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臣言行錄

宋名臣言行錄》共七十五卷,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所編,朱熹撰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共二十四卷。李幼武撰續集八卷、別集二十六卷、外集十七卷,共五十一卷。該書彙編了散見於筆記、碑傳、行狀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蹟,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225人。今印行的前集,其原書名為《五朝名臣言行錄》,後集為《三朝名臣言行錄》,二書並稱為《八朝名臣言行錄》。若不包含附傳的人物,收入的北宋人物共97人,前集收入55人,後集收入42人。

成書經過

編輯

《八朝名臣言行錄》初稿完成於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不久刻書於建陽[1]。 朱熹於本書自敘:「予讀近代文集及記事之書,觀其所載國朝名臣言行之跡,多有補於世教者。然以其散出而無統也,既莫究其始終表裏之全,而又汨於虛浮怪誕之說,予常病之。於是掇取其要,聚為此錄,以便記覽。尚恨書籍不備,多所遺闕,嗣有所得,當續書之。」故朱熹編此書,其目的在於整理散亂而不統一的史料,將北宋名臣的事跡中可信的部分保留下來,而非摻入一家之言,故書中不見他個人的評論。該書的作用,除了作為可信的史料外,亦可作為後世君臣的借鏡。

編輯體例

編輯
  • 收入的名臣根據其侍奉的北宋各朝依序排列下來,該書一共有八朝,朱熹先後分編五朝與三朝。五朝為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和英宗,三朝為神宗、哲宗和徽宗,北宋九朝獨缺欽宗這一朝。
  • 此書名雖然取名為《八朝名臣言行錄》,但其實也順便收羅了不少北宋皇帝的言行,以及旁錄了一些小人、奸臣的言行,有正面也有負面,皆可以做為對後人的警惕。
  • 對於所有名臣事跡所摘錄的史料,朱熹皆會一一註明原始出處。而引用來源的作者大多在當時為北宋朝廷任官的名臣,故所記載之事多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如司馬光著《涑水記聞》、曾鞏《隆平集》。
  • 《八朝名臣言行錄》所附註文,除引自他書提供補充說明外,兼有資料比對、校勘訛誤之功。正式成書前,註文曾歷多次更動、增補,部分為朱熹與門人討論後所定。
  • 《宋名臣言行錄》的前集、後集,為李衡校勘、刪節《八朝名臣言行錄》後的版本,雖然體例變動不大,但正文、註文卻大幅度縮減,甚至誤校,亦有註文混入正文的情形[2]
  • 南宋以後,不斷有人模仿《八朝名臣言行錄》的體例。如元.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3]、清.沈佳《明儒言行錄》[4]、明.徐咸《近代名臣言行錄》、清.朱桓《歷代名臣言行錄》等。

流傳版本

編輯
  • 四庫本、文海本,為李衡大量刪節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後的校正本,李幼武據此本連同自輯的三種著作合刻進去,名為《皇朝名臣言行錄》(宋亡後稱《宋名臣言行錄》),成書之後此版本逐漸取代原本在民間廣為流傳。
  • 四部叢刊影印宋本,宋末已不多見,為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的原本[5]。雖然有極少部分缺葉,但可從四庫本、文海本補入。故四部叢刊本為現今新校標點本主要依據的版本,是目前最佳的版本。

爭議

編輯
  • 後世對編撰宗旨的解讀不一:該書所收錄的人物為多數為當時的名臣,但有若干人物在後世較具爭議性,被認為不該收入進去,如王安石、趙普、呂惠卿等人行事風格接近小人,則受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質疑。[6][7]然而,有些學者認為朱熹編此書著重的是嚴謹的史學態度,而「有補於世教」乃其次,況且這些人物對國家社稷並非毫無建樹,且對當時的政壇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亦符合名臣的條件,故被收入書中並沒有不合理。[8][9]
  • 成書之後的第二年,即受到友人呂祖謙的責難,乃為先人呂夷簡勸宋仁宗廢郭后一事爭辨,認為朱熹所根據的史料來源是有問題的書。朱熹回信表示會再修訂內容[10]。私下卻對人表示曾見過《涑水記聞》原稿,所以相信沒有被司馬光的家人補入,所以堅持保留這段史料而不刪去。[11]

人物列表

編輯

前集

編輯

後集

編輯

續集

編輯

別集

編輯

外集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據清王懋竑撰《朱子年譜》卷二,當時朱熹已43歲。但由於整理匆促,體例稱不上完善,故呂祖謙見到該書後,來信指出一些缺失,並詢問朱熹是否有討論的意願。後來兩人相見,進一步討論細節後,最後涉及呂祖謙先人事跡的真偽問題,導致兩人之間發生不愉快。
  2. ^ 參照鄭騫《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的原本與刪節本》。
  3.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蓋仿朱子《名臣言行錄》例,而始末較詳。又兼仿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例,但有所棄取,不盡錄全篇耳。」
  4.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是編仿朱子《五朝名臣言行錄》之例,編次有明一代儒者。各徵引諸書述其行事,亦間摘其語錄附之。」
  5. ^ 《四部叢刊初編書錄》提要云:「世行《名臣言行錄》皆與李幼武續錄並為一書,陳均《編年備要》引用書名即然;是朱子單行之本,宋季已罕傳矣。惟《直齋書錄》載《八朝名臣言行錄》二十四卷,為著錄家所僅見。取校洪瑩仿宋刊本,方知刪削甚多,則此洵為朱子原書也。」
  6. ^ 清.紀昀總纂《欽定四庫全書史部七.傳記類三.宋名臣言行錄》提要:「乃編中所錄,如趙普之陰險、王安石之堅僻、呂惠卿之奸詐、與韓范諸人並列,莫詳其旨。」
  7. ^ 四庫提要的說法有誤,書中是有提及呂惠卿的一些事跡,但並沒有為他獨立出一篇,故不算與韓范諸人並列。韓應指韓琦,范應指范仲淹。
  8. ^ 參照王德毅《朱熹五朝、三朝名臣言行錄的史料價值》
  9. ^ 參照李偉國:《朱熹〈名臣言行錄〉八百年歷史公案》
  10. ^ 《四庫全書總目》:「《晦菴集》中亦有《與祖謙書》曰:『《名臣言行錄》一書,亦當時草草為之。其間自知尚多謬誤,編次亦無法,初不成文字。因看得為訂正,示及為幸』」
  11. ^ 《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本朝四》:「涑水記聞,呂家子弟力辨,以為非溫公書。蓋其中有記呂文靖公數事,如殺郭后等。某嘗見范太史之孫某說,親收得溫公手寫藁本,安得為非溫公書!某編《八朝言行錄》,呂伯恭兄弟亦來辨。為子孫者只得分雪,然必欲天下之人從己,則不能也。」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