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寺之变(日语:本能寺の変)发生在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1582年6月21日),是日本史上被公认最关键、最多谜团的一次谋反。当时即将统一日本的战国大名织田信长在准备和重臣明智光秀一同前往中国支援羽柴秀吉的途中,于京都本能寺遭到光秀突然谋反。事变中明智光秀讨伐信长及其后继者织田信忠,并逼使两人先后自杀。

本能寺之变
战国的一部分

杨斋延一锦绘 本能寺烧讨之图
日期安土桃山时代天正10年6月2日(1582年6月21日)
地点
山城国本能寺及二条御所
结果 明智军胜利,织田信长织田信忠自杀
织田政权崩坏
参战方
织田军 明智叛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织田信长 
织田信忠 
森成利(兰丸) 
森长隆(坊丸) 
森长氏(力丸) 
斋藤利治 
明智光秀
明智秀满
斋藤利三
兵力
本能寺约100人,大部分逃离现场
二条城等兵力不明(未有定论)
总共13,000人
极少部分参与本能寺讨伐行动(未有定论)
伤亡与损失
不明 不明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本能寺の変
假名ほんのうじのへん
平文式罗马字Honnoji no Hen

由于光秀在事变中对本能寺放火,令信长有机会使自己的尸首无法被光秀找到,进而导致周遭的织田家麾下大名因无法判断消息真实性而选择不倒向光秀。而明智光秀本人也因为无法获得周遭织田家臣的支持,于其后的天王山之役中败给羽柴秀吉、并在逃亡途中遭到落武者狩讨伐而死。秀吉亦借此机会急速崛起,在其后数年击败了信长之子织田信孝及织田家老柴田胜家,并使信长之子织田信雄德川家康毛利辉元等强力大名臣从,结束了战国时代并建立了丰臣政权

背景 编辑

天正十年(1582年),织田信长几乎夺取了以京都为中心的近畿全境,而武田胜赖的势力也在这一年被织田和德川的联军所灭亡。此时,织田信长眼中的大敌,仅剩下中国地区毛利氏关东地区北条氏以及北陆地区上杉氏而已。

负责进攻中国地方的羽柴秀吉攻下了毛利氏的鸟取城,这对毛利氏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而在消灭武田氏之后,织田信长以泷川一益为统帅,联合德川氏开始了对北条氏的进攻。另外,上杉氏在上杉谦信死后,发生了为争夺继承权的御馆之乱,由其养子上杉景胜掌权,本来强盛的势力也已大幅削弱,加上负责攻略北陆地方战事的柴田胜家猛烈进攻,上杉势力已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四国方面,信长派出了重臣丹羽长秀和三子织田信孝准备渡海平定四国的长宗我部氏,而在九州的岛津氏大友氏和东北的大名也渐渐表示愿意臣服。织田信长以安土城为据点,统率著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羽柴秀吉、明智光秀、泷川一益等家臣,结束战国时代和统一日本的目标即将达成。

经过 编辑

5月15日到17日之间,明智光秀负责接待长年与武田胜赖交战的德川家康。织田信长召德川家康到安土城晋见,光秀突然被解除接待负责人的职务。羽柴秀吉15日传信向信长求援,信长17日命光秀返回坂本城准备出战。26日光秀领军至丹波龟山城备战。28、29日光秀参拜爱宕神社,和歌会上发表耐人寻味的和歌“今日时节,细雨纷飞五月天”(原文“時は今、雨が下しる、五月哉”)。日文中,“”的发音(日语:とき toki)近似明智家的祖名“土岐”,“雨が下しる”一句也可解读为“拿下天下”双关语,故后世对光秀这首和歌的言外之意有诸多揣测。

29日信长为了支援秀吉,带百余名年轻侍卫从安土城出发,进驻京都本能寺,计划在此集结军队,嫡子织田信忠驻扎在妙觉寺

6月1日,信长在本能寺举行茶会。当天下午,光秀率领13,000余名士兵从丹波龟山城出发,号称“接受信长公的检阅”,向京都移动。 6月2日凌晨,横渡桂川时光秀向全军大喊“敌人就在本能寺!”(原文“敵は本能寺にあり!”),起兵谋反讨伐信长。

传言中,听到兵器声响的信长,一开始以为是卫兵武士的醉酒吵闹,结果近侍森兰丸打探报告:“好像是惟任日向守(明智光秀)大人发动了叛乱!”信长远望见敌军打出水色桔梗家纹的旗帜,冷冷说道:“没有办法。”(原文:“是非も無し”,一说“是非に及ばず”,另一派解读认为是指“现在不是深究原因的时刻”),便唤侍从取长枪迎敌。然而敌军人多势众,信长在与乱军作战中负伤,侍卫忙唤信长逃脱。信长以大势不妙为由,不肯离去,回到殿内自尽(死法不明,因是武士,通说切腹)。当时身距本能寺约200米教堂内的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记录目击信长从侧门亲自以弓箭射杀明智士兵、指挥小姓持枪拒敌与负伤后退入寺中的过程,也记录了信长被明智军用弓箭射中的情况。

本能寺被袭击的信长一行人几乎没有生还者,目前流传甚广的细节真伪难以求证。

根据信长家臣太田牛一著作的《信长公记》,混战时寺内发生火灾,而本能寺地下储存的大量火药(本能寺僧侣在赴种子岛传教时接触了来自欧洲铁炮,之后成为日本战国时代铁炮推广的重心之一,故设有存放火药的仓库)更进一步助长了火势,信长的遗体随灰烬下落不明。

接到明智光秀谋反的消息,信长的嫡子织田信忠认为“谋这等大逆的贼党,必已封锁了各个重要路口,逃离遭遇横死街头,还是不要徒劳移动。”遂否决了近臣逃到安土城兴兵讨伐光秀的建议(事实上光秀并没有封锁京都的各个入口),和当时京都的行政长官村井贞胜逃离妙觉寺诚仁亲王居住的二条御所,请诚仁亲王离开二条御所后笼城抵抗,光秀进攻奋战了两个多小时后,信忠和五弟织田胜长寡不敌众而自刃,近侍将信忠头颅藏匿未被寻获,信忠得年二十六岁。

战死及自杀武将 编辑

本能寺 编辑

二条御所 编辑

织田长益前田玄以水野忠重山内康豊矶野员昌在二条御所受到包团前脱出。此外,信长的黑人侍卫弥助亦有参与战斗,但光秀在战斗结束后将其释放,此后下落不明。

动机 编辑

关于明智光秀起兵的动机,有多种说法。例如怨恨信长,夺取天下的野心,守护朝廷等等,并没有统一的见解。下面即列出几种主要说法:

野望说 编辑

此一说是图谋天下的光秀的单独犯行[1],其根据来自“爱宕百韵”的连歌,发句是“时は今、雨が下しる、五月哉”(“今日时节,细雨纷飞五月天”)。

光秀怨恨说及黑幕说 编辑

江户时代以来一直到昭和二次大战时期之小说如《绘本太阁记》一般都采用怨恨说作为题材,最重要的就是被解除接待德川家康的职务这一点。虽然很难辨明真伪,但作为理由,一般认为的讲法如下:

  • 原本光秀计划周到细心地招待家康,但是准备的菜肴中有恶臭的气味(亦有说因准备材料因天气关系而发出非腐烂的自然味道,信长在巡查厨房时发现,但不接受光秀解释,且褫夺其飨宴奉行一职),信长怒道“你打算拿烂掉的菜来招待吗?”撤掉了菜肴,并罢免了光秀的接待职务。
    • 类似的说法还有信长将光秀准备的鲫鱼熟寿司(鲋寿司)误以为是不新鲜的鱼而不容解释地谴责。
  • 光秀在平定丹波国的时候,将其母(另说乳母或冒充母亲的年长女侍)作为人质交给八上城,说服城主波多野兄弟前往信长处。然而信长杀害了兄弟俩人,结果在八上城的光秀的母亲也被愤怒的丹波人杀害。
  • 信长常取笑光秀为光头,甚至在征伐武田氏时因其失言,还命令森兰丸拿扇子打他的光头。
  • 光秀作为足利幕府的役人,是坚定的幕府支持者,而信长废黜了幕府将军足利义昭以及要求修改历法等藐视幕府的行为,让光秀认为其并非改革者,而是秩序的破坏者,因此一定要杀掉信长。
  • 信长在接到秀吉求助的信息后即令光秀前去援助。当时光秀为攻略山阴道军队的长官,与秀吉是平级的关系。光秀在接到信长的命令后私自认为信长是要令他接受秀吉的指挥,再想到前臣如林秀贞等人的遭遇,心中十分的不满,于是起了反心。

另外除光秀怨恨说之外,尚有以下难谓有历史根据之动机:

  • 光秀曾暗通武田胜赖,至武田氏灭亡后恐事泄,故先发难弑杀信长。
  • 光秀曾与表妹暨信长正室的浓姬私通,恐奸情事泄,故先发难弑杀信长。

目前对于光秀从何时决定谋反及为何谋反尚未定论,但是在龟山城出兵前,光秀在参拜爱宕神社时所咏的诗歌“时は今、雨が下しる、五月哉”(谐音:土岐在今日,天下当倾),似乎可以显示当时他已经下定了谋反的决心。

家康黑幕说 编辑

此一说是指德川家康因嫡男德川信康与妻筑山殿被杀而怀恨在心,于是策动光秀谋反,但史料没有明确证据支持这一说法。信康娶信长长女德姬为妻,德姬生下两女、无子,信康因而感到愤怒,其母筑山殿对信长(灭了她舅父今川义元)本无好感,当然也不喜欢德姬,于是就送儿子一名侍妾。

秀吉黑幕说 编辑

此一说是指羽柴秀吉与光秀合谋造反,不过秀吉欺骗光秀,于本能寺之变后打倒光秀,原因是秀吉照理说无法以极快的速度由中国地方撤返回京都(中国大返还)。但由于秀吉正在中国地方与毛利军作战,当时听闻主公信长惨死,于是先与毛利议和,逼城主清水宗治切腹,而后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回京都,与明智光秀决战于山崎之战。此一假说仍然有一定的根据。

支持此说的论点:
  1. 秀吉与光秀曾一起负责防卫京都的职责,关系不浅。
  2. 以五天达成从备中国高松城至山崎,将近180公里,这种行军速度,必须在事前有一定程度的准备。
  3. 秀吉与毛利的议和原本僵持不下,但在信长去世后,谈判却可迅速结束。
  4. 秀吉迟迟不将城池攻下,反倒持续向信长请求援军,甚至使信长亲身前往战场。
  5. 光秀死亡,事情经过仅有羽柴秀吉的单方面说法。

长宗我部黑幕说 编辑

此一说是认为长宗我部元亲透过妻兄斋藤利三怂恿明智光秀叛变。根据2014年发现的长宗我部元亲的文书当中,本能寺之变发生前,长宗我部元亲与织田信长保持恭顺关系。

柴田胜家黑幕说 编辑

此说是认为光秀跟柴田胜家担心如同林秀贞一般遭到肃清,而联手欲推信长的侄儿津田信澄上位,但因为津田信澄被丹羽长秀织田信孝所杀,使柴田胜家在兵变后不敢响应。[来源请求]

朝廷黑幕说 编辑

此说是近年兴起的说法,是本能寺之变诸说中,一种新的说法。关于黑幕说的主要证据是劝修寺晴丰的“天正十年夏记”说到“六月十七日 天晴。早天ニ濟藤蔵助ト申者明智者也。武者なる者也。かれなと信長打談合衆也。いけとられ車にて京中わたり申候。”这一说法,被认为是密谈讨伐信长。朝廷的动机建立在三职推任事件上。此事被记录在公卿劝修寺晴丰所写的“天正十年夏记”,原文:“廿五日天晴。村井所へ參後。安土へ女はうしゆ御したく候て、太政大臣か關白か將軍か、御すいにん候て可然候よし被申候(しかるべくそうろうよしもうされそうろう)。その由申入候。”这段被称为三职推任事件的文章引起了立花京子、小和田哲男、今谷明、堀新等日本学者的注意。本文从不一样的角度解释,则出现两派相反的看法,分别列举如下:

朝廷主动派 编辑

本派是小和田哲男、堀新等学者所支持的看法。1582年4月25日,信长消灭武田家后,朝廷派遣劝修寺晴丰跟织田家京都奉行村井贞胜提出希望织田信长从太政大臣关白征夷大将军中选择其中一个职位担任的想法。请村井向信长转达,让朝廷可以做好准备。

信长主动派 编辑

本派是立花京子、今谷明等学者所支持的看法。1582年4月25日,信长消灭武田家后,透过其京都奉行村井贞胜向朝廷使者劝修寺晴丰提出织田信长希望能从太政大臣、关白和征夷大将军中选择其中一个职位担任的想法。请劝修寺向朝廷转达。

朝廷主动或是信长主动派之后的发展都是一致的。1582年5月4日,劝修寺晴丰向信长表达天皇希望信长接任征夷大将军一职、开设幕府。已知此事的信长却刻意避而不见,并派森兰丸前去表达保留此事的态度。三职推任事件加上信长在1578年辞去右大臣事件、天正改元事件、正亲町天皇让位事件等多次双方冲突下,使朝廷认为拒绝开设幕府的信长有可能是想推翻原有的天皇制度,因而联合支持朝廷的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

2007年,根据‘兼见卿记’写成‘信長謀殺の謎’的桐野作人在采访中也说,他被人质问“朝廷黑幕说难道不是一种阴谋史观吗”[2]

理想冲突说 编辑

据传教士弗洛伊斯的记载,信长的志向是统一日本后组成大舰队出征世界,而光秀的理想则是光复旧幕府的权威,由此成了谋杀的动机[3]

本能寺之变后的各人物 编辑

羽柴秀吉 编辑

羽柴秀吉当时正包围清水宗治所在的备中高松城,与毛利军对战。由于阴错阳差,光秀派去毛利军的信使跑错阵营,使得秀吉在6月3日即接到了信长的噩耗。秀吉立刻决定与毛利谈和,并逼迫以清水宗治切腹为条件。6日,在看到毛利撤军后也率军折回,12日进抵摄津。在那里与当地武将中川清秀高山右近池田恒兴等人会合,并与在织田信孝丹羽长秀等会师进军京都。13日在京都郊外的山崎之战中击败光秀。秀吉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中国地方撤回,被称为“中国大返还”。

织田信孝与丹羽长秀 编辑

当时丹羽长秀与织田信孝率领四国平定联军准备攻打长宗我部家。知道信长遇害的消息后,长秀和信孝决定先杀害信长侄子津田信澄。理由是信澄的父亲织田信行曾经背叛信长,最后遭信长谋杀,且信澄娶仇人光秀之女为妻。之后联军前去与羽柴秀吉军会合在山崎战役中击败光秀。

明智光秀 编辑

光秀在6月3日,4日期间费力劝降诸方势力,尤其是女婿细川忠兴加入,但震慑于当时信长存活的市井传说(织田信长对背叛者的处置十分惨烈),以及对光秀背叛行为的不齿,多数部将选择按兵不动,少数支持者听到秀吉军回师的消息即撤军回师。6月5日光秀进入安土城。7日,朝廷派敕使拜访明智光秀,任命其为京都守护。9日正准备前往京都时接到了秀吉回师的消息后出兵山崎。由于兵单势微,加上多数部将选择支持打出讨逆叛徒口号的秀吉军,经过数日战事后光秀13日兵败天王山,当日深夜,从胜龙寺城逃回近江的坂本城途中在小栗栖被落武者狩刺杀。

柴田胜家 编辑

当时柴田胜家与佐佐成政前田利家一起,正在进攻上杉家越中国鱼津城。听闻事变后便放弃已攻陷的鱼津城,留下佐佐成政在越中进行防备,率军回归越前国,再整军进攻明智光秀,但动作比秀吉慢了一步。

泷川一益 编辑

北条氏直为争夺上野国爆发战事,在神流川之战失败,经信浓回归旧领北伊势,未参加讨伐明智光秀的战事。

影响 编辑

由于信长的逝世,“打破旧体制,不问门第选人才”的改革戛然而止。信长长子织田信忠也在本能寺之变中战死,导致织田家内部发生继承人问题而分裂。

影视改编 编辑

在日本NHK大河剧麒麟来了》当中,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的动机,主要采用了朝廷黑幕说理想冲突说这两种主流观点。

注释 编辑

  1. ^ 高柳光寿‘明智光秀’吉川弘文馆<人物丛书>、1958年
  2. ^ ‘历史群像 No.83’07年6月号
  3. ^ NHK“その时历史が动いた-本能寺の変・激突!改革か安定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