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社会运动
社会科学主题: 社会 · 社会学 · 艺术 · 人类学 · 文化 · 经济学 · 教育 · 地理 · 历史 · 人权 · 歧视 · 身心障碍 · 互联网 · 法律 · 哲学 · 社会运动 · LGBT · 女性主义 · 自由主义 · 无政府主义
社会运动社会运动(英语:Social movement)是由个体或社会群体松散组织为了实现推动、执行、抵制、阻止或撤消社会变革变化,而用体制外的策略,来改变现有体制的一种政治现象行动与集体。社会运动被描述为“组织结构和战略,这些结构和战略可能使被压迫人口能够提出有效的挑战,并抵抗更强大和更有优势的精英”。某些观点认为,非营利机构等非政府组织,有其社会责任存在,单单有着善意,不代表这组织能负起社会责任,而近来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责任的关注也在增加。 精选条目东西文化论战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关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异同、长短和取舍的论战。这场辩论始于1915年《青年杂志》之创立,至1927年北伐前结束。期间,数百人以逾千篇文章参与论战,围绕着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出路展开辩论。 1915年,《青年杂志》以《敬告青年》、《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等文章比较东西文化,抨击中国文化。 《东方杂志》则在其后亦比较东西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辩护。 1918年,陈独秀接连发文质问《东方杂志》记者,杜亚泉则在《东方杂志》上接连回应质问,随后辩论的内容和规模不断扩展,至于当时的重要学者几乎无不参加其中。 胡适、陈独秀等西化派批判中国文化,对之全盘否定。 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产生了失望情绪。这时候,章士钊、陈嘉异等人积极宣扬中西文化的调和,引起了支持西化者的批判。此时,争论的焦点从先前的东西文化优劣的比较,及东西文明异同的比较,转为东西文化能否调和的问题。这一论战并未得出结论,以至1930年代重新出现“中国文化本位论”和“全盘西化论”的争议。 精选传记碧露蒂·玛丽亚·菲洛梅娜·高蒂卡丝(立陶宛语:Birutė Marija Filomena Galdikas,1946年5月10日—)是立陶宛裔加拿大籍女性人类学家、灵长类学动物学家、保育生物学家暨动物行为学家,也是一位作家,现为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教授,曾获颁加拿大勋章,也就是加拿大的最高平民荣誉勋章。 高蒂卡丝可说是灵长类学界的红毛猩猩权威。高蒂卡丝在积极为红毛猩猩保育和雨林复育发声同时,也并不怠慢田野调查研究的进度,她的研究年数一直在更新哺乳动物研究的最长纪录。高蒂卡丝后来的丈夫帕克·博哈(Pak Bohap)是达雅族的部落酋长,其为婆罗洲上的土生民族。高蒂卡丝撰写了不少著作,例如《伊甸倒影:红毛猩猩与我共处的年月》(Reflections of Eden: My Years With the Orangutans of Borneo),高蒂卡丝在这本回忆录叙述了自己在李奇营的种种体验,以及为将遭人捕捉的红毛猩猩再度野放回婆罗洲雨林,如何奔走与努力。 高蒂卡丝现为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的教授,该校位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的本那比,她也在印尼雅加达的印度尼西亚大学享有荣誉教授的头衔。此外,高蒂卡丝亦为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国际红毛猩猩基金会董事长。 精选图片伏尔泰琳·克蕾(英语:Voltairine de Cleyre,1866年-1912年),是一位美国无政府主义作家和女权主义者。 Photo credit: Unknown 社会运动分类相关主题维基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