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卑南王的说法拥有两种,第一种为荷兰人所称“卑马巴的国王”(Pimala Pinarai),第二种为清治时期的比那赖(Pinadray)。

卑马巴
Pimaba

卑南八番
卑南八社
后山七十二社
未知—1897年
地位卑南族酋邦
首都卡砦卡兰部落
南王部落滑地战役后)
常用语言卑南语(官方)、阿美语排湾语台语客语荷兰语
族群卑南族
阿美族
排湾族
撒奇莱雅族
汉人
宗教卑南族神灵信仰
类型跨部落联盟
组成部落南王部落
卡砦卡兰部落
射马干部落
利嘉部落
大巴六九部落
下宾朗部落
美农部落
初鹿部落
温泉部落
政府酋邦制
• 元代
马加特
• 清初
文结
• 清初
比那赖
• 清末
陈安生
• 清末日初
姑仔佬(末代卑南王)
历史时期史前 - ?
• 建立
未知
1647年(?)
1887年5月
1888年
1896年5月
• 终结
1897年
前身
继承
台湾史前时期
台湾日治时期
今属于 中华民国

文献 编辑

《台湾通史》(1920年):宣称“唐贞观间,马来群岛洪水,不获安处。各驾竹筏避难,漂泊而至台湾……而统一为卑南王”[1]

《台东县志》(1983年):宣称“元朝大德元年,卑南八社头目马加特征服其他各社,被推为酋长(卑南王)” [2]

荷兰时期 编辑

卑南族的卡勒卡然部落曾是领导卑南族管理东台湾平原及海岸地区的权力中心,然而在滑地战役中,卡勒卡然部落败给了同样是卑南族的普悠玛部落。 战胜的普悠玛部落从此取代卡勒卡然人在东部地的统治权,后于清领时期协助满清搜捕反清的华人乱党。因平乱有功,大清皇帝御赐普悠玛领导人卑南大王官衔。 滑地战役之后,战败的卡勒卡然人部族中,有部分法流家系族人选择南迁另觅栖身之地,最后于台湾南方琅峤一带征服当地排湾部族后,后建立一新政权,史称琅峤十八社

清治时期 编辑

前、后期之说共有以下三种区分法,此处采用第三种

  1. 鸦片战争-列强侵袭中国
  2. 英法联军-洋务运动
  3. 牡丹社事件-积极治台

前期 编辑

文结 编辑

《台东县志》:“清朝康熙35年(1696年)台湾府令陈林赖科等越山至卑南招抚山胞,册封其酋长文结[3]

《台湾通史》与《卑南大王》[4]:01-10亦有记载“康熙61年,文结因协助清庭平朱一贵之乱有功而封王”。

比那赖 编辑

又称卑那来(Pinadray[5]或Pinaday[6]),为东台湾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虽其出身及生平皆有所争议,但因其助清朝官兵阻饶林爽文余党自浸水营古道逃到台东有功,受乾隆招待至北京,并获得“卑南王”之称号[7],而其所统辖之区域则称为“后山七十二社”[8]

 
台湾历史台湾历史年表
史前时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权及部落~1933
明郑时期
1661-1683
清治时期
1683-1895
日治时期
1895-1945
战后时期
1945 迄今
其他台湾系列

人口 - 族群 - 经济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军事 - 外交

 台湾主题首页
生平 编辑

比那赖是卑南社人,约生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属于卑南社传统六大氏族之一的拉拉氏族(Raera)。其父加六赛曾为傀儡山总社之第17任总头目,而母亲则是出身于太麻里西路古。比那赖善于经商,成年后,以进入婚(Musabak,即汉人所称入赘)之方式,进入今屏东县平埔族马卡道族(Makatao)的大木连部落(Tavolia)(即今水底寮),沿着浸水营古道至西岸的水底寮开设交易所,一方面贩售东部特产,另一方面则买进卑南人生活必需品,因而经商致富[5][6][7]

农业方面,比那赖将汉人耕作技术、器具、稻种及家畜禽引进东台湾,因而增加卑南族农产量[7]。为追念此事,陆森宝于1964年将西洋民谣改编谱上词,作成“卑南王”,歌词即提及先祖比那赖教族人耕田、插秧,并开辟道路、树立传统[6]

补充 编辑

根据余饶理(George Ede)于1890~1891年的《长老会信使》中记载,曾有一位东福尔摩沙国王(可能为比那赖),其王宫位于卑南。后来知本人将卑南征服,最后都被卑南人同化,最终阿美族人来了,他们立即就成为知本人的属民[9]:342

轶闻 编辑
受封为王 编辑

根据民间传说,由于比那赖率领东部七十二社协助清朝政府歼灭林爽文余党,故受乾隆封为“卑南王”。然而,据史料纪载,当时的乾隆封赏之官位最高只达到“六品顶带” ,与民间口传所言之“受封为王”出入甚大。此外,原住民社会中本无“王”的概念,但却为原住民误传为受封得“王位”。

卑南王之名 编辑

卑南族盛传,卑南社的头目比那赖因有功而进京受封为王,因而统领东部七十二社,但根据清宫资料,1788年9月受台湾当局遴选前往北京祝寿之30名原住民大小头目包含四大总社之乌鳌总社阿里山总社大武垅总社傀儡山总社等,与东台湾有直接关系者仅傀儡山总社,而其总头目名单为比那赖之父加六赛,而非比那赖本人[10]

后期 编辑

陈安生 编辑

汉人陈安生入赘卑南,成为比那赖(Pinadai)后裔西露姑(Siruku)的丈夫,因婚姻关系及其能力,后成为卑南社之头目。1874年5月,渡台办防钦差大臣沈葆桢派遣袁闻柝搭轮船前往前来招抚,陈安生等随袁同知到郡,表示社众皆愿归化[11]

也因为汉人和清朝官方势力进入台东平原、以及如鸦片、瘟疫等社会问题影响,卑南王的统治力量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逐渐衰落,联盟内的各部落逐渐摆脱了卑南王的控制,造成如1885年的知本利嘉之战等内部冲突,盟主制度趋于瓦解。而在知本利嘉之战结束十几年后,卑南王终于走入历史[12][13][14]

姑仔佬 编辑

姑仔佬(Kuiaiaw),亦可称做姑拉老(Kelalrau/Kuralau),为末代卑南王(终结于1897年),曾参与雷公火之役[15]:72[16]:9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连横. 《臺灣通史》. 五南出版社. 2017-05-25 [2021-11-15]. ISBN 97895711913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2. ^ 施添褔. 《臺東縣誌大事記》. 台东县政府文化局. 1963 [2021-11-15]. ISBN 9789570286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3. ^ 林志兴. 《卑南王》. 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 台湾原住民族历史语言文化大辞典. [2019-05-14]. [失效链接]
  4. ^ 币原垣,〈卑南大王〉,《南方土俗》第一期卷,1931
  5. ^ 5.0 5.1 重探卑南王在花東歷史中的角色:從乾隆皇帝與「卑南王」的邂逅談起.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6). 
  6. ^ 6.0 6.1 6.2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歌謠欣賞.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0). 
  7. ^ 7.0 7.1 7.2 浸水營古道 見證南台灣東西岸交易史.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5). 
  8. ^ 清代東部後山圖. [2019-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8). 
  9. ^ 费德廉罗效德 编译. 《看見十九世紀臺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2006-12 [2021-11-25]. ISBN 97898682416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4). 
  10. ^ 清代初期原住民大清帝國考察記.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1. ^ 《卑南族-歷史事件簿》.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台湾原住民数位博物馆. [2017-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1). 
  12. ^ 宋龙生. 台灣原住民史-卑南族史篇.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8-12-01 [2021-03-31]. ISBN 97895702314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0). 
  13. ^ 陈文德. 台東縣史卑南族篇. 台东县政府文化处. 2001-10-01. ISBN 9570291494. [失效链接]
  14. ^ 刘克襄. 後山探險: 十九世紀外國人在臺灣東海岸的旅行. 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 1992. ISBN 9575961773. 
  15. ^ 林志兴巴代. 《卑南學資料彙編》第一輯:回凝與前瞻—卑南族回顧的研究與展望. 耶鲁出版社. 2016-11-04 [2022-10-24]. ISBN 97895783239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16. ^ 姜柷山孙民英林娜铃《台东南王社区发展史》,台东县台东市南王社区发展协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