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外交

蔡英文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外交,其格局背景为新冷战初期,中华民国政府致力于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建立或深化经贸、科学与文化等领域往来的非正式关系,重点国家仍以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盟友为主,并利用自身的地缘战略半导体产业优势地位作为谈判筹码,目标在于强化国家实力并突破北京的外交封锁,以及寻求外国对于台海议题的介入,避免可能发生的台海战争。官方将这一系列的施政主轴定调为“踏实外交”。

2023年4月5日,总统蔡英文于过境洛杉矶时,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图书馆会晤美国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是历来元首过境美国所获得的最高规格待遇
2022年1月27日,担任总统特使出席洪都拉斯新任总统希奥玛拉·卡斯特罗就职典礼的副总统赖清德(右2)与美国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左2)同台并短暂寒暄,是台美断交以来首次副元首层级的接触

外交首长

编辑
次序 肖像 姓名 就任日期 离任日期 所属政党 备注
1   李大维 2016年5月20日 2018年2月26日   中国国民党 资深外交官出身,曾任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联盟等国代表。
2   吴钊燮 2018年2月26日 2024年5月20日   民主进步党 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转任,曾任驻美国代表

外交方针

编辑

世界局势

编辑

新冷战格局形成

编辑

2010年代和平主义的兴盛时期,全球化使各国之间往来更趋紧密,不再如同冷战时期般对立。然而此一情况于2018年开始有所改变,中国在时任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导之下开始“战狼外交”的策略,加之美中贸易战新疆再教育营事件以及北京对香港反送中运动的流血镇压等等,致使西方世界逐渐改变以往对华友好的合作态度;同时间俄罗斯白罗斯伊朗阿富汗塔利班等政权无视国际法戕害人权或资助哈玛斯恐怖组织,并在遭西方国家抵制后开始出现筹组非正式战略同盟的态势。2020年代初期全球逐渐形成以俄中为首的“独裁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民主阵营”,并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更加壁垒分明,因此又被称作是“新冷战”。

此一背景之下,两方阵营的竞争与对立渐趋白热化,过去两面交好的国家被迫开始面临选边站的抉择,也使部分国家内部开始出现“亲西方/亲俄中”的路线之争。此情况在中华民国友邦之中尤为明显,断交已不再单纯是两岸外交竞逐的结果,而是美中对抗之下的战略选择;因此在邦交维系上,美国也一改过往袖手旁观的态度,积极与盟友合作防止台湾友邦倒向独裁阵营。

台海问题国际化

编辑

台海问题在1996年的导弹危机落幕后,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被严重边缘化,美国政界甚至一度出现“弃台论”的论调。随着中美对抗的格局形成,西方国家惊觉两岸军力已然不平衡,台海问题于是在2020年代初期逐渐重回国际关注的视野范围内;随后俄乌战争的爆发更加深了各国对于北京武力犯台的担忧。七国集团(G7)自2021年起将台海安全列入峰会议程与公报,各国也开始着手制定自身的“印太战略”;邻近台海的日本也出于国防安全的顾虑积极推动召开沉寂多年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1][注 1],华府亦陆续在与盟友的联合声明中提及台海局势,台海问题因而再次被国际化。

踏实外交

编辑

蔡政府于2016年就任后即提出“踏实外交”的方针,并将其解释为以国际合作取代单向援助,藉民主理念为媒介戮力拓展双边交流以建立“民主同盟”;官方虽未进一步作解释,但实质上即是以价值观外交作为核心内涵。踏实外交一开始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没有太多发挥空间,直到新冷战形成后才逐渐获得美国欧洲等盟友响应,蔡政府并一改过去避免涉入国际纷争的态度,与盟友采取集体围堵攻势,共同对抗威权国家挑战既有秩序的行为。2021年至2022年间立陶宛因允许台湾设立代表处而遭致北京贸易报复,台湾与日本加拿大等国要求加入欧盟对中国的争端解决咨商程序[2];此外2022年乌俄战争爆发后,蔡政府亦加入国际间的联合制裁,对两国祭出半导体出口管制[3],并编列预算协助乌克兰战后重建等等。

邦交国双边关系

编辑

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时共有22个邦交国,但因北京升高对台外交打压的结果,截至目前为止共有10个国家宣布与中华民国断交、转向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目前仅剩12个邦交国。这些国家依断交时序分别为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马多米尼加布基纳法索萨尔瓦多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尼加拉瓜洪都拉斯以及瑙鲁

中南美洲

编辑

中美洲是中华民国邦交国最密集的地区,同时南美洲巴拉圭则是现今最大的邦交国。拉丁美洲各国传统上素有反美情结,自2018年起更是纷纷转向左倾,北京便顺势透过挖角台湾友邦的方式,试图松动美国在当地的影响力。此区域中,邦交相对稳定的国家多半集中于加勒比地区,包括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圣基茨和尼维斯等国,以及西岸的伯利兹

 
蔡英文出席洪都拉斯总统叶南德兹国宴

蔡英文政府上任伊始,时任洪都拉斯总统叶南德兹所属的右翼政党采取亲美的外交路线,叶南德兹多次与总统蔡英文透过元首热线越洋会谈,总部设于宏国的中美洲银行亦于2021年来台设立首个亚洲办事处,初期邦交尚称稳定。然而,2021年末COVID-19疫情的爆发导致宏国面临疫苗短缺;在请求台湾协助未果后,叶南德兹便放话表示愿意于中国设立商务办事处[4],一度引发邦交危机。

2021年宏国总统选举左翼在野党候选人希奥玛拉抛出欲与中国大陆建交的政见,并顺利当选,再度引发断交危机。选举前夕,美国国务院派遣代表团前往当地疏通,希奥玛拉虽在就职后并未立刻中止外交关系;惟2023年初希奥玛拉却于Twitter证实指示外长商谈与中国大陆建交事宜,指出原因为台湾不愿意供价值25亿美元的债务融资[5],并不顾美国特使的反对,于一周后正式宣告双方断交。

 
2020年10月,尼国驻台大使李蜜娜甫向蔡英文呈递到任国书,隔年旋即断交

尼加拉瓜总统奥蒂嘉在2007年就任后,持续面临独裁统治及镇压民主运动的指控,并因之受到国际制裁;台湾却迫于外交困境不得不持续金援奥蒂嘉政府,导致在当地陷入“援助独裁者”的指控。2021年末,尼国因年底大选传出舞弊而不获多个国家承认选举结果,并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制裁,致使台湾在金援上受到美国政策限制,奥蒂嘉因此愤而转向承认北京[6],甚至强制没收台湾大使馆馆产,将其移交予中国政府[7]

断交后,尼加拉瓜转而与北京合作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2022年时任中美洲议会的尼籍议长奥德加英语Guillermo Daniel Ortega Reyes未经议会讨论,迳于社群平台发布“一个中国”声明并呼吁中美洲统合体纳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8];隔年中美洲议会更是通过尼籍议员的提案,由中国人大取代台湾立法院的永久观察员地位,引发台湾遭逐出参与中美洲事务的危机[9]

 
蔡英文以国宴款待到访的海地总统莫伊兹

海地是在多米尼加外交转向后,唯一与中国大陆互设有贸易办事处英语Trade office的邦交国。由于海地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不时会利用与台湾的邦交关系为筹码索取金援;2020年台湾驻海地大使刘邦治即疑似因金援问题与海地总统莫伊兹发生争执,传出遭到海地政府要求撤换并驱逐出境[10]。2021年该国更因莫伊兹遇刺案使得当地政局陷入混乱,嫌犯甚至一度闯入台湾大使馆,亦使双方邦交陷入不稳[11]

 
“英翔专案”巴拉圭政府以仪仗队军礼欢送蔡英文

巴拉圭是1990年代第三波民主化时期唯一未与中华民国断交的南美洲国家,其外交政策受美国影响甚深,长期以来执政的红党一直倾向与台湾保持关系,初期邦交尚称稳定;双方也于2018年签署了贸易协定和互惠免签证协议。然而,2021年巴拉圭政府因COVID-19疫情失控面临北京当局的疫苗外交施压[4],邦交一度传出警报,最终在台湾提供紧急援助款后邦交危机暂告落幕,国产研发的高端疫苗也成功于当地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并获得紧急使用授权[12]

由于巴拉圭是以农业出口为主的国家,近年受到北京透过加大施压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等因素,台巴关系的走向遂受到国际瞩目,不仅巴拉圭总统阿布铎于2022年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呼吁台湾提供10亿美元的投资维持邦谊,是否继续维持与台湾外交关系甚至成为2023年巴拉圭大选的选战焦点,其中更有两位在野党总统候选人支持转向北京;最后选举结果虽然由承诺维持邦交的执政党候选人潘尼亚胜出,但舆论分析两国邦谊仍随时存在断交诱因。[13]

大洋洲

编辑

大洋洲向来是澳大利亚的传统势力范围,然而中国近年来试图拉拢南太平洋诸国,颇有取代澳大利亚成为区域强权的意味,使澳大利亚政府心生警惕;加之两国因贸易战的缘故交恶,澳大利亚便一改过往不插手台海问题的态度,开始与盟邦美国合作协助维系台湾邦交。其中,帕劳马歇尔群岛两国因在国防安全秩序上与美澳有着深度合作,因此并未外交转向;但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即不顾华府与堪培拉的反对,接连于2019年转而承认北京。

 
蔡英文宴请来访的帕劳总统惠恕仁

帕劳是经济高度依赖观光收入的太平洋岛国,2018年时任总统雷门格绍拒绝北京的建交提议后,中国政府即对之祭出旅游禁令,禁止原先占帕劳近半数的中国观光客赴该国旅游,重创当地经济。饶是如此,帕劳政府仍然未屈服于来自中国当局的外交压力;2021年台帛于疫情之下启动全球首个“旅游泡泡”[注 2],新任总统惠恕仁也于访台之际承诺尽力维护邦谊。此际美国政府亦罕见指派国防部长出访帕劳[14],并派遣驻帕劳大使帕劳总统访台,欲巩固三国间的合作关系。[15]

 
“永续南岛,携手共好”太平洋友邦之旅,马歇尔群岛总统海妮(右)亲自迎接蔡英文

美国日本与台湾一直是马歇尔群岛长年以来的最重要伙伴,也是主要的经济援助国与外资投资来源。然而,马歇尔群岛与美国之间因核子试爆驻军的问题存在着矛盾,北京于是利用此点策动反对党议员对立场亲台的总统海妮发动不信任动议,一度引发台马邦交生变疑虑,不过最终并未通过[16]。台马双方于2018年-2019年间签署了《海巡合作协定》、《互惠免签证协定》与《经济合作协议[17][18],扩大双方在经贸、观光与海上执法的交流。

 
蔡英文以军礼迎接来访的所罗门群岛总理何瑞朗

所罗门群岛是南太平洋最大的群岛国,在何瑞朗担任总理期间与台湾的关系十分友好。2019年4月政党轮替后,反对党亲中派前总理苏嘉瓦瑞第四度当选,新政府上任后立即释出消息要在百日内决定是否与台湾维持外交关系,引发美国澳大利亚介入[19],但最终仍在苏嘉瓦瑞的主导下转向承认中国大陆。断交的决定在索国国内引发抗议,该国最大省马莱塔省省长苏达尼拒绝承认断交结果,并在断交后持续接受中华民国政府的援助。

断交后双方持续交恶。2021年索国首都荷尼拉发生大规模示威骚乱,苏嘉瓦瑞指控“台湾政府在背后策划整起事件”,但未能提出任何证据;中华民国外交部则予以否认,并批评苏嘉瓦瑞此番言论“不负责任”[20]

非洲与欧洲

编辑
 
“同心永固之旅”蔡英文与斯威士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右)签署联合公报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布基纳法索转向后,斯威士兰成为台湾在非洲唯一的邦交国。中国大陆对此刻意拉拢非洲国家集体排挤史国[21],并刁难该国公民办理中国签证,试图逼其就范。斯威士兰是非洲仅存的绝对君主制政体,国王握有政治实权,而该国国王姆斯瓦蒂三世与台湾的渊源相当深厚,并无意改变其外交方针[22];但史国于2021年中发生动乱英语2021–2023 Eswatini protests,王室与政府一度面临统治危机[23],台湾也因武器援助问题而面临当地民间的质疑[24]

 
副总统陈建仁出访梵蒂冈,与教廷国务卿帕洛林枢机主教会晤

梵蒂冈自1971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后就未再任命大使驻台,并于2001年马其顿断交后成为中华民国在欧洲唯一的邦交国,多年来不时传出将转向承认北京以换取改善中国大陆境内天主教信徒处境的传闻。教宗方济各于2013年起就任后,对于中国大陆信徒的问题十分积极处理,罗马教廷于2018年与中国政府签订了《梵中主教任命协议》并两度续约,从而引发了台梵邦交生变的疑虑;对此教廷国务院否认该协议涉及外交关系[25];中华民国政府亦数次安排曾获教廷授予“耶路撒冷圣墓骑士团骑士”的副总统陈建仁访梵,力图防止邦交生变。

非邦交国双边关系

编辑

亚太地区

编辑
特朗普时期(2017-2021)
编辑
 
蔡英文与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进行越洋通话

第45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当选是台美关系发生变化的关键,除了准元首层级的“特蔡通话”之外[26],自2018年起美中贸易战开打后形成了“美中对抗”的态势,华府开始着手调整其“一中政策”的内涵,对台称谓不再避讳正式官衔,2020年更首次由卫生部长阿扎副国务卿克拉奇接连抵台访问[27][28],破例升高访台官员的层级;国务卿庞佩奥甚至于2021年初直接宣布废止国务院对台交往内规[注 3],开启了台美外交官之间的公开互动。此时期的台美关系也被认为达到1979年两国断交以来的高峰。

与此同时,贸易战和战狼外交掀起美国国内的反中声浪,加强对台关系的声量逐步获得重视,并形成了跨党派共识;第115届第116届国会陆续通过《与台湾交往法》、《台北法案》与《亚洲再倡议保证法》等友台法案,鼓励高层互访也协助台湾维系邦交;此外也持续通过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国际民航组织的决议。

拜登时期(2021-2024)
编辑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于总统府大礼堂会晤蔡英文并接受赠勋

乔·拜登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击败寻求连任的特朗普,其上任后并未重回民主党前一次执政时的友中路线,而是在延续了前朝的印太政策。白宫仍矢言坚守“一中政策”,但却有逐渐打破“战略模糊”的态势;拜登总统就四度亲口表示,若北京攻打台湾,美国将会出兵协防[29]。而台美关系在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到任后,双边政府建立起相当稳固的信任,互动的层级也再次逐步拉高,包括正式邀请出席就职典礼[30]、两国副总统于第三国同台互动[31],甚至外交、国安高层的双边会谈也逐步公开[注 4],被称作是台美关系40年来最好的时刻。

美国国会的对台角色也在此时凸显,第117届国会除了通过禁止行政机构使用含有“不正确标示”台湾的《诚实地图法案》和无偿提供100亿美元军援之外[33][34],国会议员也频繁地高调造访台湾[35];而2022年8月初,时任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更是在北京威吓及全球瞩目之下访问台湾,成为25年来首位访台的国会议长[36];继任的议长麦卡锡亦于隔年蔡英文过境加州时与其会晤,缔造过境外交的纪录[37]

安全合作
编辑

由于近十几年来两岸军力差距扩大,特朗普政府自2019年起频繁对台军售,任内共批准高达11次的军售案;而继任的拜登政府也开始派遣特种部队官兵常驻台湾,训练中华民国国军部队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38][39]。虽然军售案一度受到乌俄战事影响而延迟交付,但美方也破例允许美制爱国者导弹在台试射[40]。至于海防和后备动员方面,台美透过《海巡合作备忘录》,共同设立海巡工作小组加强联合执法,遏止北京以《海警法》扩张海权[41]台湾驻美军事代表团维基数据所列Q119516971军官员额也将扩编,并加入国民兵的“州伙伴计划英语State Partnership Program[42]

经贸整合
编辑

为解决美国肉类进口问题所导致的贸易障碍,蔡政府于2020年宣布有条件开放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猪肉进口,隔年上任的拜登政府旋即恢复搁置六年的TIFA会谈[43];在历经一年的谈判后,两国于2023年6月签署《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定,内容包括贸易便捷化、反贪腐关税减免等等,被视为是台美断交以来最重大的贸易进展[44]。而贸易深化所衍生的双重课税英语Double taxation问题也于此际浮上台面,蔡政府顺势推动签署双边租税协定,并获国会相关委员会响应。

安倍晋三时期(2016-2020)
编辑

2012年上任的安倍晋三是日本政界知名的亲台派政治人物,不过迫于台湾民意强烈反对福岛等地的食品进口,导致台北与东京之间长期存在贸易障碍;因此安倍主政期间虽作风友台,但除2017年时遣总务副大臣赤间二郎访台[45]、以及将驻台机构更名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之外,台日关系并无明显进展,双方在TPP等区域经贸的议题上也无法达成共识。2020年前总统李登辉逝世,鉴于其与日本政坛的渊源,安倍罕见以首相身份公开哀悼[46],其他内阁阁员副首相官房长官文部科学大臣等亦亲自前往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追悼;安倍并委派前首相森喜朗率众议员组成官方吊唁团,二度抵台致祭和追思[47]

菅义伟时期(2020-2021)
编辑

2020年末,安倍晋三因健康因素宣布辞去首相,继任的菅义伟内阁虽执政仅短短一年时间,但东京当局对北京升高警惕的结果,也连带提升了台日双边的关系进展。首相菅义伟率先于访美之际与美国总统拜登破例于联合声明中提及台海局势[48],接着该年度内阁会议通过的《防卫白皮书》亦首度将之纳入国家安全[49],执政党官员更陆续公开表示日方有必要保护台湾[50][51],显示日本在台海战略上的转变。此外,2021年台湾本土疫情爆发后,透过台美日三方的协调与合作,东京方面也捐赠大量疫苗以协助台湾解决燃眉之急[52];至于美国退出后改组的CPTPP,日方也表态欢迎台湾申请入会[53]

岸田文雄时期(2021-2024)
编辑

菅内阁下台后,接任的岸田文雄于初次组阁时任命了向来被视为自民党内立场较为亲中的林芳正担任外务大臣,在战略上仍延续先前日本在台海问题上的态度[54],但台日之间的交流则转趋低调。两国执政党利用菅义伟时代建立起的“台日执政党2+2对话”机制,就区域安全、经贸事务以及CPTPP的入会谈判等议题进行交流;同时蔡政府也于2022年正式松绑福岛等地食品的进口限制,试图深化双边贸易并为入会创造有利条件[55]。而前首相安倍晋三于同年遇刺身亡,副总统赖清德更罕见担任特使前往东京参加家祭,是继1985年李登辉以过境名义访日以降,再有副元首于任内踏上日本国土[56]

2018年起澳中关系恶化加之新冷战格局,莫里森领导的自由党政府的对华战略出现转折,连带影响澳方的对台态度;虽未如同欧美一般公开双边接触,但仍然转而加强与美国亚太地区的合作,不仅驻台外交官行事转趋高调,国防部长彼得·达顿也罕见表态“若中国进犯台湾,澳大利亚将与美国同进退”[57];甚至202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前夕,堪培拉当局积极处置涉及台、澳、中三方的国际间谍事件,对选情产生相当程度影响。2022年自由党在联邦大选中落败,上台的工党政府虽然在区域安全上持续警戒北京对台动武[58],但对于台澳双边的政治、经贸交流仍然采取回避态度;总理艾班尼斯甚至还在2022年的曼谷APEC峰会上表示“只有受承认的国家能加入CPTPP”,国会议员的访台行程也遭到刻意淡化[59]

加拿大政府近年同样因加中关系恶化与美中对抗的缘故,导致朝野对台态度转趋积极。两国政府首次于2021年公开部长层级的视频对话[60],蔡政府也宣布即将在蒙特利尔开设新的外交馆处;此外,渥太华当局对于北京进犯台湾的意图仍有所警觉,加拿大皇家海军近年亦持续与美国海军联合巡弋台湾海峡[61]。不过,过去被视为亲华的杜鲁道政府虽然任内台加关系有所提升,但仍遭媒体揭露施压接受政府资助的“哈利法克斯论坛”撤回颁奖给蔡英文的决定,以免惹怒北京,似乎对台立场仍有诸多顾虑[62]

台俄两国虽然在政治上并无往来,但近年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观光和文化艺术交流也逐年攀升。台湾于2019年起对俄罗斯公民实施免签证试办政策俄罗斯政府隔年也将台湾纳入全境电子签证适用国家。然而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蔡政府与西方国家站在同一阵线,跟进国际制裁对俄实施半导体出口禁运,也遭莫斯科当局列为“不友好国家名单”;虽然原先的签证政策并未受到影响,但双边交流因而锐减,莫斯科也不时开始发表支持北京立场的不友台声明。

台韩官方自1992年断交后几乎断绝来往近三十年,两国也不再视彼此为重要伙伴。近年受美中对抗的态势影响,同时也出于地缘战略的考量,蔡英文政府开始较积极拉拢同为民主阵营的韩国;而韩国总统文在寅也于2021年首度表态关切台海和平[63],打破韩国政府向来不就台湾问题表示意见的态度。然而,文在寅政府却因顾忌北京立场而于同年底临时取消政务委员唐凤线上演讲邀请,遭到外交部的严正抗议[64]。2022年韩国政党轮替后,新上任的尹锡悦政府采取较为亲美的立场,除在战略上将台海事务提升至国际问题之外[65],执政党籍的国会副议长更首次访问台湾[66],颇有渐渐靠向美国一方的趋势。

欧洲地区

编辑

过去由于欧盟长期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台欧交流仅局限于经贸和教育文化等事项;然而随着中欧关系恶化,加之新冷战态势形成,内部成员国的对台交往政策逐渐出现分歧。尤其COVID-19疫情爆发后,欧盟鉴于台湾在半导体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一度加大支持台湾参与WHO的力道,2022年更首次由贸易总署英语Directorate-General for Trade署长与台湾经济部部长举行半导体供应链对话[67];蔡英文政府则趁势推行口罩外交和双边投资协议,并透过外交系统积极增加台湾在欧洲的能见度[注 5]。然而,冯德莱恩委员会仍然相当重视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关系,故于开启投资协议谈判的议题上,欧盟意愿则相对消极[68]

欧洲议会方面除相对开放与友台之外,近年来陆续通过欧洲经贸办事处更名“欧盟驻台办事处”等友台决议、敦促洽签双边投资协议,也首度发表《台欧盟双边关系报告》;各党派议员亦达成共识,开始组成官方代表团访问台湾[69][70],甚至副议长毕尔英语Nicola Beer也首度以官方身份到访[71]。此外,外交部长吴钊燮亦于2021年出访欧洲,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英语Brussels and the European Union欧洲议会议员会晤,被视为双边关系的重大突破[72]

2017年政治立场中间派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台后,虽并未如同美国般的强硬姿态面对俄罗斯中国,但初时在台湾问题上并未采取姑息主义法国政府仿效美军主张“航行自由”,曾数次派遣巡防舰通过台湾海峡[73],并于2020年批准对台军售续约[74]。外交上,经台法两国磋商后,台湾外交部宣布于法南城市普罗旺斯设立“驻普罗旺斯台北办事处”,成为驻法国台北代表处之后台湾驻法的第二处驻馆[75]

马克龙政府在战略上响应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萊恩的“欧洲自主”,初始并无意加入美国为首的抗中同盟;然而随着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安全隐患,以及台湾半导体产业等重要因素,迫使巴黎当局着手调整其外交策略。不过,即便法国外交部于2022年公布的《印太战略报告》中首次台湾视为经贸上的“关键伙伴”等主张[76],但实际上并无任何具体作为,甚至马克龙2023年访华还表示“欧洲不应卷入台海战争”,遭舆论批评其台海立场愈发绥靖[77]

21世纪初德国在总理默克尔执政之下,对中俄两国奉行现实主义以深化经贸往来,在台湾问题的态度上近乎完全绥靖,联邦政府仅就教育与文化艺术等无涉政治的领域进行交流。COVID-19疫情期间,面对台湾捐赠口罩,柏林当局甚至采取极为保守的策略,不愿公开点名致谢[78];而后国内车用芯片短缺时,时任联邦经济暨能源部部长阿特迈尔致函台湾经济部部长王美花,要求台湾政府协调台积电优先供货给德国,一度激起台湾舆论的反感;王美花则顺势要求德方协助购买德制BNT疫苗,被称作“芯片外交”[79]

然而2021年底默克尔结束长达16年的执政后,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出现变化,台海安全首度被纳入新政府的联合执政协议中[80]绿党籍外长贝尔伯克更罕见表态若台湾遭到入侵,德方将提供援助[81]。2023年自民党籍的联邦教育部部长史塔克-瓦特辛格英语Bettina Stark-Watzinger访问台湾,并且公开会晤台湾政府相关部会首长,是26年以来再有部长级阁员访台[82];其后两国更进一步签署刑事司法互助协议,双边关系进一步升温。

 
总统蔡英文接见来访的英国贸易政策大臣汉兹

英国政府多年来均与台湾保持一定程度联系,例如次长级别的经贸对话会议与国务大臣层级的官方往来。2020年英国正式脱欧后,外交上不再受到欧盟的限制,加之美中对抗局势影响,约翰逊内阁公开表达对台海局势的担忧,不仅首次将台海安全纳入其全球战略之中[83],2021年更派遣里士满号巡防舰通过台湾海峡[84],呼应盟友美国“航行自由”的主张。除了台海议题上的鲜明表态之外,伦敦当局对台交往也逐渐转趋积极,2023年继台美签署首批贸易协定后,台英双边也正式展开贸易谈判[85]

 
捷克参议院议长维斯特奇尔在立法院议场内发表演说

2013年捷克总统泽曼上任后,与其政治盟友、时任总理巴比斯共同采取亲中路线,并相对疏离台湾。2018年时捷克贸易工业部更接受中国驻捷克大使张建敏的施压,将原先受邀的台湾驻捷克代表请离会议现场,在捷克政坛引发轩然大波[注 6];其后又陆续发生北京当局为报复亲台派布拉格市长贺瑞普,片面中断布拉格与北京上海间缔结的姐妹市协议,并取消布拉格爱乐乐团英语Prague Philharmonia于北京的巡回演出。[86]

2019年捷克参议院议长柯佳洛公布访台计划,引发北京强烈反对;其于行前骤逝后,中国驻捷克大使馆与捷克总统府的施压信件曝光[87],导致捷克国内对华态度发生转变,并开始关注台湾。隔年继任的议长维斯特奇尔率团访台,成为半世纪以来首位在立法院发表演说的外国议长,且受到斯洛伐克德国等邻国的声援[注 7];巴比斯政府也于此际跟进邻国,宣布赠台3万剂的莫德纳疫苗[88]

2021年底捷克大选,立场亲台的在野党联盟赢得多数席次并顺利组阁,新政府即宣示将深入发展对台关系。隔年立法院院长游锡堃率团回访捷克并在参议院发表演说,捷克官方也给予高度礼遇[89];2023年捷克总统当选人帕维尔更于选后与总统蔡英文通电话,众议院议长艾达莫娃随后亦率大型访问团访台,昭示著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

 
2021年11月18日,“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挂牌成立运作

2020年立陶宛中间偏右的新政府上台后开始迅速发展与台湾的关系,2021年位于维尔纽斯的“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正式开设,是继未受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索马里兰之后第二个以“台湾”为名设立的代表处,招致北京的激烈报复[90][91]中华民国政府对此则宣布在当地设立近10亿美元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92]。双方迅速建立起次长级的对话机制,维尔纽斯当局也接连派遣经济暨创新部农业部交通暨通讯部等部会副部长访问台湾[93][94],商讨洽签双边农业合作协议与直航事宜,并于同年秋季在台设立贸易代表處英语Trade office

此外,官方的交往也开启了两国民间的互动。2021年中台湾陷入疫苗短缺之际,立陶宛政府宣布捐赠26万剂的AZ疫苗[95],在台湾引发了一波“立陶宛热潮”,多间立陶宛的社福机构涌入大笔来自台湾的小额捐款,立陶宛的巧克力兰姆酒也在台掀起热购潮。[96]

2010年代中期波兰原先倾向与中国进一步深化经贸关系,但受到美中对抗的局势影响,杜达政府的对华态度转趋保守,转而与当时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合作,并同步开启与台湾之间的交流。其先是跟进英国将驻台实质大使馆“华沙贸易办事处”更名为“波兰台北办事处”,2019年更是率先与台湾签署《台波刑事司法合作协定》,是首个与台签署完整司法互助协议欧盟成员国[97]。而COVID-19疫情期间,波兰政府也捐赠40万剂AZ疫苗予台湾[98],是中东欧国家赠台疫苗数量最多者;2022年华沙当局亦头一遭派遣经济发展暨技术部政务副部长皮丘沃克波兰语Grzegorz Piechowiak搭乘波兰空军行政专机访台并出席“台湾-波兰经贸咨商会议”,是历来最高层级的访台官员。[99]

与其他中东欧国家相似,斯洛伐克于2020年国会选举迎来中间偏右的新政府后,即开始加强与台湾之间的互动。2021年7月,斯洛伐克政府捐赠台湾16万剂的AZ疫苗[100],两国并于隔月签署《台斯刑事司法合作协议》[101];年底斯洛伐克经济部政务副部长葛力克斯洛伐克语Karol Galek率团搭乘漆有斯国国旗的专机抵台访问,访团成员包括外交部经济合作总司长、国家科学院英语Slovak Academy of Sciences等跨部会官员与产学界代表,是该国有史以来派出的最高访问层级[102]。隔年6月,两国再签署《台斯民事暨商事司法合作协议》,为欧洲首个与台签署民事司法互助协定的国家。

然而2023年国会选举执政联盟落败,立场亲中俄的前总理罗伯特·贝佐回锅筹组偏左政府,并积极策划访华事宜,台斯关系进展也随之趋缓。

2020年立场亲台的保守派议员扬沙第三度出任斯洛文尼亚总理,适逢斯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扬沙即撰写公开信呼吁欧盟领导人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同时也以总理兼卫生部长的身份与卫生福利部部长陈时中举行视频会议。2022年扬沙接受印度电视台英语DD India专访时透露,斯洛文尼亚正与台湾洽商互设代表处事宜,并称支持台湾人民自主决定国家前途,一度被视为是台湾在中东欧的潜在盟友[103];然而扬沙于同年连任失利后,相关事宜也未再有消息。

非洲地区

编辑
 
驻索马里兰代表处成立典礼

美国的支持下,2020年7月中华民国政府与位于东非有限承认国家索马里兰共和国”采取未建交、但比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使节的待遇互设代表处[104],并派遣技术团常驻协助当地发展农业、提供留学生奖学金赴台深造,同时台湾中油也与吉尼尔能源公司合作投资探勘石油[105]。由于先前台湾在非洲的驻处皆集中于非南几内亚湾沿岸,因此位处“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兰将是深入非洲的据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索马里兰也亟需借助台湾在科技、建设方面的成就改善其经济体质。

索马里兰的政治处境与台湾类似,因索马里主张其为该国领土,因而未获任何联合国会员国承认;北京碍于与索马里间的邦交无法给予外交承认与巨额的经济诱因,故促成台索之间的顺利谈判,同时也突破了无法以“台湾”为名设立驻外馆处的枷锁。2022年2月,索马里兰外长瑞格萨英语Essa Kayd领军的部长级访团正式访问台湾,主动深化两国关于经济、边境安全及网络科技的交流[106]

国际参与

编辑

中华民国自1972年退出联合国后,长期遭北京当局以“一中原则”为由打压,导致官方与民间皆长期无法参与联合国功能组织及其所属相关会议,甚至连友邦代表出席联合国活动都受到中国打压[107]。面对困境,蔡英文政府尝试透过科技手段突破重围,例如2017年政务委员唐凤利用远端视频的方式,成功参与年度互联网治理论坛英语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的正式会议,突破亲赴日内瓦办事处的现实困境,并以此创造先例。[108]

世界卫生组织

编辑

2017年起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在中国大陆主导下,不再发函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世界卫生大会(简称WHA),蔡英文政府则在场外举行多场双边会谈,借此突破北京当局的外交封锁[109]。而COVID-19疫情爆发后,原先WHO在北京施压下刻意忽视台湾的防疫成果[110],甚至一度遭秘书长谭德塞指控种族歧视攻击[111];蔡英文政府对此则打出“Taiwan can help”(台湾可以帮助)的口号,利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试图叩关WHA大会。虽然最终并未成功与会,但成功扭转WHO的对台态度。

蔡英文政府任内对于区域经贸整合的首要目标,即是参与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转变而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简称CPTPP),自甫上任即开始布局,与11个成员国的个别咨商皆已完成。然而第一阶段咨商刚落幕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却于抢先向CPTPP申请入会,并公开反对台湾加入;由于CPTPP对新加入会员国系采共识决,为避免中国大陆先行加入而对台湾入会增添变数,蔡英文政府亦于同年底向秘书处递交入会申请。目前即将展开入会前咨商程序,并已初步获得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国的支持[53][112][113]

IPETCA

编辑

2021年新西兰发起首个以原住民经贸投资议题为主的区域多边合作机制“原住民族经济贸易合作协议英语IPETCA”(简称IPETCA),台湾受邀后迅速由原民会经济部外交部展开咨商程序,并于2022年3月正式以“中华台北”的名义递交加入意向书,与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共同成为创始会员国。[114]

争议领土主权立场

编辑

南海主权争议

编辑

2016年7月,位于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作出“包括太平岛在内的南沙群岛为‘’而非‘’”的裁决[注 8],同时以“中国的台湾当局”称呼台湾[115]。对此蔡英文政府声明,中华民国政府不接受本次南海仲裁案的结果,同时主张此仲裁判断对台湾不具法律拘束力,南海诸岛及其相关海域主权属于中华民国所有。此外,总统蔡英文要求国防部完成应变中心开设,并决定让原定14日前往太平岛巡弋的康定舰提前一天出航[116]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争议

编辑

蔡英文政府在外交上采取亲近美国日本的路线以抗衡中国,因此对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争议鲜少表态,东京当局也十分有默契的避而不谈;偶有发生台湾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遭日方驱离的情事,蔡英文政府也都选择透过既有的“台日渔业委员会”联络机制低调协商。2020年中,石垣市议会因中方公务船屡次在钓鱼岛海域附近出没骚扰,而通过将钓鱼岛改名的议案,外交部则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为中华民国所有”的一贯立场,并承袭过去马英九政府时代“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以冷处理的作法力图降温事态[117]

中国的外交打压

编辑

蔡英文政府执政期间,中国大陆除针对中华民国邦交国威逼利诱之外,于非邦交国家的打压也十分凌厉,并试图其政治主张“一中原则”解释为国际习惯法

扩张主权

编辑

蔡英文政府上任前中国即相当积极的扩张其司法主权,屡屡要求第三国将犯嫌引渡至中国审判,包括柬埔寨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均曾将台籍嫌犯遣送中国;2016年的肯尼亚电信诈骗案北京更是施加极大压力予肯尼亚政府,导致5名涉嫌电信诈骗台湾人即使获肯尼亚最高法院英语Supreme Court of Kenya判决无罪并命令遣返台湾,肯尼亚警方却仍然不惜违反法庭颁发的禁制令,于深夜将台嫌押解遣送北京[118]。该事件也促使蔡英文政府积极与他国洽签司法互助协议,避免再有台湾人被遣送至中国大陆

胁迫更名

编辑

2017年伊始北京施压所有的建交国家,令当地政府去除所有含有“台湾”或“中华民国”字样的办事处或机构,导致多个台湾驻外代表处被迫更名为“台北代表处”,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厄瓜多尔巴林约旦斐济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119]。其中,尼日利亚政府甚至派遣武装警察包围代表处馆舍,勒令台湾驻奈国代表限期离境,并要求驻馆迁离首都阿布贾[120];而斐济则是施压“中华民国(台湾)驻斐济商务代表团”更名为“驻斐济台北商务办事处”,2023年政党轮替后斐济新政府虽一度复名,但最终仍不敌北京压力[121]。此外,连由台湾民间集资成立的“土耳其台湾中心”,也遭中国大使馆施压土耳其官方发函更名,并要求不得悬挂中华民国国旗[122]

骚扰驻处

编辑

中国政府在“战狼外交”的方针下,自2018年起变本加厉的公开骚扰台湾外馆活动。2019年《瑞典日报英语Svenska Dagbladet》批露,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施压斯德哥尔摩喜来登酒店,要求拒绝出借场地予驻瑞典台北代表团举办国庆酒会,迫使外馆更改地点至瑞典历史博物馆[123];2020年更因此发生外交冲突:两名中国驻斐济大使馆外交官企图闯入台湾驻斐济代表处在首都苏瓦太平洋酒店英语Grand Pacific Hotel (Fiji)举行的双十国庆酒会,与台湾驻处人员产生肢体冲突,导致台湾国安局的一名参事脑震荡送医。事后中国大使馆不但拒绝道歉,甚至声称台方举行“非法活动”[124];斐济政府则将该起冲突定调为“外交事件”,试图降低事态。

阻扰合作

编辑

蔡英文政府主政期间,北京对于台湾享有的国际空间愈发无法忍受,频频出手阻挠。2016年一批由高雄港运往新加坡泰瑞克斯装甲车中途被香港海关查扣[125]新加坡国防部证实是因“例行检查”而延误;舆论则认为中国有意施压新加坡终止与台湾的“星光演习”军事合作计划,进一步孤立台湾[126]。此外,2021年初台湾在美国的协助下曾尝试与南美洲国家圭亚那发展经贸外交,原先宣布将以“台湾办公室”为名设处,却在北京的介入之下,圭亚那外交部隔日旋即片面废止设处协议[127]

截断疫苗

编辑

COVID-19疫情期间,北京当局曾在台湾疫苗短缺之际,企图截断台湾的疫苗通路并将之局限于其掌控的范围内。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指控,台湾政府原先向德国BioNTech生技公司原厂采购500万剂的BNT疫苗,却在签约前一刻遭到政治力介入而告吹[128];中国先是透过国内代理商“上海复兴”与BioNTech签订代理合同,取得包括台湾在内的大中华地区代理权,迫使台北当局只得向上海复兴采购,导致蔡英文政府一度陷入通路被截断的困境。后续经东京与华府方面捐赠疫苗暂时解套,柏林当局也介入斡旋,中方才终于让步[129][130]

参见

编辑

脚注资料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台海议题是日本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其主要原因包括:
    1. 台海若爆发战争,与台湾距离仅百余公里的国境西端冲绳县八重山群岛极有可能遭到战事波及。
    2. 两岸战事一旦开打,解放军为阻止美军介入,极有可能针对驻日美军基地发动攻击,届时依《美日安保条约自卫队将被迫参战。
    3. 即使解放军未攻击日本本土,东京政府也会面临是否允许美军、甚至是中华民国国军使用其军事设施的难题。
    4. 最终假使中国成功攻占台湾,北京势力将突破第一岛链,恐有进一步激化日中之间领土纷争的危险。
  2. ^ 旅游泡泡日语トラベルバブルTravel Bubble)是指在COVID-19疫情期间,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其国内的疫情均相对稳定,因此互相开放全部或一部的边境管制措施,使两国人民得以免除正常的检疫程序,彼此相互到访进行观光旅游。
  3. ^ 过去国务院内规限制官员不得在院内接见台湾外交官,驻外使领馆也需避免与台湾驻外官员正式、公开接触,因此过往台湾驻外官员会晤美方人士时,均刻意挑选餐厅、酒店等非官方性质的场所,或采取不公开的会面形式。
  4. ^ 自1996年台湾海峡导弹危机之后,台美双方即建立起国安、外交高层的间秘密会谈“蒙特利尔会谈”(Monterey Talks),地点则多于美国本土举行。自2019年起蒙特利尔会谈开始曝光于媒体,揭露时任国安会秘书长李大维赴美与白宫国安顾问约翰·波顿会晤;2023年蒙特利尔会谈则是移师华府近郊阿灵顿美国在台协会总部举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和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官库尔特·坎贝尔被媒体拍到现身与会,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与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亦亲自出席[32]
  5. ^ 除外交部长于各国平面媒体的投书之外,派驻欧洲诸国的外交官皆于台湾问题成为欧洲的热门话题之际,接连代表台湾受访或出席当地政论节目,大幅提升台湾的国际能见度。
  6. ^ 时任捷克贸易工业部英语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Trade (Czech Republic)部长诺娃科娃捷克语Marta Nováková因屈从中国大使的要求将台湾驻捷代表请离,引发国会一阵哗然,认为此举为严重的外交失礼,逾40名国会议员联名致函总理巴比斯,要求贸工部长辞职下台以示负责。隔年巴比斯政府将诺娃科娃撤职,但未回应是否与该事件有关。
  7. ^ 维斯特奇尔到访台湾后,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回应称其“必付出惨痛代价”,引起捷克朝野不满,捷克外长批评此举相当过分,并召见中国大使要求解释。而斯洛伐克总统查普托娃则推文表示“中国的行为令人无法接受,斯洛伐克将与捷克共同站在一起”;隔日与王毅举行联合记者会的德国外长马斯亦公开回应“威胁不适用于这里(欧洲)。”
  8. ^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只有岛屿才能被视为是领土,得以主张12海里的领海范围与200浬的专属经济海域;至于礁石则无法主张。

参考文献

编辑
  1. ^ Quad四方安全對話:美、澳、印、日領導人舉行會談 聚焦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和疫苗分配. BBC中文网. 2021-09-23 [2022-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2. ^ 立陶宛:台灣、日本也要求加入歐盟對中國的世貿訴訟 全攬G7入案. 法广电台. 2022-02-11 [202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3. ^ 外交部:助俄侵略烏克蘭 即日起經濟制裁白俄羅斯. 中央社. 2022-05-06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4. ^ 4.0 4.1 台灣邦交國面臨中國「疫苗外交」誘惑 中台外交角力不停. BBC中文网. 2021-05-24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5. ^ 洪外长赴中谈建交 台外长质疑刻意撞期蔡访美. 德国之声. 2023-03-23 [2023-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5). 
  6. ^ 尼加拉瓜的背叛?友邦斷交背後被制裁的「獨裁者鐘擺」. 转角国际 (联合新闻网). 2021-12-10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7. ^ 尼加拉瓜沒收我館產 外交部擬提國際訴訟. 公视新闻网. 2021-12-31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2). 
  8. ^ 中美洲議會議長逕發「一中」聲明 多位議員公開反對. 公视新闻网. 2022-05-03. 
  9. ^ 台灣退出中美洲議會,在中美洲統合體、中美洲銀行的地位還穩嗎?. 关键评论网. 2023-08-22. 
  10. ^ 傳與海地總統激烈口角 台駐海地大使劉邦治遭要求撤換. 香港01. 2020-03-17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2). 
  11. ^ 總統被刺、總理鬧雙胞!與台灣65年邦誼的「海地」到底怎麼了?. 远见杂志. 2021-07-12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6). 
  12. ^ 高端第三期解盲成功!獲巴拉圭EUA 續向他國爭取. 华视新闻网. 2022-02-15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13. ^ 巴拉圭新总统续挺台 台巴邦交稳了吗. 德国之声. 2023-05-01. 
  14. ^ 防中國勢力擴張 帛琉邀美軍設立基地. 公视新闻网. 2020-09-05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15. ^ 帛琉總統訪問台灣啟動「旅遊泡泡」 美國大使罕見隨行. BBC中文网. 2021-03-31 [2023-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16. ^ 'It is baseless' - Marshalls President, facing ouster, blames Chinese influence. Radio NZ. 2018-11-09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英语). 
  17. ^ 見證臺馬簽署合作協定 總統盼強化雙方民間交流 共同守護兩國海域及人民安全 (新闻稿).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18-07-27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18. ^ 見證臺灣與馬紹爾群島簽署經濟合作協定 總統盼兩國夥伴關係更上一層樓 (新闻稿).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19-10-25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19. ^ 台灣與所羅門群島關係不穩 美澳同盟謹防中國影響力. BBC中文网. 2019-06-25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20. ^ 所羅門群島騷亂後政治撕裂持續 背後的中國因素和深層矛盾. BBC中文网. 2021-12-07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21. ^ 9月北京辦中非論壇 中國外交部:史瓦帝尼沒邦交不參加. 上报. 2018-08-22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22. ^ The kingdom that China just can’t flip. CNN. 2018-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英语). 
  23. ^ 斯威士兰:台湾与中国在非洲的外交战场. 德国之声. 2021-07-09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2). 
  24. ^ 友邦史國抗議頻傳! 台遭控捐直升機助鎮壓. TVBS新闻网. 2021-09-12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25. ^ 梵蒂岡和中國續簽主教任命臨時協議 教廷稱「不涉及外交」. BBC中文网. 2020-10-22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2). 
  26. ^ Trump's phone call with Taiwan president risks China's wrath. 卫报. 2016-12-03 [202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4) (英语). 
  27. ^ 美衛生部長訪台 今簽台美醫衛合作備忘錄. 公视新闻网. 2020-08-10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28. ^ 陈育晟. 美國國務次卿破天荒訪台 克拉奇肩負的兩大任務. 天下杂志. 2020-09-18. 
  29. ^ 拜登四度表態防衛台灣:美國「戰略模糊」趨清晰與「零成本」嚇阻北京?. BBC中文网. 2022-09-21. 
  30. ^ 断交後首次:台驻美代表成就职礼坐上客. 德国之声. 2021-01-21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31. ^ 美台副总统洪都拉斯同台 北京游说盟友杯葛就职仪式. 德国之声. 2022-01-30 [2022-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32. ^ 台美國安會談7小時 副國務卿及白宮官員與會[影]. 中央社. 2023-02-22. 
  33. ^ 美國通過台灣「誠實地圖」法案 北京強烈抗議 並稱華府將有「難以承受的後果」. BBC中文网. 2022-03-16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9). 
  34. ^ 美國參院通過對台灣五年百億美元的「無償軍援」意味著什麼?. BBC中文网. 2022-12-20. 
  35. ^ 美國軍機頻繁到訪台灣 如何解讀美台交流「常態化」新方式. BBC中文网. 2021-07-22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6). 
  36. ^ 佩洛西訪台會晤蔡英文 北京強烈抗議 宣佈繞台實彈演練. BBC中文网. 2022-08-03 [202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6). 
  37. ^ 蔡麥會結束 美強調加速對台軍售. 德国之声. 2023-04-06. 
  38. ^ 蔡英文受訪證實美軍在台灣並稱願與習近平「坐下來談」 釋放了何種信息. BBC中文网. 2021-10-28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39. ^ Taiwan's President says the threat from China is increasing 'every day' and confirms presence of US military trainers on the island. CNN. 2021-10-28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2) (英语). 
  40. ^ 美同意愛三飛彈在台試射 可望降低成本. 公视新闻网. 2022-11-03 [202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4). 
  41. ^ 美台签署“设立海警工作组”备忘录. 美国之音. 2021-03-26 [202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42. ^ 台美國民兵合作 駐美軍事代表團明年擴編 將派員互駐. 世界新闻网. 2022-12-12. 
  43. ^ TIFA復談達10大共識 台美從市場准入攻防轉合作. 中央社. 2021-06-30 [202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44. ^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被「敲骨吸髓」還是經貿轉骨?. 德国之声. 2023-06-09. 
  45. ^ 日本總務副大臣赤間二郎訪台 台日斷交後位階最高. 上报. 2017-03-24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46. ^ 关于台湾前总统李登辉逝世的记者会 (新闻稿). 日本国首相官邸. 2020-07-31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0) (中文(简体)). 
  47. ^ 森喜朗率跨黨派議員來台 弔唁李登輝. 华视新闻网. 2020-08-09. 
  48. ^ 美日聯合聲明52年來首提台灣 強調台海穩定重要性、關切中國脅迫行為. 中央社. 2021-04-17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30). 
  49. ^ 日本國防白皮書首提「台海穩定」重要性 對華政策走向引關注. BBC中文网. 2021-07-16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50. ^ 日本副防相:民主國家台灣必須得到保護. 法广电台. 2021-06-30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51. ^ 日本副相麻生太郎:若中國入侵台灣 將出兵保護台灣. 上报. 2021-07-06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1). 
  52. ^ 日本捐贈124萬劑AZ疫苗今運抵台灣. 法广电台. 2021-06-04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53. ^ 53.0 53.1 CPTPP:台灣中國爭相入群讓成員國面臨難題. BBC中文网. 2021-09-23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2). 
  54. ^ 英日達成歷史性防衛協議 日相: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 德国之声. 2022-05-06 [2022-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55. ^ 台灣解禁日本福島食品進口 與衝刺CPTPP有何關係. BBC中文网. 2022-02-09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4). 
  56. ^ 賴清德破天荒赴日弔唁安倍內幕 解析岸田文雄的台日中戰略思考. 财讯. 2022-07-22 [2022-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8). 
  57. ^ 澳洲防長:如中國武力犯台 將與美國同進退. 中央社. 2021-10-25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58. ^ “向中国发出信号”:美国将向澳洲部署可携带核弹头的B-52轰炸机. ABC中文. 2022-10-31 [202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 (中文(简体)). 
  59. ^ 澳跨黨派國會團訪台,訪團成員:和台灣是朋友 不代表就不能和中國交朋友. 美国之音. 2022-12-05. 
  60. ^ 台加經貿部長視訊會談 擴大創新合作. 自由财经. 2021-03-13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4). 
  61. ^ 台海觀察系列報導》加拿大宣示要派軍艦走台海!為何除了美軍,英法軍艦也來「走灶咖」?其實都是為了這件事. 今周刊. 2023-08-02. 
  62. ^ Trudeau government threatens Halifax Security Forum over proposed Taiwan award. POLITICO. 2021-04-11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英语). 
  63. ^ 美韓領袖聯合聲明: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影]. 中央社. 2021-05-22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 
  64. ^ 姜冠霖. 南韓爽約唐鳳視訊演講,難道只是因為「親中」?──看文在寅對「歷史定位」的最後一搏. 换日线. 2021-12-22 [2023-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65. ^ 尹錫悅稱台灣有事是全球之事遭中國批不容置喙 韓國迅即召見中國大使強烈抗議. 法广电台. 2023-04-20 [202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66. ^ 中國暴怒韓國議員「竄訪」 意外曝光國會副議長鄭宇澤來台. 上报. 2023-01-05 [2023-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67. ^ 台、歐盟經貿對話談3大議題 層級首達部長、總署長. 公视新闻网. 2022-06-03 [2022-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68. ^ 台積電赴德國設廠:為何引發台灣與歐盟「晶片外交」爭議. BBC中文网. 2023-03-20 [202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4). 
  69. ^ 歐洲議會首個官方代表團訪台 團長:支持台灣民主的重要信號. 法广电台. 2021-11-03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2). 
  70. ^ 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代表團訪台,周二會見蔡英文. 法广电台. 2022-12-19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5). 
  71. ^ 歐洲議會副議長到訪台灣 強調支持台灣民主. 法广电台. 2022-07-19 [202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9). 
  72. ^ 吳釗燮訪布魯塞爾 與台灣交往成歐洲新亮點. 中央社. 2021-10-29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0). 
  73. ^ 法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不是第一次,為什麼這次「普拉亞爾號」引發關注?. 关键评论网. 2023-04-13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74. ^ 法國因對台軍售合同與北京較勁. 法广电台. 2020-05-14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75. ^ 台法歷史新頁 駐法普羅旺斯辦事處揭牌[影]. 中央社. 2020-12-15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76. ^ 印太合作會議巴黎落幕 稱台灣為「關鍵夥伴」. 中央广播电台. 2022-02-24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77. ^ 馬克宏稱歐洲不捲入台海議題引發國際砲轟 新詞macroning諷賣友求榮. 中央社. 2023-04-10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6). 
  78. ^ 爽收100萬片台灣口罩 德國政府:感謝「其他國家」幫助. 镜周刊. 2020-04-16 [202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79. ^ 德國接觸買芯片與台灣「芯片換疫苗」:德方避談背後的中國因素. BBC中文网. 2021-02-08 [202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 
  80. ^ 德"紅綠燈聯盟" 正式簽署聯合執政協議. 华视新闻网. 2021-12-07 [202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7). 
  81. ^ 德国外长承诺:台湾若遭入侵 德国将提供支持. 德国之声. 2022-08-02 [2022-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82. ^ 德部长访台行程低调 中国批行径恶劣. 德国之声. 2023-03-21 [202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5). 
  83. ^ 英外長:北約應確保台灣免於中國侵犯. 德国之声. 2022-04-28 [202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84. ^ 罕见!英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 美国之音. 2021-09-27. 
  85. ^ 英商貿部:啟動台英深化貿易夥伴關係協商 目標簽署備忘錄. 中央社. 2023-07-26. 
  86. ^ 李秉芳. 布拉格市長挺台,「布拉格愛樂」14場中國演出全被取消. 关键评论网. 2019-04-30 [202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87. ^ 中國大使逼死捷克參議院長?訪台前夕猝死,遺族控訴的「密室恐嚇信」. 转角国际 (联合新闻网). 2020-04-28 [202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7). 
  88. ^ 欧盟第三国 捷克捐3万剂疫苗给台湾. 德国之声. 2021-07-27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89. ^ 游錫堃捷克參院演講對歐外交突破 感謝挺台護民主. 中央社. 2022-07-20 [2022-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0). 
  90. ^ 台灣設立代表處後 立陶宛駐華外交人員集體撤離北京. BBC中文网. 2021-12-16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4). 
  91. ^ 立陶宛和歐洲企業遭受的經濟脅迫考驗歐盟團結. 法广电台. 2021-12-25. 
  92. ^ Lithuania wins microchip windfall from Taiwan in China clash. POLITICO. 2022-01-09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英语). 
  93. ^ 立陶宛與台灣加速農業合作 推動肉品進口、有機認證. 自由时报.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1). 
  94. ^ 台灣好朋友!立陶宛官員訪台5天 有望合作直航班機. 苹果新闻网. 2022-08-11 [2022-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95. ^ 台灣疫情:立陶宛捐贈疫苗 梳理立陶宛如何「近台灣遠大陸」. BBC中文网. 2021-06-25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96. ^ 捎自立陶宛的訊息之一:台灣感謝我們,比感謝美國捐200萬劑疫苗還要多. 众新闻. 2021-07-02 [202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4). 
  97. ^ 波蘭與台灣簽署刑事司法合作協定 歐洲首例. 中央社. 2019-06-19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4). 
  98. ^ 波蘭台北辦事處:贈台40萬劑AZ疫苗 回報台灣捐口罩之恩. 中央社. 2021-09-04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2). 
  99. ^ 波蘭貿易團專機抵高雄 波蘭在台記者驚呼歷史時刻. 中央社. 2022-05-19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100. ^ 斯洛伐克捐贈1萬劑疫苗予台灣,有望成為歐洲首批抵台的援贈疫苗. 关键评论网. 2021-07-16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101. ^ 台灣與斯洛伐克今簽署「刑事司法合作協議」 強化共同打擊犯罪. 自由时报. 2021-08-03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1). 
  102. ^ 斯洛伐克代表團抵台:派遣規模層級史上最高、專機秀國徽國名引注目. 关键评论网. 2021-12-06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2). 
  103. ^ 斯洛文尼亞與台灣洽談互設代表處,是否將步立陶宛後塵以「台灣」命名. BBC中文网. 2022-01-21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104. ^ 索馬利蘭與台灣新朋友:競逐非洲之角的美中代理人之戰?. 转角国际 (联合新闻网). 2020-07-21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6). 
  105. ^ 結盟第1彈!中油將參與索馬利蘭50億桶石油探勘 中國眼紅又出陰招. 上报. 2021-12-21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106. ^ 領域展開!索馬利蘭外長今率團訪台 盼我助攻科技+力穩國家空域. 上报. 2022-02-08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2). 
  107. ^ UN海洋大會/閉幕式帛琉批中國侵犯主權 英美及馬紹爾聲援. 公视新闻网. 2022-07-03 [2022-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108. ^ 【獨家】唐鳳奇招突破中國阻力 派機器人出席聯合國正式會議. 上报. 201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2). 
  109. ^ WHA場外雙邊會談 至少60場. 自由时报. 2018-05-06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110. ^ (影)WHO幹部受訪被問台灣問題 遭「直接斷線」!. 新头壳 newtalk. 2020-03-29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111. ^ 肺炎疫情:特朗普批評世衛 譚德塞反駁並指控台灣. BBC中文网. 2020-04-09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5). 
  112. ^ 新加坡外長:歡迎台灣加入CPTPP 但確實存在政治複雜性. 中央广播电台. 2021-11-18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113. ^ 台爭取CPTPP 紐國:開放態度歡迎申請加入. 公视新闻网. 2021-11-10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114. ^ 原民經貿合作協議 台、紐、加、澳成創始會員國. 原视新闻网. 2022-03-31. 
  115. ^ 林楠森. 觀察:南海仲裁案在台灣. BBC中文网. 2016-07-21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8). 
  116. ^ 南海仲裁案 康定級艦提前出發巡弋. 中央社. 2016-07-12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1). 
  117. ^ 釣魚台主權爭議 藍批蔡總統未具體抗議. 公视新闻网. 2020-06-15 [2022-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8). 
  118. ^ 獲密報卻救人不及 肯亞案我搶人失敗. 远见杂志. 2016-08-09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8). 
  119. ^ 外交部:5駐外館處名稱遭打壓要求改名. 中央社. 2017-06-14 [2022-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120. ^ 武警包圍我代表處 外交部反擊:要求奈國駐台辦離開北市. 上报. 2017-07-01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8). 
  121. ^ 斐濟迫於北京壓力將台灣代表處名稱改回“台北”. 美国之音中文网. 2023-06-22. 
  122. ^ 土耳其發函台灣中心改名台北 裘振宇力抗中國黑手. 中央社. 2023-01-06. 
  123. ^ 台灣慶祝國慶,中國蠻橫打壓》喜來登飯店拒借場地,我駐瑞典代表處到博物館辦國慶酒會. 风传媒. 2019-10-04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124. ^ 斐濟衝突:中國台灣各執一詞的外交官打鬥事件. BBC中文网. 2020-10-20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8). 
  125. ^ 從台灣運返 香港扣押新加坡軍方裝甲車. BBC中文网. 2016-11-24. 
  126. ^ 金融時報:北京施壓新加坡與台灣斷絶往來. 中时新闻网. 2017-01-11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127. ^ I-wei Jennifer Chang. 蓋亞那的險招顯示台灣在南美的潛在戰略角色. 今周刊. 2021-04-12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128. ^ 500萬劑BNT疫苗合約遭中國阻撓 陳時中:我有苦難言. 中央社. 2021-02-17 [202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129. ^ 【內幕】德國政府出手+上海復星讓步 鴻海、台積電有望買到千萬劑BNT疫苗. 上报. 2021-07-01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130. ^ 台灣BNT採購大戲曲終人未散 疫苗為何牽扯兩岸敏感關係. BBC中文网. 2021-07-1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