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15年5月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問:近代史條目標題應該改成「近代早期」?
中文wiki的軍艦模板服役和退役那個地方是不是可以修改一下?
臺灣首都
一個韓語問題
請協助擴充冬瓜水
Notability Unreferenced 模板有等同 Notability 效力嗎?
磷
妹控的移動
關於中華民國的二二八事件敘述
伊斯蘭敢死隊
尼泊爾條目infobox的國旗與國徽是紅鏈
彈性外交
務實外交
為什麼對於任意整數a而言,a的13次方減a恆為2730的倍數?可以放入維基誌異嗎?
關於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的離題內容
Doctrine
香港網絡廣播電台
台灣勞動黨能不能看作實質上的共產黨?
人口密度排名的數據準確性和及時性
有關在條目中添加不必要的英文的問題
如題。近來跟A君爭執,其實本質是與英文中心主義的爭執。英文中心主義的問題已經提出很久了,雖然本人不否認中文維基從英文維基借鑑良多,但在一些條目中加入英文是否必要的問題還是值得一談。先說Doctrina,明明就是來源於拉丁文,A君說用中文最好,移動到中文,我說中文有歧義,他就移動到英文;再說鉻,我說這是拉丁文,他說這也是英文;還有務實外交和彈性外交,我記得對岸工作語言沒有英文,他卻以「國際上有人使用,讓人參考」為由硬要加上,那我可以說西班牙語、法語等國際上也有人使用,對岸的所謂「邦交國」也有西語和法語國家,為何不加?——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4月24日 (五) 06:18 (UTC)
@蘇州宇文宙武:,「君說用中文最好,移動到中文,我說中文有歧義,他就移動到英文」doctrine那個條目,我從來沒移動過,查一下編輯記錄吧[1],我一直在客棧跟你們討論怎麼做才好。--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4日 (五) 06:37 (UTC)
第一次移動,是@淺藍雪:從教義,移到doctrina,第二次移動,是@Bigtete:由doctrina移到doctrine,第三次移動,是 @蘇州宇文宙武:閣下從doctrine移回到doctrina。--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4日 (五) 06:42 (UTC)
- 就算不是你移動的,但你在條目中寫的都是英文,首段也是英文,不就意味着你認可這是英文?還有務實外交和彈性外交的回退請你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4月24日 (五) 06:45 (UTC)
- 我一直寫中文,只有順便把英文標注出來,閣下喜歡的拉丁文我也標注出來了。教義兩個字,相信閣下不會把它當成英文了吧。--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4日 (五) 06:48 (UTC)
- 什麼叫「順便」,你怎麼不「順便」把德文、俄文等也標出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4月24日 (五) 06:53 (UTC)
- @蘇州宇文宙武:,如果這樣可以讓條目清楚的話,標出來是沒問題的。--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4日 (五) 07:11 (UTC)
- 那麻煩你把這詞在所有語言中的版本都標出來,一種都不要落哦,不然就不是「順便「。——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4月24日 (五) 07:17 (UTC)
- @蘇州宇文宙武:,如果這樣可以讓條目清楚的話,標出來是沒問題的。--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4日 (五) 07:11 (UTC)
@蘇州宇文宙武:,「再說鉻,我說這是拉丁文,他說這也是英文」,相信閣下是醉了。本來的條目,只有列出名稱,未標是哪國語言,閣下將它標注是拉丁文。但是我覺得這可能不是拉丁文,很客氣的提出討論。--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4日 (五) 06:47 (UTC)
- @蘇州宇文宙武:閣下之前從未編輯過務實外交跟實質外交,但請不要這麼想,這肯定也是「跟蹤我,很卑鄙的行為。」以討論形成共識是維基中常見的。--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4日 (五) 06:58 (UTC)
- 笑話,我的專業是國際政治,看到外交和國際關係方面的條目編輯一下很正常,反而你的專業是化學麼?你還是沒有回答為何要加英文,為何要回退。——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4月24日 (五) 07:03 (UTC)
- 我剛剛編輯了第一代瑟洛男爵愛德華·瑟洛(為了說明動機,我承認是看了優良條目重審才發現這條目的),A君馬上跟進(之前他都沒編輯過),如果這還不算跟蹤,那我無話可說。請A君立刻停止對我的跟蹤行為!!!——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4月24日 (五) 09:21 (UTC)
- @蘇州宇文宙武:閣下的編輯極為卓越,這個條目我剛好也有興趣,所以幫它做維基化,只是希望跟閣下一起改善這個條目。--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4日 (五) 10:38 (UTC)
- 蘇州說的英文中心主義屬於原創研究,缺乏學術來源支持。討論在一些條目中加入英文是否「必要」,難免流於主觀。如果反問:反對者應該論證的,是在一些條目中加入英文是否有害?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至於條目中加入英文是否有幫助,我認為要看具體情形。如果條目沒有對應的英文條目,加入英文可以幫助讀者知道其英文名稱。至於為什麼是英文,是因為英文目前是世界上除中文外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如果哪天這種情況改變了,可以考慮附註該語言。--歡顏展卷(留言) 2015年4月28日 (二) 19:43 (UTC)
- 插個嘴小小更正一下,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應該是漢語才對。--No1lovesu(留言) 2015年4月28日 (二) 20:05 (UTC)
- (!)意見--很多中文教科書、學術書籍、管理等書籍,都會在一些名詞後面加上「英文原文」,協助讀者「特定」也是銜接另一文化的理解方式。Wetrace 歡迎參與WP:人權專題(留言) 2015年5月3日 (日) 01:07 (UTC)
真正挑明的選擇性來源
皮博迪獎
獨裁政體的歷史段落globalize問題
獨裁政體的中國段落pov問題
無產階級專政
鉻
蘇聯大元帥
2014年中華民國鄉鎮市區民代表選舉選舉區投票結果列表怎麼被刪除了?
WP: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5/01/29#2014年中華民國鄉鎮市區民代表選舉選舉區投票結果列表,保留票等於刪除票,為何刪除?同時提出刪除的相關條目的保留票雖不比刪除票多,但也沒相差很懸殊,照樣被刪除,所謂共識與結論是怎麼獲得的?
我也主張刪除,只是我不明白結論是如何導致的。希望不是管理員的一言堂.....還是像DYK,保留票減刪除票少於4票就刪除,但這樣也不太合理....-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5年4月28日 (二) 03:42 (UTC)
我記得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等投票頁面是採用共識決策法決定投票結果,管理員會去參考Wikipedia:方針與指引與各方意見決定該頁面是否要刪除--林勇智 2015年4月29日 (三) 12:55 (UTC)
- 保留票等於刪除票算達成刪除共識?-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5年4月29日 (三) 13:10 (UTC)
- WP:DRV伺候。投票不能代替討論,但這裡顯然沒有形成共識。--Antigng(留言) 2015年5月6日 (三) 14:58 (UTC)
- 不主張收錄不必要的列表,但提刪的管理員所提出的刪除理據,包括該頁面佔用了 XXXXX個位元,就不恰當了。條目和列表的存廢,應根據內容是否符合方針指引,而不是原創研究地指責頁面所佔用的貯存空間。另外,留意到存廢討論,由管理員的提刪,通常較容易在七天後,即使未有達致討論共識或明顯傾向的情況下,被另一管理員刪除及關閉討論。--Thomas.Lu(留言) 2015年5月6日 (三) 16:41 (UTC)
伊博語
分類:本地連結的維基共享資源分類與Wikidata不同
所有使用模板:commonscat的分類,即使其本地連結的維基共享資源分類與Wikidata相同都會被自動歸入Category:本地鏈接的維基共享資源分類與Wikidata不同,是否出錯?--黑暗魔君(留言) 2015年4月29日 (三) 06:19 (UTC)
- 同問。話說這是不是該移到技術版去談?--578985s(留言) 2015年5月7日 (四) 13:21 (UTC)
輔音相關名稱中,「顎」還是「齶」
齶和顎乃近似但是不完全一樣的人體部位。但是很多時候已經混用。在英文中,顎對應Jaw,齶對應Palate。 在討論輔音發音時,所談之e大部分時間為Palate(上齶/上顎),個人認為使用「齶」更為準確。
現在,中文維基百科在語音相關的條目對兩者處於混用狀態。關於齶音的主條目倒是用的齶:齦齶音; 但是在其他地方提到齶時,卻經常使用顎,如清顎齦擦音、清齦顎擦音等等。
希望能對中文以及語音學有研究的朋友能參與討論,將其統一一下。--小烈 (找我?) 2015年5月4日 (一) 23:59 (UTC)
- 恰恰相反,齶和顎實際上就是一個部位,在語音學上也自古是相通的,您可查閱相關權威詞典確認。只不過大陸多用齶,而台灣多用顎,所以造成了現在二字混用。
- 現在維基百科的對應英文似有問題,Palate是顎/齶,而Jaw應該是頜,Chin是頦,這樣才對吧。當然個人並非醫學專業,有待專業人士確認。—Chiefwei(論 - 編 - 歷) 2015年5月5日 (二) 03:01 (UTC)
- 您說的有道理,我對齶和顎的定義僅僅是根據維基百科的條目,看來是不準確的囧。那現在的問題變成:我們應該統一用字,如果兩岸的用法習慣不同,應該加以轉換。--小烈 (找我?) 2015年5月5日 (二) 06:27 (UTC)
- 加地區詞轉換吧。140.180.242.100(留言) 2015年5月5日 (二) 06:35 (UTC)
- 我暈,還有個頷,這個和頦又有什麼區別呢囧。--小烈 (找我?) 2015年5月5日 (二) 06:29 (UTC)
- 似乎日文中ja:顎就是jaw的意思(日文並無「頜」一字)?另外至少在大陸這邊,顎似乎有時和頜混用(有的稱之為俗稱),比如下顎骨vs下頜骨。看來要想搞好這個問題,應該先把齶顎頜頷頦的條目搞搞好,顎應該建立個消歧義頁。--小烈 (找我?) 2015年5月5日 (二) 06:36 (UTC)
- 您說的有道理,我對齶和顎的定義僅僅是根據維基百科的條目,看來是不準確的囧。那現在的問題變成:我們應該統一用字,如果兩岸的用法習慣不同,應該加以轉換。--小烈 (找我?) 2015年5月5日 (二) 06:27 (UTC)
經過一番搜索,大概理清其關係。準確地說,Jaw應該既是顎也是頜。
這裡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在於,英文並不對節肢動物口器的一部分和脊椎動物的頜進行區分,皆稱為Jaw;上頜叫Maxilla,下頜叫mandible。當然,一般而言這三個詞都是以指脊椎動物骨骼為主。而在中文中,指骨骼的Jaw的正式名稱應該是頜,亦俗稱顎;但是對於昆蟲等節肢動物,卻只用顎。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個人大膽猜測是「顎」這一含義可能在近代才形成(甚至可能是從日本引進的?),卻不巧沒有用「頜」作為名稱(畢竟這個更多特指人類)。
- 頷&頦
- 下巴,英文en:Chin。我實在是沒有找到兩者的具體區別,感覺即使有也十分微小,應該可以混用。下巴嚴格意義上和下頜(或稱下顎)不同,因為下頜骨的範圍要大於下巴(因為要連到臉的後面去了)。但是實際使用中偶爾會混用。如果要提到骨骼會完整地說「下頜骨」。順便一提,根據英文維基的描述,Chin只指嘴下面朝前的這一部分,不過這本身也不是多嚴格。--小烈 (找我?) 2015年5月5日 (二) 07:03 (UTC)
- 漢語裡的「下巴」(頷)根據語境不同有下頜和頦兩個含義。Chin只指嘴下面朝前的這一部分,正和漢語中的「頦」(俗稱「下巴頦」)意義一致,因此建議Chin的對應條目移動至頦。而廣義的下巴(Jaw)就是則對應的是頜。有時候顎會和頜混用,但考慮到顎自古就與齶相通,建議維基百科現在的顎移動到頜,並對顎做消歧義,以示區分。
- 至於日語怎麼用,就和中文維基沒有關係了。—Chiefwei(論 - 編 - 歷) 2015年5月5日 (二) 09:25 (UTC)
- (:)回應在古字中,齶,顎,齶是通同字。大致上是對應到嘴部附近,但是沒有很精確的指哪個位置。如果是指jaw的上半部,通常都會寫出上齶,上顎或上齶。頷,就是頤,是指耳前那塊骨頭,在中醫很常用,是少陽經走的路徑(嗌痛頷腫),也可以指下巴那塊,或是是點頭(頷之)。不過也沒有像西方對應的那麼精準,只能說是大概那個地方。建議可以用上顎來對應Palate。--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5月6日 (三) 01:42 (UTC)
- 抱歉,您對顎進行的修改完全無視了上面的討論,所謂的「顎(英語:Jaw),又作齶,齶,頷,頜」完全是無稽之談(當然顎在某些時候等於齶,但是這已經在消歧義中提過了,正文講的是顎作為Jaw的意思),我已進行回退。--小烈 (找我?) 2015年5月6日 (三) 06:04 (UTC)
- (:)回應可以看看這篇討論,或是查一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我的依據是慧琳音義跟康熙字典,如果閣下可以認同,我可以慢慢找來源補上;如果閣下覺得自己才是對的,不想看來源,如在頷這個條目,我加入的來源全被閣下回退,那我就不花時間去編了。歐洲的單字在科學革命之後,多少都被校正過,對應到特定的部位,可是中文並沒有經過這個過程,基本上,就是拿意義近似的古文去附會外文,佛教裏稱這叫格義。硬是要說哪個字一定是對應到哪個外文,這太過於武斷,維基編輯應該做,是把目前現有的用法,從文獻整理出來介紹,而不是只介紹自己認為是對的說法。供閣下參考,感謝。--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5月6日 (三) 06:35 (UTC)
- 兩個問題不應混淆,語音學上齶顎齶相通,這毋庸置疑,但是解剖學或醫學則是完全另一回事。文字的涵義是在持續發展的,現今的維基百科醫學條目當然應反映出當今的使用情況,也就是和西方解剖學存在對應關係的情況。過分泥古,拿古文文獻將這些概念返回到混沌不清的狀態,這斷不可取。—Chiefwei(論 - 編 - 歷) 2015年5月6日 (三) 07:26 (UTC)
- 如果要精準對應,直接使用外文或是像@蘇州宇文宙武:閣下主張的使用拉丁文,那就可以了。條目名稱可以採取在專業上常用的,在其中介紹一下有其他的用法及稱呼,這並不是什麼錯事,因為沒有編輯可以決定其他人打算怎麼使用這個字。維基慣常的原則,是以最常用/有來源的名稱為主,以方便檢索,至於有各種不同用法,則視使用比例及來源,在條目中加入解釋。--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5月6日 (三) 07:45 (UTC)
- 我完全贊同您對齶顎齶相同的關係。問題在於,維基百科描述的是事物,而不是詞語或者字本身(那是字典的工作)。所以,對於兩個不同事物(如這裡的Jaw和Palate)自然要有不同的條目來講述。先明確這一點,我們可以再討論具體要用哪個字來作為主條目。我上面已經說了,不過再重複一遍:至少在簡體中文中,齶和顎已經不完全相通了。沒有人會說「下齶」,只會說「下顎」或者「下頜」。齶在簡體中文中已經單指「上齶/上顎」。現在的問題在於,既然台灣基本不用「齶」這一字,那麼台灣如何稱呼口腔上部的Palate的,是「上顎」嗎?那麼我們完全可以討論之後將「齶」重新移動到「上顎」,這樣歧義最小。單純地將所有相近的詞語列在一起(如您寫的「顎(英語:Jaw),又作齶,齶,頷,頜」)只會增加混淆而不是減少。而且這裡需要的參考文獻並不是去證明古文中如何使用,而是當今,比如解剖學著作中如何使用。回到Jaw,這個詞的意思其實用「頜」相對較為沒有歧義,但是如上所述,至少在簡體中文中,「頜」只限於描述和人較為近似的動物,對於昆蟲等節肢動物沒有人會用頜來描述他們「jaw」(而只會用顎),故我選用了「顎」作為主條目。最後關於下巴(chin),這是最討人厭的一詞,類似的詞有很多比如頷或者頦,當然上面提到的顎或者頜也有人用來單指下巴,但是這畢竟不是正規的用法。仔細比較之後個人同意Chiefwei的觀點,「頦」的詞義最為精確且少歧義。不過說回來了,幹嘛不能直接用「下巴」作為條目名?我覺得比去鑽研那些古字來得輕鬆得多。--小烈 (找我?) 2015年5月6日 (三) 09:05 (UTC)
- 這些可不是古字,而是醫學上至今還在使用的字。維基百科不是用來研究文字的古義的,那是文言詞典該幹的事。不用「下巴」就是因為「下巴」同時有廣義(下頜)和狹義(頦)兩層意思(見《現代漢語詞典》)。—Chiefwei(論 - 編 - 歷) 2015年5月6日 (三) 09:14 (UTC)
- 您說得對,我說的不嚴謹。--小烈 (找我?) 2015年5月6日 (三) 20:50 (UTC)
- 這些可不是古字,而是醫學上至今還在使用的字。維基百科不是用來研究文字的古義的,那是文言詞典該幹的事。不用「下巴」就是因為「下巴」同時有廣義(下頜)和狹義(頦)兩層意思(見《現代漢語詞典》)。—Chiefwei(論 - 編 - 歷) 2015年5月6日 (三) 09:14 (UTC)
- 我完全贊同您對齶顎齶相同的關係。問題在於,維基百科描述的是事物,而不是詞語或者字本身(那是字典的工作)。所以,對於兩個不同事物(如這裡的Jaw和Palate)自然要有不同的條目來講述。先明確這一點,我們可以再討論具體要用哪個字來作為主條目。我上面已經說了,不過再重複一遍:至少在簡體中文中,齶和顎已經不完全相通了。沒有人會說「下齶」,只會說「下顎」或者「下頜」。齶在簡體中文中已經單指「上齶/上顎」。現在的問題在於,既然台灣基本不用「齶」這一字,那麼台灣如何稱呼口腔上部的Palate的,是「上顎」嗎?那麼我們完全可以討論之後將「齶」重新移動到「上顎」,這樣歧義最小。單純地將所有相近的詞語列在一起(如您寫的「顎(英語:Jaw),又作齶,齶,頷,頜」)只會增加混淆而不是減少。而且這裡需要的參考文獻並不是去證明古文中如何使用,而是當今,比如解剖學著作中如何使用。回到Jaw,這個詞的意思其實用「頜」相對較為沒有歧義,但是如上所述,至少在簡體中文中,「頜」只限於描述和人較為近似的動物,對於昆蟲等節肢動物沒有人會用頜來描述他們「jaw」(而只會用顎),故我選用了「顎」作為主條目。最後關於下巴(chin),這是最討人厭的一詞,類似的詞有很多比如頷或者頦,當然上面提到的顎或者頜也有人用來單指下巴,但是這畢竟不是正規的用法。仔細比較之後個人同意Chiefwei的觀點,「頦」的詞義最為精確且少歧義。不過說回來了,幹嘛不能直接用「下巴」作為條目名?我覺得比去鑽研那些古字來得輕鬆得多。--小烈 (找我?) 2015年5月6日 (三) 09:05 (UTC)
- 用下巴我覺得也不錯,因為使用最常用字在維基上是慣例。不過如果用嚴謹的命名法,有來源我都不反對。對於這種條目,我通常會列出詞源這一節,把古義跟今義,中文及外文的對照寫出來,讓讀者知道這個名詞是怎麼來的,在什麼時候會有歧義,以及為什麼,這對於語言學的愛者好來說是有用資訊。--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5月8日 (五) 01:47 (UTC)
- 關於此點,「台灣基本不用「齶」這一字」,就我的經驗來說,我沒那麼肯定,因為這兩個字我都看過,在文獻裏面也都有人使用,這邊有一個官方的查詢網站,我查詢palate,顎跟齶被同時列出來,查詢jaw也是一樣,jaw的譯名更多,顎、齶、頜等字,都有人在用。台灣基本上是採古義,文言中有使用的,都會被當成現代可使用的字來用。--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5月8日 (五) 02:02 (UTC)
- 所以還是醫學和語言學上的衝突。目前這些條目都屬於醫學或動物學條目,還是嚴謹為宜。單列詞源一節說明古今差異,這可以接受,但是直接寫在導言裡就有誤導之嫌。—Chiefwei(論 - 編 - 歷) 2015年5月8日 (五) 04:28 (UTC)
公共交通電視系統應否在各國電視廣播條目中敘述
近來和某用戶就〈澳門電視廣播〉條目編修事宜發生衝突,對方堅持認為新近在澳門巴士啟播的若干個電視頻道有必要列入。由於回退次數只有兩次,而本人也認為這次事件純屬編輯爭議,所以就沒提報破壞或申請保護了。查網上資料,中國大陸、香港、南韓和巴西也有類似的公共交通電視系統,可是在英文版和中文版、葡文版(如有),講述上述國家電視廣播概況的條目都沒有提到這些電視系統。所以該用戶兩次編輯我都回退了。我這次是想來這裏討個說法,好解決日後一切有關爭議。--春卷柯南夫子 ( 論功行賞 ) 2015年5月9日 (六) 17:12 (UTC)
軍銜條目的繁簡轉換問題
條目名「Emancipation of minors」在中文裡對應的詞語是什麼?
這是個法律術語,希望有熟悉這個領域的人解答,謝謝。英文條目:Emancipation of minors --小夊(留言) 2015年5月9日 (六) 20:07 (UTC)
- 路過)未成年人解放?幼者解放?「解放」還能用什麼詞?想不出.. -- SzMithrandir(留言) 2015年5月10日 (日) 03:44 (UTC)
- 關於取得獨立生活資格的說明 -Mys_721tx (留言) 2015年5月11日 (一) 05:38 (UTC)
- 可譯作「未成年人獨立」,參見未成年人獨立 - Chinese - Emancipation of a Minor。--凡(留言) 2015年5月11日 (一) 07:46 (UTC)
- @魯班:@Mys_721tx:非常感謝!問題已得到解答(^-^)。--小夊(留言) 2015年5月11日 (一) 09:33 (UTC)
- 漲姿勢! -- SzMithrandir(留言) 2015年5月11日 (一) 13:20 (UTC)
- @魯班:@Mys_721tx:非常感謝!問題已得到解答(^-^)。--小夊(留言) 2015年5月11日 (一) 09:33 (UTC)
呂琇菱的藝名是錯的!!
關於上海地鐵列車型號問題
就是諸如上海軌道交通AC09型電動列車等條目。據我所知這類條目不少內容和實際不符,但我給不出可靠來源,只能給出BBS的來源(雖然條目本身也沒有可靠來源)。
不過我現在可以給出可靠來源(例如[2])證明這一型號體系已經被改了,但新的型號體系資料也不完全。
請問應該怎麼做?--SFSQ2012(留言) 2015年5月12日 (二) 16:12 (UTC)
影視與小說條目的內容梗概是否要添加參考來源?
--AsharaDayne(留言) 2015年4月27日 (一) 01:52 (UTC)
- 按照英文版來說似乎不用加來源,不過加比不加好,起碼可以該影視作品或小說作為參考來源。——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4月27日 (一) 04:40 (UTC)
- 理論山,從WP:可供查證來看,要;但是基於中文和日文都有高情景寫作模式的傾向,大部分這類劇情是基於自身觀閱來總結的,所以不一定有參考來源,也不太好總結成來源。當然不排除直接摘錄二手來源再重新編寫的可能。——不挖舊坑的Sakamotosan嚮往舊坑死里鑽的愚者致意 2015年4月27日 (一) 07:30 (UTC)
- 影視或小說本身為第一手來源,如果劇情只是節錄或概述,沒有涉及評價等,應可視作以第一手來源斷言來處理。只是如何寫劇情寫得中立的像個斷言,就因人而異了--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4月27日 (一) 13:47 (UTC)
- 理論山,從WP:可供查證來看,要;但是基於中文和日文都有高情景寫作模式的傾向,大部分這類劇情是基於自身觀閱來總結的,所以不一定有參考來源,也不太好總結成來源。當然不排除直接摘錄二手來源再重新編寫的可能。——不挖舊坑的Sakamotosan嚮往舊坑死里鑽的愚者致意 2015年4月27日 (一) 07:30 (UTC)
WP:比重及Wikipedia:歸屬潛在偏見--❦‽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4月28日 (二) 07:29 (UTC)
- 絕大多數影視作品都可以找到非原始來源,為什麼要自行總結?--Antigng(留言) 2015年5月6日 (三) 14:55 (UTC)
- 因為大部分去寫那些的人,要麼直接找一手來源抄進去(發現直接斃掉),要麼編輯自己有看過這個作品懶得找其他來源。——不挖舊坑的Sakamotosan嚮往舊坑死里鑽的愚者致意 2015年5月11日 (一) 01:14 (UTC)
我覺得去「引用」其他站點的梗概,難道不就是在抄襲/半抄襲嗎?如果強忍住不抄,那估計會大縮水吧?—— 不過倒還真是,很多ACG作品,如果要查看劇情的話,我一般都會去銻度(那個「分集劇情」)—— 所以其實編寫條目之行為,終歸還是要有「原創」成分的,遣詞造句。-- SzMithrandir(留言) 2015年5月13日 (三) 19:16 (UTC)
什麼是敘事者不可靠的作品?為什麼?
不肖用戶 SiuMai 破壞明德學院條目,逍遙法外,嫁禍於我
SiuMai(對話頁 | 使用者貢獻)破壞明德學院 (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條目,大幅修改條目序言。其中,SiuMai(對話頁 | 使用者貢獻)將序言中本人撰寫的「明德學院係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核准」,改為「明德學院是附屬於香港大學」。請注意,參考文獻1「校務委員會會議討論摘要」只能證明「明德學院係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核准」,與「明德學院是附屬於香港大學」完全無關。本人回退破壞,竟遭其嫁禍,條目半保護三個月。222.167.166.233(留言) 2015年5月14日 (四) 04:34 (UTC)
- 但,你是誰呢?又,說不肖、嫁禍也太嚴重了,這是禍嗎?有人歸罪於你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5年5月14日 (四) 11:32 (UTC)
- 夏蟲不可語冰。--Qui cherche trouve 2015年5月15日 (五) 07:47 (UTC)
氧
教授分類應否併入教師
狍與東方狍
獨裁政體
蕭芳芳#電影作品為何不是訊息的堆砌?可以通通列出來?
關於User:Ethan Hsiao對馬自達CX-5的編輯
關於化學元素
新來源證據推倒蘇州的方案的基本論點
辭海IUPAC比一比
請協助清理誤掛的小小作品模版
有一位太有空的ip用戶每天都把大量網球選手的條目掛小小作品模版。但絕大部份這些選手條目都有照片及資料框內有有用資料,並不屬要提刪的小小作品。目前我每天處理提刪時都要清理十多二十個誤掛的模版,請大家協助檢查及清除。(見Category:4月小小作品)--Nivekin※請留言 2015年5月20日 (三) 07:28 (UTC)
目前大多有關「中國」的條目敘述很令人心寒啊!
問:里海?裏海?裡海?
IUPAC不只是英文國家的,是全世界的
蘇州不敢承認錯誤,IUPAC從1947年起有權責批淮元素名稱,包括之前有150年沒有辦法統一命名的元素41
就查一個元素鎢
校友列表
北京大學校友、東吳大學校友列表、明尼蘇達大學校友(我從主條目拆出來的,原來寫的就是校友我就先這麼寫了)這樣的列表實際好多都混雜了教員,查校友似乎有人認為也可以包括教員,但無可靠來源支持,不知有無定論。前次類似討論(沒找到)似無結果。或可改成XX人物,按日文版用人物,英文用people(不用alumini)?--淺藍雪❉ 2015年5月22日 (五) 02:08 (UTC)
- 可以考慮改為使用知名人物之類的名字--JK~搵我 2015年5月23日 (六) 16:46 (UTC)
關於模塊:CGroup/Football里「晉身」一詞的轉化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顯示,並沒有晉身一詞,有的只有晉升,而且有資料指出晉身其實是晉升之誤
在實際維基百科編輯中,非大陸地區用戶喜歡採用晉身一詞描述體育比賽進入下一輪,但是實際上大陸地區常採用晉級一詞描述體育比賽進入下一輪,英語對應是advance to --Patamon&Tailmon —以上未加入日期時間的留言是於2015年5月23日 (六) 08:42 (UTC)之前加入的。
(+)支持:閣下應該是對的。又不是奧特曼變身,「晉身」能是什麼意思呢?—— 不過話說回來,印象里CCAV主持人還真這麼用,用多了似乎聽上去也沒問題了?-- SzMithrandir(留言) 2015年5月23日 (六) 15:20 (UTC)- 話說「晉身」是港澳用字,幾乎香港所有媒體也是這樣用,無論是誤字還是什麼,依從約定俗成也無不妥。—AT 2015年5月23日 (六) 16:10 (UTC)
- 強烈(-)反對P&T君、以及非常(+)同意AT君的意見,晉身在港澳和台灣都是很常用的詞語。對於P&T君歧視港澳詞語,在此再次深表遺憾。此外,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沒有加大力度一詞,而上馬這個詞語的解釋亦是「上等馬,良馬」,為何中國大陸仍會使用這類港澳不會使用的詞語?另外,閣下所指「非大陸地區用戶喜歡採用晉身一詞描述體育比賽進入下一輪」,亦屬以偏蓋全。在下已經多次解釋晉身一詞至少含有四種用法,包括晉級、晉升、躋身和進軍等。請問閣下想如何轉換呢?如果我在條目看見「人流」這個詞語,但港澳用語是「墮胎」,我是否也要用公共轉換組來將「人流」轉換呢?這類轉換是否真的有必要呢?那麼港澳用的「人流」怎麼辦呢?請閣下解釋,每一種語言都是在不斷演變,正如以前中國也沒有「民主」、「科學」甚至「女優」、「藝能界」、「人氣」等詞語,當然還有我不想承認的「加大力度」之類的詞語,為何現在卻會在漢語圈廣泛使用呢?--JK~搵我 2015年5月23日 (六) 16:40 (UTC)
- (!)意見:果然鄙人沒有記錯,大陸用此詞已多年,見「華裔11人參選一人晉身下議院」 和「瑞士晉身創新排行之首」 。不過我只搜到這些;如果能補充一些體育相關的來源是最好的。-- SzMithrandir(留言) 2015年5月23日 (六) 21:58 (UTC)
- 強烈(-)反對P&T君、以及非常(+)同意AT君的意見,晉身在港澳和台灣都是很常用的詞語。對於P&T君歧視港澳詞語,在此再次深表遺憾。此外,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沒有加大力度一詞,而上馬這個詞語的解釋亦是「上等馬,良馬」,為何中國大陸仍會使用這類港澳不會使用的詞語?另外,閣下所指「非大陸地區用戶喜歡採用晉身一詞描述體育比賽進入下一輪」,亦屬以偏蓋全。在下已經多次解釋晉身一詞至少含有四種用法,包括晉級、晉升、躋身和進軍等。請問閣下想如何轉換呢?如果我在條目看見「人流」這個詞語,但港澳用語是「墮胎」,我是否也要用公共轉換組來將「人流」轉換呢?這類轉換是否真的有必要呢?那麼港澳用的「人流」怎麼辦呢?請閣下解釋,每一種語言都是在不斷演變,正如以前中國也沒有「民主」、「科學」甚至「女優」、「藝能界」、「人氣」等詞語,當然還有我不想承認的「加大力度」之類的詞語,為何現在卻會在漢語圈廣泛使用呢?--JK~搵我 2015年5月23日 (六) 16:40 (UTC)
- 話說「晉身」是港澳用字,幾乎香港所有媒體也是這樣用,無論是誤字還是什麼,依從約定俗成也無不妥。—AT 2015年5月23日 (六) 16:10 (UTC)
給恨英文內容出現在中文維基編者的解決方案
左思右想,有沒有一個技術方案可以讓恨英文內容出現在中文維基的編輯者一種濾鏡,只要是標英文的內容弄不見就好了,這樣不就可以一勞永逸,愛加英文的去加英文,不想看到英文的就看不到,不是兩全其美?
所以我試了一試,好像有點希望,恨英文內容出現的編者可以試試:
- 在您的用戶頁創立加增加一個個人化CSS樣式單Special:Mypage/vector.css
- 不想看見任何語言(任何外文)的編者加入以下代碼
- .LangWithName{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
- 不想看見任何英語的編者加入以下代碼,英文: 語言碼=en
- .LangWithName>span[lang*="en"]{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
- 儲存後,按指示清除瀏覽器快取,就大功告成了。
希望這個技術方案可以讓不想看到英文的人,和想加英文的人,可以在中文維基上共存共榮。--❦‽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28日 (四) 19:1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