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地帶
文學 |
散文 - 韻文 - 駢文 |
詩 - 詞 - 曲 - 歌詞 |
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 - 戲劇 - 傳記 |
兒童文學 - 文學流派 |
西方文學理論 - 文學史 |
地域文學 |
古希臘文學 • 古羅馬文學 • 古埃及文學 |
愛爾蘭文學 • 意大利文學 • 西班牙文學 |
中國文學 • 香港文學 • 台灣文學 |
美國文學 - 英國文學 |
德國文學 – 法國文學 |
朝鮮文學 • 韓國文學 |
印度文學 – 伊朗文學 |
日本文學 – 越南文學 |
非洲文學 – 俄國文學 |
作家 |
小說家 – 隨筆家 |
劇作家 – 評論家 |
詩人 – 詞人 |
作曲家 – 填詞人 |
散文家 - 網絡作家 |
分類 |
文學 - 各國文學 |
文學類型 - 文學體裁 |
作家 - 登場人物 |
文學流派 |
鹽分地帶是臺灣文學史上的名詞,泛指在台灣新文學誕生後,於台南州北門郡的佳里、學甲、西港、七股、將軍及北門一帶含有鹽分較多的沿海地區和其自發形成的有着鮮明地方色彩的、較為獨特的文學團體。
簡介
編輯鹽分地帶文學多描寫鹽村風物人情,具有鹽村風采情調,表現出強烈的抗擊異民族入侵的鬥爭精神;展示了當地人民在與貧瘠的自然環境鬥爭中形成的勤勞樸實、堅韌不拔的性格和美德。自形成以來,新詩一直佔主導地位。因此,日治時期,那裏就被稱為「詩人之鄉」。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之間,那裏就產生了吳新榮、徐清吉、郭水潭、王登山、莊培初、林清文等一批著名的優秀詩人,俗稱北門七子,構成了台灣鹽分地帶詩人群落。
當中,吳新榮對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集團的定位是這樣的,他說:「鹽分地帶只是自然發生的小集團,這集團本身除相互間的友情之外,並無嚴密的組織或規約。這也就是說他們自從變成「台灣文藝聯盟」的「支部」以後,才納入整個台灣的文化運動系統。」[1]。
1933年10月,他們發起成立了佳里青風會,1935年6月1日,又成立了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1940年代以後,右翼勢力抬頭,鹽分地帶文學運動陷於衰落。
戰後,當地作家及文藝愛好者所籌組的文藝團體,最著名的是「台灣筆會鹽分地帶分會」,它是台灣筆會第一個分會,在民國77年5月15日佳里公會堂(今佳里區公所)成立。該分會的成員有黃勁連、黃崇雄、羊子喬、林英良、陳艷秋、陳益裕、月中泉、黃三明,以及鹽分地帶音樂工作室林財印、林神保、黃達人、梁錦德等人士。[2]。
鹽分地帶的文學傳統從日治時期逐步形成以來,一直在不斷的傳承和發展。台灣文學界每年在台南市北門區的南鯤鯓廟內舉行青年文藝營,參加者達數百人。小說、詩歌、散文都在交流之列。一些著名的作家、詩人、評論家應邀來這裏講學,對交流文學經驗、促進文學創作,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日治時期
編輯代表人物
編輯- 「南溟藝園」社成員:多田利郎(筆名:多田南溟)、郭水潭、陳奇雲、徐清吉、楊讚丁等人。
- 「佳里青風會」與後來「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之中,幾位文學創作與文學活動較活躍的成員,有:吳新榮、郭水潭、林芳年、莊培初、徐清吉、王登山、王碧蕉、陳培初、黃平堅、陳挑琴、黃炭、葉向榮、鄭國津、郭維鐘、曾對等人。
- 吳萱草、王大俊、王炳南等當地的傳統詩人。吳萱草與一些詩人先後創立「嶼江吟會」(北門地區有詩社之始,後改名為「蘆溪吟社」)、「白鷗吟社」。[3]
作品
編輯- 吳新榮、林芳年、郭水潭、王登山、徐清吉、莊培初、王碧蕉等人,他們在日治時期發表的作品大部份發表在《台灣新民報》、《台灣新聞》、《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文藝》、《台灣新文學》、西川滿主編的《文藝台灣》、張文環主編的《台灣文學》等報紙刊物。
- 《吳新榮全集》:多冊。由張良澤主編,遠景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
- 《吳新榮日記全集》:多達11冊。由張良澤主編、國立台灣文學館在2007年以後陸續出版。
- 《吳新榮選集》:3冊。由呂興昌總編輯,葉笛等人中譯,台南縣政府出版。
- 《台南古碑誌》:吳新榮著,1986年出版,新文豐出版社。
- 《浪漫的腳印》:林芳年著,1987年出版,晨星出版社。
- 《失落的日記》:林芳年著,1987年出版,晨星出版社。
- 《林芳年小說全集》:林芳年著,歐崇敬、李育霖編,2008年出版,南華大學中日思想研究中心。
- 《曠野裏看得見煙囪:林芳年日文作品選譯集》:林芳年著,葉笛翻譯,2006年出版,台南縣政府。
- 《郭水潭集》:羊子喬編輯,1994年出版,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曾到訪當地之人士
編輯戰後文學社群的形成
編輯鹽分地帶幾位作家運用自身已有的人脈、財力和其他有形無形的資源組織文學社團或者策劃、舉辦大型文學活動,抑或計劃出版鹽分地帶文學選集、叢書等。藉着上述方式凝聚當地作家及文藝愛好者的向心力,促進他們對鹽分地帶文學、文化的認同感。目前為止,許多談論鹽分地帶文學的人,還是普遍着眼在少數幾位重點作家。對於戰後鹽分地帶文學社群形成力量的簡要歸納,暫且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兩大類。
內發的形塑力量
編輯例如由當地人士所成立的台灣筆會鹽分地帶分會、鹽分地帶音樂工作室等文藝團體和其舉辦多場大型文藝活動和其所產生的後續影響,如1973年舉辦的「全國詩人聯誼大會」、兩次的「南瀛新文藝研習會」、三十年不間斷的「鹽分地帶文藝營」、後來的「南鯤鯓台語文學營」和海翁台灣文學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此外,鹽分地帶文友自掏腰包或依靠自家出版社力量,出版「鹽分地帶」文學選集、叢書等。臺灣北部作家杜文靖和幾位鹽分地帶文友在「自立晚報」、「民眾日報」、「台灣時報」等報紙,策劃執行的幾次「鹽分地帶文學展」、「鹽分地帶詩展」,還有早期鹽分地帶文藝營活動前後的專輯、特刊。
外部的形塑力量
編輯台南縣政府對於當地的文學發展有長期努力。除了持續地策劃出版多達百冊《南瀛作家作品集》,當中鹽分地帶區域出生的作家也不在少數。主辦單位的選擇標準對外界的認知產生或多或少的作用,例如「哪位作家屬於南瀛作家?」、「誰是屬於鹽分地帶的作家?」之類的問題。另外南瀛文學獎的徵文活動、得獎作品出版,以及各獎項的頒贈使得人們意識到「南瀛」或「鹽分地帶」區域出現哪些文壇新手,以及發現那些尚未被發掘出來的寫作者。
地方政府也和學者、藝文人士合作對南瀛學有幾項具體拓展行動,例如《鹽分地帶文化》、《南瀛鹽分地帶藝文人物誌》和《鹽分地帶文學》雜誌的出版,帶給讀者刺激與印象。
代表人物
編輯- 「北門七子」以及「佳里青風會」與「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成員。[4]
- 作家:[4]
- 當地文藝愛好者:[4]
- 詩人及「鯤瀛詩社」等傳統詩社的成員:[4]
- 文史工作者:[4]
- 書畫家(國畫家、書法家):[4]
- 傳統藝術家:[4]
- 攝影家:[4]
- 現代藝術家:[4]
作品
編輯小說
編輯- 《鹽田兒女》:蔡素芬著,1994年出版,聯經出版公司。
- 《一隻鳥仔》:黃崇雄著,1980年出版,林白出版社。後易名《一隻鳥仔哮啾啾》由台笠出版社於1989年9月發行。
- 《烏腳病房》:黃崇雄著,1996年6月出版,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散文
編輯- 《七股舞黑琵》:陳艷秋著,2003年10月出版,紅樹林文化公司。
- 《佳里火鶴紅》:陳艷秋著,2003年8月出版,紅樹林文化公司。
- 《潭仔墘札記》:黃勁連着,1982年8月出版,水芙蓉出版社。
新詩
編輯- 《西拉雅.北頭洋.部落紀事》:羊子喬著,2011年4月出版,草根出版社。
影視
編輯文選與期刊
編輯- 《鹽分地帶文學選》(黃勁連、羊子喬主編,林白出版社,1979年初版)
- 《鹽的傳人:鹽分地帶散文選集》(黃勁連、羊子喬主編,水芙蓉出版社,1982年初版)
- 《鹽分地帶文學選集(一)》(黃勁連、羊子喬主編,自立報系出版,1988年出版)。
- 收錄當地作家的單篇作品,並附有簡短的作家介紹,有新詩、散文、小說等文類,不過多是作家在民國七十幾年當時或是之前完成的作品。
- 《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雜誌
- 林佛兒主編,是國內第一本由地方政府發行的文學刊物。前台南縣政府、現台南市政府於2005年12月資助出版。各期雜誌中均有收錄當地作家的近作,包括新詩、小說、散文、攝影等作品。
- 《南瀛作家作品集》系列作品集
- 《南瀛重要作家研究文集》系列研究文集
- 台南縣政府出版。截至2012年止,除楊逵與阿盛外,被研究的鹽分地帶作家有吳新榮、楊青矗、林佛兒、郭水潭等。
- 《南瀛文化研究》叢書
文學活動
編輯- 1973年,「主流詩社」舉辦的「全國詩人聯誼大會」。
- 1976年,「大漢出版社舉辦的兩次「南瀛新文藝研習會」。
- 1979年,黃勁連、羊子喬、黃崇雄等人為代表的鹽分地帶文友、吳三連、吳豊山、杜文靖以及自立晚報同仁等愛好文藝人士,所舉辦的「鹽分地帶文藝營」。該營每年舉辦不間斷,至民國97年(西元2008年)第30屆,之後停辦。第1屆到第16屆(民國68~83年,西元1979~1994年)由自立晚報主辦;第17屆到第30屆(民國84~97年,西元1995~2008年)由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
- 1987年4月26日,鹽分地帶作家在台南佳里鎮宣佈成立「鹽分地帶寫作協會」,並且舉行「蕭郎小說討論會」。[5]:392
- 1988年5月15日,台灣筆會鹽分地帶分會在佳里鎮公會堂(今佳里區公所)。
- 1988年9月24日,台灣筆會鹽分地帶分會在台南縣佳里鎮「耕文語文中心」舉行「林宗源台語詩討論會」。參加討論的詩人作家有:黃勁連、錦連、李勤岸、黃勁連、黃樹根、莊金國、吳鈎、利玉芳、黃崇雄、陳艷秋。[5]:418
- 1992年2月12日,黃勁連策劃「古今詩詞吟唱大會」。該活動是為了慶祝南鯤鯓代天府香客大樓落成。由杜文靖主持,陳千武、詹冰、趙天儀、林宗源、杜潘芳格、錦連、白萩、羊子喬、黃恆秋等人朗誦新詩;陳進雄、吳素娥、施炳華吟唱唐詩宋詞,並配合舞蹈、絲竹伴奏。[6]:11
- 1992年9月20日,當地作家陳艷秋、利玉芳籌組「台南縣春雨婦女協進會」,在台南縣佳里鎮老人會館舉行成立大會。該會宗旨是追求女性成長、再出發,並推動文化工作。[6]:59
- 1993年5月9日,台南縣學甲鎮尊賢館慶祝開館,舉辦「鹽分地帶作家書展」,展出作家有:吳新榮、林芳年、黃昭堂、陳冠學、吳豐山、林佛兒、鄭炯明、莊柏林、黃勁連、黃武忠、黃文博、陳艷秋、周梅春、謝武彰、羊子喬等人的文學作品。並由台文通訊社與蕃薯詩社聯合舉辦「讀者聯誼會」,內容有「台文練讀」、「台語詩歌演唱」。[6]:121
- 1994年1月2日,全國詩人聯吟大會在台南縣學甲鎮法源禪寺三樓演講堂舉行,由住持釋開雲、南縣鯤瀛詩社社長吳登神、國學會會長陳敏璜共同主持,該活動是為了慶祝禪寺重建落成,有五百多位人士參加。[6]:194
- 1994年2月6日,黃勁連與莊柏林策劃、創辦「南鯤鯓台語文學營」,在南鯤鯓代天府舉辦。雖然該營之後沒有持續舉辦下去,但是黃勁連沒有放棄舉辦台語文學營的夢想,因此沒有多久就策劃出海翁台灣文學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該營由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主辦,幾乎都在南鯤鯓代天府舉辦,活動時間在每年7、8月,截至2014年已舉辦了十屆。[6]:206
參考資料
編輯- ^ 吳新榮,〈鹽分地帶的回顧〉,《南瀛文學選—論評卷(一),頁16。該文原刊載於民國43年8月20日的《台北文物》3卷2期。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 ^ 陳艷秋,〈台灣筆會鹽分地帶分會成立記事〉,《鹽分地帶文學選集(一)》,頁318。
- ^ 林慧姃/編,〈吳新榮先生年表(1907 - 1967)〉,《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份子精神歷程》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謝玲玉,《南瀛鹽分地帶藝文人物誌》,全部。
- ^ 5.0 5.1 《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增訂本)》. 台北市: 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5.
- ^ 6.0 6.1 6.2 6.3 6.4 《民國81年到民國84年台灣文壇大事記要》. 台北市: 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