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鹿之戰
鉅鹿之戰是秦末民變中,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後期各諸侯軍也參戰),與秦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郡(今河北省邢臺市鉅鹿縣)之一場重大決戰。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項羽破釜沉舟,率先猛攻秦軍糧道,帶動諸侯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章邯所部之二十萬秦軍投降。經此一役,秦朝滅亡在即,項羽確立在各路義軍中之領袖地位。
鉅鹿之戰 | |||||||
---|---|---|---|---|---|---|---|
秦末民變的一部分 | |||||||
鉅鹿之戰形勢圖 | |||||||
| |||||||
參戰方 | |||||||
楚軍 | 秦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項羽 英布 |
章邯 王離(被俘) 蘇角 † | ||||||
兵力 | |||||||
5萬 楚軍[3] 約30萬 其他諸侯軍(參與擊潰王離軍)[4] |
20萬 王離軍 20萬 章邯軍補給(未決戰) | ||||||
傷亡與損失 | |||||||
楚軍不明 陳餘5千人戰死[5] |
20萬 王離軍戰死 20萬 章邯軍投降 |
背景
編輯西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即秦始皇帝死後一年,陳勝、吳廣起反於大澤中。秦國少府章邯編驪山刑徒成軍隊,鎮壓民變[6]。
章邯率秦軍接連掃平反秦軍陳勝、吳廣、周章、田儋、魏咎、鄧說、伍逢、蔡賜,勢如破竹。秦二世二年九月,章邯定陶之戰再擊破楚軍主力並殺死楚武信君項梁[7],後率二十萬軍力北上,與北方二十萬王離軍南北合殲趙國,反秦軍此時已岌岌可危。
過程
編輯秦圍鉅鹿
編輯閏九月,章邯以爲楚兵不足憂,率秦軍北渡黃河,匯合自北方長城前來增援之王離軍一起攻打趙國,並大敗趙軍於邯鄲,隨後王離繼續包圍趙王歇於鉅鹿,章邯自己屯兵於南棘原,修築牆垣甬道,為圍城的王離秦軍輸送糧草輜重。趙國陳餘北收恆山兵[8],得數萬人,軍鉅鹿北[9]。趙數請救於楚。
楚軍陣營分兵兩路,一支軍隊北往解趙國鉅鹿之圍,以宋義為上將軍,號稱「卿子冠軍」,項羽為次將。另一支軍隊沿河南進攻關中,以劉邦為主帥。楚後懷王許諾「先入定關中者,王之。」[10]
項羽殺宋義
編輯十月,齊將田都、燕將臧荼皆往救趙。宋義率領楚軍行至安陽(古地名,今山東曹縣東南或今安陽),就按兵不動,滯留四十六日。項羽急欲攻打秦軍,為陣亡的叔父項梁報仇雪恨,便催促宋義發兵,宋義不聽,反譏項羽有勇無謀,還下令軍中:「有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諷刺要殺死項羽。
宋義派遣其子宋襄到齊國當相邦,親身送行到無鹽(古縣名,今山東東平縣東),飲酒作樂。當時天氣寒冷,天降大雨,士卒飢寒不堪,項羽利用這一點激起了士兵對宋義之不滿。
十一月,在宋義按兵不動之第四十七個早晨,項羽朝會宋義,即入其帳中,斬其頭示眾。項羽隨即向士卒宣布:「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籍(項羽)誅之!」(宋義和齊國串通,意圖背叛楚國,楚後懷王密敕我殺宋義!)。諸將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桓楚攜宋義父子首級報告楚後懷王,懷王只好任命項羽為上將軍,率兵救趙。
破釜沉舟
編輯趙軍陳餘使五千人先試探秦軍,全軍覆沒。當時,齊師、燕師皆來救趙,趙軍張敖[11]亦北收代兵,得萬餘人,皆壁陳餘旁,未敢擊秦[9]。
秦軍兵力有王離軍二十萬與駐守糧道的章邯軍二十萬,楚軍只有五萬,兵力遠遠少於秦軍[3]。仔細考察形勢後,項羽決定先派英布、蒲將軍率兩萬楚軍渡漳河,襲擊秦軍運糧甬道,獲得幾場小勝,令王離軍乏食,並使章邯軍疲於奔命,而能對王離軍各個擊破。十二月,項羽親率全軍渡河,並下令打破炊具(釜甑,甑用來蒸煮食物即現代的蒸籠;釜用來加熱食物,即現代的鍋,釜是用來代替鼎),鑿沉舟船,每人只帶三日乾糧,餘者焚之,以示拚死一戰之決心[12]。
以一當十
編輯楚軍在項羽身先士卒激勵下士氣高漲,作戰十分勇猛,一舉擊破了秦軍勇將蘇角的軍團,迫使章邯軍潰退並撤走了對王離軍後背的支援。此時項羽馬不停蹄翻身再戰王離、涉間之長城軍團,九戰九捷。當時楚軍極其勇猛(《史記三家註·項羽本紀》記載:「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而項羽又親自奮勇廝殺激勵士卒,「又羽兵呼聲動天地」(《s:前漢紀/高祖皇帝紀第一》),終使秦軍大敗。秦將蘇角陣亡,正月[13],王離被俘,涉間拒降自焚而死。
作壁上觀
編輯項羽進攻秦軍之前,雖已有燕、齊、魏、代、遼等十幾路諸侯軍抵達鉅鹿前來救援,但都懾於秦軍威力,只是屯兵於外圍,不敢出戰。當楚軍進攻秦軍的時候,各路諸侯軍仍閉門不出,只是從營壘上觀望(《史記·項羽本紀》記載:「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及至看到楚軍大破秦軍,各路諸侯軍無不膽寒,皆拜伏項羽。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將皆屬項羽。
但在《史記三家註·張耳陳餘列傳》中,關於諸侯軍又有另一種說法:「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項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諸侯軍乃敢擊圍鉅鹿秦軍,遂虜王離。涉間自殺。」按《張耳陳餘列傳》所敘述,則諸侯軍僅在項羽與章邯的甬道護軍作戰時作壁上觀,待項羽數次攻擊章邯糧道後,諸侯軍則參與了圍攻王離,俘王離、迫使涉間自殺,是楚軍和諸侯軍的共同戰果。
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綜合了《史記》中《項羽本紀》和《張耳陳餘列傳》的說法,表述為:「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大破之,章邯引兵卻。諸侯兵乃敢進擊秦軍,遂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自燒殺。」
章邯投降
編輯前207年(秦二世三年)二月,諸侯聯軍以兵力絕對優勢再擊敗章邯的偏師,章邯軍退卻[13]。四月,章邯派司馬欣向咸陽請求援兵,但趙高不允,並派人追殺司馬欣。五月,司馬欣回到軍營後告訴章邯,朝廷已被趙高控制,「將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14]」六月,項羽楚軍大敗秦軍於三戶津和汙水。七月,章邯擔心趙高迫害,遂與司馬欣、董翳率秦軍約20萬眾於殷墟向項羽投降。
後續發展
編輯滅秦
編輯項羽於河北與王離及章邯戰鬥之時,劉邦於河南攻佔秦軍後方,八月自宛城攻破武關,十月秦王子嬰出降,劉邦進入咸陽,秦朝滅亡。
新安殺降
編輯十一月,項羽率軍行至新安,擔心秦降軍生變,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坑殺秦卒二十餘萬人於新安城南[15](今河南義馬二十里鋪一帶[16][17]),但項羽沒有處死章邯、司馬欣及董翳。
「新安坑降」事件疑點甚多,史學界爭論很大;異說:項羽懼食糧不足又恥於求糧而殺之;然而此說法甚為可疑。1912年修築隴海鐵路時在當地發掘出大量人骨,現在該遺址被稱為「楚坑」。[18]
後世評論
編輯漢文帝對馮唐說,曾聞趙將李齊之賢,戰於鉅鹿下,每食飯皆思念之也。馮唐回答,李齊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馮祖父曾為李牧麾下,馮父故為李齊麾下,知其為人也。[19]
明人茅坤評鉅鹿之戰:「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清人鄭板橋有《鉅鹿行》(鉅鹿之戰)詩:「懷王入關自聾瞽,楚人太拙秦人虎,殺人八萬取漢中,江邊鬼哭酸風雨。項羽提戈來救趙,暴雷驚電連天掃。臣報君仇子報父,殺盡秦兵如殺草。快戰氣盛聲喧呼,諸侯壁上驚魂逋。項王何必為天子,只此快戰千古無。千奸萬黠藏凶戾,曹丕(一說曹操)朱溫皆稱帝。何似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
參考文獻
編輯腳注
編輯- ^ 秦攻趙
- ^ 章邯投降
- ^ 3.0 3.1 《s:前漢紀/高祖皇帝紀第一》:宋義與項羽將五萬距秦三將。當王離與羽大戰時,精兵四十萬衆,並章邯軍故也。
- ^ 《s:漢書/卷031#項籍》:羽將諸侯兵三十餘萬,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
- ^ 通鑑:餘乃使黶、澤將五千人先嘗秦軍,至,皆沒。
- ^ 《史記》卷四十八,「秦令少府章邯免酈山徒、人奴產子生,悉發以擊楚大軍,盡敗之。」
- ^ 《史記》卷七,「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台。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 ^ 諱漢文帝劉恆改常山
- ^ 9.0 9.1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 ^ 《史記‧高祖本紀》
- ^ 張耳之子
- ^ 司馬遷. 項羽本紀. 史記.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 ^ 13.0 13.1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
- ^ 史記·秦始皇本紀
- ^ 《史記·項羽本紀》
- ^ CCTV.com-河南楚坑之谜:史上流传项羽坑杀20万秦国降兵. news.cctv.com.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1).
- ^ 義馬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華網
- ^ 楚坑累累白骨 再證項羽坑殺秦軍之謎. [201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 ^ s:史記三家註/卷102#馮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