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

香港地名

chōng[a](英语:Kwai Chung)位于香港新界西南[1],是荃湾新市镇的一部分,属规划署定义的都会区香港市区)范围之内。在香港行政区划中,曾经为荃湾区,葵涌后来与青衣岛一同分拆,组成葵青区。葵涌可以再细分为上葵涌中葵涌下葵涌,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涌及下葵涌,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较稠密,而工贸区则主要集中在中葵涌一带。

葵涌一带的楼宇
荔景邨荔景站贤丽苑的前方为葵涌货柜码头
位于葵涌荔岗街11号、建于荔景山顶的浩景台共有六座,以数字排列 ( 即1-6座 ),是香港多个夹心阶层住屋屋苑其中之一。
位于葵涌兴芳路223号的新都会广场共有两期,邻近葵芳港铁站,多条巴士小巴路线亦经过新都会广场
葵涌一带兴建有不少工业大厦
中葵涌一带的工业大厦
石篱 ( 二 ) 邨
丽瑶邨
中华传道会安柱中学
乐善堂顾超文中学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业重镇,其中葵涌货柜码头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货柜码头,有大量公司在此设立办事处,同时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

历史

编辑
 
粤大记》中“葵涌”的记载。

葵涌的历史最少可以追溯到明朝时设立的“葵涌海澳”,其东面为官富巡检司,西面则为屯门海澳正德年间,正值欧洲大航海时代,往东方发展的葡萄牙王国在屯门地区建立葡属屯门殖民地,亦曾滋扰“葵涌海澳”一带,直至屯门海战被明军击退为止。

葵涌的原居民村落以客家人为主,清代嘉庆年间王崇熙所编的《新安县志·都里》中的“官富司管辖村庄”记载有“葵涌子”(葵涌)、“浅湾”(荃湾)、“青衣”及“长沙湾”等。[2][3]至1898年,葵涌一带随新界被租借给英国成为香港殖民地的一部分。

葵涌于1960年代前甚少发展,直到荃湾卫星城市逐渐开发,住宅群扩展至葵涌一带。加上政府亦于1970年代初兴建葵涌货柜码头,使葵涌得以发展迅速。本来属于荃湾区一部分的葵涌,亦于1985年联同青衣岛分拆出葵青区,而城门隧道则成为往来新界东之主要干道。

自从1990年代起,前香港政府开始兴建赤鱲角新机场。作为新机场配套基建之一的青屿干线,途经葵涌、青衣一带,改变葵青区面貌。人口结构方面,大批自1960年代至1970年代迁入的市民续渐老化,出现人口老化问题。

人口结构

编辑

香港1970年代工业发展蓬勃,吸引不少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的单身男子来港打工,寄钱回乡养家。由于葵涌邻近货柜码头,并有不少船务工场,加上工厂区内纱厂及其他工业,从而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部分南亚人为节省交通费,加上附近租金便宜,他们会合租一个单位,在葵涌与石篱交界的屏丽径一带聚居,慢慢形成一个社群。到现时已经是家庭的第二代,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据2011年人口普查,葵青区住了逾二千名巴基斯坦居民,是全港第三高,仅次于油尖旺元朗区[4]

商业中心

编辑

葵涌由于原来属于荃湾区,亦是荃湾新市镇的一部分,本身并无像其他新市镇般有称为市中心的地带。但随着葵涌脱离荃湾区,区内亦多了属于自己的公共设施,例如以“葵青”为名的葵青剧院。而港铁葵芳站一带,连同附近葵盛游泳池葵涌运动场南葵涌赛马会诊所,当中包括两个人流量极高购物中心:新都会广场葵涌广场,亦俨如成为了葵涌市中心。

私人屋苑

编辑

区内办公室

编辑

酒店

编辑

以荃湾命名,但在葵涌的酒店:

区内工厂

编辑

1970年代香港工业发达,工厂区内设纱厂及其他工业提供大量工作机会。随着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量厂商将厂房北移至中国大陆,各类创意文化产业纷纷进驻空置的工厦单位,例如创意媒体集团毛记葵涌的工作室设于同珍工业大厦

公共屋邨

编辑

葵涌建有多个公共屋邨,大多由1964年至1970年代中发展,部分在1991年至2008年重建。其中葵涌邨是荃湾新市镇及葵青区最大公共屋邨。

区内名校

编辑

区内中学

编辑

医疗

编辑
  • 玛嘉烈医院-葵青区大型公立医院,并设有急症室。
  • 葵涌医院-精神科专科医院
  • 下葵涌普通科门诊诊所
  • 南葵涌赛马会普通科门诊诊所
  • 伍若瑜夫人普通科门诊诊所
  • 北葵涌普通科门诊诊所

区内图书馆

编辑

区内运动设施

编辑

交通

编辑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葵芳站公共运输交汇处/葵仁路
葵涌道
大连排道
  • 荃湾至佐敦道线 (24小时服务)
  • 荃湾至旺角线 (24小时服务)
  • 元朗至佐敦道线 (24小时服务)[5]
兴芳路
葵富路
红色小巴
葵义路
兴宁路
葵福路
盛芳街
葵青路
葵联路

资料资料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葵涌的“”字读作“冲”,作“小河”解,不读作“勇”。

引用

编辑
  1. ^ 法定圖則. 香港规划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2. ^ 「探古知今話青衣」(頁11) (PDF). 香港历史博物馆 参考资料室. 2013年.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3. ^ Cheung Kwan Ho. Kwai Chung Smart Bicycle Hub Concept Design (PDF). 2020 [2021-09-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13). 
  4. ^ 街知巷聞﹕屏麗徑——巴基斯坦裔之窩 工業遷 情常在. 《明报》. 2016-04-24 [2016-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4月27日). 
  5. ^ 佐敦道白加士街 — 屯門及元朗.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8). 
  6. ^ 石梨貝 — 葵芳.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7. ^ 荃灣荃灣街市街 — 觀塘宜安街.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8. ^ 荃灣荃灣街市街 — 油塘及鯉魚門.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9. ^ 荃灣荃灣街市街 — 新蒲崗及坪石.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4). 
  10. ^ 荃灣荃灣街市街 — 黃大仙及九龍城.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9). 
  11. ^ 荃灣荃灣街市街 — 何文田.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12. ^ 荃灣海壩街 — 慈雲山.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13. ^ 荃灣川龍街 — 土瓜灣欣榮花園.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14. ^ 深水埗福荣街 > 荃湾福来邨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7-01-12.
  15. ^ 佐敦道寧波街 — 荃灣福來邨.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16. ^ 旺角朗豪坊 — 荃灣福來邨.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3). 
  17. ^ 荃灣荃灣街市街 > 西環荷蘭街, 上環信德中心 > 荃灣荃灣街市街.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0). 
  18. ^ 荃灣福來邨 — 灣仔站.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19. ^ 石梨貝 > 鰂魚涌/西灣河, 鰂魚涌 > 石梨貝.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葵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