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

中華民國兩棲武裝部隊
(重定向自台灣海軍陸戰隊

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为中华民国国军两栖武装部队,隶属于中华民国海军。负责两栖作战登陆作战、反登陆作战、夺岛作战、台湾本岛外岛、离岛守备、军事设施防卫等任务,并有海军陆战队学校培养陆战队干部,在战争时也有快速反应及战力保存的功能。目前总兵力约10,000人,辖下编制有陆战特勤队专职南台湾反劫船、反恐等任务。队内成员多来自海军陆战队志愿役官、士、兵,是中华民国国军的精锐部队。

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
Republic of China Marine Corps(ROCMC)
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队徽
存在时期1914年至今
国家或地区 中华民国
效忠于 中华民国
军种 中华民国海军
种类两栖部队
功能两栖作战
规模10,000人
隶属于国防部海军司令部
驻地台湾高雄市左营区海军左营基地
格言永远忠诚
专用颜色  酒红色
队歌《陆战队歌》
参与战役
指挥官
指挥官 樊传声 海军陆战队中将 陆官79年班
副指挥官 张明德 海军陆战队少将 陆官80年班
参谋长 魏孝智 海军陆战队少将
副参谋长 ? 海军陆战队上校
? 海军陆战队上校
政战主任 ? 海军陆战队少将
政战副主任 ? 海军陆战队上校
士官督导长 黄琛祐 海军陆战队一等士官长
著名指挥官
标识
海军陆战队队旗

历史

编辑
 
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校阅海军陆战队第九九旅步兵第二营
 
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于2007年中华民国国庆阅兵,图中背负着装有夜视瞄准镜的T65K2步枪
 
AAV-7两栖突击载具
 
M60A3巴顿战车
 
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莒拳队,2009年敦睦舰队表演
 
CM-25装甲车
 
M101榴弹炮
 
M109自走炮
 
M992射击指挥车
 
LVTH-6炮车前视图
 
LVTH-6炮车后视图

中华民国之前的海军陆战队,可追溯至清朝末年北洋海军的洋枪队。

北洋海军洋枪队

编辑

北洋海军创建初期,由英国琅威理担任副提督(或称总监督总教席总查)。水师提督丁汝昌善陆战,不懂海军;故当时的北洋海军,实际上全由琅威理一手创制、训练、管理出来。

琅威理当时为英国皇家海军校官,因此此时期的北洋海军完全仿自英国海军,北洋海军洋枪队亦学习英国皇家海军轻型步兵(参见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

洋枪队唯一一次留名的战事——大庄事件,发生于台湾。经过依刘铭传《攻克后山叛番并北路获胜请奖官绅折》(光绪十四年九月初二日台北府发)所载:“北洋水师总兵丁汝昌率带致远、靖远两兵轮,于七月二十五日抵台,臣即令分赴台南、北运送军火......(中略)命丁汝昌携快炮四尊,赴陆军帮同猛击.....(中略),丁汝昌分率枪炮队自山边抄袭.....”

此一战事在洋枪队协同陆军,搭配拆卸上陆的海军舰炮下,很快的以清军获胜结束。

甲午海战,清军惨败,北洋海军洋枪队自然也跟着消失。

值得一书的是,北洋海军在败仗前曾经组织过“海军炮兵”,丁汝昌也曾组织过敢死队轻装逆袭日军于龙庙嘴(位于今威海市)。

甲午后至民国成立前

编辑

1900年八国联军,各国海军水兵与陆战队自天津登陆上岸,清军又败;期间海军反抗中央号令,避难南下。最终北京城破,汉人官员为主的东南互保不呼应朝廷抗外。最终清廷与八国和谈,签署辛丑条约,以卫护帝国完整性。同年,马汉的海权论被传入,造成一定影响,重建海军的呼声又起。

之后保守派在慈禧默许下推行新政。1902年,萨镇冰提出“复兴海军方法四点”;1907年,始议恢复海军编制,并于陆军部内置海军处;1908年,陆军部大臣右侍郎姚锡光提出“筹海军当议”;1909年,陆军部下设“筹办海军处”;1910年,“筹办海军处”改为“海军部”。

此时期清朝海军已下辖有警卫队(见《军机处奏为试办海军警卫队等由》,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九日),但属于警戒部队,与现代两栖登陆作战的陆战队并不相干。

清亡前,海军警卫队总共有步兵营与炮兵营各一营及一骑兵队,首任统带(民国后改为团长)为满人博顺,后由帮统虞克昌接任,统带处设烟台东山海军练营旁。

东山警卫队于辛亥革命时脱离清政府,加入烟台临时军政府。

虽然东山警卫队之后被烟台临时军政府吸收消失,但部分未脱离清政府之队员日后返回北京,又加入了北洋政府(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反倒成为民国海军陆战队之起源。

东山警卫队可谓中国海军在意义上,第一次有正式编制内的专职地面作战部队;但要到民国以后,中国才出现有以“陆战队”一词成立的正式编制单位。

第一支“海军陆战队”

编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事攻打湖广总督府;11日清晨,按照革命党的“革命方略”,宣布中华民国成立(见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11月2日,上海海军被留日返国学生王时泽说动加入革命,后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北伐舰队之一部。

王时泽将其中的海军炮兵与革命党人并华侨青年、潮州敢死队等临时组成了二百余人的海军陆战队,他自任队长。此一海军陆战队加入沪军都督府,编为海军处下。

由“海军警卫队”至“海军陆战队”

编辑
  • 1912年4月,北洋政府海军部下设警卫队,初期编制为2个区队(共8个排兵力),林镕禧任管带。第一区队队长为范铭升,第二区队队长为宋槐清。
  • 1913年2月,扩充为2个连,第一连连长为邱官平,第二连连长为游兆麟。
  • 1914年2月,海军部裁撤警卫队,改设陆战队营,下辖四个连,编制582人,营长为林镕禧,驻北京
  • 1918年2月,第一营增加一个机枪连;7月,扩编新兵4个连,成立第二营,派驻上海高昌庙海军总司令部、海军江南造船所马尾造船所,担负警卫任务,此时总兵力为二营8连,并每营各一机枪连。

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

编辑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发表北伐宣言,后节节胜利,闽系海军决心倒戈。11月,驻闽海军第一舰队率先加入国民革命军。12月,国民革命军设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下辖2个团。第一团团长为金振中,第二团团长为邱振武。

国民革命军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一旅
  • 1927年8月,由第一混成旅步兵第三团扩编。
  • 1927年11月,改编为混成旅,下辖3个团,旅长为林忠。
  • 1929年编遣,改为第一独立旅。
国民革命军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二旅
  • 1927年8月,由步兵独立团扩编。
  • 1927年11月,扩编为混成旅,下辖2个团,旅长为林寿国。
  • 1929年编遣,改为第二独立旅。
国民革命军海军陆战队步兵补充团
  • 补充第一团:1928年改编自闽厦警备司令部卫队。
  • 补充第二团:1928年收编自各县盐务缉私队,1929年11月编遣后归中华民国财政部
  • 第三补充团:1928年2月成立。
  • 第四补充团:1928年2月成立。
  • 炮兵营:1928年2月成立。
海军陆战队第一独立旅
  • 1929年定编。
  • 1933年10月,海军厦门要港护炮台教导总队并入,改编为补充营。
  • 1934年1月,第三团裁编,并入一、二团,12月4日,与第一独立旅互换番号。
  • 1936年,恢复第三团编制。
  • 1938年4月,裁撤补充营。
  • 1945年6月,裁编,并入陆军。
海军陆战队第二独立旅
  • 1929年定编。
  • 1936年,裁军法处。
  • 1938年8月8日,设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所。
  • 1945年6月,裁编,并入陆军。(第四团1946年裁编)
海军警备队

1945年8月成立于上海,下辖9个连,队长叶宝琦,后并入陆战队。

对日抗战胜利前的各地海军陆战队

编辑

民国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时期,各地军阀势力割据,中国海军为陆军附庸,海军陆战队反而比海军活跃;而此时期在中国大陆,亦有其他大大小小势力的海军陆战队。

闽系海军陆战队

编辑

自北洋水师以来,一直到对日抗战胜利,闽系海军一直都是主导中国海军的力量,闽系的陆战队也曾参加多场战事。直到最后闽系海军叛变投共,又称“中央海军”,英式海军训练。

中央海军精锐率舰叛变投共后,成为之后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力;此后由陆军重建的国民政府海军已与中央海军无涉,故称“新海军”(桂永清作〈海军军歌〉即有“新海军”一词)。

闽系北洋水师战败,将领凋零,清廷无人可用之时崛起;然自八国联军后,中国海军对中央便已叛服无常。

除了因中国自清末以来长期陷入分裂、政权并无统一,各系海军随势望风而倒、易主带舰投靠如喝水吃饭以外,另一部分原因是海军各系间彼此不服、甚至偶有冲突。因此闽系虽名属中央海军,但不听从蒋介石指挥,最后酿至闽系叛变投共。

海军陆战队统带部

1922年10月,海军部命时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部副官的杨砥中为陆战队统带,率驻北京的陆战第一营与驻上海的2个连,会同至福建。11月,成立马尾警备司令部,统一指挥驻舰队与陆战队,并于长门鱼雷营设陆战队统带部。1922年—1923年,杨增编了陆战队1步兵营,炮兵工兵机枪迫击炮各一个连,分驻马尾、长门炮台。林忠为第一营营长,马坤贞为第二营营长,林志棠为独立营营长,逐步扩大地盘。

海军陆战队混成旅

1923年5月,统带部扩编为海军陆战队第一混成旅,杨砥中任旅长,下辖2个,林忠为第一团团长,马坤贞为第二团团长,林志棠为独立团团长,炮兵连扩充为炮兵营,此时占据地盘增加了福清连江长乐平潭等。7月,于长门炮台设海军陆战队讲武学校,杨砥中任校长。

1924年,混成旅改3团制,加编特别步兵团,辖机枪营一、迫击炮营一、手枪营一,炮兵营改三连制—野炮连一、山炮连二。3月,将陆军福州第一独立团改编为海军陆战队第一混成旅步兵独立团,分驻莆田仙游等地。

1925年4月,杨砥中因贪赃枉法,又在闽期间借口清乡逼民种植鸦片收捐,俨然一土皇帝,民怨积深,被海军总长下令缉拿归案。杨逃命时拒捕被击毙,旅长由林忠接任。其后,海军陆战队第一混成旅缩编为陆战大队,下辖2支队,一支队长为林忠,二支队长为林寿国,大队长由时任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兼任。

1926年,陆战大队复编为混成旅,后加入国民革命军。

电雷系海军陆战队

编辑

蒋中正总统在陆军下另设的小海军,用意自然是与闽系抗礼。

青岛海军陆战队

编辑

隶属于第三舰队。

  • 1928年设立。
  • 1931年,增设补充大队,大队长为尹祚干。
  • 1933年7月,增2大队。
  • 1935年,升大队为营。
  • 1936年2月,设陆战支队司令部,司令为张赫炎。
  • 1937年,与海军陆战队教导总队合并。
  • 1939年,改编为特种兵总队。

桂系海军陆战队

编辑

东北海军陆战队

编辑

曾是中国海军最强的一系,1929年与苏联红军爆发三江口之役,陆战队奋战五小时后全灭。后因满州国成立,军舰被日本人夺走,全灭。

江防舰队陆战队

王崇文条。江防舰队下亦设一陆战队,队长为林志瀚(1917年7月15日就任),随舰队投靠奉系,江防舰队后改编入东北海军

渤海舰队陆战队

由舰队司令温树德兼任队长。温原为护法运动海军舰队司令,后背叛孙中山,加入直系吴佩孚失势后,温转投奉系,但因下属兵变被免职。渤海舰队后改编入东北海军

广东海军陆战队

编辑

属于地方军阀培养的海军,以陆军为主的地方海军自然也有陆战队,粤系最后降服,加入了蒋的国民政府海军,而不是闽系的军政部中央海军,隶属于第四舰队。1932年,设第一集团军海军陆战队,下辖1个团,司令蔡廷楷兼团长。粤系海军陆战队最后在日本进攻广东时全灭。

整编时期

编辑

在闽系叛变投共后,蒋下令重建陆战队,由桂永清主导并大举清洗闽系,连带使得许多无辜官兵被捕入海军陆战集训队,如吴淞口陆战集训队,马公孔子庙陆战队,陆二师(后降为旅)集训队,以进行思想改造,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但也避免共产党分化海军陆战队力量。

重建时期

编辑

重建的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完全受美国军援资助与训练影响,属美式军队,今存于台湾。

  • 1947年9月16日,第二次国共内战激烈化,9月16日重建海军陆战队大队于福建马尾,下辖6个中队;海军总司令部亦直属六个陆战营,分驻上海复兴岛台湾高雄左营福建厦门福建马尾南京黄埔崇明岛城隍岛
  • 1948年,与海军警卫团并编为海军陆战队第1、2、3团。
  • 1949年1月24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于上海复兴岛成立;3月19日,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整编成军,首任师长杨厚彩少将,同年移驻定海负责舟山地区及海南岛之防卫;继随中华民国政府播迁至台湾,于高雄左营集中整编训练。
  • 1949年4月27日,海军陆战队第二师整编成军,首任师长周雨寰少将(时任)。10月29日,中华民国国防部公布《国军作战大纲》,依据大纲指导,将两个陆战师缩编为一个司令部与两个旅,同时裁撤海军登陆舰队司令部。
  • 1949年8月海军陆战二团(团长何相宸上校)及长山县保安团,共计约1,500人,及“美宏”、“中权”两艘登陆舰和8艘中小舰艇,增派的“太和”、“太昭”号护卫舰,据守渤海海峡的长山岛,构筑了以峰山和西山为核心阵地的严密火力防御体系。解放军华东军区命令华野第24军第72师(师长康林)、24军军属炮兵团山炮营、华野特纵榴炮第13团,山东军区警备第四旅、警备第五旅及北海军分区地方部队,总兵力超过3万人,在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许世友指挥下,渡海登陆进攻长山列岛。8月11日晚18时发起进攻。至次日10时,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大竹山岛、小竹山岛和庙岛等长山列岛南部的7个主要岛屿全部攻克。长山列岛北部的南隍城岛、北隍城岛、大钦岛、小钦岛和砣矶岛等5个主要岛屿的陆战队守军余部于8月20日登舰撤往舟山。[1]
  • 1950年-1952年9月,先后增编运输车第1、2营与海军陆战队学校(直属海军总部,受海军陆战队指挥)。
  • 1950年5月,随着解放军攻占海南岛,海军陆战队驻守西沙群岛永兴岛的部队撤台。在永兴岛与太平岛驻军始于1946年,各设海军电台一座,派海军陆战队一个排编制59人驻守,人员每年轮换一次,薪金按三倍支领,岛所需各类物资每半年补给一次。[2]
  • 1952年2月,中华民国参谋总长周至柔上将核定陆战队四大核心任务为“登陆作战”、“海军基地警卫勤务”、“两栖作战研究发展”、“参谋总部特别赋与特定任务”。
  • 1953年6月,接编越南富国岛返回之“富台部队”(又称“富召部队”);8月,海军陆战队航空部队(即空观中队)成立。
  • 1953年7月16日,海军陆战队第一旅所属一大队及炮兵、战车中队与中华民国陆军部队,一同进攻东山岛,是为东山岛战役
  • 1955年1月,海军陆战队第二旅与陆军第四十五师并编为海军陆战队陆战第一师,另增设作战勤务团及新兵训练营、11月陆军780搜索团拨编本队(计五个营,21个连的兵力单位)。
  • 1957年4月,成立海军陆战队士官学校(任务编组),设陆战学校指参班;5月设陆战队兵科,6月成立海军舰队陆战队司令部,12月1日创设陆战队官科(1958年生效)。
  • 1958年7月,成立预备兵营。
  • 1959年4月,士官学校由任务编制改正式编制,12月新兵训练营扩编为新兵训练中心。
  • 1960年12月,“预备兵营”扩编为“后备军人训练中心”。
  • 1962年3月,成立警卫第一营。
  • 1965年2月,成立警卫第二营。
  • 1966年9月,海军陆战队第一旅与陆军第八十一师并编为海军陆战队陆战第二师
  • 1967年,成立登陆战车指挥部。
  • 1968年9月,裁撤海军舰队陆战队司令部,另成立恒春训练基地指挥部
  • 1969年3月,将战车指挥部更名为登陆战车团。
  • 1971年6月,陆战队检诊所扩编为陆战队医院,同时成立宪兵连。
  • 1974年4月,恒春训练基地指挥部扩编为三军联训基地指挥部。
  • 1975年,战勤团基地工厂扩编为陆战队专用装备综合基地工厂。
  • 1979年3月,新兵训练中心与三军联训基地指挥部并编为海军陆战队陆战第七十七师
  • 1981年,成立海军陆战队特种勤务队与两陆战师反装甲连。
  • 1983年5月,由战勤团保养营与保养排并编为工兵战车保养连。
  • 1984年7月,裁撤海军陆战队陆战第七十七师,恢复三军联训基地指挥部及新兵训练中心,同年将陆战师105炮营三连与155炮营裁减为战时编制。
  • 1985年4月,裁撤空观队,10月陆军船舶营驳车连拨编本队,定名为两栖驳运车连第1、2连。
  • 1986年1月,海军陆战队学校及海军陆战队士官学校合并,7月改编海军陆战队医院为医务所;9月由两陆战师岸勤营并编为战勤团岸勤99营,并成立2陆战师化学兵连。
  • 1987年9月,空军防炮209营第四连及空军防炮第二一一营第二连改隶海军陆战队,编入2师炮兵团。
  • 1988年7月,豫剧队奉令编实;9月编成海军陆战队政治作战连
  • 1995年12月,豫剧队改隶中华民国教育部

定编时期

编辑
  • 1997年7月,执行“精实案”,本队精实为司令部15个处、组,辖陆战旅、守备旅、基地警卫旅、乌坵指挥部、新兵训练指挥部、两栖侦搜大队、登陆战车大队、补保大队、工岸大队、通信电子大队、综合保修工厂、队部营等13个单位,管制海军陆战队学校、三军联训基地两个单位。
  • 2004年4月,执行“精进案”第一阶段,新兵训练指挥部移编国防部后备司令部,补保大队弹药中队移编联合后勤司令部
  • 2005年1月,海军三军联合作战训练基地指挥部移编本队,海军水中爆破大队移编两栖侦搜大队,海军滩岸勤中队、装备中队移编工岸大队。4月1日陆战旅、守备旅衔称更名为陆战66旅陆战99旅。7月1日基地警卫旅衔称更名为陆战77旅,工岸大队衔称更名为滩岸勤务大队、通信电子大队衔称更名为通资电大队。
  • 2006年3月,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衔称更名为海军陆战队指挥部[3]
  • 2011年1月1日,陆战军乐队裁撤[4][5]
  • 2013年11月2日,根据精粹案陆战77旅裁撤,改编为防空警卫群(Air Defense Group)[6][注 1]

组织

编辑

海军陆战队指挥部设一席中将和六席少将共七位将官编制,和海军舰队指挥部为同一位阶。

海军陆战队内将官编制

编辑
席位 指挥官
海军陆战队指挥官   樊传声 中将
海军陆战队副指挥官   张明德 少将
海军陆战队参谋长   吴志孝 少将
海军陆战队政战主任   洪圣辉 少将
陆战六六旅长   魏孝智 少将
陆战九九旅长   林家宏 少将
三军联训基地指挥官   李春政 少将

标志与佩章

编辑

队徽

编辑

 

  • 国徽:象征在三民主义精神号召下,拥护政府国策,达成复国建国使命。
  • 海锚:象征海军陆战队编制上为海军之一支,并意指该队稳固团结、屹立不摇,如船之锚碇一般。
  • 地球与疆域:象征战力投射,地球主体为海洋,海洋即有海军,陆战队以守护中华民国国土为主。秋海棠叶地图沿用原中华民国公告疆域,并以海权为重。

队旗

编辑

帽徽与帽饰

编辑

 
海军陆战队军官大盘帽帽徽(士官大盘帽的嘉禾则为银色,士兵大盘帽的帽徽为金边椭圆形无嘉禾)

 
海军陆战队一等士官长、中校以上高级军官之帽饰

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阶级章

编辑

军官

编辑
北约代码 OF-10 OF-9 OF-8 OF-7 OF-5 OF-4 OF-3 OF-2 OF-1
阶级标示 已废止 目前
承平时期
不再任命
                 
军衔 特级上将
(五星)
一级上将
(四星)
二级上将
(三星)(General)
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少将(Major General) 上校(Colonel) 中校(Lieutenant Colonel) 少校(Major) 上尉(Captain) 中尉(First Lieutenant) 少尉(Second Lieutenant)

士官与士兵

编辑
北约代码 OR-9 OR-8 OR-7 OR-6 OR-5 OR-4 OR-3 OR-2 OR-1
阶级标示                  
军衔 一等士官长(First class master sergeant) 二等士官长(Second class master sergeant) 三等士官长(Third class master sergeant) 上士(Staff sergeant) 中士(Sergeant) 下士(Corporal) 上等兵(Private specialist) 一等兵(Private first class) 二等兵(Private)
  • 参谋本部组织法第四条规定,参谋总长降编为三星二级上将,二名副参谋总长为中将,但四星上将官阶仍然保留(陆海空军军官士官任官条例第二条仍维持“一级上将”),如遇重大功绩或战事爆发可由总统任命晋升(第七条一项三款)。国军承平时期最后一任四星一级上将为已故参谋总长沈一鸣空军一级上将。

装备

编辑

轻兵器

编辑
武器名称 产地 备注
M1911A1/T51K1   中华民国 -
T75/K3手枪   中华民国 -
SIG P226 Mk 25手枪   德国 -
武器名称 产地 备注
57式步枪   中华民国 -
T65K2突击步枪   中华民国 -
T86战斗步枪   中华民国 -
T91战斗步枪   中华民国 -
M4A1突击步枪   美国 -
Mk14 EBR 增强型战斗步枪   美国 -
武器名称 产地 备注
雷明登870泵动式散弹枪   美国 -
 
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特勤队成员装备的SIG MPX冲锋枪
武器名称 产地 备注
MP5A5冲锋枪   德国 -
SIG MPX冲锋枪   美国 -
武器名称 产地 备注
M82A1狙击步枪   美国 -
T93狙击步枪   中华民国 -
T108狙击步枪   中华民国 -
武器名称 产地 备注
T85榴弹发射器   中华民国 -
武器名称 产地 备注
Mk 2手榴弹   美国 -
M67手榴弹   美国 -
武器名称 产地 备注
T75班用机枪   中华民国 -
M249班用自动武器   美国 -
T74排用机枪   中华民国 -
M240通用机枪   美国 -
勃朗宁M2重机枪   美国 -
M85重机枪   美国 M60A3TTS战车车长机枪
武器名称 产地 备注
63式120毫米迫击炮   中华民国 -
T-75 60毫米迫击炮   中华民国 -
T-75 81毫米迫击炮   中华民国 -
武器名称 产地 备注
国造一式六十六毫米战防火箭   中华民国 -
红隼反装甲火箭   中华民国 -
肩射多用途攻击武器   美国 -
BGM-71拖式导弹   美国 -
FGM-148标枪导弹   美国 -
武器名称 产地 备注
RIM-72C海欉树导弹   美国 -
FIM-92刺针导弹   美国 -

车辆

编辑

M60A3TTS战车CM-21装甲车CM-22/23装甲迫炮车CM-24弹药运输车CM-27高速牵引车CM-25拖式导弹装甲车CM-26装甲指挥车LVTH-6炮车AAV-7两栖突击载具(包含 AAVP-7A1、AAVC-7A1、AAVR-7A1)、M88装甲救济车、M998悍马车中型战术轮车、2,500加仑油罐车

快艇

编辑

M96特战突击艇M109特战突击艇


火炮

编辑

M101榴弹炮63甲式105毫米榴弹炮M114榴弹炮T-65榴弹炮M109A2/A5 155毫米自走炮T-75 20毫米机炮63式120毫米迫击炮T-75 60毫米迫击炮T-75 81毫米迫击炮Mk 19自动榴弹发射器近程自动化防御武器系统


火箭筒

编辑

国造一式六十六毫米战防火箭红隼反装甲火箭肩射多用途攻击武器

导弹

编辑

BGM-71拖式导弹RIM-72C海欉树导弹FIM-92刺针导弹FGM-148标枪导弹

直升机

编辑

MD 500防卫者式直升机

 
T93狙击步枪
 
M96特战突击艇

战史

编辑

荣誉

编辑
 
海军陆战队获授之虎旗
 
1959年,国防部参谋总长彭孟缉上将代表总统蒋中正颁发虎旗乙面(海荣第零零贰号)予海军陆战队登陆战车营,表彰其于八二三炮战间担任运补任务有大功,由陈步墀中校(图左一,现已过世)受领。

金门八二三炮战期间,陆战队员勇猛慓悍的英勇表现,获颁授荣誉虎旗,成为三军部队的表率。

海军陆战队精神

编辑
  • 队训—“永远忠诚”其意义是训勉每位陆战队员要发自内心忠于中华民国、忠于海军陆战队、忠于自己的职责,做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员。
  • 三不怕精神—“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意在培养陆战队员服从负责的团队精神与誓死达成任务的坚定意志,亦为本队第四任司令罗友伦中将所创订。
  • 精神标竿—“一日陆战队、终身陆战队”,“一日陆战队、终身陆战队”光荣传统精神标竿,深深烙印在陆战队员心田,同甘苦、共患难的革命情感,让卸下军装回归社会的陆战队员,仍以身为海军陆战队的一员为荣。
  • 海军陆战队两栖侦搜大队专长班训练为期十周,在这十周当中不仅要接受长跑、长泳、顶艇行军、夜间操舟、沙滩竞技、伪装渗透等种种专业课目的严格训练和淘汰,还要通过挑战体力、耐力和意志力的六天五夜“综合考验周”,也就是一般俗称的“克难周”。尤其在最后一关“天堂路”,过程更是万分艰辛,学员几乎是靠意志力才能撑过“天堂路”。最后成为真正合格的侦搜队员时,有人不禁流下英雄泪[9]
  • 海军陆战队两栖侦搜营专长班—“天堂路”是“克难周”的最后鉴测关卡,学员必须绝对服从教官的命令指示,逐一以所学的滚、爬、翻、匍匐前进等技巧及蛙操动作,甚至是以背部像蛇一样蠕动前进,通过由珊瑚石块(咾咕石)铺成的道路,才能领到侦搜队员的臂章;过程中,学员们以无比的毅力,一一通过教官的考验,并彼此大声加油、鼓励,展现浓郁的同袍之情和凝聚的团结向心[9]

原则上中华民国的海陆的训练量比两栖蛙人略少,但是这两个单位在结训时皆有“天堂路

军歌

编辑

海军陆战队队歌

编辑

词:桂永清上将、曲:张锦鸿教授

为海军收战果,为陆军作先锋。
空中炸弹、舰上炮声、轰隆隆隆隆。
水上策飞马,滩头建奇功,男儿壮志最豪雄。
高扬青天白日满地红,四海起雄风。

战斗的陆战队

编辑

看我们部队多精壮 气如山河声势雄
听我们歌声多嘹亮 震撼山岳破长空
训练严格 装备精良 军纪严明 士气如虹
滩头作战勇无敌 反攻胜战立首功
陆战健儿永忠诚 保国卫民誓尽忠
为海军收战果 为陆军作先锋
战斗的陆战队 万世雄风

历任司令/指挥官

编辑
任次 图像 姓名 军种军衔 任期 备注
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司令
第1任   杨厚彩 陆军少将 1947年9月16日-1950年7月31日
第2任   周雨寰 陆军少将 1950年8月1日-1955年3月1日 期间因受训、生病至病逝,副司令谢远灏将军不久亦病逝,实质由于豪章代理
第3任 唐守治 陆军中将 1955年3月16日-1957年3月31日 后任副参谋总长,陆军二级上将
第4任   罗友伦 陆军中将 1957年4月1日-1960年12月31日 唯一担任宪兵司令与海军陆战队司令的将军
第5任   郑为元 陆军中将 1961年1月1日-1964年8月31日 后任联勤总司令、国防部长
第6任   于豪章 陆军中将 1964年9月1日-1968年1月10日 后任陆军总司令,陆军二级上将
第7任   袁国征 陆军中将 1968年1月11日-1971年3月15日 官至国防部联勤总部中将副总司令。
第8任   何恩廷 海军中将 1971年3月16日-1975年6月15日 陆战队司令中少数转任警职担任警政署署长者
第9任   孔令晟 海军中将 1975年6月16日-1976年12月10日 陆战队司令中少数转任警职担任警政署署长者
第10任   黄光洛 海军中将 1976年12月11日-1977年11月18日 任内未满一年,即因血癌病逝,由罗张接任
第11任   罗张 海军中将 1977年11月18日-1982年8月31日 1977年11月18日-12月1日为海军陆战队代司令。

陆战队司令中少数转任警职担任警政署署长者

第12任   屠由信 海军中将 1982年9月1日-1985年3月1日 卸任后转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
第13任   黄端先 海军中将 1985年3月2日-1988年5月1日 因贪污案,于1988年被移送军法审判
第14任   马履绥 海军中将 1988年5月2日-1992年7月1日 卸任后转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已殁)
第15任   郑国南 海军中将 1992年7月2日-1995年12月29日 卸任后转任军管部暨海岸巡防司令部中将副司令
第16任   高王珏 海军中将 1995年12月30日-1998年5月31日 首位两栖侦搜部队出身的陆战队司令,卸任后转任军管部暨海岸巡防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已殁)
第17任   陈邦治 海军(陆战队)中将 1998年6月1日-2000年8月31日 卸任后转任军管区司令部中将副司令,之后任后备司令、政战局长、海军总司令,是海军陆战队官科当中,三位升至二级上将阶者之一
第18任   季麟连 海军(陆战队)中将 2000年9月1日-2004年5月31日 后来担任过联勤总司令,是海军陆战队官科当中,三位升至二级上将阶者之一
第19任   徐台生 海军(陆战队)中将 2004年6月1日-2006年2月28日 2006年3月1日陆战队主官衔称由“司令”改称“指挥官”
海军陆战队指挥部 指挥官
第1任   徐台生 海军(陆战队)中将 2006年3月1日-2006年4月15日 2006年3月1日海军陆战队主官衔称由“司令”改称“指挥官”
第2任   徐尚文 海军(陆战队)中将 2006年4月16日-2009年4月27日
第3任   夏复华 海军(陆战队)中将 2009年4月28日-2011年10月30日 后来接任国防部联合作战训练及准则发展室主任,国防部总督察长,2014年7月10日届龄退伍 ,2017年10月23日因摔倒意外伤及脑部,于台中市太平区国军803医院逝世
第4任   潘进隆 海军(陆战队)中将 2011年10月1日-2014年10月19日 2011年12月27日代理,晋升中将,指挥官卸任后调国防部参事,2014年12月任总统府侍卫长,2016年出任海军副司令,后任国防部副参谋总长,已届龄退伍
第5任   陈子凤 海军(陆战队)中将 2014年10月20日-2017年7月31日 2017年8月出任海军副司令,2019年4月16日届龄退伍
第6任   王瑞麟 海军(陆战队)中将 2017年8月1日-2022年7月31日 首次改由非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海军陆战队少将)出身或海军陆战队指挥部少将副指挥官出身出任的特例
第7任   马群超 海军(陆战队)中将 2022年8月1日-2024年6月30日
第8任   樊传声 海军(陆战队)中将 2024年7月1日-现任

历任副司令/副指挥官

编辑
任次 图像 姓名 军种军衔 任期 备注
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副司令
第?任   海军(陆战队)少将
海军陆战队指挥部 副指挥官
第?任   海军(陆战队)少将

注释

编辑
  1. ^ 国军的“群”是大于而小于的军事编制,是为“团”。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何立波:“許世友與長山列島戰役”,《世紀風采》, 2015(4):45-48. [2017-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2. ^ 贾晓明:“民國時期對南海諸島的管理”,《人民政协报》2013年3月1日. [2017年4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24日). 
  3. ^ 中華民國海軍網頁. [2007-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9). 
  4. ^ 吕世民. 榮耀一甲子 陸戰隊軍樂隊今裁撤走入歷史. 军事新闻通讯社 (高雄左营: 青年日报社). 2010年12月31日 [2013年10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15日). 存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黄一翔. 聯、後、憲、陸戰軍樂隊 功成身退. 军事新闻通讯社 (台北: 青年日报社). 2011-01-01. [永久失效链接]
  6. ^ 海军陆战队防空警卫群成军[永久失效链接]青年日报,2013-11-02
  7. ^ 陸戰特勤隊7月縮併 影響我反恐戰力. 自由时报. 2014-06-03 [2014-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7) (中文(繁体)). 
  8. ^ 1986年《陆海空军军旗条例》附图二之九说明:“海军陆战队旗,用深红色为底,横直按三与二之比,中置按旗幅五分之二陆战队队徽:内为蓝色地球,白色经纬线及黄色中华民国版图,右上左下斜置黄色铁锚,上缀国徽。”2002年《陆海空军军旗条例》附图二之八说明同前,但用“横”。2022年《陆海空军军旗条例》附图二之七说明同前,但用“为”。
  9. ^ 9.0 9.1 大地勇士-兩棲蛙人克難週 - 天堂路. [201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来源

编辑
书籍
  • 刘传标 编纂:《中国近代海军职官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ISBN 978721104952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