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中國史書
(重定向自春秋左氏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等,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古中国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的历史[1][2],自公元前722年前468年,共255年的春秋时代历史,分三十五卷,《十三经》中篇幅最长,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

左传
全名:《春秋左氏传
原名左氏春秋
作者可能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类型史书
语言文言文中文
文字:汉字
成书年代春秋
发行信息
连载状态卷数:三十五卷
出版地点中国

传统认为其作者为春秋时期鲁国左丘明,年代与孔子相当,写作目的是为《春秋》做注解,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写作年代

编辑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3],自刘向裴骃[4]刘歆[5]桓谭班固[6]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7]唐朝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清朝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

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8]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国[9]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10]项安世认为是魏国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明朝的郝敬认为是晋国人。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认为是西汉刘歆所作,并说《左氏春秋》是与《晏子春秋》等类似的史书。康有为亦认为是刘歆所作[11]钱穆在《刘向歆父子年表》中指出不可能是刘歆的作品[12]。钱穆与章太炎认为《左传》的成书与卫国左氏吴起有关,甚至就是吴起所著,今人童书业亦认为是吴起所作,郭沫若也主张《左传》成书于吴起[13]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卫聚贤认为《左传》作者是子夏[14]。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15],成书时间大约在前375年至前351年[16]战国中期),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17]崔述主张“上距定、哀未远,亦不得以为战国后人也”[18]浙江大学收藏的《左传》公布后,并没有解决《左传》的成书年代,反而在浙江大学收藏的竹简真伪问题上引发了多方笔战。[19][20][21][22][23][24][25][26][27]

宋人林栗说:“《左传》凡言君子曰是刘歆之辞。”[28]刘师培则论证“君子曰”以下之文,并非刘歆增益,并指战国诸子、史记作者皆读过左传[29]

日本学者平势隆郎根据《左传》中提及的木星记录,对应到公元前353年前271年的星象,认为左传写作日期应在这个期间,伪托为左丘明所作,其立场反对齐国,对《公羊传》多所批评,作者可能来自郑国,写作年代应晚于《公羊传》,早于《穀梁传》[30]

春秋与左传的关系

编辑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梼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今文经博士即“谓《左氏》为不传《春秋》”[31]西晋王接说:“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文为俭,通经为长。”[32]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流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惜忠贤之泯灭,恐善恶之失坠,以日系月,修其职官,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举其《春秋》,则明白而有实;合之《左氏》,则丛杂而无征。杜元凯曾不思夫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取二义乖剌不侔之语,参而贯之,故微旨有所未周,琬章有所未一。”[33]

清人刘逢禄皮锡瑞均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皮锡瑞在《经学通论·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说,并且引用庄公二十六年《传》:“秋,虢人侵晋。冬,虢人又侵晋。”杜预《集解》云:“此年《经》、《传》各自言其事者,或《经》是直文,或策书虽存而简牍散落,不究其本末,故《传》不复申解,但言传事而已。”。《左传》有不少解经的内容,例如“君子曰”、“五十凡”[34]等,但很明显是加工的痕迹,多数都没有与传文融为一体。《春秋》的一些经文没有相应的《左传》传文,例如《春秋·隐公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杜预注:“无传。”《左传》的传文没有相应的《春秋》经文,例如《左传·襄公十五年》:“(冬)郑公孙夏如晋奔丧,子蟜送葬。”此条无相应的《春秋》经文。亦有“《经》、《传》不尽同”“《经》后之《传》”者。

史学地位

编辑

晋人王接说:“《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贺循将其评价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35],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左传》好讲预测,一些预测的事情都很灵验,例如庄公二十二年记载,陈国大夫懿氏占卜嫁女给陈国公子陈完很吉利,“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完的子孙在齐国果然日益强大,直至田氏代齐。《左传》又能断言郑国先亡[36]范甯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韩愈说:“《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左传》在西汉时期已有流传,王莽本人即好《左传》,并立于学官[37],著名的学者有陈元郑众贾逵马融延笃彭仲博等人[38]。晋朝杜预自称有“左传癖”。[39]司马光自幼爱《左传》,“自幼至老,嗜之不厌”,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亦是承接《左传》“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40]章炳麟说:“《通鉴》于可以发议论者,著以臣光之论断,此盖仿《左传》君子曰之例”。

文学风格

编辑

《左传》长于叙事,富于情节和故事性和戏剧性,善于描写细节,如写公子重耳出亡及返国经过,选材布局均属恰当。《左传》亦善于刻划人物性格,如子产的善于辞令,敢作敢为;华元的庸懦无能,待人宽厚;子玉的骄横;郑庄公的凶残伪善等,描叙生动逼真。

《左传》特别善于描写战争,如秦晋的韩原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齐晋鞍之战柏举之战等。梁启超说:“其记事文对于极复杂之事项,一如五大战役等,纲领提絜得极严谨而分明,情节叙述得委曲而简洁,可谓极技术之事。”[41]

《左传》文辞精炼,能用委婉曲折的文笔,表达当日巧妙的词令,如吕相绝秦,烛之武退秦师,臧孙谏君纳鼎,臧僖伯谏君观渔,季札观乐、王孙满论鼎。梁启超说:“其记言文渊懿美茂生气勃勃,后此亦殆未有其比。”[42]

《左传》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历来研究者常把它和《史记》并称,尊为历史散文之祖,“文之有犹书之有[43],《荀子》一书对《左传》的引用颇多[44]。《左传》尤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45],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注疏

编辑

评价

编辑
  • 东汉《公羊》学者李育以为《左氏》“虽有文采而不得圣人深意攻之,以为前世陈元、范升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谶,不据理体,于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46]
  • 贺循:“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 范甯:“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
  • 刘知几:“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丘明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47]
  • 刘知几:“左氏之叙事也,述行师则簿领盈视,聒沸腾;论备火则区分在目,修饰峻整;言胜捷则收获都尽,记奔败则披靡横前,申盟誓则慷慨有余,称谲诈则欺诬可见,谈恩惠则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或腴辞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将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48]
  • 太平御览》六百十引桓谭《新论》曰:“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待而成,有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之也。”
  • 朱熹认为《左传》、《史记》只是二、三等著作。又说“左氏之病是以成败论是非而不本于义理之正”[49]
  • 左绣》:“左氏叙事、述言、论断,色色精绝,固不待言,乃其妙尤在无字句处。凡声情意态,缓者缓之,急者急之,喜怒曲直莫不逼肖,笔有化工。若只向字句临摹,便都不见得。”[50]
  • 刘熙载:“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51]
  • 梁启超:“《左传》文章优美,其记事文对于极复杂之事项──如五大战役等,纲领提挈得极严谨而分明,情节叙述得极委曲而简洁,可谓极技术之能事。其记言文渊懿美茂,而生气勃勃,后此亦殆未有其比。又其文虽时代甚古,然无佶屈聱牙之病,颇易诵习。故专以学文为目的,《左传》亦应在精读之列也。”[52]

体例

编辑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总计255年,记录了当时各诸侯国的历史。全书约18万字。

  1. 鲁隐公:11年(前722年-前712年)
  2. 鲁桓公:18年(前711年-前694年)
  3. 鲁庄公:32年(前693年-前662年)
  4. 鲁闵公:2年(前661年-前660年)
  5. 鲁僖公:33年(前659年-前627年)
  6. 鲁文公:18年(前626年-前609年)
  7. 鲁宣公:18年(前608年-前591年)
  8. 鲁成公:18年(前590年-前573年)
  9. 鲁襄公:31年(前572年-前542年)
  10. 鲁昭公:32年(前541年-前510年)
  11. 鲁定公:15年(前509年-前495年)
  12. 鲁哀公:27年(前494年-前468年)
  13. 书末附鲁悼公年间智伯灭亡一事

参看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左傳詞語解釋. [2018-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2. ^ 汉族语言文字. [2018-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3). 
  3. ^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曰:“自孔子论史记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4. ^ 《史记·裴骃集解序》司马贞《索隐》说:“仲尼作《春秋经》,鲁史左丘明作传,合三十篇,故曰《左氏传》。”
  5. ^ 刘歆《移太常博士书》:“……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
  6. ^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左氏传》三十卷”。班固自注云:“左丘明,鲁太史”。刘歆亦谓:“《春秋左氏》,邱明所修”。
  7. ^ 钱穆《诸子系年吴起传左氏春秋考》
  8. ^ 《春秋考》卷三:“殆战国周秦之之间人无疑也。”
  9. ^ 郑樵《六经奥论》卷四
  10. ^ 朱熹《朱子语录卷八十三》
  11. ^ 新学伪经考·汉书艺文志辨伪》
  12. ^ 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表》:“刘向卒在成帝绥和元年,刘歆复领五经在二年,争立古文经博士在哀帝建平元年,去向卒不逾二年,去歆领校五经才数月。谓歆遍伪群经,在向未死之前乎?将向既卒之后乎?向未死之前,歆已遍伪诸经,向何弗知?不可通一也。”
  13. ^ 《青铜时代·述吴起》中认为:“吴起去魏奔楚而任要职,必已早通其国史;既为儒者而曾仕于鲁,当亦读鲁之《春秋》;为卫人而久仕于魏,则晋之《乘》亦当为所娴习;然则所谓《左氏春秋》或《左氏国语》者,可能是吴起就各国史乘加以纂集而成。”
  14. ^ 卫聚贤在《<左传>的研究》:“子夏居西河,为魏文侯师。时晋都在魏所辖,子夏得晋国史稿而著《左传》,故《左传》记晋事特多。”
  15. ^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四》中说:“《左氏》之书,成之者非一人,录之者非一世,可谓富矣。而夫子当时未必见也,史之所不书,则虽圣人所不知焉者。……《左氏传》采列国之史而作者也。故所书晋事,自文公主夏盟,政交于中国,则以列国之史参之,而一从周正;自惠公以前,则间用夏正。其不出于一人,是矣。”姚鼐《左传补注序》又说:“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自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申传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椒,椒传赵人虞卿,虞卿传荀卿。盖后人屡有附益。其为丘明说经之旧及为后人所益者,今不知孰为多寡矣。”钱穆《诸子系年吴起传左氏春秋考》:“姚鼐则以为左氏书非出一人,累有附益,而由吴起之徒为之者盖多。……韩非书中‘吴起,卫左氏中人也’。”
  16. ^ 徐中舒. 《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 左传选. 中国史学名著选. 中华书局. 1963-09. 
  17. ^ 王应麟《困学记闻·六》曰:“王介甫疑左氏春秋为六国十人者十一事。”
  18. ^ 《洙泗考信录·余录》
  19. ^ 战国楚简在杭州公开亮相 证实《左传》真实性. 凤凰网. [2012年4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6月2日). 
  20. ^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上). [201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21. ^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下). [201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3). 
  22. ^ “浙大简”遭质疑 整理者称不必回应. [201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23. ^ 浙大楚简 毋庸置疑——从文本角度论浙大楚简的真实性. [201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9). 
  24. ^ 浙大藏简再辨伪——文本复原的关联性与浙大伪简再批判. [201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25. ^ 从文字形体和书法看“浙大简”. [201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26. ^ 楚简书法的笔法与体势——答刘绍刚先生. [201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27. ^ 再论浙大简的真伪——答邢文先生[永久失效链接]
  28. ^ 《朱子语类》:“林黄中谓《左传》‘君子曰’是刘歆之辞。”
  29. ^ 黄翠芬. 《左傳》「君子曰」考詮 (PDF). 朝阳学报. 1996. 
  30. ^ 平势隆郎著,李彦桦译,《从城市国家到中华》,台湾商务印书馆,2018年
  31. ^ 《汉书·楚元王传》
  32. ^ 晋书·王接传》
  33. ^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
  34. ^ 杜预《春秋释例》统计《左传》对《春秋》凡例的说明共有50条,即所谓“五十凡”。
  35. ^ 北堂书钞·卷第九十五·艺文部一·春秋五》:贺子云,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36.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37. ^ 汉书・儒林传》:“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太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氏传》。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子长卿为荡阴令,授清河张禹长子。禹与萧望之同时为御史,数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书数以称说。后望之为太子太傅,荐禹于宣帝,征禹待诏,未及问,会疾死。授尹更始,更始传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季君,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陈钦子佚,以《左传》授王莽,至将军。”
  38. ^ 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孔颖达
  39. ^ 晋书·杜预传》所言:“(杜)预尝称(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
  40. ^ 通鉴外记》卷十
  41. ^ 梁启超《要籍解读及其读法》。
  42. ^ 梁启超《要籍解读及其读法》
  43. ^ 刘熙载艺概·文概》
  44. ^ 刘师培:《群经大义相通论》
  45. ^ “《三国志·魏书》卷十三注引鱼豢魏略》:“豢又常从(隗禧)问《左氏传》,禧答曰:‘……《左氏》直相斫书耳,不足精意也。’”
  46. ^ 《后汉书》卷六十九
  47. ^ 《史通·申左篇》
  48. ^ 刘知几《史通·杂说上》
  49. ^ 朱子语类》卷八十三
  50. ^ 《读〈左〉卮言》
  51. ^ 《艺概·文概》
  52. ^ 《中国历史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读左传法之二》

第14条引文 ^ 王应麟困学记闻·六》曰:“王介甫疑左氏春秋为六国(十)【时】人者十一事。” 四部丛刊景元本以及明万历刻本中俱为“六国时人”,而非“十人”此处有误。

研究参考书目

编辑

下列为历代研究《左传》的书目: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春秋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