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中国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
世纪: 19世纪中国 / 20世纪中国 / 21世纪中国 |
年代: 1910年代中国 / 1920年代中国 / 1930年代中国 / 1940年代中国 / 1950年代中国大陆 / 1960年代中国大陆 / 1970年代中国大陆 |
年份: 1941年中国 / 1942年中国 / 1943年中国 / 1944年中国 / 1945年中国 / 1946年中国 / 1947年中国 / 1948年中国 / 1949年中国 |
纪年: 乙酉年(鸡年)、中华民国34年 |
中国1940年代可说是历史转折的年代。在这段时间,中国长期处于战争情势之中。1940年代起始,中国抗日战争仍艰苦进行。到了1940年代中期,中国除了获得战争最后胜利喜悦外,也充满大国崛起憧憬。1943年废除不平等条约,而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同盟国家并肩作战,因而获得更多外援和国际支持,亦为国家发展开创新机[1]:6。20世纪初起始的中国革命,经历执政方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内战后,在1949年由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而告一段落[2],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华民国政权则退守台湾。
中国抗日战争
编辑经过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以来的多年中国抗日战争战事后,中国在1941年12月9日正式向日本宣战。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领袖在雅尔塔举行会议;8月,日本天皇宣告接受无条件投降[3]:46。8月15日,日本正式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阵营投降,中国取得最终的胜利。蒋介石于抗战胜利日,发表告全国国民广播词;10月,国、共“会谈纪要”发表;12月,蒋与夫人至北平、南京巡视[3]:46-47。
政治
编辑国民政府不仅与世界各国维持外交、商务、文化等关系,且曾与同盟国家并肩作战,反抗日本侵略,并参与联合国之创建,使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1]:3。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所成之国民参政会,即为包括各党各派代表之谘议机构[1]:6。战后行宪,正式选举国民大会、立法院、监察院,并由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1]:6。内忧外患频仍,抗日、剿共战争不断,使政府有危机感,大部时间,都有反对派言论存在,都有社团和社会运动自发存在,到1948年至1949年间,更呈现失控和无秩序之现象[1]:7-8。
经济及工商业
编辑中国抗日战争妨碍中国工业正常发展,但战后中国接收许多日本在华企业,为战后工业重建,奠定基础[1]:7。战后工厂复员,工业再度集于沿海各省[1]:7。
教育
编辑第二次国共内战
编辑1946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发生全面内战;此后中共打败国民政府,并在1949年成功建立新政权。从1949年起,中华民国政府失去中国大陆之统治权[1]:3。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分治的格局。
评价
编辑总结中国1940年代,不管是政经社会、军事外交还是人文思想等领域,都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史的演进面向。中国国民党训政多年,限制其他政党自由活动,而领导抗战又提升政府威信,加上选举期间种种运作,因而在中央和地方各项选举中获胜[1]:6。至今,仍可感受到其影响力[2]。此期间人权保障,包括言论、结社等自由,受训政、抗战等影响,情况不佳;行宪以后,宪法列有人权条款,但因增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使政府得以各种法律、命令,限制人民自由[1]:6。
大事纪
编辑- 1月1日——中国共布“敌国人民处理条例”及“敌产处理条例”[4]:384。
- 1月3日——皖南“新四军事件”爆发,蒋中正电叶挺,指定新四军北移路线[4]:384。新编第四军中共部队在皖南公开反变,统帅部下令将该军解散[3]:42。
- 1月17日——国民政府取消新编第四军番号[4]:384。
- 1月20日——中共派陈毅代新四军军长,对抗国民政府[4]:384。
- 1月24日——“豫南会战”爆发[4]:385。
- 2月2日——国军克豫南项城[4]:385。
- 5月7日——“中条山战役”爆发,日军大举进攻山西省中条山[4]:388。
- 5月8日——日军陷晋南垣曲,新编第十七师师长王竣战殁[4]:388。
- 5月27日——“中条山战役”结束,国军撤往黄河以南[4]:388。
- 6月5日——日机轰炸重庆,防空隧道发生重大窒息意外,计死亡461人、重伤291人[4]:389。
- 7月1日——德国、义大利等承认“国民政府”(南京)(7月2日,中华民国外交部宣布对德、义绝交。)[4]:389。
- 8月1日——蒋中正令将陈纳德指挥之美国志愿空军,正式在昆明组织成中国空军的“飞虎队”[4]:390。
- 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3]:42。中国对日、德、意正式宣战[3]:42。
- 12月8日——日本军队进驻上海公共租界。
- 12月8日——香港保卫战:日本陆军开始从深圳进攻香港。
- 12月9日——国民政府(重庆)对日、德、义宣战[4]:393。
- 12月19日——国军攻入广东省深圳[4]:393。
- 12月24日——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4]:393。
- 12月25日——香港保卫战:日本帝国陆军占领香港,香港沦陷,开始“三年零八个月”的香港日治时期。
- 1月1日——反侵略国共同宣言,中国与美、英、苏等26国,签字于华盛顿[3]:43。
- 1月4日——国军第三次长沙会战获捷,毙伤来犯之日军5万7000人[3]:43。
- 1月29日——美军部发表约瑟夫·史迪威来华,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联军参谋长、印缅战区副统帅(英国驻印度最高统率魏菲尔为统帅)、美国在印缅陆空军司令官、中印间运输司令官、监督并管理对华租借物资之处理、美国驻华军事代表[5]:130。
- 3月——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 5月1日——日军对中共抗日根据地开始“五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 5月2日及5月23日——毛泽东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5月15日——浙赣会战爆发。
- 9月17日——盛世才逮捕毛泽民和陈潭秋等共产党员。
- 12月20日——汪精卫访问日本。
- 本年——中国河南省出现旱灾长达一年以上,加上日本入侵战争等多种原因,导致饥荒最终导致300万以上平民死亡,史称河南大饥荒,饥荒最严重的是延津县。
- 1月9日——汪精卫政府向英国和美国宣战。
- 1月9日——汪精卫政府与日本签定《日汪关于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
- 1月11日——中美、中英订立平等新约[3]:44。
- 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
- 3月10日——蒋中正发表《中国之命运》。
- 3月16日-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主席,彻底粉碎了党内国际派。
- 3月30日——汪精卫政权收回天津日租界、汉口日租界
- 5月15日——共产国际宣布解散。
- 5月28日——汪精卫政权收回鼓浪屿公共租界
- 6月5日——汪精卫政权收回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
- 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 7月30日——汪精卫政权收回上海法租界。
- 8月1日——汪精卫政权收回上海公共租界。
- 9月10日——日军和汪精卫政权警察接管天津意租界。
- 10月——中、美、英、苏四强,在苏京签订联合宣言,约定分别同日发表,反侵略阵营益见巩固[3]:44。
- 11月1日——日军大将横山勇下令日军进攻湖南常德,常德会战爆发。
- 11月5日——日本与满洲国、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等八国召开大东亚会议。
- 11月2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开罗会议。
- 12月——中国宣布中、美、英开罗会议联合公报[3]:45。
- 4月17日——日军发起豫中会战。
- 5月25日——日军攻占洛阳。
- 6月18日——日军占领长沙。
- 6月23日——衡阳保卫战开始。
- 8月8日——日军占领衡阳。
- 8月21日——中苏美英四国根据《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为筹建世界性国际组织,于美国华盛顿附近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会议拟定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并建议这个国际组织取名为“联合国”。
- 9月19日——中国民主同盟成立。
- 11月13日——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通过”关于对重庆开展政治工作”的方案。
- 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度军队在芒友会师。
- 2月4日-2月11日——美、英、苏三国领袖在雅尔塔举行会议[3]:46。涉及中国部分:苏联应恢复在日俄战争中失去的一切权利,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应予维持。
- 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 5月5日——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
- 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无条件投降。
- 5月31日——台北大空袭
- 6月7日——湘西会战结束,日军惨败。
- 6月26日——50国代表在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华民国为签署《联合国宪章》的第一签字国,是五个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 7月26日——中国与美、英三国对日本提出劝降牒文[3]:46。
- 8月6日——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 8月8日——苏联加入波茨坦宣言,并对日本宣战。
- 8月9日——长崎市原子弹爆炸。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宣言。
- 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中、苏四国,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 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
- 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无条件投降。
- 8月16日——满洲国皇帝溥仪拟逃往日本,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时,被空降的苏联红军扣押。蒋介石致电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6]:234:“急:南京日军驻华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将军电:
一、日军政府已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该指挥官即通令所属日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派代表至玉山(浙江玉山机场)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之命令。
三、军事行动停止后,日军可暂保有其武装及装备,保持现有态势,并维持其所在地之秩序及交通,听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之命令。
四、所有飞机及船舰应停留在现地点,但长江内之船舰应集中在宜昌、沙市。
五、不得破坏任何设备及物资。
六、以上各项命令之执行,该指挥官及所属官员,均应负个人之责任,并迅速答复为要。”[6]:235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赐电敬悉,今派今井副总参谋长,桥岛参谋二人,率同随员三人,准于本月十八日乘机飞至杭州等候尊命,再起飞玉山,敝处使用双引擎发动机一架,并无特殊标识,并请咨照玉山飞机场派员接见,仰赖照料为感。
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印”[6]:235-236
- 8月21日——一架日军百式运输机载著日军代表,由中国空军的P-51战斗机押送至芷江投降。
- 8月28日——毛泽东抵达重庆市开始与蒋介石会晤。
- 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签署降伏文书。
- 9月9日——南京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本派遣令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
- 10月10日——10月,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会谈纪要”发表[3]:47。
- 10月20日——外蒙古强迫人民举行公民投票,结果是外蒙古人民“赞成”独立;1946年1月5日,兹照国防会最高委员会之审议,国府法定承认外蒙古之独立[7]。
- 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根据联合国制宪会议决定:《联合国宪章》生效。
- 10月2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代表同盟国军事接管台湾与澎湖,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取代台湾总督府成为台湾临时最高行政机关。在台湾之日军投降,台湾重归中华民国[3]:47。
- 12月1日——一二·一惨案。
- 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
- 1月5日——国民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 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代表与国民政府代表正式达成1月停战令。
- 2月15日——中国成立国防部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
- 3月25日——中共中央下令在苏军撤出后迅速占领东北城市。
- 4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占领长春。
- 5月3日——国军克复本溪,激战于四平街一带[5]:154。
- 5月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 5月19日——国军克复四平街[5]:154。
- 5月23日——国军克复长春[5]:154。
- 5月28日——国军克复吉林[5]:154。
- 6月——蒋介石先后赴沈阳、长春、北平巡视[3]:48。
- 6月5日——国军直逼哈尔滨[5]:154。
- 6月6日——蒋介石颁发第二次停战令[3]:48。
- 6月26日——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军李先念部,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
- 7月1日——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
- 7月3日-7月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东北局扩大会议。
- 9月14日——傅作义国军第三十五军克复集宁,解大同之围[5]:154。
- 9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 10月11日——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奇袭夺取中国共产党华北区中心城市张家口[5]:154。
- 11月1日——国军登陆烟台,鲁南各地相继收复[5]:154。
- 11月4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署。
- 11月15日——中华民国制宪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
- 11月30日——上海摊贩事件。
- 12月24日——北京大学沈崇案。
- 12月25日——中华民国宪法于国民大会通过。
- 1月——《解放日报》讯:四川、西康、云南、贵州四省民变武装发展迅速:西康民变部队组成人民自卫军,部队分七路,提出组织人民政府口号;四川民变武装已达12万人以上,川西邛崃、岷山中一部达数万人,称“民主人民军”;川滇边境17个民变领袖合组“川滇总司令部”,所属各部分驻成犄角之势;云南全省民变武装2万馀人;贵州织金、黔西、金沙、大定、桐梓、仁怀等县均有民变活动;重庆行辕及西昌警司令部遗驻川康边3个旅、驻云南之航空委员会特七旅与整编第七十九师等部,会同各省保安团队向四省边境变民“进剿”[8]:8276。3月1日,刘文辉召开西康行政检讨会议,讨论西康民变事件;会后派人到荥经、天全、芦山、保兴等县说服招抚,西康民变事件结束[8]:8300。4月11日,西康民变领袖朱世飞等向政府投诚[8]:8332。
- 1月1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定于本年12月25日施行;宪法凡14章175条[8]:8251。
- 1月4日——菲律宾排华加剧,宣布暂不准华侨入境;中国为保侨,经外交部多次交涉,获法国及越盟双方同意,在越南法越冲突地区设立中立区[8]:8256。
- 1月18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对因荷印苏门答腊岛东部巨港与印尼军最近发生战事致使该地华侨所受严重损害事,政府已在南京与巴达维亚两地分别向荷方及印尼当局提出强硬抗议;中国驻巴达维亚领事宣布,巨港荷军与印尼独立军最近冲突结果,华侨150人罹难,另500人受伤,无家可归者800人[8]:8269。
- 1月22日——蒋介石核准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并交行政院付诸实施。[8]:8271。印尼、越南华侨受害惨烈,中国外交部与侨务委员会分途救侨护侨,并向荷兰、印尼、法国提出严重抗议[8]:8271。
- 1月24日——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中美航线,首次试航班机是巨型“南京号”,今后中航班机将定期由上海往返旧金山[8]:8272。
- 2月3日——河内中华会馆及华侨互助会电南京华侨代表,吁请政府速予救济;政府官员宣称,法国政府已在原则上同意赔偿华侨损失,中国政府已采取措施援助华侨,并决定撤退战区内之华侨[8]:8279。
- 2月4日——中国外交部人士称:中国政府已就印尼巨港华侨所受之损失;向荷兰政府提出抗议,并建议重划安全区,组织华侨民团,保护安全区内华侨[8]:8280。巴达维亚当局已接受此建议;中国政府亦已向印尼共和国当局提出抗议,要求设法救援华侨[8]:8280。荷兰女王函谢中国东印度华侨抗战有功[8]:8280。
- 2月6日——军调部组织一特别小组,负责办理交换国共两方互相扣留之联络官及遗回事项;中共方面扣留者周北峰等3人,及国军第十二战区扣留者袁剑等5人,均在北平交换遣回[8]:8281。
- 2月8日——中国外交部派代表往印尼巨港,调查荷兰海军扣留中国船只及办理受难侨胞善后事宜[8]:8282。
- 2月9日——新加坡27个华侨团体决议向联合国控诉荷兰人在印尼屠戮和杀伤成百名华侨之暴行。[8]:8283。
- 2月10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会驻烟台人员奉命撤回,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副署长傅克逊克等亦中止赴烟台巡察之行;山东解放区善后救济委员会发言人发表谈话,要求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迅速派员至解放区继续救续救灾工作[8]:8284。广东各界组织紧急救济越侨委员会,决先请省银行垫汇1000万元赴越南救济;同时发动各县、市,限1个月汇齐[8]:8284。
- 2月12日——张东荪等教育及文化界人士在上海成立“中国改建学社”[8]:8283。国营招商局中印航线班轮“海天”轮由上海首航[8]:8285。
- 2月13日——国军调用全部宜昌以下船只,航运中断,滞留宜昌乘客3000人,食宿均极困难[8]:8286。
- 2月14日——教育部函各省政府,请于本年上半年内,在各县恢复县教育局。[8]:8286。
- 2月17日——蒋介石在国府纪念周发表讲话,称“国家处于非常时期,目前军事、社会、政治、经济四者问题十分严重”,又称“确有把握击败共产党”[8]:8289。美国政府由其代表团向联合提出托昔日在日本统治下,现为美军占领之太平洋500个岛屿之要求;中国对此原则支持,但是,其中原本隶属中国版图之冲绳、琉球诸岛之问题,保留原有要求[8]:8290。越南法军以大炮、飞机猛攻河内华侨区内之越军;该处尚馀华侨5000馀人,生命大受威胁[8]:8291。
- 2月18日——越南国民联合会代表黄荣协在广东侨务处招待记者,报告法越战争发生后华侨之遭遇;并指责中国驻河内总领事袁子健之渎职行为以致华侨遭受重大损失。[8]:8291
- 2月27日——台湾省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延平北路查缉私烟,女贩林江迈逃避不及,遭查缉员殴打,当即昏倒在地;民众包围查缉员,查缉员又开枪打死市民陈文溪。群众涌向警察局和宪兵团,要求惩凶,交涉无结果,群情激昂,烧毁查缉车,包围警察局及宪兵团,直至天明,是为“缉私血案”[8]:8296。
- 2月28日——台湾爆发“二二八事件”;因对当局处理昨日“缉私血案”方式不满,台北市民早起结队游行,并到市专卖局请愿,因无人接见,更引起民众不满。下午1时,民众齐至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请愿,要求惩办凶手,撤销专卖局,遭军警开枪射击,数人死伤。市内停工、停课,民众自发开会,并占领广播电台,向全台广播,呼吁全台民众支援台北民众反贪官污吏之斗争。请愿演变为起义;下午3时,陈仪宣布戒严,出动军警镇压。消息传出后,台湾各地均发生民众反抗,响应台北之行动[8]:8297。
- 3月1日——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留京同学联谊上发表演说,声称:“不出一年半载,‘国家建设障碍’必可排除。”[8]:8298下午5时,陈仪向全台广播,宣布处理办法:一、惩凶;二、抚恤伤亡;三、今晚12时起解除戒严,禁止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陈仪广播后,又秘密召集手下集议对付办法,电请中央派兵到台并调台南凤山部队北上增援[8]:8300。
- 3月2日——蒋介石电令驻京沪线之第二十一军开赴台湾“平乱”,军部及直属营、连和第一四六师即日在吴淞上船直开基隆,第一四五师在连云港集结候轮开高雄,限3月8日前到达,该军到台后归陈仪指挥[8]。:8301台北市“缉私血案”调查委员会与长官公署讨论解决方案,陈仪答应并广播4项解决办法:一、对参加者不追究;二、被捕人民免保领回;三、死伤者不分省籍,一律抚恤;四、“处理委员会”增加各界人民代表[8]:8301。
- 3月3日——台北市“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在中山堂召开首次会议,商定军队于下午6时撤回军营,由宪、警、学生联合组织治安服务队维持治安[8]:8302;次日,“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举行会议决定:通知17县、市参议会,紧急组织“处理委员会县市分会”,并派代表参加全省处理委员会,目的为“要求政治改革”[8]:8303。
- 3月4日——监察院电令闽台监察使杨亮功,即日前往台湾查办二二八事件有件关问题[8]:8303;台湾各地局势仍不稳定,台南、嘉义、高雄、屏东、台东等地仍发生武装冲突[8]:8304。
- 3月5日——四川、西康两省各县、市内中共人员限于本日全部集中撤退[8]:8300;成都《新华日报》营业处职员9人,是晨由成都警备司令部派车送往重庆[8]:8304。
- 3月6日——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在台北正式成立,并发表告全国同胞书,称“目标在肃清贪官污吏,争取本省同胞参加这次改革本省政治的工作”[8]:8305。
- 3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接见合众社记者,表示:中国问题应由中国人民自行加以解决,此次莫斯科外长会议当仍将遵行以前之原则,即维持和平、停止冲突、设立各党各派之联合政府,而不干涉中国内政等项,否则应加以反对[8]:8305。国防最高委员会决定取消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改组省政府[8]:8306。
- 3月8日——台湾全省除高雄、基隆、新竹外,民众控制大部县、市,各级处理委员会实际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并成立治安自卫队;国军第二十一军抵达台湾,在基隆港登陆[8]:8307。
- 3月9日——闽台监察使杨亮功奉监察院命抵达台湾,上午接见记者发表谈话,希望迅速恢复秩序[8]:8308。
- 3月10日——蒋介石在中枢扩大纪念周演讲,称:“务希台省同胞深明大义,严守纪律”,“自动取消非法组织,恢复地方秩序。”[8]:8308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开会;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议由美国、英国、苏联三国报告1945年3月3日外长会议时关于中国决议之实施情况,并反对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邀请中国代表参加之提议[8]:8309。
- 3月13日——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国立中央研究院组织法》,规定国立中央研究院直辖于国民政府,为中华民国学术研究最高机关[8]:8311。
- 3月14日——上午闽台监察使杨亮功访问已复课之台湾大学;台北商店复业,学校陆续复课[8]:8312。
- 3月15日——台湾二二八惨案慰问团在上海举行记者招待会,李伟光、陈碧笙等报告赴台慰问经过;会后发表旅沪台湾六团体二二八惨案联合后援声明书,谓此次事变为“官逼民变”[8]:8312-8213。
- 3月16日——北平国立研究所原子学研究所,聘钱三强夫妇主持;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发表公告,废止2月15日公布之限制进出口货物办法[8]:8313。
- 3月18日——自3月8日国军抵台以来,对台胞血腥屠杀;据旅沪台湾七团体二二八惨案联合后援会印发《台湾大屠杀报告书》统计,截至3月18日止,“总计在一万人以上,连重伤者计之,至少在三万以上”[8]:8315。
- 3月19日——国军攻入延安[5]:158。
- 3月20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会中国分署宣布逐渐结束直接参加中国善后救济事业之计划:最后结束工作,由少数职员担任,至年底截止;民盟中常委、西北总支部主任委员杜斌丞以“贩卖毒品”罪,在西安被陕西省戒严总司令部逮捕,杜斌丞在法庭上痛斥特务栽赃陷害[8]:8317。
- 3月21日——中国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举行第六次大会,检讨党务及经济;下午举行第七次大会,通过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延期一年召开,中常会三分之一委员改选于次日大会中选举等两项议案[8]:8317。监察院加派何汉文赴台调查事变情形[8]:8318。
- 3月22日——中国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举行第八次大会,检讨经济、政治,并改选中央常务委员三分之一;会议通过将台湾行政长官陈仪撤职查办,及取销东北行辕下属之政治、经济两委员会两案[8]:8318。
- 3月23日——中国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彻底改革党务案》,该案承认“演变至现阶段之本党,无论从党的本身或从党与政治及社会之关系上观察,皆已暴露其严重病态”;“若不从速彻底改革,无待外力之压迫,亦必自趋崩溃”;为此,决议设立党务改造委员会,彻底改造本党,彻底实行党内民主,从基层以至中央各级党部立即废除指派圏定等落伍办法,指出“今日之党团关系,若即若离,含混不清,党团在表面上虽未严格分离,实际上早已自成体系,省级以下之党团摩擦日益显著,如不速谋澄清,长此以往,实为本党自杀政策”[8]:8319。
- 3月24日——中国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举行第十次大会,通过提案三项:一、国民政府增加副主席一人;二、国府五院院长为当然中央常务委员,如已当选为中常委者,其缺额由选举常委之次多数递补;三通过《经济改革方案》、《政治改革方案》、《刷新政治风气,限制公务员兼职案》[8]:8320。下午,中国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闭幕,通过发表宣言,宣称中国国民党之任务[8]:8320。
- 3月26日——国防最高委员会决议:改汉口、沈阳、广州、西安四市为行政院直辖市[8]:8322。
- 3月28日——立法院通过《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罢免法》及《总统选举罢免法》;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联合国善后救济总会社会福利会议圆满闭幕,宋美龄特赴会致词[8]:8323。
- 3月30日——立法院通过五院组织法等法律;中国侨胞商船9艘在印尼遭荷兰海军扣阻[8]:8324。
- 3月31日——国民政府公布行宪法规十种[8]:8324。
- 4月2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开会通过三中全会各决议案,主要有:一、台湾行政长官陈仪撤职查办案,请政府立即执行;二、黄金潮案,请行政院、监察院迅予处理[8]:8326。
- 4月6日——国防最高委员会议决在行政院内设置新闻局;4月17日、18日,国防最高委员会、立法院分别通过《新闻局组织条例》[8]:8329。
- 4月7日——国防最高委员会议决:各地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改称国民政府主席行辕,其组织及职权依旧[8]:8329。
- 4月16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举行例会通过《国民政府施政方针》(即《公同纲领》),蒋介石代表中国国民党与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代表在官邸签署;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各级政府、民意机关、人民团体及学校,均停止举行总理纪念周,俟国民政府改组后,另定纪念办法[8]:8335。
- 4月17日——《国民政府施政方针》公布;中国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国民政府组织法》,推选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8]:8335。中常会并通过蒋提出之国府五院院长名单,孙科为国府副主席,张群、孙科、居正、于右任、戴传贤分别为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院院长[8]:8336。中常会决议撤销中央调查统计局[8]:8336。
- 4月18日——国民政府明令改组;蒋介在国府礼堂招待新闻界发表谈话称:国府委员会之改组乃我国自训政进入宪政之重要步骤,此次改组使各政党及社会贤达得以参加全国最高之决策机构[8]:8336。
- 4月23日——蒋介石主持国防最高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与中国国民党中常会联合举行,决定中国国民党参加行政院人选;国防最高委员会宣布撤销,其职权根据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二中全会决议由改组成立之国民政府委员会接替,该会秘书厅发出公告,是日起停收文件,办理结束[8]:8339。
- 4月24日——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国民政府委员会会议规程》,规定国民政府委员会会议称为国务会议;国民政府通过《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选举总事务所组织条例》[8]:8341。
- 4月25日——沪、渝海校及驻青岛之海训团,包括学生总队、接舰训练班及军官训练班,合并组成海军军官学校在青岛成立[8]:8342。
- 5月2日——国民政府公布《特种营业税法》,规定:特营业税由中央统一征收,课税范围包括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交易所及交易所发生之营利事业,进口商营利事业,国际性、省际性交通事业,其他有竞争性之国营事业及中央政府与人民合办之营利事业[8]:8347。
- 5月6日——中央警官学校举行开学与毕业典礼,蒋主持并发表训词[8]:8349。
- 5月7日——万隆华侨发起集资百万盾,计划开发西沙群岛;万隆市已有5000侨胞表示愿往西沙群岛开发,现已募款1万盾[8]:8350。
- 5月8日——加拿大取消限制华人入境法案[8]:8351。
- 5月20日——外交部就5月19日法机两架,自越南侵入我广西边境龙津属水口关,低飞扫射,击毙渡夫3名,士兵1名事件,向法国大使馆提出严重抗议[8]:8357。
- 5月21日——解放军林彪部渡松花江,攻占公主屯,永吉、长春、四平街乃陷于孤立。[5]:162
- 6月1日——外交部宣布中国正式承认匈牙利政府[8]:8366。
- 6月5日——国民政府明令公布1945年9月重新划定之东北新省区区划,共计有: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九省,下设15个市、159个县、21个旗及大连市、哈尔滨市、沈阳市3个行政院直辖市,此新省区划自8月1日起实行[8]:8367。
- 6月6日——解放军攻陷热河赤峰。[5]:162
- 6月7日——国民政府令:沈阳市、西安市、汉口市、广州市改为行政院直辖市,自8月1日起正式实行[8]:8368。
- 6月8日——国防部致函佛教会称:届满20岁至23岁之适龄僧侣,仍须同普通男子一样照服兵役[8]:8369。
- 6月16日——国军被迫放弃安东省会。[5]:162
- 6月17日——行政院会议议决:婺源县划回安徽,光泽县划回福建[8]:8369。
- 6月20日——蒋介石主持国务会议,报告军事情况,会议决议取消公用事业大部贴补等案[8]:8372-8373;国民政府组织中央军事慰问团,分苏鲁皖、察绥冀晋、陕北、豫鄂、东北5个区团,今起分批由南京出发[8]:8373。
- 6月25日——最高法院检察署发布《平字第一九〇六号训令》,“通缉”中共领导人毛泽东;6月29日,陕北中共观察家发表声明指出:任何一个解放区政府和人民有更大理由缉拿蒋介石并审判其罪行[8]:8374。
- 7月4日——国民政府举行国务会议,通过蒋介石提出之《厉行全国总动员勘平共匪叛乱方案》,提案称“为拯救匪区人民,保障民族生存,巩固国家统一,厉行全国总动员,以勘平共匪叛乱,扫除民主障碍,如期实施宪政,贯彻和平建国方针案”,“中国共产党拥兵割据,扰害地方,武力叛国”,“必须全国军民集中意志,动员全国力量,一面加紧戡乱,一面积极建设。”;会后,各省、市参议会及中国国民党控制之组织,纷纷通电拥护“戡乱”令,并召开所谓戡乱救国大会[8]:8379。
- 8月22日——华中解放军陈赓部自河南西部新安、渑池、陕县等地分道偷渡黄河,穿越伏牛山[5]:162。
- 2月7日——解放军林彪部攻占辽阳[5]:162。
- 2月26日——解放军林彪部攻占营口[5]:162。
- 3月12日——解放军陈赓部攻陷洛阳[5]:163。
- 3月14日——解放军林彪部攻占四平街[5]:162。
- 3月19日——解放军林彪部攻占永吉[5]:162。
- 6月23日——解放军粟裕部攻陷开封,国军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李仲辛阵亡[5]:163。
- 6月26日——国军邱清泉、孙元良兵团收复开封,追剿陈毅部于黄汎区[5]:163。
- 7月17日——解放军陈赓部攻陷襄阳[5]:163。
- 7月29日——蒋介石在莫干山召开会议研究发行金圆券事,谓王云五所拟金圆券方案,设计挽救财政,收集金银、外币,管制物价,都是必要措施[9]:352。
- 8月19日——蒋介石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同时停止发行法币;并在各地设置经济管制督导员[3]:56。
- 9月16日——解放军集中兵力10馀万围攻济南[5]:163。
- 9月25日——解放军攻陷济南,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被俘[3]:56。
- 10月18日——蒋介石飞临沈阳,指示东北作战计划,仍未能迅速挽回颓势[5]:162。
- 10月23日——解放军攻陷长春,东北剿匪副总司令郑洞国被俘[5]:162。
- 11月2日——解放军攻陷沈阳,卫立煌先期飞北平,部分国军突围撤至营口,经海运南下,东北尽失,国军先后犠牲精锐达30万人[5]:162。
- 11月11日——金圆券之发行已达其所规定20亿之极限,于是工商停顿,社会经济陷于混乱状态[5]:160。
- 11月14日——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粟裕部包围于江苏邳县碾庄附近[5]:163。至11月22日碾庄失守,黄伯韬自杀殉职[3]:57。
- 11月26日——行政院长翁文灏辞职,蒋介石提名孙科继任,并征得立法院之同意[5]:160。
- 11月27日——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刘伯承部包围于蒙城、浍河、涡河之间双堆集[5]:163。
- 12月2日——徐州国军为避免包围,自动弃城南撤[5]:163。
- 1月1日——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求和。
- 1月2日——蒋介石分别电覆张轸、白崇禧,表示只要中国共产党能保全国家命脉,顾念生民涂炭,合理合法解决国是,则个人进退出处,惟全国人民之公意是从[5]:166。
- 1月7日——解放军开始猛攻天津,国军警备司令陈长捷部奋勇抵抗[5]:163。
- 1月10日——解放军挟人海战术进攻,国军阵地卒被突破,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杜聿明被俘,兵团司令邱清泉身亡,李弥、孙元良等突围以出[5]:163。解放军乘势攻陷蚌埠、临淮等地,进而威胁南京[5]:163。
- 1月15日——解放军攻入天津[3]:57。
- 1月16日——蒋介石邀请民社党、青年党两党代表及有关人士研究时局,邵力子公然主张对中国共产党无条件投降[5]:166。
- 1月19日——行政院通过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谈案[5]:166。
- 1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对行政院之决议加以同意,逼使蒋介石不得不下野[5]:166。
- 1月21日——蒋介石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会议,正式宣布引退[5]:167。旋即发布谋引退谋和文告[5]:167。蒋于谒辞中山陵后[5]:167,乘美龄号专机离京抵杭州,蒋经国、俞济时随行,驻节笕桥空军学校[10]。
- 1月22日——李宗仁宣布代理总统职权,派邵力子、张治中五人为代表,与中国共产党“和谈”[5]:167。蒋介石转返奉化溪口故里[5]:167。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北平局部和平”,解放军无阻进入北平,除少数学人事先由国府派飞机接运至南京外,国府官员多未能及时撤出[5]:163-164。
- 1月23日——李宗仁下令撤销动员令,停止戒严令之执行,改各地剿匪总司令部为长官公署[5]:167。
- 1月27日——李宗仁致电毛泽东,表示愿接受其八项条款,作为和谈之基础[5]:168。
- 2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迁移广州办公[5]:169。南京惟留代总统办公处,负责“和谈事项”[5]:169。
- 2月4日——台湾开始实施“三七五减租”[5]:184。
- 2月5日——行政院迁移广州办公[5]:169。李宗仁授意其政治顾问甘介侯,组织一私人代表团,至2月13日飞北平,邵力子等同行[5]:168。
- 2月24日——李宗仁以和平草案提请行政院同意,并决定政府正式和谈代表团由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刘斐6人组成,由邵力子任首席代表[5]:168。
- 2月26日——中国共产党宣布以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等为“和谈”代表,由周恩来任首席代表,谈判日期定于4月1日,地点在北平,以毛泽东所提八项条款为基础[5]:168。
- 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 3月8日——孙科因与李宗仁意见不合辞职[5]:169。
- 3月12日——李宗仁提名何应钦组阁,并经立法院之同意[5]:169。
- 4月5日——“和谈”预备会议开始[5]:169。
- 4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发表声明,指斥中国共产党之“国内和平协定”歪曲事实,超出和议原则,失去和平条款之性质[5]:170。劝告中国共产党悬崖勒马,立即停战,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之最后“和谈”因之破裂[5]:170。
-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总攻击令,于是解放军大举渡过长江,国军江阴要塞司令戴戎光叛变,解放军得倾巢南下[5]。
- 4月23日——国军撤守南京,李宗仁遁桂林[5]:170。张治中、邵力子等投向中国共产党[5]:170。
- 4月24日——解放军攻占太原。
- 4月26日——蒋介石抵上海指挥军事,驻节复兴岛[5]:170。
- 4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全体党员书》[5]:170-171。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央非常委员会组织条例”,以代行中央政治委员会职权,由蒋介石任主席,李宗仁为副主席,主持动员戡乱及其他重大事件[5]:171。
- 5月8日——李宗仁返广州,攻击蒋介石[5]:171。
- 5月15日——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移衡阳办公[5]:173。
- 5月20日——胡宗南主动撤离西安[5]:174。
- 5月27日——国军始主动向舟山、台湾方面撤退[5]:172。
- 5月30日——何应钦内阁为恶劣情况所压迫,全体总辞[5]:171。
- 6月3日——李宗仁提名阎锡山继任行政院长获通过[5]:171。
- 6月12日——阎锡山在广州就任行政院长职,并兼任国防部长[5]:171。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率部包围咸阳[5]:175。
- 6月14日——马步芳率部包围西安[5]:175。
- 6月15日——台湾省改革币制,发行新台币[3]:60。
- 7月1日——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成立[11]:241。
- 7月3日——行政院公布“改革币制令”,发行银元券,规定其价值等于硬币银元一元,迅速失败[5]:172。
- 7月14日——蒋介石到广州接见各军政首要人物[12]:226-227。
- 7月16日——蒋介石就任中央非常委员会主席[5]:174。
- 7月21日——蒋介石乘轮至厦门,指示守军防卫方略,7月24日飞返台北[5]:174。
- 8月1日——湖南省政府主席陈明仁、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通电归附中国共产党[5]:173。
- 8月5日——政府任命黄杰为湖南省政府主席解放军,自动放弃长沙,集中国军于衡阳附近[5]:173。美国国务院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5]:174。
- 8月17日——解放军攻陷福州[5]:173。政府任命汤恩伯主持福建军政,汤恩伯集中所部主力于厦门[5]:173。
- 8月23日——蒋介石飞往广州[5]:174。
- 8月24日——蒋介石转往重庆[13]:221。
- 8月26日——国军克复湘乡[5]:173。马步芳率部主动撤至河西走廊,甘肃省政府西迁张掖办公[5]:175。
- 8月29日——国军克复湘潭[5]:173。
- 9月2日——解放军攻陷西宁[5]:175。
- 9月12日——蒋介石飞往成都,布置防务[5]:174。
- 9月21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5]:196。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通电投降中国共产党[5]:175。
- 9月22日——蒋介石由重庆飞昆明,与卢汉约见在云南重要将领,会商保护西南大局,后返回广州[12]:248。
- 9月26日——新疆省政府主席鲍尔汉、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通电归附中国共产党,新疆不战而易手[5]:175。
- 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5]:169。
-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政权正式成立,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改北平为北京,以作为首都[5]:196。
- 10月2日——苏联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5]:196。
- 10月7日——蒋介石乘船抵达厦门,部署福建厦门军事[12]:252。
- 10月8日——解放军攻陷衡阳[5]:175。
- 10月12日——国府宣布自本日起西迁重庆办公,广东省政府则移设海南岛[5]:173。
- 10月13日——国军放弃广州[5]:173。
- 10月14日——解放军攻陷桂林[5]:175。蒋介石飞抵台北[12]:256。
- 10月17日——国军自动放弃厦门,集中兵力固守金门[5]:173。
- 10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人选发表,以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重要机构均由中国共产党干部任主管[5]:196。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由毛泽东兼任[5]:196。
- 10月25日——解放军大举进攻金门,利用人海战术,自古宁头登陆,遭国军围攻,解放军悉数歼灭或俘虏[5]:173。
- 10月30日——解放军攻陷南宁,白崇禧放弃大陆作战,移其总部于海口,黄杰率部退入越南[5]:175。
- 11月1日——李宗仁以大局恶化,自重庆飞昆明,释放中国共产党份子,卢汉受其影响[5]:175。
- 11月6日——登步岛激战至是日上午,解放军伤亡5,000,被俘2,000[5]:173。
- 11月14日——蒋介石自台湾飞抵重庆,电促李宗仁速来共商大局;李宗仁不顾一切,转南宁飞往香港[5]:175-176。
- 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鉴于局势严重,决议先设法促请李宗仁回重庆视事,否则即请蒋介石复职[5]:178。
- 11月29日——蒋介石主持军事会议,指示重庆外围作战计划[5]:176。
- 11月30日——解放军攻陷重庆[5]:176。
- 12月4日——李宗仁偕其妻及随员七人,乘包机一架,离港赴美[5]:176。
- 12月7日——发布“总统令”,国府决定迁设台北,并于西昌设置大本营,于成都设置防卫司令部[14]。
- 12月10日——蒋介石飞返台北[5]:176。刘文辉、邓锡侯、卢汉等,公开通电归附中国共产党[5]:176。
- 12月16日——毛泽东应召赴莫斯科,参加庆祝史达林70岁诞辰[5]:196。
- 12月19日——国军李弥、余程万等占领昆明机场[5]:176。
- 12月21日——毛泽东等到达莫斯科,史达林与毛泽东迅速谈判[5]:196。
- 12月22日——国军放弃昆明机场[5]:176。
- 12月26日——国军撤守成都[5]:176。胡宗南移其总部于西昌,继续作战[5]:176。
参考文献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张玉法. 《中華民國史稿》. 台北: 联经出版. 1988. ISBN 957-08-1826-3.
- ^ 2.0 2.1 四川师范大学. 《一九四〇年代的中國》(全二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06-26]. ISBN 9787509707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6) (中文).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陈布雷等编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8-06-01.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朱文原等编辑撰稿.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上. 台北: “国史馆”.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 ^ 5.000 5.001 5.002 5.003 5.004 5.005 5.006 5.007 5.008 5.009 5.010 5.011 5.012 5.013 5.014 5.015 5.016 5.017 5.018 5.019 5.020 5.021 5.022 5.023 5.024 5.025 5.026 5.027 5.028 5.029 5.030 5.031 5.032 5.033 5.034 5.035 5.036 5.037 5.038 5.039 5.040 5.041 5.042 5.043 5.044 5.045 5.046 5.047 5.048 5.049 5.050 5.051 5.052 5.053 5.054 5.055 5.056 5.057 5.058 5.059 5.060 5.061 5.062 5.063 5.064 5.065 5.066 5.067 5.068 5.069 5.070 5.071 5.072 5.073 5.074 5.075 5.076 5.077 5.078 5.079 5.080 5.081 5.082 5.083 5.084 5.085 5.086 5.087 5.088 5.089 5.090 5.091 5.092 5.093 5.094 5.095 5.096 5.097 5.098 5.099 5.100 5.101 5.102 5.103 5.104 5.105 5.106 5.107 5.108 5.109 5.110 5.111 5.112 5.113 5.114 5.115 5.116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书局. 1973.
- ^ 6.0 6.1 6.2 6.3 李怡. 《抗戰畫史》. 台北: 力行书局. 1969.
- ^ 《國民政府發表公告承認外蒙獨立》. 中央社重庆电. 1946-01-05.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8.66 8.67 8.68 8.69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韩信夫、刘明逵、郭永才、王明湘、齐福霖、范明礼、张允侯、张友坤、章伯锋、胡柏立、耿来金、刘寿林、锺碧容、锺卓安、陈崧、王好立、朱信泉、任泽全、蔡静仪、丁启予、陈永福、严如平、柏宏文、吴以群、罗文起、查建瑜、娄献阁、白吉庵、李静之、张小曼、石芳勤、徐玉珍、江绍贞、熊尚厚、刘一凡、郭光、郭大钧、王文端、李起民、李隆基、常丕军、刘敬坤、陈道真、李振民、张振德、梁星亮、董国芳、张守宪、王荣斌、陈敏、章笑明、汪朝光、卞修跃、贾维、陈民、江绍贞、朱宗震编著.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 ^ 李勇、张仲田 (编). 《蔣介石年譜》.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5.
- ^ 杭州電. 杭州: 中央社. 1949-01-21.
- ^ 蒋永敬、刘维开. 《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1. ISBN 9789570526691.
- ^ 12.0 12.1 12.2 12.3 蒋经国.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 ^ 刘维开著. 《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職視事》. 台北: 时英出版社. 2009年8月. ISBN 9789866653322.
- ^ 总统府第五局公报室 (编). 《總統府公報》,第貳肆伍號. 立法院国会图书馆网站─总统府公报影像系统. 1949-12-31 [2015-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