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

中國江西省省會,地級市

南昌市南昌贛語/lan³⁵ tsʰɔŋ⁴⁴ sɿ¹¹/),簡稱,古稱豫章、洪州、隆興、龍興、洪都、洪城鍾陵,別稱「天下英雄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心城市 、Ⅰ型大城市 [4][5]

南昌市
洪、昌
地級市
由上往下由左往右依次為: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江西電力大廈、滕王閣、南昌之星、八一廣場
綽號:豫章、洪州、隆興、龍興、洪都、洪城[1]、鍾陵、英雄城
南昌市在江西省的地理位置
南昌市在江西省的地理位置
坐標:28°40′59″N 115°51′29″E / 28.6830°N 115.8580°E / 28.6830; 115.8580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江西省
設立前202年
語源昌大南疆、南方昌盛
政府駐地紅谷灘區新府路118號
下級行政區6市轄區、3
政府
 • 市委書記李紅軍
 • 人大常委會主任吳偉柱
 • 市長高世文(代理)
 • 政協主席盧偉平
面積
 • 地級市7,195 平方公里(2,778 平方英里)
 • 市區617.07 平方公里(238.25 平方英里)
 • 建成區(2021)428 平方公里(165 平方英里)
人口(2022)
 • 常住653.81萬人
 • 市區(2021)342萬人
 • 城鎮(2021)506.23萬人
語言
 • 方言贛語昌都片進賢撫廣片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330000
電話區號0791
車輛號牌贛A、贛M[註 1]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均溫17.6 ℃
年降水1,624.4毫米
年日照1,820.4小時
行政區劃代碼360100
舊稱豫章、洪州、隆興、龍興、洪都
城市定位長江中游地區重要中心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城市精神大氣開放,誠信圖強
國內生產毛額(2022)¥7203.50 億(全省第1位
內地第39位 (2017))
1030.85 億美元匯率
1244.28 億國際元平價
人均¥103309(全省第2位
內地第36位 (2017))
16013美元(匯率)
23314國際元(平價)
HDI(2016)0.772  高 [3]
網站南昌市人民政府
市象徵
金邊瑞香月季
香樟
南昌市
漢語南昌
郵政式拼音 Nanchang

南昌位於江西省北部,市境北臨九江市,西界宜春市,南達撫州市,東接上饒市。地處鄱陽湖平原腹地,東南部地勢平坦,西北部為丘陵。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贛江撫河縱貫市境中部,往北注入鄱陽湖,境內湖泊眾多,有青嵐湖軍山湖金溪湖瑤湖南塘湖等。南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濕地城市。[6]

南昌建城史逾二千二百年,有海昏侯墓滕王閣繩金塔八大山人紀念館等名勝古蹟,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航空工業基地和光電產業基地,是中國唯一一個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省會城市,也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初唐四傑」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稱其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南唐時期南昌府稱為「南都」;民國十六年(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在此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後,南昌製造了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飛彈、第一輛摩托車、拖拉機,是中國重要的製造中心、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6]

名稱由來

編輯

行政名

編輯

南昌歷史上作為二級行政區的正式專名有六個。

  • 豫章:漢高祖五年(前202),立豫章郡,其名來源有幾種說法。[7]
    • 1.《漢官儀》豫章城南門有大樟樹,(豫,樂也;章,即樟樹)「樹生庭中,故以名郡」。[7]
      • 豫章郡的名字來源於樟樹,因為江西有很多高大茂盛的樟樹。這些樟樹的主幹高大,枝葉茂密,氣勢雄偉。豫章這個名字不僅顯示了江西豐富的物產,也寓意著這個地方興旺發達。東漢時期的人應劭在《漢官儀》中說,因為這些樟樹生長在庭院中,所以就用它們來命名郡名。同時,《說文》中說「豫」是大象的象徵,而大象是很大的動物,所以凡是大的東西都可以叫豫。章和樟是同一個字。另外,《爾雅釋詁》中說「豫」也代表著快樂。樟樹高大茂盛,能給人們帶來陰涼和快樂,所以以豫章為郡名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歷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讚美過豫章郡和樟樹,比如元代的包希魯寫了《豫章賦》,清代的龔元玠也寫了《豫章賦·序》。他們都稱讚豫章是南方的大木,非常珍貴。據光緒年間的《江西通志》記載,豫章郡城南有棵樟樹長了幾十丈高,因為這個原因,豫章郡被命名為這個名字,而且到了晉朝的永嘉年間(307~313年),這棵樟樹還非常茂盛。這說明江西以出產樟樹而聞名,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現在。[8]:17
    • 2.贛有豫章水,《水經注》似因此水為其地名。[7]
    • 3.《左傳》春秋時的豫章,皆在江北淮水南,「漢移其名於江南,置郡」。[7]
  • 洪州:開皇九年(589),廢除豫章郡,設立洪州總管府[9]:99;因南昌西山有洪崖,相傳黃帝樂臣伶倫世稱洪崖先生在此創作音律。[7]
  • 南昌:南唐交泰二年(959)升洪州為南昌府,名取府治南昌縣。
    • 南昌縣:漢高祖五年(前202),設南昌縣,首立南昌以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故而得名。[7]
  • 隆興:宋朝隆興元年(1163)升洪州為隆興府,以年號稱名。[7]
  • 龍興: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以避裕宗諱改隆興路置[10]
  • 洪都: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置洪都府[9]:100因隋、唐、宋三代南昌曾為洪州治,又為東南都會而得名。唐王勃《滕王閣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11][12]

非行政名

編輯

南昌有三個常見別名,鍾陵是縣級專名,洪城是借用古稱的俗稱名,英雄城則是因歷史事件的形成的俗稱名。

  • 鍾陵:寶應元年(762年)避代宗(李豫)諱,豫章縣(包含今南昌市區和南昌縣、新建區、進賢縣)更名鍾陵縣 (唐朝)[13]:3名取自境內曾設立的鍾陵縣 (東吳)
  • 洪城:有多種說法
    • 南昌歷史上曾稱洪州、洪都府,俗稱洪城是南昌的老稱呼,借用古稱,故名。[15][16]
    • 一說為洪姓家族曾為南昌的名門郡望;[16]
    • 另一說是因為南昌地處贛江,鄱陽湖和長江,兩江一湖的交匯地帶,「襟三江而帶五湖」,歷來洪水肆虐,這裡的先民飽受洪水之苦。面對天災,他們沒有一味的埋怨老天的不公抑或遷徙他所安家,而是勇於直面大自然的考驗,在一股韌勁和一腔信念的支持下,每遇洪水都能戰而勝之,是他們保證了南昌的繁榮。為了使後來人居安思危,並讓治水精神能千古永駐,先民們就用「洪城」二字樹立起了一座不倒豐碑。[16]
  • 英雄城:因南昌起義在這裡打響而得名。[17]

歷史

編輯
 
南昌舊城地圖

史前至魏晉

編輯

南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南昌市管理的安義縣曾出土五十萬年前的舊石器[18][19]。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產生活。至三千年前,北至艾溪湖,南至青雲譜,這一弧形地帶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將灌嬰駐軍當地,設豫章郡。次年修築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4公里的黃城寺,城周長十里八十四步,稱為「灌嬰城」。首建「南昌縣」為豫章郡之郡治,以「昌大南疆」之意,定名「南昌」。

三國時為東吳豫章郡;兩南朝時為豫章郡豫章國。這一時期,伴隨著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有著長足的發展,逐漸成為華夏南朝版圖上的重要城市。

隋唐至五代

編輯

洪州,水陸通利,經貿發達,已然是東南重鎮,一度曾為包含今日江西湖南大部、湖北東南部、安徽南部、貴州大部的江南西道道治,且以「洪州禪」、「洪州窯」、「滕王閣」而聞名,時人譽為「洪都」。622年(唐武德五年),平定地方割據勢力林士弘,復為洪州,設總管府。625年(武德八年),改為都督府。貞觀初屬江南道,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屬江南西道,742年(天寶元年)改洪州為豫章郡,758年(乾元元年)再稱洪州。建中年間(780-783),置江南西道觀察使。865年(咸通六年),升為鎮南軍節度使。唐朝中後期又先後改為都督府、江南西道。唐代洪州已成為江南一大都會,尤以造船、造紙、印刷、紡織、兵器、金、銀、銅器製造較突出。洪州窯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所燒制的青瓷遠銷海內外,質地優良,也是皇家貢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六大名窯之一。

五代時期,南昌的經濟與戰略地位愈加凸顯,南唐中主李璟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並於宋建隆二年(961年)將都城從江寧遷往南昌,號「南都」。[20]

宋元至明代

編輯

北宋洪州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以孝宗潛藩升為隆興府。兩宋時期的南昌文化興盛、田畝富庶,經濟繁榮,造船業發達,為知名的造船中心;宗教事業繁榮,孕育出了道教淨明道。城市格局進一步拉大,主城池擁有城門十六座。

蒙元時期稱江西為隆興路 ,後又改為龍興路,是含今天江西廣東在內的江西行省治所,成為華中最大城市之一,中南重鎮。

朱元璋命其侄朱文正都督南昌,大規模改建了城池,造就了七門格局,稱洪都府。隨後,在南昌及附近發生了決定天下興亡的戰役:洪都保衛戰鄱陽湖之戰。後又改名南昌府明代的南昌市井文化繁榮,儒學興盛,商業、農業、手工業均十分發達。江右商幫成為全國三大商幫之一。明末南昌為南方反清勢力的主要據點,被清軍攻克後城市遭受到屠戮[21]

清代至民國

編輯
 
荷蘭人約翰·紐霍夫在1665年所畫的南昌風景圖
 
南昌府
 
民國年間的南昌

清代南昌仍稱南昌府,領七縣一州,以發達的市鎮經濟和碼頭貿易、豐饒的物產著稱,是長江下游三角洲外罕有的重賦地區,南昌設有撫台衙門、藩台衙門、臬台衙門和道尹衙門[22]。明清時期,統治當局在南昌為首推動了「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人口大遷徙運動。時至今日,湖南人多稱江西人為老表,江西人在人口遷徙中不斷傳播江西的文化、商業,南昌成為當時的江南核心城市之一。清末太平天國曾經圍攻南昌三月而不克,南昌的城市面貌受到嚴重破壞,人口銳減、經濟衰退。隨著京廣鐵路的修建以及沿江城市開埠,南昌失去了過去直達廣州,專屬南北交通要道樞紐的身份,逐漸走向衰落。

民國二年(1913年),為豫章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南昌,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針對中國國民黨的武力清黨政策,在南昌發動武裝暴動,史稱南昌起義[23]

南昌國民政府(1928年—1939年)

編輯

南昌國民政府,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撫河區(現南昌市西湖區),為當時中華民國的軍政權中心,從事控制,派遣,指令等重要國家事物和國家首領會議。1928年10月,國民政府在剛落成兩個月的江西省立圖書館設「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蔣中正坐鎮於此指揮對中央蘇區的圍剿,南昌一度成為全國軍政中心,時稱第二首都。1934年,國民政府在南昌發起「重整道德、改變社會風氣」的「新生活運動」。1939年春夏之際,中日雙方為爭奪南昌城展開南昌會戰,後中國軍隊敗退,南昌淪陷。1945年抗戰勝利,第五受降區受降儀式在南昌舉行,日軍第11軍司令笠原幸雄在降書上簽字投降。

1949年至今

編輯

1949年5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37師攻克南昌。中共建政後,南昌逐漸發展為一個工業城市。南昌製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飛彈、第一輛摩托車、拖拉機,是重要的製造中心。南昌區位優勢獨特,成為滬昆高鐵、滬深高速鐵路、滬廣高速鐵路、京九高鐵、福銀高鐵等線路交匯的全國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滕王閣

1986年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2006年被《新聞周刊》評選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24]。2014年榮獲國家衛生城市。2011年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的主辦城市。

建置區劃

編輯
歷代變更
設立高帝五年(前202年)
使用狀況江西省轄市
西漢豫章郡
新朝九江郡
東漢豫章郡
三國豫章郡
西晉豫章郡
東晉/十六國豫章郡
南北朝豫章郡
隋朝洪州→豫章郡
唐朝洪州→豫章郡→洪州
五代十國洪州→南昌府
北宋/遼朝南昌府→洪州
南宋/金朝洪州→隆興府
現代南昌市

漢朝

編輯
  • 漢高祖五年(前202),灌嬰渡江破吳郡,分九江郡(一說廬江郡[25])立豫章郡,始建南昌縣[13]:2高祖六年開始築城。城初名「灌嬰城」,後改名南昌,為豫章郡所在地,與南昌縣治同城。取名南昌,寓意為「南方昌盛」和「昌大南疆」。[9]:98郡名豫章的由來,史有三說:一、據應劭《漢官儀》:「豫章城之南門,曰松陽門,門有樟樹,高五丈五尺,大二十五圍,枝葉扶疏,垂蔭數畝」,章即樟樹,「豫,樂也」《爾雅,釋祜》,以之名郡,意謂樂有此大樟也。二、據漢志記載,「贛有豫章水」,《水經注》云:「似因此水為其地名,雖十川均流,而北源最遠,故獨受名焉」。三、豫章之名,六見於《左傳》,據杜預註:春秋時的豫章,皆在江北淮水南,「漢移其名於江南,置郡」。[9]:98
  • 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全國設十三州刺史部,豫章郡屬揚州刺史部。豫章郡領縣18:南昌(今南昌市)、廬陵(今吉安)、彭澤(今湖口縣東)、鄱陽(今波陽縣東)、歷陵(今德安縣東)、餘汗(今餘干縣東北)、柴桑(今九江市西南)艾(今修水縣西)、贛(今贛州)、新淦(今樟樹)、南城(今南城縣東)、建成(今高安縣)、宜春(今宜春)海昏(今永修縣)、雩都(今于都縣東北)鄔陽(今都昌縣西)南野(今南康縣西南)安平(今安福縣東南)。[9]:98
  • 公元9年,王莽執政,改國號為「新」。郡縣名稱改易不少。豫章郡改為九江郡。所轄18縣中,南昌改名宜善,艾改名治翰,建成改名名聚,宜春改名修曉,新改名偶亭,廬陵改名桓亭,安平改名安寧,鄱陽改名鄉亭,餘汗改名治干,鄔陽改名豫章,歷陵改名蒲亭,柴桑改名九江亭,海昏改名宜生。[9]:98彭澤、贛、南城、雪都、南埜5縣仍用原名。[8]:18
  • 東漢·建武元年(25),被王莽改名的郡縣全部恢復舊名,豫章轄縣仍為18個。[9]:98
  • 和帝永元八年(96),於新淦、廬陵之間增立石陽縣,於南城西北角增立臨汝縣;[9]:98
  • 永元十六年(104),於海昏西南建立建昌縣,另將安平改名為平都侯國。至此,豫章郡共轄21縣,即:南昌、艾、彭澤、鄱陽、鄔陽、歷陵、柴桑、海昏侯國、餘汗、新淦、建城、宜春、南城、平都侯國、廬陵、贛、雩都、南野、臨汝、石陽、建昌。郡治南昌。[9]:98
  • 東漢滅亡前夕,漢靈帝中平年間(184~189),曾詔令增建新吳(約今奉新縣)、上蔡(今上高境)、永修(約今永修境)、漢平(約今清江境)4縣,但此時豫章已屬孫吳管轄,漢朝政令未能實施。[9]:98

三國

編輯

豫章屬孫吳統治,為強化政權管理,新的州縣不斷建立。在今江西境內,孫吳先後分立6郡57縣。原豫章郡先後劃出了部份地域分置廬陵、鄱陽、臨川等郡,領地面積大為減少。豫章郡轄17縣:南昌、海昏、新淦、建城、上蔡、永修、建昌、吳平(今新余東北)、西安(今武寧西)、彭澤、艾、宜豐、陽樂(今萬載東北)、富城(今豐城南)、新吳、宜春、平都。郡治南昌。[9]:98~99

  • 廬陵郡建立的時間迄無定說,只知是三國時期建立。郡治西昌縣,今泰和縣。[8]:20
  • 建安十五年(210)立鄱陽郡,郡治鄱陽縣。[8]:21
  • 太平二年(257)分豫章東部南城、臨汝縣建立臨川郡,郡治南城縣。[8]:21
  • 寶鼎二年(267)分豫章、廬陵、長沙3郡地建立安成郡。郡治平都縣(原安平縣,今安福縣)。[8]:21
  • 嘉禾五年(236)廬陵南部都尉,治所雩都縣(今于都縣)[8]:21
    • 建安中期,孫權據吳,析南昌地置富城、鍾陵、宜豐三鎮。[25]
    • 三國吳大帝黃武年間,析建成、上蔡增置宜豐、陽樂二縣,[26]
    •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封孫權為吳王。孫權析南昌縣南境為富城縣(今之豐城市),屬豫章郡。[13]:2
    • 吳末寶鼎二年(267),劃出平都、宜春,另組安成郡,豫章郡減為15縣。[9]:98~99

晉朝

編輯

西晉時,豫章郡初屬揚州。晉滅吳後,增置鍾陵縣,又將富城改豐城、西安改豫寧、上蔡改望蔡、陽樂改康樂,豫章郡轄縣增到16,即:南昌、豐城、建昌、艾、豫寧、新吳、鍾陵(今進賢西北)、彭澤、海昏、永修、建城、望蔡、康樂、新淦、吳平、宜豐。郡治南昌。[9]:99

  • 晉惠帝元康元年(291),「荊、揚二州疆土廣遠,統理尤難,於是割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晉書卷十五》)。州治南昌,豫章郡屬江州,即州郡縣同治[9]:99
  • 永嘉元年(307年)《晉書》:彭澤改隸潯陽,省宜豐、鍾陵歸屬南昌縣。[13]:2
  • 東晉元帝建武元年(317),晉室遷都建康後,江州的戰略地位愈加重要,江西地區從設置江州以後不再隸屬別州,成為單獨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單位,豫章也成為中國東南部的一個重要行政中心。[9]:99
  • 成帝咸康六年(340),徙州治潯陽。[9]:99
  • 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豫章郡太守范寧,擴建南昌城,城區範圍進一步擴大。[9]:99
  • 梁大平二年(557),復徙州治南昌。[9]:99

南北朝

編輯

南朝時期,政權多次更替,州郡設置變動頻繁。豫章郡仍屬江州,郡治南昌,但轄縣屢有變動。[9]:99

宋齊兩朝領縣12:南昌、豐城、建昌、豫寧、艾、新吳(海昏併入)、永修、建成、望蔡、吳平、康樂、新淦。[9]:99

梁朝領縣8:南昌、鍾陵、建城、望蔡、吳平、康樂、新淦、鍾陵。[9]:99

陳朝領縣8:南昌、鍾陵、建城、望蔡、吳平、康樂、西昌(今宜豐北)、新淦。永定三年,新淦劃歸巴山郡。[9]:99

  • 南朝宋(420~479年)屬江州豫章郡。[13]:2
  • 《宋書》元嘉二年(425年)廢海昏縣。[13]:2
  • 梁(502~557年)屬豫章王國[13]:2
  • 梁末置豫寧郡,豫章郡存縣八,大同二年(536年)移豐城屬巴山郡,存縣七,復置宜豐、鍾陵,領縣九。[13]:2
  • 陳(557~589年)屬江州豫章郡。[13]:3
  • 永定二年(558年),移新淦屬巴山郡,存縣八;[13]:3

隋朝

編輯

隋統一後,撤併州縣,對州、郡、縣三級政區制度進行改革。隋文帝時,裁撤郡,保留州、縣兩級。

  • 開皇九年(589),廢除豫章郡,設立洪州總管府,領縣4個,即:豫章(南昌改名,鍾陵605年併入[13]:3)、豐城、建昌(撤銷豫寧郡,豫寧、艾、新吳、永修4縣併入)、建成(望城、宜豐、康樂三縣併入)。府治南昌。[9]:99
  • 隋煬帝大業二年(606),改州為郡,洪州總管府改為豫章郡,領縣與前相同。[9]:99

唐朝

編輯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州縣設置增多。同時,在全國各戰略重地曾先後建立總管府、都督府、節度使等軍政機構,成立了道一級監察區。南昌地區的行政建置有過多次較大的變動。[9]:99

  • 武德五年(622),改豫章郡為洪州,設總管府,管洪、饒、撫、吉、虔、南平6州。同時,將洪州一分為三:即南昌州、孫州、洪州。將建昌縣升南昌州,領建昌、新吳、龍安(原豫寧改)、永修4縣,治建昌;劃豫章郡西北地(今新建縣境)設孫州,治石頭渚;洪州領豫章(原南昌縣改)、鍾陵(豫章析置)、豐城3縣,治豫章。[9]:99
  • 武德七年(624),廢孫州與南昌州,分別併入豫章縣和建昌縣,隸洪州。洪州轄縣增至4個。[9]:99
  • 武德八年(625),洪州總管府改洪州都督府,轄州同前,府治洪州。[9]:99
  • 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10道,洪州屬江南道。[9]:99
  • 貞觀二年(628),洪州都督府,督洪、饒撫、吉、虔、袁、江、鄂等州,長安四年(704),督洪、袁、吉、虔、撫5州。府治均設於洪州。[9]:99
  • 開元二十一年(733),分全國為15道,洪州屬江南西道[9]:99
  • 天寶元年(742)州改郡,洪州復改豫章郡[9]:99
  • 乾元元年(758),郡改州,豫章郡稱洪州,置洪吉都防禦團練觀察處置使,兼莫徭軍使,領洪、吉、虔、撫、袁5州:次年,於洪州置南昌軍;[9]:99
  • 廣德二年(764),洪吉都防禦團練觀察處置使更名為江南西道觀察使,治洪州,轄洪、饒、吉、江、袁、信、虔、撫8州。[9]:99
  • 建中四年(783)升節度使;[9]:99
  • 貞元元年(785),廢節度使,復置都團練觀察使;[9]:100
  • 元和六年(811),廢南昌軍;[9]:100
  • 咸通六年(865),升鎮南軍節度使;[9]:100
  • 乾符六年,再廢節度使,置江南西道觀察使;[9]:100
  • 龍紀元年(889),復升鎮南軍節度使。使所均設洪州。[9]:100
  • 唐代中後期,洪州(豫章郡)領7縣:南昌、豐城、高安、建昌、新吳、武寧、分寧。州(郡)治南昌。其間,寶應元年(762),為避代宗諱,洪州轄縣豫章改為鍾陵縣,豫寧縣改為武寧縣,貞元中(785~804),鍾陵縣又復改為南昌縣。[9]:100

五代十國

編輯
  • 五代時,仍繼續唐朝洪州建制。楊吳政權時,洪州領縣7:南昌、建昌、吳皋(豐城改)、武寧、分寧、新吳、高安。州治南昌。[9]:100
  • 南唐時,初為洪州。[9]:100
  • 南唐交泰二年(959),南唐李璟以「國境弱」,「建康與敵境隔江而已。今吾徙都豫章,據上流而制根本,上策也」,決計遷都。同年,升洪州為南昌府,領縣7:南昌、豐城(吳皋改回)、奉新(新吳改回)、靖安(析建昌、奉新、武寧部份地區置)、武寧、分寧、建昌,府治南昌。[9]:100
  • 公元961年二月,李璟從建康遷都南昌,3月到達,6月病死。其子李煜仍以金陵為國都,南昌作為南唐的都城,前後約4個月,而其南都的建制,則維持到開寶八年(975)宋滅南唐時止。[9]:100

宋朝

編輯

宋時,將唐朝的「道」改為「路」,並增置新的州、軍、縣。[9]:100

  • 開寶八年(975)宋滅南唐,改南昌府為洪州,領縣7:南昌、豐城、奉新、靖安、武寧、分寧、建昌。[9]:100
  • 太平興國六年(981),析南昌西北部地域增置新建縣,隸洪州。[9]:100
  • 至道三年(997),分全國為15路,洪州屬江南路[9]:100
  • 天禧四年(1020),江南路分東、西二路,洪州屬江南西路。江南西路轄洪、虔、吉、袁、撫6州和臨江、建昌、南安、興國(在今湖北省境內)4軍,路治南昌。[9]:100
  • 崇寧二年(1103),分出南昌縣西南的進賢鎮及南昌、新建部分地域置進賢縣,隸洪州。[9]:100
  • 大觀二年(1108),歸還新建縣原劃出地域,析南昌縣欽風鄉歸進賢縣。此時,洪州領縣8:南昌、新建、豐城、進賢、奉新、靖安、武寧、分寧。此區劃建制,沿襲至清末,基本未變。[9]:100
  • 建炎元年(1127),開洪州為帥府[9]:100
  • 建炎四年(1130),江南東、西路合併為江南路。[9]:100
  • 次年(紹興元年)(1131),復分為東、西2路,洪州仍屬江南西路。江南西路轄洪、江、袁、虔、吉、撫7州和建昌、臨江、南安、興國4軍。同年,帥府遷至江州,不久又遷回洪州。
  • 宋孝宗為太子時曾鎮守南昌,即位後隆興元年[13]:4(1163年)升洪州為隆興府,府治南昌,領縣同前。[9]:100

元朝

編輯

元統一中國後,在全國先後劃分11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江西行中書省開始建立。

  • 至元十二年(1275),元兵平定江西,隆興府名稱未變,領8縣如宋,並設行都元帥府及安撫司於隆興。[9]:100
  • 至元十四年(1277),改隆興府為隆興路,設總管府;行都元帥府改為江西道宜慰司,立行中書省,省治隆興,是為江西立省之始。[9]:100
  • 至元十五年(1278),省治移贛州;次年,復遷返隆興。[9]:100
  • 至元十七年(1280),撒江西行中書省,併入福建行中書省,立宜慰司於隆興。[9]:100
  • 至元十九年(1282),恢復江西行中書省,罷官慰司,省治隆興。[9]:100
  • 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隆興路為龍興路[9]:100因避裕宗諱而更名。[13]:4
  • 大德八年(1304)以後,龍興路領南昌、新建、進賢、奉新、靖安、武寧6縣和富州(至元三十二年,以豐城升)、寧州(大德八年以分寧升)2州。路治南昌。[9]:100

明朝

編輯

江西自朱元璋、陳友諒鄱陽湖決戰後,就處於朱元璋政權管轄下。[9]:100

  • 公元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農曆正月,朱元璋占領南昌後,改變元朝建制,將龍興路改為洪都府,依舊置江西行省,治吉安。二月,還治南昌。次年,改洪都府為南昌府[9]:100
  • 洪武九年(1376),江西行中書省改為江西承宜布政使司,俗仍稱省,司治南昌。[9]:100
  • 明朝時,南昌府領7縣1州:南昌、新建、豐城(洪武九年,改富州為豐城縣)、進賢、奉新、靖安、武寧、寧州(元分寧縣,洪武初改為寧縣,弘治十六年,1503年升縣為州)。[9]:101

清朝

編輯

清代,基本沿用明制。在兩江總督下設江西巡撫,總督衙門一度設於南昌。南昌府為江西省首府,領南昌、新建、豐城、進賢、奉新、靖安、武寧和義寧州、銅鼓營(今銅鼓,宜統元年改為撫民廳、隸義寧州)。[9]:101

民國

編輯
  •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及直屬州[13]:4此期間縣即為二級政區。
  • 民國3年(1914年)全省設四道,豫章道[13]:4,駐南昌縣(今江西省南昌市城區)。轄南昌、新建、豐城、進賢、南城、黎川、南豐、廣昌、資溪、臨川、金溪、崇仁、宜黃、樂安、東鄉、餘江、上饒、玉山、弋陽、貴溪、鉛山、廣豐、橫峰等23縣。[8]:68
  • 民國15年(1926年)道廢,縣直隸省,南昌縣城設南昌市,市縣分治。[13]:4但縣治未變動。

行政督察區:

  • 民國21年(1932年)10月開始實行行政督察區制:第一區,專署駐南昌縣,轄南昌、新淦、新建、進賢、安義、高安、清江、豐城8縣[27]。後裁撤第一區由省直轄。
  • 民國22年(1933年)江西省政府直轄區,轄南昌、新建、豐城、進賢、清江、新淦、高安、九江、德安、星子、安義、湖口、彭澤、都昌14縣。[28]
  • 民國24年(1935年)4月[29];第一區,專署駐武寧縣,轄武寧、南昌、新建、進賢、安義、永修、修水、銅鼓、奉新、靖安10縣。
  • 民國28年(1939年)9月,第十一區,專署駐豐城縣,轄豐城、南昌、進賢3縣。
  • 民國32年(1943年)原第十一區改稱第一區[30]:第一區,專署駐豐城縣,轄豐城、南昌、新建、進賢、清江、新淦、高安7縣。
  • 抗戰結束後,南昌市直屬於省。民國36年(1947年)[31]
    • 江西省政府直轄區,轄南昌市
    • 第一區,專署駐豐城縣,轄豐城、南昌、新建、進賢、清江、新淦、高安7縣。

南昌市:

  • 1925年(民國14年)7月成立南昌市政處,為設市進行籌備事宜。[8]:73
  • 1926年(民國15年)底,南昌正式設市,由省政府直轄,原市政處擴充為市政廳,廳署設總鎮坡。[8]:73市縣分治。[13]:4但縣治未變動。
  • 1927年(民國16年)4月,南昌市政廳改為委員制。[8]:73
  • 1928年(民國17年)市政廳改為市政府,恢復市長制。不久,再改為委員制。[8]:73
  • 1932年(民國21年)撤銷南昌市但保留轄區監製由省領導[8]:116
  • 1937年(民國26年)6月,省務會議決定自7月1日起成立南昌市政府,任命龔學遂為市長。[8]:73同年縣治移至萬舍,市縣分治。[13]:4
  • 1939年(民國28年)3月底, 日軍侵人南昌,南昌市政府隨同省政府撤退至泰和、寧都,並奉命結束。[8]:73
  • 1945年(民國34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結束,在南昌、九江間的全部日軍被解除武裝。9月,南昌市政府恢復建立。[8]:73
  • 民國38年(1949年)5月南昌市解放[9]:101,同年9月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省行政區劃正式確定,設劃分為省轄市南昌市和專署南昌專區(原第一區)[8]:86

新中國

編輯
  • 1949年7月全市進行區劃調整設立了7個行政區,其中六、七兩區為農業區;10月根據中央關於「中小城市不設區」的指示精神,又將區的建制撤銷,六、七兩農業區劃歸南昌縣管轄。[9]:101
  • 1951年8月,根據上級指示,恢復區的建制。全市共成立6個區,區轄範圍較1949年有所變動,原一、二、五區合併為一、二區,原六、七兩農業區改為五、六區。[9]:101
  • 1952年5月,五、六兩區又分為五、六、七3個區。[9]:101
  • 1953年8月,為加強城郊農村工作的領導,成立了南昌市人民政府郊區辦事處。[9]:101
  • 1953年9月,水上區成立。上述各區,都設置了人民政府。[9]:101
  • 1955年2月,根據憲法規定,區人民政府改為人民委員會。[9]:101
  • 1955年4月,市轄7個區進行新的命名:一區改名東湖區;二區改名勝利區;三區改名撫河區;四區改名西湖區;五區改名潮王洲區;六區改名青雲譜區;七區改名塘山區[9]:101
  • 1956年4月,青雲譜、潮王洲、塘山3個郊區撤銷,其所轄的28個鄉合併為8個大鄉,由郊區工作辦事處領導。[9]:101
  • 1957年5月,水上區撤銷,工作劃歸勝利區負責。[9]:101
  • 1958年,郊區工作辦事處撤銷,青雲譜、城南、三家店3個鄉合併成立青雲譜區,其餘各鄉分別劃歸各毗鄰城區領導。[9]:101
  • 1958年8月,南昌縣新建縣2縣由南昌專區劃歸南昌市管轄,1961年7月,又重新劃回南昌專區。[9]:101
  •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前,南昌市轄有東湖、勝利、撫河、西湖、青雲譜、郊區共6個區。[9]:101
  • 1967年南昌、新建2縣由宜春專區劃歸南昌市領導。[9]:101
  • 1968年7月,郊區撤銷,下屬各鄉分別劃歸南昌、新建2縣管轄。[9]:101
  • 1969年10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市郊梅嶺山區為中心,劃出新建、安義、永修3縣部分相鄰的公社,建立梅嶺管理區[9]:101
  • 1970年4月,梅嶺管理區革命委員會成立[9]:101
  • 1972年2月,梅嶺管理區改為灣里管理區[9]:101
  • 1972年3月,又恢復郊區重新成立郊區革命委員會。[9]:101
  • 1972年6月,新建的石崗地區大力開發,設置了石崗鎮,由市直轄。[9]:101
  • 1973年7月,按照市轄區的建置,建立灣里區。[9]:101
  • 1976年,由市所管轄的計有東湖、勝利、西湖、撫河、青雲譜、灣里、郊區7個區,南昌、新建2個縣和石崗鎮。[9]:101
  • 1980年6月,東湖、勝利兩區合併成東湖區,西湖、撫河兩區合併成西湖區,劃南昌縣羅家鎮歸郊區領導。[9]:101
  • 1983年10月,進賢縣撫州地區劃入南昌市,安義縣宜春地區劃入南昌市。[9]:101
  • 1985年起,石崗鎮隸屬新建縣。[9]:101
  • 1985年,南昌市共轄有東湖、西湖、青雲譜、郊區、灣里等5個區和南昌、進賢、新建、安義4個縣。[9]:101
  • 2002年,南昌市郊區更名為青山湖區[32]
  • 2004年因原郊區主管理城郊鄉鎮區域而其它市轄區主要管理街道社區,在南昌市城區擴大發展中形成大量插花地帶,故對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青山湖區進行調整。[33][34][35]
  • 2015年8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了南昌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同意撤銷新建縣,設立南昌市新建區,以原新建縣的行政區域為新建區的行政區域,新建區人民政府駐長堎鎮新建大道239號。調整後,南昌市轄3縣6區,其中城區由東湖、西湖、青雲譜、青山湖、新建、灣里6個區組成。
  • 2019年12月2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調整南昌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文件顯示:同意南昌市設立紅谷灘區;同意撤銷南昌市灣里區,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南昌市新建區。調整後,南昌市轄3縣6區,其中城區由東湖、西湖、青雲譜、青山湖、新建、紅谷灘6個區組成。

地理

編輯
 
南昌市城區衛星圖(2005年)

南昌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低碳試點城市,曾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球十大動感都會。南昌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西枕梅嶺西山,贛江穿城而過,兩河八湖點綴其中,水域面積達到29.78%,城市綠化良好,空氣品質清新,被譽為鄱湖明珠、中國水都。

地形

編輯

江西省周邊均為山地,境內多為丘陵,唯獨贛北一處由於贛江撫河信江鄱江修水從四方匯聚與此注入鄱陽湖,所以形成鄱陽湖平原,介於東經115°27'—116°35'、北緯28°10'—29°11'之間。南昌市就位於豫章平原中部,贛江之畔。南昌具有「西山東水」的自然地勢,市區西北部有一座孤立的西山山脈——梅嶺,呈西南東北走向,主峰洗藥峰海拔841.1米,是全市的最高點。在全市土地面積構成中,平原占35.8%,水域占29.8%,崗地、低丘占34.4%。

水系

編輯
 
贛江

全境均為鄱陽湖水系,境內江河有贛江、撫河、錦河、潦河、雄溪河。湖泊有軍山湖金溪湖青嵐湖等數百個大小湖泊。市區湖泊主要有東湖、西湖、南湖、北湖、青山湖艾溪湖瑤湖象湖黃家湖(含禮步湖、碟子湖)。湖在城中,城在湖中。

自然資源

編輯

全市耕地面積20.87萬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9 .9萬公頃,占95.4%.在有效灌溉面積中,旱澇保收面積16萬公頃,占80.4%.全市年均產水量59.73億立方米,地表徑流量為51.42億立方米,還原水量為4.0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14.8億立方米。水資源蘊藏量為7.27萬千瓦,占蘊藏量的33.7%。林地面積13.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7.1%,活立木蓄積量220萬立方米。

 
南昌市青雲譜

環境品質

編輯

環境品質總體狀況良好。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5.3%;生活污水處理率達77.3%以上,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94.5%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99.8%;區域環境噪聲均值控制在56.1分貝以下,交通幹線噪聲均值控制在69.9分貝以下;工業固廢處置利用率達到87.6%以上。

氣候

編輯

南昌屬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陰雨天氣較多,日照偏少。雨季主要在4-6月,總雨量占全年雨量近50%,暴雨天氣及洪澇災害大多出現在雨季。年平均氣溫18.2℃,1月平均氣溫5.7℃,7月平均氣溫29.6℃,夏季悶熱,是中國火爐城市之一,40℃以上高溫少見(1951-2013年日最高溫≥40℃天數2天[36])。

南昌
氣候圖表
 
 
78
 
 
9
3
 
 
102
 
 
12
5
 
 
182
 
 
16
9
 
 
210
 
 
22
15
 
 
224
 
 
27
20
 
 
327
 
 
30
23
 
 
143
 
 
34
26
 
 
120
 
 
33
26
 
 
67
 
 
29
22
 
 
55
 
 
24
17
 
 
87
 
 
18
11
 
 
52
 
 
12
5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公釐(㎜)
英制單位換算
 
 
3.1
 
 
48
38
 
 
4
 
 
53
42
 
 
7.2
 
 
60
48
 
 
8.3
 
 
72
59
 
 
8.8
 
 
81
68
 
 
13
 
 
86
74
 
 
5.6
 
 
93
79
 
 
4.7
 
 
91
79
 
 
2.6
 
 
85
72
 
 
2.1
 
 
76
63
 
 
3.4
 
 
65
51
 
 
2
 
 
54
41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南昌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5.3
(77.5)
28.7
(83.7)
32.5
(90.5)
34.6
(94.3)
36.5
(97.7)
37.7
(99.9)
40.6
(105.1)
39.7
(103.5)
38.6
(101.5)
38.6
(101.5)
32.3
(90.1)
26.1
(79.0)
40.6
(105.1)
平均高溫 °C(°F) 8.8
(47.8)
11.2
(52.2)
15.2
(59.4)
21.7
(71.1)
26.9
(80.4)
29.6
(85.3)
33.7
(92.7)
33.1
(91.6)
29.1
(84.4)
24.1
(75.4)
17.9
(64.2)
11.9
(53.4)
21.9
(71.4)
日均氣溫 °C(°F) 5.5
(41.9)
7.7
(45.9)
11.4
(52.5)
17.7
(63.9)
22.8
(73.0)
25.9
(78.6)
29.5
(85.1)
28.9
(84.0)
25.1
(77.2)
19.9
(67.8)
13.7
(56.7)
7.9
(46.2)
18.0
(64.4)
平均低溫 °C(°F) 3.0
(37.4)
5.2
(41.4)
8.7
(47.7)
14.6
(58.3)
19.7
(67.5)
23.0
(73.4)
26.1
(79.0)
25.8
(78.4)
22.2
(72.0)
16.8
(62.2)
10.6
(51.1)
4.9
(40.8)
15.1
(59.2)
歷史最低溫 °C(°F) −7.7
(18.1)
−9.3
(15.3)
−1.7
(28.9)
2.4
(36.3)
10.0
(50.0)
14.8
(58.6)
18.9
(66.0)
19.5
(67.1)
13.3
(55.9)
3.5
(38.3)
−0.8
(30.6)
−9.7
(14.5)
−9.7
(14.5)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76.7
(3.02)
105.1
(4.14)
177.6
(6.99)
221.0
(8.70)
219.5
(8.64)
296.3
(11.67)
145.3
(5.72)
123.9
(4.88)
72.2
(2.84)
54.2
(2.13)
77.7
(3.06)
44.1
(1.74)
1,613.6
(63.53)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13.3 13.6 17.3 17.2 15.7 15.0 10.5 10.3 6.9 7.6 8.5 8.2 144.1
平均相對濕度(%) 76 77 79 79 78 82 76 76 75 71 71 71 76
月均日照時數 89.0 83.1 94.2 125.2 161.4 159.5 248.6 233.2 189.5 168.4 143.0 137.8 1,832.9
可照百分比 28 27 23 30 36 39 59 60 50 47 46 44 41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37][38]

政治

編輯

現任領導

編輯
南昌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南昌市委員會
 
南昌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南昌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南昌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李紅軍[39] 吳偉柱[40] 高世文[41] 盧偉平[42]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湖北省當陽市 江西省廬山市 山東省青州市 江西省萬載縣
出生日期 1965年9月(59歲) 1962年10月(62歲) 1974年6月(50歲) 1963年10月(61歲)
就任日期 2021年7月 2020年5月 2024年8月 2021年10月

行政區劃

編輯

南昌市下轄6個市轄區、3個

此外,南昌市設立了以下縣級經濟管理區:國家級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還有暫時賦予所有縣級管理權限的灣里管理局

南昌市政府原先駐市中心勝利路,於2001年駐紅谷灘新區市政府大樓,位於紅谷灘新區秋水廣場西側,經過十幾年精心發展,已經成為了南昌市的一張靚麗名片,是南昌現代化的縮影。江西省人民政府於2016年搬遷至紅角洲江西省行政中心,針對市中心的省府大院正進行重新規劃提升。

南昌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43]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註 2][44]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3][45]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46]
街道
辦事處
360100 南昌市 Nánchāng Shì 7,238.0[註 4] 6,255,007 紅谷灘區 330000 39 48 28
360102 東湖區 Dōnghú Qū 57.0 421,690 豫章街道 330000 7 1
360103 西湖區 Xīhú Qū 35.8 485,161 朝陽洲街道 330000 10
360104 青雲譜區 Qīngyúnpǔ Qū 35.5 349,074 三家店街道 330000 5 1
360111 青山湖區 Qīngshānhú Qū 132.4 1,307,366 京東鎮 330000 4 4
360112 新建區 Xīnjiàn Qū 2,126.9 810,614 長堎街道 330100 5 14 5
360113 紅谷灘區 Hónggǔtān Qū 410.0 555,755 沙井街道 330038 7 2
360121 南昌縣 Nánchāng Xiàn 1,818.1 1,452,502 蓮塘鎮 330200 4 10 6
360123 安義縣 Ānyì Xiàn 663.0 252,591 龍津鎮 330500 7 3
360124 進賢縣 Jìnxián Xiàn 1,959.4 620,254 民和鎮 331700 2 10 7
註:新建區數字包含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蛟橋街道、樂化鎮、樵舍鎮,贛江新區直管區所轄新祺周管理處(南昌部分)、金橋鄉,灣里管理局所轄站前街道、幸福街道、梅嶺鎮、招賢鎮、太平鎮、羅亭鎮;南昌縣數字包含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昌東、麻丘2鎮和鯉魚洲管理處;青山湖區數字包含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艾溪湖管理處

人口

編輯

2022年末,南昌市常住人口為653.81萬人。[47] [48]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6,255,007人[49]。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042,56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12,441人,增長24.04%,年平均增長率為2.18%。其中,男性人口為3,274,240人,占總人口的52.35%;女性人口為2,980,767人,占總人口的47.6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9.85。0-14歲的人口為1,090,937人,占總人口的17.44%;15-59歲的人口為4,227,905人,占總人口的67.59%;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36,165人,占總人口的14.97%,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59,536人,占總人口的10.54%。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883,763人,占總人口的78.0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371,244人,占總人口的21.92%。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0-14 歲的人口為 931135 人,占總人口的 18.47%;15-64 歲的人口為 3722485 人,占總人口的 73.82%;65 歲及以上人口為 388945 人;占總人口的 7.71%。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81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54 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1.27個百分點。[50]

民族

編輯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206,427人,占99.2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8,580人,占0.7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183,863人,增長23.57%,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38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8,578人,增長142.8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38個百分點。

共有37個民族,即漢族回族滿族壯族苗族畲族藏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瑤族俄羅斯族布依族彝族朝鮮族維吾爾族門巴族獨龍族基諾族東鄉族、仫佬族、拉祜族、白族、佤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僳傈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景頗族、土族、錫伯族、毛南族、羌族、京族。

交通

編輯
 
南昌站東廣場

南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被譽為「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依託高速鐵路和航空樞紐,連接三大重要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海西區)的省際交通廊道。南昌是全國綜合交通樞紐之一、江西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鐵路

編輯

南昌鐵路交通非常發達,南昌局為中國最重要的鐵路局之一,承接東南方向的鐵路運輸。京九鐵路滬昆鐵路昌九城際鐵路滬昆客運專線昌福鐵路京港高速鐵路杭昌高速鐵路在南昌交匯,市南郊向塘西站是有98股道的全國第二大貨運編組站。

火車站

編輯
 
南昌高鐵西客運站

南昌市境內將形成「三主三輔」6個客運站的格局,其中南昌西站南昌站南昌東站為主要客運站,昌北機場站南昌南站向塘站為輔助客運站;多個貨運站:南昌北站青雲譜站蓮塘站三江鎮站等。

公路

編輯

南昌公路交通高速立體,  105國道  238國道  316國道  320國道  353國道等十幾條國道在南昌交匯,  南昌繞城高速  昌九高速  梨溫高速公路  昌金高速,昌贛高速,贛粵高速,  滬昆高速縱貫南昌的南北東西,發達的高速公路網絡直貫湘、鄂、皖、浙、閩、粵等鄰省而與全國聯網,從南昌驅車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周邊省省會的距離全部在5小時以內,形成了一個以南昌為中心的「5小時經濟圈」。

水運

編輯
 
贛江水運

南昌水運交通便利,水路可通贛江撫河錦江鄱陽湖沿岸城鎮及長江各口岸。南昌港近年發展迅速,水路運輸最大內河裝載能力為1000噸,可由九江沿長江水域經上海港出海。

航空

編輯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
 
南昌昌北機場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是江西省內最大的機場。2014年南昌昌北機場通航國際地區航點達到10個,該機場2014年旅客運輸量725萬人次,增長6.3%,其中南昌航空口岸出入境突破28萬人次,增長近40%,成為機場運輸量增長的重要力量,並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2017年12月6日,南昌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成為全國第31家「千萬級機場」。2017年全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093萬,同比增長39.0%,旅客吞吐量淨增307萬人次;航班起降8.9萬架次,同比增長35.2%;貨郵吞吐量5.2萬噸,同比增長3.3%。為配合京九高鐵及南昌北站空港複合交通樞紐建設近期正在進行大規模擴建和升級。

城市軌道交通

編輯

地鐵

編輯
 
南昌地鐵圖

南昌地鐵是江西省首個地鐵系統。南昌是中國大陸第二批地鐵城市。將連接南昌的主城區和各個衛星城,於2015年12月26日開通載客試運營,南昌是中國大陸第25個投入運營地鐵的城市。南昌軌道交通項目規劃工作1999年啟動,並於2009年正式開工建設,其中1、2號線一期總長50.996公里(一號線均為地下線)。1號線已於2015年底正式開通運營,2號線於2019年6月30日全線開通運營。

截止2021年12月,南昌地鐵共有4條運營線路,共有103座運營車站,線路總長128.6千米。

比亞迪雲巴

編輯

2020年6月17日,南昌跟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南昌高新區合作共同推進雲巴(即「雲中巴士」)項目建設,助力南昌軌道交通開啟新時代。[51]

計程車

編輯

南昌市計程車起步8元/2公里,超出2公里後每公里2.1元;23:00至5:00,每公里租價加收20%的夜間行駛補貼費。行車時速低於12km/h,每5分鐘加收1公里租價;載客行駛單程超過8公里後,每公里加收50%的空駛補貼費。計程車旅途需要經過收費橋梁、高速公路、過渡費由乘客負擔。

公交

編輯

南昌市擁有數千輛空調公共汽車,是國內線路最完善的公交系統之一,也是國內五星服務公交運營系統,擁有亞洲最先進的GPS定位報站系統,通過公交車專用智能語音播報顯示車站牌,實時準確到站信息。隨著南昌軌道交通線路的逐漸開通,南昌市交通管理局的交通發展思路演變為「軌交、公交、大巴與微公交相輔相成」。目前還在規劃有軌電車及高架橋,形成現代化城市公共運輸服務。

經濟

編輯

2022年,南昌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03.50億元,比上年增長4.1%,三次產業結構3.4:48.4:48.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1031元,增長1.8%,按年平均匯率計算,折合16507美元。

 
南昌綠地中央廣場
 
南昌之星
 
南昌飛機公司(現改為洪都航空工業)外銷孟加拉的強五攻擊機

南昌市經濟發展迅速,在全球發展最快的20個城市中名列第15名,是中國乃至全球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南昌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中心,以新經濟增長為動力,切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築牢「穩」的基礎,下足「進」的功夫,支撐經濟向好的積極因素和新動能加快集聚。上半年,南昌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94.9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1%。

南昌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650.53億元,比2020年增長8.7%。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003.19億元,比上年增長9.0%,第一產業增加值192.13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2666.10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2144.96億元,增長10.2%。人均生產總值81598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2285美元,全年財政總收入782.82億元,比上年增長14.3%。[53] 南昌是沿海地區商貿輻射中西部的中轉樞紐。市內大型商業蓬勃發展,形成了「城內大商場,城郊大市場,城外大物流」的格局。

城內以八一廣場為中心形成中山路—勝利路—八一廣場—丁公路—北京路的中心商圈,紅谷灘和高新及朝陽今年也形成區域性商圈。近年南昌結合舊城改造,高規格規劃建設了萬壽宮江右商幫歷史文化區、百花洲四湖公園、佑民寺佛教文化區、繩金塔歷史文化區、六眼井歷史文化區、進賢倉歷史文化區及紅色經典傳統文化街區改造提升。結合原有的傳統滕王閣景區及八一廣場景區形成中山路貫連的南昌城中心歷史文化商業區。

工業

編輯

南昌的汽車製造、冶金、機電、紡織、化工,醫藥等現代化工業體系,和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軟體、服務外包等為代表的新興高新技術產業在國內外具有一流的水平。南昌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扶植大企業,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實現了經濟起飛。在新時期,南昌大力發展光伏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培育世界級VR產業基地。

南昌工業發達,中國最大的攻防飛彈都在這裡誕生。改革開放以來,南昌的汽車製造、冶金、機電、紡織、化工、醫藥等現代化工業體系,和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軟體等為代表的新興高新技術產業也具有相當的水平。目前正圍繞打造現代製造業重要基地,以工業園區為主戰場,已形成了六大支柱、十大產品基地。南昌是國家創新型城市,擁有國家級以上工業園區8個、規模企業近1000家。南昌小藍工業園是全省世界500強企業入駐最多的工業園區。已有福特、日立、惠普、微軟沃爾瑪、麥當勞、麥德龍、肯德基、ABB、家樂福、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聯邦快遞、馬士基、默克製藥、貝塔斯曼等上百家世界500強落戶。

農業

編輯

南昌農業現代化,擁有煌上煌,國鴻,正邦,英雄,天天陽光等一批高新技術農業企業,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技術含量。實現了產量穩中有升、結構優化提升、基礎鞏固提高、村鎮面貌一新。形成了優質大米、優質果品、瘦肉型豬、特種水產等「十大主導產品」,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商品糧和農副產品的生產基地,全市正在形成「縣有品牌、鄉有產業、村有基地」的特色農業經濟板。

金融業

編輯

南昌是華中地區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正在加速建設紅谷灘中央商務區(CBD),已擁有渣打銀行大新銀行滙豐銀行東亞銀行四家外資銀行。同時還擁有興業銀行浙商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渤海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等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和北京銀行九江銀行贛州銀行上饒銀行等城市商業銀行。本地銀行為「江西銀行」與「南昌農商銀行」。江西銀行2018年6月於香港IPO[54]

現代服務業

編輯

南昌被譽為「花園英雄城」。每年來南昌以其獨特的「紅色,綠色,古色」景點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投資興業的國內外客商。近年南昌結合舊城改造,高規格規劃建設了萬壽宮江右商幫歷史文化區、百花洲四湖公園、佑民寺佛教文化區、繩經塔歷史文化區、六眼井歷史文化區、進賢倉歷史文化區及紅色經典傳統文化街區改造提升。結合原有的傳統滕王閣景區及八一廣場景區形成中山路貫連的南昌城中心歷史文化商業區。

南昌現代服務業發達,南昌市目前現有建成的五星級酒店57家、四星級酒店90餘家。南昌市著名賓館:濱江賓館、江西賓館、江西飯店、東方豪景酒店(原經濟大樓)、前湖迎賓館、嘉萊特和平酒店、嘉萊特精典酒店(原南昌賓館)、南昌瑞頤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喜來登酒店、力高皇冠酒店、凱美開元名都大酒店(原五湖大酒店)、綠地華邑酒店、萬達富力嘉華酒店等。

城市建設

編輯
 
南昌勝利路
 
八一廣場夜景
 
滕王閣 贛江

南昌城舊有的格局為「七門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民國以來,隨著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推進,南昌的城市格局有了較大發展:

1934年蔣中正在此發起新生活運動時,在南昌城區內興修(改建)8條主要街道,以古代文化先賢命名,曰「八大鄉賢」路,即:陽明路(得名於王陽明)、疊山路(得名於謝枋得)、孺子路(得名於徐孺子)、永叔路(得名於歐陽修)、船山路(得名於王夫之)、子固路(得名於曾鞏)、象山路(得名於陸九淵)、淵明路(得名於陶淵明)等,此外還有子安路(得名於王勃)、榕門路(得名於陳宏謀)、蘇圃路(得名於宋朝名士蘇雲卿)、丁公路(得名於丁永祚)、天佑路(得名於詹天佑)、安石路(得名於王安石),民德路(初名培德路,得名於朱培德)等等,這些路名沿用至今。

中共建政後,在首任省長邵式平主持下,南昌修建了八一大道八一廣場、南京路、北京路、解放路、上海路、廣州路等。 自2000年以來,南昌市大力建設贛江西岸紅谷灘新區,2001年12月南昌市人民政府遷入。目前南昌市形成了以市中心(以中山路——北京路為軸,八一大橋——陽明路,南昌大橋——洪城路——解放路,八一大道——洪都大道——上海路)為核心,城東高新區,城西紅谷灘區(中央金融服務區+鳳凰洲居住區+紅角洲科教行政區),西南朝陽新城(中央生活區),城南青雲譜工業文化區為核心的成熟區域,現大力發展九龍湖綜合新城,昌北贛江新區儒樂湖新城、瑤湖未來航空科技城,昌南象湖新城,東南南昌東站高鐵新城區域。

城區目前共有跨江、跨湖大橋若干座,主要跨江大橋有:八一大橋南昌大橋贛江大橋生米大橋英雄大橋朝陽大橋九龍湖大橋(建設中)、洪州大橋(建設中)。主要跨湖大橋有:艾溪湖大橋、瑤湖大橋。主要跨江隧道為紅谷隧道、二七隧道(待建)。主要跨湖隧道為:象湖隧道、青山湖隧道、九龍湖隧道、艾溪湖隧道、瑤湖隧道(待建)。

旅遊

編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

風景名勝

編輯
 
青雲譜(八大山人紀念館)
 
狀元橋
 
八一大道

文化

編輯
  • 語言
贛語代表「南昌話
  • 戲曲相聲
贛劇南昌採茶戲南昌清音筱貴林南昌諧謔故事
  • 民間技藝
贛繡瓷版畫安義嗩吶文港毛筆
  • 娛樂方式
麻將(南昌麻將)、撲克(二七王鬥牛金花四團
  • 體育
江西省體育館南昌八一體育場江西省奧體中心體育場南昌國際體育中心體育場
  • 宗教信仰
道教(淨明道)、佛教(洪州禪)、儒教(江右學)、天主教
  • 媒體
江西電視台南昌電視台南昌人民廣播電台江南都市報南昌晚報都市消費報信息日報江西商報江西晨報

飲食

編輯
口味偏辣偏油偏咸,選料廣泛、主料突出、注重刀工、製作精細,在烹飪中突出「原汁原味」,為贛菜代表。著名菜品有:藜蒿炒臘肉鄱陽湖獅子頭豫章酥雞三杯雞粉蒸肉等。
  • 小吃
瓦罐湯南昌炒粉南昌拌粉南昌白糖糕糊羹(福羹)、芥菜糰子石頭街麻花炒螺螄水煮
  • 名產
四特酒、大塘清明酒李渡高粱酒、文港毛筆、羅家茅台酒洪州白露茶茉莉銀毫茶三江口蘿蔔醃菜皇禽風味烤滷軍山湖大閘蟹凍米糖桃酥餅炒貨

教育

編輯

南昌中等教育在全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江西師大附中,南昌一中,南昌二中,南昌三中,南昌十中,江科附中,南昌十九中南昌外國語學校南昌大學附屬中學南昌鐵路一中,南昌縣蓮塘一中新建二中進賢一中安義中學是江西省首批重點中學,南昌擁有多所中國百強中學。每年考取清華北大有一百多人,師資配備、教學設施、教學質量都居於前列。

南昌是高教名城,是全國三大職業教育基地。全市擁有49所普通高等院校,高校數量位居全國前列,2021年在校研究生4.70萬人,在校大學生70.80萬人,在校中專生8.31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1.77萬人。南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較集中,科技優勢明顯,科技創新能力較高。南昌是中國的教育中心,集中了很多著名高等院校,著名的有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即享譽「南有中正,北有燕京」的前國立中正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江西農業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東華理工大學江西科技師範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南昌工程學院等。

著名人物

編輯

友好城市

編輯

南昌與下面城市結為友好城市:[55]

注釋

編輯
  1. ^ 贛M過去為省直系統、中央駐南昌機關等使用
  2. ^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3. ^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4. ^ 未含鄱陽湖水面面積237平方公里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洪城出台11项措施缓解交通拥堵. [2013-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4). 
  2. ^ (2021年10月26日)南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南昌市人民政府. 2021-10-26 [2022-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3). 
  3. ^ 楊永恆等 (編).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 北京: 中譯出版社. : 206 [2019]. ISBN 9787500161387. 
  4. ^ 国务院关于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201号)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www.gov.cn. [2023-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5. ^ 国务院关于南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85号)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www.gov.cn. [2023-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9). 
  6. ^ 6.0 6.1 英雄城 | 南昌市人民政府. www.nc.gov.cn. [2023-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1).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南昌市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劉斌. 《江西省志-江西省行政区划志》. 方志出版社. 2005: 117 [2024-02-05]. ISBN 7-80192-16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3).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9.23 9.24 9.25 9.26 9.27 9.28 9.29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9.39 9.40 9.41 9.42 9.43 9.44 9.45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南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南昌市志(壹)》. 方志出版社. 1997年9月. ISBN 7-80122-202-4. [失效連結]
  10. ^ 龙兴路_龙兴路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5). 
  11. ^ 洪都_洪都介绍_历史知识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5). 
  12. ^ 南昌故郡 豫章故郡 哪种记载更有说服力?(图)-新华网. m.xinhuanet.com.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5). 
  13.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南昌縣誌編纂委員會. 《南昌县志》. 南海出版公司. 1990. ISBN 7-80570-031-1. 
  14. ^ 14.0 14.1 14.2 历史沿革_进贤县人民政府. jxx.nc.gov.cn.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2). 
  15. ^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洪城路(江西省南昌市青雲譜區主幹路)
  16. ^ 16.0 16.1 16.2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洪城路(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主幹路)
  17. ^ 历史名城 - 南昌市人民政府. www.nc.gov.cn. [2024-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6). 
  18. ^ 陳詩蕾 曾艷. 安义考古新发现 江西 “历史”或推至50万年前. nc.jxnews.com.cn. 南昌新聞中心. 南昌晚報. 2015-05-21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中文(中國大陸)). 
  19. ^ 朱琪. 江西安义县发现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news.cnr.cn. 央廣網. 2015-05-21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中文(中國大陸)). 
  20. ^ 历史沿革. [2012-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6). 
  21. ^ 徐世溥 著《江變紀略》
  22. ^ 清代南昌城里有六个衙门. 鳳凰網江西. [2021-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23. ^ 历史事件南昌起义始末. 汕頭市革命歷史博物館.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24. ^ The Ten Most Dynamic Cities. [2012-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4). 
  25. ^ 25.0 25.1 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第四章第三節
  26. ^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宜豐縣
  27. ^ 吳宗慈、辛際周《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總略》作駐新淦(《江西省志‧江西省行政區劃志》第69頁主釋1引)。
  28.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第195-196頁。
  29. ^ 調整情形:江西省政府直轄區的南昌、新建、進賢、安義4縣劃入新「第一區」,豐城、清江、新淦、高安4縣劃入第二區,九江、德安、星子、湖口、彭澤、都昌6縣劃入第五區;原第三區,改稱新「第一區」,瑞昌縣劃入第五區;第五區萬年、餘干2縣劃入第六區;廢第七區,貴溪、餘江2縣劃入第六區,其餘劃入新「第七區」;原第八區,改稱新「第七區」;原第九區,改稱第三區,興國縣劃入新第八區,峽江縣劃入新第三區;原第十區裁撤,併入新第三區;原第十一區,改稱新「第四區」;原第十二區,改稱新「第八區」;原第十三區裁撤,併入新第四區。
  30. ^ 《江西省志‧江西省行政區劃志》第71-72頁。
  31.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第197-198頁。
  3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2002年). [2013-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2). 
  33.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南昌市 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2013-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1). 
  34. ^ 南昌城区行政区划调整 10月15日完成移交. [2013-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35. ^ 南昌市南昌市历史沿革_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5). 
  36. ^ 南昌气象资料. 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 [2013年5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2). 
  37. ^ 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國氣象局. 
  38.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3). 
  39. ^ 宋江雲. 广东省副省长李红军跨省履新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 澎湃新聞. 2021-07-19 [2021-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2). 
  40. ^ 吴伟柱当选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21-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2). 
  41. ^ 高世文任南昌市代市长 万广明辞去市长职务. 中國經濟網. 
  42. ^ 南昌新一届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主席卢伟平). 中國經濟網. [2021-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2). 
  4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44. ^ 南昌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南昌調查隊. 《南昌统计年鉴2012》.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9月. ISBN 978-7-5037-6665-7. 
  45. ^ 南昌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 南昌市人民政府. [2021-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4). 
  46.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47. ^ 南昌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 tjj.nc.gov.cn. [2023-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9). 
  48. ^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53.81万人. mbd.baidu.com. [2023-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9). 
  49. ^ 南昌市統計局、南昌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南昌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3-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9). 
  50. ^ 南昌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南昌市統計局. [2021-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8). 
  51. ^ 南昌“云中巴士”要来了!将连接地铁1号线、3号线. 江西日報. [2020-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52. ^ 南昌统计年鉴. 南昌市統計局. [2023-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9). 
  53. ^ 南昌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市局公报-南昌统计信息网. www.nctj.gov.cn. [2017-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3). 
  54. ^ 江西银行登陆港股 上市首日“保发”. 國際金融報. 2018-06-27 [2022-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8). 
  55. ^ 南昌市友好城市及准友城一览表. 中國南昌網站. 2016-09-25 [2018-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4) (中文).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