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英语: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缩写:DPP),简称民进党,是台湾主要政党之一,也是中华民国目前的执政党及立法院第二大党。成立于1986年9月28日,由党外运动各团体于《台湾省戒严令》与党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总统选举后首度执政,实现台湾历史及中华民国历史上首次政党轮替;唯当时朝小野大,未能掌握立法院过半席次及考监两院委员人事案。2016年总统选举后再度执政,同时在立委选举取得过半席次,首度达成该党同时掌握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完全执政”格局,并顺利通过考监两院委员人事案[a]。现任党主席为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秘书长为林右昌,总部位于台北市华山。以该党为首的泛绿阵营,与中国国民党为首的泛蓝阵营并列为台湾两大政治阵营。
民主进步党 | |
---|---|
英语名称 |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
简称 | 民进党(DPP) |
主席 | 赖清德(总统兼任) |
秘书长 | 林右昌 |
副秘书长 | 何博文 翁世豪 |
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 | 柯建铭 |
立法院党团干事长 | 吴思瑶 |
立法院党团书记长 | 蔡易馀 |
发言人 | 吴峥 戴玮姗 韩莹 卓冠廷 |
创始人 | 江鹏坚 黄信介 施明德 |
成立 | 1986年9月28日 中华民国台北市圆山大饭店 |
前身 | 党外运动 |
总部 | 中华民国台北市中正区北平东路30号10楼(华山商务大楼) |
智库 | 新境界文教基金会 |
青年组织 |
|
党员 (2023年1月) | 约24万人[2] (具完整党权者) |
意识形态 | 进步主义[7] 自由主义[10] 社会自由主义[14] 第三条道路[17] 绿色政治 反共主义 台湾民族主义[19] 台湾本土主义[20] |
政治立场 | 中间[23]至中间偏左[27] |
国际组织 | |
官方色彩 | 绿色 |
党歌 | 《绿色旗升上天》 (党旗歌) |
总统 | 1 / 1 |
立法委员 | 51 / 113 |
直辖市长 | 2 / 6 |
直辖市议员 | 152 / 377 |
直辖市议长 | 2 / 6 |
县市长 | 3 / 16 |
县市议员 | 125 / 533 |
县市议长 | 2 / 16 |
乡镇市区长 | 36 / 204 |
乡镇市区民代表 | 123 / 2,139 |
村里长 | 226 / 7,748 |
党旗 | |
官方网站 | |
www | |
中华民国政治 政党 · 选举 |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 |
---|---|
汉字 | 民主进步党 |
注音 | ㄇㄧㄣˊ ㄓㄨˇ ㄐㄧㄣˋ ㄅㄨˋ ㄉㄤˇ |
汉语拼音 | Mínzhǔ Jìnbù Dǎng |
通用拼音 | Mín-jhǔ Jìn-bù Dǎng |
台语白话字 | Bîn-chú Chìn-pō͘ Tóng |
台语罗马字 | Bîn-tsú Tsìn-pōo Tóng |
客语白话字 | Mìn-chú Chin-phu-tóng |
客罗 | Min11-zu31 Jin55-pu55 Dong31 |
日语假名 | みんしゅしんぽとう |
鲁凯语 | Dang ki asida syatangadrane ki mapapangale |
赛德克语 | Dang pooda kari |
泰雅语 | Dang tay msqun mqyanux tay sipngan nanak |
赛夏语 | Dang 'iSka hin'az'azem |
撒奇莱雅语 | Dang ta mamacakat ku sunida |
阿美语 | Dang no cakat midodoay tono tamdawan |
闽东语平话字 | Mìng-ciō Céng-buô-dōng |
莆仙语兴化平话字 | Míng-cṳ̂ Ci̍ng-bō Dô̤ng |
历史
民主进步党的成立,源自台湾戒严时期的党外运动,其中的标志性事件为1979年12月10日发生于高雄的美丽岛事件。民主进步党早期许多主要领导人,都和美丽岛事件有关。美丽岛事件大审判八位受刑人(施明德、林义雄、黄信介、陈菊、吕秀莲、张俊宏、姚嘉文和林弘宣),除林弘宣外,其他七人都曾在出狱后担任民主进步党主席或代理主席。民进党其他的领导层人物如江鹏坚、许信良、陈水扁、王拓、苏贞昌、谢长廷、游锡堃等人也都与美丽岛事件有所关联。
1986年9月28日,为准备年底举行的第一届第三次增额国民大会代表以及第一届第五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党外运动人士于台北市圆山大饭店举行“‘1986党外选举全国后援会’候选人推荐大会”,会中临时动议提出组建新政党,经过与会人士讨论后,定名为“民主进步党”。11月10日,民主进步党召开第一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章、党纲及纪律仲裁办法等议案,江鹏坚当选第一届党主席。
党外选举后援会于1986年12月6日举行的第一届第三次增额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中当选11人;第一届第五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中当选12人。民主进步党共23位民意代表进入国会。
1987年11月10日,姚嘉文当选第二届党主席。
1988年10月29日,黄信介当选为第三届党主席。
1991年11月12日,许信良当选为第四届党主席。
1989年12月2日,县市长选举中,民主进步党当选6席,包括执掌全国人口最多的台北县。12月25日,民进党以“总统民选”及“声援许信良”为诉求,发动大规模群众游行。[28]
1996年,党主席施明德联合新党参选立法院院长,但以一票之差落败。同年民主进步党提名彭明敏和谢长廷参加1996年总统副总统选举,但败于中国国民党提名的李登辉和连战。
1997年县市长选举,民主进步党拿下12席县市长。加上陈水扁执政之台北市,全国直辖市与县市长席次首次超过中国国民党,“绿色执政”下的人口占全国的71.6%。
2000年总统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陈水扁和吕秀莲获得近四成的选票,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及副总统,成为台湾政治史上首次政党轮替。
2004年总统选举中,国亲联盟的连战和宋楚瑜受三一九枪击事件影响而以微弱差距败选,陈水扁和吕秀莲惊险连任正副总统。
2005年县市长选举,民进党大惨败,流失台湾大多数的县市执政权,苏贞昌辞去党主席为败选负责。
2006年8月,已经退党的前党主席施明德发动百万人民倒扁运动,要求总统陈水扁下台,陈水扁政府开始摇摇欲坠。
2008年总统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时任代理党主席的谢长廷以及苏贞昌来参选正副总统,谢长廷和苏贞昌都曾做过陈水扁政府的行政院院长,但谢长廷和苏贞昌由于受到陈水扁家族贪腐案的影响而败给了国民党提名的马英九和萧万长,民进党再度成为在野党。选后谢长廷辞去代理党主席为败选负责,后由蔡英文接任党主席,为首位女性党主席。
2012年,民进党提名时任党主席的蔡英文和苏嘉全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但败给了国民党的马英九和吴敦义,蔡英文因此而辞去党主席。
2014年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夺下13席县市长。
2016年总统选举,蔡英文和陈建仁当选正副总统,同时民进党首次在立法院取得过半席次,苏嘉全和蔡其昌当选立法院正副院长,民进党首次全面执政。[28]
2018年九合一选举,民进党惨败,丢失了大多数县市的执政权,当时兼任党主席的总统蔡英文辞去党主席为败选负责,后由基隆市市长林右昌接任代理主席。
2020年总统选举,蔡英文和赖清德当选中华民国正副总统,与四年前一样在立法院再次囊括过半席次,游锡堃和蔡其昌当选立法院正副院长,民进党再度全面执政。
2020年5月,蔡英文第二度以总统身分兼任民进党主席。
2022年九合一选举,民进党面临自1989年以来最大惨败,未能取得大多数县市的执政权,当时兼任党主席的总统蔡英文辞去党主席为败选负责,后由高雄市市长陈其迈接任代理主席。
2023年1月18日,副总统赖清德正式接任民进党主席。
2024年总统选举,赖清德和萧美琴虽然当选正副总统,但得票率仅四成,成为少数派政府;同时民进党丢失原先在立法院过半优势,退居国会第二大党,继2008年后再度面临少数执政。
迄今为止,民进党共有三位党员担任总统(陈水扁、蔡英文和赖清德);三位党员担任副总统(吕秀莲、赖清德和萧美琴)[注 1];七位党员担任行政院院长(游锡堃、苏贞昌、谢长廷、张俊雄、赖清德、陈建仁和卓荣泰);两位党员担任立法院院长(游锡堃和苏嘉全);一位党员担任立法院副院长(蔡其昌);一位党员担任考试院院长(姚嘉文);两位党员担任考试院副院长(李逸洋和周弘宪)。
政治理念
党纲
1988年4月17日,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通过“四个如果”决议文:“如果国共片面和谈、如果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统一台湾、如果国民党不实施真正的民主宪政,则民进党主张台湾独立。”
1991年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前,民进党正式通过台独党纲,党纲内容正式有主张台独的立场。
民进党在1999年陈水扁正式参选总统后,为求执政的预备,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正式承认中华民国的行政地位,认为台湾已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其国号目前依照《宪法》,定为“中华民国”。后来曾任党主席的苏贞昌、赖清德均表示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国家,无需再宣布独立。[29][30]
在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民进党发言人郑运鹏代表党中央发出“一直都捍卫中华民国”的声明,批评中国国民党在与中国共产党谈判及对话时,只提及“两岸同属一中”而不提及中华民国,没有坚守及捍卫台湾的主权。国民党方面则认为此为选战策略的两面手法,但是亦有部分人士认为此与民进党近年的冻独议题(冻结“台独党纲”)有关[31]。
民进党主张遵循民主与自由的宪政秩序;施行成长均衡的经济财政;建立公平开放的福利社会;创新精进的教育文化;全球国际的国防外交;以台湾的名义来争取加入联合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用文攻武吓胁迫台湾[32]。
意识形态
在民进党党纲里的“基本纲领”中,财政方面提到:“制订合乎社会正义的财税制度,缩短国民所得差距,杒绝贪污浪费,减轻人民税赋负担。重建有秩序的金融制度,以利企业筹措资金,改善民间储蓄收益。”“为避免政治酬庸及市场独占垄断并提高经营效益,应确立公营事业开放民营之原则;部分具有独占或寡头垄断且短期未能开放民营之公用事业,应调整其功能并接受民意机关之严格监督。”此外亦主张推动中间偏左的进步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33][34]。
两岸关系
为了积极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当时以施明德和许信良为首的民进党领导阶层自1995年开始,曾先后提出“大胆西进”、“大联合”、“大和解”等主张。民进党于2000年成为执政党后,党内对于台湾前途及国家定位问题乃至对中经贸政策,在坚持台湾主体性的前提下,呈现多元论述的状态。
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于就职典礼演说中提出“四不一没有”主张。2002年8月2日,陈水扁总统在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二十九届东京年会上提出一边一国论。2006年1月1日,陈水扁总统宣布紧缩两岸政策,将由“积极开放,有效管理”转变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2006年1月26日,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就职典礼时,陈水扁总统指示:民进党应进行中国政策大辩论。2006年1月29日, 陈水扁总统在春节谈话中表示考虑是否要废除国统会、废除国统纲领。2006年2月7日,民进党发布新闻稿“迈向正常国家 废除国统纲领”。之后原定3月所举行的中国政策大辩论,由于行政院发布“积极管理”政策,引起预定参加辩论之部分的人选反弹、退出辩论,辩论会因而取消。2007年3月4日,陈水扁总统在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二十五周年庆晚宴上,并提出“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没有所谓的左右路线问题,只有独统问题”的“四要一没有”诉求。
2008年大选再度成为在野党后,民进党“逢中必反”的中国政策受部分人批评及诟病[35][36]。2015年2月15日,蔡英文于登记参选民进党总统提名时指出,民进党与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巩固国家主权”[37]。
2019年1月2日,蔡英文总统召开临时记者会回应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习五条》[38],表示:“始终未接受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一国两制”[39]。
组织机构
民主进步党的组织架构分为中央、地方两级,中央包含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全代会)、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会(中执会)与中央党部评议委员会(中评会);而地方则包含县市党员(代表)大会、县市党部执行委员会与县市党部评议委员会。
全国党员代表大会是民主进步党最高权力机关,每一年由中执会召集一次,主要职责是修改党纲、党章、选举或罢免中央执行委员及中央评议委员等。
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会是党内常设执行机关,主要职责是执行全代会决议、制订及执行党政计划、编制预算及决算、议决重要人事案等。中执会由中央执行委员(中执委)组成,由全代会直接选出30人、候补5人,任期2年。中执委互选10人为常务执行委员(中常委),由于中常委为党内核心职务,因此也是各派系竞逐的焦点。党主席、直辖市市长、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干事长及书记长为当然中执委及当然中常委,任期依其职务调整;县市长亦为当然中执委,并互推一人为当然中常委,任期依其职务调整[40]。
中央党部评议委员会同样为党内常设执行机关,主要职责是对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审查预决算等。中评会由中央评议委员(中评委)组成,由全代会直接选出符合资格[b]的11人、候补3人,任期2年。中评会主任委员由中评委互选一人,任期亦为2年[40]。
若民进党在野,党主席则为党员直选,任期2年,可以连任1次;若民进党执政,则由总统兼任党主席,如总统未出任党主席,则同样由党员直选,任期与总统任期相同[40]。
中央党部还下设组织推广部、社会运动部、新闻舆情部、青年发展部、性别平等事务部、客家事务部、原住民族事务部、新住民事务部、国际事务部、中国事务部等10个部,财务委员会、政策委员会等2个会;新媒体中心、民意调查中心等2个中心;1所党校(台湾民主学院)和1个智库(新境界文教基金会)。民进党也在各地方设立海外党部、地方党部与基层组织。
职位 | 姓名 |
---|---|
主席 | 赖清德 |
秘书长 | 林右昌 |
副秘书长 | 何博文、翁世豪 |
中央执行委员会 | |
当然中央常务执行委员 | 党主席:赖清德 直辖市市长:黄伟哲(现任台南市市长)、陈其迈(现任高雄市市长) 党团三长:柯建铭(总召集人)、吴思瑶(干事长)、蔡易馀(书记长) 县市长互推:翁章梁(现任嘉义县县长) |
中央常务执行委员 | 苏治芬、陈亭妃、王定宇、陈茂松、林俊宪、张宏陆、王世坚、锺佩玲、邱志伟、洪申翰 |
当然中央执行委员 | 县市长:周春米(现任屏东县县长)、陈光复(现任澎湖县县长) |
中央执行委员 | 林益邦、林宜瑾、林岱桦、陈淑华、吕林小凤、李妍慧、郑美娟、童子玮、何文海、郑光峰、徐富癸、赖秋媚、郑孟洳、戴玮姗、黄守达、潘新传、张嘉玲、郑志宏、陈睿生、张慈馨 |
中央评议委员会 | |
中央评议委员 | 主任委员:赖瑞隆 蔡昌达、李宗翰、李雨庭、张丞仪、周志贤、黄中志、吕孙绫、洪宗熠、陈怡君、曾朝荣 |
党务主管[41] | |
主席室 | 特助:陈明真 主任:周威佑 |
秘书长室 | 主任: 政务副主任:黄健峰 |
会计室 | 主任:徐美华 |
秘书处 | 主任:廖韶吟 政务副主任:张焕荣 常务副主任:黄钰婷 |
政策委员会 | 执行长:王义川 首席政务副执行长:柯芷伶 政务副执行长:何思颖 |
财务委员会 | 常务副执行长:陈致铮 |
组织推广部 | 主任:张志豪 政务副主任:邵维伦、刘厚承、吴忠晏 |
社会运动部 | 主任:江志铭 政务副主任:吴易翰、王建智 |
新闻舆情部 | 主任兼发言人:吴峥 政务副主任:陈泳璋 常务副主任:谢易峻 |
青年发展部 | 代理主任:黄圣文 政务副主任: |
性别平等事务部 | 主任:李晏榕 政务副主任:蔡宜文、张百君 |
客家事务部 | 主任: 政务副主任:黄骏翔 |
原住民族事务部 | 主任: 政务副主任:俄邓·殷艾 |
新住民事务部 | 主任:罗美玲 政务副主任:罗宜菁 |
国际事务部 | 代理主任:陈文昊 政务副主任:邱雯莉 |
中国事务部 | 主任:吴峻鋕 |
民意调查中心 | 主任: 政务副主任:林品清 常务副主任:刘秀专 |
新媒体中心 | 主任:阮俊达 政务副主任:李庭瑄、李欣芳 |
台湾民主学院 | 主任:林秉忠 政务副主任:陈俊良 |
新境界文教基金会(非党务主管–智库) | 董事长:赖清德 副董事长:邱义仁、林锡耀、童子贤 执行长:陈东升 副执行长:廖锦桂 |
职位 | 姓名 |
---|---|
台北市党部主任委员 | 张茂楠 |
新北市党部主任委员 | 苏巧慧 |
桃园市党部主任委员 | 黄傅淑香 |
台中市党部主任委员 | 许木桂 |
台南市党部主任委员 | 郭国文 |
高雄市党部主任委员 | 黄文益 |
宜兰县党部主任委员 | 邱嘉进 |
新竹县党部主任委员 | 郑朝方 |
苗栗县党部主任委员 | 陈诗弦 |
彰化县党部主任委员 | 杨富钧 |
南投县党部主任委员 | 陈玉铃 |
云林县党部主任委员 | 刘建国 |
嘉义县党部主任委员 | 徐明勋 |
屏东县党部主任委员 | 罗平道 |
花莲县党部主任委员 | 严献宗 |
台东县党部主任委员 | 张钰晨 |
基隆市党部主任委员 | 林明智 |
新竹市党部主任委员 | 施乃如 |
嘉义市党部主任委员 | 黄大祐 |
澎湖县党部主任委员 | 颜家康 |
金门县党部主任委员 | 蔡其雍 |
连江县党部主任委员 | 李哲宇 |
劳工党部主任委员 | 蔡连行 |
职位 | 姓名 |
---|---|
驻美代表处主任 | 萧舜文 |
美西党部主任委员 | 杨悦英 |
美东党部主任委员 | 庄振辉 |
美南党部主任委员 | 吴本立 |
加拿大党部主任委员 | 黄煌裕 |
大洋洲党部主任委员 | 郭明浩 |
东南亚党部主任委员 | 黄员教 |
非洲党部主任委员 | 李崇维 |
拉丁美洲审查委员会召集人 | 萧健次 |
欧洲审查委员会召集人 | 李勋墉 |
派系
民主进步党历史上有最多党员的时期是2009年,共有党员总数458,551人,至2012年民主进步党全国党员总数有335,643人,其中民主进步党全国党代表共计287人(包括全国各个地区党部284人、劳工党部2人、全国原住民代表1人)。民主进步党成立之初,是反中国国民党和党外人士的联合体,是在野政治明星及地方山头的结合体。由于各领导人政治阅历及社会经济基础的不同,彼此在政治观念,运动路线等方面存有较大的分歧,形成形态各异的诸多山头派系。主要有“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党外编联会)人马形成的新潮流系、“党外公职人员公共政策研究会”(党外公政会)中“美丽岛连线”人马形成的美丽岛系[42],还有原党外公政会的康系、前进系和超派系等。随著台湾政治形势发展,各派系势力不断变化,并重新分化组合。康系瓦解,分别被美丽岛系和新潮流系所收编,前进系亦并入美丽岛系。
长期以来,民主进步党内存在著新潮流系与美丽岛系之间的较量。两大派系在运动目标、政治路线以及国民党政权性质和台湾前途走向等方面都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歧异,甚至严重对立与激烈较量。
2006年7月23日,民主进步党全国党员代表大会中,立法委员王幸男提出的“解散派系”提案,在出席的279位党代表中,获得153票赞成票,以过半票数通过。除了禁止以派系名义设办公室、招募会员、对外募款,亦规定党内公职人员不得加入派系,并将解散派系的配套措施送至全代会议决。但其后仍有实质延续或新成立的派系存在。
派系 | 简介 | 成立时间 |
---|---|---|
新潮流 | 从民主进步党成立之前就存在的派系,以《新潮流杂志》的编采与撰稿人为班底组成,该派系早年的主要政纲为中间偏左、群众运动路线以及社会民主,近年则以务实为导向;明确的政纲与强而有力的派系纪律,使该派系成为党内最具实力的派系。代表人物以前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郑文灿、立法委员蔡其昌、总统府资政邱义仁等人为主。 | 1983年党外编联会(新潮流系前身)成立 |
绿色友谊 | 代表人物陈胜宏是绿色友谊连线创设派系时的总召,总统府副秘书长何志伟、台北市议员锺佩玲为该派系的代表。 | 2004年以陈胜宏为首,召集过去部分美系人马成立“绿色友谊连线” |
正国会 | 由原本游锡堃所领导的游系改组,并与谢系等友好派系所属成员共同合作。[43]目前主要代表人物为前立法院院长游锡堃及外交部部长林佳龙。 | 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后,主要由游系改组而成,并与谢系合作而形成的新兴派系 |
新未来智库 | 起先是由苏系立法委员成立联合问政办公室和长期与前行政院院长苏贞昌友好的幕僚智囊筹组新未来智库。[44]也延续苏系长期与新系友好合作的情势。[45] | 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后,由苏系立法委员及幕僚团队所组成 |
泛英系 | 以前总统蔡英文为核心的政治联盟组织,以前副总统陈建仁、高雄市市长陈其迈和嘉义县县长翁章梁等为其代表人物。蔡英文曾否认英派为派系,表示民主进步党已解散所有派系,但还是被众多人认定其为民主进步党派系之一,后与苏嘉全系统和黄承国系统组成泛英系。 | 2016年由蔡英文所出版的书“英派”为名,以小英之友会的名义而所号招的组织,组成“英派” |
涌言会 | 以三立电视已故董事长林崑海为代表的政治联盟组织,尽管林崑海本人并没有民主进步党的党籍。此组织以立法委员王定宇、林楚茵为代表,是民主进步党少数跨党派通吃的派系。 | 2016年由林崑海主导组成“海派”的前身 |
民主活水 | 由行政院院长卓荣泰和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罗文嘉所组成。 | 2022年组成,被外界视为亲赖派系 |
这个世代 | 2023年由时任“民主大联盟”立法委员参选人吴沛忆、赖品妤、吴峥、黄捷、曾柏瑜所组成,并与社会民主党籍台北市议员苗博雅、无党籍苗栗县议员曾玟学友好。 | 被视为是太阳花世代 |
以下为消失及拆解的派系:[46]
派系 | 简介 | 成立时间 |
---|---|---|
美丽岛系 | 曾与新潮流系一起是建党之初的两大派系,黄信介创办《美丽岛杂志》,同年因美丽岛事件被捕入狱。以黄信介、许信良、施明德等美丽岛事件当事人为代表,但随著1996年之后施明德竞选立法院院长失败、许信良退党以及1999年黄信介逝世等因素而逐渐没落,其成员后来转入新世纪办公室或新动力办公室。 | 1984年党外公政会(美丽岛系前身)成立 |
福利国连线 | 代表人物为前行政院院长张俊雄、谢长廷、苏贞昌等人。 | 1992年谢长廷结合尤清、苏贞昌、姚嘉文成立福利国连线。2006年解散后,内部分裂为以谢长廷为首的“谢系”及以苏贞昌为首的“苏系” |
正义连线 | 1992年由陈水扁所创,是陈在党内的主要力量,另外还有前立法委员沈富雄、高志鹏等人。2019年8月曾成立一边一国行动党,之后解散。 | 1992年陈水扁成立正义连线 |
新世纪国会办公室 | 以前海峡交流基金会副秘书长、民主进步党建党元老之一张俊宏为领军。 | 1998年张俊宏率美系中壮派党公职另组“新世纪办公室” |
新动力国会办公室 | 以前立法委员许荣淑为代表(之后因为违纪遭开除党籍,并于2009年自行成立人民最大党)。 | 1999年许荣淑结合剩馀美系山头成立“新动力办公室” |
主流联盟 | 主流联盟召集人、代表人物为前立法委员蔡同荣,但于2014年1月蔡氏逝世而没落。 | 2000年陈水扁掌权后,蔡同荣结合福利国连线、正义连线及新世纪、新动力部分等势力,形成松散的主流联盟 |
台湾独立建国联盟 | 主要是黑名单返台的海外“台独”人士,以前行政院秘书长李应元为代表,而有更主张激进台独人士于1998年另组建国党,之后解散。 | 1978年“台湾党外助选团”成立,1987年改名为“台湾独立建国联盟”。1988年独盟返台,逐渐形成党内第三势力 |
一边一国连线 | 以前立法委员陈唐山和前高雄市议员、陈水扁长子陈致中为首的次团。 | 2010年由陈致中主导组成“一边一国连线” |
参与的主要选举
总统副总统选举
选举 | 总统候选人 | 副总统候选人 | 得票率 | 得票数 | 当选 |
---|---|---|---|---|---|
1996年·第9任 | 彭明敏 | 谢长廷 | 21.10% | 2,274,586 | |
2000年·第10任 | 陈水扁 | 吕秀莲 | 39.30% | 4,977,737 | |
2004年·第11任 | 50.11% | 6,471,970 | |||
2008年·第12任 | 谢长廷 | 苏贞昌 | 41.55% | 5,444,949 | |
2012年·第13任 | 蔡英文 | 苏嘉全 | 45.63% | 6,093,578 | |
2016年·第14任 | 陈建仁 | 56.12% | 6,894,744 | ||
2020年·第15任 | 赖清德 | 57.13% | 8,170,231 | ||
2024年·第16任 | 赖清德 | 萧美琴 | 40.05% | 5,586,019 |
国会选举
选举 | 得票率 | 当选席次/总席次 | 席次百分比 | 注释 |
---|---|---|---|---|
1986年·第1届第3次增额国民大会代表 | 未知 | 11 / 84 |
< 13% | [c][d] |
1986年·第1届第5次增额立法委员 | 25.16% | 12 / 73 |
< 16% | [c][d] |
1989年·第1届第6次增额立法委员 | 28.29% | 21 / 130 |
< 21% | [c] |
1991年·第2届国民大会代表 | 23.25% | 66 / 325 |
20.31% | [e] |
1992年·第2届立法委员 | 31.03% | 51 / 161 |
31.67% | [e] |
1995年·第3届立法委员 | 33.17% | 54 / 164 |
32.92% | |
1996年·第3届国民大会代表 | 29.90% | 99 / 334 |
29.64% | |
1998年·第4届立法委员 | 29.56% | 70 / 225 |
31.11% | |
2001年·第5届立法委员 | 33.38% | 87 / 225 |
38.67% | [f] |
2004年·第6届立法委员 | 35.72% | 89 / 225 |
39.56% | [f] |
2005年·任务型国民大会代表 | 42.52% | 127 / 300 |
42.33% | [g] |
选举 | 区域得票率 | 区域当选席次 | 政党得票率 | 不分区当选席次 | 合计当选席次/总席次 | 席次百分比 | 注释 |
---|---|---|---|---|---|---|---|
2008年·第7届立法委员 | 38.17% | 13 / 79 |
36.91% | 14 / 34 |
27 / 113 |
23.89% | [g][h] |
2012年·第8届立法委员 | 44.45% | 27 / 79 |
34.62% | 13 / 34 |
40 / 113 |
35.40% | |
2016年·第9届立法委员 | 45.08% | 50 / 79 |
44.06% | 18 / 34 |
68 / 113 |
60.17% | [i] |
2020年·第10届立法委员 | 45.60% | 48 / 79 |
33.98% | 13 / 34 |
61 / 113 |
53.98% | |
2024年·第11届立法委员 | 44.73% | 38 / 79 |
36.16% | 13 / 34 |
51 / 113 |
45.13% |
地方首长选举
选举 | 得票率 | 当选席次 | 选后执政直辖市与县市数 | 注释 |
---|---|---|---|---|
1989年·县市长 | 38.34% | 6 / 21 |
省制尚未虚级化 | |
1993年·县市长 | 41.03% | 6 / 23 |
[j] | |
1994年·省长、直辖市长 | 38.90% | 1 / 3 |
[k] | |
1997年·县市长 | 43.12% | 12 / 23 |
13 / 25 |
[l] |
1998年·直辖市长 | 47.30% | 1 / 2 |
13 / 25 |
[m] |
2001年·县市长 | 45.27% | 9 / 23 |
10 / 25 |
|
2002年·直辖市长 | 42.95% | 1 / 2 |
10 / 25 |
|
2005年·县市长 | 41.95% | 6 / 23 |
7 / 25 |
|
2006年·直辖市长 | 45.15% | 1 / 2 |
7 / 25 |
|
2009年·县市长 | 45.32% | 4 / 17 |
8 / 25 |
[n] |
2010年·直辖市长 | 49.87% | 2 / 5 |
6 / 22 |
|
2014年·直辖市长、县市长 | 47.55% | 13 / 22 |
[o] | |
2018年·直辖市长、县市长 | 39.16% | 6 / 22 |
||
2022年·直辖市长、县市长 | 41.57% | 5 / 22 |
注释
- ^ 2020年8月1日至2022年5月29日间,总统蔡英文曾宣布提名黄健庭为监察院副院长,被其婉拒之后并未决定人选,副院长职务悬缺。2022年因李鸿钧获总统蔡英文提名为监察院副院长,并获立法院绝对多数同意而出任。
- ^ 中评委候选人须具有下列资格之一:
1. 曾任县市级或中央级组织执行委员、评议委员。
2. 曾任县市以上行政首长。
3. 曾任省市议员以上民意代表。
4. 曾任法官、检察官。
5. 具有律师、会计师资格。 - ^ 3.0 3.1 3.2 1991年底之前,第一届国民大会与第一届立法院仅有少数增额民大会代表与立法委员定期改选。占绝大多数由中国大陆选出的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与第一届立法委员因中华民国政府坚持“法统”而无限延长任期不必改选,俗称“万年国会”。因此民主进步党当时在国民大会与立法院内所占的整体席次比例,远远低于选举所得之比例。
- ^ 4.0 4.1 党外运动人士于1986年增额国民大会代表与立法委员选举竞选时宣布筹组“民主进步党”。由于当时戒严时期之党禁仍然有效,相关侯选人实际上以无党籍参选。
- ^ 5.0 5.1 国民大会与立法院自第二届起在台湾全面改选,所有席次均由台湾人直接选举产生,包括以区域与原住民立委单一选票的政党得票率,来分配政党不分区立委名额。
- ^ 6.0 6.1 民主进步党虽为第五届立法院与第六届立法院第一大党,但泛蓝阵营仍掌控多数席次。
- ^ 7.0 7.1 依据2005年选出之任务型国民大会通过之第七次宪法增修条文,立法院自第七届起立法委员人数减半,选举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两票分别决定区域及原住民立委,以及不分区立委。
- ^ 第7届立法委员选举为创党后,历次选举最大败选,也是民主进步党在立法院内所掌握席次,首度降低至国会全面改选前的比例。
- ^ 第9届立法委员选举,再度取得立法院第一大党地位,并首度掌握立法院多数主导权,至2024年第十一届立法院选举后又退为第二大党。
- ^ 福建省金门县与连江县2县之县长首次开放民选。
- ^ 省长与直辖市长首次开放民选。此为唯一一届台湾省省长选举,民主进步党提名陈定南为省长、苏贞昌为副省长侯选人。此次选举唯民主进步党提名副省长候选人,其他的候选人并无此举。
- ^ 直辖市与县市长席次首次超过中国国民党,“绿色执政”下的人口占全国的71.6%。
- ^ 依据1997年4月第四次宪法增修条文,实施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台湾省首长改由中央政府指派。
- ^ 预定于2010年改制直辖市的相关6县市(台北县、台中县市、台南县市、高雄县)首长任期延长一年,并未举行改选。
- ^ 各级地方选举合并,全国共6直辖市、13县、3市之首长同时举行改选。
参考资料
- ^ “台湾青年民主联盟系民主进步党2006年9月28日成立的全国性团体”立法院 -台湾青年民主联盟招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民主進步黨第十七屆黨主席補選結果新聞稿. 2023-01-15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 ^ Democracy prevails in Taiwan.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7).
- ^ With Tsai's Inauguration Over–The Work Begins. [2020-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7).
- ^ Why Do Taiwanese Empathize With Hong Kong Protesters?.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7 July 2020).
- ^ Progressives: Taiwan Would Like Your Attention.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 ^ [3][4][5][6]
- ^ van der Horst, Linda. The Rise of Taiwan's 'Third Force'. The Diplomat. 6 January 2016 [9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 ^ Casey, Michael. Time to Start Worrying about Taiwan. The National Interest. 12 June 2016 [9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9).
- ^ [8][9]
- ^ Kuo, Yu-Ying (编). Policy Analysis in Taiwan. Policy Press. 2018.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founded in 1986, is a progressive and liberal political party in Taiwan.
- ^ 12.0 12.1 12.2 Casey, Michael. Time to Start Worrying about Taiwan. The National Interest. 12 June 2016 [9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9).
- ^ 13.0 13.1 Taiwan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ume 5.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of Taiwan, Mi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9: 13.
The DPP resembles a cross - mix of Western social democratic and liberal values .
- ^ [11][12][13]
- ^ Terry Glavin: Taiwan and its courageous leader a rare bright spot in our dreary COVID world. Nationalpost. 20 May 2020 [19 June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0).
President Tsai went into Wednesday’s ceremony with an approval rating of 70.3 per cent after besting her opponents in a landslide re-election in January, all the while quietly enduring Beijing’s subversive efforts to unseat her and Xi Jinping’s constant threats of war and occupation.The Taiwanese have been blessed with four years of Tsai’s avowedly liberal, mildly social-democratic and happily free-enterprise government.
- ^ John Franklin Copper (编). Taiwan's Democracy on Trial: Political Change During the Chen Shui-bian Era and Beyon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12: 37 [2022-02-03]. ISBN 9780761853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2).
The DPP advanced a socialist agenda; the KMT copied much of it in order to preempt the DPP's program and weaken the DPP's political appeal. As it did this Taiwan became more and more a Western (social) democracy.
- ^ [13][15][16]
- ^ 18.0 18.1 18.2 Carin Holroyd (编). Introducing East Asia: History,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Routledge. 2020. ISBN 9781317409922.
Launched in 1986,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is one of the two main political parties in Taiwan. The DPP is a centre-left, pan-Green party with a Taiwanese nationalist, strongly antiCommunist focus.
- ^ [12][18]
- ^ [12][18]
- ^ Élections. À Taïwan, la présidente surjoue le péril chinois. L'Humanité. 2020-01-09 [2020-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
- ^ 賴清德當選民進黨黨主席 「務實台獨者」的他會是下任台灣總統嗎?. BBC News. 2023-01-15 [2023-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0) (中文(台湾)).
任职前后,政府推出的“年金改革”,引发在台湾势力庞大的“军公教”退伍人士强烈反弹,同性婚姻合法化遭到党内外保守派抵制等。
- ^
- Derbyshire, J. Denis; Derbyshire, Ian. Encyclopedia of World Political Systems 1. Routledge. 2016-04-15: 108 [2020-01-10]. ISBN 978-1-3174-715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2).
- The Economist.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11: 58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2).
- Business Asia. Busines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2001: 40 [2020-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2).
- Taiwan. Freedom in the World 2002. Freedom House. 2002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 ^
- Stephen Mills (编). 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Asian Business Insight. 1994: 80.
... the charade that Taiwan is simply a province of China-such as the centre-left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
- Qi, Dongtao. Globalization, Social Justice Issue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Nationalism in Taiwan: An Explanation of the Limited Resurgence of the DPP during 2008–2012. The China Quarterly. 11 November 2013, 216: 1018–1044. S2CID 154336295. doi:10.1017/S0305741013001124.
Furthermore, the studies also suggest that the DPP, as a center-left party opposed to the center-right KMT, has been the leading force in addressing Taiwan's various social justice issues.
- Chou, Hsuan-Yi. Celebrity Political Endorsement Effects: A Perspective on the Social Distance of Political Par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19-12-26]. ISSN 1932-80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 W Jou. The Heuristic Value of the Left—Right Schema in East Asia (PDF). America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olicy Developmen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21).
KMT voters in 2001 scored both the left-wing Taiwan Solidarity Union (TSU) and center-left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above 5.0, ...
- Huang, Li-Li.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vs. Chinese consciousness: The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dilemma of polarizing society in Taiwan. Societal and Politica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Review: 119–132.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February 2020).
- Dongtao Qi (编).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 And Out Power. World Scientific. 2016: 245 [2021-05-03]. ISBN 97898146894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2).
... two party-dominated system, with the center-right KMT and the center-left DPP, has been institutionalized in Taiwan.
- Catherine Jones Finer (编).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Routledge. 2020. ISBN 9781351793971.
Taiwan's main, centre-left, party of opposition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has been committed to securing formal independence for Taiwan from the communist mainland, for all that its latest election success (March 2000) ...
- Populism comes to Taiwan in election focused on futur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The Conversation. 10 January 2020 [2020-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0).
The DPP, on the other hand, is a centre-left party that pushes for Taiwanese autonomy from China and stays closer to the Americans.
- Stephen Mills (编). 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Asian Business Insight. 1994: 80.
- ^ Hurry up: Taiwan's president has upset both business and workers . 经济学人. 2018-05-26 [2018-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5).
- ^ Viewing Taiwan From the Left. 雅各宾_(杂志). 2020-01-10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6).
- ^ [18][24][25][26]
- ^ 28.0 28.1 苏贞昌. 民主進步黨簡介. 民主进步党中央党部. [2016-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 ^ 蘇貞昌:台灣已獨立台獨黨綱不需要廢除. [2023-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5).
- ^ 賴清德稱台灣無需宣布獨立 馬英九:這個國家叫中華民國. [2023-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5).
- ^ 民进党:一直捍卫中华民国存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5-09-08
- ^ 民主進步黨-綠色執政品質保證. Dpp.org.tw.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6月27日).
- ^ 蔡英文:雷震精神與民進黨同在. 民主进步党官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 ^ 游主席:回歸進步主義 實踐創黨價值. 民主进步党官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 ^ 綠「逢中必反」民調四成不滿. 苹果日报 (台湾). 2014-03-14 [2014-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4).
- ^ 自家民調/民進黨逢中必反 4成民眾最不滿. 联合报. 2014-03-14 [2014-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7).
- ^ 與國民黨最大不同?蔡英文:鞏固國家主權 - 自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16-12-19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6).
- ^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发展定向领航. 中国日报网. 2019-01-03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回應習近平對台原則 蔡總統中英文談話全文. 中央通讯社. 2019-01-03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 ^ 40.0 40.1 40.2 民主進步黨黨章(2019年9月28日修正) (PDF). [2022-07-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5-21).
- ^ 主席及黨務主管. [2023-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2).
- ^ 李敖. 阿扁的4條路. 劲报. 2001-08-25 (中文(台湾)).
- ^ 林佳龙正式成游锡堃系掌门人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6-08-13.新新闻2016-05-04
- ^ 苏系成立新未来智库 与联合问政办公室搭配运作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6-07-29.联合报2016-07-24
- ^ 新北主委投票-苏贞昌现身挺陈文治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7-01-27.世界新闻网2016-05-21
- ^ 【歷史篇】叱吒一時的「美麗島系」而今安在哉?盤點那些已不復存在的民主進步黨派系.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相关学术研究书目
(按作者汉语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 陈信杰,2000年,《民主进步党的创党过程:外省菁英分子所扮演的角色》,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范云,1994年,《民主进步党地方党部的组织与动员网路的分析》,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郭正亮,1998年,《民进党转型之痛》,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何孟桦,2016年,《台湾民主化与没有历史的人》,国立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 黄德福,1992年,《民主进步党与台湾地区政治民主化》,台北:时英出版社。
- Hwang, Ching-chane. 1995. Entrepreneurial Theory of Opposition Movements in One-party Dominant Quasi-democratic Countrie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 林佳龙,1988年,《国民党与民进党的群众基础:台湾选民政党支持的比较分析(1983-1986年)》,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林魏立,1989年,《反对势力与“台湾意识”之研究:民国七十六年九月至七十八年二月民进党个案分析》,国立政治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硕士论文。
- 柳金财,1998年,《大胆西进?戒急用忍?:民进党大陆政策》,台北:时英。
- 齐光裕,1996年,《中华民国的政治发展:民国卅八年以来的变迁》,台北:扬智。
- Rigger, Shelley. 2001. From Opposition to Power: Taiwan's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Boulder, Colo.: L. Rienner Publishers.
- 吴俊德,2001年,《民进党统独论述之分析》,私立东吴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叶欣怡,2001年,《中间偏左与民进党转型》,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注脚
关连项目
外部链接
- 官方网站(繁体中文)(英文)
- 民主进步党的Facebook专页(繁体中文)
- 民主进步党的X(前Twitter)帐户(繁体中文)
- 民进党DPP的Threads帐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民主进步党党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大百科全书 - 民主进步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