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川通薰/細川通董 | |
---|---|
時代 | 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 |
出生日期 | 天文4年(1535年) |
逝世日期 | 天正15年(1587年) |
假名 | ほそかわ みちただ |
羅馬字 | Hosokawa Michitada |
別名 | 通重、通賴 |
朝廷官位 | 下野守 |
氏族 | 細川氏 |
父母 | 父:細川晴國、母:河野通直之女 養父:細川通政 |
子 | 元通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細川通薰 |
假名 | ほそかわ みちただ |
平文式羅馬字 | Hosokawa Michitada |
日語舊字體 | 細川通薰 |
細川通薰(ほそかわ みちただ)是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1],又稱通董。諱通重(みちしげ)、通賴(みちより)。稱下野守[2][3]。野州細川家當主細川晴國之子。晴國為時任管領細川高國所指認為稙國的後繼者,因此通薰是叔父輝政(通政)的猶子,戰國時代的獨立領主。
室町時代與備中國
編輯從室町時代初期開始,備中就被細川氏強化支配。在南北朝時代,細川氏從本貫的三河向畿內、四國擴大了勢力圈,而且作為中國地方的據點備後,加深了對備中的影響。最初是細川賴之、賴元等人,試圖滲透作為細川氏宗家的「京兆家」的影響力而與備中國人莊氏特別加強了合作。不久,莊氏一門作為京兆家內眾支持細川氏的權力基礎。於是,室町期的守護作為強化支配力的手段推進國衙的有效的支配。不過,京兆家也在備中的依然介入了廣大的國衙並將其控制在麾下。後來,備中守護由細川賴之的末弟滿之為祖的細川氏一族擔任,由於代襲被稱為「備中守護家」。但是,似乎京兆家的支配體制一直維持了下來,守護家不得不根據守護權,把經濟基礎放在剩下的領地里,或者直轄地。另外,應永14年(1407年)時,野州家的細川滿國占領了鴨山城,這被認為是備中國淺口郡的經營據點[3][4][5]。在鎌倉時代,這種多元化的支配結構似乎很普遍,但是在備中一門的利害複雜交叉的情況下,作為室町時代的守護家的一元的支配基礎卻是脆弱的。而且在戰國時代的過渡期,繼承人的問題也加入其中,使其守護領國制度與統治大幅度動搖。
也就是說,在應仁、文明之亂的餘波波及全國的守護細川勝久時代,在備中國也發生了將國內分為兩派的兵亂[6]。延德3年(1491年)10月,作為京兆家的內部人士的莊元資,向備後國的松田(管)勢揮舞與力後,進入守護方倉廩(河邊之倉、宮內之倉),並殺害了守護派的郎黨、被官共五百人[6][7]。這場被稱為備中大合的戰亂就此開始了。在此之前的文明12年(1480年)3月,元資與京兆家內眾安富元家一起前往丹波拯救細川政元,討伐了一宮宮內大輔。後來兩人就感情問題產生了矛盾,而且還有記錄說,在延德2年(1490年)6月與安富元家就備中國河邊鄉的執達吏問題,與安富元家發生了爭執。在這兩者之間產生了多次的因緣,甚至在與在地的守護被官也產生了矛盾的情況下(也存在守護的相傳領地),莊元資的行動也許並不是真正意圖叛亂,而是近乎於消除憂鬱[7]。
在京的勝久在翌年明應元年(1492年)率軍進入備中國與莊元資交戰。雖然勝久一度將元資驅逐出了備中,但是莊家一族聯合安藝、石見國的國人(據說毛利弘元也曾參與)一起將他送回了備中國。而且勝久雖然為了國內的穩定而四處奔走,不過明應2年(1493年)左右就去世了。勝久由於沒有繼承人,因此從阿波守護家那裡迎來了細川成之的次子之勝作為養子繼承家督,但之勝隨着長享2年(1488年),兄長政之的去世後而返回阿波守護家繼承家督,並於延德3年(1490年)6月獲得足利義稙一字,改名義春[6]。守護家的接班人似乎推舉了細川駿河守(人名不詳)繼承家督。但是莊元資再次開始了戰鬥,持續了備戰的混亂局面。莊元資於文龜2年(1502年)7月去世。直到永正8年(1511年),以細川義春的兒子之持兼任備中守護的形式才令混亂似乎趨於平息。但在翌年永正9年(1512年)中,之持也去世了。此後,中世紀的權威在備中國已經日漸沒落,也因此,有力的國人勢力正在崛起。這些事情也導致備中守護家沒有變成戰國大名。另外,此後一段時間內沒有任命守護的記錄,因此備中守護家實際上已經因此斷絕[5][7]。
除此之外,在永正4年(1507年),足利義稙(義材)在大內義興帶領中國九州勢力開始上洛之後,細川高國響應了這一號召,並於永正5年(1508年)春一起陪同足利義稙、大內義興二人來到了京都,之後將現任將軍足利義澄被驅逐出境,足利義稙復歸征夷大將軍職位,細川高國也因此就任管領,而義興則作為管領代為執行幕政。但是為了維持這種狀況,長期以來義興的在京,參集的諸氏在經濟上和領國控制上也急劇地陷入了困境。在此過程中,雖然野州家的細川政春(高國之父)成為了備中守護,但在戰國時代,他們已經沒有了守護可以擁有的權利,而且在戰國時期,備中守護代莊氏、石川氏和三村氏、秋庭氏、新見氏、丹治部氏、上野氏、陶山氏、中島氏等被稱為備中三十六氏的諸勢力作為國民各自占據一席之地。助長這一現象的不僅僅是京兆家,還有京兆家競爭對手大內氏,甚至是爭奪中國地區霸權的尼子氏[8]。
到了天文2年(1533年),猿掛城的莊為資(莊元資之子)與尼子氏結盟並攻打備中松山城(下文簡稱松山城)的上野賴氏,與諸氏結成親家後,莊氏已經成為了備中國內最大的勢力。天文5年(1536年),尼子晴久正式侵入備中國並開始控制備中國的國人眾。不久之後,不堪忍受尼子氏壓迫的細川通政(細川晴國之子)從淺口逃往了伊予宇摩郡[3][9]。雖然這裡的描述特別簡單,但實際上這段時間的備中國的歷史完全語焉不詳。只是在天文年間(1550年前後)與細川氏綱一起進行過書信交流,而且細川氏綱對於發生在備中沿岸的戰役而向淺口眾發出了感謝信。
當時通薰住在伊予國的川之江城,不久便繼承了叔父通政(輝政)的名字,以恢復舊領地備中淺口為目標四處奔走[4]。在通薰時代,代替大內氏成為中國地方霸主的毛利氏的影響也波及到了備中,並以對毛利氏攻略尼子氏的戰略為基礎,得到了毛利氏的支援[8][3]。
戰國時代與備中國
編輯尼子氏的興亡
編輯天文7年(1538年)尼子氏平定備中國,並在天文10年(1541年)開始出兵吉田郡山城。此時的備中國,主要由莊氏和三村氏為主,雙方經常發生鬥爭。三村家親邀請毛利元就出兵進入備中。毛利氏平定備後國後於天文18年(1549年)支配了神邊城。
天文22年(1551年),毛利元就、隆元父子在井原設陣,由吉川元春親自出馬,協助三村家親攻下了猿卦城,但穗井田實近勇敢地從城裡沖了出來,趕走了家親,打擊了毛利勢[6]。在此基礎上,莊氏向毛利氏講和,並將家親之子元祐收為養子,從而促成了莊氏、三村氏的和睦。結果,備中國的大部分國人因此投靠毛利氏的幕下,尼子氏的勢力因此衰退。而且不久之前,備前國的浦上宗景和浦上政宗政宗兄弟分別從屬於宇喜多氏和尼子氏而分道揚鑣,作為對立勢力受到了毛利氏的庇護。
尼子晴久死後,永祿9年(1566年),月山富田城落城,尼子氏滅亡。
通薰的動向
編輯通薰在永祿2年(1559年),接受了毛利元就的支援,渡海修建了淺口郡(大島)鄉西部(今笠岡市大島中~淺口市寄島町)的青佐山城,之後入城[2][10]。當時這個地方是由村上氏統治大內氏建造的水師的趾型[6]。
通薰受到了細川家舊臣(赤澤氏、大內氏、安部氏、秋田氏、河田氏、藤澤氏、今城氏、大島氏)的歡迎,在山麓設屋形,並在周圍安排家臣[4]。另外,為了守護城池鬼門關,似乎採取了"遷座分靈(大浦神社)",致力於傳統文化和產業振興[11][9]。
但是周圍的大部分人都是同盟的勢力,而且得到了客將的待遇。有一說是毛利氏幫助通薰的原因之一是通薰是細川晴國之子,而且與繼承京兆家的細川高國、稙國父子有血緣關係[10]。也就是說,通薰如果能繼承京兆家,那麼他就可以擔任管領一職。所以作為毛利家來說,這表明他是中央政權對策上的重要人物。一旦通薰成為管領,輝元作為管領代有可能構建政權,也有可能是因為通薰認為在戰國時代,只依靠伊予國川之江的領地是不可能的,也有可能是為了希望成為這個地區的後援者。作為附近的備中守護家所屬的新居郡已經成為了守護代石川氏、甚至還有可能是三好氏和大西氏等人的壓迫。但是在元龜元年(1570年前後)時期,宇摩郡等領土被讓渡給毛利氏的盟友河野氏。
不久之後,逐漸超越莊氏的三村氏和宇喜多直家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到永祿6年(1563年)戰役開始,與備前之間的對峙似乎成為了懸案。毛利元就為了幫助受到宇喜多的攻擊的「連嶋」,命令了能島村上氏出兵。這與毛利元就所說的連嶋相差甚遠,所以在防守方面也有很多人這樣稱呼他們。當時淺口郡東端的連嶋附近就是島嶼,考慮到這一點,觀察地圖的時候,同樣是藤戶與本州之間的海峽——兒島,又或者是小豆島,在海路上總的來說是鄰居的感覺也是可以理解的。永祿7年(1564年)從軍於與宇喜多勢的備前龍口城合戰。永祿9年(1566年)在大嶼鄉中部的六條院(現在的淺口市南部)建立了龍王山城[6],並從青佐山城遷移到本城。在山麓的「圓珠院」(舊寺址)附近,留下了由通薰捐贈的圓珠院石雕大寶塔[8]。
與宇喜多氏的抗爭
編輯備中國的壓迫使宇喜多氏感到了壓力,並在此時開始疏遠三村氏。後來,宇喜多直家命令家臣遠藤俊通用鐵炮射殺三村家親,使得兩家的仇恨越來越大。永祿11年(1568年),毛利氏在進攻九州的時候,宇喜多直家也趁虛而入入侵備中國。
據「中國兵亂記」記載,松山城的莊高資和齊田城(佐井田城)的植木秀長(莊氏一門)等以保全領地為條件投靠宇喜多氏。另外,尼子氏的遺臣山中幸盛在織田信長的援助下,攻下了毛利氏在伯耆、出雲國的多座城池,最終包圍了月山富田城。而且,得到大友氏支援的大內氏再興軍同時登陸周防,開始進攻山口地區,毛利氏已經遭遇了四面楚歌的處境。
在場面已被打開之際,毛利元就試圖與大友氏講和,從九州撤兵,讓毛利元清(稻井田元清)前往備中。元清讓江原的伊勢氏、小田氏復歸,並從宇喜多氏下奪回猿掛城。收復了備中南西部後月、小田、淺口的元清開始攻打植木秀長的佐井田城,後來宇喜多直家的援軍到了而與他起了戰爭,最後導致穂井田實近戰死、三村元親重傷,元清也因此撤退。
元龜元年(1570年)冬,(再興)尼子氏的月山富田城攻略戰以失敗告終。尼子氏和宇喜多氏結盟再次席捲備中。尼子式部、大賀駿河守等宇喜多勢逼近淺口,逼迫通薰投降,但是通薰拒絕了投降的要求,因此便向杉山城開槍。雖然討取了敵將津津加賀守和福井孫左衛門,但最終還是戰敗了[2]。
元龜2年(1571年)6月14日,毛利元就死去。毛利元清開始在備中中部反擊,並攻落了松山城。元龜3年(1572年),由於戰功而讓三村家親之子元親成為松山城主。自此備中的霸權完全從莊氏轉移到了三村氏,另一方面,備中和備前之間卻反覆進行了一進一退的抗爭。不久,受到織田信長和足利義昭的命令要求講和,因此獲得了短暫的和平。
毛利氏的支配
編輯天正2年(1574年),將軍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抗爭失敗,而前往備後國依賴毛利氏,織田信長也因此受到了討伐。織田氏和毛利氏就此對立,備中國的情勢也因此發生變化。
浦上宗景為了保全家中的地位而主動接觸織田信長,因此與宇喜多氏的關係越來越差,為了與毛利氏講和而掀起了反旗。織田信長也主動介入了浦上家中的內紛,毛利氏為了中介,積極地支援直家。由於三村氏與宇喜多氏的仇恨,再加上織田氏的勸誘,使得三村氏破棄了與毛利氏的同盟關係。
因為毛利氏的中島大炊助和三村元親接連謀反,於是命小早川隆景為討伐軍的大將,同年11月10日從笠岡城出陣。總大將毛利輝元在小田布陣,被稱為備中兵亂的毛利氏與三村氏的交戰就此開始。毛利氏、宇喜多氏合力攻下了三村勢的大量城池。12月開始包圍猿掛城。從屬於毛利氏的三村親成的國吉城亦在天正3年(1575年)1月1日落城,之後又攻下了鶴首城[3]。6月2日,三村元親自刃,稱霸備中國的三村氏滅亡。
接着,宇喜多直家實施下克上,擁立浦上政宗之孫久松丸,並將浦上宗景流放到播磨國。之後的備中國以高梁川為界,以東為宇喜多氏領土,以西為毛利氏領土。同年毛利元清成為了稻井田元資(莊元資)的養子,改名稻井田元清。
戰國的終焉
編輯天正3年(1575年),細川通薰進入鴨山城。通薰開始大幅度改修居城並作出備中守護應有之行為而讓細川家的勢力得以恢復[9]。不過在守護時代終結之後,立場也變為了戰國大名毛利氏的客將[6]。永祿6年(1563年),毛利隆元任命通薰為備中守護。
因為作為武將的活躍而是他深得毛利氏的信賴,在備中兵亂的時候加入毛利方並參加了國吉城的攻略。天正6年(1578年)7月,又同毛利氏在上月城與羽柴秀吉和尼子再興軍決戰。消滅了尼子勝久、山中幸盛等尼子氏殘黨。
天正7年(1579年),處在織田氏與毛利氏中間的宇喜多直家倒向織田氏。之後從天正7年到天正9年(1581年)與毛利氏多次入侵宇喜多氏領地。參與了備中忍山合戰、備前八浜合戰、備前辛川合戰、美作寺畑城合戰等戰役,在各地與宇喜多氏展開角逐。
天正10年(1582年),通薰參加了備中高松城之戰對抗織田軍,之後發生了本能寺之變從而織田氏和毛利氏因此講和,毛利氏並因此成為了安藝、周防、長門、石見、出雲、隱岐、備後、備中半國、伯耆半國太守,豐臣五大老之一。
通薰以淺口為中心領有6000餘石的知行(雖然應該還是貫高制的時代)。也是自永祿2年(1559年)第一次進入備中以來第一次恢復領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天正15年(1587年),豐臣秀吉九州征伐之際,通薰跟隨小早川隆景出陣並作為前鋒,歸國途中在赤間關病死[2][10][1],享年52歲[9]。
墓所位於岡山縣淺口市長川寺境內,也是鴨山城的西側[3],本所於4代後裔,擔任長府藩毛利家家老的細川元純於正德5年(1715年)年修建[1][4],後來成為了淺口市指定文化財[12]。
通薰之子細川元通(淺口元道)因為娶了稻井田元清的女兒為其而成為其麾下,並在萬曆朝鮮之役中立下戰功。慶長5年(1600年)的關原之戰中因為毛利氏從屬於西軍而在戰後只被保留周防、長門兩國,於是元通也前往了義弟毛利秀元處[4]。家臣仍然留在備中,而他卻去往了長門。元通的子孫成為了長府毛利家的家老,直至明治維新的到來[6]。
墓所
編輯大島的傘踴
編輯貞享3年(1686年),被仰慕為「名君」的細川通薰的百年忌在通薰的菩提寺(長川寺)舉行。這個時候,舊大島地區的遺臣們正在獻上採用武藝はしばし的供奉舞蹈時,偶然變成了傍晚,並且用雨傘代替刀子跳起了舞蹈,這就是"大島的傘踴"。這是以全國多的輪舞的形式,2人1組,把傘當作刀來互相斬殺一樣的特徵。成為岡山縣指定的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現在由當地的保存會,其中一部分作為盆踴舞蹈。[9][13]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細川通董墓所|高梁川流域連盟. takahashiryuiki.sakura.ne.jp. [2018-11-22] (英語).
- ^ 2.0 2.1 2.2 2.3 戦国時代人物事典 全国版. 學研プラス. 2009年11月. ISBN 4-05-404290-2.
- ^ 3.0 3.1 3.2 3.3 3.4 3.5 備中・鴨山城(城郭放浪記). 城郭放浪記. [2018-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5) (日語).
- ^ 4.0 4.1 4.2 4.3 4.4 鴨山城/鴨方藩陣屋跡. www.geocities.jp. [2018-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8) (日語).
- ^ 5.0 5.1 トミー. 西国の山城: 鴨山城(岡山県浅口市鴨方町鴨方). 西國の山城. 2013-01-22 [2018-11-22].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武家家伝_備中細川氏. www2.harimaya.com. [2018-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6) (日語).
- ^ 7.0 7.1 7.2 武家家伝_庄(荘)氏. www2.harimaya.com. [2018-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日語).
- ^ 8.0 8.1 8.2 古野, 貢. 中世後期細川氏の権力構造. 吉川弘文館. 2008年12月1日. ISBN 9784642028813.
- ^ 9.0 9.1 9.2 9.3 9.4 大島傘踊りと備中守護細川家. sky.geocities.jp. [2018-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01).
- ^ 10.0 10.1 10.2 戰國武將覺書. www.eonet.ne.jp. [2018-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2).
- ^ 淺口市. 浅口市/神社. www.city.asakuchi.lg.jp. [2018-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6) (日語).
- ^ 細川通董の墓所 浅口市文化財に 市教委指定、江戸期に子孫ら建立. 山陽新聞デジタル|さんデジ. [2018-11-22] (日語).
- ^ ご当地駅メロディー資料館-JR笠岡駅. 7-pref.com. [2018-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