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士打道
22°16′50″N 114°10′43″E / 22.2804718°N 114.1786806°E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5月14日) |
原名 | 高士打道(通车初期) 东住吉通(日治时期) 海旁大道(1972至80年之干线路段) |
---|---|
道路长度 | 2.2千米(1.4英里) |
车速限制 | 70公里每小时 |
车道数 | 6线双程(每个方向3线) |
地点 | 香港香港岛 |
起点 | 湾仔区铜锣湾 高士威道 |
终点 | 中西区金钟 夏悫道 |
建造 | |
通车 | 1929年 |
告士打道(英语:Gloucester Road)是位于香港香港岛湾仔的主要干道,全线为四线至五线双程分隔道路,曾经是香港4号干线的一部分,连接维园道及金钟一带,繁忙的红磡海底隧道港岛出口与告士打道在湾仔交汇处连接。
历史及现况
编辑1922年至1929年,香港政府于湾仔进行填海工程,将湾仔海岸线由庄士敦道推前至现在的内告士打道,告士打道在此时兴建,以英皇佐治五世第三子格洛斯特公爵(Prince Henry William Frederick Albert, Duke of Gloucester)命名。
当时告士打道只是海傍双线车道,连接金钟军器厂街及铜锣湾波斯富街,最初中文名称是“高士打道”,但容易与区内高士威道混淆,后改现称。香港日治时期,告士打道曾被改名为“东住吉通”。
扩建及延伸
编辑1950年代,告士打道随著铜锣湾及东角填海,先后延长至加宁街及高士威道。1968年至1972年初,告士打道被扩建为四线至五线双程分隔道路(当时扩建部份与维园道被称为海旁大道,Water Front Road),成为香港市区最宽阔的道路之一,沿途不设交通灯而兴建分层交汇处。1980年,两条道路统一命名为告士打道,为了区分两条道路,旧有部份又会被称为内告士打道或告士打道辅助道路。
1971年前,现在告士打道天桥位置是一条水道(又称告士打道运河),供东角牛奶公司冷厂(Dairy Farm, Ice and Cold Storage Company)的船只运送冰块,到1972年,该处填平并辟作告士打道[1]。
扩建告士打道,是希望应付来回香港海底隧道、香港仔隧道、东区走廊、东区海底隧道、上环及中环商业区的庞大车流。然而,随著城市不断发展,告士打道经常交通挤塞(主要是前往两条海底隧道的车流)。政府以2011年的繁忙时间预计,车辆途经告士打道由中环前往铜锣湾需时45分钟,直至2019年中环湾仔绕道通车后才得以改善。
现时告士打道由中环湾仔绕道,取代为4号干线一部份。
事件
编辑六七暴动炸弹袭击
编辑六七暴动期间左派暴徒发动街头炸弹袭击浪潮,在香港到处放置真假炸弹。1967年10月13日晚上7时半,一个可疑的纸袋被放置于当时仍在告士打道的湾仔码头附近,警察封锁现场及疏散市民期间,这枚土制炸弹爆炸[2],三名警察被炸伤,19岁警员杜雄光伤重殉职[3]。
香港反对世贸游行冲突
编辑2005年12月发生香港反对世贸游行冲突,于同月17日傍晚,韩国示威者占领告士打道,致使告士打道及红磡海底隧道需罕有地全线封闭逾20小时,至翌日下午3时才解封,香港岛交通瘫痪。
私家车与巴士间纷争
编辑2010年8月初,网上流传一段短片,片中一辆丰田7人车转入此道路近入境事务大楼的巴士站准备停泊(但站内划有“巴士站”道路标记,而且属双黄线禁区,私家车不得停留),险被一辆行驶70线往香港仔方向的1993年城巴利兰奥林比安(车队编号:357)撞到,事后肇事司机与路人及巴士乘客产生纷争,事件引起网民激烈讨论。
占领中环
编辑2014年9月28日至12月初,占领中环期间,告士打道来回线一度被示威者占领。
解款车遗落钱箱案
编辑2014年12月24日,一辆载有总值2亿7千万中国银行香港纸币的G4S解款车于押运途中,在告士打道遗失合共3个钱箱、总值5,200万港元纸币,其中1,523万港元纸币被途人拾走,其后陆续有拾遗者归还失款及疑犯被拘捕,惟至今尚有近683万港元纸币不知所终。
设计方案
编辑在政府计划出售湾仔三栋政府大楼(湾仔政府大楼、入境事务大楼和税务大楼)以及港湾消防局地皮的消息传出后,设计团队“连系湾仔”(包括 Buro Happold、DCMStudios 等公司)于2020年5月发布设计方案,除了建议将新地皮位置取代成一幢高度可比拟国际金融中心和环球贸易广场的综合摩天大楼外[4],亦提出兴建一个类似纽约曼克顿架空的High Line空中花园于告士打道之上[5]。计划范围由军器厂街以东一直伸延到华润大厦,旨在提供公共空间,并完善现时湾仔零散的天桥网络,连接因告士打道而截断的各南北向道路[6]。
沿路著名地点
编辑交汇道路
编辑公共交通
编辑图集
编辑-
从告士打道西望,可见往香港海底隧道方向车流如鲫
-
告士打道近香港海底隧道一段
-
告士打道近港湾径
参见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Jacky Yu. 消失中的海岸線:銅鑼灣(下). 香港旧照片. 2013-11-01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 ^ 在炸彈陣中英勇救人 警員杜雄光英勇殉職. 工商日报, 1967-10-15, p.4. [202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1).
- ^ 十八歲學生唐德明之死. 众新闻. 2018-05-26 [202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 ^ Wan Chai Connect Design Group. Future Vision - Wan Chai Connect Architectural / Urban Design Concept. DCMSTUDIOS Architects. [2020-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 ^ Peter Dampier. Plans revealed for Wan Chai Connect. Buro Happold. 2020-05-26 [202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英语).
- ^ James Ockenden. "First life, then buildings": healing Wan Chai's highway scar. Transit Jam. 2020-06-05 [202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