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饮食文化

(重定向自法國甜點

法国菜(法语:Cuisine française [kɥi. zin fʁɑ̃.sɛz])指的是以法式标准烹饪的菜式。法国人相当重视美食,其世界著名的起源是从17~18世纪开始的。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因其凡尔赛的风气,成为全欧洲皇室们的模仿对象,而法王所吃的宫廷菜也顺势成为全欧洲最高级的料理,此为法餐的第一次巅峰。20世纪末,又因为冷战的结束以及前东欧阵营诸国加入欧盟,世界各地的“旅法”观光客急剧增多,此为法餐的第二次巅峰[1]

现代法国人有意识的去收集、整理、保护并对外宣传其版图内的一切食品,法语中的“恢复(Restaur)”就是英文中“餐厅(Restaurant)”和“复兴(Restore)”一词的词源。法国政府对本国食材有着极度严苛的“标注法定产区政策”,即AOP & AOC,竭力避免顾客把非法国产的食品和法国原产的食品搞混,而且只有身为发源地的地区才有资格申请产地保护,而其它地区就算在法国国内也不能申请。以目前的料理分布来说,法国北部多使用禽鸟肉,南部和西部沿海多使用海鲜,东部则多用家畜肉,法国全年则使用各种红酒蔬菜和奶酪。这种强烈的地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促使法国成为了欧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3]

法国的厨师们会倾向于钻研独特性高的、视觉味觉上有冲击力的手法,导致法式烹饪技术在一年又一年的时间流逝中不断拔高,世界各国的新晋中产阶级暴发户也以“能吃到法国菜”为一种“炫耀型消费手段”。但法式料理的唯一缺点是价格太过高昂,取得正宗的食材和酱汁均不容易,以至于长期被隔绝于平民的世界之外,在法国以外的国家很难成为日常饮食。故许多外国名厨在学会了法餐之后,会根据本国的食材去发明一些在法国所没有的新菜。

2010年11月,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法国菜被登录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4]。虽然法国菜以高级料理闻名,但法国政府将法国菜定义为“法国土壤上所孕育的菜品、食材、农产品、厨具和餐具之集合”[5],强调平民菜、农村菜、乡土菜等才是法国饮食文化中的主体[6]

别称

编辑
  • 法文:写为“Cuisine française”,“cuisine”一词是“厨房”、“烹饪方式”和“最终完成的食品”这三个的集合[7][8][9],代表法国人心中饮食文化应该由这三样构成,而不只是集中在食物本身。
  • 英文:根据法语原文而翻译成“French cuisine”,cuisine在英文中属于比较高级的“饮食文化”说法,在一般英文的口语里也可直接称为“french food”,即“法国食物”的意思。
  • 中文:本条目以“法国饮食文化”为主标题,但是在中文口语里会直接使用“法国菜”一词;另可雅译成“法式美食”、“法式食品艺术”;在中国大陆亦可简称为“法餐”;最后可跟随日本的叫法而称为“フランス料理”,即“法国料理”或“法式料理”的意思,虽然“料理”一词不符合中文的翻译方式,但“法国料理”的名号在中文圈却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甚至在中国大陆还诞生出了“法料”的简称。

历史

编辑

法国菜起源于14世纪,在未成体系之前,原本是混合了“法兰克王国的日耳曼肉食、水果料理,西罗马帝国的地中海蔬菜、乳制品料理,以及维京人的鱼类、腌制料理”的集合体。于17世纪初,经过路易十四巴洛克宫廷影响,积极吸收欧洲各国的料理,犹其借鉴意大利菜居多,并将他国料理转换为纯法国式的烹饪方式。因为法国菜以严格的用餐礼仪和绚烂豪华的装修著称,所以当时欧洲对法国式用餐进行了跟风模仿,尤其在各国的皇室聚会和外交晚餐中会频繁出现。期间,法国菜自身也开始独立发展,创造出一套独树一帜的“法式酱汁系统”,法式酱汁又翻译为“沙司”,是用来“引出”而非“遮盖”食物的原味,力求找出食材和酱汁的完美比例。此时,其欧洲各国的摆盘采用银制盘子和刀叉,以呈现大面积的金属反光为美[10]:1–7

18~19世纪,受到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影响,宫廷厨师流出凡尔赛宫,在巴黎各处开店,伴随着铁路交通、报社通讯的发达,原本只有巴黎独占的最高级的烹饪技术迅速扩散至全法国;而法国人民也因为没有贵族阶级的束缚以及人均收入的提高,可以花大钱去享受之前贵族专属的法国菜。同时,法国的地方菜色又反向输入巴黎,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全法国的料理融合为一整体,造就了法国人对美食的极致追求。此时摆盘改为纯白色陶瓷,刀叉则在根部装饰上金叶花边,塑造出干净简约的美感[11][12]:144–145[13]。法国在不仅在法国本土,在欧洲也遍地开花,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外交餐点都是法国式的,包括在历史中和法国敌对的英国以及远在东亚的日本[14]

20~21世纪,法国菜体系已经定型。各大餐馆在保持其特色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发明了包括压力锅珐琅锅分子料理罐头等各式各样的料理方法,以吸引这份杂志的工作人员来评分。除了正餐和咸味主食,以马卡龙为代表的法国甜点也受到女性和年青人的更多热爱。不仅在欧洲本土,20世纪以后的美国纽约、日本东京也涌现出对法国菜的向往风潮,美国和日本大量设立法国厨师学校,间接让法国菜扩散至美洲亚洲。在摆盘上,原本的食物体积会缩小到仅占盘子的1/2或1/3,配合酱汁、罗勒叶、巧克力粉等点缀装饰,利用这种五颜六色的装饰食品作小巧精致之美[15]。加上全欧洲的交通网已经连通,在《米其林指南》和星级评分的带动下,法国平民们更加了解各路美食餐馆的所在地。这种方式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有无米其林推荐”成为“这家餐馆是否能达到世界水准”的重要评判指标。目前,美食已经成为法国人最值得骄傲的事物之一,法国人越来越把食物当作宗教一般对待,每种菜都有一套完美比例的搭配方式,从原料到酱汁均不可随意更改。

代表型美食

编辑
香槟地区生产的香槟酒和高脚杯
波尔多的法国蜗牛及其专用器皿
鹅肝是法国西南部的传统名菜
巴黎大皇宫内的法式餐馆,典型的路易十四装修风格
位于里耳的工人酒馆
16世纪法国贵族的餐桌景象
19世纪巴黎丽思饭店的露天用餐景象
  • 甜点
    • 法国甜点的种类丰富,数量位居世界之冠,由于越来越多人对法国甜点展现出超常的喜爱,导致法国的饮食规矩发生改变,现在纯吃甜点也能成为一种用餐方式。

葡萄酒、起司和酱汁

编辑

法国酒

编辑

法国的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世界第一,几乎每餐必备,即使不直接喝也会从各种食物中吃到葡萄酒的成分。在法国菜中的海鲜基本要配白葡萄酒酱汁,牛羊鹿兔等动物肉基本要配红葡萄酒酱汁,而禽鸟肉猪肉则是红白皆可,以此为习惯。法国的饮酒法律也和英美国家不同,未成年人可以喝葡萄酒,因为法国人将葡萄酒视为一种“葡萄汁饮料”而非“酒精饮料”,只有啤酒伏特加等才会被算作真正的“酒精饮料”。

法国起司

编辑

奶酪Fromage):法国菜中的起司种类众多,每一种都有其专门的配套吃法,根据法国总统戴高乐在1962年的演讲记录,法国大约有246种以上的起司,但目前法国有多少种起司并未有人进行一个确切统计,各种说法基本都位于300种~500种之间[16]

法式酱汁的类型

编辑
马瑞·安托万·卡莱姆 (Marie-Antoine Carême) 是一位知名的法国厨师,也是法国烹饪经典《Grande cuisine》的作者,为很多法国菜制订了一个可被复制、批量生产的模板。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王后——玛丽·莱什钦斯卡,她把她的故乡波兰立陶宛的东欧菜谱带入法国,同时也把已经成熟的法国菜带回波兰,促进了东西欧的料理流通。
Georges Auguste Escoffier是法国19世纪的一名厨师兼餐馆老板、食谱作家、和法国文化推广者,他致力于把传统宫廷菜转换为新的模式,并把法国饮食散播到非洲殖民地,也帮助比利时、摩洛哥、瑞士等法语区国家能使用在地食材烹饪法国菜。

“酱汁”在法国料理中占据的灵魂式的地位,17世纪时,厨师Antonin Careme将法国酱汁的做法收集成册,并以此作为厨师学校的标准,在法国式的厨房中甚至有一名专门用来做酱汁的厨师,叫作“Saucier”,其在厨房中的地位仅次于主厨(Chef[17]

  • 高汤Bouillon):又翻译为清汤肉汤,可以直接喝,也可以用来做酱或煲汤[18]。某些法国酱汁不能用水,而必须用高汤制成,但美国和日本的西餐经常用鲜奶油代替。法国的高汤一般有以下六种:
    • 棕色牛肉高汤
    • 白色牛肉高汤
    • 棕色禽类高汤
    • 白色禽类高汤
    • 鱼高汤
    • 蔬菜高汤
  • 母酱:法国料理有数百种经典的酱汁,有五大母酱、奶油块和甜点专用酱这七个基础分类,其余的酱汁均是由基本酱经过二次制作而得到[19][20]
    • 白酱(sauce blanche):经典的白酱有béchamel(天鹅绒酱),为鲜奶油和面粉1:1炒熟加牛奶;velouté,为天鹅绒酱加鸡高汤制成;suprême,为velouté加鲜奶油和奶油而成。
    • 褐酱(sauce brune):重点是因为焦糖反应而产生的棕褐色,经典的褐酱有demi glace(多蜜酱),即浓缩的棕色牛肉高汤;波尔多酱汁,为多蜜酱加牛骨髓、奶油、荷兰芹和红酒而成;牛肉汁,为用牛肉炒上色的一种酱汁,而非用骨头熬;sauce perigourdine(佩里格酱),为牛肉汁加黑松露和鹅肝而成。
    • 红酱:经典的红酱有蕃茄酱,除了蕃茄以外还有法国的火腿和胡萝卜;nantua(南图酱),用小龙虾壳做成,里面会加鲜奶油。
    • 热的水油融合酱:可再细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稳定的有hollandaise(荷兰酱),即班尼迪克蛋上用的酱汁;maltaise(血橙荷兰酱),为荷兰酱加血橙汁而成;bearnaise(宾利士汁),荷兰酱加洋葱、白葡萄酒、白酒醋和龙蒿草而成;choron(修隆酱),为宾利士汁加蕃茄而成;foyot(福釉酱),为宾利士汁加牛肉汁而成;paloise(巴伦滋酱),为宾利士汁加薄荷而成;tyrolienne(替龙酱),为宾利士汁加橄榄油和黄芥末而成。不稳定的有beurre blanc nantais(白奶油酱),用于搭配海鲜,使用大量的奶油、白葡萄酒、白酒醋和洋葱制成。
    • 冷的水油融合酱:亦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稳定的为以蛋黄酱为主;不稳定的有油醋汁,用油、醋、黄芥末搅拌,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分离,使用前需要重新搅拌。
    • 风味奶油块:在奶油中加入一些特殊的食材搅拌并凝固而制成,经典的风味奶油块有beurre maitre d'hotel(大蒜奶油块)、beurre d'anchois(凤尾鱼奶油块)、beurre marchand de vin(红酒味奶油块)等,常用于搭配牛排。
    • 甜点专用酱:虽然不属于咸味法国菜的经典酱汁,但依然常用,经典的甜点专用酱有海盐焦糖酱、卡仕达酱、巧克力酱、草莓酱等。

关于法国菜的基本常识

编辑

套餐内容和上餐顺序

编辑
  • 简餐
    • 包含四道菜:前菜主菜甜点饮料,这是法国人认为这是最低限度“能构成一餐”的定义,这四个缺一不可[21]:8–10,甚至连不需要精致饮食的“法国学生午餐”和“法军军人口粮”都是如此搭配。
  • 全餐[22]
    • 餐前酒:一般为香槟或气泡酒,一律放在恒温的酒柜中收藏,它的最大特点是气味芳香,刺激食欲。
    • 前菜Hors-d'œuvre):又翻译为开胃菜冷盘:家常菜中的前菜大多只是沙拉;但在高级料理中,前菜其实是展现餐馆创意和美学的重头戏,在造型上的变化层出不穷,常见各种海鲜,一般分量较少。
    • Soupe):有时翻译成开胃汤:分为肉汤、蔬菜汤、和海鲜汤,大多以质感浓稠,但也有少数清澈鲜嫩。如果汤带酥皮,则需要把酥皮敲碎至汤里,让其融化后再吃。如果汤太热不能喝,不能用嘴去吹,要等到自然凉下来再喝。
    • 主菜Plat principalplat de résistance):主菜是正餐中分量最大、热度最高的,以肉类和海鲜为主。做法多为先把食材煎、烤、炸,再用肉汁或不同的酒烩、煨、炖、煮、蒸或者燃烧之,因为不同的食材需要严格搭不同的配酒,所以对厨师来说,能选出最正确、最契合这道菜的葡萄酒是至关重要的[23]。肉类包括山羊绵羊兔子鹿等各式肉类,需搭配红葡萄酒,家畜肉多用波尔多的陈酒、禽鸟肉多用勃艮第的新酒,口感浓稠,肉汁和葡萄酒所组成的酱汁拥有多层次的风味;海鲜包括鱼类甲壳类,鱼类有:鲈鱼鲱鱼鳟鱼鳀鱼鲑鱼比目鱼鳕鱼,甲壳类有:龙虾螯虾明虾虎虾和各类螃蟹,需要用白葡萄酒,质地稀薄,海鲜的鲜味和酒香味十足。
    • 甜点Dessert):法语中甜点 “Dessert”一词由“Desservir”演变而来,译为“清理餐桌”,法国甜点的种类极度丰富,在21世纪后,其知名度甚至超过了主菜本身。
    • 起司Fromage):热爱起司的人(尤其是法国人自己)会点起司拼盘,起司可以代替甜点,也可以和甜点并列,或之后再上。
    • 咖啡Café):咖啡能促进消化、分解高脂食物,像用餐结束的“仪式”,冲洗口部食物气味。
    • 面包为基础型提供食物,所有餐馆均会问顾客需不需要酒或者面包,而顾客的回答基本都是肯定的,面包甚至能随时取用。
  • 大餐
    • 共有十四道菜,非常传统的一套法国宫廷套餐,基本除了最高级的米其林三星餐馆以外,连法国人自己都不会用,在一般的家庭聚餐中非常少的能被用;但是,法国大餐在遇到有家族传统的富豪晚餐、国家级的晚宴或者时尚圈的庆功宴的时候则频繁出现。
    • 冷盘前菜Hors-d"oeuvre Froid
    • 开胃汤Potage
    • 热盘前菜Hors-d"oeuvre Chaud
    • 鱼类主菜Poisson
    • 肉类主菜Grosse Piece
    • 热盘副菜Entree Chaude
    • 冷盘副菜Entree Froide
    • 冰品或雪葩Sorbet
    • 烧烤配沙拉Roti&salade
    • 蔬菜副菜Legume
    • 小麦粉为主体的甜点Entremets
    • 咸点或起司Savoury
    • 鲜奶油为主体的甜点Dessert
    • 水果Fruit
前菜:
主菜:
甜点:

用餐礼仪

编辑
家庭用餐

一般用长条型餐桌,男女主人各坐餐桌两头,一般情况下男主人坐在背靠墙壁的一头、女主人坐在外侧一头;但如果由女主人负责赚钱、或者男方是入赘的则相反。家中其他成员或客人在餐桌两旁,他们会按照尊贵的等级、亲近程度、年龄、职业这四点为排序方式,以男主人一侧向女主人一侧排列;女人当家时则相反,从女主人排列到男主人。此种礼仪从17世纪开始,盘子和餐具也大量使用银制。到了现代,这模式只存在于特别富裕或者特别传统的家庭,一般的法国家庭已经和普通西方国家没有区别。

餐馆用餐

餐具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餐刀叉子勺子,用餐盘就餐,桌面上只能存在一道菜,撤去前一道才能上第二道,但餐具根据本次用餐情况全部摆放到就餐人餐盘两侧。

法国餐厅的等级制度

编辑
法语 中文译名 对“不同法国餐厅等级”的具体性描述
Restaurant 法式餐馆 提供正式全餐服务的餐厅,法国餐厅等级中最高级的一类。仅在巴黎就有5000多个,价格和菜单各不相同,从最高级的米其林三星到法国家常菜餐厅都算在内。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开放(通常是中午之后),周休至少一天以上。顾客从欧式花边字体的菜单中选出你要的套餐。在巴黎之外的地方会有法国特色的地方料理,而某一些装潢新颖的则提供后现代设计风格的菜。服务员们均要受过专门训练,且知识渊博。根据法国的法律,这一等级的餐厅必须提供固定菜单,尽管某些高级餐厅经常会隐瞒这一事实,营造出“随机性、非固定菜品”的噱头来吸引顾客。在此餐厅等级之内,很少有能吃到纯素食的料理,米其林指南对这一类别的餐厅也能进行最准确的评级[24]
Bistro 餐酒馆 在全法国随处可见的最普通的第二级餐厅,适合朋友聚会,是休闲度高的轻松型餐厅。通常规模比法式餐馆要小,装潢更加接近20世纪工业或田园风。虽然名称叫做“餐酒馆”,但实际上完全不喝酒也可以。通常以大型黑板粉笔写出今日的特惠菜单并摆放在门前,还有一个厨师的雕像作为迎宾的装饰物。口头菜单较多,菜品不固定,里面的服务生很有可能并非专门技校毕业,而是打工族。更多的会提供法国地方特色料理,不一定能提供法式全餐。
Bistrot à Vin 葡萄酒馆 以酒精饮料为卖点,但也可以吃饭的二级餐厅,全法皆有。有些会提供廉价的非葡萄酒饮料,包括啤酒等;而另一些则提供全系列的年份的葡萄酒,并以此而自豪。因为以喝酒为主,所以食物比上两类来得简单,包括香肠火腿贻贝奶酪等在英语系国家、德语系国家也非常常见的菜品;但也有葡萄酒馆会坚持酒精和主菜都同样完美,能提供和“餐酒馆”不相上下的菜肴。
Bouchon 布熊餐馆 里昂以及法国南部专有的二级餐厅,他们以生产传统的里昂美食为傲,如香肠鸭肉烤猪肉。这些菜肴比一般的法国菜来得油腻,以肉类为主,不讲究用餐礼仪,给人一种沉浸在食欲、极度过瘾的感觉。在法国南部,大约有20种官方的方法来认证的布熊餐馆是否正宗,但在法国北部也有很多没有经过认证的普通“餐酒馆”来冒充此类型的餐厅[25]
Brasserie 啤酒厂餐厅 经常出现于法国东部地区特色二级餐厅,这些餐厅由1870年代由来自德意志帝国阿尔萨斯-洛林难民所创。因为此地处于法国和德国的交界处,所以这些场所不仅能提供法国阿尔萨斯的葡萄酒,也会提供接近德国巴登地区的啤酒。在阿尔萨斯洛林回归法国后,这些阿尔萨斯的移民却在法国东部常驻了下来,并且演变为地方特色餐厅。里面还经常贩卖甜品和海鲜,是非常多元化的餐厅。啤酒厂餐厅几乎每天都会营业,还是全天营业的,不过每日提供的菜品基本都一样,很少会根据季节、节日而做出改动[26]
Estaminet 工人酒馆 只存在于法国西北部的特殊二级餐厅,只在工业发达的加莱皮卡第地区出现。此种餐厅曾经是农民工矿工纺织工人的聚会场所,也是他们工作之余的社交中心,有时工人酒馆会临近的杂货店五金店融为一体。其形式和荷兰比利时的啤酒酒吧类似[14],顾客可以吃到法国西北部的特色菜,玩到滚球弹珠台[27]。这些工人酒馆在21世纪初几乎消失了,但现在被法国政府认定为上法兰西大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在2010年代完成复建。
Café 法式咖啡馆 第三级餐厅,主要是提供咖啡、甜品和酒精饮料的餐厅,虽然名为“咖啡”馆,但顾客也可以选择只吃餐点、不喝咖啡。经常有额外的桌椅通常放在店铺外面,在日照强烈以及下雨的时候,则配有大型遮阳伞。室外在享受餐点的服务价格通常更高,不过这些餐厅的人员也和最高级的法式餐馆一样,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会讲英文的几率比较高。提供包括沙拉三明治可丽饼贻贝。法式咖啡馆通常在清晨开门,晚上九点左右关门,也有些会提供夜宵和凌晨的服务。20世纪,众多欧洲的文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艺术家都会呆在这种类型的餐厅中进行创作或者与人辩论。
Salon de Thé 茶室沙龙 这些茶室沙龙才是与世界其它地方的“咖啡厅”类似的场所,为三级餐厅。这些茶室沙龙通常提供各种蛋糕面包,但不会提供酒精饮料。除了上述法式咖啡馆会提供的菜品之外,还提供下午茶套餐、热巧克力奶茶等,其原型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沙龙,并且在19世纪融入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式下午茶的一些概念发展而成。茶室沙龙通常在中午之前开放供应午餐,然后在下午接近5、6点的时候就关闭。
Bar 美式酒吧 基于美国风格的酒吧的三级餐厅,基本配置都和美国差不多,但增加了很多法国特色轻食,依然以吃为主而非喝酒。许多建于20世纪中,尤其是在战间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法裔美国人大量回归法国,加上从美国移民至法国的年青人增多,所以他们把美国的那种彻夜狂欢、一起观看体育赛事的酒吧带入法国。这种美式酒吧在巴黎非常普遍,但在法国其他地方,尤其在非大城市的地区,这种餐厅却很罕见。美式酒吧可以供应鸡尾酒威士忌披萨炸鸡和其它酒精饮料,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用餐礼仪,服务人员很多甚至不是法国人

法国的地方菜

编辑

巴黎和法兰西岛地区

编辑

法兰西岛地区是全法国的中心,超过9,000家食肆林立于巴黎,所以几乎全法国所有地区的特色料理都汇集于此。大巴黎地区也是全世界米其林星级餐厅第二多的都会区。

 
奶油圆木桶蛋糕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特产甜品

香槟地区盛产白葡萄酒,洛林则有著名的法式咸派(Quiche Lorraine),阿尔萨斯则受到阿勒曼尼饮食文化影响,偏向于德国式啤酒花和菊苣耕种于这一地区,二者皆可作蔬菜食用。亚尔萨斯以及洛林有啤酒酿制传统。洛林烹调常用啤酒,亚尔萨斯较常用白葡萄酒入菜。亚尔萨斯料理以猪肉熟依为重心,德式酸菜配猪肉和香肠最有代表性。蛋糕派饼也很普遍,特别是奶油圆木桶蛋糕kouglof),一种用葡萄干、红栗的杏仁奶油味冠形蛋糕,有时还以樱桃浸过。

 
翻转苹果塔

滨临海岸线的北部地区供应许多甲壳类、鲈鱼安康鱼鲱鱼等海产,其中诺曼底还拥有品质优良的海产,例如扇贝龙脷。咸水沼泽上所养的小,因肉质略咸而独具风格。内地所生产的牛奶可制成牛油乳酪以及鲜牛油。此地盛产苹果,酿成著名的苹果白兰地

以美食闻名的里昂是品尝正宗里昂菜的好地方,不论是三星级餐厅的佳肴,或是口味浓郁的地方料理家常菜。当地丰富的农产品使本来卓越的烹饪手对推向更高层次,如知名的伯黑斯鸡、墨冯山区的干火腿。

注释

编辑
  1. ^ Miller, Norman. The ABCs of AOC: France's Most Prized Produce. FrenchEntree. [13 Ma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2. ^ Bon appétit: Your meal is certified by the U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allas Morning News
  3. ^ UNESCO. Celebrations, healing techniques, crafts and culinary arts added to 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UNESCO. 2010-11-16 [201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7). 
  4. ^ Gastronomic meal of the French. unesco. [2013-10-27]. 
  5. ^ Bon appétit: Your meal is certified by the UN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 November 2010. Dallas Morning News
  6. ^ UNESCO. Celebrations, healing techniques, crafts and culinary arts added to 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UNESCO. 2010-11-16 [201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7). 
  7. ^ ‘日中辞典’(小学馆
  8. ^ リーダーズ英和辞典第2版
  9. ^ ‘小学馆ロベール仏和大辞典’小学馆
  10. ^ Wheaton, Barbara Ketcham. Savoring the Past: The French Kitchen and Table from 1300 to 1789 . New York: First Touchstone. 1996. ISBN 978-0-684-81857-3. 
  11. ^ Brace, Richard Munthe. The Problem of Bread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at Bordeaux.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46, 51 (4): 649–667. JSTOR 1843902. doi:10.2307/1843902. 
  12. ^ Mennell, Stephen. All Manners of Food: eating and taste in England and France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present, 2n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6. ISBN 978-0-252-06490-6. 
  13. ^ Joyeuse encyclopédie anecdotique de la gastronomie, Michel Ferracci-Porri and Maryline Paoli, Preface by Christian Millau, Ed. Normant 2012, France ISBN 978-2-915685-55-8
  14. ^ 14.0 14.1 Les Estaminets - Taverns. www.leershistorique.com. [6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3 March 2016). 
  15. ^ Escoffier, Georges Auguste. Escoffier: 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Art of Modern Cooker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2002: Foreword. ISBN 978-0-471-29016-2. 
  16. ^ Les Mots du Général, Ernest Mignon (1962))
  17. ^ Véritable Saucisson de Lyon. Spécialités Lyonnaises.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February 2018) (fr-FR). 
  18. ^ 10 fromages de montagne incontournables. www.hardloop.fr. [2021-06-10] (法语). 
  19. ^ Lyon Sausage - : Whats on the menu?. menus.nypl.org. [2021-06-10]. 
  20. ^ The culinary heritage of the French mountains. uk.france.fr. [2021-06-10] (英语). [失效链接]
  21. ^ Spang, Rebecca L. The Invention of the Restaurant, 2nd E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0-674-00685-0. 
  22. ^ 法國用餐禮儀指南. [2016-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0). 
  23. ^ Boudou, Evelyne; Jean-Marc Boudou. Les bonnes recettes des bouchons lyonnais. Seyssinet: Libris. 2003. ISBN 978-2-84799-002-7. 
  24. ^ Wytteman, JP (编). Le Nord de la préhistoire à nos jours. Bordessoules. 1988 (法语).  p. 260.
  25. ^ Boudou, Evelyne; Jean-Marc Boudou. Les bonnes recettes des bouchons lyonnais. Seyssinet: Libris. 2003. ISBN 978-2-84799-002-7. 
  26. ^ Ribaut, Jean-Claude (8 February 2007). Le Monde. "Les brasseries ont toujours l'avantage d'offrir un service continu tout au long de la journée, d'accueillir les clients après le spectacle et d'être ouvertes sept jours sur sept, quand les restaurants ferment deux jours et demi par semaine."
    "Brasseries have the advantage of offering uninterrupted service all day, seven days a week, and of being open for the after-theatre crowd, whereas restaurants are closed two and a half days of the week."
  27. ^ Wytteman, JP (ed.). Le Nord de la préhistoire à nos jours. Bordessoules. 1988 (法语).  p.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