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纲要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以下大纲为对战争的概述与局部指引:

战争(通常指国家非国家行为体进行的有组织且时常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爆发的主要特征为极端暴力、会造成社会混乱与破坏经济等等,[1][2]可被理解为政治社区之间事实上的、有意的、广泛的武装冲突,因而也被定义为政治暴力、干预形式的一种。[1][3]

作战可以指各种战争或一般战争的共同特征、活动。[4]

战争类型

编辑

作战

编辑

依照目标作战

编辑

依照战略作战

编辑

依照地形作战

编辑

依照装备或武器类型作战

编辑

依照时代作战

编辑

依照阶段作战

编辑

其他

编辑

战争史

编辑
 
世上正在进行中的冲突地点(更新于2023年5月)

  当年或之前发生超过一万人以上死亡之重大战争
  当年或之前造成1,000–9,999人死亡之战争
  当年或之前造成100–999人死亡之小型战事
  造成百人以下死亡之小规模冲突与战斗

依照时代作战

编辑

详情请见:依照时代作战

战争列表

编辑

依照死亡人数划分的战争

编辑

依照日期划分的战争

编辑

依照地点发生的战争

编辑

依照冲突类型划分的战争

编辑

战役

编辑

军事理论

编辑

军事组织

编辑

战争运作层面

编辑

军事行动

编辑

军事行动类型

编辑

以下会依照范围来划分军事行动之类型:

军事战略

编辑

大战略

编辑

军事战术

编辑

战争政治

编辑
  • 战争借口为进行战争行为的理由。理论上来讲,目前国际法只允许在三种情况下进行战争:出于自卫、根据共同防御条约保卫盟友,或经联合国批准。
  • 宣战
  • 有条件投降
    • 投降为在战时向敌方军队交出特定的部队、城镇或领土的协议。
    • 战略性投降为避免最后一轮具有溃败特征的混战而降,继而让胜利者无须历经最后一场战斗就可获得他们想要的目标。
    • 无条件投降,顾名思义,为完全无条件的投降。(当然国际法规定的东西除外)
  • 胜利
    • 毁灭英语Debellatio为战争导致交战国英语Belligerent的完全毁灭而结束。
    • 不留活口英语No quarter为胜利者在被征服者酌情投降时拒绝他们继续活着。对此国际法表示:“特别禁止......宣布不留对方活口”。
    • 皮洛士式胜利(惨胜)为胜利的代价相当高昂,这意味着下一场这样的胜利最终可能将导致失败。
  • 战争投入英语War effort
  • 战时经济

战争哲学

编辑

战争哲学作品对战争的研究超越了典型的武器装备与战略问题,他研究了包括战役的意义与病因、战争和人性的关系与战争伦理问题。

  • 军国主义者认为战争本质并非坏事,而且他可以成为社会的其中一个好处。
  • 现实主义者的核心主张为对于诸如正义这样的道德概念是否可以应用于处里国际事务持怀疑态度。这些支持者认为道德概念不应被规定,也不应因此限制国家的行为。相反地,一个家应该把重点放在国家安全与自身利益上。其中现实主义的一个派系:描述性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并不能采取道德行动;另一种派系:规定性现实主义则认为国家的动力来源因素为自身利益。违反正义战争原则的正义战争实际上构成了现实主义的一个派系。
  • 革命内战:正义战争理论家指出,一场正义的战争必须存在正义的权威。在其被解释为合法政府的范围内,促使其只给革命与内战留下很小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非法实体可以借由符合正义战争理论其余标准的原因而宣战。如果“公正的权力”被广泛解释为“人民的意愿”或类似的解释,那就不是一个问题了。1949年的《日内瓦公约》第三条回避了这个问题,他规定说如果内战的一方为缔约国(即国际社会承认的国家),冲突双方“至少要受到‘人道主义’规定之约束”。《日内瓦第三公约英语Third Geneva Convention》第四条还明确规定,即使是被俘士兵“效忠于不被拘留国承认的政府与当局”,战俘待遇也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 结果主义者认为道德理论最常被概括为“目的决定手段”,他倾向支持正义战争理论(除非正义战争不使有利的手段成为必要,就会进一步要求其为了自卫而做出最坏的行动,并产生不良后果)。
  • 和平主义者认为任何形式的战争在道德上都是不可接受的,或者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值得付出代价的。并且,他们会对敌国的平民,甚至战斗人员(特别上刚应征入伍的新兵)给予人道主义关怀。举例来说,本·萨蒙英语Ben Salmon就认为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公正的,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逃兵与散博谣言被判处死刑(后来改判25年苦役)。[5]
  • 正当防卫理论者坚持认为,基于理性的自我利益下,对违反互不侵犯原则的压迫性国家使用报复性武力是合理的。此外,如果一个自由国家本身受到外国侵略,那么从道义上来讲,这个国家必须使用各种必要的手段来保卫自身与自己的国民。是以,采取任何手段来实现对敌人的迅速、彻底的胜利都是当务之急──这个观点在客观主义者中特别突出。[6]

战争法

编辑

战俘

编辑

战争影响

编辑

战争与文化

编辑

战争相关媒体

编辑

战争书刊

编辑

战争影视

编辑

对战争有影响的人

编辑

军事技术发明者

编辑

古典时期名人

编辑

以下会按照其大致寿命而列出

古代近东

编辑

中世纪印度

编辑

中世纪中国

编辑

近代名人

编辑

伊斯兰帝国

编辑

近代欧洲

编辑

现代名人

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

以下将分别区分为政治领导人、战地指挥官与其他有影响力的人。

政治领导人
编辑
指挥官
编辑
其他
编辑

另见

编辑

与战争一词相关

编辑

与进行中的战争相关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War. Thefreedictionary.com.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2. ^ Merriam Webster's Dictionary: War. Merriam-Webster. 13 August 2010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3. ^ War.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7 [2023-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7). 
  4. ^ Warfare. Cambridge Dictionary. [1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5. ^ Staff of the Catholic Peace Fellowship. The Life and Witness of Ben Salmon. Sign of Peace. 2007, 6.1 (Spring 2007) [2023-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6. ^ "'Just War Theory'" vs. American Self-Defence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12-09, by Yaron Brook and Alex Epstein
  • Charles Phillips and Alan Axelrod: Encyclopedia of Wars. Facts On File, Inc., 2005, ISBN 0-8160-2851-6.
  • R. Ernest Dupuy, Trevor N. Dupuy: The Harper Encyclopedia of Military History. From 3500 B.C. to the Present. 4th Editio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1993, ISBN 978-0062700568.
  • Vittorio Ferretti: Weltchronik der Kriege und Demozide - Ein Abriss der Ursachen, Abläufe und Folgen von über 5.000 gewalttätig ausgetragenen Konflikten bis zum Jahr 2000. Amazon, 2014, ISBN 978-300040353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