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志
简介
编辑唐太宗执政不久,即下令申国公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中书侍郎岑文本等修《氏族志》,排定各姓氏名人的等级高下。高士廉出自渤海高氏,属于山东郡姓,韦挺出自京兆韦氏逍遥公房,是关中郡姓首族,令狐德棻出自敦煌令狐氏,是河西大族,岑文本出自南阳岑氏,属侨姓,编写时将博陵崔氏崔民干列为第一。
贞观十二年(638年)奏上《氏族志》一百三十卷[1]。太宗看后不满意,指示按照“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2],要求重修。
《氏族志》是唐代君主为了加强皇权(即关陇集团),打击山东门阀集团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具有传统地位的崔、卢、李、郑山东大姓。据《旧唐书·高士廉传》,“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张行成即表示“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若如是,则示人以隘陋。”[3]《氏族志》收录的二九三姓,把姓氏定出九个等级,改以皇族宗室为首,外戚次之,崔氏改列第三[4]。
唐高宗时,许敬宗、李义府以《氏族志》中没有李氏和武氏的世系,奏请改修《氏族志》[5]。高宗命孔志约、杨仁卿、史玄道、吕才等十二人重新刊定,合计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显庆四年(659年)书成,高宗亲自撰写书序,说明类例,改名为《姓氏录》,“以四后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孙,余属不入。”[6]凡本朝官至五品以上均得列为士族。为使《姓氏录》能取代《氏族志》,李义府又奏请将《氏族志》全部收回并焚毁。
唐中宗时,左散骑常侍柳冲认为《氏族志》、《姓氏录》颁行已近百年.期间士族地位变化渐大,上表请加以改修。至唐玄宗即位,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
敦煌残卷《贞观氏族志》
编辑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唐写本《贞观氏族志》,藏品编号BD08679(原千字文编号位79,胶卷号8418)。卷末有贞观八年(634)五月十日壬(庚)辰高士廉奏疏和诏敕。卷末间隔2行为抄录人题记:“大蕃岁次丙辰(836年)后三月庚午朔十六日乙酉鲁国唐氏苾蒭悟真记”。残卷记66郡266姓,列于下表:
黎 阳 郡 二 姓 |
赵 郡 二 姓 |
内 黄 郡 一 姓 |
河 涧 郡 一 姓 |
范 阳 郡 三 姓 |
高 阳 郡 四 姓 |
广 平 郡 四 姓 |
中 山 郡 一 姓 |
雁 门 郡 三 姓 |
晋 阳 郡 三 姓 |
——— | 太 山 郡 四 姓 |
鲁 国 郡 七 姓 |
东 平 郡 三 姓 |
高 平 郡 五 姓 |
濮 阳 郡 六 姓 |
齐 阳 郡 三 姓 |
梁 国 郡 三 姓 |
陈 留 郡 四 姓 |
荥 阳 郡 四 姓 |
弘 农 郡 四 姓 |
---|---|---|---|---|---|---|---|---|---|---|---|---|---|---|---|---|---|---|---|---|
卫 州 |
赵 州 |
相 州 |
瀛 州 |
幽 州 |
冀 州 |
冀 州 |
恒 州 |
岱 州 |
并 州 |
兖 州 |
兖 州 |
兖 州 |
兖 州 |
濮 州 |
曹 州 |
宋 州 |
汴 州 |
郑 州 |
郭 州 | |
璩 桑 |
李 眭 |
扈 | 邢 | 卢 邹 祖 |
纪 公孙 耿 夏 |
宋 焦 啖 游 |
甄 | 续 薄 解 |
仪 景 鱼 |
胡 周 羊 鲍 |
夏 孔 车 唐 曲 栗 齐 |
万 吕 毕 |
郤 檀 徐 曹 孙 |
吴 徐 袁 扶 黄 庆 |
蔡 丁 江 |
宋 乔 张 |
元 谢 卫 虞 |
郑 毛 潘 阳 |
杨 刘 张 晋 | |
河 南 郡 七 姓 |
河 内 郡 九 姓 |
平 原 郡 三 姓 |
钜 鹿 郡 三 姓 |
清 河 郡 七 姓 |
上 谷 郡 四 姓 |
勃 海 郡 四 姓 |
上 党 郡 五 姓 |
太 原 郡 十 一 姓 |
平 昌 郡 一 姓 |
平 阳 郡 一 姓 |
山 阳 郡 三 姓 |
济 北 郡 一 姓 |
济 阳 郡 五 姓 |
汝 南 郡 七 姓 |
谯 国 郡 八 姓 |
东 来 郡 三 姓 |
颍 川 郡 七 姓 |
南 阳 郡 十 姓 | ||
洛 州 |
怀 州 |
德 州 |
邢 州 |
贝 州 |
燕 州 |
冀 州 |
潞 州 |
并 州 |
兖 州 |
兖 州 |
兖 州 |
洺 州 |
曹 州 |
(豫) 州 |
毫 州 |
(滑) 州 |
许 州 |
(邓) 州 | ||
贺兰 元 丘 士 穆 祝 |
宋 司马 苟 向 浩 淳于 车 寻 |
师 雍 封 |
莫 魏 时 |
崔 张 房 尚 傅 路 勒 |
寇 荣 侯 麻 |
吴 欧阳 高 刁 |
包 鲍 连 赫连 樊 |
王 郭 武 霍 廖[7] 郝 温 阎 鲜于 令狐 尉迟 |
管 | 孟 | 功 革 群 |
汜 | 董 卞 丁 都 苗 |
殷 昌 袁 应 和 荆 梅 |
戴 夏侯 桓 嵇 曹 娄 庞 |
费 成公 上官 |
陈 荀 韩 钟 许 庾 库 |
张 乐 赵 滕 井 何 白 邓 姬 |
丹 阳 郡 四 姓 |
余 康 郡 三 姓 |
吴 兴 郡 七 姓 |
会 稽 郡 七 姓 |
广 阳 郡 三 姓 |
下 邳 郡 四 姓 |
琅 琊 郡 六 姓 |
彭 城 郡 五 姓 |
临 淄 郡 三 姓 |
乐 安 郡 七 姓 |
——— | 武 都 郡 一 姓 |
武 陵 郡 二 姓 |
浔 阳 郡 二 姓 |
临 海 郡 四 姓 |
---|---|---|---|---|---|---|---|---|---|---|---|---|---|---|
润 州 |
杭 州 |
湖 州 |
越 州 |
扬 州 |
泗 州 |
沂 州 |
徐 州 |
青 州 |
青 州 |
果 州 |
(朗) 州 |
江 州 |
台 州 | |
纪 甘 徐 左 |
金 褚 花 |
姚 明 丘 钮 闻 施 沈 |
虞 孔 贺 荣 盛 钟离 |
戴 高 盛 |
陈 郤 谷 国 |
王 颜 诸葛 惠 苻 徐 |
刘 曹 袁 引 受 |
史 宁 左 |
孙 任 商 元 薛 门 蒋 |
舟 | 供 仵 |
陶 翟 |
屈 谭 靖 弋 | |
东 阳 郡 五 姓 |
盐 官 郡 三 姓 |
吴 郡 四 姓 |
长 城 郡 一 姓 |
东 莞 郡 四 姓 |
兰 陵 郡 一 姓 |
沛 郡 三 姓 |
成 阳 郡 二 姓 |
千 乘 郡 一 姓 |
南 安 郡 五 姓 |
长 沙 郡 四 姓 |
豫 章 郡 五 姓 |
松 阳 郡 四 姓 | ||
婺 州 |
杭 州 |
苏 州 |
胡 州 |
海 州 |
徐 州 |
徐 州 |
青 州 |
青 州 |
泉 州 |
谭 州 |
洪 州 |
括 州 | ||
蓟 姚 习 留 黄 难 |
岑 邬 戚 |
朱 张 顾 陆 |
钱 | 臧 关 竹 刀 |
萧 | 朱 张 周 |
成 盖 |
倪 | 黄 林 单 仇 盛 |
刘 茹 曾 秦 |
熊 罗 章 雷 湛 |
黄 濑 曲 豆 |
以前太史因尧置九州,今为八十五郡,合三百九十八姓。今贞观八年五月十日壬辰自今已后,明加禁约,前件郡姓出处许其通婚媾。结婚之始,非旧委怠,必须精加研究,知其囊谱,相丞不虚,然可为匹。其三百九十八姓之外,又二千一百杂姓,非史籍所载。虽赖三百九十八姓之限,而或媾官混杂,或从贱入良,营门杂户,慕容商贾之类,虽有谱亦不通,如有犯者剔除籍。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许国公士廉等奉敕令臣等定天下氏族,若不别条举,恐无所凭准。令详事迄,件录如前,敕旨依奏。
大蕃岁次丙辰后三月庚午朔十六日乙酉鲁国唐氏苾蒭悟真记
贞观氏族志所载氏族代表
编辑日本明治大学教授堀井裕之和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李生平依据《裴氏相公家谱之碑》,还原了部分《贞观氏族志》所载氏族代表的等级[8]
姓名 | 等级 | 谱系 | 官品 | 官爵官品 |
---|---|---|---|---|
裴景汉 | 第二等 | 东眷裴 | 九命(从一品) | 北周车骑大将军(九命)、仪同三司(九命)、司车路下大夫(正四命)、赠晋州刺史(八——正六命) |
裴世矩 | 第三等 | 西眷裴 | 正三品 | 侍中(正三品)、户部尚书(正三品)、安邑县公(从二品)、赠绛州刺史 |
崔民干 | 第三等 | 博陵崔氏第二房 | 正四品上 | 黄门侍郎(正四品上)、博陵郡公(正二品) |
裴怀节 | 第四等 | 东眷裴 | 从四品上——正四品上 | 杨荆二大都督府司马(贞观二年,从四品下)→荆州都督府长史(贞观二年以降,从四品上)→工部侍郎(正四品下)→太子少詹事(正四品上)、太常少卿(正四品上)→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行扬州都督府长史兼越王府长史(贞观十三年) |
裴世清 | 第四等 | 中眷裴 | 从四品上 | 驾部主客二郎中(武德七年以前在任、从五品上)、 江州刺史[下州、贞观二年都督(旧总管)府废止、此后任此官。从四品上] |
裴神安 | 第四等 | 中眷裴 | 从四品——从五品 | 安邑通守(安邑郡设置的期限是义宁元年至武德元年、从四品至从五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