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 (高雄市)

寿山,又称柴山鼓山高雄山,古称打狗山打鼓山,是一座位于台湾高雄市西南滨海的山,也是高雄市临海的天然屏障,绝大部分山体位于鼓山区内,少部分则被划入其北方的左营区。其地质属隆起珊瑚礁石灰岩,天然岩洞甚多。全山共有三座三角点基石,其中以高雄市政府于山脊南段设置的3203号控制点基石最为著名,然寿山部分山区属于军事管制区,该基石也被划入禁区内,目前不开放一般民众进入。

猴山
寿山西南面,以及山脚的西子湾国立中山大学校园。
猴山在台湾的位置
猴山
猴山
寿山在台湾的位置
别名
  • 鼓山
  • 柴山
  • 高雄山
  • 打狗山
  • 打鼓山
最高点
海拔359米(1,178英尺)[1]
地形突起度346米(1,135英尺)[1]
列表台湾小百岳台湾百名山
坐标22°38′31″N 120°15′42″E / 22.64194°N 120.26167°E / 22.64194; 120.26167
地理
位置 台湾高雄市鼓山区
所属山脉无(独立山体)
地质
岩石年代更新世早期[2]

寿山设有寿山国家自然公园龙泉寺千光寺、法兴寺、元亨寺忠烈祠动物园等观光景点。从山顶可远眺高雄港及欣赏西子湾落日及高雄市的夜景。南边区域在台湾日治时期即开发为寿山公园,寿山动物园座落在其中。北边区域因长期军事管制,保存了完整独特的生态体系,台湾猕猴蓬勃繁衍。

1989年起,中华民国国防部逐渐解除柴山军事管制的范围后,高雄市政府于1998年铺设木栈道,柴山更成为高雄市民假日登山、休闲的热门去处。

名称

编辑
 
高雄港看寿山。

寿山之名,在历史上各种不同时代、不同种族均对其有多种名称;现今通常以水泥厂为界,东南称“寿山”(如寿山动物园、寿山观景台),以西北称“柴山”(如柴山山海宫、柴山登山步道)也是最常出现的两个名称。

  • 峙山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流求国的一座山,有一说是指高雄寿山。[3]然而后世许多学者都质疑流求是指现今台湾的说法。
  • 虎仔山虎头山虎尾山:在16世纪后期福建沿海往吕宋(卡加扬)的东洋针路海道航线上,此山为针路中途海上观测重要的导航点。推定16世纪末成书的海道航线针路手册《顺风相送》〈太武往吕宋〉针路记有彭湖山、虎仔山、沙马歧头等重要导航点,〈泉州往彭家施阑〉记有彭湖、虎尾山、沙马头等重要导航点。稍晚,推定1680年代成书的《指南正法·泉州往邦仔系兰山形水势》记述澎湖山、虎头山、沙马岐头山等重要导航点,并记述“虎头山即打狗仔”。施雅轩认为虎仔山、虎尾山、虎头山皆是指打狗仔(打狗山)。[4]:25-27
  • 打狗屿: 1603年,福建省府福州连江人陈第沈有容追捕倭寇至今台湾安平外海,归后作〈东番记〉,提到“打狗屿”:“东番夷人不知所自始,居彭湖外洋海岛中。起魍港、加老湾,历大员、尧港、打狗屿、小淡水、双溪口、加哩林、沙巴里、大帮坑,皆其居也。”[5][6]:8
  • 打鼓山鼓山:清代民间著述多为译为“打狗”(Takau),官撰地志则多用“打鼓(Tánn-kóo)”雅译[7]。一说是打狗港口内有时会巨石崩落,行船经过时相当危险,因此当船只经过大石崩塌处时,船上水手需要打鼓以求神明保佑,因此称之为“打鼓山”[8],翁佳音则猜测是港口海涛汹涌击打巨石山壁的声音有如打鼓[9]:139。后来则简化为“鼓山”(Kóo-san)。
  • 高砂日本人旧称其高砂,或作塔伽沙古(读音皆为takasago[10],同样源自于打狗社之名。
  • 猴山:山岩多台湾猕猴,17世纪时,荷兰人所绘制的台湾地图上,即将柴山写成“Apenbergh; Apen Berch; Apen Berg[11][9]:139[12],19世纪英美海图标示“Ape Hill; Apes' Hill[13][14]:8,意即“猴山”。现代的外籍居民仍以“Monkey Mountain”来称寿山。
  • 柴山:柴山是现今官方名称外,另一个为众所悉的别称。其成为附近樵夫砍柴来源历时久远,早期还有荷兰人从打狗运薪材到热兰遮城,因此被称为柴山[15]
  • 蛇山:专指此山东北棱邻近左营区之尾端,详细已不可考,清治时推定1691–1704年调制的《台湾地里图》即在打狗山东北侧尾端标示蛇山[16]凤山县旧城建城时是采内拥龟山,外接蛇山方式建立。台湾民间信仰相传玄天上帝曾下凡收服龟蛇二妖,其神像经常一脚踩龟、一脚踩蛇,故地方如有两座山,经常以龟命名较圆山形者、以蛇命名条状山形者[9]:251
  • 埋金山:清代方志记述地方相传1565年间横行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盗林道干,被明朝都督俞大猷追缉而逃到台湾,相传林道干败逃时,把十八篮半的银钱埋在打狗山上。[17]学者李国铭、吕自扬等人认为此说为后人编造、穿凿附会,[18]:81-82明代当时史料从未有俞大猷、林道干曾前往台湾的记载。[19]
  • 麒麟山:真正的由来现在已经无从考证,只有民间传说流传下来,说早期山上有住着一只麒麟,而山上的野生动物猕猴山羌都听候其号令,另有一说是指山的外形就像只麒麟[20]
  • 高雄山:日治初期原沿用打狗山,日语“高雄 Taka-o”与台语打狗音近,遂渐开始有使用“高雄”书写打狗,直到1920年打狗正式更名为高雄街,总督府遂于1921年颁布命令,将打狗山更名为高雄山[21]
  • 寿山(日语:ことぶきやま;Kotobuki-yama):更名高雄山不久,裕仁皇太子(后来的昭和天皇)于1923年4月赴台游览台湾总督府于山下兴建贵宾馆供其驻驆。因时逢其寿诞,故时任台湾总督田健治郎将该馆称以寿山馆、高雄山也一并于该年4月29日更名为寿山[22][14]
  • 万寿山:直到战后民国57年(1968年)止,官方已使用寿山一名40余年。时任台湾省政府民政厅厅长陈武璋为向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祝寿,建请将寿山改称万寿山,同时将爱河改称仁爱河。1991年,高雄市议会提案恢复为两者旧称。

地理环境

编辑

地理位置

编辑
 
柴山位置图

柴山位于台湾南部高雄市西南滨海,纵贯鼓山区全区,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面积约1,200公顷,最高海拔约三百五、六十米,北起左营的桃子园地区,屏障台湾海峡,向南延伸至西子湾海岸,和旗津旗后山共扼高雄港,早期居民曾以“旗鼓相当”来形容此二座山,其中“鼓”指的也就是柴山,其中“旗”指的则是旗后山。[23]

气候

编辑

柴山为隆起的珊瑚礁地形,地处台湾南部,气候属于热带,平均年均温约为摄氏25.1度,最低为1月时的摄氏19.1度,最高则为8月的摄氏29.1度。平均年降雨量为1748.6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至10月之间[24][25]

地质

编辑

地形结构

编辑

柴山的地质以珊瑚礁石灰岩地形为主,是海底上升为陆地的证据。从下到上大致分为“古亭坑层”、“高雄石灰岩”、“崎脚层”、“寿山石灰岩”、“现代冲积及崩积层”五个地层,其中古亭坑层和高雄石灰岩为构成柴山的主体。古亭坑层约在一百八十万至三百万年前形成,位于柴山底部,以青灰色泥岩为主,含有孔虫及石灰藻的化石。高雄石灰岩是大量的珊瑚、藻类、有孔虫及贝类等的残存硬壳,堆积后胶结形成的岩层,它覆盖在古亭坑层上。后来因为陆地上升及侵蚀作用,带来大量泥沙,在原有的石灰岩上逐渐形成崎脚层,以深灰色泥岩为主,还夹有数层黄棕色松散砂岩。崎脚层沉积之后,这里的岩层受到挤压,发生了一连串的隆起、褶皱、断层等地质演变,崩落的岩块堆积在东南部,形成寿山石灰岩,以疏松的珊瑚石灰岩块为主。后来由于侵蚀及崩塌作用,在寿山东边形成以沙、黏土为主的冲积平原,就是现代的冲积与崩积层。[26]

柴山于蓬莱期造山运动时隆起,表面受海蚀作用,且由于侵蚀剧烈,地形上属起伏不定的丘陵或浅石山,多孔而锐利,且因基本地体曾受褶曲作用,三层石灰岩形成三条近乎平行的山脊,由东北东走向西南西[27]。另外因珊瑚礁石灰岩经过地质演变后,再经风化、侵蚀以及雨水的冲刷等作用,使柴山随处可见嶙峋锐利的礁石和岩洞、峡谷、断崖、深穴等地形,长久溶蚀的结果加上石灰岩洞中雨水溶解的碳酸钙一点一滴的沉淀,使得柴山形成了许多的石灰岩洞,如北峰极乐洞、大小猴洞、莲花洞、新娘洞、井观洞、三合洞、南极洞、兄弟洞、林姑洞、马蹄洞、龙洞等。在洞内可以看到由碳酸钙所沉殿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壁、石廉、石藤等景观。

柴山地形结构简表[28][29][30]
地层 地质年代(万年) 大约厚度(米) 地质历史 分布状况 岩层组成
古亭坑层 180 ~ 125 1100 泥沙沉积在较深海底,之后由于造山运动使海床提升,逐渐变浅海。 广布于台湾南部,包括柴山底部。在高雄市区、小琉球阿莲燕巢关庙等地底,都可见到此一沉积层。与上部的高雄石灰岩层构成柴山主体。 以青灰泥岩为主,顶部数层胶结松散砂岩。富含有孔虫化石及超微化石。
高雄石灰岩 125 ~ 93 550
(最厚)
是柴山形成前的浅海床地区,清澈温暖,适合珊瑚、藻类及贝类生长。由遗骸堆积而成,并胶结成石灰岩 位于古亭坑层之上。柴山中部最厚,由南北方向递减。此一地区的石灰岩层与半屏山大小岗山、小琉球的石灰岩年代相近。 由珊瑚、苔藓虫、有孔虫、贝类等所组成的石灰岩凸镜体。岩层呈致密块状,偶夹砂质页岩
崎脚层 93 ~ 46 370 此一时期古代高雄海域的海水变深,附近陆地侵蚀加重,使海水变得混浊,不利珊瑚礁的成长。而侵蚀冲刷而下的泥沙便堆积于原有石灰岩层上。 位于高雄石灰岩之上,东南方较厚,沉积于古亭坑层上。原本覆盖在高雄石灰岩层上的泥沙,目前多已流失。 以深灰泥岩为主,并夹数层黄棕色松散砂岩
寿山石灰岩 46 ~ 20 20 板块运动挤压,使柴山区域的岩层隆起浮出水面,并形成折皱、断层、节理等结构。 位于柴山东南方,堆积在崎脚层上。 由高雄石灰岩被风化后的崩积物岩块所堆积而成。
现代冲积与崩积层 20 ~ 现今 1.5 ~ 4 板块运动之后在受侵蚀作用雕塑出今日的柴山地貌,覆盖于柴山附近的平原地带,柴山东边并形成冲积平原,即今日的高雄市区。另而柴山低洼、平坦处并持续堆积近代作用后所形成的表土。 高雄市区,覆盖在古亭坑层之上。 以细沙、粘土为主。

地层滑动

编辑

柴山地质属珊瑚礁岩,加上断层因素,长久以来即存在地层滑动的问题。根据高雄市地政处的监测,柴山每年以不等的速度由西南侧向台湾海峡滑动,20年来的土地位移约7、8米,造成桃源里的柴山部落区内多栋建筑物与地籍图资料不符,也因此当地的土地事务纠纷不断[31]。而根据2002年至2006年的观测结果[32][33],柴山目前正向西南方位移,部分地区在三年内移动已有3至11公分。以山海宫、柴山国小以及柴山旧部落等地朝台湾海峡方向移动24公分为最多。寿山滑动的现象于2007年前平均每年滑动7~8公分,截至2016年,因进行降雨监控,滑动速率已改为每年5~6公分。

而根据高雄市政府建设局所进行的“高雄市柴山地区土石灾害潜势地区”调查研究,根据初步探勘结果判定柴山桃源里的柴山国小后方、柴山五号道路后方及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宿舍后方等3处,共有3条可能引起地层滑动的土石流潜势溪[34]。高雄市工务局下水道工程处并在2007年9月起开始进行山海宫附近的排水箱涵修缮工程,以期减缓柴山地区地层滑动。

生态环境

编辑

柴山气候温和,降雨量高,适合各种植物生长,柴山区域内的植物种类高达八百多种[35][36]。由于受限于地质与地层等因素,柴山的环境只能形成次生林,但植被的茂密度和歧异度都很高,因此柴山的野生动物种类亦相当繁多,其中台湾猕猴是柴山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37]

植群生态

编辑

柴山的植被的特色为植被多生长于珊瑚礁地、土壤瘠薄处及小山沟间,其林相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林,以原始天然植群居多,植群特色为普遍有多藤蔓及浅根系等特征,部分植物具气根或带针刺。 [38]

北柴山植群

编辑

根据高雄市所做的柴山植群调查[39],依土壤北柴山区域目前分布状况,此一区域内植群约分成三大类:珊瑚礁地、土壤发育深厚地以及初期开垦地。此一区域的原生植被多为次生林,但在初期开垦区域内居民所栽种留下的植物则可发现龙眼槟榔等经济作物及防御用的刺竹

  • 珊瑚礁地:在珊瑚礁地的森林的冠层主要由龙眼、粗糠柴、恒春厚壳树、黄连木、克兰树等植物所构成。其冠层之下第二层则是由翼核木、山猪枷、小叶朴和白肉榕等所构成,而刺灌木丛则有腺果藤、乌柑仔等。而伴生藤本植物则发现有盘龙木、扛香藤及腺果藤等,且数量繁多并已开始有危害其他树木生长现象发生。
  • 土壤发育深厚地:在此类土壤生长之森林以次生林为主,较早期的次生林主要是由构树血桐虫屎所形成,而较晚期的次生林则是由咬人狗棱果榕、岭南白莲茶及榕树所构成,而在这两期的次生林的伴生植物则可发现鲁花树、白桕、黄连木、菲律宾馒头果等。
  • 初期开垦地:在初期开垦地中,主要遗留物种为早期居民所种植的龙眼、荔枝及槟榔,在此一区域中也可见自生的次生植物如血桐、棱果榕、咬人狗、刺、绿竹及麻竹等。

中柴山植被

编辑
 
构树的果实

中柴山地区的植被则多为日治时期所栽植的保安林地或是次生演替的森林,主要以银合欢及豆科的相思树构成,由于初期的因柴薪需求的滥垦,目前有原生植被已相当少见。残余的原生植被次生林则是以血构树为为主,另外各植物层分别为:

  • 树冠层植物:种类有无患子、黄连木、台湾假黄杨[40]咬人狗、白榕、棱果榕、小叶朴、雀榕、恒春山枇杷、榕树及九芎。
  • 小乔木层植物:常见种类有树杞、狗骨仔、小梗木姜子、山柚仔、软毛等。
  • 灌木层植物:以山棕、乌柑仔、玉山紫金牛、粗糠柴、月橘等为主所构成。
  • 木质藤本植物:主要由菊花木、盘龙木、猿尾藤、武靴藤、粉藤、扛香藤等所组成。
  • 干旱贫瘠处植物:是以黄荆、恒春厚壳树为主,而悬崖处则有榕树、白榕、雀榕、大叶雀榕等附着生长,并在裸露岩层中攀爬有山猪枷。
  • 刺灌木植物:有乌柑仔、小刺山柑、台湾山柑、鲁花树、腺果藤、华茜草树等。

南柴山地区

编辑

南柴山地区因近中山大学校园、寿山动物园及西子湾,人为开发较其他区域为多,目前以次生植被为主。

独特植被

编辑

根据静宜大学陈玉峰教授的调查[41],柴山西海岸地区存有数处独特的植被特征,包括:

  • 台湾面积最大及密度最高的山猪枷密灌丛。
  • 海枣群落主要分布点。
  • 台湾密度及数量最高的细穗草Lepturus repens)。
  • 位于山海宫下方的海崖岩壁上发现可能为新种植物的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目前正由中央研究院鉴定中。

动物分布

编辑
 
寿山上的台湾猕猴

据中山大学生物系在柴山地区的调查观察,共记录有5种两栖类、24种爬虫类、106种鸟类、8种哺乳动物、50种蝶类及21种蜗牛[42]

哺乳类动物

编辑

柴山地区的野生哺乳类动物以台湾猕猴最有名,分散在柴山的各处树林中,因为柴山登山人口众多,常有人猴冲突事件,目前于各大修憩区(盘榕、雅座等)仍可见到弹弓与BB枪等制猴器具以及使用民众。 柴山仍有民众使用捕兽夹、毒诱饵等,诱使野生动物受伤、中毒致死。历年来遭受捕兽夹断肢,或中毒身亡之猕猴不计其数。 2015年11月,仅两周间便有十来只死伤之猕猴,皆明显外伤。 其他常见的动物尚有赤腹松鼠山羌白鼻心穿山甲。其中山羌和台湾猕猴已经不是保育类,而穿山甲目前被列为保育类动物。其中穿山甲十数年未见,恐已绝迹于柴山。

鸟类

编辑

柴山西北岸临海、东南边以鼓山路和都会区所隔绝,形成绝佳之生物庇护所,水鸟与山鸟均有,其中百分之七十为留鸟,其他为候鸟或过境鸟。而106种鸟类中有25种列属珍稀保育类野生动物,台湾特有种或特有亚种的鸟类有21种,目前优势鸟种是画眉科的鸟类,如台湾画眉小弯嘴绣眼画眉山红头等,而画眉科的4种画眉都是台湾特有亚种,也是本区极普遍的鸟类。而西子湾位于旗津半岛和柴山之海域港口间,过境期间常有海鸥燕鸥等鸟类过境,也是高雄地区海鸟分布较密集的地点。

爬虫类

编辑

常见的有的蝎虎、斯文豪氏攀木蜥蜴、台湾草蜥、长尾南蜥、台湾滑蜥[43],而保育类则有台湾草蜥、蓬莱草蜥、台湾滑蜥、眼镜蛇、雨伞节、龟壳花[44]

蝶类

编辑

在柴山可以发现包括有琉璃小灰蝶黄裳凤蝶红纹凤蝶玉带凤蝶绿斑凤蝶小紫斑蝶黄带枯叶蝶等共五十余种不同的蝶类。在过去,柴山有大量的蝴蝶幼虫食草及蜜源植物马兜铃,但由于近年来登山民众滥采马兜铃,导致柴山地区蝴蝶数量锐减。2005年时的柴山祭主角,保育人士以黄裳凤蝶与蔓藤马兜铃为柴山代言物种,以突显柴山物种危机[45]

寿山自然公园

编辑

1992年5月,高雄地区环保人士成立“柴山自然公园促进会”,俗称“柴山会”,推动在寿山地区成立自然公园,并诉求以“柴山”挂名[46]。1997年2月,高雄市政府于公布“高雄市寿山自然公园管理办法”,明订等高线10米之鼓山路以西之寿山地区及西部海岸区域划定为自然公园之范围。同年5月,成立“高雄市寿山自然公园推动委员会”,并于第五次会议中确定公园五大分区划设方式及原则。2000年10月,高雄市政府将上述管理办法修订为“高雄市寿山自然公园管理自治条例”。[47]

自然公园园区内设有“台湾猕猴自然生态保护区”以保护台湾猕猴。另外为减少对地表草本植物的破坏,寿山自然公园内主要登山路线所铺设的步道皆是木栈道,不会直接与表土接触,以减少对地表草本植物的破坏。

2009年10月,高雄市市长陈菊行政院院长吴敦义提议成立国家级寿山自然公园,已获指示交由内政部营建署推动筹办“寿山国家自然公园”[48]。于中华民国100年12月6日寿山国家自然公园正式开园[49]

 
柴山登山步道

历史景点及地标

编辑

史前遗址

编辑
 
1875年时哨船头畔的柴山

北柴山西北侧旧桃仔园聚落海边的桃仔园贝冢,是高雄市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址,推估年代约在公元前四千至五千年,出土文物包括陶器、石器等工具[50],并有贝冢及棺椁墓葬的遗迹,属于牛稠子文化层。

小溪贝冢遗址是早期原住民食用贝类后堆积的遗迹,贝冢的层次相当丰富除了贝类之外,陶片数量亦多,也发现陶环、石斧、骨针等。小溪贝冢和后方山洞均为日治时期时高雄中学的日籍博物学教师土屋恭一首度发现,后山洞遗址为茑松文化层,距今约二千年至四百年,洞穴内发现成年男子骨架、砂锅,并有铁器出现[51]

雄镇北门

编辑
 
雄镇北门

雄镇北门最初建于明郑时期清治时期继续修筑,城墙为三合土及红砖砌成,是旗后的镇北门户,扼控海疆险要,位于高雄哨船头西子湾中山大学的马路边小山丘上,是高雄市发祥地旗后的镇北门户,也是清代从旗后凤山旧城的交通要冲,目前大炮今已不存,只剩弧型炮座,是打狗港区仅存的唯一明郑时期城门,被列为直辖市定古迹。

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

编辑
 
1910年的打狗英国领事馆

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为建于1865年的英式建筑,位于高雄港打狗港)口北岸的鼓山上,基地高度离水面约30米,东侧、西侧及南侧皆紧临陡峭的悬崖,北侧连接鼓山,形成背面靠山、三面环水的形势,是当时英国掌理海关税务工作的重要据点。在台湾目前现存的西式近代建筑中,打狗英国领事馆的年代最为久远。

十八王公庙(灵兴殿)

编辑

十八王公庙(灵兴殿)源于康熙23年,一艘自中国大陆而来的渔船,在西子湾海滩处沉没,18位船员最后脱险在西子湾岸上登陆,并在西子湾地区开垦,但后来却被凤山衙门误为叛民而遭集体格杀。附近居民念其平日和睦敦邻,乐善好施却冤死此乡,于是就收殓他们遗体,合建一所低矮之祠堂于现今西子湾洞口的山麓上。之后由于显灵保佑百姓事迹,乡民委由代天巡狩南鲲鯓五府千岁,奏请玉皇大帝敕封为“十八王公”。1983年重新兴建,并将十八王公庙迁至现在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旁。

元亨寺

编辑
 
元亨寺

元亨寺最初建于清乾隆8年(1743年),为福建漳州经元大师所募建。原址位于打鼓山西麓,据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52]记载:“寺背山面海,门前有小港环之。”原名“元兴寺”,光绪17年(1891年)毁于火后,经多次变迁后由山麓移至现地并将寺名改为元亨寺。昭和元年(1926年),当时的住持颂吉大师商请地方善信集资重建,额署“打鼓岩”1973年时又于寺背增建大雄宝殿主祀释迦牟尼佛,并挖掘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时的石碑一方。

柴山山海宫

编辑

柴山山海宫地属军事管制区,相传是郑成功的部下由福建的泉州漳州两地渡海到台湾,定居在柴山桃子园一带所建[53]。由于柴山居民出外捕鱼的人甚多,山海宫是当地渔民心灵的寄托。最初所供奉的是朱府千岁,庙名为“柴山山海宫”,其名乃是取其保佑我生民上山下海能平安无危,大吉大利的意义。1984年山海宫重建,并增加供奉温府千岁及池府千岁两尊神像,因此目前的山海宫共供奉朱府、温府、池府三尊王爷神

龙泉寺

编辑

万寿山龙泉寺(龙泉寺)传说建于乾隆9年,亦为经元大师所建,今遗址为1923年所重建,原本建筑为茅舍,之后改为瓦房,殿后为柴山,殿左边有功德堂,左前方为祖堂,殿右则有舍利殿,再往右则为龙泉,也就是龙目井,龙泉寺即以此为名。

龙目井

编辑

龙目井约在寿山东边的中间地段,在《台湾府志》为打鼓山八景之一,其中记载“龙井甘泉”称之为:“龙目井在山麓天然石井石窍,甘泉长流,大旱不涸,祷雨极灵。”在《凤山县采访册》则称之为凤山八景之一的龙岩冽泉,记载为:“山麓有一岩,泉水出自石罅。夏秋之间雨量丰沛,泉涌如喷雾翻花。潺潺之声,数里之外仍可远闻。”其出水量可容当地数十里耕地灌溉及居民饮用,终年不会干涸。而旧有民间传说则可远溯至明郑时期:相传郑成功曾带军队至此,却苦旱无水,郑成功遂设案祷雨,并用宝剑在山壁刺12剑,从此涌出大量泉水,救了郑成功所属的部队。当时龙目井终年不涸,流水之声数里之外仍清晰可闻。据《凤山县采访册》记载,清领时期龙目井仍可灌溉农田28甲。[54][55]

天然石佛

编辑

在距龙目井约一里处有一钟乳石所构成之天然石洞,在《凤山县采访册》中层记载:“打鼓山石洞:须秉烛而下,中有一石柱,高丈许,宽四、五尺,内有石乳,淙峥可供把玩,或谓即钟乳石云。”“又有一新洞相距三里许,其内亦有石乳下垂,与旧洞大同小异。”1971年1月2日,台泥在龙泉寺后的山麓石洞里,挖出一天然钟乳石块,由于该钟乳石块造型宛如人工所雕的观音石像,至此膜拜之信徒络绎不绝。[56]

而在打鼓山山背另有石佛屿,推定1680年代成书的海道航线针路手册《指南正法》记载“打狗子,西北有湾,看石佛不可抛船”[57]。据《凤山旧志》所记载:“隔海参差,远近浮沉而列于打鼓山之左右者,西有石佛。”其所记载的石佛,即是立于海中形状似佛的大石。当时舟船经过此处必鸣金击鼓,献纸金以求庇祐。根据《凤山县采访册》所记载:“石佛屿在大竹里,县西二十里,即打鼓山背,竖立海中如佛状,渔人尝坐其上。”至于,石佛屿的位置,虽然有论者根据清代的古籍文献、古地图所承载的资讯进行推论,可是因为研究成果显示即使是清代人对于位置所提出的说法也是有所差异,前后不一,所以无法明确地指出该屿的绝对座标,只能确定它位于旗津外海至左营军港这个范围里。[58]

西子湾

编辑
 
西子湾的情人萝菠坑

西子湾的位置在柴山西南端的山麓下,南面隔海与旗津岛相望,是一个风景天成的湾澳。而最北端则傍著柴山,是一处由平滩和浅沙所构成的海水浴场,以及以夕阳美景及天然礁石闻名的海湾。在清初时,西子湾也被称作洋路湾洋子湾斜湾,而在台语的谐音引申下,斜仔湾逐渐被称为西子湾[59]

大正5年(1916年)时,日治政府在西子湾地区设立寿海水浴场,昭和3年(1928年)再大规模改建。昭和10年(1935年)时,于浴场旁另外兴建温浴场与儿童游泳池。二次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也自1975年起,开始积极开发西子湾风景区,陆续完成蒋公行馆、海滨公园、海水浴场、动物园等景点。

西子湾隧道

编辑
 
西子湾隧道口夜景(今-整修后)
 
国立中山大学西子湾隧道口(昔-整修前)

西子湾隧道开凿于1927年(昭和2年,民国16年),由海野三次郎日语海野三次郎负责建造,于隔年10月完工,1933年(昭和8年,民国22年)正式启用,全长260米,宽6米,高3.6米,日治时期称之为“寿山洞”,二次大战美军轰炸时曾作防空洞使用。西子湾隧道隧道穿越寿山,全隧道可以分为前、中、后三段,1990、91年时,高雄市政府曾经彻底整修寿山二号洞。目前西子湾隧道为步行专用,连接中山大学和哈玛星的主要通道,由于隧道景观特殊,西子湾隧道一直是著名的观光景点。

寿山动物园

编辑

寿山动物园占地50余公顷,最早于1978年7月1日成立于柴山西麓西子湾,名为“西子湾动物园”。1980年时,由于高雄市政府争取中山大学在高雄市复校,将西子湾风景区变更为校地,因此另于柴山东南角现址设立新动物园区,并于1981年7月28日开始动工,1986年5月时园区内全部设施竣工,6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参观,园内有各类大型哺乳动物爬虫类鸟类等。另外动物园内还有一面台湾目前最大的马赛克壁画[60]

 
寿山公园法兴禅寺,原为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寿像旧址。

忠烈祠

编辑
 
忠烈祠下方的寿山观景台

高雄市忠烈祠位于寿山公园旁,为“高雄神社”所改建。日治时期,寿山下原有“打狗金刀比罗神社”,先后改名为“打狗神社”、“高雄神社”,时久衰朽后,迁建于寿山山腰。1946年改为忠烈祠,初期原貌变动不大。1976年拆除重建为现貌,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并有两门清领时期大炮供人凭吊[61]。此外高雄市政府于2013年在忠烈祠牌楼外兴建观景台与“LOVE”装置艺术,现已成为高雄市具有代表性的观光景点之一。

中山大学

编辑
 
国立中山大学校门

中山大学前身为1924年改组的国立广东大学。国民政府迁台后,于1980年7月核定于柴山西南侧的西子湾设置国立中山大学筹备处,李焕为首任校长。中山大学现有文、理、工、管理、海洋科学、社会科学等6个学院、18个学系、35个硕士班、25个博士班,学生人数约有9500人[62]

中山大学是中华民国教育部颁订综合研究型重点大学之一,依山傍海的校园成为该校的鲜明特色,校园内有一蒋公纪念馆(原称为蒋公行馆),为二层楼的西式建筑,1937年时由高雄地区医师彭清约所建。

鼓山高中

编辑

高雄市立鼓山高级中学是一所位于中华民国高雄市鼓山区的高级中学。1958年,正式招生。1968年,九年国教实施前,称为高雄市立第七初级中学。1997,该学年度改制为完全中学,鼓山高中是由高中部与国中部组成的完全中学。鼓山高中位于高雄市的西端,寿山东簏,是所人文苍翠的优质公立高中。

军事管制区

编辑

军事要塞

编辑

柴山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明郑时期开始便已是军事重地。清领时期也因为防御所需,在柴山南端的雄镇北门上兴建炮台,而在日治时期,日治政府除军事设施如碉堡防空洞外,在柴山的开发则是以游憩为主,包括寿山公园、西子湾海水浴场以及神社(今忠烈祠)。

1941年(昭和十六年)时,日本开始将台湾当作南进的基地,这也使柴山的军事功能在更进一步被强化,现在的高雄港即是为因应南进而扩建,而另一边的万丹港则成为后来转为军事用途的左营军港海军左营基地,这也使得柴山旁的桃子园聚落因此被迫迁村。当时柴山的军事管制范围包括神社以北的区域,管制区内禁止绘图摄影,也进一步确立了柴山的军事地位。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柴山更进一步要塞化,现在的西子湾隧道(也被称为寿山洞),即是为军事用途而建[63]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后,柴山区域更长期被列为军事管制区,整个柴山近三分之二面积都属于管制区,且南、北、东三个山区出入口皆由军方管制,直到1989年之后,柴山缩减军事管制区后才开始部分开放。但1996年时国防部因政商压力再度缩小柴山管制面积,目前管制区占地693.54公顷。

管制区内的部落:柴山部落

编辑

管制区内有一柴山部落,位于柴山西侧靠海侧,早期的居民聚落为西拉雅族清领时期时开始有汉人移居于此,当时的柴山庄隶属凤山县,是柴山上唯一的聚落,居民多姓麦。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柴山庄出了一位武举人—麦朝清[64],一时传为美谈。但后来柴山部落划归军区,因此外人无法进入。早期部落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卖柴为副。他们的柴多是以枯枝及老树为主,并往山下的左营鼓山旗津等地区贩卖,而因为相思木易燃,龙眼柴耐火,故柴山居民所贩售的柴也被称作“状元柴”。柴山的柴在梁启超所作的“台湾竹枝词”[65]里曾如此描写:

自从被列入军事管制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居民被限定只可迁出而不可迁入,使得柴山部落人口日益减少,目前设籍于此的居民仅有三百多户。而柴山部落区域内唯一的小学为柴山森林小学,但由于柴山位移严重,每年以3~4公分靠向台湾海峡[66],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因柴山森林小学拥有危险教室,加上地层滑动,于是在2004年撤校[67]

民俗传说

编辑
  • 清代方志记述地方相传1565年间横行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盗林道干,被明朝都督俞大猷追缉而逃到台湾,相传林道干败逃时,把十八篮半的银钱埋在打狗山上。[68]其妹金莲以看守财宝为由意欲留下,遭林道干一剑砍死,让她永远看守财宝。大正元年(1912年),日本财阀浅野水泥株式会社在鼓山兴建水泥厂后,财源广进。当地出现林道干那十八篮半的金银财宝已被浅野会社取去半篮,而仅余十八篮的传闻。[69]并认为日治时期兴建水泥工厂的财阀浅野,就是因为获得林道干的半篮白银,才有资本兴建水泥厂。而柴山的另一个名称“埋金山”,也源于这个传说。[70]学者李国铭、吕自扬等人认为此说为后人编造、穿凿附会,[18]:81-82明代当时史料从未有俞大猷、林道干曾前往台湾的记载。[19]

水泥业及滥垦环保议题

编辑

台泥矿区及后续开发计划

编辑

1907年,柴山因过度砍伐被日治政府列为保安林地,禁止伐林,为台湾第一个保安林地,并开始大批种植相思树,然后让其自然演替。但是当时仍需柴薪,故仅开放西侧桃源里仍允许砍柴卖柴,但须负责在该处种林。但1910年5月时,“浅野水泥株式会社”在台北府前街设立台北出张所,大力开发台湾方面之事业,之后发现台湾拥有大量珊瑚礁石灰岩,1912年(大正元年)时日治政府开始进行水泥原料调查,调查结果认为在柴山有足够之石灰岩量可供制造水泥,于是日治政府解除柴山东边部分的保安林,准许开采石灰岩及制造水泥。1917年(大正六年)5月高雄厂旋窑兴建完工。1945年时,柴山地区的水泥厂由国民政府接收,但并未停止采矿,于1953年改由台湾水泥公司经营,直到1992年才停止采矿,前后采矿年数长达70多年。[71]

台湾水泥公司在柴山的采矿权终止于1992年11月27日,而台泥因此在1992年3月依据台湾的城市规划法,提出高雄厂区土地变更使用计划,拟将矿区变更为住商用地,面积达93.29公顷,其中包括保护区53.28公顷。随即引起包括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高雄市绿色协会、高雄市柴山会及高雄市野鸟学会等环保团体的抗议,台泥柴山开发案因此被冻结。

2000年7月11日潭美台风在高雄市造成鼓山区土石流及水灾等灾情,环保团体指责此一现象与台泥长期采矿直接相关。2001年11月22日台泥重新提出包含零星工业区共34.74公顷,9,146人的住商开发案,高雄市政府有条件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并要求台泥于等高线5米以上禁止开发,住宅及商业区开发面积减半。但此一结果再次引起环保团体的抗议,台泥柴山开发案也因此再度被冻结。[72][73][74]

元亨寺滥垦争议

编辑

2000年7月11日潭美台风在高雄市造成鼓山区土石流及水灾等灾情,之后的桃芝纳莉、丹纳丝台风,高雄市政府均会对居住在鼓山路、哨船街及登山街柴山下一带的居民发出撤离公告,环保团体认为此一现象不但与上述台泥的采矿有关,元亨寺的滥垦、滥建也是肇因之一。而潭美台风后山坡地的大量崩塌事件后,元亨寺仍继续在上方开辟道路及整地,遭高雄市政府建设局罚款,但之后元亨寺寺方又提出了两个开发计划,环保团体于是在2001年11月12日,于高雄市市议会前陈情。[75]

军事管制区内的滥建

编辑

1996年国防部缩小柴山军事管制区以后,由于环保观念未臻健全以及相关法令未进完善等等因素,柴山区域内私人或政府机关滥搭、滥建情形不断发生,擅入军方管制区内违法搭建情形亦不在少数,造成军方军区管制隐忧。[76][77]

中山大学综合大楼争议

编辑

1996年4月,高雄市议员萧裕正指出中山大学在柴山生态保护区违法整地,径行综合大楼文学院大楼的兴建,其开发面积约23,600平方米且其坡度超过30度,严重破坏柴山山坡地水土保持。1997年3月8日,柴山公告为山坡地,适用水源保护及环境评估等相关法令,而中山大学综合大楼中的艺术大楼建造建照发放为1997年11月。1999年6月28日高雄市市政府工务局及建设局在柴山自然公园促进会召开记者会后,前往会勘中山大学综合大楼,表示该建筑符合相关法规,但此一事件引发环保团体的质疑与不满。[78]

交通

编辑

柴山的登山民众平日约为7000人以上,而假日时则登山人数则达14000人以上,而登山民众可由多条道路及大众运输进入柴山。

大众运输系统

编辑
 
鼓山车站外观

昔日山下设有台湾铁路管理局屏东线寿山车站(日治时期称为山下町驿,取自行政区名山下町),今已废止。目前最接近寿山的火车站为鼓山车站,此外高雄车站前有市公车56路”至寿山。高雄捷运橘线在中山大学临西子湾隧道口设有西子湾站环状轻轨设有哈玛星站寿山公园站

公路交通

编辑

柴山南北长约5.5公里,北侧连接左营,南侧通往盐埕,南北两个入口都在鼓山路上。在南柴山地区,车辆则可由元亨寺或柴山登山入口进入到动物园。而北柴山则是经由新疆路及九如四路则可到达北柴山登山步道入口处。另外,驾车也可由五福路及临海路进入柴山南麓的中山大学校园,再经中山大学宿舍区及综合大楼后侧进入柴山。

港口及水运

编辑
 
新鼓山轮渡站(改建后)
 
旧鼓山轮渡站(改建前)

柴山两侧目前有两个港口:高雄港以及原被称为万丹港的左营军港。另外,由高雄轮船公司经营的公共航线-“旗津—鼓山”,其渡轮站位于柴山山脚距西子湾隧道约500米处,航线班次频繁,为著名的观光航线。

缆车

编辑

为疏解高雄过港隧道假日及交通高峰时段大塞车的车潮[79],以及因应2009年高雄市世界运动会的举办,在过去几年来,高雄市政府一直持续进行跨港缆车的兴建规划,预定以BOT模式办理。第一期路线预定自哈玛星(邻近捷运西子湾站)经柴山、中山大学与西子湾,跨越高雄港第一港口后经旗津旗津海岸公园;第二期路线则计划续经新光码头至捷运三多商圈站。但由于针对是否兴建缆车的正、反意见纷陈[80],过去还曾经为此举办“公民共识会议”,目前对兴建与否仍尚未有定论。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Shǎo Nǚ Fēng (地图). PeakVisor (Routes Software SRL). [202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2. ^ 中央地质调查所. 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 L0006高雄市 (PDF) (报告). 经济部. 2014年12月 [2022-06-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01). 
  3. ^ 杨龢之. 【導讀】三百年前臺灣西岸大縱走. 圆神. 2004-05-28. 最早亲履斯土而留下文字纪录的中国人,可能是元代的汪大渊。他在《岛夷志略》中提到曾登“琉球”的“峙山”(大概是今天高雄的寿山) 
  4. ^ 施雅轩. 明代塞爾登地圖的台灣地名:一個針路判讀的個案. 台湾文献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22-03, 73 (1): 7–38 [2021-01-15投稿, 2021-02-01送审, 2021-08-06通过]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5. ^ 伊能嘉矩,《台湾文化志》、卷上,东京刀江书院,1928年,页42
  6. ^ 施雅轩. 17世紀高雄搭加里揚地域的重構 (PDF). 高雄文献. 2018-11-01, 8 (3): 7–30 [投稿2018-06-27 接受2018-09-10]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7). 
  7. ^ 高雄市教育網路:鼓山區,因「打鼓山」而得名. [2008-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8. ^ 柯耀源,《柴山:高雄的绿色瑰宝》,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2005年,页24至25
  9. ^ 9.0 9.1 9.2 翁佳音; 曹铭宗. 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 台湾珍藏18 初版. 台北市: 猫头鹰. 2016-01. ISBN 978-986-262-276-6. 
  10. ^ 《台湾名胜旧迹志》,杉山靖宪编著,台湾总督府出版,1916年
  11. ^ J. van Braam & G. onder de Linden. exc,Kaart van het Eyland Formosa en de Eylanden van Piscadores,1675年. [2008-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03). 
  12. ^ 关于“Apen”和“Berg”两字在荷兰语中的意义,可以参见荷兰语维基百科的这两篇条目:Ap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e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Formosa Island, the north and east coasts (地图). 英国海军部海图英语Admiralty Chart No.1968. The first map of Formosa (Taiwan) and the Pescadores created by the British Admiralty. Cartography by Captn. R. Collinson英语Richard Collinson and Lieutt. M. Gordon, R.N. 1845. The unshaded parts are taken from the old charts. Engraved by J & C Walker. London: British Admiralty Hydrographic Office. 1850 [英国海军部原版1845年]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5) –通过透过里德学院数位收藏“福尔摩沙:十九世纪影像” [Reed College of Portland, Oregon digital collection "Formosa: nineteenth century images"]由费德廉教授[Prof. Douglas Fix]创建,原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地理地图部 (英语). 
  14. ^ 14.0 14.1 第一章 洋人給高雄取名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2-09). 
  15. ^ 柯耀源,《柴山:高雄的绿色瑰宝》,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2005年,页28
  16. ^ 台灣地里圖 (地图). [推定1691–1704年调制]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通过美国国会图书馆. 
  17. ^ 连横,《台湾通史》,卷一,开辟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17-4664-4
  18. ^ 18.0 18.1 李国铭. 鳳山八社舊址初探 (PDF). 台湾史田野研究通讯 (台北: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 1993-03, (26): 79–87 [2022-04-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4-28). 
  19. ^ 19.0 19.1 吕自扬. 流寇林道乾與打狗──根據《明實錄》,析論流寇林道乾遁入台和到打鼓山之說的由來與無稽 (PDF). 高雄文献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2014-08-01, 4 (2): 97–130 [投稿2013-09-24 接受2013-10-30]. [失效链接]
  20. ^ 柯耀源,《柴山:高雄的绿色瑰宝》,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2005年,页26
  21. ^ 《山川名改称ノ件》,府报第二千三百八十八号,台湾总督府
  22. ^ 《高雄山ヲ寿山ト改称 》,府报第二千九百二十八号,台湾总督府
  23. ^ 茂林国家风景区。http://www.maulin-nsa.gov.tw[永久失效链接]
  24. ^ 徐瑞敏、李筱琳、江欣怡、叶玲真、陈雅玉、苏梅雯,《台湾猕猴与游客之互动关系-以柴山地区为例》。2005年3月。
  25. ^ 贾山民,《寿山地区台湾猕猴食土行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6月。
  26. ^ 邓柑谋《柴山自然生态之美》,公教资讯,第八期二卷
  27. ^ 杨玉皎,《南台湾近岸海域沉积物的传输型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7月。
  28. ^ 褪色的柴山。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hcvsb/index.htm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10.
  29. ^ 鼓山风华。http://163.32.132.2/localmap/a1/a312/[永久失效链接]
  30. ^ 黎振东,《柴山地质》,出自《高雄市环境教育中心》,2007年2月27日。
  31. ^ 王淑芬:《高市柴山土地位移严重 多户建物与地籍不符》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7.。《中央社》报导,2005年4月13日。(繁体中文)
  32. ^ 《高雄柴山 向西南位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生报》报导,2004年7月30日。(繁体中文)
  33. ^ 《柴山地层滑动 局部平均每年约七公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纪元》报导,2006年8月3日。(繁体中文)
  34. ^ 《柴山地滑 专家揪出元凶》。《中时电子报》报导,2007年9月26日。(繁体中文)
  35. ^ 杨吉寿,《打狗山常见植物 藤本、草本》,秋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36. ^ 《柴山植物名录》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5-01-04.,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
  37. ^ 《柴山植物数据库》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5-03-07.,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
  38. ^ 李侑珍、卢道杰、李国忠,《高雄市寿山自然公园的建制过程与初期规划经验》[永久失效链接],《台大实验林研究报告》,2005年。
  39. ^ 陈玉峰、杨国祯,《柴山植群调查》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07-15.,高雄市防空污植物调查报告。
  40. ^ 台湾假黄杨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7-01,柴山植物园。
  41. ^ 《柴山海岸植被独步全台》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12-26.。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新闻稿,2007年5月11日。
  42. ^ 张学文,《寿山自然公园生态系列丛书图鉴-动物篇》,高雄市政府建设局委托计划,2003年。
  43. ^ 高雄市政府研考会、串门企业有限公司,《自然公园-柴山之旅》,高雄市政府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2002年9月,页132
  44. ^ 陈玉峰、黄吉村,《柴山自然公园纲要计划》,柴山自然公园促进会,1993年12月
  45. ^ 《柴山祭开锣 黄裳凤蝶、蔓藤马兜铃扮主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森新闻报》报导,2005年5月3日。(繁体中文)
  46. ^ 《柴山自然公园大事记》,柴山自然公园促进会,1998年9月
  47. ^ 《变更高雄市主要计划部分保护区(寿山公园)、机关用地为自然公园用地案》,高雄市政府都市发展局官方网站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5-20.
  48. ^ 《最新消息:推动成立寿山国家自然公园》,内政部营建署台湾国家公园网站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1-11.
  49. ^ 寿山升格 游客勿喂养猕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11-12-5
  50. ^ 《大林厂兴建重油转化工场暨媒组工场扩增计划环境影响说明书》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12-23.,中华民国行政院环境保护署,2006年。
  51. ^ 刘益昌、朱正宜、林淑芬、周淑文,《高雄市龙泉寺遗址范围及内涵调查研究》,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委托之研究报告,1995年。
  52. ^ 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1760年。
  53. ^ 《山海宫》,高雄网。http://kaohsiungwalking.kcg.gov.tw/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7.
  54. ^ 曾玉昆,《高雄市各区发展渊源(上)》,高雄市文献委员会,1992年。
  55. ^ 柯耀源,《柴山传奇─龙目井》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6-16.,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2000年。
  56. ^ 陈玉珊,《百万余年累积而成的神迹》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9-03.,《高雄市市政专刊(一)》,2004年。
  57. ^ s:两种海道针经#指南正法, 推定1680年代成书
  58. ^ 许世旻. 〈初探清領時期的地理位置觀念─以「石佛凌波」為分析的對象〉. 2017年3月26日 [2017年8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9月11日). 
  59. ^ 郑瑄颐,《台湾旅游景点-高雄市-西子湾风景区》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7.。Traveling Online旅游网。(繁体中文)
  60. ^ 寿山动物园—动物园沿革。http://www.kcg.gov.tw/~ksscenic/zoohtm/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06-12.
  61. ^ 吴荣发、刘嘉雄指导,《高雄的神社与忠烈祠》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9-18.,高雄市立高级中学。
  62. ^ 国立中山大学。http://www.nsysu.edu.t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3. ^ 王御风,《柴山历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出自《流浪教师的南方历史馆》,2006年8月8日。
  64. ^ 《台湾文献丛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73种:254页。
  65. ^ 《台湾文献丛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280种:台湾诗钞,卷十,256页。
  66. ^ 廖国雄:《高市/柴山位移严重 每年以3~4公分靠向台湾海峡》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07-08-14。《东森新闻报》报导,2003年4月9日。(繁体中文)
  67. ^ 赵婉如,汤晖恒:《被列危险建筑 高市森林小学遭撤 校长、家长、学生抗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森新闻报》报导,2004年8月30日。(繁体中文)
  68. ^ 连横,《台湾通史》,卷一,开辟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17-4664-4
  69. ^ 林曙光. 《打狗滄桑》. 高雄: 春晖出版社. 1985: 页9–14 (中文(台湾)). 
  70. ^ 王御风,神鬼奇航—林道干与他的埋金传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1. ^ 《高雄市环境政策白皮书民间版》[永久失效链接]。2006年初稿。
  72. ^ 《高雄市政府环境影响评估审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录》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9.。2001年3月30日。
  73. ^ 《环保团体强烈质疑市府、财团煽惑里民与绿色团体对立!》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4-12-10.。《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新闻稿》:2002年6月10日。
  74. ^ 傅志男,《有怪兽正在啃食高雄人的圣山》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4-12-31.,出自《台湾新闻报》,2002年7月20日。
  75. ^ 杨娉育,《民代不理、官员不爱的地方—记元亨寺土石流,灾民市议会陈情行动》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04-08.,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生态中心季刊》:第七期,2002年1月。
  76. ^ 特权~柴山生态最大的杀手。http://140.117.11.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7. ^ 《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高雄市政府、国有财产局南区办事处,对柴山地区长期以来未落实管理,致滥垦滥建恶化违失案》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7.。中华民国监察院,2005年1月5日。
  78. ^ 谭淑珍《为柴山自然公园留得青山在》,出自《工商时报》,1999年8月。
  79. ^ 刘孟奇,《高雄第一港口跨港缆车公民会议》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8.,《审议民主实务工作坊经验报告一》,2005年6月24日。
  80. ^ 杨娉育,《跨港缆车的悲歌》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8.。出自《中国时报》时论广场,2004年6月18日。
  • 顾敏耀,〈不管人间几白头,尚自崔巍邻福海——台湾古典诗中柴山形象的历时衍变〉,《高应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8卷2期,2011年12月,页237-26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