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
《唐才子傳》,元朝辛文房撰,成書於元成宗大德甲辰(1304年),共十卷,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278篇,傳中又附120人小傳,合計398人。[1]
介紹
编辑辛文房是西域人﹐曾官省郎。元成宗大德甲辰(1304年)撰成《唐才子传》一書。在此之前,尚無一本唐代詩人專門傳記,《唐才子傳》是第一本唐代詩人傳記,“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2],文筆秀雅,可讀性極強。伍崇曜称:“其书评骘精审,似钟嵘《诗品》;标举新异,似刘义庆《世说》;而叙次古雅,则又与皇甫谧《高士传》相同”。
此書涉及人物廣泛,明显有舛误和不足,甚至是無篇無之,[3]如《刘长卿小传》中记权德舆称刘长卿为“五言长城”﹐事實是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4]《杜甫小传》里所讲的李邕“奇其才,先往见之”的说法,有误,李邕拜訪杜甫之前,李白、高适、杜甫已先行一同拜訪李邕,高有诗曰“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杜贈詩曰“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薛据小傳》:記薛據是“荆南人。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榜进士……”,但王维是开元九年(721年)进士,而《旧唐书》载薛据之兄为河东人。《張繼小傳》說張繼“為鹽鐵判官”,周義敢認為張繼是否任鹽鐵判官“尚待考核”。[5]《戴叔伦小传》稱戴叔伦是“贞元十六年陈权榜进士”,有誤,戴叔伦卒于贞元五年,不可能在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唐彥謙小傳》記唐彥謙:“唐人效杜甫者,惟彦谦一人而已。”,事實上彥謙學最多是李商隱,《唐詩紀事》云:“彥謙學義山爲詩。”,而唐人學杜詩最有成就者應該是李商隱。[6]《薛逢小传》记薛逢进士及第后即“调万年尉”,也嫌簡略,應以《旧唐书·薛逢传》记“释褐秘书省校书郎”為是,薛逢因得罪劉瑑而貶為“巴州刺史”一說恐誤,刺史的品秩為正四品,而此前所任縣令僅為正六品,不降反升,不合理;又如薛逢在四川應是先出任成都府少尹,其作品《鑷白髮》詩有“前年依亞成都府,月請俸緍六十五”句可證,少尹月俸正好是六萬五千(六十五貫)。[7]《王建小傳》說王建是穎川人,遲乃鵬透過姚合詩考證,王建應為渭南縣人。[8]又說王建是大曆十年進士,傅璇琮據張籍詩及白居易《與元九書》等史料,考證出當時王建只是十歲或七歲孩童。[9]《嚴維小傳》稱嚴維曾任“馀姚令”,但姚合《极玄集》有一诗,题曰:《馀姚祇役奉简鲍参军》,所謂“馀姚祇役”只是來餘姚出差。《孟雲卿小傳》稱孟雲卿是“關西人”,實則孟為河南平昌人,所謂“關西人”之說可能受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歷下辭姜被,關西得孟鄰。”之句的誤導。《楊發小傳》稱“恨其出處事跡不得而知也”,然而楊發於《兩唐書》皆有傳,附於其弟楊收傳裡。又說李白入水捞月而死、駱賓王在靈隱寺為僧皆純為小說家之言,失之考證。本書也雜夾神話色彩,《常建小傳》提到常建遇“秦时宫人,亡入山来食松叶”,《韓湘小傳》的韓湘則是照錄民間神話故事八仙過海的韓湘子。《唐才子傳》久佚,清初《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243人,附传44人,共287人,编为8卷,已不全。日本《佚存丛书》有完整的10卷本,記有278人,附传120人。
目錄
编辑卷一
编辑- 〈六帝〉(唐末六帝,明、宪、德、文、僖、睿)〈王績〉〈崔信明〉〈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劉希夷〉〈陳子昂〉〈李百藥〉〈李嶠〉〈張說〉〈王翰〉〈吳筠〉〈張子容〉〈李昂〉〈孫逖〉〈盧鴻〉〈王泠然〉〈劉慎虛〉〈王灣〉〈崔顥〉〈祖詠〉〈儲光羲〉
卷二
编辑- 〈包融〉〈崔國輔〉〈盧象〉附韋述〈綦毋潛〉〈王昌齡〉附辛霽〈常建〉〈賀蘭進明〉〈崔署〉〈陶翰〉〈王維〉附裴迪、崔興宗〈薛據〉〈劉長卿〉附李穆〈李季蘭〉附[10]〈閻防〉〈李頎〉〈張諲〉〈孟浩然〉〈丘為〉〈李白〉〈杜甫〉〈鄭虔〉〈高適〉〈沈千運〉〈孟雲卿〉
卷三
编辑- 〈岑參〉〈王之渙〉〈賀知章〉〈包何〉〈包佶〉〈張彪[需要消歧义]〉〈李嘉祐〉〈賈至〉〈鮑防〉附謝良〈殷遙〉〈張繼〉〈元結〉〈郎士元〉〈道人靈一〉附[11]〈皇甫冉〉〈皇甫曾〉〈獨孤及〉〈劉方平〉〈秦系〉〈張眾甫〉〈嚴維〉〈于良史〉〈靈徹上人〉〈陸羽〉〈顧況〉〈張南史〉〈戎昱〉附包子虛〈古之奇〉〈蘇渙〉〈朱灣〉〈張志和〉
卷四
编辑- 〈盧綸〉〈吉中孚〉〈韓翃〉〈耿湋〉〈錢起〉附錢徽、懷素〈司空曙〉〈苗發〉〈崔峒〉〈夏侯審〉〈李端〉〈竇叔向〉〈康洽〉〈李益〉〈冷朝陽〉〈章八元〉〈暢當〉〈王季友〉〈張謂〉〈于鵠〉〈王建〉〈韋應物〉〈皎然上人〉〈武元衡〉〈竇常〉〈竇牟〉〈竇群〉〈竇庠〉〈竇鞏〉〈劉言史〉〈劉商〉
卷五
编辑- 〈盧仝〉〈馬異〉〈劉叉〉〈李賀〉〈李涉〉〈朱晝〉〈賈島〉〈莊南傑〉〈張碧〉〈朱放〉〈羊士諤〉〈姚系〉〈麹信陵〉〈張登〉〈令狐楚〉〈楊巨源〉〈馬逢〉〈王涯〉〈韓愈〉〈柳宗元〉〈陳羽〉〈劉禹錫〉〈孟郊〉附陸長源〈戴叔倫〉〈張仲素〉〈呂溫〉〈張籍〉〈雍裕之〉〈權德輿〉〈長孫佐輔〉〈楊衡〉附符载、李群、李渤
卷六
编辑- 〈白居易〉〈元稹〉〈李紳〉附郁渾〈鮑溶〉〈張又新〉〈殷堯藩〉〈清塞〉〈無可〉〈熊孺登〉〈李約〉〈沈亞之〉〈徐凝〉〈裴夷直〉〈薛濤〉〈姚合〉〈李廓〉〈章孝標〉〈施肩吾〉〈袁不約〉〈韓湘〉〈韓琮〉〈韋楚老〉〈張祜〉附崔涯〈劉得仁〉〈朱慶餘〉〈杜牧〉附嚴惲
卷七
编辑- 〈楊發〉〈李遠〉〈李敬方〉〈許渾〉〈雍陶〉〈賈馳〉〈伍喬〉〈陳上美〉〈李商隱〉〈喻鳧〉附薛瑩〈薛逢〉〈趙嘏〉〈薛能〉〈李宣古〉附李宣遠〈姚鵠〉〈項斯〉〈馬戴〉〈孟遲〉〈任蕃〉〈顧非熊〉〈曹鄴〉〈鄭嵎〉〈劉駕〉〈方幹〉〈李頻〉〈李群玉〉
卷八
编辑- 〈李郢〉〈儲嗣宗〉〈劉滄〉〈陳陶〉〈鄭巢〉〈于武陵〉〈來鵬〉〈溫庭筠〉附紀唐夫〈魚玄機〉〈邵謁〉〈于濆〉〈李昌符〉〈翁綬〉〈汪遵〉〈沈光〉〈趙牧〉附劉光遠〈羅鄴〉〈胡曾〉〈李山甫〉〈曹唐〉〈皮日休〉〈陸龜蒙〉〈司空圖〉〈僧虛中〉附顧栖蟾〈周繇〉
卷九
编辑- 〈崔道融〉〈聶夷中〉〈許棠〉〈公乘億〉〈章碣〉〈唐彥謙〉〈林嵩〉〈高蟾〉〈高駢〉〈牛嶠〉〈钱珝〉〈趙光遠〉〈周朴〉〈罗隐〉〈罗虬〉〈崔鲁〉〈秦韬玉〉〈鄭谷〉〈齊己〉〈崔涂〉〈喻坦之〉〈任涛〉〈温宪〉〈李洞〉〈吴融〉〈韓偓〉〈唐备〉〈王驾〉〈戴思颜〉〈杜荀鹤〉
卷十
编辑校本
编辑由於《唐才子傳》存在大量舛误和不足,坊間出現各種校箋本。其中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傅校笺》匯集各家考證成果,其《校笺》第五冊則是針對前四冊出版後,受到各方的巨大迴嚮,再一次進行補充與校正,可視為現今《唐才子傳》校本的最高成就。[13]其他校本列出如下:
- 周本淳《唐才子传校正》
- 王大安校订《唐才子传》
- 舒宝璋校注《唐才子传》
- 孙映逵《唐才子传校注》
- 李立朴《唐才子传全译》
注釋
编辑- ^ 楊士奇《書〈唐才子傳〉後》云:“十卷,總三百九十七人。”人數較辛氏《引》言累計少一人。
- ^ 《唐才子傳·引》
- ^ 周本淳将《唐才子传》的讹误概括为四:一是时间失次,二是地理讹误,三是误甲为乙,四是褒贬失实。(周本淳《唐才子传校正》序);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則認為:“此书的主要价值与其说在提供诗人传记史料方面,倒不如说是在唐诗的品评方面。”
- ^ 权德舆《秦徵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
- ^ 《新唐书・艺文志》僅載:“(继)字懿孙,襄州人。大历末,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张继考》提出:张继很可能是与他的好友邹绍先“同樣擔任租庸判官、转运判官之类的官职”。
- ^ 《蔡宽夫诗话》记载:“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惟义山一人而已。每诵其‘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与‘池光不受月,暮气欲沉山’,‘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之类,虽老杜亡以过也。”
- ^ 《新唐書·食貨志》載:“唐世百官俸錢…諸府少尹…六萬五千。”
- ^ 遲乃鵬《王建研究叢稿》頁3
- ^ 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
- ^ 刘媛、刘云、鲍君徽、崔仲容、道士元淳、薛缊、崔公达、张窈窕、程长文、梁琼、廉氏、姚月华、裴羽仙、刘瑶、常浩、葛鸦儿、崔莺莺、谭意哥、吉中孚妻张夫人、鲍照妻文姬、杜羔妻赵氏、张建封妾盼盼、南楚材妻薛媛等。
- ^ 惟審、护国、文益、可止、清江、法照、廣宣、無本、修睦、無悶、太易、景云、法振、栖白、隐峦、处默、卿云、栖一、淡交、良乂、若虚、云表、昙域、子兰、僧鸾、懷楚、惠标、可朋、怀浦、慕幽、善生、亞齊、尚顏、栖蟾、理莹、归仁、玄寶、惠侃、法宣、文秀、僧泚、清尚、智暹、沧浩、不特等四十五人。
- ^ 王周、刘兼、司马札、苏拯、许琳、李咸用
- ^ 唐代最著名詩人杜甫研究可能是傅編《唐才子傅校笺》中最大的例外,在《校笺》第一冊有關杜甫的考證工作著實不多,後面僅僅照錄兩唐書本傳全文以及元稹撰《墓係銘》作結尾。原因是杜甫之生平大略早為學術界所熟知,不必再作錦上添花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