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5月8日) |
劉璋(?—220年),字季玉,荊州江夏竟陵(今屬湖北省天門市)人,為漢朝宗室,漢景帝之子魯恭王劉餘裔孫竟陵侯的後裔[1]。東漢末年三國時代割據軍閥之一。繼父親劉焉擔任益州牧,振威將軍,後為劉備所敗投降,被迫離開益州,病逝於荊州。
劉璋 | |
---|---|
振威將軍 | |
任期 約 214年 —?年 | |
君主 | 漢獻帝 |
益州牧 | |
任期 約 194年 —214年 | |
君主 | 漢獻帝 |
前任 | 劉焉 |
繼任 | 劉備 |
益州刺史 | |
任期 約 194年 —約 194年 | |
君主 | 漢獻帝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未知 江夏竟陵 |
逝世 | 220年 |
兒女 |
|
職業 | 軍閥 |
字 | 季玉 |
史前時期 前200,000 – 前2,500 | ||||||||
蜀國 約前2,500 – 前316 • 蠶叢柏灌朝(傳說) 約前2500 – 前1700 • 魚鳧朝 約前1700 – 前1200 • 杜宇朝 約前1200 – 前600 • 開明朝 約前600 –前316 • 甌雒國 ? –前207 | ||||||||
巴國前?年 – 前316 • 廩君巴國前?年 – 前?年 • 周屬巴國 前?年 – 前316年 | ||||||||
秦國及秦朝 前770 – 前207 • 秦國(秦人) 前316 – 前221 • 秦朝(統一中國) 前221 – 前207 | ||||||||
楚國復國及西漢新朝更始帝劉盆子時期 前206 – 25 • 西楚諸侯漢國前206 – 前202 • 西漢(統一中國)前202 – 9 • 新朝(統一中國) 9 – 23 • 更始帝與劉盆子時期(統一中國) 23 – 27 | ||||||||
成家 25 – 36 | ||||||||
東漢 25 – 220 • 東漢(統一中國)36 – 188 • 漢獻帝時益州牧(割據) 188 – 214 | ||||||||
蜀漢 214 – 263 | ||||||||
曹魏西晉時期 263 – 316 • 魏國(三國) 263 – 266 • 西晉(統一中國) 266 – 304 | ||||||||
成漢 304 – 347 | ||||||||
南朝十六國統治時期 347 – 405 • 第一次屬東晉時期(南朝) 347 – 373 • 前秦(十六國,氐族) 373 – 383 • 第二次屬東晉時期(南朝) 383 – 405 | ||||||||
譙蜀 405 – 413 | ||||||||
南朝時期 413 – 553 • 第三次屬東晉時期(南朝) 413 – 420 • 劉宋(南朝) 420 – 479 • 蕭齊(南朝) 479 – 502 • 蕭梁(南朝) 502 – 552 • 蕭紀(割據) 552 – 553 | ||||||||
西魏、北周、隋朝及唐朝 553 – 907 • 西魏(北朝,鮮卑) 553 – 557 • 北周(北朝,鮮卑) 557 – 581 • 隋朝(統一中國) 581 – 618 • 唐朝(統一中國) 618 – 907 • 劉闢(割據) 806 – 806 • 陳敬瑄(割據) 885 – 892 | ||||||||
王建及前蜀 892 – 925 • 王建(割據) 892 – 907 • 前蜀 907 – 925 | ||||||||
後唐及後蜀 923 – 965 • 後唐(五代,沙陀) 925 – 934 • 後蜀 934 – 965 | ||||||||
後周及宋朝951 – 1279 • 北宋(統一中國)965 – 994 • 李蜀 994 – 995 • 北宋(統一中國)995 – 1126 • 南宋(南朝)1127 – 1274 • 吳曦(割據)1207 – 1207 | ||||||||
大蒙古國及元朝 1206 – 1388 • 元朝(統一中國) 1234 – 1363 | ||||||||
明夏 1363 – 1371 | ||||||||
韓宋及明朝 1351 – 1644 • 明朝(統一中國) 1371 – 1643 | ||||||||
大西 1643 – 1660 | ||||||||
後金及清朝 1616 – 1912 • 清朝(統一中國) 1660 – 1912 | ||||||||
中華民國(官方中國) 1912 – 1949 • 熊克武(割據) 1918 – 1925 • 劉湘(割據) 1920 – 1937 • 劉文輝(割據) 1920 – 1933 • 楊森(割據) 1918 – 1937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中國) 1949 – 今 | ||||||||
生平
編輯劉璋為劉焉幼子。母費氏,是後來娶了劉璋女兒的費觀的族姑。中平五年(188年),劉焉向漢靈帝建言設立州牧總管各地軍政大權,自己出任益州牧,而劉璋與兄長劉范、劉誕都留在京城,只有劉瑁隨劉焉入蜀。劉璋後來出任奉車都尉,受朝廷派遣詔諭劉焉,劉焉就把他留下不再返回朝中。194年,劉范在長安與馬騰密謀進攻權臣李傕,泄露之後與劉誕一起被殺,而劉璋則得以倖免。劉焉的世交議郎龐羲保護劉焉的幾個孫子,送入益州。劉焉因為逝子之痛,又逢綿竹城中大火,不得已遷治成都,背疽發作逝世。
劉焉本屬意三子劉瑁為繼承人,但他死後,益州官吏趙韙認為劉璋溫仁軟弱容易控制,於是上書推舉他繼掌益州刺史,得朝廷詔為益州牧。將領沈彌、婁發、甘寧起事反對劉璋,被趙韙打敗後奔荊州。建安五年(200年),被劉璋派遣屯兵防禦劉表的趙韙反動叛亂,蜀地多處響應,幸得劉焉之前收容荊州、三輔流民建立的「東州兵」拼力死戰,才平息了叛亂,殺趙韙於江州。
劉璋為人懦弱,赤壁之戰時聽從掌握朝廷的曹操號令出兵助戰。曹操兵敗後,劉璋趁臨江郡空虛,派襲肅等佔領秭歸和巫縣,但在不久後的夷陵之戰中,孫權部將甘寧奪取夷陵,襲肅即率三百軍投降甘寧。原本依附於劉焉的漢中張魯驕縱,不聽劉璋號令[2],於是劉璋殺張魯母弟,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龐羲攻擊張魯,戰敗。
此後又有曹操將前來襲擊的消息。在內外交逼之下,劉璋聽信手下張松、法正之言,迎接劉備入益州,想藉劉備之力,抵抗張魯、曹操。不料此舉乃引狼入室,劉備不久藉故攻擊劉璋,法正又為劉備內應,劉璋麾下兩名將軍白水軍督楊懷、高沛被劉備所殺。
雙方戰爭歷時兩年左右,期間劉璋軍殺死了劉備軍軍師龐統,使得劉備陷入苦戰。後來諸葛亮、張飛、趙雲三路援軍由荊州支援劉備,並成功將劉璋圍困成都內,並派簡雍勸降劉璋。廣漢督郵朱叔賢和兄弟策劃出城投降,被處決,劉璋逼迫朱叔賢妻張昭儀改嫁給士兵,張昭儀自殺;蜀郡太守許靖想越城出逃,也被察覺,劉璋因為自己就要敗亡了,沒有處置。
當時成都尚有精兵三萬,錢糧可以支撐一年,軍民都主張死戰,但當時張魯部下猛將馬超也投降了劉備並加入圍城,屯兵城北,劉璋為人懦弱。他說:「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然後陪同簡雍開城投降。開城之時,城中之人莫不流淚。劉璋治下望風而降。劉備把劉璋遷至公安,並將財物歸還於他,再佩振威將軍印信。
後嗣
編輯評價
編輯- 王粲:「璋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英雄記》)
- 諸葛亮:「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
- 彭羕:「僕昔有事於諸侯,以為曹操暴虐,孫權無道,(劉璋)振威闇弱,其惟主公(劉備)有霸王之器...」(《三國志·蜀書·彭羕傳》)
- 陳壽:「璋才非人雄,而據土亂世,負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見奪取,非不幸也。」(《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第一》)
- 范曄:「璋能閉隘養力,守案先圖,尚可與時推移,而遽輸利器,靜受流斥,所謂羊質虎皮,見豹則恐,吁哉!」(《後漢書·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 常璩:「劉焉器非英傑,圖射僥倖;璋才非人雄,據土亂世,其見奪取,陳子以為非不幸也。」(《華陽國志·卷五·公孫述劉二牧志》)
- 《益州耆舊傳》:「璋懦弱多疑,不能黨信大臣。」(《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第一》)
- 張璠:「劉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為無道之主也。張松、法正,雖有君臣之義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質,進不顯陳事勢,若韓嵩、劉先之說劉表,退不告絕奔亡,若陳平、韓信之去項羽,而兩端攜貳,為謀不忠,罪之次也。」(《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第一》)
- 葉適:「劉璋雖暗懦,然國富民盛,守之以恩,無所得罪也。」(《習學記言》)
- 郝經:「焉利本顛,墮剝維城。璋尤庸闇,遷奪猶輕。」(《續後漢書》)
- 羅貫中:「四海鯨吞百戰秋,堪嗟季玉少機謀。當時若聽黃、王諫,安得西川屬那劉!」
- 李清植:「焉、璋以枝葉之親,而陰懷攘竊之志,漢帝既嘗收戮其二子,則亦與於叛亂之者數也。」
- 毛宗崗:「厚為無用之別名,非忠厚之無用,忠厚而不精明之為無用也。劉璋失豈在仁,失在仁而不智耳。」
- 蔡東藩:「劉璋暗弱,即使不迎劉備,亦未必常能守成;益州不為備有,亦必為曹操所取耳。」
藝術形象
編輯漫畫
編輯影視
編輯參見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