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Liuterlanian/sandbox/7

遣隋使

編輯
日本遣隋使一覽
次數 出發年 歸國年 遣隋使 其他派遣者 備註 出處
1 ? 600年 ? 《隋書·倭國傳》
2 607年 608年 小野妹子 持國書赴隋,隋遣裴世清赴日 《日本書紀》
《隋書·倭國傳》
? ? 608年 ? 不知與608年至609年的遣隋使是否是同一次 《隋書·煬帝紀》
3 608年 609年 小野妹子
吉士雄成
學生
倭漢直福因
奈羅譯語惠明
高向漢人玄理
新漢人大圀
學問僧
新漢人日文(即僧旻
南淵請安
入隋留學。隋使裴世清歸國 《日本書紀》
《 隋書·倭國傳》
4 ? 610年 ? 《隋書·煬帝紀》
5 614年 615年 犬上御田鍬
矢田部造
百濟使者同至隋朝 《日本書紀》

遣唐使

編輯
次數 出發年 歸國年 大使 副使 其他派遣者 船數 備考
1 舒明2年
(630年)
舒明4年
(632年)
犬上御田鍬 藥師惠日   (唐太宗貞觀四年~六年)
唐使高表仁赴日,
歸國
2 白雉4年
(653年)
白雉5年
(654年)
吉士長丹、
高田根麻呂
吉士駒、
掃守小麻呂
道昭
定惠
2 (唐高宗永徽三年~四年)
第2船在赴唐朝途中遭難
3 白雉5年
(654年)
齊明元年
(655年)
高向玄理(押使)、
河邊麻呂
藥師惠日 2 (唐高宗永徽四年~五年)
高向玄理在回國途中死於唐朝境內
4 齊明5年
(659年)
齊明7年
(661年)
坂合部石布 津守吉祥 伊吉博德 2 (唐高宗顯慶四年~六年)
第1船在赴唐途中漂流南海島嶼,坂合部石布為當地人殺害
5 天智4年
(665年)
天智6年
(667年)
(送唐客使)守大石 坂合部石積、
吉士岐彌、
吉士針間
(唐高宗麟德二年~乾封二年)
送唐使劉德高歸國。唐使法聰赴日
(6) 天智6年
(667年)
天智7年
(668年)
(送唐客使)伊吉博德   (唐高宗乾封二年~總章元年)
送唐使法聰歸國。不知是否出發赴唐
7 天智8年
(669年)
不明 河內鯨     (唐高宗總章二年)
第5次至第7次可能在駐留百濟中與唐軍交渉
8 大寶2年
(702年)
慶雲元年
(704年)
粟田真人(執節使)、
高橋笠間
坂合部大分 山上憶良道慈 4 (武周長安二年~四年)
9 養老元年
(717年)
養老2年
(718年)
多治比縣守(押使)、
大伴山守
藤原馬養 阿倍仲麻呂
吉備真備
玄昉
井真成
4 (唐玄宗開元五年~六年)
10 天平5年
(733年)
天平7年
(735年)
多治比廣成 中臣名代 平群廣成
大伴古麻呂
4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二十三年)
歸途中第3船遇風浪,平群廣成漂流崑崙國。天平11年(739年)10月27日歸國。第4船遇風未歸
(11) 天平18年
(746年)
- 石上乙麻呂   - (唐玄宗天寶五年)
停止
12 天平勝寶4年
(752年)
天平勝寶6年
(754年)
藤原清河 吉備真備
大伴古麻呂
  4 (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十三年)
鑑真赴日。第1船在歸途遭遇風浪沉沒,藤原清河與阿倍仲麻呂未歸
13 天平寶字3年
(759年)
天平寶字5年
(761年)
高元度(迎入唐大使使)、
內藏全成(判官)
1 (唐肅宗乾元二年~上元二年)
渤海路入唐,因安史之亂的發生未果。內藏全成自渤海路歸國
(14) 天平寶字5年
(761年)
- 仲石伴 石上宅嗣
藤原田麻呂
    (唐肅宗上元二年)
因船破損,停止出發
(15) 天平寶字6年
(762年)
- 中臣鷹主(送唐客使) 高麗廣山   (唐肅宗寶應元年)
送唐使沈惟岳。未渡海
16 寶龜8年
(777年)
寶龜9年
(778年)
小野石根(持節副使) 大神末足(副使)   4 (唐代宗大曆十二年~十三年)
大使佐伯今毛人稱病不行。大伴益立、藤原鷹取兩副使被撤換,改以小野石根為持節副使、大神末足為副使。第1船在歸途中遭難,副使小野石根、唐使趙寶英死亡
17 寶龜10年
(779年)
天應元年
(781年)
布施清直(送唐客使) 多治比廣成 2 (唐代宗大曆十四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送唐使孫興進歸國
18 延曆23年
(804年)
大同元年
(806年)10月
藤原葛野麿 石川道益 最澄
空海
橘逸勢
靈仙
4 (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唐憲宗元和元年)
石川道益在唐病沒。赴唐途中,第3船在肥前松浦郡遭難
19 承和5年
(838年)
承和6年
(839年)
藤原常嗣 小野篁 圓仁 4 (唐文宗開成三年~四年)
承和3年、承和4年兩次渡航失敗。此後小野篁稱病不行,被處流罪。歸途中雇傭新羅船9隻以歸。第2船漂著南海之地,知乘船事菅原梶成回到大隅
(20) 寬平6年
(894年)
- 菅原道真 紀長谷雄     (唐昭宗乾寧元年)
停止派遣遣唐使。解除大使一職
  • 遣唐使次數有不同種說法,本表採用20回說。
  • ()為未到達唐朝的遣唐使。

遣新羅使

編輯
次數 派遣年 年號(日) 正使名 日本天皇 新羅王 備註 出典
1 668年 天智天皇7年 道守臣麻呂 天智天皇 文武王 隨新羅使臣金東嚴歸國 日本書紀
2 670年 天智天皇9年 阿曇連頰垂 天智天皇 文武王 日本書紀
3 675年 天武天皇4年 大伴連國麻呂 天武天皇 文武王 日本書紀
4 676年 天武天皇5年 物部連麻呂 天武天皇 文武王 日本書紀
5 681年 天武天皇10年 采女臣竹羅 天武天皇 神文王 日本書紀
6 684年 天武天皇13年 高向臣麻呂 天武天皇 神文王 隨觀常歸國 日本書紀
7 687年 持統天皇元年 田中朝臣法麻呂 持統天皇 神文王 傳達天武天皇喪訊 日本書紀
8 692年 持統天皇6年 息長真人老 持統天皇 孝昭王 日本書紀
9 695年 持統天皇9年 小野朝臣毛野 持統天皇 孝昭王 副使伊吉博德 日本書紀
10 700年 文武天皇4年 佐伯宿禰麻呂 文武天皇 孝昭王 續日本紀
11 703年 大寶3年 波多朝臣廣足 文武天皇 聖德王 續日本紀
12 704年 慶雲元年 幡文通 文武天皇 聖德王 續日本紀
13 706年 慶雲3年 美努連浄麻呂 文武天皇 聖德王 隨義法歸國 續日本紀
14 712年 和銅5年 道君首名 元明天皇 聖德王 續日本紀
15 718年 養老2年 小野朝臣馬養 元正天皇 聖徳王 續日本紀
16 719年 養老3年 白豬史廣成 元正天皇 聖德王 續日本紀
17 722年 養老6年 津史主治麻呂 元正天皇 聖德王 續日本紀
18 724年 神龜元年 土師宿禰豐麻呂 聖武天皇 聖德王 續日本紀
19 732年 天平4年 角朝臣家主 聖武天皇 聖德王 續日本紀
20 736年 天平8年 阿倍朝臣繼麻呂 聖武天皇 聖德王 奏新羅「欠常禮」 續日本紀、萬葉集(巻十五)
21 740年 天平12年 紀朝臣必登 聖武天皇 孝成王 續日本紀
  742年 天平14年 (不詳) 聖武天皇 景德王 新羅不納(三國史記 三國史記
22 752年 天平勝寶4年 山口忌寸人麻呂 孝謙天皇 景德王 續日本紀
23 753年 天平勝寶5年 小野朝臣田守 孝謙天皇 景德王 「王不見之」(三國史記) 續日本紀
24 779年 寶龜10年 下道朝臣長人 光仁天皇 惠恭王 迎回遣唐使判官海上三狩等 續日本紀
25 799年 延曆18年 大伴宿禰峰麻呂 桓武天皇 昭聖王 停遣新羅使(日本後紀 日本後紀
26 803年 延曆22年 齋部宿禰濱成 桓武天皇 哀莊王 調查唐的形勢 日本後紀逸文(古語拾遺識語)
27 804年 延曆23年 大伴宿禰岑萬里 桓武天皇 哀莊王 調査遣唐使船的消息 日本後紀
28 836年 承和3年 紀三津 仁明天皇 興德王 調査遣唐使船的消息 續日本後紀

遣渤海使

編輯
次數 派遣年 年號(日) 年號(渤) 正使名 天皇 渤海王 備註 出典
  720年 養老4年 仁安元年 諸君鞍男 元正天皇 武王 遣於靺鞨國觀其風俗 續日本紀
1 728年 神龜5年 仁安9年 引田朝臣蟲麻呂 聖武天皇 武王 送渤海客使

續日本紀

2 740年 天平12年 大興3年 大伴宿禰犬養 聖武天皇 文王 遣渤海大使 續日本紀
3 758年 天平寶字2年 大興21年 小野朝臣田守 孝謙天皇 文王 伴隨遣渤海大使、渤海使揚承慶,報告安史之亂 續日本紀
4 759年 天平寶字3年 大興22年 高元度 淳仁天皇 文王 迎入唐大使使 續日本紀
5 760年 天平寶字4年 大興23年 陽侯史玲璆 淳仁天皇 文王 送高南申使 續日本紀
6 762年 天平寶字6年 大興25年 高麗朝臣大山 淳仁天皇 文王 伴隨遣高麗使、渤海使王新福 續日本紀
7 763年 天平寶字7年 大興26年 多治比真人小耳 淳仁天皇 文王 送高麗人使,正使未行,板振鎌束漂流歸國 續日本紀
8 772年 寶龜3年 大興35年 武生鳥守 光仁天皇 文王 送渤海客使 續日本紀
9 777年 寶龜8年 大興40年 高麗朝臣殿繼 光仁天皇 文王 送渤海使張仙壽 續日本紀
10 779年 寶龜10年 大興42年 大網公廣道 光仁天皇 文王 送高麗客使 續日本紀
  787年 延曆6年 大興50年   桓武天皇 文王 予渤海使李元泰船一艘及舵手、水手等 續日本紀
11 796年 延曆15年 正曆2年 御長真人廣岳 桓武天皇 康王 送渤海客使 日本後紀
12 798年 延曆17年 正曆4年 內蔵宿禰賀茂麻呂 桓武天皇 康王 遣渤海使 日本後紀
13 799年 延曆18年 正曆5年 滋野宿禰船白 桓武天皇 康王 押送 日本後紀
14 811年 弘仁2年 永德2年 林宿禰東人 嵯峨天皇 定王 送渤海客使 日本後紀

渤海遣日使

編輯
次數 年份 年號(中) 年號(日) 年號(渤) 正使名 中國皇帝 日本天皇 渤海王 出典
1 727年 開元十五年 神龜四年 仁安八年 高仁義 唐玄宗 聖武 大武藝 續紀
2 739年 開元二十七年 天平十一年 大興二年 胥要德 唐玄宗 聖武 大欽茂 續紀
3 752年 天寶十一載 天平勝寶四年 大興十五年 慕施蒙 唐玄宗 孝謙 大欽茂 續紀
4 758年 乾元元年 天平寶字二年 大興二十一年 揚承慶 唐肅宗 孝謙 大欽茂 續紀
5 759年 乾元二年 天平寶字三年 大興二十二年 高南申 唐肅宗 淳仁 大欽茂 續紀
6 762年 寶應元年 天平寶字六年 大興二十五年 王新福 唐代宗 淳仁 大欽茂 續紀
7 771年 大曆六年 寶龜二年 大興三十四年 壹萬福 唐代宗 光仁 大欽茂 續紀
8 773年 大曆八年 寶龜四年 大興三十六年 烏須弗 唐代宗 光仁 大欽茂 續紀
9 776年 大曆十一年 寶龜七年 大興三十九年 史都蒙 唐代宗 光仁 大欽茂 續紀
10 779年 大曆十四年 寶龜十年 大興四十二年 張仙壽 唐代宗 光仁 大欽茂 續紀
11 779年 大曆十四年 寶龜十年 大興四十二年 高洋弼 唐代宗 光仁 大欽茂 續紀
12 786年 貞元二年 延曆五年 大興四十九年 李元泰 唐德宗 桓武 大欽茂 續紀
13 795年 貞元十一年 延曆十四年 正曆元年 呂定琳 唐德宗 桓武 大嵩璘 後紀
14 798年 貞元十四年 延曆十七年 正曆四年 大昌泰 唐德宗 桓武 大嵩璘 後紀
15 809年 元和四年 大同四年 正曆十五年 高南容 唐憲宗 嵯峨 大嵩璘 後紀
16 810年 元和五年 大同五年—弘仁元年 永德元年 高南容 唐憲宗 嵯峨 大元瑜 後紀
17 814年 元和九年 弘仁五年 朱雀二年 王孝廉 唐憲宗 嵯峨 大言義 後紀
18 819年 元和十四年 弘仁十年 建興元年 李承英 唐憲宗 嵯峨 大仁秀 後紀
19 821年 長慶元年 弘仁十二年 建興三年 王文矩 唐穆宗 嵯峨 大仁秀 後紀
20 822年 長慶二年 弘仁十三年 建興四年 王文矩 唐穆宗 嵯峨 大仁秀 後紀
21 823年 長慶三年 弘仁十四年 建興五年 貞泰 唐穆宗 嵯峨 大仁秀 後紀
22 825年 寶曆元年 天長二年 建興七年 高承祖 唐敬宗 淳和 大仁秀 後紀
23 828年 大和二年 天長五年 建興十年 王文矩 唐文宗 淳和 大仁秀 後紀
24 841年 會昌元年 承和八年 咸和十一年 賀福延 唐武宗 仁明 大彝震 續後紀
25 848年 大中二年 嘉祥元年 咸和十八年 王文矩 唐宣宗 仁明 大彝震 續後紀
26 859年 大中十三年 天安三年 大虔晃二年 烏孝慎 唐宣宗 文德 大虔晃 實錄
27 861年 咸通二年 貞觀三年 大虔晃四年 李居正 唐懿宗 清和 大虔晃 實錄
28 871年 咸通十二年 貞觀十三年 大虔晃十四年 楊成規 唐懿宗 清和 大虔晃 實錄
29 876年 乾符三年 貞觀十八年 大玄錫五年 楊中遠 唐僖宗 清和 大玄錫 實錄
30 882年 中和二年 元慶六年 大玄錫十一年 裴頲 唐僖宗 陽成 大玄錫 實錄
31 892年 景福元年 寬平四年 大玄錫二十一年 王龜謀? 唐昭宗 宇多 大玄錫 紀略
32 894年 乾寧元年 寬平六年 大瑋瑎元年 裴頲 唐昭宗 宇多 大瑋瑎 紀略
33 908年 開平二年 延喜八年 大諲譔二年 裴璆 後梁太祖 醍醐 大諲譔 紀略
34 919年 貞明五年 延喜十九年 大諲譔十三年 裴璆 後梁末帝 醍醐 大諲譔 紀略
35 922年 龍德二年 延喜二十二年 大諲譔十六年 不明 後梁末帝 醍醐 大諲譔 扶桑
36 929年 天成四年 延長七年 天顯四年 裴璆 後唐明宗 醍醐 耶律倍 紀略

第36回使節實為東丹國使者以渤海使節名義來訪。天顯為遼朝年號。

遣明使

編輯
日本出發的年份 到達明朝的年份 正使 遣明船的船主 備注
1401年 1401年 祖阿 室町幕府 送交國書給明朝
1403年 1403年 堅中圭密 室町幕府 送交國書給明朝
1404年 1404年 室町幕府 勘合貿易開始
1405年 1405年 明室楚亮 室町幕府
1406年 1407年 源通賢 室町幕府
1408年 1408年 昌宣 室町幕府
1410年 1410年 堅中圭密 室町幕府
1432年 1433年 龍室道淵 室町幕府、相國寺
山名氏、大名寺院十三家、
三十三間堂
1434年 1435年 恕中中誓 室町幕府、相國寺、
山名氏、大乘院
三十三間堂
1451年 1453年 東洋允澎 天龍寺、伊勢法樂舍、
九州探題大友氏
大內氏、大和多武峰日語談山神社
1465年 1468年 天與清啓 室町幕府、細川氏、大內氏
1476年 1477年 笠芳妙茂 室町幕府、相國寺勝鬘院
1483年 1484年 子璞周璋 室町幕府、朝廷
1493年 1495年 堯夫壽黃 室町幕府、細川氏
1506年 1511年 了庵圭吾 大內氏
宋素卿 細川氏
1520年 1523年 宗設謙道 大內氏 大內氏和細川氏的遣明船寧波港發生衝突,是為寧波之亂
鸞岡瑞佐 細川氏
1538年 1540年 湖心碩鼎 大內氏
1547年 1549年 策彥周良 大內氏 最後的遣明使

朝鮮冊封使

編輯

明朝

編輯
中國皇帝 冊封正使 冊封副使 朝鮮國王 出發年 到達年 冊封使著作
建文帝 章謹 端木禮 太宗 1401年 1401年
明成祖 黃儼 世宗 1418年 1418年
明代宗 尹鳳 鄭善 文宗 1450年 1450年
明代宗 金宥 金興 端宗 1452年 1452年
明代宗 尹鳳 金興 世祖 1456年 1456年
明憲宗 崔安 鄭同 睿宗 1469年 1469年
明憲宗 金興 姜浩 成宗 1470年 1470年
明武宗 李珍 中宗 1507年 1507年
明世宗 張奉 吳猷 仁宗 1545年 1545年
明世宗 聶寶 郭鑾 明宗 1546年 1546年
明穆宗 張朝 歐希稷 宣祖 1568年 1568年
明神宗 劉用 光海君 1609年 1609年
明熹宗 王敏政 胡良輔 仁祖 1625年 1625年

清朝

編輯
中國皇帝 冊封正使 冊封副使 朝鮮國王 出發年 到達年 冊封使著作
清世祖 布丹 撒爾岱 孝宗 1649年 1649年
清世祖 蔣赫德 碩博會 顯宗 1659年 1659年
清聖祖 壽西泰桑額 阿達哈哈 肅宗 1675年 1675年
清聖祖 査柯丹 羅瞻 景宗 1720年 1721年
清世宗 舒魯 阿克敦 英祖 1724年 1725年
清高宗 覺羅萬復 崇貴 正祖 1776年 1776年
清仁宗 明俊 納清保 純祖 1800年 1800年
清宣宗 憲宗 1835年 1835年
清宣宗 瑞常 和色本 哲宗 1849年 1849年
清穆宗 文謙 高宗 1864年 1864年

琉球冊封使

編輯

明朝

編輯
明朝皇帝 冊封正使 冊封副使 命使日期 琉球王 出發年月 抵達那霸年月 離開那霸年月 返抵年月 冊封使著作
明成祖 時中
(行人)
武寧 1404年 1404年
明成祖 史失其名 汪應祖
南山王
1404年 1404年
明成祖 邵昇
(行人)[註 1]
思紹 1407年 1407年
明成祖 陳季芳[註 2]
(行人)
他魯每
南山王
1415年 1415年
明仁宗 柴山
(內官)
周彝(行人)?
阮鼎
或無副使?[註 3]
尚巴志 1425年 1425年 柴山〈大安禪寺碑記〉、
〈千佛靈閣碑記〉
明英宗 余忭
(禮科給事中)[註 4]
劉遜
(行人)
尚忠 1442年 1443年
明英宗 陳傅
(刑科給事中)
萬祥
(行人)
尚思達 1447年 1448年
明景帝 陳謨(禮科給事中)?
喬毅(給事中)?[註 5]
童守宏
(行人)[註 6]
尚金福 1452年 1452年
明景帝 李秉彝
(吏科給事中)[註 7]
劉儉
(行人)
尚泰久 1455年 1456年
明英宗 潘榮
(吏科右事中)
蔡哲
(行人司行人)
尚德 1462年 1463年 潘榮〈中山八景記〉
明憲宗 官榮
(兵科給事中)[註 8]
韓文
(行人司行人)
尚圓 1471年 1472年
明憲宗 董旻
(兵科給事中)
張祥
(行人司右司副)
尚真 1478年 1479年
明世宗 陳侃
(吏科左給事中)
高澄
(行人司行人)
嘉靖11年5月15日 尚清 嘉靖13年5月8日 嘉靖13年5月25日 嘉靖13年9月20日 嘉靖13年10月2日 陳侃《使琉球錄
高澄〈操舟記〉
明世宗 郭汝霖
(刑科給事中)
李際春
(行人)
嘉靖37年4月1日 尚元 嘉靖40年5月28日登舟

嘉靖40年5月29日出外海

嘉靖40年閏5月9日 嘉靖40年10月9日登舟

嘉靖40年10月18日

嘉靖40年11月2日 郭汝霖《使琉球錄》
明神宗 蕭崇業
(戶科左給事中)
謝杰
(行人司行人)
萬曆4年7月6日 尚永 萬曆7年5月22日出外海 萬曆7年6月5日 萬曆7年10月24日 萬曆7年11月5日 蕭崇業《使琉球錄
謝杰《琉球錄撮要補遺》
明神宗 夏子陽
(兵科右給事中)[註 9]
王士楨
(行人司行人)[註 10]
萬曆30年9月15日 尚寧 萬曆34年5月4日出發

萬曆34年5月24日出外海

萬曆34年6月2日 萬曆34年10月15日搭舟

萬曆34年10月21日出海

萬曆34年11月3日 夏子陽《使琉球錄
明威宗 杜三策
(戶科左給事中)
楊掄
(行人司司正)
崇禎2年6月1日 尚豐 崇禎6年5月23日啟行

崇禎6年6月4日出外海

崇禎6年6月9日 崇禎6年11月9日出港 崇禎6年11月19日入福州五虎門 胡靖《杜天使冊封琉球真記奇觀》[註 11]
明安宗 陳燕翼
(禮科給事中)[註 12]
韓元勳
(行人司行人)[註 12]
尚賢 1645年
(未成行)
未成行

清朝

編輯
清朝皇帝 冊封正使 冊封副使 命使日期 琉球王 出發年月 抵達那霸年月 離開那霸年月 返抵年月 冊封使著作
清聖祖 張學禮
(兵科副禮官)
王垓
(行人司行人)
順治11年7月1日 尚質 康熙2年5月4日登舟

康熙2年6月7日出外海

康熙2年6月25日[註 13] 康熙2年11月12日登舟

康熙2年11月14日 出那霸港

康熙2年11月24日至閩安鎮 張學禮《使琉球紀》、
中山紀略
清聖祖 汪楫
(翰林院檢討)
林麟焻
(內閣中書舍人)
順治11年7月1日/

康熙元年10月

尚貞 康熙22年6月23日 康熙22年6月26日 康熙22年11月24日出那霸港 康熙22年12月4日到定海所 汪楫《使琉球雜錄》、
中山沿革志》、
冊封琉球疏抄
清聖祖 海寶
(翰林院檢討)
徐葆光
(翰林院編修)
康熙57年6月1日 尚敬 康熙58年5月20日乘船出帆

康熙5月22日出外海

康熙58年6月1日 康熙59年2月16日出那霸港 康熙59年2月24日浙江省鳳尾山停泊

康熙59年2月27日福建省福寧州沖台山

徐葆光《中山傳信錄》、
遊山南記
清高宗 全魁
(翰林院侍讀)
周煌
(翰林院編修)
乾隆21年2月9日 尚穆 乾隆21年6月2日於南台登舟

乾隆21月6月10日出外海

乾隆21年7月8日 乾隆22年1月30日出那霸港 乾隆22年2月13日五虎門 周煌《琉球國志略
清仁宗 趙文楷
(翰林院修撰)
李鼎元
(內閣中書)
嘉慶4年8月19日 尚溫 嘉慶5年5月1日登舟

嘉慶5年5月7日從五虎門出外海

嘉慶5年5月12日 嘉慶5年10月20日出那霸港 嘉慶5年11月1日到官塘

嘉慶5年11月2日到五虎門

趙文楷《槎上存稿》
李鼎元《使琉球記
清仁宗 齊鯤
(翰林院修撰)
費錫章
(工科給事中)
嘉慶12年7月乙巳 尚灝 嘉慶13年閏5月11日

五虎門經官塘出外海

嘉慶13年閏5月17日[註 14] 嘉慶13年10月2日 嘉慶13年10月15日到五虎門 齊鯤《續琉球國志略》、
東瀛百詠
清宣宗 林鴻年
(翰林院修撰)
高人鑑
(翰林院編修)
尚育 1836年 1838年 林鴻年《使琉球錄》[註 15]
清穆宗 趙新
(翰林院檢討)
於光甲
(翰林院編修)
同治5年5月 尚泰 同治5年6月9日出外海 同治5年6月21日 同治5年11月10日 同治5年11月16日到五虎門 趙新《續琉球國志略

通海遣日使

編輯
次數 年份 年號(中) 年號(日) 年號(通) 正使名 副使名 中國皇帝 日本天皇 通海皇帝 正使本職
1 722年 開元十年 養老六年 饒光元年 南建 安敬忠 唐玄宗 元正 通海太祖 鴻臚少卿
2 726年 開元十四年 神龜三年 貞寧二年 呂赫 劉道寧 唐玄宗 聖武 通海武宗 禮部郎中
3 730年 開元十八年 天平二年 懿南元年 辛子言 東安民 唐玄宗 聖武 通海武宗 鴻臚寺丞
4 733年 開元二十一年 天平五年 承定三年 達奚守如 楊翊 唐玄宗 聖武 通海武宗 職方郎中
5 735年 開元二十三年 天平七年 承定五年 沈微 裴從教 唐玄宗 聖武 通海武宗 主客員外郎
6 738年 開元二十六年 天平十年 承定八年 孟神達 汪護 唐玄宗 聖武 通海武宗 典客令
7 741年 開元二十九年 天平十三年 承定十一年 譚應宣 程毗摩 唐玄宗 聖武 通海武宗 禮部郎中
8 742年 天寶元年 天平十四年 乾寿元年 梁渙 高格 唐玄宗 聖武 通海武宗 鴻臚少卿
9 745年 天寶四載 天平十七年 乾壽四載 胡宣 謝令謙 唐玄宗 聖武 通海武宗 禮部侍郎
10 747年 天寶六載 天平十九年 竟仁元載 張得壽 趙麓 唐玄宗 聖武 通海武宗 鴻臚丞
11 748年 天寶七載 天平二十年 同輝元載 趙麓 穆覽 唐玄宗 聖武 通海中宗 主客員外郎
12 751年 天寶十載 天平勝寶三年 顯成三載 司馬博 馮景翼 唐玄宗 孝謙 通海中宗 禮部郎中
13 753年 天寶十二載 天平勝寶五年 景成二載 蔣湛 陸文欽 唐玄宗 孝謙 通海中宗 鴻臚少卿
14 756年 至德元載 天平勝寶八歲 景成五載 鄧楚臣 李真立 唐肅宗 孝謙 通海中宗 主客郎中
15 757年 至德二載 天平保字元年 景成六載 羅昌素 何漵 唐肅宗 孝謙 通海中宗 太常少卿
16 760年 上元元年 天平保字四年 承陽二年 秦從晦 孔克存 唐肅宗 淳仁 通海文宗 禮部侍郎
17 762年 寶應元年 天平保字六年 終景元年 元信 史若蒙 唐代宗 淳仁 通海文宗 鴻臚寺丞
18 765年 永泰元年 天平神護元年 順天元年 杜璋 崔巢 唐代宗 稱德 通海文宗 鴻臚寺丞
19 769年 大曆四年 神護景雲三年 鳳儀元年 武文敏 張日燧 唐代宗 稱德 通海文宗 典客令
20 771年 大曆六年 寶龜二年 建和元年 王全雒 張胤佑 唐代宗 光仁 張思璡通海哀宗 禮部員外郎
再次出使 771年 大曆六年 寶龜二年 和壽元年 王全雒 申屠長彧 唐代宗 光仁 通海哀宗 禮部員外郎
21 776年 大曆十一年 寶龜七年 元康元年 張轕 盧安頌 唐代宗 光仁 通海哀宗 主客郎中
22 782年 建中三年 延曆元年 大真元年 張惟恭 周常遜 唐德宗 桓武 通海哀宗 鴻臚員外卿
23 784年 興元元年 延曆三年 寶應元年 張文晷 曹廣化 唐德宗 桓武 通海哀宗 禮部郎中
24 791年 貞元七年 延曆十年 廣興元年 蕭璥 毛穩 唐德宗 桓武 通海哀宗 鴻臚少卿
25 794年 貞元十年 延曆十三年 文修元年 翟克瑾 白元光 唐德宗 桓武 通海哀宗 禮部侍郎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標籤,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

  1. ^ 1.0 1.1 胡新〈嘉靖以前出使琉球使者略考〉
  2. ^ 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