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府州(縣) 坊里 現今行政區 明鄭時期設里範圍
承天府 安平鎮(王城) 安平區  
東安坊 中西區東區
西定坊 中西區北區
寧南坊 中西區
鎮北坊 中西區北區
天興州(縣) 武定里 安南區北區中西區永康區
永康里 北區東區永康區
長興里 永康區仁德區
保大里 歸仁區新化區關廟區
歸仁里 歸仁區
永豐里 歸仁區
新豐里 關廟區龍崎區
廣儲里 新化區永康區
感化里 新化區
新化里 山上區新市區左鎮區南化區玉井區大內區
永定里 安定區善化區麻豆區西港區佳里區將軍區
善化里 善化區官田區大內區玉井區楠西區六甲區
開化里 佳里區麻豆區六甲區官田區下營區
萬年州(縣) 文賢里 仁德區;高雄市茄萣區湖內區
仁和里 東區南區仁德區
永寧里 南區
新昌里 南區
仁德里 仁德區
依仁里 仁德區
崇德里 關廟區歸仁區
長治里 高雄市路竹區湖內區
維新里 高雄市永安區路竹區岡山區
嘉祥里 高雄市岡山區阿蓮區
仁壽里 高雄市梓官區岡山區橋頭區彌陀區楠梓區
北路安撫司 半線安撫司 彰化縣
雞籠安撫司 基隆市
淡水安撫司
南路安撫司
澎湖安撫司

清朝康熙年間將臺灣納入版圖後設立了臺廈道,與廈門共署,並同時隸屬於當時的福建省。(為清朝非正式行政區劃之一,屬於軍區劃分,為省的派出機關,其地位在之間,清朝後期權力逐漸增加,《內政年鑑》便視之為正式行政區劃)臺灣島方面,設一府三縣。而總管廈門與臺灣的臺廈道道署設於廈門,臺灣府則設於臺南。而基層行政區劃則沿襲明鄭時期,各縣下劃分堡里鄉澳,其下再轄自然村等級的街庄社鄉

 
1685年臺灣府完成區劃後行政區劃圖
臺廈道(隸屬於福建省
臺灣府(設於臺南)
臺灣縣 諸羅縣 鳳山縣
臺廈道
臺灣府
臺灣縣 諸羅縣 鳳山縣 彰化縣
 
1734年臺灣道縣廳界重劃完全實施時行政區劃圖
  • 1727年(雍正5年)臺灣道正式與廈門分離,並將道署移署於臺南,設一府四縣二廳,1731年(雍正9年)彰化縣之大甲溪以北劃歸淡水廳
臺灣道(隸屬於福建省
臺灣府
臺灣縣 諸羅縣 鳳山縣 彰化縣 澎湖廳 淡水廳
臺灣道
臺灣府
臺灣縣 嘉義縣 鳳山縣 彰化縣 澎湖廳 淡水廳
臺灣道
臺灣府
臺灣縣 嘉義縣 鳳山縣 彰化縣 澎湖廳 淡水廳 噶瑪蘭廳
  • 1875年(光緒元年)設二府八縣四廳
 
1875年臺灣道行政區劃圖,藍綠色系為臺灣府所轄,紅橘色系為臺北府所轄;基隆淡水縣廳界到臺灣建省時才確定
臺灣道
臺北府 臺灣府
宜蘭縣 基隆廳 淡水縣 新竹縣 臺灣縣 嘉義縣 鳳山縣 彰化縣 澎湖廳 恆春縣 卑南廳 埔里社廳
 
1894年臺灣行政區劃,紅色系為臺北府所轄,黃色系為臺灣府所轄,藍色系為臺南府所轄,灰色為臺東直隸州
  • 1887年(光緒13年)臺灣才獨立設,因為與福建省仍有部分行政業務,因此官方正式名稱稱為福建臺灣省,不過一般仍稱分治後的臺灣為臺灣省。臺灣建省之後下設臺北府、臺灣府、臺南府三府,此時的「臺灣府」範圍約是現今的臺灣中部地區。另外臺灣雖建省,但臺灣道並沒有廢除,形成省下只轄一道,且轄區完全相同的窘境,也因此造成巡撫與道台爭權的情況。
福建台灣省
臺灣道
臺北府 臺灣府
宜蘭縣 基隆廳 淡水縣 新竹縣 臺灣縣 嘉義縣 鳳山縣 彰化縣 澎湖廳 恆春縣 卑南廳 埔里社廳
  • 1887年(光緒13年)臺灣方能正式建省,設一道三府十一縣三廳一直隸州:省城擇於原彰化縣橋仔圖(今臺中市),並於省城所在地新設臺灣府臺灣縣,原臺灣府改稱臺南府,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
福建台灣省
臺灣道
臺北府 臺灣府(設於臺中) 臺南府 臺東直隸州
宜蘭縣 基隆廳 淡水縣 新竹縣 臺灣縣 彰化縣 埔里社廳 苗栗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安平縣 鳳山縣 恆春縣 澎湖廳
  • 1894年(光緒20年)臺北府增設南雅廳,並將省城移至臺北,臺灣形成一道三府十一縣四廳一直隸州。
福建台灣省
臺灣道
臺北府 臺灣府 臺南府 臺東直隸州
宜蘭縣 基隆廳 淡水縣 新竹縣 南雅廳 臺灣縣 彰化縣 埔里社廳 苗栗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安平縣 鳳山縣 恆春縣 澎湖廳

各時期行政區劃分

編輯

日治初期的1895年到1898年間,台灣行政區劃因穩定統治需要,變化相當頻繁。

公元紀年 日本年號 行政區劃
縣制
時期
1895年5月—1895年8月 明治28年5月—明治28年8月 三縣一廳
1895年8月—1896年3月 明治28年8月—明治29年3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1896年4月—1897年6月 明治29年4月—明治30年6月 三縣一廳
1897年6月—1898年6月 明治30年6月—明治31年6月 六縣三廳
1898年6月—1901年4月 明治31年6月—明治34年4月 三縣三廳
1901年5月—1901年11月 明治34年5月—明治34年11月 三縣四廳
廳制
時期
1901年11月—1909年10月 明治34年11月—明治42年10月 二十廳
1909年10月—1920年8月 明治42年10月—大正9年8月 十二廳
州制
時期
1920年9月—1926年6月 大正9年9月—大正15年6月 五州二廳
1926年7月—1945年10月 大正15年7月—昭和20年10月 五州三廳

縣制時期

編輯

廳制時期

編輯

州制時期 (1945年)

編輯
臺北州行政區劃(1920~1945年)
街庄 對應的行政區 (2015年)
台北市 台北市萬華區大同區中正區中山區大安區松山區信義區
七星郡 汐止街 新北市汐止區
士林街 台北市士林區
北投街 今台北市北投區
內湖庄 今台北市內湖區南港區
新莊郡 新莊街 今新北市新莊區泰山區
鷺洲庄 今新北市三重區蘆洲區
五股庄 今新北市五股區
林口庄 今新北市林口區
海山郡 板橋街 今新北市板橋區
鶯歌街 今新北市樹林區鶯歌區
三峽街 今新北市三峽區
中和庄 今新北市中和區永和區
土城庄 今新北市土城區
文山郡 新店街 今新北市新店區
深坑庄 今新北市深坑區、台北市文山區
石碇庄 今新北市石碇區
坪林庄 今新北市坪林區
蕃地 今新北市烏來區新店區石碇區坪林區的南半部。
淡水郡 淡水街 今新北市淡水區
八里庄 今新北市八里區
三芝庄 今新北市三芝區
石門庄 今新北市石門區
基隆市 基隆市中山區中正區仁愛區信義區安樂區
基隆郡 瑞芳街 今新北市瑞芳區
萬里庄 今新北市萬里區
金山庄 今新北市金山區
七堵庄 今基隆市七堵區暖暖區
貢寮庄 今新北市貢寮區
雙溪庄 今新北市雙溪區
平溪庄 今新北市平溪區
宜蘭市 宜蘭縣宜蘭市
宜蘭郡 頭圍庄 今宜蘭縣頭城鎮
礁溪庄 今宜蘭縣礁溪鄉
壯圍庄 今宜蘭縣壯圍鄉
員山庄 今宜蘭縣員山鄉除中華村
羅東郡 羅東街 今宜蘭縣羅東鎮
五結庄 今宜蘭縣五結鄉
三星庄 今宜蘭縣三星鄉員山鄉中華村
冬山庄 今宜蘭縣冬山鄉
蕃地 今宜蘭縣大同鄉
蘇澳郡 蘇澳街 今宜蘭縣蘇澳鎮
蕃地 今宜蘭縣南澳鄉
新竹州行政區劃(1920~1945年)
街庄 對應的行政區 (2015年)
桃園郡 桃園街 桃園市桃園區
蘆竹庄 今桃園市蘆竹區
大園庄 今桃園市大園區
龜山庄 今桃園市龜山區
八塊庄 今桃園市八德區
中壢郡 中壢街 今桃園市中壢區
楊梅街 今桃園市楊梅區
平鎮庄 今桃園市平鎮區
新屋庄 今桃園市新屋區
觀音庄 今桃園市觀音區
大溪郡 大溪街 今桃園市大溪區
龍潭庄 今桃園市龍潭區
蕃地 今桃園市復興區
新竹市 新竹市全境
新竹郡 竹北庄 新竹縣竹北市
新埔街 今新竹縣新埔鎮
關西街 今新竹縣關西鎮 (不含錦山里)
紅毛庄 今新竹縣新豐鄉
湖口庄 今新竹縣湖口鄉
蕃地 今新竹縣關西鎮錦山里
竹東郡 竹東街 今新竹縣竹東鎮
芎林庄 今新竹縣芎林鄉
橫山庄 今新竹縣橫山鄉
北埔庄 今新竹縣北埔鄉
峨眉庄 今新竹縣峨眉鄉
寶山庄 今新竹縣寶山鄉
蕃地 今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
竹南郡 竹南街 苗栗縣竹南鎮
頭分街 今苗栗縣頭份市
三灣庄 今苗栗縣三灣鄉
南庄 今苗栗縣南庄鄉 (不含南江村南側、蓬萊村以及東河村)
造橋庄 今苗栗縣造橋鄉
後龍庄 今苗栗縣後龍鎮
蕃地 今苗栗縣南庄鄉南江村南側、蓬萊村以及東河村
苗栗郡 苗栗街 今苗栗縣苗栗市
苑裡街 今苗栗縣苑裡鎮
頭屋庄 今苗栗縣頭屋鄉
公館庄 今苗栗縣公館鄉
銅鑼庄 今苗栗縣銅鑼鄉
三叉庄 今苗栗縣三義鄉
通霄庄 今苗栗縣通霄鄉
四湖庄 今苗栗縣西湖鄉
大湖郡 大湖庄 今苗栗縣大湖鄉
獅潭庄 今苗栗縣獅潭鄉
卓蘭庄 今苗栗縣卓蘭鄉
蕃地 今苗栗縣泰安鄉
 
1925年臺中州行政區劃圖
街庄 對應的行政區 (2015年)
台中市 臺中市中區東區西區南區北區
大屯郡 大里庄 臺中市大里區
霧峰庄 臺中市霧峰區
大平庄 臺中市太平區
北屯庄 臺中市北屯區
西屯庄 臺中市西屯區
南屯庄 臺中市南屯區
烏日庄 臺中市烏日區
大甲郡 大甲街 臺中市大甲區
清水街 臺中市清水區
梧棲街 臺中市梧棲區
沙鹿街 臺中市沙鹿區
大安庄 臺中市大安區
龍井庄 臺中市龍井區
大肚庄 臺中市大肚區
豐原郡 豐原街 臺中市豐原區
內埔庄 臺中市后里區
神岡庄 臺中市神岡區
大雅庄 臺中市大雅區
潭子庄 臺中市潭子區
東勢郡 東勢街 臺中市東勢區
石岡庄 臺中市石岡區
新社庄 臺中市新社區
蕃地 臺中市和平區
彰化市 彰化縣彰化市
彰化郡 鹿港街 彰化縣鹿港鎮
和美街 彰化縣和美鎮
線西庄 彰化縣線西鄉伸港鄉
福興庄 彰化縣福興鄉
秀水庄 彰化縣秀水鄉
花壇庄 彰化縣花壇鄉
芬園庄 彰化縣芬園鄉
員林郡
員林街 彰化縣員林市
溪湖街 彰化縣溪湖鎮
田中街 彰化縣田中鎮
大村庄 彰化縣大村鄉
埔鹽庄 彰化縣埔鹽鄉
坡心庄 彰化縣埔心鄉
永靖庄 彰化縣永靖鄉
社頭庄 彰化縣社頭鄉
二水庄 彰化縣二水鄉
北斗郡 北斗街 彰化縣北斗鎮
二林街 彰化縣二林鎮
田尾庄 彰化縣田尾鄉
埤頭庄 彰化縣埤頭鄉
沙山庄 彰化縣芳苑鄉
大城庄 彰化縣大城鄉
竹塘庄 彰化縣竹塘鄉
溪州庄 彰化縣溪州鄉
南投郡 南投街 南投縣南投市
草屯街 南投縣草屯鎮
中寮庄 南投縣中寮鄉
名間庄 南投縣名間鄉
竹山郡 竹山街 南投縣竹山鎮
鹿谷庄 南投縣鹿谷鄉水里鄉濁水溪以北地區
新高郡 集集街 南投縣集集鎮水里鄉濁水溪以南地區
魚池庄 南投縣魚池鄉
蕃地 南投縣信義鄉
能高郡 埔里街 南投縣埔里鎮
國姓庄 南投縣國姓鄉
蕃地 南投縣仁愛鄉
 
1930年臺南州行政區劃圖
 
1930年高雄州行政區劃圖

沿革

編輯
 
1949年行政區劃重劃前,臺灣省行政區劃圖
 
1982~2010年臺灣行政區劃圖(圖含金馬地區)

現行行政區劃

編輯
臺灣地圖 No. 名稱 下轄區域 行政中心所在 面積(km²) 人口 首長
陸域 海域
 
臺灣省 3市11縣 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 25110.0037 40837.0399 6,918,402 [a]
直轄市
1 臺北市 12區 信義區 271.7997 0 2,493,210 蔣萬安
2 新北市 29區 板橋區 2,052.5667 2966.7265 4,047,112 侯友宜
3 桃園市 13區 桃園區 1,220.9540 1,130.2383 2,336,764 張善政
4 臺中市 29區 西屯區 2,214.8968 1,663.7394 2,858,958 盧秀燕
5 臺南市 37區 安平區新營區 2,191.6531 2,592.7310 1,858,873 黃偉哲
6 高雄市 38區 苓雅區市政府
鳳山區市議會
2,951.8524 2,726.8354 2,731,891 陳其邁
臺灣省
7 基隆市 7區 中正區 132.7589 3,585.4177 361,497 謝國樑
8 新竹市 3區 北區 104.1526 387.5623 457,328 高虹安
9 嘉義市 2區 東區 60.0256 0 262,365 黃敏惠
10 新竹縣 1市3鎮9鄉 竹北市 1427.5369 333.9971 594,181 楊文科
11 苗栗縣 2市5鎮11鄉 苗栗市 1820.3149 1,741.4762 533,063 鍾東錦
12 彰化縣 2市6鎮18鄉 彰化市 1074.3960 3,313.6481 1,226,560 王惠美
13 南投縣 1市4鎮8鄉 南投市 4106.4360 0 472,727 許淑華
14 雲林縣 1市5鎮14鄉 斗六市 1290.8326 1,220.4274 658,831 張麗善
15 嘉義縣 2市2鎮14鄉 太保市縣政府
朴子市縣議會
1903.6367 336.1701 479,129 翁章梁
16 屏東縣 1市3鎮29鄉 屏東市 2775.6003 5,771.4292 789,706 周春米
17 宜蘭縣 1市3鎮8鄉 宜蘭市 2143.6251 2,145.3078 449,254 林姿妙
 =直轄市
 =省轄市
 =省轄縣
18 花蓮縣 1市2鎮10鄉 花蓮市 4628.5714 2,790.9131 315,581 徐榛蔚
19 臺東縣 1市2鎮13鄉 臺東市 3515.2526 11,274.6894 210,272 饒慶鈴
20 澎湖縣 1市5鄉 馬公市 126.8641 7,936.0015 107,908 陳光復

臺灣省

編輯

臺灣省目前由中華民國行政院管轄。根據2000年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規定,省不再是地方自治團體,省政府由地方自治團體行政機關轉型為中央政府的派出機關,成為虛級省。2018年6月28日,行政院決議將臺灣省政府去任務化[1],自翌年起省級機關預算歸零,所存省級行政組織及業務自同年7月1日完全移交中央政府,臺灣省政府實質上廢除[2]

臺灣省劃分為11個縣及3個市,臺灣省政府設於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

直轄市

編輯

直轄市為地方自治團體,直接隸屬於行政院,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直轄市以下分設,區以下設,里之下設有

註:東沙群島南沙群島太平島中洲礁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代管。

縣在1998年精省前曾隸於省政府,現今則視業務,分受區域聯合服務中心,或行政院各部會駐中部辦公室管轄。縣以下分設有縣轄市。2007年地方制度法修正之後,增列縣人口達200萬人以上,在未升格為直轄市前,部分準用直轄市編制。過往的臺北縣和桃園縣在升格為直轄市(即今新北市桃園市)前,曾準用有關規定。

  • 目前臺灣有11個縣
註:釣魚臺列嶼隸屬於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龜山島隸屬於宜蘭縣頭城鎮龜山里

市與縣同級,舊法規中稱省轄市;精省前曾隸於省政府,現今則視業務,分受行政院各部會駐中部辦公室,或區域聯合服務中心管轄。人口聚居達50萬人以上未滿125萬人,且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地位重要地區得設市。市以下分設,區以下設,里之下設有

鄉鎮市區

編輯

鄉鎮市區為六種行政區位階相同或相似的行政區劃名詞。其中山地鄉縣轄市下之劃分,為地方自治團體,有自己的首長選舉、民意機關、自治財源等。法規規定人口聚居達十萬人以上未滿三十萬人,且工商發達、自治財源充裕、交通便利及公共設施完全之地區,得設縣轄市;而對鄉鎮則未規定設立標準。區則為直轄市下之劃分,非地方自治團體,行政首長由所屬市長指派,不設民意機關。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則為直轄市之下由山地鄉改制之劃分為地方自治團體,有自己的首長選舉、民意機關、自治財源等。

村里、鄰

編輯
  • 山地鄉、鄉以內之劃分為;鎮、縣轄市、區、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以內則劃分為。村、里設民選村、里長一名,為臺灣最基層之自治單位。
  • 村、里之下又劃分為,為臺灣最基層之行政區劃編組。

未實現的區域草案

編輯

1945年3月

編輯
 
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行政規劃圖,黃底為省轄市
省轄市
一級縣 二級縣 三級縣

1945年8月

編輯
 
1945年8月中央設計局規劃的臺灣省行政區劃草案
省轄市

1947年6月

編輯

此時的未實現計劃,將臺灣分置為11縣5省轄市。計劃中的縣市名稱與現行名稱對照如下:

例:現行名稱→當時計劃

  1. 桃園市→新竹縣
  2. 新竹縣長風縣
  3. 苗栗縣竹南縣
  4. 臺中縣豐原縣
  5. 臺中市中正市
  6. 彰化縣臺中縣
  7. 雲林縣長溪縣
  8. 臺南市成功市

1949年

編輯

此時的未實行行政區劃規劃與1947年6月的差別並不多,僅一些不同,如下表:

例:現行名稱→當時計劃

  1. 桃園市+新竹縣湖口鄉新豐鄉→新竹縣
  2. 新竹市+苗栗縣+新竹縣(不包括湖口、新豐兩鄉)→人和縣
  3. 臺中縣豐原縣
  4. 南投縣大觀縣
  5. 彰化縣臺中縣
  6. 雲林縣長溪縣

1950年7月

編輯
 
1950年7月臺灣省行政區重劃草案

此時的未實行行政區劃規劃與1950年正式行政區的差別如下表:

  1. 金山鄉萬里鄉併入基隆市
  2. 新豐鄉湖口鄉併入桃園縣
  3. 通霄鎮苑裡鎮併入臺中縣,縣治設於清水鎮
  4. 大里鄉太平鄉烏日鄉霧峰鄉併入南投縣
  5. 竹山鎮鹿谷鄉併入雲林縣
  6. 四湖鄉元長鄉口湖鄉水林鄉北港鎮併入嘉義縣
  7. 楠梓區高雄縣(不包含美濃鎮六龜鄉茂林鄉桃源鄉三民鄉),設為獨立出鳳山縣。
  8. 小港鄉併入高雄市
  9. 美濃鎮六龜鄉茂林鄉桃源鄉三民鄉併入屏東縣

1997年

編輯
 
1997年中華民國行政區劃重劃計畫圖(不含金馬),不同顏色為不同省份,紅色為直轄市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所發表的未實現計劃,將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當時的兩省兩市(臺灣省福建省臺北市高雄市)重新劃分為六省三市一特區。此外,縣市級行政區方面也做出相當的調整。

規劃之行政區 對應原有行政區
省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
北基省 基隆市 基隆市加上臺北縣的汐止市、瑞芳鎮、平溪鄉、雙溪鄉、貢寮鄉。
北一縣 三重市、新莊市、蘆洲市、淡水鎮、五股鄉、泰山鄉、林口鄉、三芝鄉、石門鄉、八里鄉、金山鄉、萬里鄉。
北二縣 板橋市、土城市、樹林市、鶯歌鎮、三峽鎮。
北三縣 中和市、永和市、新店市、深坑鄉、石碇鄉、坪林鄉、烏來鄉。
臺北市 臺北市(未變)。
桃苗省 桃一縣 桃園市、八德市、大溪鎮、龜山鄉、蘆竹鄉、大園鄉、復興鄉。
桃二縣 中壢市、平鎮市、楊梅鎮、龍潭鄉、觀音鄉、新屋鄉。
新竹縣 新竹市,新竹縣。
苗栗縣 苗栗縣(未變)。
中投省 臺中縣 豐原市、東勢鎮、大甲鎮、清水鎮、沙鹿鎮、梧棲鎮、后里鄉、神岡鄉、潭子鄉、大雅鄉、新社鄉、石岡鄉、外埔鄉、大安鄉、大肚鄉、龍井鄉、和平鄉。
彰一縣 彰化市、鹿港鎮、和美鎮、線西鄉、伸港鄉、福興鄉、秀水鄉、花壇鄉、芬園鄉、大村鄉、埔鹽鄉。
彰二縣 員林鎮、溪湖鎮、田中鎮、北斗鎮、二林鎮、埔心鄉、永靖鄉、社頭鄉、二水鄉、田尾鄉、埤頭鄉、芳苑鄉、大城鄉、竹塘鄉、溪洲鄉。
南投縣 南投縣(未變)。
臺中市 臺中市加上臺中縣的大里市、太平市、霧峰鄉、烏日鄉
嘉南省 雲林縣 雲林縣(未變)。
嘉義縣 嘉義縣、嘉義市。
南一縣 新營市、鹽水鎮、白河鎮、麻豆鎮、佳里鎮、學甲鎮、柳營鄉、後壁鄉、東山鄉、下營鄉、六甲鄉、官田鄉、大內鄉、西港鄉、七股鄉、將軍鄉、北門鄉。
南二縣 永康市、新化鎮、善化鎮、新市鄉、安定鄉、山上鄉、玉井鄉、楠西鄉、南化鄉、左鎮鄉、仁德鄉、歸仁鄉、關廟鄉、龍崎鄉。
臺南市 臺南市(未變)。
高屏省 高一縣 鳳山市、林園鄉、大寮鄉、大樹鄉、大社鄉、仁武鄉、鳥松鄉。
高二縣 岡山鎮、旗山鎮、美濃鎮、橋頭鄉、燕巢鄉、田寮鄉、阿蓮鄉、路竹鄉、湖內鄉、茄萣鄉、永安鄉、彌陀鄉、梓官鄉、六龜鄉、甲仙鄉、杉林鄉、內門鄉、茂林鄉、桃源鄉、三民鄉。
屏東縣 屏東縣(未變)。
澎湖縣 澎湖縣(未變)。
高雄市 高雄市(未變)。
花東省 宜蘭縣 宜蘭縣(未變)。
花蓮縣 花蓮縣(未變)。
臺東縣 臺東縣(未變)。
金馬特別行政區 金門縣 金門縣(未變)。
馬祖縣 連江縣。
註一:北基省、桃苗省、中投省、嘉南省、高屏省、花東省等六個省份的名稱皆未定。
註二:北一縣、北二縣、北三縣、桃一縣、桃二縣、彰一縣、彰二縣、南一縣、南二縣、高一縣、高二縣等十一個縣份的名稱皆未定。

註釋

編輯
  1. ^ 2018年7月1日,行政院啟動將省政府業務併入中央政府,該職位懸缺至今。2019年起正式歸入行政院業務預算中,省政府預算歸零[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行政院第3606次院會決議 (新聞稿).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18-06-28 [2019-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2) (中文(臺灣)). 
  2. ^ 2.0 2.1 不只「福建省政府」說掰掰,台灣省政府2019年也將「預算歸零」. 關鍵評論網. [2021-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3. ^ 明年零預算 台灣省政府年底僅剩10員額. 自由時報. 2018-04-07 [2022-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