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墟

香港上水的舊墟市

石湖墟(英语:Shek Wu Hui)是香港北区上水的一个旧墟市,位于现时东铁线上水站附近。粉岭/上水新市镇就是从石湖墟和粉岭联和墟发展起来的。石湖墟的街道多以“新”字作开头,并取健康、成功等等之意:新丰路、新健街、新康街、新荣街、新财街、新发街、新成路、新功街、新乐街、新祥街、新勤街。现时石湖墟仍是上水一个商业活动十分繁忙的地方,故墟内一些街道现已由运输署划为“行人专用区”。

航拍石湖墟(2022年10月)
新康街行人专用区为水货客集中地,以药房、连锁波鞋店为主
1991年的石湖墟
2007年的石湖墟农产品市场
石湖墟邮政局

历史

编辑

石湖墟建立年份已不可考,但早在清朝嘉庆版《新安县志》中的《墟市》列表中已收录“石湖墟”,并附有注脚“旧志天岗,今移石湖”[1],表明石湖墟的前身是一个名为“天岗墟”的墟市,并曾记录在康熙版《新安县志》之中[2]。相传由于墟内附邮政局位置有一小河,设有眝水玻头,玻下有石形成一湖,故名“石湖”[3]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为了严防沿海居民对台湾郑成功进行接济,实行迁界,沿海五省居民向内地迁界五十里,令沿海居民流离失所。康熙四年(1665年)两广总督周有德及广东巡抚王来任上奏请求复界,至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批准复界,居民才可回乡重建家园。两人逝世后,居民集资在石湖墟兴建“报德祠”纪念两人的恩惠。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附图中的石湖墟(Shek-u-hü)

1898年,租借新界新九龙的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亦有收录“石湖墟”,并在条约附图中显示位置在粉岭围以北。

石湖墟建立后,成为当时区内重要的商业中心,早年[何时?]上水区乡事委员会管理石湖墟的农业买卖活动。但1955年2月21日[4]的火灾中,报德祠遭波及而夷为平地,而祸不单行的是,1956年12月23日[5]再度遭祝融光顾,更使整个石湖墟沦为颓垣败瓦,故此当局于1957年开始大规模重建计划,直至1964年才重建完成,现有墟内建筑物及街道多是当时才建立的,而新建的巡抚街正是纪念两位协助复界的巡抚,以及已遭湮没的报德祠[6]。于1993年政府把位于新成路的旧街市迁到现时的石湖墟新街市

2014年民建联获香港建造商会研究基金拨款,研究如何活化联和墟大埔墟和石湖墟。民建联提出为配合新界东北发展计划,原墟市亦各有文化特色,既需要保育,亦需要注入新的元素。在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协助下,研究团队举办多场地区工作坊,咨询居民、商户及学生等意见。最终,建议石湖墟符兴街列为永久行人专用区,与新康街连接,令到区内商业活动更加聚集,而位于符兴街的食物安全中心办事处亦为特色建筑,可以作为社区用途,在旁摆设露天茶座,有关建议获得有关部门接纳[7],不过由于石湖墟的水货活动自2010年后越趋炽热,符兴街一带的商铺多已变成为水货客提供货源的药房化妆品店,每天有大量水货客聚集,故该计划后来不了了之。

知名商店

编辑

公共交通

编辑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巴士
专线小巴

图片集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輿地圖. 新安縣志 嘉庆版. 1819 (中文). 
  2. ^ 地理志. 新安縣志 康熙版. 1688 (中文). 
  3. ^ 香港工商日报, 1964-03-16 第4页
  4. ^ 香港工商日报, 1955-02-22 第7页
  5. ^ 工商晚报, 1956-12-23 第2页
  6. ^ 林, 茵. 街知巷聞﹕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明报 (WeShare). 2012年5月20日 [2019年11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1月1日). 
  7. ^ 活化三区墟市 打造特色景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 2014年4月7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