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歷史始於人類在冰河時期的高峰期從亞洲遷移到美洲大陸。大眾普遍認為,在10世紀萊夫·埃里克松帶領歐洲人從冰島來到美洲,和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航行之前,美洲上的定居者相較於「舊大陸」的人們是孤立的。此觀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主流地位,但最近的遺傳學和人類學證據表明,在歐洲入侵者到來之前,美洲原住民玻里尼西亞和東南亞族群的接觸儘管並不頻繁,但也有一定的規律性。文化和語言的交流、馴化的作物和牲畜、秘魯東部和安第斯文化的DNA分析以及一些被認為是大洋洲和玻里尼西亞水手的永久定居點的地方都證明了這一點。人類學家還認為,美洲原住民與西非、中國、甚至一些早期歐洲文化,可能都和美洲文明產生過接觸,儘管這些說法基本上沒有得到支持。

美洲

今天美洲原住民的祖先是古印地安人,他們是遷移到北美的狩獵採集者。最被普遍接受的觀點稱,遷移來的古印地安人是通過白令陸橋來到美洲的,現在這裡是被海水覆蓋的白令海峽石器時代的人追隨野牛猛獁象(現已滅絕)和馴鹿等巨型動物,因此獲得了「大型動物獵人」 的綽號。人類部落也可能沿著北太平洋海岸的冰架或冰片進入北美洲。

原住民在定居後發展成文明。在中部美洲、安第斯山脈和密西西比等地區,原住民文明逐漸發展。這些文化一般比舊大陸的文化發展要慢。被認為發展程度較高的文明包括:薩波特克文明托爾特克文明奧爾梅克文明馬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米斯特克文明托托納克文明特奧蒂瓦坎文明瓦斯蒂克文明普雷佩查文明伊薩帕文明印加文明小北文明蒂亞瓦納科文化奇穆文明莫切文明穆伊斯卡文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納斯卡文明卡霍基亞文明密西西比文明普韋布洛文明馬薩特克文明

1492年哥倫布航行之後,西班牙和後來的葡萄牙英國法國荷蘭的殖民探險隊來到了新大陸,征服並定居在被發現的土地上,這導致了美洲文化和自然景觀的轉變。西班牙殖民了從今天的美國西南部佛羅里達加勒比地區到南美洲南端的大部分美洲地區。葡萄牙殖民者在主要是今天的巴西定居,而英國在美國東海岸以及北太平洋海岸和加拿大大部分地區建立了殖民地。法國殖民者在魁北克和加拿大東部其他地區定居,並聲稱擁有在今天的美國中部的一個地區。荷蘭殖民者在新尼德蘭建立了行政中心新阿姆斯特丹(現紐約)、一些加勒比海島嶼和南美洲北部的部分地區定居。

歐洲對美洲的殖民導致了新的文化、文明和國家的崛起,這些都是美洲原住民、歐洲和非洲傳統、民族和制度融合的結果。殖民地的開拓對美洲文化的改變在建築、宗教、美食、藝術,特別是語言方面十分明顯,其中分布範圍最廣的是西班牙語,其次是英語葡萄牙語

殖民時期大約持續了三個世紀,從16世紀初到19世紀初,巴西和較大的西班牙語美洲國家宣布獨立。1776年,美國從英國獨立。1867年加拿大聯邦化,使其成為了自治領,並在1931年獲得了法律上的獨立。其他國家直到19世紀末仍與它們的歐洲母國保持聯繫,如古巴波多黎各直到1898年仍與西班牙保持聯繫。較小的殖民地,如蓋亞那在20世紀中期獲得獨立,而某些加勒比海島嶼和法屬圭亞那至今仍是歐洲國家的一部分。

前哥倫布時期 編輯

遷徙美洲大陸 編輯

古印第安人遷移到美洲和整個美洲的具體細節,包括確切的日期和路線,都在不斷研究和討論中。[1]傳統的理論認為,這些早期移民在大約4萬-1.7萬年前進入西伯利亞東部和今天的阿拉斯加之間的白令海峽陸橋,當時由於第四紀冰川運動,海平面大大降低。[2][3]這些人被認為是跟隨現已滅絕的更新世巨型動物群,沿著延伸在勞倫特冰原科迪勒拉冰原之間的無冰走廊。[4]另一條路線是,他們或步行或使用原始船隻,沿著太平洋西北海岸遷移到南美洲。[5]後者的證據在最後一次冰期上升了100米的海平面後被掩沒。[6]

考古學家認為,古印第安人從白令陸橋(阿拉斯加東部)遷徙出來的時間範圍是距今4萬年至約1.65萬年。[7][8][9]這個時間範圍是一個爭論的焦點。迄今為止取得的少數共識是起源於中亞,在最後一個冰川期結束時,或更具體地說,在目前之前約16,000-13,000年的所謂晚期冰川期最大值期間,廣泛地居住在美洲。[10]

2007年,Fagundes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我們通過使用86個完整的粒線體基因組,表明所有美洲原住民的單倍群,包括X單倍群(mtDNA),都是單一創始人口的一部分」「最終導致了整個美洲大陸人口的遷移」。[11]白令海峽地區的美洲印第安人群體與西伯利亞民族的DNA或粒線體DNA關係也許最強烈。美洲印第安人原住民群體的遺傳多樣性隨著與假定進入美洲的距離而增加。[12][13]某些從西到東的遺傳多樣性模式表明,特別是在南美洲,遷移首先從西海岸進行,然後向東遷移。[14]遺傳學家有不同的估計,亞洲和美洲的人民在42000年至21000年前屬於同一個族群。[15]

新的研究闡明了美國原住民的創始人口,表明他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直接從西伯利亞遷移到北美的東亞和西方歐亞人。2013年《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西伯利亞Mal'ta一個24000年前的小男孩遺體中發現的DNA表明,多達三分之一的美國原住民的祖先可能可以追溯到西部歐亞人,他們可能 「在24000年前的分布比通常認為的更偏向東北方」[16] Kelly Graf教授稱,「我們的發現在兩個層面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表明舊石器時代上部的西伯利亞人來自於一個從非洲傳播到歐洲和中亞及南亞的早期現代人的世界性群體。第二,具有現代美洲原住民非典型表型特徵的古印第安人骨骼可以被解釋為與舊石器時代早期的西伯利亞有直接的歷史聯繫」。[17]通過白令海峽的路線被認為比索盧特人的假說更有可能。

2014年10月3日,發現北美最古老的人類居住地DNA證據的俄勒岡山洞被列入國家歷史遺蹟名錄。該DNA被放射性碳測定為14300年前,是在俄勒岡州中南部佩斯利五里角洞穴中發現的人類橈骨化石。

石器時期 編輯

石器時期或古印第安人時期是最早的分類,指的是人類棲居在美洲的第一個階段,涵蓋晚更新世時代。這個時期的名稱來自於石片石器的出現。石器,特別是擲射體刮削器,是美洲最早的已知人類活動的主要證據。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用石器剝片對文化時期進行分類。[18]

遠古時期 編輯

中美洲、疏林時代和密西西比文化 編輯

古典時期 編輯

易洛魁聯盟 編輯

普韋布洛文明 編輯

奇奇梅克文明 編輯

中部美洲文明 編輯

奧爾梅克文明 編輯

普雷佩查文明 編輯

馬雅文明 編輯

托爾特克文明 編輯

特奧蒂瓦坎文明 編輯

阿茲特克文明 編輯

小北文明 編輯

查文文化 編輯

印加帝國 編輯

歐洲人的殖民 編輯

西元1000年,維京人紐芬蘭建立一個短暫的殖民地,這可以看作已知最早到來的歐洲人。1492年,由西班牙資助的哥倫布對美洲大陸進行大規模的探索,這導致歐洲人對美洲大規模的武力掠奪及殖民活動。主要的歐洲殖民國家有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英國

在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之後的幾百年中,西班牙、葡萄牙、英格蘭、法國及荷蘭甚至蘇格蘭的殖民者相繼到新大陸開展殖民行動,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憑著優勢侵略征戰、種族滅絕當地土著、喧賓奪主掠奪土著土地、安居,開啟了印第安及土著之大屠殺計畫,傳入性病天花等傳染病,更從非洲輸入黑人奴隸…徹底改變原本昔日美洲的文化風光。西班牙在美洲的大部分陸地殖民,包括今日的佛羅里達加勒比海區域,甚至南美洲的南端。葡萄牙殖民者主要定居於今天的巴西,英格蘭殖民者則主要在美國東海岸、北太平洋沿岸及加拿大建立殖民地;法國殖民者定居於魁北克及加拿大東部的其餘地區,並占領位於今日美國中部的部分地區;荷蘭殖民者則安居於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島嶼,以及南美洲北部的部分地區。

1776年,美國成為在美洲大陸最先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在19世紀10年代至30年代原先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也相繼獨立。

殖民地時期 編輯

殖民地自治化 編輯

新大陸主權國家的形成始於 1776 年美國的《獨立宣言》。美國獨立戰爭持續到 1781 年初秋的約克鎮圍城戰,這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役,戰爭於 1783 年結束。1804 年,讓-雅克·德薩林領導的起義軍在海地革命中擊敗了拿破崙·波拿巴的法國軍隊,德薩林在《海地獨立宣言》中宣布聖多明各殖民地獨立,並將海地更名為 「阿依提」,意為 「群山之國」。

西班牙殖民地在 19 世紀上半葉的西班牙美洲獨立戰爭中贏得了獨立。西蒙·玻利瓦爾何塞·德·聖馬丁等人領導了他們的獨立戰爭。儘管玻利瓦爾試圖讓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語地區在政治上保持結盟,但這些地區很快也變得相互獨立,並進一步爆發了幾場戰爭,如巴拉圭戰爭硝石戰爭。在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的兒子佩德羅一世(又稱葡萄牙佩德羅四世)於 1822 年宣布巴西獨立,並成為巴西的第一位皇帝。葡萄牙王室在得到補償後和平地接受了這一事實。

奴隸制的影響 編輯

在歐洲人殖民美洲之後,奴隸制在新世界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奴隸收穫的棉花菸草甘蔗成為美國和加勒比國家的重要出口產品。

20世紀 編輯

北美 編輯

美國直至1917年才以加入協約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且在1919年巴黎和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墨西哥沒有參戰,此時墨西哥革命爆發。

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歷了大繁榮,直至1929年華爾街股災,帶來了經濟大蕭條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逐漸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加拿大從自治邁向獨立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國家相繼從軍事獨裁進入民主統治

冷戰期間,美國是西方聯盟中最為重要的力量;墨西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濟上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Atlas of the Human Journey - The Genographic Project. web.archive.org. 2011-05-01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2. ^ Atlas of the Human Journey - The Genographic Project. web.archive.org. 2011-05-01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3. ^ Encyclopedia Smithsonian: Paleoamerican Origins. web.archive.org. 2009-01-05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5. 
  4. ^ The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Genetic ancestry influences health. phys.org.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4) (英語). 
  5. ^ Fladmark, K. R. Routes: Alternate Migration Corridors for Early Man in North America. American Antiquity. 1979-01, 44 (1): 55–69. doi:10.2307/279189. 
  6. ^ RealClimate: Sea will rise ‘to levels of last Ice Age’. www.realclimate.org. 2009-01-26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27) (英語). 
  7. ^ Bradshaw Foundation - Journey of Humankind. Bradshaw Foundation.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1). 
  8. ^ Archaeology - Information Sources. web.archive.org. 2008-10-22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2). 
  9. ^ Parks Canada - Unearthing the Law - Archaeology at : Unearthing the Law. web.archive.org. 2011-04-24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4). 
  10. ^ Bonatto, Sandro L.; Salzano, Francisco M. A single and early migration for the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supported by mitochondrial DNA sequence dat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97-03-04, 94 (5): 1866–1871. doi:10.1073/pnas.94.5.1866. 
  11. ^ Fagundes, Nelson J.R.; Kanitz, Ricardo; Eckert, Roberta; Valls, Ana C.S.; Bogo, Mauricio R.; Salzano, Francisco M.; Smith, David Glenn; Silva, Wilson A.; Zago, Marco A.; Ribeiro-dos-Santos, Andrea K.; Santos, Sidney E.B.; Petzl-Erler, Maria Luiza; Bonatto, Sandro L. Mitochondrial Population Genomics Supports a Single Pre-Clovis Origin with a Coastal Route for the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8-03, 82 (3): 583–592 [2023-04-25]. doi:10.1016/j.ajhg.2007.11.013. 
  12. ^ The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Genetic ancestry influences health. phys.org.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4) (英語). 
  13. ^ Jennifer Viegas. First Americans Endured 20,000-Year Layover. dsc.discovery.com. Discovery News.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3). 
  14. ^ Wang, Sijia; Lewis, Cecil M; Jakobsson, Mattias; Ramachandran, Sohini; Ray, Nicolas; Bedoya, Gabriel; Rojas, Winston; Parra, Maria V; Molina, Julio A; Gallo, Carla; Mazzotti, Guido; Poletti, Giovanni; Hill, Kim; Hurtado, Ana M; Labuda, Damian; Klitz, William; Barrantes, Ramiro; Bortolini, Maria Cátira; Salzano, Francisco M; Petzl-Erler, Maria Luiza; Tsuneto, Luiza T; Llop, Elena; Rothhammer, Francisco; Excoffier, Laurent; Feldman, Marcus W; Rosenberg, Noah A; Ruiz-Linares, Andrés. Genetic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Native Americans. PLoS Genetics. 2007-11-23, 3 (11): e185. doi:10.1371/journal.pgen.0030185. 
  15. ^ Fagundes, Nelson J.R.; Kanitz, Ricardo; Eckert, Roberta; Valls, Ana C.S.; Bogo, Mauricio R.; Salzano, Francisco M.; Smith, David Glenn; Silva, Wilson A.; Zago, Marco A.; Ribeiro-dos-Santos, Andrea K.; Santos, Sidney E.B.; Petzl-Erler, Maria Luiza; Bonatto, Sandro L. Mitochondrial Population Genomics Supports a Single Pre-Clovis Origin with a Coastal Route for the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8-03, 82 (3): 583–592. doi:10.1016/j.ajhg.2007.11.013. 
  16. ^ Raghavan, Maanasa; Skoglund, Pontus; Graf, Kelly E.; Metspalu, Mait; Albrechtsen, Anders; Moltke, Ida; Rasmussen, Simon; Stafford Jr, Thomas W.; Orlando, Ludovic; Metspalu, Ene; Karmin, Monika; Tambets, Kristiina; Rootsi, Siiri; Mägi, Reedik; Campos, Paula F.; Balanovska, Elena; Balanovsky, Oleg; Khusnutdinova, Elza; Litvinov, Sergey; Osipova, Ludmila P.; Fedorova, Sardana A.; Voevoda, Mikhail I.; DeGiorgio, Michael; Sicheritz-Ponten, Thomas; Brunak, Søren; Demeshchenko, Svetlana; Kivisild, Toomas; Villems, Richard; Nielsen, Rasmus; Jakobsson, Mattias; Willerslev, Eske. Upper Palaeolithic Siberian genome reveals dual ancestry of Native Americans. Nature. 2014-01, 505 (7481): 87–91. doi:10.1038/nature12736. 
  17. ^ Kelly Graf. Ancient Siberian genome reveals genetic origins of Native Americans. PHYSORG.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8). 
  18. ^ Method and Theory in American Archaeology. Gordon Willey and Philip Phillips.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58 [200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8). 
  • Boyer, Paul S.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United States History (2001) excerpt and text search; online at many libraries
  • Carnes, Mark C., and John A. Garraty. The American Nation: 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P Edition (2008)
  • Egerton, Douglas R. et al. The Atlantic World: A History, 1400–1888 (2007), college textbook; 530pp
  • Elliott, John H. Empires of the Atlantic World: Britain and Spain in America 1492–1830 (2007), 608pp excerpt and text search, advanced synthesis
  • Hardwick, Susan W., Fred M. Shelley, and Donald G. Holtgrieve. The Geography of North America: Environment, Political Economy, and Culture (2007)
  • Jacobs, Heidi Hayes, and Michal L. LeVasseur. World Studies: Latin America: Geography - History - Culture (2007)
  • Johansen, Bruce E. The Native Peoples of North America: A History (2006)
  • Keen, Benjamin, and Keith Haynes. A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 (2008)
  • Kennedy, David M., Lizabeth Cohen, and Thomas Bailey. The American Pageant (2 vol 2008), U.S. history
  • Marsh, James C., ed.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4 vol 1985) online ed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orton, Desmond. A Short History of Canada 5th ed (2001)
  • Veblen, Thomas T. Kenneth R. Young, and Antony R. Orme. The Physical Geography of South America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