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原名赵德昌,曾用名赵元休、赵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检校太傅行开封府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后离任,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宋真宗 | |||||||||||||||||
---|---|---|---|---|---|---|---|---|---|---|---|---|---|---|---|---|---|
宋朝(北宋)第3位皇帝 | |||||||||||||||||
统治 | 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24年319天) | ||||||||||||||||
前任 | 宋太宗赵光义 | ||||||||||||||||
继任 | 宋仁宗赵祯 | ||||||||||||||||
出生 | 乾德六年十二月初二日 | 968年12月23日||||||||||||||||
逝世 | 1022年3月23日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 | (53岁)||||||||||||||||
安葬 | |||||||||||||||||
| |||||||||||||||||
政权 | 宋朝(北宋) |
人物生平
编辑乾德六年十二月初二日(968年12月23日),生于东京开封府第,生母李氏是父亲赵光义的妾室之一。他是赵光义第三子,与长兄楚王赵元佐同母,初名德昌。幼时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伯父宋太祖喜爱他,将他养在宫中。
父亲赵光义在976年继位,是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月,改名元休,封韩王、授特进、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雍熙三年(986年)七月,改名元侃。端拱元年(988年)二月,为荆南,武安军两镇节度使、加侍中、进封襄王。淳化五年(994年)九月,为开封府尹、加检校太傅、改封寿王。最初宋太宗属意其长子楚王赵元佐为太子,但元佐自秦王赵廷美亡后精神失常,曾因病伤人,甚至在宫内纵火,最后在雍熙二年(985年)九月被废为庶人,均州安置。其后太宗计划立次子许王赵元僖为太子,但元僖于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病逝。元僖死后,太宗在至道元年(995年)八月立元侃为皇太子,赐名恒,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太宗箭伤复发而崩于万岁殿,太宗病逝之际,宣政使王继恩意图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废赵恒而改立赵元佐为帝,但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端及时识破阴谋,让太子赵恒仍如愿继统,即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真宗。
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入侵宋,宋朝大多数大臣建议不抵抗,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人极力主张抵抗,最后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对峙,后双方谈和罢兵,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両、绢二十万匹来换取与辽之间的和平,定澶渊之盟。这是宋朝以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辽宋之间的贸易也就此展开。
真宗时,铁制工具制作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太宗至道二年,耕地有3亿多亩),又引入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景德年间,专门制作瓷器(原名白崖场)的昌南镇遂改名为景德镇,贸易盛况空前,此外澶渊之盟后因无战事,也得以将产品倾销至辽朝,将送出的岁币赚回并获取大量利润,国防外交上更不必苛征税务,使得人民逐渐富裕,因此史称咸平之治。
宋真宗统治后期,以王钦若和丁谓为宰相,信奉道教和佛教,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称受神灵托梦,赏给天书,并派人由屋顶拿下了所谓的“天书”,大行封禅,封泰山祭拜上天、祀汾阳祭拜后土,诏令丁谓修建了玉清昭应宫,极侈土木,七年始成,有房屋近三千间,“小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其费。”,封禅给民众造成极大的负担[1]。但亦有认为封禅其实只是为了要震慑强邻辽国,在军事屡居下风之际进行一种天命正当性的竞争[2],但之后发生了帽妖案引发社会动荡,其内在原因史家至今各有主张。
宋真宗好文学[3],也是一名诗人,他比较著名的诗有《励学篇》等。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1022年3月23日)于汴京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十月十三日,葬于永定陵;二十三日附祭太庙。太子宋仁宗继位,史称“仁宗以天书殉葬山陵,呜呼贤哉!”七年后,昭应宫遭雷击,被大火焚为灰烬。《宋史》称真宗“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踏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传闻逸事
编辑宋真宗笃信道教,梦见天神赵玄朗夫妇,自称是赵家祖先,是圣祖、圣母,要来保佑宋朝,于是大喜,建造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以奉圣祖、圣母,并在全国各地建庙。不久又封禅,祭拜天地、东岳。又在朝廷举行祀典祭拜太上老君、玉皇上帝。孙奭等官员劝谏,这样太伤民力,而且唐明皇就是这样失败的,暗指宋真宗太迷信。宋真宗说,这些祭礼并不是唐明皇创的,而且唐明皇是在开元之治时祭神,当时天下大治,天宝的乱世跟开元是无关的。宋真宗又提到,秦始皇施政最伤民力,但是官名、诏令、郡县制都是秦留下的典范,难道也要废除么?可知真宗迷信,但对于官员进谏却抱持着理性、公开讨论的态度。
宋真宗虽然亲征辽国,但事实上很害怕契丹人。他派曹利用去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之际,告诉曹利用:“迫不得已的话,岁币就是一百万两亦可!”。寇准知道后,指着曹利用怒骂:“超过三十万两,提你的人头来见我!”。最后,经过曹利用再三讨价还价,以白银十万两、绢帛二十万匹(宋太宗、真宗时期一匹绢帛约值一千文钱),订立澶渊之盟。曹利用回到大梁之后,真宗急问金额多少,曹利用不敢直说,只竖起三根手指头。真宗以为是要赔三百万,大惊失声,脱口喊出:“太多了!”但真宗过了一会,又安慰曹利用道:“金额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结也好!”待知道是一共三十万时,皇帝如释重负,转忧为喜,对曹利用大加赏赐。
宋真宗对乳母秦国夫人刘氏相当敬重,“奉之如母”。登基前,因乳母坚持,曾逐出宠妾刘氏。后经乳母首肯,才得以复召刘氏。
另外,宋真宗亦是著名戏曲《狸猫换太子》第三主角。(另两位为宋仁宗和李宸妃,相关人物为太监陈琳、郭槐、刘太后、王亲贵族八贤王、狄太后及婢女寇珠。)
历史评价
编辑家族成员
编辑祖先
编辑先祖 | ||||||||||||||||||||||||||||||||||||||||||||||||||||||||||||||||||||||||||||||||||||||||||||||||||||||||||||||||||||||||||||||||||||||||||||||||||||||||||||||||||||||||||||||||||||||||||||||||||||||||||||||||||||||||||||||||||||||||||||||||||||||||||||||||||||||||||||||||||||||||||||||||||||||||||||||||||||||||||
---|---|---|---|---|---|---|---|---|---|---|---|---|---|---|---|---|---|---|---|---|---|---|---|---|---|---|---|---|---|---|---|---|---|---|---|---|---|---|---|---|---|---|---|---|---|---|---|---|---|---|---|---|---|---|---|---|---|---|---|---|---|---|---|---|---|---|---|---|---|---|---|---|---|---|---|---|---|---|---|---|---|---|---|---|---|---|---|---|---|---|---|---|---|---|---|---|---|---|---|---|---|---|---|---|---|---|---|---|---|---|---|---|---|---|---|---|---|---|---|---|---|---|---|---|---|---|---|---|---|---|---|---|---|---|---|---|---|---|---|---|---|---|---|---|---|---|---|---|---|---|---|---|---|---|---|---|---|---|---|---|---|---|---|---|---|---|---|---|---|---|---|---|---|---|---|---|---|---|---|---|---|---|---|---|---|---|---|---|---|---|---|---|---|---|---|---|---|---|---|---|---|---|---|---|---|---|---|---|---|---|---|---|---|---|---|---|---|---|---|---|---|---|---|---|---|---|---|---|---|---|---|---|---|---|---|---|---|---|---|---|---|---|---|---|---|---|---|---|---|---|---|---|---|---|---|---|---|---|---|---|---|---|---|---|---|---|---|---|---|---|---|---|---|---|---|---|---|---|---|---|---|---|---|---|---|---|---|---|---|---|---|---|---|---|---|---|---|---|---|---|---|---|---|---|---|---|---|---|---|---|---|---|---|---|
|
皇后
编辑- 章怀皇后潘氏(968-989),父(一说祖)忠武军节度潘美。真宗元配妻子,16岁嫁时为韩王的赵恒为莒国夫人。六年后去世,真宗即位追封庄怀皇后,仁宗改谥章怀。
- 章穆皇后郭氏(975-1007),父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真宗继妻。潘氏去世后,宋太宗为时为襄王的赵恒赐婚。17岁的郭氏封鲁国夫人,又晋秦国夫人。真宗即位册为皇后,谦约惠下,性恶奢靡。生悼献太子赵玄祐和两子[来源请求],均早夭。谥庄穆皇后,仁宗改谥章穆。
- 章献明肃皇后刘氏(969-1033),一说名“娥”,父虎捷都指挥使刘通。初嫁银匠龚美,又改嫁时为襄王的赵恒,成为宠妾。真宗即位后封美人,晋修仪、德妃,1012年册立皇后,参与政事。抚养司寝李氏之子宋仁宗赵祯,为宋第一位摄政太后。曾着衮冕祭祀太庙。
- 章懿皇后李氏(987-1032),父左班殿直李仁德。初为刘美人侍儿,后为司寝。生宋仁宗赵祯,封崇阳县君。又晋才人、婉仪。真宗去世后晋顺容,迁永定陵守陵。病逝当天晋宸妃,着皇太后冠服殡殓。刘太后去世后追尊皇太后,又改谥章懿皇后。除仁宗外,一女早夭,另有养女乐安郡主。
- 章惠皇后杨氏(984-1036),父杨知俨。12岁入王府为妾。真宗即位后封才人,累进淑妃。杨妃通敏,与章献明肃皇后刘氏交好,情如姐妹。抚养宋仁宗赵祯,尊为皇太妃。刘太后遗诏尊为皇太后,称保庆皇太后。谥庄惠皇后,改谥章惠。
妃嫔
编辑- 昭静贵妃沈氏(994-1076),祖宰相沈伦,父光禄少卿沈继宗。入宫封才人,性贤淑,不喜奢华,累进婕妤。真宗去世,尊为充媛,累有晋尊,1062年尊为贵妃。寿83岁,在曾孙辈的宋神宗年间去世,谥昭静,特许在娘家出殡,辍朝三日。
- 贵妃杜琼真(?-1046),出家时生下女儿升国大长公主赵志冲。女儿亦出家,号悟真大师。仁宗尊为婕妤,累尊贤妃。去世后追赠贵妃。
- 贤妃曹氏(?-1026),父后周大将曹彬,侄宋仁宗曹皇后。初为美人,累进充媛。仁宗尊为修媛。去世后追赠淑仪、贵仪,累追贤妃。
- 贤妃陈氏
- 顺容戴氏
- 美人徐氏,一开始是兰陵郡夫人。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担任知尚书内省事,后来染病,太宗以其在宫中。及其未亟,进封滕国夫人。徐美人去世后于明道二年(1033年)十二月被追赠才人。庆历四年(1044年)被追赠美人。
- 才人陈氏,明道二年(1033年)十二月自御侍追赠才人
- 后宫张氏,张尧封姐妹,温成皇后姑,名位甚微[6]
- 后宫张氏,同上
子嗣
编辑- 第一子,名不详,早亡,宋徽宗时赐名赵禔,追封温王
- 第二子,赵玄祐,封信国公,母皇后郭氏,十岁时夭折,真宗、仁宗相继追赠他为周王、太子。
- 第三子,名不详,早亡,宋徽宗时赐名赵祇,追封昌王
- 第四子,名不详,早亡,宋徽宗时赐名赵祉,追封信王
- 第五子,名不详,早亡,宋徽宗时赐名赵祈,追封钦王
- 第六子,赵受益,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即仁宗。生母宫人李氏,养母皇后刘氏、淑妃杨氏
女儿
编辑- 惠国公主与升国大长公主是宋真宗仅有记录的两个女儿。升国大长公主又称“七公主”。两人之间、宋真宗其余女儿信息无从考证。仅知宫人李氏生下赵受益,复生一女,早夭。
授予官职
编辑宰相
编辑文艺形象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编]
外部链接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续资治通鉴》卷三十三记载天禧元年(1017年)宰相王旦临终时,对儿子说:“我别无过,惟不谏天书一节,为过莫赎。我死之后,当削发披缁以敛。”诸子欲奉遗令,杨亿以为不可,乃止。
- ^ 《宋史》:“他日修《辽史》,见契丹故俗而后推求宋史之微言焉。宋自太宗幽州之败,恶言兵矣。契丹其主称天,其后称地,一岁祭天不知其几,猎而手接飞雁,鸨自投地,皆称为天赐,祭告而夸耀之。意者宋之诸臣,因知契丹之习,又见其君有厌兵之意,遂进神道设教之言,欲假是以动敌人之听闻,庶几足以潜消其窥觎之志欤?”
- ^ 《庚溪诗话》:“真宗皇帝听断之暇,唯务观书。每观一书毕,即有篇咏,命近臣赓和,可谓好文之主也。”
- ^ 续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五》:“先是帝久不豫,语言或错乱,尝盛怒,语辅臣曰:“昨夜皇后以下皆之刘氏,独留朕于宫中。”众皆不敢应,迪进曰:“果如是,何不以法治之?”良久,帝悟,曰:“无是事也。””
- ^ 《宋史·真宗本紀》.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涑水记闻·卷八》温成皇后张氏......祖颖进士及第,终于县令;子尧封尚幼,二女入宫事真宗,名位甚微。尧封亦进士及第......
参见
编辑宋真宗 出生于:968年逝世于:1022年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 宋太宗 赵炅 (父) |
宋朝皇帝 997年-1022年 |
继任: 宋仁宗 赵祯 (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