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獨立國家國協

獨立國家國協簡介

獨立國家國協,簡稱獨立國協,是蘇聯解體後由部分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協調成立的一個國家聯盟,屬區域性政治組織,總部設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工作語言為俄語。國家元首理事會是獨立國協的最高機構,通常每年召開兩次會議。

1991年12月8日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三國領導人舒什克維奇葉利欽克拉夫丘克,在白俄羅斯布列斯特北方五十公里的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會談,簽署了白拉維拉協議英語Belavezha Accords,宣布蘇俄解散,其國家繼承為獨立國家國協。同時他們宣佈獨立國家國協開放給所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入,也包括有相同目標的其他國家。獨立國家國協宣布所有成員國都是有主權的獨立國家,因此有效的結束了蘇聯的統治。

1991年12月21日,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烏克蘭和土庫曼斯坦八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加入獨立國家國協,成員國變為11國。1993年12月喬治亞加入。此時,除了波羅的海三小國外的12個蘇聯加盟共和國都已加入獨立國家國協。

喬治亞在2008年8月因南奧塞提亞爭端,宣佈退出。烏克蘭沒有批准過獨立國家國協憲章,即從來沒有成為獨立國家國協官方成員國,到2014年3月,因克里米亞爭議,烏克蘭已將一份有關退出獨立國協的決議草案提交至烏克蘭議會。

特選條目

卡拉庫姆》,是一部在1994年上映的電影,由土庫曼德國共同製作,講述兩名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男孩,在緊急情況下彼此分享知識和經驗,拯救自己生命的故事。

羅伯特(馬斯·庫爾曼恩飾)是一名十三歲的德國小男孩,他的父親在土庫曼當工程師;為了尋找身處土庫曼的父親,他展開了一趟穿越卡拉庫姆沙漠的旅程。在這旅程中,皮奧特爾(皮奧特爾·奧列夫德語Pjotr Olev飾)和穆拉德(穆拉德·奧拉佐夫飾)與羅伯特結伴同行;皮奧特爾是羅伯特父親派來為兒子接機的,穆拉德則是皮奧特爾的姪子,與羅伯特同齡。

途中,羅伯特發現皮奧特爾其實在運送毒品。三人乘坐的貨車後來還發生故障,無法繼續行駛;皮奧特爾離開沙漠去取水,把羅伯特和穆拉德留在卡拉庫姆沙漠裡,誰料皮奧特爾過了兩天還未回來。雖然羅伯特和穆拉德語言不通,但他們共同設計了一輛可以在沙漠行駛的車子;兩名男孩終於找到皮奧特爾,但原來羅伯特父親和土庫曼的毒梟都在追尋沙漠上的三人。

精選傳記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亦常稱作列寧Ле́нин),是俄羅斯共產主義革命家、政治家和政治哲學理論家,曾擔任俄羅斯共和國(1917年-1918年)、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年-1924年)、及蘇聯(1922年-1924年)政府領導人。在他治理下,俄羅斯和往後的蘇聯成為接受蘇聯共產黨統治的一黨制社會主義國家。列寧的思想體系根基於馬克思主義,而其發展的政治理論則稱為「列寧主義」。

列寧出身於富裕的辛比爾斯克中產階級,在兄長亞歷山大·烏里揚諾夫於1887年遭到處決後,他決定接受革命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由於參與反對俄羅斯帝國沙皇專制制度的抗議活動,導致他遭喀山大學除名,他在隨後幾年則專注於法律學位上。1893年,他搬到聖彼得堡,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高級幹部,主張馬克思主義。1897年,他因為煽動叛亂英語Sedition而遭逮捕,至舒申斯科耶度過長達3年的流放生涯,期間迎娶娜傑日達·克魯普斯卡婭為妻。他在流放結束後搬往西歐,透過出版而成為著名的政黨理論家。1903年,他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意識形態分裂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領導布爾什維克對抗尤里·馬爾托夫孟什維克。他鼓舞了1905年俄國革命的爆發,爾後則發起活動,以讓第一次世界大戰轉為整個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作為馬克思主義者,他相信這將推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且由社會主義社會替代。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並建立俄國臨時政府,列寧則返回俄羅斯。之後他領導發動十月革命,使布爾什維克推翻新政權。

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組成人民委員會,部分權力則由民選的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擁有。新政府曾為俄國立憲會議進行選舉,但隨後遭到廢除。在與同盟國簽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後,俄羅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俄羅斯控制下,承認非俄羅斯民族國家獨立。然而契卡也組織暴力行動以鎮壓反對者,造成數萬人死亡、或關押至古拉格的集中營,史稱「紅色恐怖」。右派左派團體共組反對布爾什維克的軍隊,但在1917年至1922年的俄國內戰中戰敗。儘管俄羅斯政府決定重新分配農民、國家銀行與大型工業的土地,不過為了應對戰爭破壞、饑荒英語Russian famine of 1921–22與民眾暴動,列寧在1921年推行混合經濟體系的新經濟政策,以促進經濟成長。為了設法推進世界革命,列寧政府創辦第三國際,期間發動波蘇戰爭。1922年,俄羅斯和鄰近國家簽署《蘇聯成立條約》,宣告蘇聯成立。隨著健康越來越惡化,列寧對於其繼任者約瑟夫·史達林的權力不斷增長表示反對,最後他於高爾基列寧斯克逝世。

列寧被廣泛視為20世紀最重要且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也是評價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他是蘇聯普遍推廣的個人崇拜對象,且持續到1991年蘇聯解體為止。他還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意識形態象徵,從而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顯著影響。列寧為一名極具爭議性和分歧意見的人物,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視其為社會主義的捍衛者,並為工人階級實現正義;但左派和右派的批評者則將他視為極權主義專政的創始者,且應承擔大量人權侵犯案件的責任。

清除伺服器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