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
此条目或其章节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15年9月30日) |
谶(现也称签)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后来民间发展在庙宇或道观裹求神问卜,渐渐地更加简化为求签。《说文解字》:谶,验也。有征验之书,河雒所出书曰谶[1]。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谶纬之学就是一种政治预言。
历史
编辑秦朝时,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就利用谶语制造了“大楚兴,陈胜王”等天启的预言。
汉朝是谶纬之学最兴盛的时期,是神学与庸俗经学的混合物。儒生喜爱怪力乱神,好谈灾异、祥瑞,常以自然现象来附会人事的祸福,尤以西汉末年及东汉末年最盛[2]。
西汉末期盛行谶纬学说,后来成为王莽建立新朝的依据。早在西汉时,儒生就多信奉阴阳家“五德终始”之说,盛言“天运循环,贵贱无常”,相信“汉历当终,新王将兴”。由于社会改革的要求及天运循环的理论相结合,儒生鼓吹禅让、汉昭帝时,眭弘便附会董仲舒之言,认为汉帝应该寻到贤人,禅让帝位给他,自退位为诸侯王[3],他将董仲舒半人半神的神学目的论演变为谶纬神学。
汉成帝时,又有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以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敎我此道。”甘忠可传授给重平夏贺良、容丘丁广世、东郡郭昌等。甘忠可弟子夏贺良等对汉哀帝陈说西汉中衰,当更受命[4]。于是汉哀帝改元太初元将,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后预言不灵验,汉哀帝遂诛杀夏贺良等人。
西汉末年也有人对阴阳家提出质疑,扬雄仿《论语》作《法言》,模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强调如实的认识自然现象,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方士的学说。他主张要回复儒学五经的本来面目,为东汉注重文字本身的真实性的训诂学开启了先河[5]。
谶纬学说到新莽时达到高峰,王莽崇尚古制,也利用谶纬学说以取得帝位。他假借符命、祥瑞,伪造禅让的根据,如制作了“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石碑、“金匮神嬗”书言王莽为真天子等谶纬。新莽的覆灭代表儒学家复古思想的破灭,也使汉儒变法禅让的政治理论至此消失,渐变帝王万世一统的思想。先秦学术注重矫正社会的病态,建立大同世界。由于王莽新政的失败,说明以古代礼法改革的方式不通。魏晋以后,思潮不向整体利益求答案,转为寻求人性及生存的意义,玄学及佛学遂取代先秦诸子的思想地位[6]
新莽之后的汉光武帝也利用《赤伏符》即位。之后,在中元元年(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使之合法化。建初四年(79年),汉章帝还主持召开了一次全国经学讨论会,即白虎观会议,会议纪录由班固整理成《白虎通德论》,以法令形式将谶纬之学定形,和正统经书具有同等地位。[6]
魏晋以后,随着玄学的兴起,对儒家传统经学有了全新的解释,于是宣扬宿命论的谶纬之书渐遭毁禁;至北宋欧阳修〈论删去九经正义中谶纬札子〉后,谶纬学说更是式微,其书籍文献多散佚不传。
主要内容
编辑谶纬之学的内容很庞杂,其内容比如:
纬书
编辑玆据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辑《纬书集成》列出一些主要的纬书:[7]
易纬干凿度、易纬乾坤凿度、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易纬通卦验、易纬乾元序制记、易纬是类谋、易纬坤灵图、易纬中孚传、易纬天人应、易纬通统图、易纬运期、易纬内传、易纬萌气枢、易纬内篇、易纬太初篇、易纬九厄谶、易纬礼观书、易纬记、易纬纪表、易纬决象、易纬统通卦验玄图、易纬河图数等易纬(其他书名不详者)。
《尚书大传》、尚书考灵曜、尚书帝命验、尚书璇玑钤、尚书刑德放、尚书运期授、尚书帝验期、尚书洪范记、尚书中候(尚书中候握河纪、尚书中候我应、尚书中候考河命、尚书中候雒予命、尚书中候雒师谋、尚书中候摘雒戒、尚书中候仪明、尚书中候敕省图、尚书中候稷起、尚书中候凖谶哲、尚书中候合符后、尚书中候运衡、尚书中候契握、尚书中候苗兴、尚书中候赤雀命、尚书中候日角、尚书中候霸免、尚书中候𫖮期、尚书中候亶甫、尚书中候杂篇)等。
春秋演孔图、春秋元命苞、春秋文曜钩、春秋运斗枢、春秋感精符、春秋合诚图、春秋考异邮、春秋保乾图、春秋汉含孳、春秋佐助期、春秋握诚图、春秋潜潭巴、春秋说题辞、春秋命历序、春秋内事、春秋录图、春秋录运法、春秋孔录法、春秋璇玑枢、春秋揆命篇、春秋河图揆命篇、春秋玉版谶、春秋瑞应传、春秋感应图、春秋考灵曜、春秋圣洽符、春秋甄燿度、春秋纬、春秋图等。
孝经援神契、孝经中契、孝经左契、孝经右契、孝经钩命决、孝经内事、孝经内事图、孝经河图、孝经中黄谶、孝经威嬉拒、孝经古秘、孝经雌雄图、孝经雌雄图三光占、孝经章句、孝经纬等。
论语比考、论语撰考、论语摘辅象、论语摘衰圣、论语素王受命谶、论语崇爵谶、论语纠滑谶、论语阴嬉谶、论语谶等。
河图括地象、河图始开图、河图挺佐辅、河图稽耀钩、河图帝览嬉、河图握炬记、河图玉版、龙鱼河图、河图合古篇、河图令占篇、河图赤伏符、河图闿苞受、河图叶光纪、河图龙文、河图录运法、河图帝通纪、河图真纪钩、河图龙帝纪、河图龙表、河图考钩、河图秘征、河图说征、河图说征祥、河图说征示、河图会昌符、河图稽命征、河图揆命篇、河图要元篇、河图天灵、河图提刘篇、河图绛象、图纬绛象、河图著明、河图皇持参、河图帝视萌、河图灵武帝篇、河图玉英、河图稽纪钩、河图考灵曜、河图纪命符、河图圣洽符、河图表纪等。
洛书灵准听、洛书甄曜度、洛书摘六辟、洛书宝号命、洛书说禾、洛书录运法、洛书录运期、孔子河洛谶、洛书雒罪级、洛书纪、洛图三光占、洛书说征示、洛书兵钤势、洛书斗中图等。
相关条目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段玉裁注补引《文选•鵩鸟赋》、《文选•魏都赋》补后十二字。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三篇上,中华书局,2014年,第91页.[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贾本曜,社会考科--学科能力测验,页32
- ^ 《汉书·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孟意亦不知其所在,即说曰:‘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襢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
- ^ 《汉书·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寻遂白贺良等皆待诏黄门,数诏见,陈说:‘汉历中衰,当更受命。成帝不应天命,故绝嗣。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得道不得行,咎殃且亡,不有洪水将出,灾火且起,涤荡民人。’”
- ^ 邹纪万(1993年):《中国通史·秦汉史》第四章〈汉人的学术与信仰〉,第二节〈经学史学与诸子学〉,第206页-第212页
- ^ 6.0 6.1 傅乐成(1993年):《中国通史 上册》第六章〈汉帝国的盛世〉,四〈外戚政治与王莽篡位〉,第146页-第154页。
- ^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 辑,纬书集成(全三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研究书目
编辑- 安居香山 著,田人隆 译:《纬书与中国神秘思想》(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 Tiqiana Lippiello:〈谶纬的不明起源和发展:从方士的传统到汉代正统文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吉川忠夫:〈蜀地的谶纬学传统〉。
- 楠山春树 著,洪春音 译:〈《毛诗正义》所引用的纬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孙英刚:〈神文时代:中古知识、信仰与政治世界之关联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
编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