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譞
和碩醇賢親王奕譞(滿語:ᡳ
ᡥᡠᠸᠠᠨ,穆麟德轉寫:I Huwan;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樸菴,別稱竹窗、蘭陽,齋號室名為九思堂、思謙堂、退省齋、退潛別墅。晚清宗室、重臣、寵臣、政治家,為清道光帝第七子,故一般稱他為七王爺;生母為道光帝莊順皇貴妃烏雅氏(1822年-1866年),兄長為咸豐帝,封號「和碩醇親王」,諡賢。詔定稱號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皇帝本生祖考醇賢親王。其嫡福晉婉貞是慈禧太后胞妹,夫妻所生的第二子載湉後來登極為光緒帝。奕譞與側福晉所生五子載灃則繼承醇親王封號,奕譞的長孫溥儀為宣統帝(即清遜帝、清末帝)。1861年因助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令奕譞的政治地位開始提升,並始獲起用,1884年「甲申易樞」後取代其兄奕訢地位,成為慈禧太后的重臣,1885年清廷成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簡稱「海軍衙門」。醇親王奕譞是清廷任命的首任總理海軍大臣,管理全國海軍事務。而北洋艦隊最高統帥,實際上指揮權屬於李鴻章及淮軍丁汝昌。光緒十六年十一月(1891年1月)奕譞去世後,由奕劻繼任總理海軍大臣之職。奕譞之父親道光帝、兄長咸豐帝、侄子同治帝、兒子光緒帝、孫子宣統帝都是清朝皇帝,然而自己卻無緣皇帝寶座,只有死後才能夠享用天子儀禮的祭祀。
奕譞 | |||||||||||||||||||||||
---|---|---|---|---|---|---|---|---|---|---|---|---|---|---|---|---|---|---|---|---|---|---|---|
和碩親王 | |||||||||||||||||||||||
前任:無(首任) 繼任:載灃 | |||||||||||||||||||||||
姓 | 愛新覺羅氏 | ||||||||||||||||||||||
名 | 奕譞 | ||||||||||||||||||||||
字 | 樸菴 | ||||||||||||||||||||||
號 | 九思堂主人、退潛主人 | ||||||||||||||||||||||
封爵 | 親王(鐵帽子王) | ||||||||||||||||||||||
封號 | 醇 | ||||||||||||||||||||||
尊號 | 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 皇帝本生祖考醇賢親王 | ||||||||||||||||||||||
旗籍 | 鑲白旗 | ||||||||||||||||||||||
籍貫 | 左翼近支鑲白旗第一族 | ||||||||||||||||||||||
其他名號 | 七王爺 | ||||||||||||||||||||||
出生 | 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 1840年10月16日 | ||||||||||||||||||||||
逝世 | 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1891年1月1日 (50歲) | ||||||||||||||||||||||
諡號 | 醇賢親王 | ||||||||||||||||||||||
墳墓 | 醇親王墓 | ||||||||||||||||||||||
| |||||||||||||||||||||||
道光、咸豐時期
編輯道光二十年(1840年)出生,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道光三十年二月(1850年3月)咸豐登基時,十歲的奕譞按例封為「多羅醇郡王」。咸豐十年(1860年),奕譞奉旨與懿貴妃(日後的慈禧太后)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宮,他受賜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門內的太平湖東岸,即現在的中央音樂學院所在的地方,今稱南府[1]。分府後,仍留任內廷行走[2]。咸豐年間,奕譞在政治上並不出色,但咸豐帝死後,奕譞積極配合慈安、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親自捉拿了顧命八大臣之首肅順,再加上娶了慈禧太后之妹為嫡福晉,所以慈禧太后開始重用奕譞。
同治、光緒時期
編輯辛酉政變(咸豐十一年,1861年)之後,二十一歲的奕譞開始擔任正黃旗漢軍統帥、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後扈大臣、管理善撲營事務、署理奉宸苑事務、管理正黃旗新舊營房事務、管理火槍營事務和神機營事務[1]。同治三年(1864年),慈禧太后為奕譞「加親王銜」,任正紅旗滿洲都統,次年任正黃旗滿洲都統、總理善撲勇射大臣、弘德殿行走、稽查弘德殿皇帝讀書事務[2]。
同治八年(1869年),主驅逐洋人,激勵紳民打毀天主教堂,盛傳天津教案為他所主使。事後因懲凶賠款,憤請辭職。當年又因支持慈安太后對慈禧太后的親信太監安得海處斬,為慈禧太后所恨。同治十一年(1872年),晉封和碩醇親王,是為第一代醇親王。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皇帝親政,被免去弘德殿行走之職[2]。
載湉是奕譞的二子。同治十三年(1874年),侄子同治帝無子而逝世。在選立新帝的會議上,主政的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挑選載湉繼承大統。在場的奕譞聽到這一消息,當場暈厥過去。親歷其事的翁同龢在日記中描述當時的情景道:「維時醇郡王驚遽敬唯,碰頭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3]。
光緒即位後,奕譞為了自保,辭去了所有官職,只負責照料毓慶宮皇帝讀書事務。在百般推辭之後,才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接受了王爵「世襲罔替」的恩典[4],意為子孫世代可以承襲王爵,不必按例降級。按照清朝制度,原來的醇親王府成為「潛龍邸」,奕譞應搬出。於是慈禧撥款十六萬兩銀子,修繕什剎後海的一座貝子府賞給奕譞。光緒十四年(1888年),奕譞全家搬到這座「北府」。是年,光緒皇帝大婚。按道理皇帝結婚即算成年,慈禧應歸政,然而慈禧並不願意,於是就由奕譞帶頭,請求太后繼續「訓政」[1]。二月戊寅[5],慈禧太后頒懿旨,公開斥責官員吳大澂要求尊崇奕譞的請求,稱奕譞對「深宮派辦事宜。靡不殫竭心力。恪恭盡職。每遇優加異數。皆再四涕泣懇辭。前賞杏黃轎。至今不敢乘坐。其秉心忠赤。嚴畏殊常。非徒深宮知之最深。」,並出示奕譞在光緒元年(1875年)所上,提前反對官員可能在光緒帝親政後鼓勵推崇皇帝親生父母的奏摺,以示「自古純臣居心。何以過此」。
光緒十年(1884年)到光緒十六年(1890年),監理軍機[6],總理海軍衙門事務[7],光緒五年(1879年),受賜御書「懋德嘉績」匾額、賜食親王雙俸[7],光緒十二年(1886年)賜乘杏黃轎,光緒十三年(1887年)王爵世襲罔替[4],光緒十五年(1889年)受賜金桃皮鞘戎服刀[8]、增護衛給帑修第[7],光緒十六年(1890年)死後配享太廟[9],光緒十八年(1892年)寢廟制祀典用天子之禮[10]。為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的其中一位[11]。乾隆帝有鑑於宋朝濮議和明朝大禮議的往事,撰寫了《御製濮議辯》,規定「所生曰皇帝本生父,歿則稱本生考,立廟於其邸第,為不祧之廟,祀以天子之禮,合乎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之義,則尊親之誼交盡,而於公義私恩兩無遺憾」。奕譞生性謹慎,生前拒絕接受「皇帝本生父」的尊封,死後才獲得了「皇帝本生考」的尊榮。
奕譞十分了解慈禧太后,因而一生小心侍奉慈禧太后,故不同於六兄奕訢而官途一帆風順。他經歷了同治帝之死、慈安太后暴卒後,更加謹小慎微,兢兢業業,把取信討好慈禧視成唯一的本份。他負責建設海軍的時候(李鴻章是會辦大臣),為了讓慈禧太后有安享天年之地,動用以北洋水師名義籌措的經費修建頤和園。在頤和園工程最緊張的階段,正值直隸省和京師遭受特大水災,御史吳兆泰因為怕激起災民鬧事,建議暫時停工,因此奪官,「交部議處」。光緒十七年(1891年),頤和園完工,他也與世長辭了。
逸事
編輯奕譞不同於最後被封鐵帽子王的慶親王奕劻,表現是醇親王不愛財,從其過世前留給兒孫輩的一首打油詩可看得出來:
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
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
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
財也小,產也小,後來子孫禍也小,
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
些微產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家族
編輯奕譞家族 | ||||||||||||||||||||||||||||||||||||||||||||||||||||||||||||||||||||||||||||||||||||||||||||||||||||||||||||||||||||||||||||||||||||||||||||||||||||||||||||||||||||||||||||||||||||||||||||||||||||||||||||||||||||||||||||||||||||||||||||||||||||||||||||||||||||||||||||||||||||||||||||||||||||||||||||||||||||||||||||||||||||||||||||||||||||||||||||||||||||||||||||
---|---|---|---|---|---|---|---|---|---|---|---|---|---|---|---|---|---|---|---|---|---|---|---|---|---|---|---|---|---|---|---|---|---|---|---|---|---|---|---|---|---|---|---|---|---|---|---|---|---|---|---|---|---|---|---|---|---|---|---|---|---|---|---|---|---|---|---|---|---|---|---|---|---|---|---|---|---|---|---|---|---|---|---|---|---|---|---|---|---|---|---|---|---|---|---|---|---|---|---|---|---|---|---|---|---|---|---|---|---|---|---|---|---|---|---|---|---|---|---|---|---|---|---|---|---|---|---|---|---|---|---|---|---|---|---|---|---|---|---|---|---|---|---|---|---|---|---|---|---|---|---|---|---|---|---|---|---|---|---|---|---|---|---|---|---|---|---|---|---|---|---|---|---|---|---|---|---|---|---|---|---|---|---|---|---|---|---|---|---|---|---|---|---|---|---|---|---|---|---|---|---|---|---|---|---|---|---|---|---|---|---|---|---|---|---|---|---|---|---|---|---|---|---|---|---|---|---|---|---|---|---|---|---|---|---|---|---|---|---|---|---|---|---|---|---|---|---|---|---|---|---|---|---|---|---|---|---|---|---|---|---|---|---|---|---|---|---|---|---|---|---|---|---|---|---|---|---|---|---|---|---|---|---|---|---|---|---|---|---|---|---|---|---|---|---|---|---|---|---|---|---|---|---|---|---|---|---|---|---|---|---|---|---|---|---|---|---|---|---|---|---|---|---|---|---|---|---|---|---|---|---|---|---|---|---|---|---|---|---|---|---|---|---|---|---|---|---|---|---|---|---|---|---|---|---|---|---|---|---|---|---|---|---|---|
|
妻妾
編輯- 二側福晉劉佳氏,名翠妍(1866年–1925年),五品典衛德慶之女。宣統帝之祖母。翠妍本是奕譞府的鑲白旗包衣,後來因為翠妍被收房,家族遂從包衣抬入滿軍旗,姓氏從劉氏改為劉佳氏。光緒九年正月生醇賢親王第五子載灃,同年十月奕譞請求冊封側室劉佳氏為側福晉。
- 三側福晉李佳氏,內務府正白旗二甲錫恆管領下清茶房承應掌德純之女。光緒十年二月二十日,正白旗拜唐阿德純之女長春宮下官女子大妞[註 1]賞予醇親王為官女子。光緒十三年十月,李佳氏生醇賢親王第三女郡君,郡君生下十五日後,奕譞請求冊封其為側福晉。光緒二十二年正月,醇親王門上為查明醇賢親王庶福晉李佳氏出身之事上奏。
兒女
編輯兒子
編輯- 第一子:載瀚,嫡福晉那拉氏所生,同治四年乙丑正月初六日辰時生,五年丙寅十一月初三日未時卒,年兩歲。
- 第二子:載湉,嫡福葉赫那拉氏所生,即光緒帝。
- 第三子:未命名,嫡福晉葉赫那拉氏所生,光緒元年乙亥正月初八日子時生,初九日午時卒。
- 第四子:載洸,嫡福晉葉赫那拉氏所生,光緒六年庚辰十月二十六日酉時生,十年甲申四月二十四日申時卒,年五歲。
- 第五子:載灃(字伯涵、號靜雲),側福晉劉佳氏所生。宣統帝之父,攝政王,襲醇親王。
- 第六子:載洵(字仲泉、號癡雲),側福晉劉佳氏所生,過繼給瑞郡王奕誌為嗣。清末海軍大臣。
- 第七子:載濤(字叔源、號野雲),側福晉劉佳氏所生,一開始過繼給貝子奕謨為嗣,後改繼給鍾郡王奕詥為嗣。清末軍諮府大臣。1949年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馬政局顧問、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馬政部顧問、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女兒
編輯電視劇
編輯注釋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愛新覺羅, 溥儀. 我的前半生. 北京市西城區木樨地南里: 群眾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01435579.
- ^ 2.0 2.1 2.2 《清史稿》(卷221):醇賢親王奕枻,宣宗第七子。文宗即位,封為醇郡王。咸豐九年(1859年)三月,分府,命仍在內大臣,管?內廷行走。穆宗即位,諭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迭授都統、御前大臣、領侍神機營。同治三年(1864年),加親王銜。四年(1865年),兩太后命弘德殿行走,稽察課程。十一年(1872年),進封醇親王。十二年(1873年),穆宗親政,罷弘德殿行走。
- ^ 儿子要做皇帝了: 当爹的听到后为何痛哭不止?-UC头条. news.uc.cn. [2017-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6).
- ^ 4.0 4.1 清皇室四譜 ,3卷 ,172
- ^ 《清實錄·德宗實錄·卷之二百六十六》(光緒十五年二月戊寅)○欽奉皇太后懿旨。本日據吳大澂奏、請飭議尊崇醇親王典禮一摺。皇帝入嗣文宗顯皇帝。寅承大統。醇親王奕譞。謙卑謹慎。翼翼小心。十餘年來。深宮派辦事宜。靡不殫竭心力。恪恭盡職。每遇優加異數。皆再四涕泣懇辭。前賞杏黃轎。至今不敢乘坐。其秉心忠赤。嚴畏殊常。非徒深宮知之最深。實天下臣民所共諒。自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初八日。醇親王即有豫杜妄論一奏。內稱歷代繼統之君。推崇本生父母者。以宋孝宗不改子偁秀王之封為至當。慮皇帝親政後。僉壬幸進。援引治平、嘉靖之說。肆其奸邪。豫具封章。請俟親政時。宣示天下。俾千秋萬載。勿再更張。其披瀝之誠。自古純臣居心。何以過此。此深宮不能不嘉許感嘆。勉從所請者也。茲當歸政伊始。吳大澂果有此奏。若不將醇親王原奏及時宣示。則後此邪說競進。妄希議禮梯榮。其患何堪設想。用特明白曉諭。並將醇親王原奏發鈔。俾中外臣民。咸知我朝隆軌。超越古今。即賢王心事。亦從此可以共白。嗣後闞名希寵之徒。更何所容其覬覦乎。將此通諭中外知之……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305號
- ^ 7.0 7.1 7.2 清皇室四譜 ,3卷 ,172
- ^ 《清代七百名人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冊 P.471
- ^ 《清代七百名人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冊 P.472
- ^ 清皇室四譜 ,3卷 ,173
- ^ 《清史稿》(卷221):德宗即位,王奏兩太后,言:「臣侍從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昊天不弔,龍馭上賓。仰瞻遺容,五內崩裂。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昏迷,罔知所措。獨 犯舊有肝疾,委頓成廢。惟有哀懇矜全,許乞骸骨,為天地容一虛糜爵位之人,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兩太后下其奏王大臣集議,以王奏誠懇請罷一切職任,但令照料菩陀峪陵工,從之。命王爵世襲,王疏辭,不許。光緒二年( 1876年),上在毓慶宮入學,命王照料。五年(1879年),賜食親王雙俸。
- ^ 光緒十二年二月十六日總管太監劉得印《為賞醇親王並其福晉官女子各一名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案號:05-13-002-000888-0093
外部連結
編輯奕譞 醇親王世系 清宣宗世系的分支 出生於:1840年10月16日逝世於:1891年1月1日
| ||
---|---|---|
王室頭銜 | ||
新頭銜 | 醇親王 1872年-1891年 |
繼任: 載灃 (第五子) |
醇親王府世系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