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行政区划
(重定向自东汉十三州)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行政级别及长官
编辑州在东汉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直到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州刺史仍然只是没有固定治所的高级监察官吏,而且最初品秩只有六百石,甚至不如县令[注 1]。但到了黄巾之乱后,汉灵帝为了镇压各地黄巾军余部及其它叛乱力量,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而且刺史与州牧被授权统一掌管一州实际军政大权,最终促成了天下分裂的局面和三国时代的出现。州牧与刺史因此成为东汉晚期第一级地方行政长官,权位在太守之上,而刺史有功往往可以晋升州牧[注 2]。
郡、王国是东汉的一级行政区。郡的最高长官称太守、郡守,直接掌管一郡政务,由中央任命,秩二千石,辅官叫郡丞;如该郡有戍边防卫义务的,辅官称长史。王国一般是皇子的封邑,其最高长官称相,级别同太守,代替封王的皇子管理国内事务,但是仍然由中央直接任命,从实质上避免诸王掌握地方政权重蹈西汉七国之乱的覆辙。属国许多是外民族聚居地,甚至只是名义上臣服,基本不受中央朝廷直接管束,只设一名都尉,比二千石。
县、国、邑、道是郡、国以下的第二级行政区。大县的长官称县令,秩一千石;小县的长官称县长,秩分为三百、四百石两级。县侯的封地也叫国,如豫州汝南郡新阳国。侯国的长官也称相,品级同县令、县长。公主的封地叫做邑,如司隶河东郡安邑,豫州颍川郡舞阳邑。而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治下人口主要为少数民族,类似于现在民族自治县的单位称为道,如凉州陇西郡狄道,凉州武都郡故道。有所谓“县主蛮夷曰道,公主所食汤沐曰邑”的区别。
行政区列表
编辑- 每州所列的第一个郡为该州刺史治所,常称首郡。
东汉行政区划变更年表
编辑皇帝年号 | 儒略历纪年 | 当年行政区划变更 |
---|---|---|
光武帝建武元年 | 25年2月17日至26年2月5日 |
|
光武帝建武二年 | 26年 | |
光武帝建武五年 | 29年 |
|
光武帝建武七年 | 31年 |
|
光武帝建武十年 | 34年 |
|
光武帝建武十一年 | 35年 | |
光武帝建武十二年 | 36年 | |
光武帝建武十三年 | 37年 | |
光武帝建武十五年 | 39年 | |
光武帝建武十六年 | 40年 |
|
光武帝建武十七年 | 41年 |
|
光武帝建武十八年 | 42年 |
|
光武帝建武十九年 | 43年 |
|
光武帝建武二十年 | 44年 | |
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 | 50年 |
|
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 | 52年 |
|
光武帝建武三十年 | 54年 |
|
明帝永平元年 | 58年 |
|
明帝永平三年 | 60年 |
|
明帝永平四年 | 61年 |
|
明帝永平十年 | 67年 |
|
明帝永平十二年 | 69年 | |
明帝永平十三年 | 70年 |
|
明帝永平十五年 | 72年 | |
明帝永平十六年 | 73年 | |
明帝永平十七年 | 74年 | |
章帝建初元年 | 76年 |
|
章帝建初四年 | 79年 | |
章帝建初五年 | 80年 |
|
章帝建初七年 | 82年 | |
章帝元和元年 | 84年 |
|
章帝元和二年 | 85年 |
|
章帝元和三年 | 86年 |
|
章帝章和元年 | 87年 |
|
和帝章和二年 | 88年 | |
和帝永元二年 | 90年 | |
和帝永元三年 | 91年 |
|
和帝永元五年 | 93年 |
|
和帝永元六年 | 94年 |
|
和帝永元七年 | 95年 |
|
和帝永元八年 | 96年 |
|
殇帝元平元年 | 106年 | |
安帝永初元年 | 107年 | |
安帝永初二年 | 108年 | |
安帝永初四年 | 110年 |
|
安帝永初五年 | 111年 | |
安帝元初四年 | 117年 |
|
安帝元初五年 | 118年 |
|
安帝元初六年 | 119年 |
|
安帝永宁元年 | 120年 |
|
安帝建光元年 | 121年 | |
安帝延光元年 | 122年 |
|
安帝延光二年 | 123年 | |
安帝延光三年 | 124年 | |
顺帝延光四年 | 125年 |
|
顺帝永建元年 | 126年 |
|
顺帝永建四年 | 129年 | |
顺帝永和五年 | 140年 |
|
顺帝永和六年 | 141年 |
|
冲帝永憙元年 | 145年 |
|
质帝本初元年 | 146年 |
|
桓帝建和元年 | 147年 |
|
桓帝建和二年 | 148年 |
|
桓帝元嘉元年 | 151年 |
|
桓帝永兴元年 | 153年 |
|
桓帝延熹元年 | 158年 |
|
桓帝延熹四年 | 161年 |
|
桓帝延熹八年 | 165年 |
|
桓帝永康元年 | 167年 | |
灵帝熹平元年 | 172年 |
|
灵帝熹平三年 | 174年 |
|
灵帝中平元年 | 184年 | |
灵帝中平五年 | 188年 | |
少帝中平六年 献帝中平六年 |
189年 | |
献帝初平元年 | 190年 | |
献帝初平四年 | 193年 | |
献帝兴平元年 | 194年 |
|
献帝兴平二年 | 195年 | |
献帝建安二年 | 197年 | |
献帝建安三年 | 198年 | |
献帝建安四年 | 199年 | |
献帝建安五年 | 200年 |
|
献帝建安六年 | 201年 | |
献帝建安十一年 | 206年 |
|
献帝建安十三年 | 208年 | |
献帝建安十五年 | 210年 | |
献帝建安十七年 | 212年 |
|
献帝建安十八年 | 213年 | |
献帝建安十九年 | 214年 | |
献帝建安二十年 | 215年 | |
献帝建安二十一年 | 216年 | |
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 217年 |
|
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 218年 | |
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 219年 |
东汉行政区关系表
编辑注释
编辑- ^ 《后汉书·百官五》:“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
- ^ 如荆州刺史刘表因平定境内贼寇有功,而被任命为荆州牧。
- ^ 亦作“淡槀县”
- ^ 亦作“进桑县”
- ^ 云中郡、朔方郡、北地郡三郡废弃时间不详,大约于建武二十年前后
- ^ 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设置时间不详,不迟于延光三年
- ^ 高兴郡设置时间不详,不迟于永康元年
- ^ 汉嘉郡设置时间不详,不迟于中平元年
- ^ 汉嘉郡撤销时间不详,不迟于中平五年
- ^ 高兴郡更名时间不详,不迟于中平五年
- ^ 汶山郡设置时间不详,不迟于中平五年
- ^ 章陵郡设置时间不详,不迟于初平元年
- ^ 汶山郡撤销时间不详,不迟于建安二年
- ^ 高凉郡撤销时间不详,不迟于建安二年
- ^ 左内史设置时间不详,不早于建安元年
- ^ 东城郡设置时间不详,不早于建安元年
- ^ 离狐郡设置时间不详,不早于建安元年
- ^ 嬴郡设置时间不详,不早于建安元年
- ^ 东安郡设置时间不详,不迟于建安四年
- ^ 长广郡设置时间不详,不迟于建安四年
- ^ 西海郡设置时间不详,不迟于建安十八年
- ^ 汉安郡更名时间不详,不迟于建安十八年
- ^ 谯郡设置时间不详,不迟于建安十八年
- ^ 西平郡设置时间不详,不迟于建安十八年
- ^ 章武郡设置时间不详,不早于建安十八年
- ^ 带方郡设置时间不详,不早于建安十八年
- ^ 乐平郡设置时间不详,不早于建安二十年,不迟于建安二十一年
- ^ 上郡撤销时间不详,不迟于建安二十四年
- ^ 阴平郡侨置时间不详,不迟于建安二十四年
- ^ 房陵郡设置时间不详,不迟于建安二十四年
- ^ 临川郡设置时间不详,不迟于建安二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