) |
12 | 興化王 | 洪承疇 (不受) |
清
編輯清代,異姓王非常少,多為外藩蒙古各部及回部首領。漢族勛貴封王僅見於清初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吳三桂、孫可望五家,黃芳度則在死後追贈王爵。但事實上只有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王有實力,孔有德早死,孫可望稱王不久即退位。吳三桂與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耿仲明之孫耿精忠謀反,引發三藩之亂,最後失敗,至此再無漢人藩王。
滿族勛貴封王僅有兩例,一為揚古利在清初追封武勛王,其後福康安在乾隆年間因戰功破例晉封貝子,死後追贈嘉勇郡王,一說福除戰功彪炳外,還是乾隆私生子,寄養為兵部尚書傅恆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