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或稱女權主義)是指一個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着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着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教育權、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投票權、代表權、性騷擾、性別歧視、同性戀、跨性別與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與父權。
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主要、但並非完全地出自於西方的中產階級學術界。不過,女性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性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比如蘇丹的殘割女性生殖器(genital mutilation)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應。而如強姦、亂倫與母職則是普世性的議題。
更多關於女性主義... |
特色條目
《異域天使》(MADLAX)是日本動畫工作室BEE TRAIN於2004年製作的26集電視動畫作品,播放時間是從2004年4月5日到9月27日。整部作品由真下耕一導演,原聲音樂由梶浦由記作曲。DVD版本在北美和英國由ADV Films發售,在澳洲和新西蘭則由麥德曼娛樂(Madman Entertainment)發售。 |
特色圖片
我們能做到!(英語:We Can Do It!)是一張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宣傳海報,由J·霍華德·米勒於1943年製作,本意是用來提升西屋公司工人的士氣。這張海報通常被認為是基於一張通訊社黑白照片製作的,所拍的是一家密歇根州工廠內名叫傑拉爾丁·多爾的工人。女權主義者和其他人則利用海報積極向上的態度和明顯的政治傾向來將之重新整合為多種形式,包括自我宣傳、活動推廣、廣告和模仿等。
當年今月
- 1938年11月2日 – 瑪麗娜·羅斯科娃獲得蘇聯英雄獎章,成為獲此獎章的第一位女性。她是一個被稱為「俄羅斯的阿梅莉亞·埃爾哈特」的蘇聯飛行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幫助建立了三個女子飛行員兵團。
- 2004年11月2日 – 荷蘭導演特奧·梵高被穆罕默德·布耶里刺殺身亡,原因是他執導了服從 (2004年電影),該電影由女權主義者阿亞安·希爾西·阿里創作,電影抨擊了古蘭經中允許虐待穆斯林婦女的經文。
- 1793年11月3日 – 法國劇作家和記者奧蘭普·德古熱(圖)被送上斷頭台,她曾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發表《女性與女性公民權宣言》要求婦女的平等權利。
- 1872年11月18日 – 美國民權運動領袖蘇珊·安東尼被逮捕和處以罰款,原因是她在女性沒有投票權時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的投票行為,她的後半生都拒絕支付罰款。
- 1893年11月28日 – 女性第一次在新西蘭投票。
特色人物
娜塔莉·克利福德·巴尼(英語:Natalie Clifford Barney,1876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日)是一位美國劇作家,詩人和小說家。是住在巴黎的僑民。
巴尼的沙龍在她巴黎左岸的家裡舉行了超過60年時間,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和藝術家,其中包括許多法國文學伴隨美國和英國現代主義的「迷惘的一代」的領軍人物。她致力於促進女性寫作,並在全是男性的法蘭西學術院中創辦了「女子學院」。同時也獲得從男性作家Remy de Gourmont到杜魯門·卡波特的支持和鼓舞。
你知道嗎
分類
維基專題
歡迎參與
特色內容
特色條目
優良條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