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社会运动


社会运动

社会运动(英语:Social movement)是由个体社会群体松散组织为了实现推动、执行、抵制、阻止或撤消社会变革变化,而用体制外的策略,来改变现有体制的一种政治现象行动与集体。社会运动被描述为“组织结构和战略,这些结构和战略可能使被压迫人口能够提出有效的挑战,并抵抗更强大和更有优势的精英”。某些观点认为,非营利机构非政府组织,有其社会责任存在,单单有著善意,不代表这组织能负起社会责任,而近来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责任的关注也在增加。

精选条目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由新民会发起,向日本帝国议会争取在台湾设置自治议会的政治运动;该运动是台湾对日本统治从武力反抗转为近代式政治运动的转捩点,也是日治时期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政治运动。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废运动林呈禄认为撤废《六三法》无异于接受当局的内地延长主义政策,有损于台湾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受其主张影响,运动的方向遂由撤废《六三法》转为设置台湾议会的诉求;基于日本立宪政治的精神,应设置台湾议会,将台湾总督府的立法权交归还民众。

从1921年1月30日第一次向帝国议会提出《台湾议会设置请愿书》、由林献堂领衔、旅日与在台民众178人联名签署起,到1934年9月2日决议停止为止,运动共历时13年,期间提出请愿15次。最初的参与者以东京的台湾留学生为主。至第三次请愿运动筹备时,成立了台湾议会期成同盟会,从而被台湾总督田健治郎以影响社会治安为由禁止,酿成治警事件。其后,运动得到了日本舆论的支持与台湾民众的同情,参与人数迈向高峰。不过在1931年台湾民众党被迫解散后,由于失去支持团体,加上法西斯主义的压制,运动在1934年正式宣布中止。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除了对台湾民众建立法治的观念和确立对宪政精神的追求,也影响了日本政府在1935年使州、市、街、莊议员半数改由民选,成为台湾地方自治的开始。

精选传记

蒙苏农多高棉语ម៉ម សូណង់ដូ),或译曼·索南多;1942年2月13日,是柬埔寨电台记者,拥有柬埔寨、法国双重国籍。他是金边蜂巢电台东主兼台长;保护记者委员会曾于2012年形容蜂巢电台是“柬埔寨少数独立的新闻传媒之一”。他同时为蜂巢电台担任时事评论员。

苏农多曾因报导的问题而三度入狱:2003年他被控“煽动暴乱”,因而入狱,2005年又因诽谤罪而入狱,2012年再因叛乱罪而入狱。2012年,他被当地法院判监20年,此判决引来人权团体抗议,而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亦在和柬埔寨首相洪森会面时对该案件表示关切。2013年3月,上诉法庭推翻原审裁决,而苏农多则因引致社会动荡而被判处缓刑5年。国际特赦组织称,该判决“为柬埔寨国内言论自由的促进迈出积极一步”,不过他们补充道:“蒙苏农多一开始就不应该被囚禁,而他的定罪看来毫无根据。”苏农多在法庭宣判后出狱。

欢迎参与

条目请求:
需要扩充或翻译的条目:
需要专家关注

相关主题

维基媒体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刷新服务器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