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中国朝代
(重定向自东晋时期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国朝代,乃西晋司马氏政权的延续。因北方游牧民族发动战争,晋怀帝晋愍帝先后被俘杀,琅琊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与先前三国时期的东吴以及其后的,合称为六朝。此外,东晋又仿蜀汉东汉为中汉,称西晋为中朝[参1][参2];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参2][参3]。因江东被晋人视为东方[参4][参5],因而司马睿之后的晋朝被刘宋称作东晋[参6]。同时北方有多个游牧民族建立政权并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317年—420年
383年前秦统一北方后,与东晋对峙局势图
京城建康
国君姓氏司马
君主11
• 317-323
司马睿(开始)
• 418-420
司马德文(亡国)
常用语中古汉语
兴衰
• 317年4月6日
司马睿于建康称晋王
• 420年7月10日
刘裕篡晋
面积302万平方公里(最大彊域)(416年)
宗教佛教道教儒教中国民间信仰
通币方孔钱
前身
继承
西晋
成汉
刘宋
今属于

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谢安谢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侨姓,和本身居于江南的吴姓。最初东晋有赖权臣王导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从中原南下的士族,并以司马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司马氏实际上成为傀儡。晋哀帝曾自嘲政治大事就日后篡晋自立的桓氏(桓楚)主导,自己则只负责宗庙祭祀等小事。世家大族本身并不真正忠于司马氏,尤其是他们本身拥有大量田地,以至拥有自家部队(即所谓“部曲”),有足够实力抗衡司马氏政权。最初有王导主持大局,东晋政权得以稳定,故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但晋元帝以降则内乱频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后期又有孙恩卢循之乱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东晋君主表面上支持北伐,实质害怕连半壁江山都失去,导致其北伐大多毫无建树,只有最后篡晋的刘裕领导的北伐收回部分失地。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晋元帝及世家大族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灭掉代国,统一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后苻坚开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约八十七万兵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后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统一的北方再次分裂为多国,东晋成功北伐,疆域一度达至黄河以南。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然大权落于刘裕。刘裕弑安帝,立恭帝。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刘宋,开启南北朝时代,东晋亡。

历史

编辑

开始

编辑
 
明朝陈沂所著《金陵古今图考》中东晋都建康图

317年,皇族司马睿建康城(今江苏省南京市)称晋王(318年称帝),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本身并没有强大的实力,主要是凭着长江天险,偏安江南;及依靠丞相王导号召南迁避难的中原士族,并联合南方大族,取得他们的支持。不过,南北大族之间时常发生冲突,内乱频生,导致东晋政权并不稳定。而原先北方忠于晋朝的势力也很快败亡或自行建立独立政权。

西晋末年刘渊汉赵以来,南匈奴、白奴、丁零铁弗、卢水胡、拓跋鲜卑宇文鲜卑、段氏鲜卑、慕容鲜卑、秃发鲜卑、乞伏鲜卑、九大石胡、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姜、夫余乌桓高句丽,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一带先后建立六十二个割据政权,连同汉族所建立的政权,较重要的有十六个国家,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参7]

北伐

编辑

从北方南迁的人民时常怀念家乡,因此一些有志之士多次进行北伐,希望能够收复北方的国土。祖逖是东晋率先北伐的将领,他曾经率军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但由于东晋内部出现纠纷,朝廷又担心他北伐成功后威望太高,结果没有给予支持,以致功败垂成,祖逖于321年忧愤而死,曾收复的土地又被胡人重新占领。

继祖逖之后,又有桓温于354年、356年及369年三次北伐,曾一度收复洛阳,他屡次请求朝廷把都城迁回洛阳,但遭到大族的反对,东晋君臣又怕他权势太大,难以控制,因而无法实现。其后刘裕北伐亦曾收复洛阳和长安

危机

编辑

氐族所建立的前秦,在苻坚时,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大修政教,富国强兵。前秦强大起来,统一五胡所据之华北大部分地区。383年,苻坚率军南下,声势浩大[注1],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于是发生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大乱,再次陷入长期分裂的状态,胡人无暇南侵。东晋以弱胜强,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灭亡

编辑

东晋的宗室士族,经常争权夺利,人民生活相当困苦,以致盗贼四起。淝水之战后,南方人民暂获安定,但政治混乱和贪污腐败的情况,并没有改善。东晋大臣桓温死后,其子桓玄晋安帝禅位给他,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刘裕起兵声讨,杀死桓玄,恢复东晋的统治,又消灭割据蜀地的谯纵。但刘裕自己有夺位的野心,亦铲除与自己不同心的地方大员,于是刘毅被消灭,鲁宗之司马休之等投奔后秦。在发起北伐消灭后秦、南燕后,刘裕终于弑安帝,立恭帝,终在420年废晋恭帝自立,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东晋至此正式灭亡。

特色

编辑

东晋偏安江南,士族掌权,国君权力旁落,同时各士族之间常为了争权而北伐,并无单一世族能将司马氏取而代之,这是政治上特点,与曹魏中后期政权旁落予司马氏一族不同。在政治上由于皇族与北方士族南移所引致的政权不稳的现况,因此在南移后实行侨寄州郡制,同时沿用西晋时斯的占田制与荫户制,以此稳定北方士族及安抚“地头蛇”南方士族,达致长约103年士族政治的巅峰。

但在另一方面,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都大盛于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人,也流行了骈文。而绘画书法也有颇杰出的成就,如东晋人顾恺之的画作,王羲之的书法,都有很高艺术价值。

著名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也发生在东晋时代。

东晋虽非中国史上强盛的时期,却为文学、艺术极兴盛的时代。首都建康成为文化中心,吸引许多东南亚、印度的佛教僧侣及商人前来。338年所铸造模仿罽宾的佛教模型,为今日所知最早的鎏金铜佛像。中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王羲之活跃于此时期。东晋的陶器形式较西晋时期创新。南京富贵山曾挖掘出此时期的墓穴,根据史料记载,此处为东晋皇室墓葬的地点。[参8]

东晋也是中国清谈盛行的时代。

君主列表

编辑
东晋君主年号
肖像 庙号 谥号 名讳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年号 年号使用时间 陵寝
 
中宗 元皇帝[参9] 司马睿 276年-323年 317年-323年 建武 317年-317年 建平陵
太兴 318年-321年
永昌 322年-323年
肃祖[参10][参11]
又作肃宗[参12]
明皇帝 司马绍 299年-325年 323年-325年 太宁 323年-326年 武平陵
显宗 成皇帝[参13] 司马衍 321年-342年 325年-342年 咸和 326年-334年 兴平陵
咸康 335年-342年
康皇帝 司马岳 322年-344年 342年-344年 建元 343年-344年 崇平陵
孝宗 穆皇帝 司马聃 343年-361年 344年-361年 永和 345年-356年 永平陵
升平 357年-361年
哀皇帝 司马丕 341年-365年 361年-365年 隆和 362年-363年 安平陵
兴宁 363年-365年
司马奕
(后被废,降封东海王、海西县公)
342年-386年 365年-371年 太和 366年-371年
太宗 简文皇帝 司马昱 320年-372年 371年-372年 咸安 371年-372年 高平陵
烈宗 孝武皇帝 司马曜 362年-396年 372年-396年 宁康 373年-375年 隆平陵
太元 376年-396年
安皇帝 司马德宗 382年-419年 396年-419年 隆安 397年-401年[a] 休平陵
元兴[b] 402年-404年
大亨[c] 402年-403年
义熙 405年-419年
恭皇帝 司马德文
(刘宋武帝刘裕降封零陵王,后被杀)
386年-421年 419年-420年 元熙 419年-420年 冲平陵

注释

编辑

    注:

  1. ^ 苻坚声称“投鞭断流”,即是人数众多,只要士兵把皮鞭投入河中,就可以截断流水。
  1. ^ 桓玄夺权后改元兴元年为隆安六年。
  2. ^ 桓玄夺权后改元兴元年为隆安六年。桓玄败亡后,复称元兴年号。
  3. ^ 桓玄夺权后所改,故在桓玄败亡后不被承认。

参考文献

编辑

    参:

  1. ^ 《世说新语·言语》注引《挚氏世本》曰:瞻字景游,京兆长安人,太常虞兄子也。父育,凉州刺史。瞻少善属文,起家著作郎。中朝乱,依王敦为户曹参军。历安丰、新蔡、西阳太守。
  2. ^ 2.0 2.1 《晋书》卷88:晋氏始自中朝,逮于江左,虽百六之灾遄及,而君子之道未消,孝悌名流,犹为继踵。
  3.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89–91. ISBN 7-5622-2277-0. 
  4. ^ 《全晋文》卷103:愚(陆云)以东国之士,进无所立,退无所守,明裂眦苦,皆未如意。
  5. ^ 《晋书》卷5:(晋愍帝)又诏琅邪王(司马睿)曰:.....公茂德昵属,宣隆东夏,恢融六合,非公而谁!
  6. ^ 《宋书》卷19:宋及东晋,太祝唯送神而不迎神。
  7. ^ 见《十六国春秋》,崔鸿
  8. ^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东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于2011 年4 月1 日查阅
  9. ^ 《晋书·卷六 帝纪第六 元帝》:“元皇帝讳睿,字景文,宣帝曾孙,琅邪恭王觐之子也。咸宁二年生于洛阳,……太兴元年春正月戊申朔,临朝,悬而不乐。三月癸丑,愍帝崩问至,帝斩缞居庐。丙辰,百僚上尊号。令曰:“……”是日,即皇帝位。……(永昌元年)闰(十一月)月己丑,帝崩于内殿,时年四十七,葬建平陵,庙号中宗。”
  10. ^ 《晋书·卷六 帝纪第六 明帝》:“明皇帝讳绍,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建兴初,拜东中郎将,镇广陵。元帝为晋王,立为晋王太子。及帝即尊号,立为皇太子。……永昌元年闰月己丑,元帝崩。庚寅,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尊所生荀氏为建安郡君。……(太宁三年闰八月)戊子,帝崩于东堂,年二十七,葬武平陵,庙号肃祖。”
  11. ^ 《晋书·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 王导》:“昔我中宗(晋元帝庙号)、肃祖(晋明帝庙号)之基中兴也。”
  12. ^ 《资治通鉴·卷九十二 晋纪十四》、《建康实录·卷第六》皆题为“肃宗明皇帝”。
  13. ^ 《晋书·卷七 帝纪第七 成帝》:“成皇帝讳衍,字世根,明帝长子也。太宁三年三月戊辰,立为皇太子。闰月戊子,明帝崩。己丑,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庾氏为皇太后。(咸康八年)夏六月庚寅,帝不豫……癸巳,帝崩于西堂,时年二十二,葬兴平陵,庙号显宗。”

延伸阅读

编辑
中国朝代:中国南方地区政权
前朝
晋朝 · 西晋
晋朝 · 东晋
继承自西晋 (永嘉之祸->衣冠南渡)
317年4月6日 — 420年7月10日
后朝
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