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重定向自NC:

命名常规是维基百科关于确定条目标题的指导方针。本方针的主体分为命名原则和惯例命名争议的处理技术要求三部分,并附有各专门领域对于命名的具体规定命名惯例部分虽然是社群长期以来约定俗成,并且获得共识成文的做法,应该对绝大多数条目有效;但它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不适用。技术要求部分则对所有条目的标题都有效。因方针不完善而出现条目命名争议时,应按照命名争议的处理一节所列的方式处理。如果条目所属的专门领域存在具体命名规定,应遵照该规定执行,而不再按照命名惯例的要求确定名称;但这些条目仍需遵守技术要求一节的规定。

本方针仅规范条目的命名。分类、模板、草稿等其他命名空间的页面可参照适用本方针;个别领域的规定中可能包含规范其他命名空间的内容,应遵照执行。条目命名空间下的消歧义页重定向的命名惯例与本方针多有冲突,但本方针中的技术要求一节应遵照执行。

总的来说,所有条目命名都应当首先使用大多数中文用户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同时尽量确保其他人可以简单且符合常识地链接到这些条目。编者只要在命名和链接时遵循一致的约定,就可以简单地将链接引到正确的条目中。

若当条目标题(名称)存在命名争议时,应在该条目中加入{{命名}}模板来提醒用户,并在其讨论页进行讨论来获取共识后,再考量是否维持原状或更名移动)至最适合的标题。

命名原则和惯例

本节描述对于条目命名的原则和主要惯例,以及遇惯例间冲突、各地用字、用语不同时的处理原则。

除非专题另有规定,否则条目命名当符合所有技术要求,及尽量符合所有命名原则;命名原则优先于主要命名惯例,条目命名符合愈多命名原则愈好。有使用异体字的情况时依异体字相关规定处理。各地有不同译名者则以上述基础以先到先得处理。条目命名的地区词转换亦按以上方法处理(按地区词所属地域,如适用)。

命名原则

在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命名应当遵守以下的主要原则。它们之间有时存在冲突;此时编者需要选择倾向于其中某些原则,而放弃其他的某些原则。

使用中文

在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标题通常是中文标题;惟若原文名称比中文翻译的名称在中文中更加常用,或如果不存在中文翻译的名称,则应使用原文名称。至于个别专题下之条目之命名,如有对应子方针,则应以该子方针指引之规则为优先。

使用常用名称

条目命名应该尽量使用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名称也是较为简短的,可以避免条目名称过于冗长。使用常用的名称作为标题也更易于读者搜寻。

易于识别

条目标题应该易于识别,尤其是对于条目主题有一定认识者应该能够识别条目主题为何。

防止歧义

条目名称应该避免存在不同的义项。当多个不同的义项都写有条目时,应按照消歧义的要求调整条目名称。

主要命名惯例

除上述命名原则之外,尚有以下主要命名惯例,一般情况下应遵守这些惯例:

使用全称

请尽量不要使用简称或缩写来命名条目,除非这个名称只有它使用,且这个名称大部分人都知道,且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只使用这个名称;尽量避免使用中文或外文缩写,除非该缩写已经被公认为专有名词,例如“苏联”、“IBM”等。

有些名称在某些地域或人群中可能很习惯用简称或俗称,而这一简称(俗称)对其它地方、领域的人来说可能就不认识或不熟悉。如果您来自这些习惯使用简称(俗称)的地域或群体,请在条目命名时格外注意使用全称(官方名称)。例如台中市立台中第一高级中等学校就比“台中一中”要好,尽管来自台中的读者大多都明白“台中一中”的意思。然而,仅仅使用“一中”这两个字作为命名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名从主人

如果一个条目所述的主体——人、物或可谓有“拥有者”之事,其拥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资料出现此主体的中文名称,可优先考虑使用该中文名称。

  • 以下为适合使用“名从主人”来命名的情况:
    1. 机构组织公司等:如果该机构、组织、公司或其上级机构、组织、公司的官方中文资料中有提供其中文名称,以该中文名称来命名,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微软
    2. 品牌商标产品作品典礼展会赛事奖项可谓有“拥有者”的事物:如果拥有该事物的机构、组织、公司或个人的官方中文资料中有提供其中文名称,以该中文名称来命名,如百事可乐。而称不上有“拥有者”的情事,无从适用、不应适用“名从主人”,例如现象、行为、争端、冲突、灾祸、风俗、影响等。
    3. 国家地方等:如果代表该国或该地的政府或其上级政府的官方中文资料中有提供其中文名称(主权有争议者除外,先到先得为主),以该中文名称来命名,如首尔
    4. 人物:如果其个人发表的作品,或其认可的中文官方资料中出现他本人的中文姓名或译名,以该中文姓名或译名来命名,如陆克文
  • 以下为“名从主人”仅起参考作用的情况:
    1. 人物:其所工作或隶属的机构、组织、公司的中文资料中他的中文姓名或译名,“名从主人”对此仅起参考作用。
    2. 可谓有“拥有者”的事物:它的拥有者或代表者的日文越南文韩文等中文之外的文字资料出现该事物的日文汉字越南文汉字韩文汉字等专有的名称,“名从主人”对此仅起参考作用,如“阿倍仲麿”等。其中,有关翻译请参见维基百科:汉字文化圈语言专有名词的中译规则维基百科: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惟此二草案并未达成共识。

如果适用“名从主人”的条目主体的拥有者或代表者更改此主体的中文名称,而且更名后出现的可靠来源已经普遍使用此新名称,那么条目应该更改至此新名称。

其他命名惯例

命名一致性

条目(包括列表条目,下同)的命名的格式(包括但不限于用词)应与其他同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一致[注 1]部分专题已经设置适用于该专题的子命名常规,并已在其中包含对该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的规范。其他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由社群讨论商定,并应立为子命名常规,否则应在《条目命名一致性决议》页面予以记载。

先到先得

各地区的用词习惯不尽相同,命名时常出现有冲突的情形。当条目描述的主题在中文圈有多个名称时,应使用地区词转换根据用户设置的转换模式而变化,且应当在首段、信息框序言其他段落或首章节注明所有这些名称[注 2](如果是单纯异体字所产生的命名差异,则依异体字相关规定处理)。

然而条目的标题只能选取一个,因此应维持条目第一个重要版本所采用的标题(须符合本方针其他命名规则),而其他命名方式都重定向到这个标题上。

但是,若存在符合名从主人惯例的名称(不包含纯粹繁简差异),且其在至少一处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名称时,条目标题应当使用该名称,上述“先到先得”的规则不适用。

使用外文命名时的专门要求

一般而言,条目名称应被翻译成中文。只有当外文词在中文可靠来源中被广泛使用时,或缺乏中文可靠来源且确实难以翻译时,才应使用外文作为条目名称。

如果一个条目需要使用英文等其他语言命名时,在创建页面的时候,需要遵守下面的规则。

罗马化

条目名称应尽可能使用拉丁字母,对于非拉丁字母的语言应使用拉丁字母转写。但是,如果条目描述的是字符或语言文字现象等直接依赖于文字的主题,或其中的非拉丁字符被用作符号(如β衰变中的“β”等希腊字母),可使用原文作为标题。

罗马化时,应使用在社群获取共识的方案;如果社群未对相应语言罗马化方案达成共识,应采用该语言的标准罗马化方案。相关信息见Wikipedia:命名常规/罗马化

如有充足的中文来源描述条目主题,应使用这些来源中的写法;即使这种写法不符合上述关于罗马化的规定,也应采用。

使用小写

条目名称中的外文大小写应符合该语言通常行文的规范,不应全部大写。如对于英文词而言,除专有名词、部分缩写等总是大写的词以外,首字母以外不应使用大写。部分语言在罗马化后没有对于大小写的规范,此时参照英文的规则处理。

根据中文维基百科的系统设置,所有条目名称的首字母自动大写。对于首字母总是小写的特定词语(如iPhone),需在条目中加入{{Lowercase}}模板。参见Wikipedia:命名常规 (技术限制)

使用单数

除非总是使用复数的名词,否则要用单数。

重定向形容词到名词

西文的形容词应该重定向到名词。

缩写中不应使用点来分隔

如“MAME”不应写成“M.A.M.E”。

命名争议的处理

由于本方针不尽完善,不同编者间常出现对于命名的争议。此时,按照如下方式处理:

  • 如果:
    1. 发生由于现有的命名原则不足造成的移动战
    2. 目前不能通过解释、调解、讨论命名方针达成共识。
  • 则:
    1. 使用条目符合命名方针最初使用名称(即将条目名称恢复为争议发生或移动战之前的状况);
    2. 在共识产生之前,作为该条目的名称。

特别地,对于原创译名的条目,按照如下方式处理。

  • 如果:
    1. 命名中,在可靠来源没有中文译名,或可靠来源的中文译名均不符合命名方针时,可以根据工具书或其他可靠来源译出中文译名。当循此道翻译标题产生争议并发生此等标题间之移动战,且目前不能通过解释、调解、讨论命名方针达成共识时;
  • 则:
    1. 使用条目符合命名方针的原文名称;
    2. 在共识产生之前,作为该条目的名称。

技术要求

繁简统一

维基百科目前接受使用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的命名,但一个条目的名称必须统一字体(全部使用繁体字或全部使用简体字,不可繁简混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可以接受的名称,而不许使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國”这样的繁简混杂的名称。这一惯例适用于条目名称,对于条目内容,可以同时存在繁体和简体。

不要使用条目的名称来表示条目的层次

比如“中国历史”既可属于“中国”,又可属于“历史”,所以不要使用“中国/历史”这种方式命名页面(这种方式叫做子页面,以前曾经在条目中采用过,现在已经不在条目中使用了,不过可以在用户页和讨论页使用)。使用“中国历史”即可。

括号的使用

用作消歧义的括号,请使用半角括号“(”“)”作为标题中的括号,括号前有一个半角空格。如:伦敦 (加拿大)

对于全角括号的使用仍有待达成共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技术限制,花括号({ })、方括号([ ])、尖括号(< >)之半角形式均不允许出现在页面标题中。此类符号若不得不使用,只能使用全角符号。参见下节特殊符号

连接号的使用

中文维基百科允许两种连接号的使用,一种是一字线“—”(U+2014),另一种是短横线“-”(U+002D),详见MOS:连接号

特殊符号

一些特殊符号不能使用,或者使用后会出现问题。例如你不能使用半角的直管符号(|),和的符号(&),花括号({ }),方括号([ ]),井号(#)作为条目的名称。请考虑是否可以不使用这些符号,如果一定要使用,请改用全角符号,并在条目顶端加入-{T|正确的标题}-[注 3]。如果还是不能正常显示,可使用{{Wrongtitle}}模板加以说明。

长度限制

标题长度被限制为255字节。而一个常用汉字的UTF-8编码大约需要占用3个字节,所以汉字使用UTF-8编码存入后,大约只能存入255÷3=85个汉字或更少。

具体命名

交通工具名称

请使用最常见且不混淆的名称,在可以辨识,没有歧义的前提下,遵循百科条目名称的简洁性原则,不用加昵称。最后加入“号”字及交通工具种类,例如“小鹰号航空母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等。

公司行号

惯例:一般情况下条目名称不附加公司的法律状态(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控股公司),像是“微软”与“沃尔玛”。请注意“公司”、“国际”、“集团”、“工业”与任何类似字样都不是法律状态,当商务往来时才需要完整叙述。

但当有消歧义的需要出现,仍可考虑加上“公司”字样以做出区别,例子:“大同公司”、“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台湾铁路公司”。

历史名称及人名

年份

使用年份时应当在年份后加上“年”字,避免与其他数字混淆。公元前应该在年份前加“前”字。例如“386年”和“前386年”,而不是简单的“386”,“前386”。

语言(包括编程语言和自然语言)

惯例:所有会和其他条目重名的编程语言,都应当在后面加上“语言”,如“C语言”、“J语言”。而其他编程语言,如“VBScript”和“JavaScript”,就不必使用“语言”。

而自然语言则直接使用最常见的名称,例如“汉语”、“英语”、“法语”或“日语”。

地名

当存在有多个同名地名时:使用国家名称作为消歧义关键词;如若在同一国家有同名地名,则使用能够区分的最上级行政区划名作为消歧义关键词。采用地名作为消歧义关键词的其他条目,如固定设施、机构、人物等,也应按上述方法选择消歧义关键词。(注:原则上消歧义关键词还应符合两岸用语要求,但现时社群对消歧义关键词的具体选择尚无共识。)例如:“海得拉巴 (印度)”和“海得拉巴 (巴基斯坦)”等。(关于消歧义的技术规定请参见“括号的使用”一节Wikipedia:消歧义#条目的命名。)

中国大陆(不含香港、澳门)、台湾、日本、朝鲜半岛与越南的行政区划条目的命名需要加上通名[注 4],以全称来命名[注 5],而避免仅用专名[注 6]来命名,惟全称不带通名的情况例外[注 7]。就中国大陆(不含香港、澳门)而言,除行政区划条目自身以外,涵盖某一行政区划全境内情况的条目、模板、分类等,其命名均应采用行政区划全称,如“广东省行政区划”、“山东省经济”、“Category:北京市建筑物”等,而不应使用“广东行政区划”、“山东经济”、“Category:北京建筑物”等来命名。

非中文人名

一般使用最常用且不和其他人混淆的中文译名,然后重定向其他译名到该译名。同时,可以在维基数据中列出不同的中文译名。

注意如果要使用名字间隔号,请用“·”(&#183;)而不是“.”(&#65294;)“‧”(&#8231;)“•”(&#8226;)“・”(&#65381;)。(参阅:间隔号的输入方法

对于各地对同一外语名称有不同的译法,请参看以上中文用词差异的处理:先到先得部分。

书名号

书、篇、报纸、刊物、歌曲、戏曲的条目名称不带书名号。但在条目内部书名号正常使用。

化学

与化学相关的条目应遵从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的规范。

动漫和电子游戏作品

由于动漫、电子游戏(含日系ACG)系条目存在大量外语作品,而维基条目通常应以中文命名,惟由于此类作品往往不只有一个中文译名,故条目标题对作品的译名应使用优先次序最高的译名。一般而言若有官方译名(原作者、其他持有原作品著作权的公司、组织或其法定分支机构所订定及公布的中文译名)且该译名经常被使用则优先作为条目名,详细情况请参见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日本动漫游戏条目)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电子游戏)的规则。

钱币学

钱币学相关条目命名规则可参考Wikipedia:钱币学条目指引

子页面一览

注释

  1. ^ 使用地区词处理至一致也算作一致。
  2. ^ 社群对于这些名称,可否在必要时使用脚注存在分歧[锚点失效]
  3. ^ 若标题涉及简繁差异及/或地区差异,应加入相应的字词转换。
  4. ^ 如“省”、“市”、“县”等。
  5. ^ 如“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焉耆回族自治县”、“海淀区”(中国大陆)、“基隆市”、“云林县”(台湾)、“爱知县”、“水户市”、“永田町”、“新宿二丁目”(日本)、“济州特别自治道”、“南浦市”(朝鲜半岛)、“芹苴市”、“越安市社”(越南)等。
  6. ^ 如“内蒙古”、“山东”、“焉耆”、“海淀”(中国大陆)、“基隆”、“云林”(台湾)、“爱知”、“水户”、“永田”、“新宿二”(日本)、“济州”、“南浦”(朝鲜半岛)、“芹苴”、“越安”(越南)等。
  7. ^ 日本部分町丁日语町丁的全称不带通名“町”字,如霞关,此情况下该等町丁名称的末端不得附“町”字,如霞关不得被称作“霞关町”。日本的大字小字在单独称呼时不带通名,如冲绳县石垣市大字登野城在单独称呼时作“登野城”而非“大字登野城”。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