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Iweidieng Iep/沙盒/闽南语音系
闽南语音系(Southern Min phonology)是基于闽南语音韵之变化所形成之音系。闽南语腔调凡多样化。一般闽南语腔调大抵以泉州腔、台湾腔为普遍。闽南语各式腔调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及海陆丰地区、惠州市的部分地区(包括惠东、博罗、惠城)、广东旧香山县的部份地区(包括隆都、得能都、四大都、三乡、淇澳岛)、广东西部(包括雷州半岛、湛江、电白)、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浙江南部部分地区(包括苍南、平阳、洞头、玉环、温岭)、台湾、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群。闽东宁德市的福鼎沿海一带以及江西上饶市的东部地区亦存在众多闽南语的方言岛。本文使用国际音标记载语音,并以上标数字标示声调,底下分几个语音要点说明。
音节结构
编辑闽南语音节结构区分为五个音位成分:声母、韵头(介音)、韵腹、韵尾、声调。〔韵头、韵腹、韵尾〕三者又合称为韵母。常见的闽南语的拼音方案多采用附加符号、字母、数字之一来标示声调,称为调号或调符。闽南语存有变调,而闽南语的各种拼音方案中,有标示本调者,也有标示变调者。本文以上标数字标示声调,其中括弧外的为本调,而括弧内的为变调。
〈基本字词结构〉 | ||||||||||
(声母) (前置辅音) |
声调 | |||||||||
韵母 + 鼻化 | ||||||||||
介音(元音) | 后置音(元音 + 后置辅音) | |||||||||
韵头 | 韵腹 | 韵尾 |
如上表所示、字词结构组成之成份如下所分析:
声调说明
编辑闽南语中古音有八个声调,即“平上去入各分阴阳”。今天的闽南语大多能够完整或不完整地保留中古闽南语音的某些声调特性。经长久语音上的演化,在漳州音造成独缺“阳上”调(漳腔阳上并入阳去);而泉州音则形成去声的本调不分阴阳(即阴去和阳去合并,但各自变调后仍可区分开来)。常说闽南语有七声八调(“声”指调值、“调”指调类)、八音七调(“音”指调类、“调”指调值)、八声七调(“声”指调类、“调”指调值),皆指这些演化到今天的声调特性。[1][2]
声调 | 平 | 上 | 去 | 入 | |||||
---|---|---|---|---|---|---|---|---|---|
阴平 | 阳平 | 阴上 | 阳上 | 阴去 | 阳去 | 阴入 | 阳入 | ||
调号 | 1 | 5 | 2 | 6 | 3 | 7 | 4 | 8 | |
IPA | ˦˦ | ˨˦ | ˥˧ | ˨˩ | ˧˧ | ˧˨ | ˦ | ||
调值 | 厦门 | 44 | 24 | 53 | 21 | 22 | 32 | 4 | |
东 taŋ1 | 铜 taŋ5 | 董 taŋ2 | 冻 taŋ3 | 动 taŋ7 | 触 tak̚4 | 逐 tak̚8 | |||
台北 | 44 | 24 | 41 | 11 | 33 | 32 | 4 | ||
台南 | 44 | 23 | 41 | 21 | 33 | 32 | 44 | ||
漳州 | 34 | 13 | 53 | 21 | 22 | 32 | 121 | ||
泉州 | 33 | 24 | 55 | 22 | 41 | 5 | 4 | ||
动 taŋ6 | 洞 taŋ7 |
变调
编辑两个字(或字词)连读时,前面的字词要变调,后面的字词不变调,而此变调的规律是固定的。如果两个以上的字词连读时,则只有最后的字词不变调。一般连读变调遵循规律性,但也有一些特殊现象。
闽南语变调规则 | ||||||||
---|---|---|---|---|---|---|---|---|
汉语声调标示 | 阴平 | 阴上 | 阴去 | 阴入(p̚t̚k̚/ʔ) | 阳平 | 阳上 | 阳去 | 阳入(p̚t̚k̚/ʔ) |
变前声调数字 | 1 | 2 | 3 | 4 | 5 | - | 7 | 8 |
变后声调数字 | 7 | 1 | 2 | 8/2 | 7 | - | 3 | 7/3 |
归纳可见,变调的规律为:
- 本调第1、5声调(阴平、阳平),变后第7声调。本调第7声调(阳去),变后低平调。本调第3声调(阴去),变后第2声调。本调第2声调(阴上),变后第1声调。
- 本调第4声调(阴入),入声尾带“-p̚/-t̚/-k̚”的,变后高短调。本调第4声调(阴入),喉塞音韵尾带“-ʔ”的,变后第2声调(阴上)。
- 本调第8声调(阳入),入声尾带“-p̚/-t̚/-k̚”的,变后低短调。本调第8声调(阳入),喉塞音韵尾带“-ʔ”的,变后低平调。[3]
音节表
编辑(1)声母及基本韵母音节表
编辑声母及基本韵母音节表:
声母(右) 韵母(下) |
p | pʰ | b | m | t | tʰ | l | n | k | kʰ | ɡ | ŋ | ts | tsʰ | s | dz | h | 零声母 |
---|---|---|---|---|---|---|---|---|---|---|---|---|---|---|---|---|---|---|
a | pa | pʰa | ba | mã | ta | tʰa | la | nã | ka | kʰa | ɡa | ŋã | tsa | tsʰa | sa | dza | ha | a |
e | pe | pʰe | be | mẽ | te | tʰe | le | nẽ | ke | kʰe | ɡe | ŋẽ | tse | tsʰe | se | dze | he | e |
i | pi | pʰi | bi | mĩ | ti | tʰi | li | nĩ | ki | kʰi | ɡi | ŋĩ | tɕi | tɕʰi | ɕi | dʑi | hi | i |
ɔ | pɔ | pʰɔ | bɔ | mɔ̃ | tɔ | tʰɔ | lɔ | nɔ̃ | kɔ | kʰɔ | ɡɔ | ŋɔ̃ | tsɔ | tsʰɔ | sɔ | dzɔ | hɔ | ɔ |
u | pu | pʰu | bu | mũ | tu | tʰu | lu | nũ | ku | kʰu | ɡu | ŋũ | tsu | tsʰu | su | dzu | hu | u |
ə | pə | pʰə | bə | mə̃ | tə | tʰə | lə | nə̃ | kə | kʰə | ɡə | ŋə̃ | tsə | tsʰə | sə | dzə | hə | ə |
(2)单纯与鼻声尾韵母音节表
编辑单纯与鼻声尾韵母音节表。星号(*)表示没有闽南语此音字词。请将表内汉字发为闽南语音,部份汉字发音可能须使用闽南语文白异读的方法来朗读。
声母 韵母 |
p | pʰ | b | m | t | tʰ | l | n | k | kʰ | ɡ | ŋ | ts | tsʰ | s | dz | h | 零声母 |
---|---|---|---|---|---|---|---|---|---|---|---|---|---|---|---|---|---|---|
a | pa5 爸 |
pʰa3 帕 |
ba5 麻 |
mã2 妈 |
ta1 焦 |
tʰa3 挓 |
la5 蜊 |
nã2 那 |
ka1 家 |
kʰa1 跤 |
ɡa5 牙 |
ŋã2 雅 |
tsa2 早 |
tsʰa2 炒 |
sa1 栅 |
* | ha7 下 |
a1 阿 |
e | pe7 爸/"父" |
pʰe5 皮 |
be7 未 |
mẽ7 骂 |
te7 地 |
tʰe2 体 |
le2 礼 |
nẽ5 晾 |
ke1 加 |
kʰe1 诙 |
ɡe7 艺 |
ŋẽ7 硬 |
tse7 坐 |
tsʰe1 吹 |
se2 洗 |
* | he7 系 |
e5 个 |
i | pi2 比 |
pʰi1 披 |
bi2 美 |
mĩ5 棉 |
ti7 弟 |
tʰi2 耻 |
li2 你/汝 |
nĩ5 年 |
ki1 机 |
kʰi1 欺 |
ɡi7 义 |
ŋĩã5 迎 |
tɕi1 芝 |
tɕʰi7 市 |
ɕi7 是 |
dʑi7 字 |
hi2 喜 |
i1 伊 |
ɔ | pɔ7 部 |
pʰɔ2 普 |
bɔ7 贸 |
mɔ̃5 毛 |
tɔ7 度 |
tʰɔ2 土 |
lɔ7 路 |
nɔ̃2 老 |
kɔ1 姑 |
kʰɔ2 苦 |
ɡɔ7 五 |
ŋɔ̃5 吴 |
tsɔ1 组 |
tsʰɔ1 初 |
sɔ1 蔬 |
* | hɔ7 雨 |
ɔ1 乌 |
u | pu7 孵 |
pʰu5 浮 |
bu2 舞 |
* | tu5 厨 |
tʰu5 储 |
lu2 旅 |
* | ku1 龟 |
kʰu1 区 |
ɡu5 牛 |
* | tsu1 书 |
tsʰu2 取 |
su1 输 |
dzu5 如 |
hu2 府 |
u1 污 |
ai | pai3 拜 |
pʰai3 派 |
bai5 眉 |
mãĩ3 莫/"勿" |
tai5 台 |
tʰai1 台 |
lai5 来 |
nãĩ7 荔 |
kai1 该 |
kʰai1 开 |
ɡai5 涯 |
ŋãĩ7 碍 |
tsai5 财 |
tsʰai1 猜 |
sai1 狮 |
* | hai2 海 |
ai1 哀 |
au | pau1 包 |
pʰau2 跑 |
bau2 卯 |
mãũ7 貌 |
tau5 投 |
tʰau5 头 |
lau7 老 |
nãũ2 脑 |
kau1 沟 |
kʰau2 口 |
ɡau5 𠢕 |
ŋãũ7 藕 |
tsau2 走 |
tsʰau1 操 |
sau3 扫 |
* | hau7 效 |
au1 欧 |
ə | pə2 保 |
pʰə7 抱 |
bə7 帽 |
* | tə7 道 |
tʰə2 讨 |
lə5 劳 |
nə̃7 娜 |
kə1 高 |
kʰə1 科 |
ɡə5 鹅 |
* | tsə2 枣 |
tsʰə2 草 |
sə2 嫂 |
* | hə2 好 |
ə1 呵 |
ia | * | * | * | mĩã5 名 |
tia1 爹 |
* | lia2 惹 |
nĩã5 娘 |
kia3 寄 |
kʰia5 骑 |
ɡia5 夯 |
ŋĩã5 迎 |
tɕia2 者 |
tɕʰia1 车 |
ɕia1 赊 |
dʑia2 惹 |
hia7 瓦 |
ia2 野 |
iə | piə2 表 |
pʰiə3 票 |
biə2 秒 |
* | tiə3 钓 |
tʰiə3 粜 |
liə5 撩 |
* | kiə5 桥 |
kʰiə2 口 |
ɡiə5 蛲 |
* | tɕiə2 少 |
tɕʰiə3 笑 |
ɕiə1 烧 |
dʑiə7 尿 |
hiə7 后 |
iə1 腰 |
i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u | piu1 彪 |
* | biu7 谬 |
* | tiu5 绸 |
tʰiu1 抽 |
liu5 流 |
nĩũ5 娘 |
kiu5 球 |
kʰiu1 鸠 |
ɡiu2 搝 |
ŋĩũ2 扭 |
tɕiu2 酒 |
tɕʰiu1 秋 |
ɕiu1 修 |
dʑiu5 柔 |
hiu1 休 |
iu5 油 |
ua | pua3 簸 |
pʰua3 破 |
bua5 磨 |
mũã2 满 |
tua7 大 |
tʰua1 拖 |
lua7 赖 |
nũã7 烂 |
kua1 歌 |
kʰua1 夸 |
ɡua2 我 |
ŋũã1 | tsua2 纸 |
tsʰua3 蔡 |
sua1 沙 |
dzua7 偌 |
hua1 花 |
ua1 娃 |
uai | * | * | * | mũãĩ7 妹 |
* | * | * | * | kuai1 乖 |
kʰuai3 快 |
* | * | tsuai7 跩 |
tsʰuai1 | suai1 | * | huai5 怀 |
uai1 歪 |
ue | pue1 杯 |
pʰue1 批 |
bue2 买 |
* | tue7 地 |
tʰue3 替 |
lue7 内 |
* | kue1 瓜 |
kʰue1 鸡 |
ɡue7 外 |
* | tsue7 罪 |
tsʰue1 初 |
sue1 衰 |
dzue7 睿 |
hue1 花 |
ue1 挨 |
ui | pui5 肥 |
pʰui3 屁 |
bui5 眯 |
mũĩ2 每 |
tui7 队 |
tʰui2 腿 |
lui7 类 |
nũĩ7 x |
kui1 规 |
kʰui1 亏 |
ɡui7 伪 |
* | tsui1 锥 |
tsʰui1 推 |
sui5 随 |
dzui1 | hui1 辉 |
ui1 威 |
am | * | * | * | * | tam5 谈 |
tʰam1 贪 |
lam5 南 |
* | kam1 甘 |
kʰam1 堪 |
ɡam5 岩 |
* | tsam7 站 |
tsʰam1 参 |
sam1 杉 |
* | ham7 陷 |
am1 庵 |
iam | * | * | * | * | tiam3 店 |
tʰiam1 添 |
liam7 念 |
* | kiam1 兼 |
kʰiam1 谦 |
ɡiam5 严 |
* | tɕiam1 针 |
tɕʰiam1 签 |
ɕiam2 闪 |
dʑiam2 染 |
hiam2 险 |
iam1 阉 |
im | * | * | * | * | tim5 沉 |
tʰim1 鸩 |
lim5 林 |
* | kim1 金 |
kʰim5 琴 |
ɡim5 吟 |
* | tɕim2 婶 |
tɕʰim1 深 |
ɕim1 心 |
dʑim2 忍 |
him5 熊 |
im1 音 |
ɔm | * | * | * | * | tɔm5 丼 |
* | * | * | * | * | * | * | * | * | sɔm1 参 |
* | * | ɔm1 掩 |
an | pan1 班 |
pʰan2 板 |
ban7 万 |
* | tan1 单 |
tʰan3 趁 |
lan2 咱 |
* | kan1 奸 |
kʰan1 刊 |
ɡan7 谚 |
* | tsan1 曾 |
tsʰan1 餐 |
san1 山 |
* | han7 限 |
an1 安 |
iɛn | piɛn1 编 |
pʰiɛn1 偏 |
biɛn2 免 |
* | tiɛn7 电 |
tʰiɛn1 天 |
liɛn5 连 |
* | kiɛn1 坚 |
kʰiɛn1 牵 |
ɡiɛn2 研 |
* | tɕiɛn1 煎 |
tɕʰiɛn2 浅 |
ɕiɛn1 仙 |
dʑiɛn5 然 |
hiɛn7 现 |
iɛn1 烟 |
in | pin1 宾 |
pʰin2 品 |
bin5 民 |
* | tin7 阵 |
tʰin7 媵 |
lin2 恁 |
* | kin1 斤 |
kʰin1 轻 |
ɡin5 银 |
* | tɕin1 真 |
tɕʰin1 亲 |
ɕin1 新 |
dʑin5 人 |
hin7 恨 |
in1 因 |
uan | puan1 般 |
pʰuan5 磐 |
buan2 满 |
* | tuan1 端 |
tʰuan5 团 |
luan5 恋 |
* | kuan1 关 |
kʰuan2 款 |
ɡuan5 源 |
* | tsuan1 专 |
tsʰuan1 川 |
suan2 选 |
dzuan1 蝡 |
huan1 番 |
uan1 湾 |
un | pun2 本 |
pʰun5 盆 |
bun5 文 |
* | tun5 唇 |
tʰun1 吞 |
lun7 论 |
* | kun1 军 |
kʰun1 鲲 |
ɡun2 阮 |
* | tsun1 尊 |
tsʰun1 春 |
sun1 孙 |
dzun7 闰 |
hun1 婚 |
un1 恩 |
aŋ | paŋ5 房 |
pʰaŋ1 蜂 |
baŋ7 望 |
* | taŋ1 东 |
tʰaŋ1 窗 |
laŋ5 人 |
* | kaŋ1 江 |
kʰaŋ1 空 |
ɡaŋ7 愣 |
* | tsaŋ5 丛 |
tsʰaŋ1 葱 |
saŋ1 松 |
* | haŋ1 烘 |
aŋ1 翁 |
iaŋ | piaŋ1 砰 |
pʰiaŋ7 庞 |
* | * | tiaŋ7 仗 |
tʰiaŋ1 | liaŋ5 凉 |
* | kiaŋ1 | kʰiaŋ1 铿 |
ɡiaŋ1 婸 |
* | tɕiaŋ1 漳 |
tɕʰiaŋ1 | ɕiaŋ5 常 |
dʑiaŋ2 嚷 |
hiaŋ1 香 |
iaŋ1 殃 |
ɪŋ | pɪŋ1 冰 |
pʰɪŋ5 评 |
bɪŋ5 明 |
* | tɪŋ7 定 |
tʰɪŋ5 停 |
lɪŋ5 灵 |
* | kɪŋ1 京 |
kʰɪŋ1 框 |
ɡɪŋ5 迎 |
* | tɕɪŋ5 情 |
tɕʰɪŋ1 清 |
ɕɪŋ1 生 |
dʑɪŋ5 仍 |
hɪŋ1 兴 |
ɪŋ1 英 |
iɔŋ | * | * | * | * | tiɔŋ1 中 |
tʰiɔŋ3 畅 |
liɔŋ5 良 |
* | kiɔŋ1 弓 |
kʰiɔŋ2 恐 |
ɡiɔŋ2 仰 |
* | tɕiɔŋ1 将 |
tɕʰiɔŋ1 冲 |
ɕiɔŋ5 祥 |
dʑiɔŋ5 绒 |
hiɔŋ1 香 |
iɔŋ1 央 |
ɔŋ | pɔŋ2 榜 |
pʰɔŋ3 膨 |
bɔŋ7 望 |
* | tɔŋ2 党 |
tʰɔŋ2 统 |
lɔŋ2 拢 |
* | kɔŋ1 公 |
kʰɔŋ1 空 |
ɡɔŋ7 戆 |
* | tsɔŋ1 宗 |
tsʰɔŋ1 聪 |
sɔŋ1 霜 |
* | hɔŋ1 风 |
ɔŋ1 汪 |
ua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aŋ1 嚾 |
(3)鼻化韵母与促音韵母音节表
编辑鼻化韵母(◌̃)与促音韵母音节表。星号(*)表示没有闽南语此音字词。请将表内汉字发为闽南语音,部份汉字发音可能须使用闽南语文白异读的方法来朗读。
声母 韵母 |
p | pʰ | b | m | t | tʰ | l | n | k | kʰ | ɡ | ŋ | ts | tsʰ | s | dz | h | 零声母 |
---|---|---|---|---|---|---|---|---|---|---|---|---|---|---|---|---|---|---|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m1 媒 |
m2 姆 |
ŋ | pŋ7 饭 |
* | * | mŋ5 门 |
tŋ1 当 |
tʰŋ1 汤 |
* | nŋ7 卵 |
kŋ1 光 |
kʰŋ7 劝 |
* | * | tsŋ1 庄 |
tsʰŋ1 疮 |
sŋ1 酸 |
* | hŋ1 方 |
ŋ5 黄 |
ã | * | pʰã3 怕 |
* | * | tã1 担 |
tʰã1 他 |
* | * | kã1 监 |
kʰã1 坩 |
* | * | tsã2 斩 |
* | sã1 三 |
* | hã2 吓 |
ã7 馅 |
ẽ | pẽ7 病 |
pʰẽ5 澎 |
* | * | tẽ7 郑 |
tʰẽ3 牚 |
* | * | kẽ1 更 |
kʰẽ1 坑 |
* | * | tsẽ2 井 |
tsʰẽ1 青 |
sẽ1 生 |
* | hẽ1 | ẽ1 婴 |
ĩ | pĩ1 边 |
pʰĩ7 鼻 |
* | * | tĩ1 甜 |
tʰĩ1 天 |
* | * | kĩ3 见 |
kʰĩ5 钳 |
* | * | tɕĩ1 争 |
tɕʰĩ1 星 |
ɕĩ7 豉 |
* | hĩ7 耳 |
ĩ1 婴 |
ɔ̃ | * | * | * | * | * | * | * | * | kɔ̃1 | kʰɔ̃1 | * | * | * | * | * | * | hɔ̃1 齁 |
ɔ̃3 恶 |
ãĩ | * | pʰãĩ1 歹 |
* | * | * | * | * | * | kãĩ1 喈 |
kʰãĩ1 锵 |
* | * | tsãĩ2 怎 |
* | * | * | hãĩ3 幌 |
ãĩ7 偝 |
ã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ĩã | pĩã3 拼 |
pʰĩã1 抨 |
* | * | tĩã2 鼎 |
tʰĩã1 听 |
* | * | kĩã1 惊 |
* | * | * | tɕĩã3 正 |
tɕʰĩã2 请 |
ɕĩã1 声 |
* | hĩã1 兄 |
ĩã2 影 |
ĩã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ĩɔ̃ | * | * | * | * | * | * | * | * | kĩɔ̃1 姜 |
* | * | * | * | tɕʰĩɔ̃7 象 |
ɕĩɔ̃2 赏 |
* | hĩɔ̃1 香 |
ĩɔ̃5 杨 |
ĩũ | * | * | * | * | tĩũ1 张 |
* | * | * | kĩũ1 羌 |
kʰĩũ1 腔 |
* | * | tɕĩũ2 蒋 |
tɕʰĩũ7 像 |
ɕĩũ7 想 |
* | hĩũ1 香 |
ĩũ5 洋 |
ũã | pũã3 半 |
pʰũã3 判 |
* | * | tũã5 弹 |
tʰũã3 碳 |
* | * | kũã1 官 |
kʰũã3 看 |
* | * | tsũã1 煎 |
tsʰũã3 闩 |
sũã1 山 |
* | hũã1 欢 |
ũã2 碗 |
ũãĩ | * | * | * | * | * | * | * | * | kũãĩ1 关 |
* | * | * | tsũãĩ7 跩 |
* | sũãĩ7 檨 |
* | hũãĩ5 横 |
ũãĩ1 |
ũ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ũĩ | * | * | * | * | * | * | * | * | kũĩ1 | kʰũĩ1 | * | * | * | * | * | * | hũĩ1 | * |
aʔ | paʔ4 百 |
pʰaʔ4 拍 |
baʔ4 肉 |
mãʔ4 嘛 |
taʔ4 贴 |
tʰaʔ4 塔 |
laʔ4 垃 |
nãʔ4 凹 |
kaʔ8 甲 |
kʰaʔ4 卡 |
ɡaʔ8 | * | tsaʔ8 闸/"截" |
tsʰaʔ4 插 |
* | * | haʔ8 合 |
aʔ4 鸭 |
eʔ | peʔ8 白 |
* | beʔ4 卜 |
mẽʔ8 脉 |
teʔ4 咧 |
tʰeʔ8 宅 |
leʔ8 笠 |
nẽʔ4 蹑 |
keʔ4 隔 |
kʰeʔ4 客 |
ɡeʔ8 | ŋẽʔ4 夹 |
tseʔ4 节 |
tsʰeʔ4 册 |
seʔ4 雪 |
* | heʔ4 嘿 |
eʔ4 厄 |
iʔ | * | * | biʔ4 覕 |
mĩʔ8 物 |
tiʔ4 滴 |
tʰiʔ4 铁 |
liʔ4哩 | nĩʔ4 呢 |
kiʔ4 砌 |
* | ɡiʔ8 | * | tɕiʔ4 折 |
tɕʰiʔ8 揤 |
ɕiʔ8 蚀 |
dʑiʔ8 | * | iʔ8 奕 |
ɔʔ | * | * | * | mɔ̃ʔ8 膜 |
* | * | lɔʔ8 | * | * | * | * | * | * | * | * | * | * | ɔʔ4 喔 |
uʔ | puʔ4 发 |
pʰuʔ8 浡 |
* | * | tuʔ8 揬 |
* | * | * | * | * | * | * | * | * | suʔ4 欶 |
* | * | * |
auʔ | * | * | * | * | * | * | * | * | kauʔ4 轧 |
* | * | * | * | * | * | * | * | * |
əʔ | pəʔ8 薄 |
* | * | * | təʔ4 桌 |
* | ləʔ8 落 |
* | kəʔ4 阁 |
* | * | * | tsəʔ4 作 |
* | səʔ4 索 |
* | həʔ8 鹤 |
əʔ8 学 |
iaʔ | piaʔ4 壁 |
pʰiaʔ4 避 |
* | * | * | tʰiaʔ4 拆 |
liaʔ8 掠 |
* | * | * | ɡiaʔ8 攑 |
* | tɕiaʔ8 食 |
tɕʰiaʔ4 赤 |
ɕiaʔ4 削 |
* | hiaʔ8 | iaʔ8 页 |
iau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əʔ | * | * | * | * | tiəʔ8 著 |
* | liəʔ8 略 |
* | * | kʰiəʔ4 抾 |
* | * | tɕiəʔ8 石 |
tɕʰiəʔ4 尺 |
ɕiəʔ4 惜 |
* | hiəʔ4 歇 |
iəʔ8 药 |
iɔʔ | * | * | * | * | tiɔʔ8 | * | * | * | * | kʰiɔʔ8 | * | * | * | * | * | * | * | * |
uaʔ | puaʔ4 拨 |
* | buaʔ4抹 | * | * | tʰuaʔ4 屉 |
luaʔ8 捋 |
* | kuaʔ4 割 |
kʰuaʔ4 阔 |
* | * | tsuaʔ4泏 | tsʰuaʔ8 斜 |
suaʔ4 绁 |
dzuaʔ8 热 |
huaʔ4 喝 |
uaʔ8 活 |
ueʔ | pueʔ8 拔 |
* | * | * | * | * | * | * | kueʔ4 郭 |
* | ɡueʔ8 月 |
* | * | * | sueʔ4 说 |
* | hueʔ4 血 |
* |
ap̚ | * | * | * | * | tap̚4 答 |
tʰap̚4 塌 |
lap̚8 纳 |
* | kap̚4 敆 |
kʰap̚8 磕 |
* | * | tsap̚8 十 |
tsʰap̚4 插 |
sap̚4 圾 |
* | hap̚8 合 |
ap̚4 压 |
iap̚ | * | * | * | * | tiap̚8 谍 |
tʰiap̚4 帖 |
liap̚8 粒 |
* | kiap̚4 峡 |
kʰiap̚4 侠 |
ɡiap̚8 业 |
* | tɕiap̚4 接 |
tɕʰiap̚8 捷 |
ɕiap̚8 涉 |
* | hiap̚8 协 |
iap̚8 叶 |
ip̚ | * | * | * | * | * | * | lip̚8 立 |
* | kip̚4 级 |
kʰip̚4 吸 |
ɡip̚8 入 |
* | tɕip̚8 集 |
tɕʰip̚8 | ɕip̚8 习 |
dʑip̚8 入 |
hip̚4 翕 |
ip̚4 邑 |
ɔ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sʰɔp̚8 | * | * | * | * |
at̚ | pat̚4 八 |
* | bat̚4 捌 |
* | tat̚8 达 |
tʰat̚4 踢 |
lat̚8 力 |
* | kat̚4 结 |
* | * | * | tsat̚4 扎 |
tsʰat̚8 贼 |
sat̚4 杀 |
* | hat̚4 喝 |
at̚4 遏 |
iɛt̚ | piɛt̚8 别 |
pʰiɛt̚4 撇 |
biɛt̚8 灭 |
* | tiɛt̚4 哲 |
tʰiɛt̚4 彻 |
liɛt̚8 列 |
* | kiɛt̚4 结 |
kʰiɛt̚4 谲 |
ɡiɛt̚8 孽 |
* | tɕiɛt̚4 节 |
tɕʰiɛt̚4 切 |
ɕiɛt̚4 设 |
dʑiɛt̚8 热 |
hiɛt̚8 穴 |
iɛt̚4 谒 |
it̚ | pit̚4 笔 |
pʰit̚4 匹 |
bit̚8 蜜 |
* | tit̚8 直 |
tʰit̚4 𨑨 |
lit̚8 日 |
* | * | kʰit̚4 乞 |
ɡit̚8 日 |
* | tɕit̚4 质 |
tɕʰit̚4 七 |
ɕit̚8 实 |
dʑit̚8 日 𝼀 |
hit̚4 彼 |
it̚4 乙 |
uat̚ | puat̚4 拨 |
pʰuat̚4 泼 |
buat̚8 末 |
* | tuat̚8 夺 |
tʰuat̚4 脱 |
* | * | kuat̚4 决 |
kʰuat̚4 缺 |
ɡuat̚8 月 |
* | tsuat̚8 绝 |
tsʰuat̚8 | suat̚4 说 |
* | huat̚4 法 |
uat̚8 越 |
ut̚ | put̚8 佛 |
pʰut̚4怫 | but̚8 物 |
* | tut̚8 突 |
tʰut̚8 秃 |
lut̚8 律 |
* | kut̚8 滑 |
kʰut̚4 屈 |
* | * | tsut̚4 卒 |
tsʰut̚4 出 |
sut̚8 术 |
* | hut̚8 佛 |
ut̚4 郁 |
ak̚ | pak̚4 北 |
pʰak̚8 曝 |
bak̚8 目 |
* | tak̚4 触 |
tʰak̚8 读 |
lak̚8 六 |
* | kak̚4 角 |
kʰak̚4 壳 |
ɡak̚8 岳 |
* | tsak̚4 龊 |
tsʰak̚8 凿 |
sak̚4 捒 |
* | hak̚8 学 |
ak̚4 沃 |
iak̚ | piak̚4 煏 |
* | * | * | * | * | * | * | kiak̚8 | * | * | * | * | tɕʰiak̚8 | ɕiak̚4 摔 |
* | * | * |
ɪk̚ | pɪk̚4 逼 |
pʰɪk̚4 魄 |
bɪk̚8 墨 |
* | tɪk̚4 竹 |
tʰɪk̚4 斥 |
lɪk̚8 历 |
* | kɪk̚4 激 |
kʰɪk̚4 克 |
ɡɪk̚8 逆 |
* | tɕɪk̚4 叔 |
tɕʰɪk̚4 策 |
ɕɪk̚4 色 |
* | hɪk̚8 或 |
ɪk̚4 亿 |
iɔk̚ | * | * | * | * | tiɔk̚8 | tʰiɔk̚4 蓄 |
liɔk̚8 陆 |
* | kiɔk̚8 局 |
kʰiɔk̚4 曲 |
ɡiɔk̚8 玉 |
* | tɕiɔk̚4 祝 |
tɕʰiɔk̚4 促 |
ɕiɔk̚8 属 |
dʑiɔk̚8 弱 |
* | iɔk̚4 约 |
ɔk̚ | pɔk̚8 暴 |
pʰɔk̚4 博 |
bɔk̚8 木 |
* | tɔk̚8 独 |
tʰɔk̚4 托 |
lɔk̚8 洛 |
* | kɔk̚4 国 |
kʰɔk̚4 扩 |
ɡɔk̚8 鳄 |
* | tsɔk̚8 族 |
tsʰɔk̚4 簇 |
sɔk̚4 束 |
* | hɔk̚8 复 |
ɔk̚4 恶 |
ã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ãʔ4 熁 |
* |
ẽ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ẽʔ8 | * |
ĩ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音韵声调比较表
编辑声母比较表
编辑闽拼方案(BP),TL,POJ,DT,TLPA,TPS,SMLT,MLT,PSDB,台语谚文等子音对照表:[4][5][6]
闽拼方案(BP) | b | p | bb | m | d | t | l | n | g | k | h | gg | zi | z | ci | c | si | s | zz | ng |
台罗拼音(TL)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tsi | ts | tshi | tsh | si | s | j | ng |
白话字(POJ)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hi | ch | chhi | chh | si | s | j | ng |
台湾方音(TPS) | ㄅ | ㄆ | ㆠ | ㄇ | ㄉ | ㄊ | ㄌ | ㄋ | ㄍ | ㄎ | ㄏ | ㆣ | ㄐ | ㄗ | ㄑ | ㄘ | ㄒ | ㄙ | ㆡ | ㄫ |
改良式TLPA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zi | z | ci | c | si | s | j | ng |
DT | b | p | bh | m | d | t | l | n | g | k | h | gh | zi | z | ci | c | si | s | r | ng |
许极炖式 | b | p | v | m | d | t | l | n | q | k | h | g | tsi | ts | chi | ch | si | s | r | ng |
123台语 | b | p | v | m | d | t | l | n | g | k | h | q | j | z | ci | c | si | s | r | q+...N |
SMLT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 | z | ch | zh | si | s | j | ng |
MLT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 | z | ch | zh | si | s | j | ng |
PSDB | p | ph | b | m | d | t | l | n | k | q | h | g | c | z | ch | zh | si | s | j | ng |
KHDB | v | p | b | m | d | t | l | n | q | k | h | g | ji | j | ci | c | si | s | z | ng |
TLS | p | ᵽ | b | m | t | ŧ | l | n | k | h | g | zi | z | ƶi | ƶ | si | s | z̩ | ꞥ | |
厦语拼音字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tsi | ts | tshi | tsh | si | s | dz | ng |
Campbell式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hi/tsi | ch/ts | chhi | chh | si | s | j | ng |
罗常培式(新式) | b | p | bb | m | d | t | l | n | g | k | q | gg | tzi | tz | tsi | ts | si | s | dz | ng |
周辨明式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tsi | ts | tshi | tsh | si | s | dz | ng |
河洛语 | b | p | v | m | ᴅ | t | ʟ | п | ɢ | k | н | q | zı | z | cнı | cн | sı | s | zн | ɢн |
台语谚文 | ᄇ | ᄑ | ᄈ | ᄆ | ᄃ | ᄐ | ᄅ | ᄂ | ᄀ | ᄏ | ᄒ | ᄁ | 집 | ᄌ | 치 | ᄎ | 시 | ㅅ | ᄍ | ㄸ |
TKS | п | ҧ | б | м | т | ꚋ | л | н | к | ӄ | һ | г | ци | ц | ꚏи | ꚏ | си | с | ҙ | ӈ |
十五音 | 边 | 颇 | 门 | 门 | 地 | 他 | 柳 | 柳 | 求 | 去 | 喜 | 语 | 曾 | 曾 | 出 | 出 | 时 | 时 | 入 | 语 |
IPA | p | pʰ | b | m | t | tʰ | l | n | k | kʰ | h | ɡ | tɕ | ts | tɕʰ | tsʰ | ɕ | s | dz | ŋ |
韵母比较表
编辑闽拼方案(BP),TL,POJ,DT,TPS,SMLT,MLT,PSDB,TLPA,台语谚文等母音、复母音、及鼻化元音对照表如下。而闽拼方案(BP),SMLT,MLT,PSDB,KHDB等拼音法采取将鼻化元音前置化(va;n(g)a;na)等之方法。[6]
闽拼方案(BP)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na |
台罗拼音(TL)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ann |
白话字(POJ)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an | oan | eng | ek | an |
台湾方音(TPS) | ㄚ | − | ㄨ | ㆤ | ㄇ | ㄫ | ㄜ | ㆦ | ㄨㄚ | ㄨㆤ | ㄨㄞ | ㄧㄢ | ㄨㄢ | ㄧㄥ | ㄧㄍ | ㆩ |
改良式TLPA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aN/ann |
DT | a | i | u | e | m | ng | or | 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aⁿ |
许极炖式 | a | i | u | e | m | ng | or | 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eng | ek | aⁿ |
123台语 | a | i | u | e | m | ng | er | 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ek | aN |
SMLT | a | i | u | e | m | ng | oe | o | ua | ue | uai | en | uan | eng | ek | va |
MLT | a | i | u | e | m | ng | ә | o | oa | oe | oai | ien | oan | eng | eg | va |
PSDB | a | i | u | e | m | ng | oi | o | oa | oe | oai | ien | oan | eng | eg | va |
KHDB | a | i | u | e | m | ng | y | o | ua | ue | uai | en | uan | ing | ik | n(g)a |
TLS | a | i | u | e | m | ꞥ | ә | o | ua | ue | uai | en | uan | iꞥ | ik | añ |
厦语拼音字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an | oan | eng | ek | aⁿ |
Campbell式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an | oan | eng | ek | aⁿ |
罗常培式(新式) | a | i | u | e | m | ng | ȯ | 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eng | iek | añ |
周辨明式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an | oan | eng | ek | aⁿ |
河洛语 | a | ı | u | e | m | ao | o | o | ua | ue | uaı | eп | uaп | ıoп | ek | пп |
台语谚文 | ᅡ | ᅵ | ᅮ | ᅦ | ᄆ | ㄸ | ᅥ | ᅩ | 와 | 웨 | 왜 | 잔 | 한 | ᄋ | 익 | ㅅ |
TKS | а | и | у | е | м | ӈ | ә | о | уа | уе | уаи | ен | уан | иӈ | ик | ан̃ |
十五音 | 嘉 | 居 | 居 | 伽 | 姆 | 钢 | 高 | 沽 | 瓜 | 桧 | 乖 | 坚 | 观 | 轻 | 亿 | 监 |
IPA | a | i | u | e | m | ŋ | ə | ɔ | ua | ue | uai | iɛn | uan | ɪŋ | ɪk̚ | ã |
声调符号对照表
编辑闽拼方案(BP),TL,POJ,TPS,DT,SMLT,MLT,PSDB,TLPA,KHDB,STTB/KTTB,台语谚文等声调符号对照表:
拼音法 | 第1声调 | 第2声调 | 第3声调 | 第4声调 | 第5声调 | 第6声调 | 第7声调 | 第8声调 | 第9声调 | 轻声 | 鼻化元音 | 零声母 |
闽拼方案(BP)3 | -(ā)① | ˇ(ǎ)③ | ˋ(à)⑤ | ā(p/t/k/h)⑦ | ˊ(á)② | ④ | ^(â)⑥ | á(p/t/k/h)⑧ | na | y(i)/w(u) | ||
台罗方案(TL)2 | a | á | à | a(p/t/k/h) | â | ǎ | ā | a̍(p/t/k/h) | a̋ | --a | ann | 不标号 |
白话字(POJ) | a | ˊ(á) | ˋ(à) | a(p/t/k/h) | ^(â) | (ā) | a̍(p/t/k/h) | --a | aⁿ | 不标号 | ||
TPS | ◌ | ◌ˋ | ◌˪ | ◌(ㄅ,ㄉ,ㄍ,ㄏ) | ◌ˊ | ◌˫ | ◌(ㄅ̇, ㄉ̇, ㄍ̇, ㄏ̇ ) | ◌(ㆩ,ㆥ,ㆪ,ㆧ,ㆫ,ㆮ,ㆯ) | 不标号 | |||
TLPA | a1 | a2 | a3 | a(p/t/k/h)4 | a5 | a6 | a7 | a(p/t/k/h)8 | a9 | a0 | aN/ann | 不标号 |
DT | a | ˋ(à) | _(a̱) | ā(p/t/k/h) | ˘(ă) | ā | a(p/t/k/h) | ˊ(á) | --å | aⁿ | 不标号 | |
许极炖式13 | ◌̄ | ◌̀ | ◌̖ | ◌h | ◌̌ | ◌ | ◌̄h | ◌̣ | ◌ⁿ | y(i)/w(u) | ||
123台语10 | a | ˋ(à) | ^(â) | a. | ˇ(ă) | -(ā) | (4=8) | ˊ(á) | 不标号 | |||
SMLT | af | ar | ax | a(b/d/g/q) | aa | aar | a | a(p/t/k/h) | ~ a | va | y(i)/w(u) | |
MLT | af | ar | ax | a(b/d/g/q) | aa | aar | a | a(p/t/k/h) | ~ a | va | y(i)/w(u) | |
PSDB | af | ar | ax | a(b/d/g/q) | aa | aar | a | a(p/t/k/h) | ~ a | va | y(i)/w(u) | |
KHDB6 | ax | ar | aw | a(b/d/g/h) | aa | aar | a | a(p/t/k/c) | n(g)a | 不标号 | ||
厦语拼音字9 | a | ar | af | a(p/t/k),ao | aa | ar | al | a(b/d/g),a' | ac | aⁿ | y(i)/w(u) | |
台湾字11 | ˊ | ˋ | ^ | - | ~ | 不标号 | ||||||
TLS16 | a | á | à | a(p/t/k/h) | â | ǎ | ā | a̽(p/t/k/h) | a̋ | å | añ | 不标号 |
STTB8 | -(f,w,y) | -r | -x | -(p/t/k/h) | -v | -(d) | -(pp/tt/kk/hh) | -q | -- | -y | 不标号 | |
唯信拼音12 | -v | -f | -l | -(p/t/k/q) | -r | -d | -(px/tx/kx/qx) | 不标号 | z | 不标号 | ||
罗常培式(新式)14 | a | aa | ah | aq | ar | arh | arq | .a | añ | 不标号 | ||
周辨明式9 | a | á | à | a(p/t/k),ao | â | ā | a(b/d/g),a' | -ao | aⁿ | 不标号 | ||
Campbell式 | a | á | à | a(p/t/k/h) | â | ā | a̍(p/t/k/h) | --a | 不标号 | |||
河洛字角7 | -(1) | ˋ(4) | ^(3) | 不标号 | ˇ(5) | ~(8) | 不标(2) | - | ˊ | " | na | 不标号 |
河洛语17 | a | ʀ | ᴧ | aн | ʏ | ᴀ | aн | aпп | 不标号 | |||
台语谚文15 | ㅇ | ㄹ | ㄴ | ㅇ | ㅅ | ㄹ | ㄱ | ㅂ | ㅅ | 不标号 | ||
TKS16 | ◌ | ◌(п/т/к/һ) | / | (п/т/к/һ) | ◌н̃ | 不标号 | ||||||
本调调值1 | 44 | 53 | 21 | 2 | 24 | 22 | 33 | 4 | 45 | 2 | 0 | 32 |
汉字台音4 | 君 | 滚 | 棍 | 骨 | 群 | 郡 | 滑 | (红)红红 | 轻声 | (婴)仔 | 英 | |
BP调名 | 高平调 | 高降调 | 低降调 | 中(低)入调 | 低缓昇调 | 中平调 | 高入调 | 高升调 | 轻声 | 鼻化元音 | 零声母 | |
SMLT调名 | 高调 | 上突调 | 下突调 | 低促调 | 回旋调 | 基调 | 高促调 | 高升调 | 轻声 | 半鼻音 | 零声母 | |
汉语四声5 | 阴平 | 阴上 | 阴去 | 阴入 | 阳平 | 阳上 | 阳去 | 阳入 | 高升 | 轻声 | 鼻化元音 | 零声母 |
英语调名 (tone) | high level | high falling | low falling | low short | low rising | low level | mid level | high short | high rising | neutral tone | nasal vowel | zero consonant |
IPA调符 | ˥˥/˦˦ | ˥˧ | ˨˩ | ˨ | ˨˦ | ˨˨ | ˧˧ | ˦ | ˦˥ | ◌̃ | ʔ | |
IPA调值 | 55/44 | 53 | 21 | 2 | 24 | 22 | 33 | 4 | 45 | ◌̃ | ʔ |
- 注1:本调调值在此仅列为参考,因闽南语在不同的地区使用时于调值上会有些许的差异、在此调值采用赵元任的五度标记法。"第6调"本调调值在鹿港为(33)、于泉州为(22)。而"零声母"本调值于鹿港为(55)、宜兰为(22)。台湾洪惟仁于调值另行采用"三度标记法"。本表保留"第9调"原有古调值(45)。泉州音第7声调(阳去)同第3声调(阴去)调值为(41),保留第6声调(阳上)调值变为(21)。
- 注2:TL(台罗拼音)指《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 注3:〈闽拼方案〉(BP)指的是“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里的“闽南方言拼音方案”。[7]又称“普闽典”。①→⑧为BP所使用的"调号"(调序)。
- 注4:汉字台闽音亦名“十五音”,其档案(副档名为" .ogg" 的声音档案)下载后,请用Ogg Vorbis的格式播放软体收听。而此些声音档是维基百科允许置放的自由软件档案格式,无此等播放软体者可先下载安装 Audacity 或 Goldwav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等之Ogg播放软体。
- 注5:闽南语"阳上调(第6声调)"分"全浊"音与"次浊"音,"次浊"音同"阴上调"(第2声调)常记之为(6=2);而"全浊"音同"阳去调"(第7声调)谓之"阳上变去"。[8][9]在DT、及 TGS 之第6声调(中缓昇调)另行独立,而词素于较高升调之时用"高升调(第9声调)"来标示。
- 注6:KHDB(Henrdai qycc Kyhak ee Daigixbunn)即"科学台文(现代又科学的台语文)"。[10]类似SMLT拼写法,只是使用不同的调号标示字母;并且调号标示亦使用变调后的音调调号、不采用原调标示。KHDB的特色是使用"单一字母"来表示一组的IPA辅音音素,比如:ph→p; th→t; kh→k。不过并没有十足的走向"一字母一语音"的架构,比如软腭鼻音还是使用二合字母/ng/。但是采取零声母不标号;而鼻化元音亦类如SMLT、BP一样,也是使用前置法。
- 注7:(河洛字角)即"(河洛字角--河洛话的表音文字)",[11]2005年始,为一语言实验计画。其拉丁字母标音以台语通用拼音为基础,不过采取"半鼻音"前置化的方法,如:hni7(耳)。而其入声调分为(p/t/k/h)4组,再以其专有之声调符标(调符)示河洛字角。而河洛字角之字型类如韩语字型。
- 注8:STTB即"闪电台文"[12][13],是以白话字为基础之调号改革方案,采用合音节(合词)变调法。其第1调之调符有3个(f,w,y),第5调之调符为(v)不重复母音,而第8调之调符以a(pp/tt/kk/hh)来表示。同于"光电台文"(KTTB)的语音规则。倾向于以第7声调(中平调)为语音基准。
- 注9:(周辨明式)即1920年厦门大学教授周辨明(1891-1984)博士所提出之白话字调号改革方案。其第8调之调符以a(b/d/g),a'标示。调号的标示基本上是以具有字母上标示调符之方式进行、如同于白话字及台罗之声调标示结构。[14] 而厦语拼音字则是周辨明于1949年所再提出的(周辨明式)的调号改革方案。其法就如同壮语或MLT等拼音字般的以拉丁字母作为声调标示之架构。[15]
- 注10:(123台语)为药师王启阳所提出以台语通用拼音为基础之拼音方案,声调分为7个。促声调之中入调(第4声调)与高入调(第8声调)合为一声调后,再分裂为6种入声调。另再增一上升调(第9声调)。[16]
- 注11:(台湾字)为陈松溪所提出之方案,拼音体系以台语通用拼音为基础、声调型态采用白话字的5个符号、字体的构造以韩语之谚文为依据。类似的字型有河洛字角、电影《星舰奇航记》中的克林贡语等系列拼音字型体系。字体型态类如三推成字法分为左右上三部分:左边为声母、右边为韵母、上边为调符,上边声调部分置放于右边韵母之上。声母字型17个、韵母字型77个,再加上5个调符组成台湾字。[17]
- 注12:唯信拼音是以台罗为基础之调号改革方案,采用合音节(合词)变调法、类同于GBP,SMLT,MLT,等拼音法。其第1调之调符为(v)、第5调之调符为(r)、而第8调之调符为a(px/tx/kx/qx)之表示、轻声调不标示调号。没有声调(号)作为语音基准。合词音调采用连读变调处理法,调符置于音节之后、而不是置于元音之后,此点同于GBP,STTB/KTTB,壮语等拼音法之语音规则。介音符号以省略符号(')表示。
- 注13:许极炖式以"台湾话词语典(Daiwanwe su gū diàn)"为基础,其调号编成型态类似台语通用拼音,并再加以整合修改。以中平调(第7声调)为基准。合词音调采用连读变调处理法标示(合词书写须采用变调)。[18]
- 注14:罗常培于1931年4月30日于北平(北京)所发表之“厦门音系”一书。[19]
- 注15:《闽南语文运动访谈暨史料汇编》董忠司, 「台灣閩南語槪論」講授資料彙編, 台湾语文学会。1988年左右,洪惟仁亦曾取部分韩国谚文字母及颇多自创字母,试制一套基于谚文字母的拼音法(洪惟仁, 洪惟仁2006年Facebook分享該篇手稿影像)。
- 注16:台语西里尔字母输入法(TKS)是一种植基于台罗而以西里尔字母输入之法。TKS对应之法则是台语拉丁字母输入法(TLS),亦是植基于台罗而以拉丁字母输入之法;均无连字符。①TKS (Tâigí kiril z̩ībiə́ suz̩ı̽p huat);ТКС (Тâиги́ кирил ҙӣбиə́ суҙи̽п хуат));②TLS (Tâigí latin z̩ībiə́ suz̩ı̽p huat));ТЛС (Тâиги́ латин ҙӣбиə́ суҙи̽п хуат);А. А. Реформатский, "Введение в Язковедение", Аспект Пресс--Москва, 1996. ISBN 5-7567-0046-3,ISBN 9785756700466. Barbara B.H. Partee, A.G. ter Meulen, R. Wall,"Mathematical Methods in Linguistics (Studies in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9],Springer,1/e 1993 edition(April 30, 1990). ISBN 9027722455 ,ISBN 978-9027722454.
- 注17:河洛语[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有几个特点:①.使用变调后的字母表示.②.部分鼻音前置,如同MLT或SMLT.③.变调不使用附加调号表示,也不使用额外的附加符号;而是使用元音变调后的一组新字母表示(类如再创的元音附标文字如吉兹字母等)。形成原辅音及元音字母(21)、加上变调后的字母(24)使得字母总数高达45个字母.④.而且半开后圆唇元音/o/音、及中央元音/ə/音二个语音均使用/o/表示,实际用法需视单词的不同而作音变。⑤.使用字母混杂,将拉丁字母及西里尔字母再加上其它的特有字母而混用、并有大小写字母混用类如克林贡语般的使用规则。
合音节(合词)变调形式
编辑闽南语为声调语言,连读变调为其基本特性,而变调在语言学上暂归表层结构之运作显现。变调发生在两音节或三音节以上之合音节的字词结构里,但均以两音节变调为基础。闽南语的变调在“两音节合词变调法则”之3大类型中(1.前变型、2.后变型、3.全变型)属于前变型,即两音节合词时前音节受到后音节的影响会产生变调,不过后音节会维持原调不变。一般变调无论在两音节或三音节以上时会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变调过程,但也有一些特殊规则。[20]
两音节基本变调形式(x+x)
编辑- 本调第5声调,变为第7声调。本调第7声调,变为第3声调。本调第3声调,变为第2声调。本调第2声调,变为第1声调。本调第1声调,变为第7声调,如此循环递进变调。如属于泉州口音,则本调第5声调,变为第3声调。(7—>3—>2—>1—>7;5—>7/3)
- 本调第8声调其入声尾带“-p̚/-t̚/-k̚”时,变后"不除阻"(不去掉p̚/t̚/k̚)成为低短调。入声尾带“-ʔ”时,变后成为第3声调。
- 本调第4声调其入声尾带“-p̚/-t̚/-k̚”时,变后"不除阻"(不去掉p̚/t̚/k̚)成为高短调。入声尾带“-ʔ”时,变后成为第2声调。
尾音[a]化变调形式(x+a)
编辑- 前音节为(5,7,3,2,1)其中任一声调时,如尾音[a]紧接在此音节之后,尾音[a]设为第2声调,而前音节照一般变调规则进行如:本调本调第5声调,变为第7声调。本调第7声调,变为第3声调。本调第3声调,变为第2声调。本调第2声调,变为第1声调。本调第1声调,变为第7声调,如此循环递进变调。如属于泉州口音,则本调第5声调,变为第3声调。(7—>3—>2—>1—>7……;5—>7(3))
- 前音节为入声第8声调时,如尾音[a]紧接在此音节之后,尾音[a]设为第2声调,前音节如为阳入声尾“-p̚/-t̚/-k̚”时,变后"不除阻"(不去掉p̚/t̚/k̚)成为第4声调;如为阳入声尾“-ʔ”时,变后"除阻"(去掉ʔ)成为第7声调。
- 前音节为入声第4声调时,如尾音[a]紧接在此音节之后,尾音[a]设为第2声调,前音节如为阳入声尾“-p̚/-t̚/-k̚”时,变后"不除阻"(不去掉p̚/t̚/k̚)成为高短调;如为阴入声尾“-ʔ”时,变后"除阻"(去掉ʔ)成为第1声调。
- 尾音[a]表示为轻音时,[a]变为轻声调(第0声调),前音节无论任一声调仍然维持原调不变。(x+a0)。[21]
中音[a]化变调形式(x+a+x)
编辑尾音[e]化变调形式(x+e)
编辑- 尾音[e]前一音节为代名词时,尾音[e]设为第5声调,此时前音节之代名词须要按照两音节基本变调规则来变调即可。(x(代名词)+e5)。
- 尾音[e]前一音节为普通名词时,尾音[e]设为第5声调,前音节之普通名词无论为任一声调仍然维持原调不变。(x(普通名词)+e5)。
- 尾音[e]表示为轻音时,尾音[e]变为轻声调(第0声调),前音节无论任一声调仍然维持原调不变。(x+e5(0))。
中音[e]化变调形式(x+e+x)
编辑- 中音[e]表示[e]夹在前后两个音节中间,中音[e]变为第7声调,最后音节仍然维持原调不变,此时前音节无论任一声调只要按照两音节基本变调规则来变调即可。(x+e5(7)+x)。
形容词三重叠变调形式(x+x+x)
编辑形容词三重叠形容词变调,第1音节变为第9声调、第2音节同两音节基本变调规则一样、第3音节维持原调。比如:乌乌乌 (ɔ1(9)-ɔ1(7)-ɔ1)、冷冷冷 (lɪŋ2(9)-lɪŋ2(1)-lɪŋ2)等。
名词三重叠变调形式(x+x+x)
编辑名词三重叠形容词变调,主要为了语音强调之用。第1音节、第2音、第3音节均维持原调。比如:钱钱钱 (tɕĩ5-tɕĩ5-tɕĩ5)、人人人 (laŋ5-laŋ5-laŋ5)等。
动词三重叠变调形式(x+x+x)
编辑动词三重叠形容词变调,主要为了语音动态强调之用。第1音节、第2音、第3音节均维持原调。比如:行行行 (kĩã5-kĩã5-kĩã5)、冲冲冲 (tɕʰiɔŋ1-tɕʰiɔŋ1-tɕʰiɔŋ1)等。
多音节词组变调形式(x+x+x; x+x+x+x; ...)
编辑于多音节词组变调规则之变调上,视用为形容词、名词、动词而作不同之变调。
特殊变调形式
编辑除上述形式外,亦有部份"合字词"的变调会因经久的惯用法而有所不同的音变。关于此点字词典上也会个别的加以注明解说。
声调语音特性功能之变迁
编辑闽南语含高声调、轻声调,及零声母共有11声调,为全音素文字之声调语言。[22][23] 对于声调语言,如声调不同其意思将大异其趣,故于声调间的响度差异须慎于辨义。比如下例两句的声调变异:[24]
- lan2(1) pʰak̚4 kue3(0)-lai5(0). (咱覆过来;请你翻转过来趴著。lan2(1) 读为第1调。pʰak̚4、第4调,于此为动词“趴”之意。)
- lan7(3)-pʰa1 kue3-lai5(0). (LP过来。lan7(3) 读为第3声调。pʰa1、第1调,于此为名词 LP 中的后缀单称量词,“单串”之意。)
二句会因字组的声调与合调的不同,以致完全是两种意思。故须抓紧声调与字词间合调等之区别、避免混淆误用以免语义误会致文义无法辩义。
第1声调语音特性功能
编辑普通腔第1声调为高平调,以五度标音法标示之调值为44,发音时提高声阶。一般作为闽南语8声7调的基本调。
第2声调语音特性功能
编辑普通腔第2声调为高降调,以五度标音法标示之调值为53,发音时急降声阶。
第3声调语音特性功能
编辑普通腔第3声调为低降调,以五度标音法标示之调值为21,发音于低降声阶。
第4声调语音特性功能
编辑普通腔第4声调为中入调,以五度标音法标示之调值为32,发音时低短而促。[25]
中入调与低入调语音特性比较
编辑中入调以五度标音法标示之调值为32,发音时低短而促。低入调以五度标音法标示之调值为2(类如潮州话的第4调(阴入声)[25]),发音时又更低短促。[25] 在台语应用上中入调与低入调之语音差别不大,普遍上可视为同一声调群组。[26]
第5声调语音特性功能
编辑普通腔第5声调为低缓昇调,以五度标音法标示之调值为24,发音时低缓而渐升。
第6声调语音特性功能
编辑- “…现代闽南语八音齐全的只有泉州方言、潮州方言,其他的方言都不全了。闽南语漳州系方言普遍地只有七音,缺阳上。泉州《汇音妙悟》记载著八个声调,所谓“八音”是齐全的。但泉州方言的“八音”系统也早已开始崩溃,同安方言只有七音,缺阳上(张屏生1996:196);惠安方言只有七音,缺阳上(锺露昇1965);德化(盖德)方言也只有七音,缺阳上(Crosland 1996)……。一个普遍的趋势是阳上、阳去混同,也就是俗所谓的“浊上归去”。…”[27]
第7声调语音特性功能
编辑普通腔第7声调为中平调,以五度标音法标示之调值为33,发音时轻缓而平。在GBP、SMLT等拼写方案作为基本调。
第8声调语音特性功能
编辑普通腔第8声调为高入调,以五度标音法标示之调值为4,发音时高短而促。
高升调(第9声调)语音特性与功能
编辑高升调(第9声调)以五度标音法标示之调值为55,发音时高扬声阶。形成的原因分为几类别:(1) 定语三连音、(2) 一般合音词、(3) 情绪性或意外语音表达。[28]
- 定语三连音:在"形容词三重叠变调规则"中之第1音节即发第九声调。比如:ŋ5(9)-ŋ5(7)-ŋ5(黄黄黄)等。
- 一般合音词:ɕia7(9)-a2(0)(社仔)、tiɔŋ1(7)-ŋ1→tiɔŋ9(中央)、tsa1(7)-hŋ1→tsaŋ9(昨昏;昨天)、iɛn9-dʑin2(引擎)等。
- 情绪性或意外语音表达:bə5(9)-ai3(无爱;不爱)、比如: i1(7) bə5(9)-ai3(2) li2!(伊无爱你!),ɡua7(9) ɡau5(偌𠢕;好棒)、比如: laŋ5(7) i1(7) ɡua7(9) ɡau5!(人伊偌𠢕;人家好棒!)等。
轻声语音特性与功能
编辑轻声语在五度标音法之调值为2,发音时轻收尾、如中文之轻声。轻声亦属于一种变调方式。轻声与否会造成语意的变更,其示意有加重、强调、肯定、威示,或是调和、委婉、让步等之意。闽南语轻声字通常出现在一个字词的最后位置。轻声大体分两类:(1).固定轻声、(2).随前轻声。[29][30] 通常固定轻声之轻声字的前一字词维持本调,再前之字词须进行连读变调。而随前轻声之轻声字须随前一字词变调。因为固定轻声之前字词维持原调、所以音节合分写对句型结构的辨认影响不大,可视语句需要来调配音节合分写。[31] 音节合字以不超过3个音节为参考原则,一般建议以2个音节为音节合字准绳。[32]
固定轻声
编辑不管原来的声调为何,一律变为固定的、低降的声调,故响度低而短近似第三调。会因语气表现、或随前音而有音高之呈现,使之音程拉长。[29][33] 固定轻声调号记为 a0。分为八个类型如下所示。
- 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性、如:(动词+趋向动词),比如:ɡip̚8 kʰi3(0)(入·去;进去)等。
- 程度上的补充说明使用轻声表示,比如:tɕia(ʔ)8 tɕit̚8(0)-kua2(0) a2(0)(食·一寡仔;吃一些)、lim1 tam7(0)-pə(ʔ)8(0) a2(0)(啉·淡簿仔;喝一点)等。
- 代名词没有语意重点时使用轻声,比如:kʰŋ3 tua3(0)-tɕia1(0)(囥·蹛遮;放在这)等。
- 动词之后的代名词、数量词、补语等使用轻声,比如:tɕia(ʔ)8 tɕit̚8(0)-tsʰui3(0)(食·一喙;吃一口)等。
- 人名姓氏、地名、时间等之词尾使用轻声,比如:tsʰua3 ɕiɛn1(0)-ɕĩ1(0)(蔡·先生)等。
- 句末语助词,如置于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补语、或子句词组等之尾端,比如:kin2(1) tsau2 la(ʔ)4(0)(紧走·啦)等。
- 虚词、常用的闽南语虚词性词尾发轻声,如语气助词、句尾助词,或疑问句尾的否定词,比如:be7(3) kʰi3 bə5(0)(袂去·无;要去吗)等。
随前轻声
编辑即是后尾之轻声调须随著前面字词之本调而转变。分为三个类型如下所示。[20][29]
- 高平调阶随前:前字为第1声调、轻声字转为近似第1声调,比如:tɕʰiu2 tsʰun1 lai5(0)(手伸·来)等。
- 中平调阶随前:前字为第5,7声调、轻声字转为近似第7声调,比如:aŋ5 e5(0)(红·的)、tua7 e5(0)(大·的(人))等。
- 低降调阶随前:前字为第2,3,4,8声调、轻声字转为近似第3声调,同前述固定轻声,比如:bue2 a(ʔ)0(买·啊)、kia3 tsʰut̚4(0) kʰi3(0)(寄·出去)等。
音节省略脱落之音变特性与功能
编辑经过长久的演化、部分闽南语音节会产生音节省略脱落的音变现象,导因于相互语音牵扯、且音节辨义上不致含糊故可省略。[34] 省略脱落的音节结构,大部分会出现在常用之短词组语音连接时中间的音节上、极少部分出现在后面的音节。此种音节上的变异类如随前轻声的特性,亦将之归为音变的现象。音变后、前面音节与中间音节会结合成为一个连读音节,后面音节还是维持原来之独立音节不变。此种音节省略(音变现象)大致归为三类:元音省略(或则:元音移位),辅音省略,及元辅音省略。
- ɡun2(1) a1(7)-bu2 bat̚4(8) kɔŋ2 kue3(0)(阮阿母捌讲过;我母亲曾说过) 音变为 ɡun2(1) bu2-a2(0) bat̚4(8) kɔŋ2 kue3(0)。 (元音省略;a1(7)-bu2(阿母) 省略前元音 a、造成前元音 a 后移,形成 bu2-a2(0))
- lak̚8(4) pa(ʔ)4(2) peʔ4(六百八(十)) 音变为 lak̚8(4)-a(ʔ)4(2) peʔ4。 (辅音省略;pa(ʔ)4(2)(百) 省略辅音 p,只剩前开元音 a2)
- hɔ7(3) laŋ5(7) hiam5(予人嫌;被人抱怨) 音变为 hɔŋ7(3) hiam5。 (元辅音省略;laŋ5(7)(人) 省略辅音 l、元音 a,只剩软颚浊鼻音 ŋ)
- tɕit̚1(7)-mã2 te(ʔ)4(1) ɕiaʔ4.(这马咧削;现在正在削(水果)) 音变为 tɕĩ7 te(ʔ)4(1) ɕiaʔ4. (tɕit̚1(7)-mã2(这马;现在)音变为 tɕĩ1(7);就元音 i 再加延长之鼻化元音(◌̃),省略原来之后缀词(mã2))
除音节省略外,亦有:分音符、元音变换、辅音强化、辅音弱化等之现象。
鼻化元音特性与功能
编辑零声母在发音时以鼻腔共振起音。闽南语有5个鼻化元音(半鼻音),发音类如法语的鼻音。元音可以鼻化,比如 e5(鞋)鼻化后变成 ẽ5(楹)。元音中之 ə 无法鼻化发音。而 u 仅用单音亦无法鼻化、须用二合字母(iu)才能鼻化发音,比如:ĩũ。[20] 鼻化元音的附加符号为 (◌̃)。
前元音 | 央元音 | 后元音 | |
---|---|---|---|
高元音 | /ĩ/ | /(ĩ)ũ/ | |
中元音 | /ẽ/ | /ɔ̃/ | |
低元音 | /ã/ |
零声母语音特性与功能
编辑零声母在五度标音法之调值为32,发音时以上颚鼻腔共振起音。于闽南语字词的音节中若没有声母(前置辅音)音标,而只以韵母(元音+后置音(后置元音或辅音))做为开头的标音,谓之零声母、且没有介音的存在。比如:e1(挨)、u1(污)、ə5(蚵)、ɪŋ1(英)、ai3(爱)等字词,均属于零声母。[35] 零声母没有特别标记调号。其音节分布结构如表所示。
〈零声母音节结构〉 | |||
---|---|---|---|
(无声母) (无前置辅音) |
声调 | ||
韵母 + 鼻化 | |||
无介音(无元音) | 主要元音或辅音 | 后置音(后置元音或辅音) | |
韵头 | 韵腹 | 韵尾 |
清浊音之三重对立特性
编辑塞音及塞擦音分为清送气音、清不送气音、浊音不送气音的三重对立。三重对立是指发音同组的三个塞音或塞擦音(比如:k, kʰ, ɡ),可以表达出三种不同的涵义(比如:ka1(茄)、kʰe1(溪)、ɡe5(芽))。闽南语的塞音及塞擦音要用“有声与无声”、“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两个区辨特征来区别。
〈清浊音三重对立结构〉 | ||
---|---|---|
送气音 | 不送气音 | |
有声(浊音) | 浊音 | |
无声(清音) | 清音 | 清音 |
文白异读
编辑闽南语的读音中有丰富的文白歧读(或称文白异读)现象。语言学家罗常培曾于《厦门方言研究》中粗略统计《方言调查字表》所举 3,758 个汉字当中,有 1,529 个有歧读现象,比例约占 40.6% 强。歧读汉字中,绝大多数文读白读各一,在上述四成之中又约 90% 属之。其馀则有多种读法。
举例数字(1~10)读音如后:(注:白读“一”若干学者认为“蜀”为正字;[36]“八”为泉漳腔;文读“二”在部分地区失落 dz- 声母而读li7)
数字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汉字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文读 | it̚4 | dʑi7 | sam1 | su3 | ŋɔ̃2 | liɔk̚8 | tɕʰit̚4 | pat̚4 | kiu2 | ɕip̚8 |
白读 | tɕit̚8 | nŋ7 | sã1 | ɕi3 | ɡɔ7 | lak̚8 | pueʔ4 | kau2 | tsap̚8 |
一之语读为 tɕit̚8(蜀)(独),而二之语读指 nŋ7(两),而十之语读为 tsap̚8(杂)(如:tsap̚8-ɔ1-kĩ1(杂ɔ1羹))
同样的汉字,读轻声与否可能代表意义相异,或语气强调重点的不同。比如 kĩã1(7)-ɕi2(惊死;害怕死亡、胆小)、kĩã1-ɕi2(0)(怕死、害怕得要命)。au7(3)-dʑit̚8(后日;以后、将来)、au7-dʑit̚8(0)(后天)。使用文读或白读以场合、及语音构词而定。比如数字白读大多数用在计数,而序数、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不需进制时使用文读。又如“成”字有多个文白歧读:sɪŋ5-kɔŋ1(成功)、sɪŋ5-ka1(成家),kui2ɕĩã5(几成),tɕĩã5-tsə3(成做;成为之意),不能相混淆。再如“驶”,ka3-su2 tɕip̚4-tɕiau3(驾驶执照)多念文音,和 sai2-tɕʰia1("驶"车)却念语音多。
有些词语以文读和白读区别不同意思。例如 tai7-dʑin5(大人)为文读音是对别人的敬称,tua7-lang5(大人)为白读音是指成年人。对于母语非台语人士而言,闽南语中的文白异读现象极易造成困扰。学习时应以词汇发音为主再旁以习惯用法,而个别汉字发音用之为参考基准。
介音
编辑介音又称介母,于字词结构上与韵腹、韵尾并提且合构成韵母部分,介音亦称韵头。闽南语的介音有 /i/、/u/,有些音节没有介音(零介音)。[37] 台罗方案介音写作 u、i,台通方案同写为 u、i。比如“姨仔”就是以 /i/ 开头的。如下例:
- i5-a2(姨仔;娘亲)
- ɡua2(我)
介音在SMLT、MLT、PSDB 等拼音方案,为避免介音与声母及韵腹之音韵混音致造成响度差异不显著,故于第1声调之/i/用/y/替代、/u/用/w/替代。
特有之地方腔调
编辑闽南语普通腔之使用普偏上混合了漳州腔及泉州腔,谓之“漳泉滥”。在台湾仍有一些地方的闽南语呈现出“偏泉”或则“偏漳”的特有腔调,此些闽南语特有的音位在台罗拼音中以如下语音字母标示。[38]
ir /ɨ/ | er /ə/ | ee /ɛ/ | ere /əe/ |
人称呼格之音变特性与用法
编辑传统上闽南语的人称呼格的使用法很广泛,大抵分两类:“一般人称呼格”、“直接人称呼格”。[39]
一般人称呼格
编辑一般人称呼格法,使用/a/当前缀词:<a1(7) + 人名(或人称名词)>,可为独立词句。规类为正式称呼法,如称呼一般人或熟人均可用此法:a1-pa5(阿爸)、a1-bu2(阿母)、a1-hiɔŋ5(阿雄)、a1-bi2(阿美) 等。
直接人称呼格
编辑直接人称呼格法,使用/a/当后缀词:<人名(或人称名词) + a2>,可为独立词句。属于非正式称呼法,如一般称呼熟人可用此法:ɕiɔŋ5-a2(松仔)、tsui2-ɔŋ7-a2(水旺仔) 等。而父母亲亦可用此法称呼 bu2-a2(母-仔)、pa5-a2(爸-仔)。在直接人称呼格中法,也使用/a/当前缀词、另加/a/当后缀词一起用:<a1(7) + 人名 + a2(0)>,一般用为前附独立称名句。重复使用词缀/a/在语气上显得较亲切,亦属于非正式称呼法。如一般称呼熟人可用此法:a1-kã1-a2(0), be7 kʰi3 taʔ4?(阿憨-仔,欲去佗(要去哪儿)?)、a1-hɔŋ7-a2(0), ai3 ke3-laŋ5 aʔ0!(阿凤-仔,爱嫁人矣(要嫁人啦)!) 等。
尾音附加之特性
编辑闽南语的尾音(语尾助词)一般等同于中文的:吗、呢等语助词。往往从语尾助词的使用可以判断说话者的原住地。附加的尾音会依各地说话、语音表达等特性而有所不同。比如在台湾中南部地区使用的一些语句、会用一些语尾助词独立后缀 tɕiʔ0、liɔʔ0… 等来表示〈强调〉、〈惊叹〉或〈娇嗔〉等之意。范例如下:[40]
- kam2 be7 sai2 tɕiʔ0? (敢袂使"得"(tɕiʔ0);难道不行吗?);
- laŋ5 a1-kuan1-a2(0) tɕĩã5 sui2 liɔʔ0! (人"阿娟仔"诚媠"啰"(liɔʔ0);人家"阿娟-仔"很漂亮呢!)
粗话语音特征
编辑闽南语粗话的演变迄今已有长久之历史。通常粗话为连字组的讲、且多为动词起头,也有以复数人称代词起头。表达词组有单词、双词组、及多词组等之表现法。用动词表达、在单词其音调一般为第3声调,而在双词组或多词组、则第一字词音变为第2声调。因用第2声调音位落差大,音调显得铿锵有力、粗犷。如用复数人称代词起头的合成词组,其第一字词音调则用第1声调较多。常用的闽南语粗话为 kan3(2) lin2(1)-nĩã5(奸恁娘、干你娘;合词时 kan3(2) 为第2声调)一词、一般用法亦可省称为 kan3(奸;只用单词时 kan3 为第3声调)。词用上的延伸词组有 sai2(1) lin2(1)-nĩã5(驶恁娘)、kan3(2) ka(ʔ)4(1) e7(3) kʰan1(7)-ɕi1(奸甲会牵丝),lin2(1) tsɔ2(1)-mã2 be7(3) ɡiɛn3(恁祖妈袂瘾)、lin2(1) pe7 be7(3) sɔŋ2(恁爸袂爽)、kiɛn7(3) tʰau5(腱头)、LP、lan7(3)-tɕiau2(卵鸟)、kʰiam3(2) kan3(欠奸)等。[41][42]
注释
编辑- ^ 洪惟仁,"台湾河佬话语声调研究",自立晚报社,台北市,2月,1985年.
- ^ 周长楫,《闽南方言大词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7, 28页。ISBN 7-211-03896-9。
- ^ Nicholas C. Bodman,"Spoken Amoy Hokkien",Spoken Language Services,Dec 1980. ISBN 978-0879504502
- ^ 庄胜雄,"普实台文",前卫出版社,台北市,3月,1995年.
- ^ 林继雄,"中小学及幼稚园教师用台语教学法",育德文教基金会,9月,1990年.
- ^ 6.0 6.1 林宝卿《普通话闽南方言常用词典》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2007年10月. ISBN 978-7-5615-2903-4
- ^ 阿杰个人网站. 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杰骜不驯.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2-07).
- ^ 林涛,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市,6月,2005年.
- ^ 平山久雄,"语言论文集",商务印书馆,北京市,7月,2005年.
- ^ Henrdai qycc Kyhak ee Daigixbunn. KHDB.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 ^ Holojigak - Written Holo. Holojigak.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 ^ 臺語白話字教學. STTB.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3).
- ^ 臺語白話字教學. 现代台文杂志 hiendxtaid-taivdbunv-tsapxtsix.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25).
- ^ Chiu Bien-Ming(周辨明), Dr. Phil, Professor of 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Amoy, "The Phonetic Structure and Tone Behaviour in Hagu (commonly known as the Amoy Dialect) and Their Relation to Certain Qestion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厦门音韵声调之构造与性质及其于中国音韵学上某项问题之关系)",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Amoy. 1934,祥生出版社,台北市,1975年3月台一版. 内版台业字:第2164号
- ^ 厦语入门(Halgur Lessons for Beginners; 厦语拼音字之改进(Halgur: Tonal Spelling for Amoy Romanization))[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年代早期出版;修订本,厦门大学书同文社,1949年9月。
- ^ 王启阳. 123台語教學網.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5).
- ^ 陈松溪. 台灣字.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1).
- ^ 许极炖,"台湾话词语典(Daiwanwe su gū diàn)",台湾台南,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年10月. GPN : 1010601721 ISBN 978-986-05-3871-7
- ^ 罗常培(周辨明),"厦门音系--Phonetics and Phonology of the Amoy Dialkect(及其音韵声调之构造与性质)",祥生出版社,台北市,1975年3月台一版. 内版台业字:第2164号
- ^ 20.0 20.1 20.2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台湾族群母语推行委员会,"白话字基础教材(Peh'oe'ji Ki'chho Kau'chai)",使徒出版社,台北市,2003年9月. ISBN 957-28504-9-0
- ^ 21.0 21.1 潘科元台语文网志,"相关的台语汉字(阿,仔,矣,啊,也,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Xuite日志,2009-05-26,16:24.
- ^ "闽南方言拼音方案"[2].
- ^ "Chinese-Min" 存档副本. [201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2)..
- ^ 生活新闻,"光师:“123,照!”阿嬷听话立刻“走!”/医用台语闹笑话 马偕开课学沟通"[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10-6-14.
- ^ 25.0 25.1 25.2 "Teochew · Mogher - 潮州音字典"存档副本.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 ^ 江永进,"自在拼音教学法-台语拼音方法精通",阶梯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2006年4月,pp.50-53.
- ^ 洪惟仁,《台湾闽南语声调的演变潮流:一个社会方言学的调查研究》,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台湾.
- ^ 台语白话字教学,"台语第九声轻声"存档副本.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3).,STTB(闪电台文).
- ^ 29.0 29.1 29.2 吴仁瑟(G² Jîn-sek),"台 语 ê 轻 声".
- ^ Taiwanese-tone,"台语的轻声"[4][永久失效链接],乡土文话台湾闽南语教学.
- ^ 洪惟仁,"闽南语轻声及其语法、语用分析".
- ^ 陈雷,"永远ê故乡",旺文社公司,台北市,1994年2月,pp.187-188. ISBN 957-508-152-8
- ^ 潘科元台语文网志,"固定低调轻声佮随前变调轻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Xuite日志.
- ^ 唯信著,"母音拼音法之改进",复文书局,台南,2004年10月,pp.50-51.
- ^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教育部
- ^ 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
- ^ 台湾闽南语八声调学习,"TLPA音标介绍(声调)"[5][永久失效链接],乡土文化台湾闽南语教学,2010.
- ^ 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pdf). 台北市: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07 [2012-02-09]. ISBN 978-986-00-7755-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5-07).
- ^ Vocative case and commas,"What is the vocative case?"[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Grammar Master,retrieved 2012/01/10.
- ^ 老古闽南话与客家话研究室,"“不可以”谓之“不容得”、“由不得” - 老古闽南话与客家话研究室"[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ahoo!奇摩部落格,available on June 16, 2010.
- ^ 朱真楷/综合报导,"北社挺扁大会 三字经成为问候语"存档副本. [2010-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3).,中国时报,2010-11-10.
- ^ Otto Jespersen,"Mankind, Nation and Individual from a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H. Aschehoug/Oslo,Norway,1925.
参考文献
编辑- 马重奇,"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9月,2008年. ISBN 978-7-5004-7230-8.2
- David Crystal,"How Language Works",Avery Trade (November 1, 2007),New York, USA. ISBN 978-1583332917 (英文)
- 刘新中,"海南闽语的语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市,4月,2006年.
- 佚名 编,"渡江书十五音",厦门大学出版社,福建厦门大学,9月,2003年. ISBN 7-5615-2045-X/H177.2
- 姚正道,"台语发音入门(Tai-gu hoat-im jip-bun)",人光出版社出版/台湾教会公报社印行,台南市,1998年8月.ISBN 957-8349-26-2
- 李如龙,"闽南语语法研究",中国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7年. ISBN 978-7-211-05423-7
- 王康旼,"台音正字汇编",台湾,前卫出版社,2009/09/01. ISBN 9789578015463
- 许极炖,"台湾话词语典",台湾,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10. ISBN 978-986-05-3871-7 GPN 1010601721
- 张裕宏,"TJ台音白话小词典",台湾台南,亚细亚国际传播社,2009/09. ISBN 978-986-85418-1-8
- 郑良伟等,"全民台语认证语词分级宝典",台湾台南,亚细亚国际传播社,2011/04. ISBN 978-986-85418-3-2
- 洪惠众,"台语英语字典(Taiwanese-English Dictionary)",台湾t台中市,圣利诺会语言服务中心,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