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5月11日) |
19°45′N 96°6′E / 19.750°N 96.100°E
緬甸聯邦共和國 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緬語) | |
---|---|
國歌:"ကမ္ဘာမကျေ" 《世界不滅》 | |
首都 | 內比都 21°00′N 96°00′E / 21.000°N 96.000°E |
最大城市 | 仰光 16°47′N 96°09′E / 16.783°N 96.150°E |
官方語言 | 緬語 |
認可的地方語言 | |
族群 | |
宗教 | 87.9% 佛教 3.5% 其他 |
政府 | 單一制共和國 國家管理委員會(威權軍政府,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後實際掌控政權,有爭議) |
敏昂來大將(總司令) | |
• 國家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兼副總理 | 梭溫副大將(副司令) |
• 第一副總統 | 敏瑞 民族團結政府(議會制,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後實際控制聯合國席位,有爭議) |
• 總統 | 溫敏(被軍政府扣留) |
• 國務資政 | 昂山素姬(被軍政府扣留) |
杜瓦拉希拉 | |
曼溫凱丹 | |
立法機構 | 聯邦議會 |
• 上議院 | 民族院 |
• 下議院 | 人民院 |
現役軍人 | 549,000人 18,998人(預備役)(2019年) |
建立 | |
• 蒲甘王國 | 849年12月23日 |
• 東吁王朝 | 1510年10月16日 |
• 貢榜王朝 | 1752年2月29日 |
1948年1月4日 | |
• 奈溫政變 | 1962年3月2日 |
• 8888民主運動 | 1988年8月8日 |
• 蘇貌政變 | 1988年9月18日 |
• 東盟宣言 | 1997年7月23日 |
• 2008憲法施行 | 2011年3月31日 |
• 敏昂來政變 | 2021年2月1日 |
面積 | |
• 總計 | 676,578平方公里(第40位) |
• 水域率 | 3.06% |
人口 | |
• 2022年估計 | 57,526,449[1](第26位) |
• 密度 | 76/平方公里(第125位) |
GDP(PPP)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2,573.43億美元[2](第51名) |
• 人均 | 4,775美元[2](第130名) |
GDP(國際匯率)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692.62億美元[2](第72名) |
• 人均 | 1,285美元[2](第152名) |
人類發展指數 | ▲ 0.608[3](2022年) 中 · 第144名 |
貨幣 | 緬元(K)(MMK) |
時區 | UTC+06:30(緬甸標準時間) |
行駛方位 | 靠右行駛 |
電話區號 | +95 |
ISO 3166碼 | MMR |
互聯網頂級域 | .mm |
緬甸聯邦共和國(緬甸語:ပြည်ထောင်စုသမ္မတမြန်မာနိုင်ငံ),通稱緬甸(緬甸語:မြန်မာ)[4],是一個位於中南半島西部的單一制共和國(僅是國名取自聯邦),亦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人口約5,567萬(2022年,世界排名第26位[5]),首都為內比都(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832公里,佔國境線總長約二分之一;西北緊靠印度和孟加拉,東北接壤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緊鄰泰國與老撾,國土面積約67.6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國家、東南亞第二大國,森林覆蓋率超過50%[6]。
名稱由來
編輯漢譯名「緬甸」之源有多種說法。有稱漢朝稱緬甸為撣[7][8]、唐朝稱驃[7][8],12世紀初的宋朝後始稱「緬甸」,「緬」寓意「遙遠」、而中緬邊界一帶的山間谷地在當地稱作「甸」。[9]也有稱宋朝稱蒲甘、元朝稱緬國,明朝起始稱緬甸[8]。[7]姜永仁認為,「緬」字為緬文Myan的譯音,「甸」字依王婆楞觀點為「路途遙遠受皇封之地」,但同時有學者認為「甸」係緬文Taing(國家、地區)或者傣文Ting(國家)、Tung(地區)等字音變後的漢譯音。[7]
緬甸之名,撣人稱曼(Man),孟人稱緬馬(Mirma),英人稱Myanmar,舊稱Burma,緬人稱Myan Ma或Bama,均得名自梵文Brahma。[8]
緬甸語中,緬甸被稱爲「緬馬」(မြန်မာ Myañma/Myăma)(或記作「緬瑪」[7]),同時存在口語讀音「㛧馬/跁馬」(ဗမာ Băma,古譯「怕魔」)。1948年起,緬甸獨立,緬甸語成爲官方語言;1989年,緬甸軍政府將「冕馬」的音譯作為國家官方外文名,世上大部分國家依其自主意願亦同改稱;不過某些地方還是習慣以舊名稱之,如在泰國,「葩馬」(พม่า Pá-mâa)仍比「緬馬」(เมียนมา Miian-maa)常用。
歷史
編輯大約距今七十五萬年前已經有直立猿人在緬甸生活[10][11],緬甸也有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物[12],至於新石器時代遺址更是屢有發現,例如境內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也發現距今五千年前的文化遺址[13]。
緬甸歷史以四個族群為主:孟族(မန် mawn)、驃族(ပျူ)、緬族(ဗမာ Băma)及傣族(တႆး Tay,又稱撣族)。哈維 (G. E. Harvey) 著作《緬甸歷史》中認為緬族自稱其祖先係來自北印度佛陀的部落,他們保留許多印度的文化習俗,約在西元後從印度阿薩姆(Assam)進入緬甸境內。
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在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在825年-1757年,孟族國王統治南緬甸。1044年-1287年,緬族國王由蒲甘城開始統治。1278年,元朝政府設置緬中行省,管理緬甸東北部地區。後撤,併入雲南等處行中書省。1287年-1531年,撣族國王由阿瓦由緬甸中部開始統治。1531年-1752年,東吁王朝統治緬甸。1752年-1885年,貢榜王朝統治緬甸。
1824年-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以英國的決定性勝利告終。1852年,第二次英緬戰爭,英軍進一步拿下緬甸其它區域。1885年(光緒十一年),第三次英緬戰爭,英軍佔領了整個緬甸,並將之納入大英帝國下屬的印度領地當中,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雲貴總督岑毓英據情上奏[14]:252,清政府命駐英公使曾紀澤向英國政府抗議無效。1886年(光緒十二年六月),中國與英國在北京簽訂《中英緬甸條約》,「規定中國承認英國對緬甸有支配權,但緬甸對中國仍照往例,每十年一貢。至於中緬邊境未定界,應由兩國會商勘定。」[14]:252
1890年-1947年,撣邦、佤邦成為大英帝國的保護國。克欽邦、欽邦則為分開的行政區。1894年,薛福成在倫敦與英國簽訂《中英滇緬商務條款》。1897年,修改訂約劃定疆界及規定商務課稅等條文。緬甸完全成為英國殖民地英屬印度的一省,由印度總督派員駐緬治理[14]:252。1937年4月1日,《印度政府法》實行,緬甸脫離英屬印度,成為大英帝國緬甸本部。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大日本帝國、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這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1942年昂山和奈溫所領導的緬甸獨立軍引領日本佔領緬甸。1943年8月1日,日本宣佈給緬甸成立緬甸國,並幫助緬甸發展國家經濟[14]:254。1944年2月,昂山秘密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1945年3月27日,「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揭起武裝抗日旗幟[14]:255。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大英帝國重返緬甸。10月16日,原緬甸總督斯密士爵士(Sir Reginald Dorman-Smith)重返緬甸,實施軍事管治。11月,臨時政府正式產生,以昂山為副總理。後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分裂,臨時政府亦因此而夭折[14]:255-256。
1946年8月,休伯特·蘭斯將軍出任總督。第二次臨時政府成立,昂山為緬甸總理。1947年,眾撣邦、克欽邦、欽邦及緬甸本部於撣邦境內彬龍(也譯為班弄)小鎮上,簽署《彬龍協議》,協議之目的為,聯合上緬甸、撣邦、克欽邦、欽邦等,聯合向英國爭取獨立。7月19日,昂山將軍及六位閣員被暗殺[14]:257-258。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國六十多年的殖民統治,正式宣佈成立緬甸聯邦共和國,蘇瑞泰為首任緬甸總統。1948年-1958年,以吳努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為緬甸聯邦的執政黨。1958年-1960年,奈溫將軍強迫吳努讓其成立「看守政府」。1960年-1962年,吳努的緬甸聯邦黨(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潔派改名)在1960年緬甸大選獲勝而執政。
1962年-1974年,奈溫奪取政權並廢除聯邦憲法,成立「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排除民選制度,開始軍人獨裁統治。1964年5月廢止50元及100元大鈔[15]。1967年6月緬甸排華殺掠事件[16]。1974年-1988年,奈溫頒佈新憲法,承認若開邦、欽邦、克欽邦、克倫邦、卡耶/克倫尼邦、孟邦、撣邦為行政單位。同時奈溫褪去軍人形象,自任「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主席,「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緬甸聯邦」改國名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確立一黨專政,實行緬甸式社會主義。
1988年7月,緬甸全國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美國撤銷對時任緬甸軍政府的支持。長期獨裁統治的奈溫被迫下台,而後,奈溫的心腹盛倫於7月26日接替奈溫成為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主席,次日繼任緬甸總統。1988年8月8日,爆發著名的8888民主運動。1988年8月12日,盛倫辭去黨主席及總統的職務。 1988年8月19日,貌貌所領導的文官政府接任盛倫,並成為新一任的成為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主席。但僅僅一個月之後,被蘇貌將軍在9月18日發動的政變推翻,之後成立「緬甸聯邦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堅持一黨專政,取代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成為緬甸軍政府的最高權力機構。而失勢的原執政黨「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更名為「緬甸民族團結黨」。1989年6月18日,緬甸軍政府將「緬甸」的英文寫法「Burma」改為「Myanmar」。1992年,丹瑞將軍取代蘇貌將軍全面接掌軍政大權,繼續一黨專政。1997年,丹瑞將軍將軍政府改組為「緬甸聯邦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繼續一黨專政。同年,蘇貌將軍病逝,奈溫的影響力減退。2002年,奈溫在軟禁中去世。
2005年11月7日,緬甸軍政府因戰略思維宣佈首都由仰光遷都至內比都。2007年8月中旬,仰光爆發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是緬甸二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抗議遊行,參加人數大約數十萬人。遊行本為抗議油價高漲,後轉為要求民主的反政府示威遊行,至9月26日軍人政府開始鎮壓,致數人死亡。2008年2月9日,軍人政府宣佈將在五月舉辦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並在2010年舉行民主選舉來成立新政府。2008年5月3日,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襲擊仰光等人口稠密城市,造成至少13萬人死亡。 2010年10月21日,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頒佈法令,正式啟用新憲法確定的新國旗和新國徽,但是國歌不變。[17]並且把國名由「緬甸聯邦」改為「緬甸聯邦共和國」。
2011年3月30日,登盛成為緬甸總統,丹瑞退位。2012年4月1日,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發佈公告,在45個議會議席補選中,全國民主聯盟最終獲得了43席(聯邦議會人民院37席、民族院4席共計41席,地方議會2席),全國民主聯盟主席昂山素姬當選聯邦議會人民院議員。2013年5月2日,緬甸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證實,總統登盛已經正式辭去該黨主席職務,時任聯邦議會人民院議長瑞曼接任鞏發黨主席。
2015年11月8日,緬甸舉行25年來首次大選。經過計票,由昂山素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取得執政權,結束軍政府長達54年統治,以及親軍方的鞏發黨大約5年執政。其後全民盟及軍方依照憲法組成政府,昂山素姬出任國務資政。
2021年2月1日,緬甸國防軍發動軍事政變,昂山素姬等人遭緬甸軍方扣押[18],多地出現通信中斷[19]。 緬甸國家電視台一度宣佈因技術原因中止播送[20],其後恢復並播送關於緬甸軍政府宣佈為期1年國家緊急狀態的新聞。緬甸軍方宣稱拘捕昂山素姬等人的行動是要回應關於2020年緬甸議會選舉中涉及選舉舞弊的指控[21]。12月6日,她被內比都澤布迪瑞法院裁定「煽動罪」和「違反防疫規定」罪名成立,判處4年監禁[22],後被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兼總理敏昂來減為2年[23]。
政治與軍事
編輯緬甸現在是一個軍政府統治的國家,最高領導機構為「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是緬甸總統,任期五年,由緬甸議會兩院選出。實際上的政府首腦是緬甸總理,2021年恢復,由緬甸國防軍總司令兼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敏昂來擔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及冷戰時期,緬甸於1962-1988年,由奈溫將軍的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實行一黨專政軍事獨裁。
1988年,緬甸軍武裝鎮壓民眾對於經濟不振和政治迫害不滿的抗議活動。1988年8月8日,軍隊朝遊行示威者開火,該事件被稱為8888民主運動。在那之後,緬甸主要政黨包括全國民主聯盟和撣族民主聯盟,其他還有一些代表少數民族利益的政黨。原奈溫派及部分軍系組織緬甸民族團結黨,而軍政府則扶持聯邦鞏固與發展協會(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的前身)。
1988年的抗議活動為1990年的人民議會選舉鋪了路,在此次近30年來的首次選舉中,由昂山素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以超過60%的選票贏得了超過80%的國會席位,然而這次選舉結果隨後被軍政府宣佈無效,而昂山素姬在選舉後遭到軍政府的長達六年的軟禁,並數次入獄,其後仍被軟禁。昂山素姬因身為緬甸的民主推動者獲得了國際的讚譽,在1991年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自1990年選舉至今,昂山素姬多次被軍政府軟禁,軍政府對於她人身的控制與監視一直沒有停止過。儘管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曾向丹瑞請求釋放昂山素姬,以及有來自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壓力,在2006年5月27日緬甸軍政府仍再延長了對昂山素姬一年的軟禁。雖然該政府正面臨着國際上的孤立局面,他們仍舊宣稱此為1975年國家保護法案授予的權力,即理論上政府有關押任何人的權力。
1990年12月,由人民議會選舉出來的反對派代表們組成了一個以恢復緬甸的民主制度為主要任務的緬甸聯邦國家聯合政府,該政府為流亡政府,由昂山溫所帶領,緬甸聯邦國家聯合政府實際上只擁有相當有限的影響力,且被緬甸軍政府宣佈為非法組織。
2005年12月,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一次非正式研討會上首次提及緬甸的問題。東南亞國家聯盟亦在對緬甸政府表示失望之餘成立了東南亞國家聯盟內部國會緬甸核心小組會議,並陳述了緬甸缺乏民主的問題。
2011年2月以前,緬甸軍政府的領導人為丹瑞,他同時是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擁有所有決策權,包括任命及解除部長和內閣成員的權力,以及處理緬甸在國際政治上的權力。2004年10月19日,梭溫替代欽紐成為緬甸總理,後者被視為丹瑞的親信。2007年5月,梭溫因健康因素卸職赴新加坡治療(至10月12日病逝),由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秘書長登盛出任總理(後為緬甸總統)。
2011年以後實行議會制,然而軍方在政府和議會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在緬甸,除衛生部、教育部、勞工部和國家計劃和經濟發展部外,大多數部長和內閣都受軍隊官員控制。
2021年緬甸政變後,軍方組建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統治國家,由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來大將擔任主席,副司令梭溫副大將擔任副主席。
民主改革
編輯2010年10月21日,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頒佈法令,緬甸正式啟用《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確定的新國旗、新國徽,國歌保持不變。
2010年11月7日,緬甸依據新憲法舉行了一次多黨制全國大選,共有37個政黨參加大選。大選選舉出聯邦和省、邦各級議會代表,聯邦議會由上院民族院(224席)和下院人民院(440席)組成,然後計劃再選舉出總統、副總統,組成新政府。其後,現軍政府將向新政府移交國家權力。[24]由於反對派及其領袖昂山素姬未能參選,所以這次選舉在國內外備受批評,被指普遍存在舞弊行為。[25]最終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在人民院、民族院分別獲得259席與129席成為第一大黨[26][27][28][29]。
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的登盛為緬甸總統。3月30日,一名緬甸官員說,軍政府最高領導人丹瑞和副領導人貌埃當天退位,下令解散了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軍人政府),將政權移交新政府。4月4日,緬甸官方正式宣佈,統治國家將近20年的強人丹瑞已卸下軍事領導人的職位。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目前各政府部門還掛着丹瑞的照片;許多分析家指出,由於登盛是丹瑞的重要親信,所以78歲的丹瑞還是會在幕後聽政。[25]
據德國之聲報導,過去嚴格管制網絡的緬甸,在新政府上台後為強化開明形象,於2011年10月27日宣佈,正式解除Facebook、Twitter、BBC、Youtube等曾發表不利緬甸軍政府形象的網站封鎖,象徵緬甸進入網絡自由時代[30]。
2012年4月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當選緬甸國會下議院議員,於5月2日正式上任[31]。
2012年8月20日,緬甸政府信息部在其官網上宣佈,即日起開始廢除對所有緬甸當地出版部門的審查制度。[32]2012年9月17日,緬甸政府宣佈再特赦514名囚犯,包括部分外籍囚犯和政治犯。[33]
2015年11月8日,舉行議會選舉。依據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在11月13日公佈最新計票結果,由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取得合共390個席次,跨越了過半數的門檻(總共664個議席),取得緬甸聯邦議會兩院的控制權,成為執政黨,全民盟於2016年與軍方組建政府。
軍事政變
編輯2021年1月26日,緬甸軍方舉行發佈會對大選中選民名單出現的問題提出質疑,軍方認定去年底大選存在大規模「選舉舞弊」的情況,並表示不排除存在接管政權的可能性。[34]
2021年1月29日,緬甸內比都、仰光和曼德勒先後出現遊行示威活動,要求調查2020年大選中出現的舞弊問題。[35]
2021年2月1日,緬甸總統溫敏和國務資政昂山素姬被軍方扣押,緬甸軍方表態權力已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敏昂來。並宣佈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35]緬甸多地民眾搶購生活必需品。[34]
2021年3月2日,緬甸軍事政變發生逾一個月,反軍方的示威者遭受越來越強烈的暴力鎮壓,至今造成至少60人死亡,有記者周一在家中被警方突擊拘捕,律師指至少6名記者被捕。東盟(ASEAN)外長周二召開視像會議後發表聲明,呼籲各方避免激起更多暴力,尋找和平方案解決問題;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外長都呼籲釋放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及其他被拘押領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周二就局勢發表意見,稱緬甸政府向平民使用致命武力是不可接受。[36]
2021年3月14日,示威轉趨暴力,發生流血衝突[37][38]。 晚間,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宣佈仰光部分地區實施軍事管制[39][40]。3月20日,有8人在曼德勒的反軍方抗議中喪生[41]。3月27日,緬甸民眾於建軍節在仰光和曼德勒多個城市上街示威,軍隊武力鎮壓,造成至少114人死亡,遇難者包括兒童。共有十二個國家的國防部長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緬甸軍政府武力鎮壓示威者[42],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國際社會強硬回應緬甸軍政府的行為[43][44]。
經濟
編輯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人民每年所得平均約1180美元,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其國土的森林覆蓋率達50%,林區產硬木和貴重的柚木。工業有碾米、木材、石油開採、小型機械製造、礦產等部門。礦產有錫、鎢、鋅、鋁、石油、鋼玉及玉石,其中紅寶石及翡翠之質素全球最高。
21世紀初的緬甸經濟總體水平,並沒有在二次大戰之後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次大戰前還低。據比較權威的估算,1936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121.97億美元(當時人口1570.8萬),人均年收入776美元,而2004年11月的統計數字,緬甸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這個數字更低,遠不及二戰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可見緬甸的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或倒退。
2011年,總統登盛上台,緬甸實行全面經濟改革,放寬投資政策,改革稅率及法律制度,外來投資金額由2010年的300萬美元大幅提升至2011年的20億美元,比率達667:1。貨幣政策的改變使緬幣升值近25%,2011年的經濟增長率為8.8%,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上升至1300美元。
緬甸政府大量投資基建,耗資580億美元成立土瓦經濟特區,將與深水港為中心,佔地約萬公頃,目前緬甸政府已經和泰國建立多項合作,以後將建設水力發電廠、石化廠和煉油廠等項目,而中國、南韓和印度都表示相當的興趣投資。緬甸政府期望打造緬甸成東南亞以至印度洋地區的新經濟中心。
緬甸於1997年7月23日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並與諸如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東盟-韓國自由貿易區、東盟-日本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東盟-澳大利亞,新西蘭自由貿易區和東盟-印度自由貿易區等對話夥伴一起,積極參加東盟及相關的自由貿易協定。緬甸的經濟政策主張與東盟經濟共同體的目標吻合非常重要,能夠促進商品和服務、投資、熟練勞動力形成,保證更大的貿易流量,以提升該地區的全球競爭力。
緬甸還與東盟其他國家一起參加東亞峰會(EAS),就印度-太平洋地區面臨的主要政治、安全和經濟挑戰進行戰略對話與合作。
地理
編輯緬甸聯邦共和國位於東南亞西北部,東與中國、老撾和泰國相鄰,西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相接。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南臨安達曼海。面積676,578平方公里,是東南亞大陸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緬甸三面環山,西部有若開山脈,北部有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東部和東南部為撣邦高原和丹那沙林山脈。中部為平原。位於北部喜馬拉雅山中的開加博峰海拔5881米,是緬甸也是東南亞的最高點。
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欽敦江、薩爾溫江和錫唐河等。其中伊洛瓦底江發源於中國西藏林芝地區,向南流經緬甸中部地區,最後注入安達曼海。緬甸大部分人口生活在伊洛瓦底江流域,為緬甸最重要的河流。
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河谷平原夏季悶熱多雨,內陸山區比較乾燥。
地形
編輯緬甸西部邊境有那加山脈和阿拉干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中部是依洛瓦底江平原,南部有丹那沙林山地。
兩旁有山脈環伺,中央部份有南北向廣大的沖積平原,是農業的精華區,雨季時常泛濫。
氣候
編輯緬甸位於南亞季風區,屬熱帶季風氣候,3-5月是暑季,6-10月是雨季,11月-2月是涼季;山地多雨區年降水量達3,000-5,000毫米,內陸乾燥區500-1,000毫米。
夏季,河谷平原因熱氣無法由高聳的北邊界流出,再加上西南季風自南邊缺口北上,頗為悶熱。
交通
編輯鐵路
編輯截至2009年1月31日,緬甸鐵路總里程為3,186.86英里,共有火車站812座[45]。
公路
編輯截至2006年的統計數據,緬甸境內公路總長度為16,777 英里(27,000公里),唯一的高速公路是仰光-曼德勒高速公路。
航空
編輯截至2010年7月,該國有69座機場,規模較大者為仰光國際機場和曼德勒國際機場[46]。
水運
編輯緬甸的主要海港包括仰光、實兌、土瓦;內河運輸方面,仰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和若開邦每天有13條水路運輸,主要河港包括密支那、八莫、曼德勒、稍埠、勃生。
人口・民族
編輯緬甸有五千萬以上的國民,68%為緬族。主要的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若開族(3.5%)、華人(2.5%)、孟族(2%)、克欽族(1.5%)、克耶族(0.75%)以及其他原住民民族(4.5%),此外還有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移民(1.25%)。但是緬甸官方目前並不承認緬甸華人(果敢華人除外)、印度人、孟加拉人和羅興亞人為法定少數民族(緬甸政府不再認羅興亞人為緬甸民族而歸為孟加拉人)。
城市
編輯語言
編輯官方語言為緬甸語(緬族的母語),緬甸境內各個少數民族都使用自身的語言。漢語除了在緬甸華人內部外,在緬甸北部少數民族地區也較為通用。許多社會上層人士懂英語。 由於緬甸軍政府長期以大緬族主義為主體,所以在其他原住民地區強行禁止在學校說母語。引發了其他族群的不滿。也導致了其母語的逐漸沒落。 緬甸雖然曾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是緬甸由於教育設施落後,國內不通行英語,成了前殖民地中的異數。
宗教
編輯87.9%的緬甸人信仰上座部佛教,6.3%的緬甸人信仰基督宗教,2.3%的緬甸人信仰伊斯蘭教,其他信仰漢傳佛教、印度教、原始宗教、無宗教等等約佔3.5%。
佛教在緬甸佔主導地位,基督宗教在緬甸北部少數民族地區(含東南克倫族)較為流行,昔日受到緬甸中央政府的較大限制,近年隨着緬甸民主改革,這些佛教以外的宗教傳播及信仰者也得到了保障。但是伊斯蘭教在緬甸仍受到當地政府和主流佛教社會的極端嚴厲的壓迫,特別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緬甸羅興亞人在緬甸沒有公民權利,亦沒有任何人權可言。
行政區劃
編輯緬甸一共下轄七個省(緬甸語:တိုင်းဒေသကြီး,英語:Region)、七個邦(緬甸語:ပြည်နယ်,英語:State)和一個聯邦特區(內比都;緬甸語:နေပြည်တော် ပြည်တောင်စုနယ်မြေ,英語:Naypyidaw Union Territory)。7個省的主要人口為緬族,7個邦的主要人口由當地的少數民族構成。
地圖 | No. | 行政區 | 緬文名稱 | 首府 | 面積 (km²) | 人口 | 鎮區數 |
---|---|---|---|---|---|---|---|
1 | 伊洛瓦底省 Ayeyarwady Region | ဧရာဝတီ | 勃生 | 35 138 | 7,330,200 | 26 | |
2 | 勃固省 Bago Region | ပဲခူး | 勃固 | 39 404 | 5,581,300 | 28 | |
3 | 馬圭省 Magway Region | မကွေး | 馬圭 | 44 820 | 4,760,100 | 25 | |
4 | 曼德勒省 Mandalay Region | မန္တလေး | 曼德勒 | 37 024 | 6,727,900 | 31 | |
5 | 實皆省 Sagaing Region | စစ်ကိုင်း | 實皆 | 94 625 | 5,663,200 | 37 | |
6 | 德林達依省 Tanintharyi Region | တနင်္သာရီ | 土瓦 | 43 343 | 1,347,700 | 10 | |
7 | 仰光省 Yangon Region | ရန်ကုန် | 仰光 | 10 171 | 5,836,200 | 45 | |
8 | 欽邦 Chin State | ချင်း | 哈卡 | 36 019 | 541,900 | 9 | |
9 | 克欽邦 Kachin State | ကချင် | 密支那 | 89 041 | 1,327,700 | 18 | |
10 | 克耶邦 Kayah State | ကယား | 壘固 | 11 733 | 247,300 | 7 | |
11 | 克倫邦 Kayin State | ကရင် | 帕安 | 30 383 | 1,553,100 | 7 | |
12 | 孟邦 Mon State | မွန် | 毛淡棉 | 12 297 | 2,470,400 | 10 | |
13 | 若開邦 Rakhine State | ရခိုင် | 實兌 | 36 778 | 3,004,700 | 17 | |
14 | 撣邦 Shan State | ရှမ်း | 東枝 | 155 801 | 8,461,500 | 54 | |
15 | 內比都聯邦區 Naypyitaw | နေပြည်တော် | 內比都 | 8 |
外交
編輯緬甸與周邊諸鄰邦之關係,詳見:中緬關係、印度-緬甸關係、孟加拉國-緬甸關係、新加坡-緬甸關係。
經貿關係
編輯-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在2012年的資料顯示,緬甸聯邦共和國的出口總額為95億美元,主要出口的貨品是冰種翡翠和玉、天然木材、農產品、魚類、衣服、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緬甸聯邦共和國的第三大出口夥伴國,佔其出口的14.2%。
-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在2012年的資料顯示,緬甸的進口總額為55億美元,主要進口的貨品是石油、石化品、塑膠、汽車、機器、水泥、金屬、食品、電子品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緬甸聯邦共和國的第一大進口夥伴國,佔其進口的37%。
教育
編輯緬甸全民識字率約94.75%。實行小學義務教育。教育分學前教育(幼兒園)、基礎教育(小學、中學)和高等教育(大學本科、研究所)。現共有基礎教育學校40,876所,大學與學院108所,師範學院20所,科學與技術大學63所,部屬大學與學院22所。著名學府有仰光大學、曼德勒大學等。[47]
高等教育
編輯詳見:緬甸大學列表
緬甸最著名大學當屬仰光大學,以其社會學、政治學最為著稱,多數緬甸政治人物畢業於此校。
文化
編輯緬甸語文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緬語支;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日期 | 名稱 |
---|---|
1月4日 | 獨立紀念日 |
2月12日 | 聯邦紀念日 |
3月2日 | 農民節 |
3月10日 | 乾旱季慶典 |
3月27日 | 抗日勝利日 |
4月13日至4月16日 | 潑水節 |
4月17日 | 新年 |
5月1日 | 勞動節 |
7月19日 | 烈士日 |
11月26日 | 點燈節 |
12月25日 | 聖誕節 |
飲食
編輯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魚湯麵、椰子麵、椰子粥、涼拌麵、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裏喝奶茶,吃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鹹。烹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醃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文學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BurmaThe World Factbook. -. 2023-07-25 [2023-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 ^ 2.0 2.1 2.2 2.3 Myanmar.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9) (英語).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12-09).
- ^ Steinberg, David I. The Crises That Are Burma/Myanmar. Burma/Myanm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09-26. ISBN 978-0-19-998168-7.
- ^ Asian Development Bank – Myanmar Fact Sheet, Retrieved 2010-07-08 (PDF). [2012-02-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12-26).
- ^ 国家信息. 緬甸駐中國大使館. [2020-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 ^ 7.0 7.1 7.2 7.3 7.4 姜永仁(文). 中缅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何芳川 (編).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上. 北京: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008-05: 373. ISBN 978-7-80173-644-4.
[1]王婆楞:《中緬關係史》,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第54~55頁。
- ^ 8.0 8.1 8.2 8.3 趙清慎. 聚落名地名新探.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7-12: 292. ISBN 978-7-5087-5871-8.
- ^ 李問渠. 不可不知的2000个地理常识.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08-09: 362. ISBN 978-7-80228-767-9.
- ^ Win Naing Tun. Prehistory to Protohistory of Myanmar: A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PDF). Myanmar Environment Institute: 1. 2015-07-24 [2022-05-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10-26).
Homo erectus had lived in Myanmar 750,000 years ago
- ^ Bowman, John Stewart Bowman. Columbia Chronologies of Asian History and Cultur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 476. ISBN 978-0-231-50004-3.
- ^ Schaarschmidt, Maria; Fu, Xiao; Li, Bo; Marwick, Ben; Khaing, Kyaw; Douka, Katerina; Roberts, Richard G. pIRIR and IR-RF dating of archaeological deposits at Badahlin and Gu Myaung Caves – First luminescence ages for Myanmar. Quaternary Geochronology. January 2018, 49: 262–270 [2022-05-05]. ISSN 1871-1014. S2CID 133664286. doi:10.1016/j.quageo.2018.0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 ^ Cooler, Richard M. The Art and Culture of Burma (Chapter 1). DeKalb: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2002 [2022-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6).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陳水逢. 《東南亞各國史略與現勢》.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9.
- ^ 仰光江邊 緬甸鈔票. [2017-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中文(臺灣)).
- ^ 1967年6月緬甸排華事件始未記(特別轉載). [2017-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 ^ 緬甸開始使用新國旗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新浪網,2010年10月21日,於2010年10月22日查閱。
-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缅甸疑似发生政变 昂山素季等高层被带走 | DW | 01.02.2021. DW.COM. [202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中文(中國大陸)).
- ^ 《財經》新媒體. 缅甸军方:实施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 finance.sina.com.cn. 2021-02-01 [202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9).
- ^ MRTV. www.facebook.com. [202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中文(簡體)).
- ^ 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及多名官員被軍方扣押 軍方突宣布實施一年期緊急狀態 | 立場報道 | 立場新聞.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202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英語).
- ^ Aung San Suu Kyi: Myanmar court sentences ousted leader to four years jail. BBC. 2021-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6) (英國英語).
- ^ 缅甸原民选总统温敏和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被赦免两年刑期. 新華社. 2021-12-07 [2021-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6).
- ^ (腾讯·大楚网:缅甸启用新国旗国徽 现政府将移交国家权力). [2010-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 ^ 25.0 25.1 緬軍事強人丹瑞卸職
- ^ Myanmar election commission publishes election final results. [2012-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1).
- ^ 下院60人上院13人の当選発表 - 日本ミャンマー交流協会AJMMC. Ajmmc.org. [2011-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7).
- ^ 下院147人上院86人の当選発表 - 日本ミャンマー交流協会AJMMC. Ajmmc.org. [2011-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4).
- ^ 日本ミャンマー交流協会AJMMC. Ajmmc.org. [2011-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 ^ 管制網路 網友嘲諷 中國、北韓、古巴、伊朗 被稱新四大文明古國. [2011-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1).
- ^ 昂山素季宣誓就任缅甸议员(图). 新浪. 2012-05-02 [2013-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9).
- ^ 缅甸宣布8月20日起废除媒体审查制度. 國際在線.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5) (中文(中國大陸)).
- ^ 缅甸改革新闻委员会 特赦514名政治犯. 京報網. [2012-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1) (中文(中國大陸)).
- ^ 34.0 34.1 缅甸军方表态:权力已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 _ 证券时报网. news.stcn.com. [202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 ^ 35.0 35.1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缅甸发生政变 军方称进入一年紧急状态 | DW | 01.02.2021. DW.COM. [202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中文(中國大陸)).
- ^ 緬甸抗爭|6記者被捕 警再開實彈至少四傷 李顯龍批致命武力不可接受 東盟呼籲各方避免激起更多暴力. 蘋果日報. [2021-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6).
- ^ 緬甸軍警鎮壓再有5死 有中資及中緬合資工廠被縱火. 香港電台. 2021-03-14 [2021-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 ^ 緬甸示威台資工廠遭火燒 仰光萊達雅區進入戒嚴. 中央通訊社. 2021-03-14 [2021-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 ^ 缅甸部分地区实施军事管制 中国驻缅使馆就在缅中资企业遭打砸抢烧发表谈话. [2021-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 ^ 環球網. 中国使馆:打砸事件造成32家中资工厂受损,两中国员工受伤,财产损失约2.4亿元. 環球網.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 2021-03-15 [2021-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中文).
- ^ 缅甸: 民众无惧镇压今晨再集会抗议 欧盟宣布制裁11名参与政变者. [2021-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 ^ 法国"严厉谴责"缅甸军方杀害和平示威者 联合国呼吁全球对缅甸军方施压. [2021-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 ^ 緬甸繼續有民眾上街部份遭警方驅散. 新城電台. 2021-03-28 [2021-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 ^ 緬甸政變:閲兵日軍方在40多城開槍鎮壓示威,約100人死亡,美國表示「震驚」. BBC News. 2021-03-28 [2021-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 ^ မြန်မာ့မီးရထား. ရထားပို့ဆောင်ရေး ဝန်ကြီးဌာန. [2014-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6).
- ^ Myanmar Has 11 Airports with over 3250 meters Runways. Bi-Weekly Eleven (Yangon). 2010-07-30, 3 (18): 7 (緬甸語).
- ^ 緬甸教育. [2014-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3).
延伸閱讀
編輯[編]
外部連結
編輯-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 President's Offi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世界概況》上有關Burma的條目 (英文)
- 開放目錄專案中的「緬甸」 (英文)
- 維客旅行上的緬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 維基媒體的緬甸地圖集 (英文)
- OpenStreetMap上有關緬甸的地理資訊
- 谷歌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