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

優良條目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1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生於江蘇淮安,祖籍浙江紹興。翔宇,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周恩來畢業於南開中學,後就讀於南開大學,早年留學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等地,為旅法共產主義小組骨幹。回國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政治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參與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戰爭,指揮長征西安事變中,他代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簽訂合約,共同對日作戰。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擔任國軍政治部副主任兼第八路軍駐辦事處主任,負責國共雙方軍事與政治調停。日本投降後,陪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前往重慶,與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介石重慶談判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代表中國共產黨進行北平和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等,直至1976年1月逝世。1949年至1958年期間,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此外,他歷任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2
賀龍(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賀文常,字雲卿湖南省桑植縣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賀龍1914年參加中華革命黨,曾手持兩把菜刀襲擊慈利縣長衛兵。曾任討袁護國軍指揮、湘西護國軍營長、靖國軍團長、四川警備旅旅長、混成旅旅長、建國川軍師長。曾率部與北洋軍閥及四川軍閥楊森作戰。1926年,賀龍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第二十軍軍長。1927年8月1日,他擔任南昌起義總指揮,此後回到湘西,組建紅二軍團,任軍團長,並開闢洪湖蘇區。1936年,任紅二方面軍總指揮,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任八路軍120師師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參加百團大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他任西北軍區司令員,組織後方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書記、西南軍區司令員。1952年,任國家體委主任,開創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事業。1954年,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59年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文化大革命時,被林彪康生指控為準備推動「二月兵變」,於1969年6月9日遭迫害致死。1974年,中共中央宣布為賀龍平反。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3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幼名繼業,學名多珍,以字行,湖南會同人,侗族後代。中國現代傑出軍事家書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位於開國十位大將之一,並被同時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粟裕曾就讀於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院,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參與南昌起義湘南起義,之後進入井岡山,參與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中央紅軍長征後留在南方組織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任第六師師長,並參加黃橋戰役車橋戰役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西兵團副司令、代司令兼代政委、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兼代政委,與陳毅、劉伯承參加指揮蘇中戰役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務。粟裕於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期間因擅權調志願軍回國等壞的做法的遭到不合理批判,直至其去世十年後的1994年方才被完全平反。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4

劉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譜名紹選表字渭璜湖南省寧鄉縣人,祖籍江西吉水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首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第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劉少奇早年曾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五卅運動工人運動學生運動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在上海、東北、浙江等地從事秘密工作,後前往中央蘇區,領導職工運動,並參與長征。1936年,奉命前往天津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擴大中國共產黨在華北地區的影響力。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部署新四軍開闢華中根據地。皖南事變後,他任新四軍政治委員,參與重組新四軍。1943年,劉少奇返回延安後,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進入中共核心決策層。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劉少奇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一書記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少奇主持土地改革運動,並曾組織「七千人大會」、領導中央經濟改革,先後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一度被認為是毛澤東的接班人。後來他反對毛澤東倡導的「三面紅旗」,被毛認為會威脅到自己的領導地位,於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將劉少奇作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並冠以「叛徒、內奸、工賊」進行批判。1968年,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決定將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69年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劉少奇在放逐、拘禁中病死。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為劉少奇全面平反並恢復其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一切名譽。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5

陳雲,曾用名廖陳雲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青浦區)人。政治家、經濟管理家。他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改革開放以後繼續擔任黨內重要職務。

陳雲早年領導上海工人運動,隨後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隨部參加長征,相繼擔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等職。隨後赴東北,任東北局副書記。隨後擔任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領導銀元之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雲曾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負責全國經濟恢復工作與制定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之後恢復原職,出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1987年,接替鄧小平當選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被認為是當時主政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6
華國鋒(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原名蘇鑄,字成九中國山西省交城縣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等,是1949年以來唯一同時出任黨、政、軍最高領導職務的領導人

華國鋒早年參加抗日戰爭,並任中共交城縣委書記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當選中共湖南湘陰縣湘潭縣委書記,後升任湖南省委書記。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快速晉升,先後任中共第九屆、第十屆中央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公安部部長,直至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毛澤東指定其為自己的接班人,並留下遺言「你辦事,我放心」。毛澤東死後,華國鋒與汪東興葉劍英合手逮捕了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成為黨政軍最高領導人。他被普遍認為是「兩個凡是」(延續毛澤東的階級鬥爭路線)的提出人,而與鄧小平在政治路線上相左,被迫退出中共核心領導集團。2008年8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7

任弼時(1904年4月30日—1950年10月27日),名培國,號二南湖南省湘陰縣(今屬汨羅市)塾塘鄉唐家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主要領導者之一。

任弼時早年留學蘇聯,隨後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代理書記、總書記。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共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湘贛蘇區省委書記,領導紅六軍團紅二方面軍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擔任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並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五大書記之一。之後因病在陝北北京蘇聯等地調養,1950年因腦溢血不治身亡。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8
博古(1907年6月24日—1946年4月8日),本名秦邦憲則民,博古為化名。江蘇無錫人,生於浙江杭州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早年參加學生運動,後留學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精通俄語與政治理論,為「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在共產國際的支持下臨時受命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書記負總責。由於中央紅軍在他的領導下連遭重大損失,他在遵義會議上退出中共領導集體。他代表中共參與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並與中國國民黨會談合作,積極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他創建領導了《新華日報》、《解放日報》和新華社,是中共新聞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46年國共和談期間,因飛機失事遇難。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9

彭真(1902年10月12日—1997年4月26日),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縣侯馬鎮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家政治家、法學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

早年參加革命,組建共產黨的山西組織,並長期領導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地下工作。中日戰爭時期,出任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等職務。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第一政委、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共北平市委書記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文化革命五人小組負責人。因二月提綱被免職下獄,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擔任首任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等職,重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體系。是鄧小平主政時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10

張聞天(1900年8月30日—1976年7月1日),原名應皋(也作蔭皋),字聞天,曾經長期使用化名洛甫江蘇省南匯縣(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人。

張聞天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前往蘇聯,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紅色教授學院學習、任教,是當時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張聞天1930年回國,1933年1月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遵義會議後,張聞天被推舉為黨內最高負責人。到達陝北之後,隨着毛澤東權力的擴大,張聞天的地位逐漸下降。抗日戰爭期間,張聞天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馬列學院院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張聞天任中共合江省委書記、東北局宣傳部部長、遼東省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張聞天主要從事外交工作,曾任中國駐蘇聯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長等職務。1959年,張聞天被劃為彭德懷反黨集團成員,受到批判,改而從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的研究。張聞天於文化大革命中被批鬥,文革結束前病逝。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11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字國光中國湖南瀏陽客家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

胡耀邦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任紅三軍團第五師第十三團黨總支書記。抗日戰爭期間,擔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晉察冀野戰軍第四縱隊、第三縱隊政治委員、華北軍區十八兵團政治部主任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共青團書記、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書記、中共中央秘書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1981年6月至1982年9月擔任中共中央主席,1982年9月至1987年1月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是改革開放早期平反冤假錯案真理標準大討論的具體執行者,1987年被指責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辭職。1989年胡耀邦的去世直接引起大量的民眾懷念與抗議運動,運動的加劇最終導致六四事件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12
龍華二十四烈士,是指在1931年2月7日於淞滬警備司令部龍華看守所外遭到秘密槍殺的24人,這些人的身份包括中國共產黨黨員、共青團團員及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作家。這24名被殺人士均是在1月17日至21日由於叛徒告密或資料泄露,於數個旅社房間或住所內被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巡捕和南京國民政府便衣特務逮捕的,被捕時部分成員正在討論或準備討論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的相關決議。

在二十四烈士遇難後,包括中國共產黨黨媒在內的多家報紙刊文紀念和哀悼這些烈士,魯迅等也撰文對烈士的遇難表示哀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市政府在當年的龍華看守所刑場外發掘到了二十四烈士的部分遺骸和遺物,並將其合葬於龍華烈士陵園。但由於當事人的回憶以及1930年代的相關報道存在出入,使得24名烈士的名單當中仍然存在未被確認的部分,龍華烈士陵園的合葬墓墓碑上僅列明了22人的名字。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13
聶榮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駢,小名雙全。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鄉石院子人,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聶榮臻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於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擔任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參加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他參與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後擔任中央軍委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一軍團政委,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政委,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參加平型關戰役,並開闢晉察冀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等職,指揮平津戰役等作戰,攻占華北全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聶榮臻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主抓「兩彈一星」研製,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牽扯進「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他繼續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聶榮臻在北京逝世。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14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名伯昭,字伯承,小名孝生以字行,曾用名劉伯堅中國現代軍事家、軍事理論家。四川省開縣(今屬重慶市)人。劉伯承早年從軍,參加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右眼負傷致殘。1926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暫編第十五軍軍長。1927年參加領導了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後留學蘇聯,先後在高級步兵學校及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劉伯承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書記、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紅軍總參謀長、援西軍司令員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任八路軍129師師長,開闢晉冀魯豫邊區,並參加百團大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他歷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中原軍區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司令員,指揮淮海戰役等作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伯承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訓練總監部部長,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等職。1958年,劉伯承因所謂「教條主義」被彭德懷等批判,此後淡出軍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在北京逝世。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15
羅榮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原名慎鎮,字雅懷湖南省衡山縣人。中國共產黨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羅榮桓早年到武昌中山大學讀書,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秋收起義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他先後擔任特務連黨代表、紅四軍第十一師三十一團營黨代表、第二縱隊黨代表、紅四軍軍委書記兼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江西軍區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動員部長、紅八軍團政治部主任、紅軍後方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15師代師長兼政委,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等職務,開闢山東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民主聯軍第一副政委、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政治委員,同林彪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攻占東北全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羅榮桓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兼任總幹部管理部部長、政治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羅榮桓從1942年起經常帶病指揮作戰,1946年曾切除一側腎臟,以後長期抱病工作;1963年12月16日,病逝於北京。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16
葉劍英(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宜偉,字滄白廣東梅縣人,中國共產黨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葉劍英早年曾任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參與北伐戰爭。1927年12月,組織廣州起義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等職務,參與歷次反圍剿戰役及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參謀長、中央軍委參謀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後委書記、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軍事科學院院長兼政委等職務,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捲入「二月逆流」案。林彪事件後,他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毛澤東逝世後,他同華國鋒汪東興等策劃懷仁堂事變,此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職。1986年10月22日,葉劍英在北京逝世。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17
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原名陳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外交部長詩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長。陳毅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於192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文書和中共委員會書記。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他擔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政委、紅二十二軍軍長兼政委、江西軍區總指揮,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代理軍長,參加開闢華中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毅歷任上海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外交部部長等職,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牽扯進「二月逆流」案。1972年1月6日,陳毅在北京逝世。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18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玉階四川儀隴人,祖籍廣東韶關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朱德早年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參加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官至雲南省警察廳長。1922年,他赴德國留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其後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8月1日,他參加南昌起義,此後率部到井岡山毛澤東會師,先後擔任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總指揮、紅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革軍委主席,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同毛澤東指揮中共軍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朱德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職務。1959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文化大革命期間,朱德受到衝擊。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北洋政府時期,朱德曾被授予勳五位、三等文虎勳章、陸軍中將軍銜。抗日戰爭期間,被國民政府授予國民革命軍上將軍銜及抗戰勝利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於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19
長征為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中央蘇區和南方蘇區開始的戰略轉移與逃亡,最終抵達、匯聚於陝甘蘇區。紅軍到達陝甘蘇區後,1935年12月,毛澤東在報告中首先用「長征」一詞,從此,「長征」一詞進入史冊。紅一方面軍行程二萬餘華里,又稱二萬五千里長征,實際距離約合萬余公里;當時的國民政府稱其為「流竄」或「西竄」。紅軍穿越大面積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凍土帶和無人區,1936年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合。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役戰鬥,攻占七百多座縣城,紅軍陣亡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擊潰政府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翻過連綿起伏的雪山行程約一萬多里。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20
Portal:中國共產黨/優良條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