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台湾妖怪列表

妖怪”作为一个意义含混的超自然集合名词,意思是指“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1][2][注 1]或“草木、动物等变成的精灵(精怪)”[1]。根据《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妖怪部》的记载,其中包含有“怪(怪物)”、“”、“草木、动物等变成的精灵(精怪)”、“”、“”(非官方祭祀)、“”......等种类[3][注 2],是志怪小说[注 3]口传文学[注 4]的主题,现代也有作品将“妖怪”、“怪物”和“怪兽”等词语互相翻译的例子[4]。“台湾妖怪列表”收录台湾历史上,各种此名词下所包含的妖、精、鬼、怪、精怪、怪物......等条目,及相关条目。并于列表下附上参考来源。

此类历史文献的价值,在于了解记载古人的心灵,或作为奇幻文学题材,通常是由民俗学者、妖怪学者、人类学者、历史学者、中文系学者、宗教学者和业余爱好者所研究。譬如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林美容李家恺在2014年共同著作的科普魔神仔的人类学想像》,和在2017年出版的人类学的著作《台湾鬼仔古 : 从⺠俗看见台湾⼈的冥界想像》。[5]近年来台湾妖怪文化兴盛,拍了许多电影,诸如:《红衣小女孩 (电影)》、《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人面鱼)、《 粽邪 》(送肉粽)……等,台湾外交部新南向运动也在2018年介绍台湾妖怪文化时介绍了台北地方异闻工作室(北地异)《唯妖论》和《妖怪台湾》两本台湾妖怪专著[6]

非人形生物类 编辑

动物 编辑

猫狗 编辑

中文 简述
虎形山老虎精 出现在剑潭山上的老虎精,守护着当地居民,但因为交通工程的开挖而死亡[7]:60-63
黑虎神与白虎神 会伤害孕妇的两种虎妖[8]
山猫精 台东市捕杀作祟的鲤鱼精的猫怪[9]
油蹄猫 能把尸体变成僵尸的猫妖[10]
猫鬼 死猫埋在土里吸收日月精华后变成的猫妖,会杀害刚出生的婴儿[11]:68
猫将军 供奉于宜兰头城将军庙,清光绪元年(公元1874年),宜兰头城福德坑出现了一只猫妖作祟[10][9]:245—250
琅娇猫 传说中能大范围吓退老鼠的猫[12]
黑山大王 黑狗精,在半夜潜入玷污妇女,后在山下挖出有毛的狗骨,作法烧毁后不再出现。也有传言黑山大王是术士所变 [13]
白犬 鲁凯族达鲁玛克部落传说中的灵犬[14]

走兽 编辑

中文 简述
人面牛 人面牛身的妖怪,口开人语,会预言灾祸[15]
地牛 台湾传说中栖息于地底下的牛,根据传说金鸡啄了地牛,地牛一翻身,就会发生大地震[16]
安平大牛 康熙壬辰七月,安平出现大牛,脸像猪,长须,双耳竹批,尖牙,皮似水牛,毛细如獭,四足如龟。可能为大象或河马[17]
巨象牛 南台湾平埔族传说中,体形状如巨象的牛,见者身体会胀起[18]:294
无首牛 传说出现在三貂岭的无头异兽[19]
兔仔精 出现在宜兰枕头山的兔仔妖怪[20]
鹿角兔子 卑南族排湾族神话传说中长著角的兔子[21]
一角兽 栖息在高山,看到这种动物,表示要发生大风暴或地震[22]
白马幻影 白马幽灵,出现在基隆和平岛西班牙城堡废墟上[23]:198—200
加努妄传说(カヌヴァン/Qanuvang) 布农族丹社群塔马罗湾社传说中的鹿[24]
白鹿 带领邵族祖先抵达日月潭的鹿 [25]
鹿王 邹族传说中拥有强大力量的鹿[26]
麞妖 山上有麞,啼鸣则大火,原型可能是山羌[27]
山蛸(Sansiyao) 头大八只脚(另也有一只手,一只脚的猴形的说法)。是凯达格兰族传说中的妖怪,喜欢恶作剧[28]
猴魅 会偷走妇女内衣的猴妖[29]
鼠尾云 龙卷风,白日忽起黑云,人见之有尾在云际,如丝如鼠尾,再睹如绳如牛尾,大者数十条,接近遂风暴起,直卷人上天但不致命。是指龙卷风[30]
卜笃佛尤(Buntunfoyu) 邹族传说中会吃人的大野猪[31]
巴鲁匝库 巴宰族传说当中居住在地底下的大山猪,摇动身体时会造成地震 [32]
金穿山甲 台中市南屯区传说中影响着村庄收成和运势的灵兽[33]
赖家妖怪 盘踞在某赖姓人家中、拥有多种动物特征的妖怪。[34]

飞禽 编辑

中文 简述
希利克鸟(Siliq) 泰雅族传说中的神鸟和鸟占的占卜鸟,真身是绣眼画眉[35]
哦阿兹姆鸟(Oazmʉ) 邹族的占卜鸟,由勇士转生而来[36]
乌乎古鸟 邹族神话中在大洪水时带来火种的神鸟[36]
凯毕斯鸟(Qepis) 布农族神话中在水灾时带来火种的圣鸟[7]:224-229
普斯鸟 赛夏族传说中指引族人取得小米和稻米的鸟[37]
玛速尼鸟(Masuni) 邵族的占卜鸟[18]:83
墓坑鸟 相传有一婢女受虐而死,死不瞑目化为鬼鸟。花色短尾,红目长嘴,金门称墓坑鸟即现在的戴胜鸟,乃是人类冤死而不散之魂气,从狱间飞返世间,带来不祥[38]
咕伊(Ku-a-li) 邹族神话中喜欢杀小孩的怪物,后来变成猫头鹰[39]
婆娑鸟 娑婆鸟是台湾的妖怪,为台阳妖鸟,歌声能迷惑万物,引起百鸟来朝,衔鱼虾上献,雄性如五彩凤凰,雌性为灰黑羽毛。原型可能是孔雀[40]
祸伏鸟(Huni) 泰雅族传说中由黑巫师驱使的魔鸟[41]
五色凤 居住在玉山山上的五色大鸟[42]
金鸡 来自天上,啄地牛,使地牛晃动,造成地震[23]:79—80,另外在新竹也有座埔顶金鸡母
大芋怪鸟 出现在台湾南部的怪鸟[43]:576
拉辜亚威(Kangkang/Rakoawey) 达悟族传说中的一种巨鹰,栖息于台东龙眼上,为兰屿巴丹岛所流传的传说鸟形生物[44]
嘎盖鸟 卑南族传说中的一种类似鸢的鸟,由人所变成[45]:265-268
鹰哥与鸢妖 盘踞在莺歌三峡的两只妖鸟,“莺歌”是“鹰哥”的改写而来[46]
山火鸟 生活在火山里的红色怪鸟[42]
火鸟 在暗夜出没,停留处会发生火灾,或是火灾时会出现[43]:871
古瓦乌鸟(Kowau) 阿美族传说中从人变成的鸟[47]
石燕 栖息在深山或岛屿,飞翔时会引起大风的鸟[43]:871
鸭鬼 家禽,特别是鸭,得到传染病,就是鸭鬼在作怪[48]
伊伊嘎迪鸟(Vivikadi) 邹族传说中举起天空的鸟[49]
亚当鸟 (Adam) 虎尾垄族的占卜鸟,略小于麻雀,色彩丰富,长尾巴,如果啼叫两次或 4 次叫表示厄运,但若啼叫 1、3、5 次,则表示成功与好运,如果啼叫的次数多于这些数目,就根据单或双数表示更大的好运或厄运[50]:07
坦普亚努鸟(Tampuyangʉ) 邹族传说中的妖鸟[39]
雷鸟 又名雷公鸟,栖息在高山的大树下,会造成云起雷鸣[43]:871
玛莎嘎拉咕(Mazakazakau) 排湾族传说中会吃人的大鸟[51]
打噜咕各鸟 达悟族传说中的妖鸟[52]
怀伊德鸟 达悟族传说中从人变成的鸟[52]

两栖与爬虫类 编辑

中文 简述
大蛇明神 出现在台北北投的蛇妖[53]
青龙明神 出现在台北北投的蛇妖[54]
古勒勒勒勒(Kuljeljeljelje) 排湾族传说中跟人类结婚的化人蛇[51]
巨蛇 (布农族) 布农族传说中掌管陆地的巨兽[55]
白蛇 邵族传说中,生活在拉鲁岛大樟树里的巨蛇[56]:71-74
利琉固(Liliwku) 鲁凯族传说中的一种巨蛇[57]
妖蛇卡兰(Karang) 赛夏族传说中的妖蛇[23]:518
咖逆兹(Kangic) 阿美族传说中,掌管坚强和吉祥的神灵。其形象为长著七个鳄鱼头,拥有着十个角,形态巨大的红蛇[58]:100
保龙 排湾族太阳卵生神话中帮太阳孵出贵族的百步蛇[59]
红蛇精 台湾民间传说中的蛇妖,能使人发疯[23]:418
飞天巨蛇 达悟族传说中,喜米纳·鲁索拜(Siminalusoai)所遭遇到的巨蛇[60]:853
索罗(Baki'soro) 是天神派下来到凡间守护赛夏族的千古灵蛇,被古因哇嗯夫妇所收养。在古因哇嗯成神后,索罗也就跟着到负责祈天祭的撒万家,后来改由夏家供奉[61]
蛇郎君 在台湾各地皆有流传,某处有蛇化为美男子,愿以千金为聘否则灭其家,老翁嫁了小女儿,蛇郎君很喜爱,用美食与珠宝来讨好小女儿,老翁也过上富足的日子。在台湾各地皆有流传,某处有蛇化为美男子,愿以千金为聘否则灭其家,老翁嫁了小女儿,蛇郎君很喜爱,用美食与珠宝来讨好小女儿,老翁也过上富足的日子[62][63][64]
蛇精 南方多蛇精,呼唤路人名字,若回应则入夜作祟,当地人很惊恐,在枕头上放置蜈蚣,遇到蛇精就全放出来,让蜈蚣与蛇精相斗[43]:583
巨蛇 出现在台湾北部与中部,身长百寻,口吐火焰,能吞食鹿只[23]:144-147
嘎拉伊(Kamrai) 达悟族神话中位于世界最底层的巨蛇[65]
嘎玛瓦南 排湾族和平村的蛇神,在族人改信后便消失无踪[66]
魔尾蛇 长数丈,遍体花纹,尾梢向上,尾尖如花瓣六、七 ,水多腥臭,毒气薰蒸,魔尾蛇是台湾黑水沟曾出没的蛇形海怪尾如花带有剧毒[67]
公馆蟾蜍精 公馆地区作乱的蟾蜍精,被杀害后成为蟾蜍山[68]
横山石蟾蜍 出现在新竹县横山乡的蟾蜍妖怪,后来变成了蟾蜍石[69]
文龟 能预测风雨的乌龟[23]:346
老龟妖 出现在碧潭里袭击人类的百年龟妖[70]
制风龟 能控制风的乌龟[71]
宜兰龟怪 民间传说中,龟山岛是只大母龟,在明朝郑成功率军到台湾时,大母龟攻击郑成功,于是郑成功一箭将它射伤。母龟在产下卵后化成龟山岛,硫气孔便是当年被射中的伤口[72]
火鳞鳄 形如鳄鱼,鸣声鸣鸣,鳞甲金色,边有火焰,火鳞鳄是台湾澎湖出现过的四脚鱼怪,居民制造声响挥洒纸钱送回海中,三日后去而复返,死在居民林英家的灶厨[73]

水族 编辑

中文 简述
鹿化鲨 相传明朝释华佑,在苏澳看见鹿入水化鲨[74]
鲨化鹿 又称鲨鹿儿,相传春夏之交,鲨鱼会跳岸翻身,翻身三次后成为鹿,会用舌头把身上舔干,身上有梅花点[75]
人面鱼 人面鱼,又名“渊鱼”、“海童”,身躯为大鱼,但却拥有人面双眼口鼻的脸庞[76],或鱼身浮现人脸的鱼[77]
长尾三娘鲨 出现在沿海,女人头、邪眼的鲨鱼,抓到会带来厄运[23]:139—141
海德(Hadai/Haday) 南势阿美族传说中,由鱼王化成的厉鬼,人头(人面)鱼身,居住于河中[23]:533-534
两脚鱼(Sazing kakay na qulih) 传说中曾服侍著泰雅族的鱼人族[78]
剑潭鱼精 传闻郑成功率领士兵向北部进军,到了大浪砂河时,忽然刮大风,飞砂走石。从士兵那得知是鱼精肆孽后拔起宝剑投向鱼精,鱼精死在河里,波浪渐渐平静[79]:31-32
鲤鱼精 过去在苗栗县龙腾地区作乱的鱼精,被居民做法杀害[9]
鲤鱼精 (台东) 在台东市作祟的鱼精,被山猫精追杀,后来变成鲤鱼山[80]
鲶精 巨大鲶精,翻滚会引起大水,出现在彰化县的打廉庄[9]
鳅鱼精 相传恒春镇的东方有一个雷公窟,据说有鳅鱼精居住窟中水潭,有一次雷击中了潭中石柱,就再也不见鳅鱼精[81][82]
兰潭水怪 出现在嘉义市兰潭的水怪,据说是鲤鱼或泥鳅,也有牛形之说[83]
风鲎 鲎又名“马蹄蟹”、“夫妻鱼”、“钢盔鱼,属肢口纲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雄雌一同生活,所以早期渔民认为鲎是一种好淫的妖怪[84]
鸣鱼 又名为音乐鱼,声音很优美,如同鼓声,出现于淡水河 [85]
燕子鱼 海燕变成的怪鱼,真身为𫚉鱼[86]
海翁 大如小山,浮于水上,背生草木,口中喷火,能吞大舟,又名海䲡即现在的鲸鱼,现身会引起大风[87][88]
海棘兽 1909年,英国汽船“苏丹号”(Sultan)于台湾近海目击到一只巨大海兽,其背上有一排棘刺[89]
食人章鱼 达悟族传说中的巨大章鱼[9]
巨蟹 布农族传说中掌管海洋的巨兽[55]
大蟹 身躯庞大,外形“阔如桌面,两螯如巨剪”[12]
辜搭(Kotat) 达悟族传说中喜欢吃芋头的大螃蟹[90]
雍勾(Yongo) 邹族神话中击退督悠匝的螃蟹[39]
巨芦鳗 相传新竹县的东方有一个石壁潭,每当雨晦天阴,水潭就像海浪喷发,水势有如蛟龙腾移,据说有巨芦鳗居住其中。水潭可能为地下河流的出口 [91]
督悠匝(Tungeoza) 邹族神话中造成大洪水的大鳗鱼[39]

植物 编辑

中文 简述
白茄苳树 邵族传说中的神树[92]
Bachiga树 排湾族传说中位于月亮上的树[62]
榕将军 相传凤山有一老树,有神灵居住其中,曾断掉一截树枝压死藏匿树下的逆贼。[93]
七美人花 出现在七美人冢旁有灵性的花[43]:585
山药怪物 达悟族传说中从山药变成的人形怪物[94]
竹篙鬼 又称竹鬼竹竿鬼竹子鬼。据说竹林本身招阴,鬼怪便化作竹子横阻道路。深夜从乡间小路经过,若路边的竹突倒了下来横在路上,人不能跨过。一旦跨过,竹子就把人吊上去,悬在空中,力道之大或致死伤。原型可能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山猪陷阱[95]。另一种竹篙鬼,指身躯高瘦如同竹篙的鬼,类似日本的高入道[43]:926
西瓜鬼 会变成西瓜捉弄他人的鬼[96]
苋菜鬼 苋菜施展咒术制作出来的精怪[11]:66

虫类 编辑

中文 简述
乌蝶 日蚀,大如茶杯,往南群飞蔽日,咸丰四年,乌蝶重见两次,地方皆不宁。是指台湾候鸟迁移[97]
鬼蝶 暴风雨,出现在海上、翅膀上有眼睛的蝴蝶妖怪,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98]
七足壁蟹 七足之壁蟹,能于梦中作祟于人[99]
蜈蚣精 全身翠绿色的鳞片,口水有猛烈毒性[100]

传说生物 编辑

中文 简述
巴拉勒巴勒(Baralebale) 鲁凯族传说中的龙形生物[57]
日月双龙 栖息在日月潭附近一带、玩弄日月的两条龙[101]
地龙 栖息在日月潭附近一带、曾在当地作怪的龙[56]:151-154
旱龙 旱灾,栖息在海底,出海会引起旱灾饥荒,需祈雨才能息灾[102]
赤虬 暴雨,能降下暴雨造成水患的龙[103]
旋风蛟 狂风,有蛟龙从台南震动直扫台北,所过市镇皆被风扫倒,大小树木皆被摧折。是台湾夏秋之际出现的台风[104]
云龙 雷阵雨,能降下暴雨造成水患的龙,现身前天空中会出现彗星[105]
碧龙 大雨,栖息在海底,能降下大雨的龙[106]
鸱尾 水龙卷、旋风,台人称“鸱尾”,海中见之其水矗立,高与天齐,为之“龙柱”,旋风过处屋瓦尽撒,古榕被拔数丈外,屋盖飞舞空中。是指水上龙卷风[107]
黄龙 某一风雨晦冥、波涛大起之夕,在桃园龙潭陂出没。[108]
木龙 凡海舶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自船成日即有之。平时曾不可见,亦不知所处;若见木龙,去则舟必败[109]
麒麟暴 焚风,又称火麒麟飓,相传龙首马身,风中有火云,过境草木皆焦。是台湾夏秋之际出现的焚风现象[110]
马姆马么奏 邹族神话中专吃人眼睛的怪物[39]
搭卡卜勒(Dagapul) 排湾族传说中会吃人的怪物,后来被巴里所杀[111]
达洛凡 排湾族传说当中的怪物,引起大洪水[112]

人形 编辑

鬼魅 编辑

中文 简述
小头鬼 头小身体大的鬼[43]:928
黄头鬼 头部为黄色的鬼。[43]:929
缠身青面婆 会缠在人身上的青面鬼婆[43]:927
石榴鬼 嘴巴常开,牙齿如石榴子一般的鬼,因而称石榴鬼[43]:928
老母鬼 老妪形状之鬼婆,时常在下着细雨的夜里出来吓人[43]:929
和尚鬼 身材高大,和尚外形的鬼。类似日本的大坊主[43]:929
五色鬼 会入侵人体造成五脏疾病的鬼[23]:411
拉里么纳呵(Lalimenah) 撒奇莱雅族传说中会纠缠病人的恶鬼[113]
塔达塔大(Tadatadah) 又称捉弄鬼,是撒奇莱雅族传说中会又使人失踪并遇到危险的恶鬼[114]:49
林投姐 关于林投姐生前故事众说纷纭,不过共通点均自缢于林投树下,冤魂死后依然在林投树下阴魂不散,民众常在树下看见披发的女鬼出没[115]
宫灯姐姐 灵魂徘徊在淡江大学宫灯大道的女鬼[116]
陈守娘 清治道光年间流传于台湾府城(今台南市)。传说丈夫死后守娘被县衙门一位幕宾(即师爷)看上,守娘不愿,而被贪财的婆婆与小姑杀害,幕宾事后逃回唐山,全台湾府城鸡犬不宁,夜半叫喊之声不绝、亦有小贩贩物所得之银钱变成纸钱,甚至府衙夜半遭袭,物品飞动。绅、民皆认为是守娘显灵[117]
椅仔姑 又称关椅仔姑,相传是被嫂嫂虐待至死的三岁女童,因死时仍坐于竹椅上,故后人称为椅仔姑,日治时代的妇女会祭拜[118]
郑女 郑成功女儿的幽灵,出现在金山地区[119]
狸女 宜兰枕头山的女妖精,传说是果子狸被烧死后之化身,会魅惑上山的男子,勾走魂魄[120][121]
烧肉粽阿伯 台北林森观光大厦(传言中则为锦新大楼,可能为误传)的灵异传说[122]
多纳兹(Dognaz) 远古之前,有个怪人身上只存在骸骨,没有一丝一毫的血肉,虽然模样骇人,但他其实是名骁勇善战的勇士,经常在黑夜里现身,神出鬼没。有时他会与布农族人作对,有时候则会帮助布农族人。因为他是一名骷髅人,所以每当作战时,敌人射向他的箭,总是从他的骨头缝隙中穿出,无法伤害到他。因此,不管是多么激烈的战争,这名骷髅怪人都能够全身而退。不过,这名骷髅怪人并不是布农族人,布农族人也不知道他的来历[123]
卡拉哈艾(Kalaha'ay) 阿美族传说中因无人供养而成为恶灵的人魂[124]
粪之灵 邹族传说中吃粪的幽灵[26]
抱壁鬼 处于阴阳交界处,附于墙壁,身影为灰扑扑的样子[125]
香魂女鬼 出现在汐止的女鬼,会以香味魅惑他人[23]:324
番伥 据说被番所杀的人,会变成番伥,引导番杀人[126]
瓮怪 寄宿在中的女性冤魂[127]
大甲溪女鬼 出现在大甲溪河畔,会伺机溺毙过河的人[23]
水鬼 普遍流传于台湾民间,相传溺死者会变成水鬼,为了摆脱经年泡在水中的痛苦,会引诱人溺水,称做“讨交替”。另外,也有水鬼会变成“鬼船”之说[43]:586
卡拉勒 鲁凯族传说中在野外横死的人所变成的饿鬼[60]:582-583
艾里里安(Aidridringane) 鲁凯族传说中会让人发疯的恶灵[7]:156-161
毕拉罗诺 南势阿美族传说中的水鬼,只有一个头[128]
阴辜诸(Engohcu) 邹族传说中的水鬼中[26]:62
雪山魔女 出现于雪山山脉黑森林一带[129]
宝藏岩鬼哭 死在宝藏岩附近的人的灵魂每晚都会哭,直到寺里的僧侣为其祭祀才逐渐消失[46]
无头鬼 被斩首或馘首的死灵所变成的怪物,除无头部,服装等和普通人无异。在台湾各地亦有类似传说,例如万丹城隍庙的“陈烈将军”、金门的无头连队[43]:925
飞颅妖 如果对死者遗体不敬的话就会诅咒对方的人头妖怪[23]:398—401
其他
史契听利图(Schytinglitto) 西拉雅族的恶魔,会使人生病[130]
玉山小飞侠 据说在玉山南峰叉路口看到三个戴着宽缘大斗笠,穿黄色登山斗蓬雨衣(俗称“小飞侠雨衣”)的男子站在山谷的边缘,明明队伍就在前方,有些登山客却因而不明究里地脱队,跟着这三个人而坠谷。也有人说这三个人会指引登山客错误方向。民俗学研究者认为玉山小飞侠这种举动有冤魂捉交替的意味,不像是山魅的形象[131]
目斗屿女鬼 出现在澎湖目斗屿灯塔中的女鬼[132]
长竹巷幽灵 出现在嘉义市长竹巷的幽灵[133]
红衣小女孩 源自一段观众提供之灵异V8影片,发觉在其影像中,片中拍到队伍后方跟随一名身穿红衣,表情阴沉,姿势古怪的小女孩(据称当时队伍中并无此人)。参与郊游的其中一人也随即病死,故为此将影片寄到到灵异节目寻求解释。此事引发了台湾舆论争议,有人说“红衣小女孩”是山魅,也有人说是寻找替身的厉鬼[134]
哪刮腾难(Na kuwatrengan) 卑南族传说中害人的恶灵[135]
张家女妖 出现在澎湖张家里的女性妖怪,会对人掷砖头[23]:392—393
剑潭诗魂 出现在剑潭寺附近能够吟诗的女鬼[70]
魔神仔 最普遍流传于台湾民间的妖怪,是一种魑魅魍魉,是种经常出现在山区、荒野的妖怪,在山地或是接近都市的丘陵都会出现,据传它会化作人形,令人精神恍惚而被牵走失踪,大致上有五到七日不等的时间,在这段期间,会捉弄人掉下泥土、动物排泄物或是昆虫之类等排泄物,会发出尖锐叫声。也代表着先民敬畏山林而衍生出的信仰形象[136]。有分红色、黑色、青色等不同颜色。
红眼鬼 红眼的女鬼[137]
家亲老鬼 由很久以前历劫死亡的亲人所变的鬼魂,会出现给亲友目睹[43]:928[138]
无厝家神 无缘孤灵,会附身在人的身上[43]:926
狗首人身 出现在台北爆竹会社的妖怪[23]:408—410
巴士幽灵 出现在台北市营巴士上的幽灵,传说用树叶付车钱、坐过的座椅上留下一滩水等[139]

地底人 编辑

中文 简述
伊库伦(Ikulun) 住在地底下,有尾巴,人去拜访时会坐有洞口的臼来藏匿尾巴,以佳肴招待祖先,但自己不吃,只吸食煮熟蒸气,后来布农族一位莽撞的祖先在未经敲门通知下径行闯入伊库伦家,甚至有伊库伦之一的小孩被布农族祖先玩弄强行喂食,却因无肛门而导致所食之物无法排出而肚痛,终致死的罪行,最终惹火伊库伦而将洞口封住不相来往[7]:88-93
地底人传说 (鲁凯族) 拥有丰饶文化和技术的地底人族[140]
亚涅姆耶欧纳 邹族传说中的地底人族[141]
达卜匝拉给 卡那卡那富族传说中的地底矮人族,也是米贡祭主要的祭祀对象[142]
达悟族地底人传说 教导达悟族族人制作拼板舟的地底人族[143]

矮人 编辑

中文 简述
蔑夫诸(Mefucu) 邹族传说中会掳走小孩和女性,且会喰人的矮人族[144]:9
乌狗蚁 邵族传说中,与其和平相处的黑矮人族[145]
长髯矮人 长髯矮人,如十岁小儿,须皆过腹 [146]
希努特(Singut) 泰雅族赛德克族太鲁阁族传说中的矮人[123]
沙由诸(Sayucu) 邹族传说中,曾跟本族与邵族交战的矮人族[147]
沙鲁索(Saluso) 布农族传说中曾跟族人交战的矮人族[148]:86-88
涅德勒(Ngedrel) 排湾族传说中力气很大的矮人族[149]
斯立立顿(Shlilitun) 邵族传说中与其交战的矮人族[150]
矮灵 矮灵祭赛夏族最重要的祭典,矮人教导赛夏族农耕跟医术,但是矮人经常欺负赛夏族里的女孩子,有一次丰年祭赛夏族里的青年无法忍受矮人的无礼,就在矮人喝醉上树休息时,把树锯断让矮人坠入溪谷,矮人死掉之后作物开始变的干瘪也捕不到猎物,幸存矮人教导祖先要举办祈求矮灵原谅的祭典Pas-ta'ai,才能免于饥饿跟灭族的危机[151]
嘎卜鲁阿(Kaburua、Kavurua) 送给拉阿鲁哇族圣贝的矮人族[152]

巨人 编辑

中文 简述
哈鲁斯(Halus) 泰雅族的巨阴巨人,赛德克族称其为德那麦[26]
迭拿麦(Denamai) 泰雅族传说中造成洪水的巨阴巨人[26]
德那麦(Tnamay) 经常欺负赛德克族的巨阴巨人,泰雅族称其为哈鲁斯[26]
海中毛人 台湾海峡中会帮助船难者的长毛巨人[153]
皮亚鬼 洪雅族传说中的的妖怪,外型为拥有黑色翅膀的巨人[154]
海和尚 出现在台湾海峡中的兽形巨人,拥有着一对肉翅,会给船只招来厄运[155][156]
包撒拉米(Psang Lami) 经常帮助赛德克族而心地善良的巨人[157]
卡达孚旺(Katabowang) 流传于撒奇莱雅族的巨人异族传说[158]
斯马威与辛希利 太鲁阁族友好相处的巨人兄弟[159]
孤奴(Kuniu) 排湾族传说中的食人巨人[160]
阿里嘎盖 流传于台湾阿美族与撒奇莱雅族的巨人异族传说[23]:529—531
夫辜(Voukou) 达悟族传说中会使人生病的巨人族[60]:849-850
马威(Mawi) 经常抢走太鲁阁族猎物的巨人[161]
嘎马赫洛斯(Kamahelos) 赛夏族传说中的巨人[112]
大脚仙 荷治时期力力社的头目,据说本身是一个巨人[162]
西卡如论(Sikazozon) 达悟族传说中将天空举高的巨人[94]
贝勒孤(Belku) 邹族传说中从人类变成的巨人[163]
迪乌乌(Diqoqo) 排湾族传说中的巨人[164]

喰人族 编辑

中文 简述
巴奇督(Pakito) 阿美族传说中的食人族[165]
嘎尤卜尤阿纳(Kayubuyuana) 邹族传说中的食人族[144]:9

异人 编辑

异族 编辑

中文 简述
安姆人(Angmu) 邹族传说中的兄弟族,真身为荷兰人西拉雅族[144]:6-7
拉拉鄂斯族(Raranges) 卑南族传说中的部落,可能为卑南遗址的居民[166]
马雅人(Maya) 邹族传说中的兄弟族[144]:6-7
斯卡马云族 泰雅族传说中的部落,睡觉时会把头发垂过床板下[167]
三指獠人 有三指人,爪锐如鸟,居于树颠,善弩人,猎物挂在树上亦会耕种[146]
鸡距番 足趾楂桠如鸡距,性善缘木,树上往来跳踯,捷同猴狖,食息皆在树间,非种植不下平地[168]
毗舍耶人 又称昆舍邪,鸟语鬼型,系绳标枪投掷,经常袭击澎湖,喜爱铁器,逃难者边丢铁器边跑,毗舍耶必定弯腰捡拾。可能为台湾或琉球的原住民[169]

半人半兽 编辑

中文 简述
山羊人 达悟族传说中的长有山羊头的怪人[60]:853
虎姑婆 会在半夜吃小孩,手指头当土豆吃,脸长的像虎的一位姑婆。[170]
鸡笼蛇首 鸡笼山后有人,蛇首狰狞,喜食人,能飞数丈[171]
人鱼 出现在热兰遮城附近的水域[23]:63—69
希法乎尤(Si-vahoyo) 达悟族传说中的半鱼人[172]
长发精怪(Takrahaz) 邵族传说中居住在日月潭里的精灵[173]
澎湖鲛人 澎湖南屿原有鲛人住,后因风涛太大迁移。原形可能为海盗藏匿珍珠的地点[174]
蟹人(Kalang a tademaw) 撒奇莱雅族传说中半人半蟹的奇人[175]

奇人 编辑

中文 简述
伯拉 鲁凯族传说中的巨阴人[57]
贝欧辜 邹族传说中的巨阴人[163]
巴里(Palji) 排湾族传说中拥有魔眼的人[176]
毛阿凯(Moakakai) 排湾族传说中阴部有牙齿的女性[112]
泰雅族的阴牙女 泰雅族传说中阴部有牙齿的女性[62]
蒂安洛(Diyangraw) 卑南族神话中的妖女,因阴部有锐齿,造成两任拉拉愕斯族的丈夫惨死,父母认为其女不祥,即将她装箱流放,后知本社的部落领袖西哈西浩救起,清除利牙后共结连理[177]
巴奈(Panay) 撒奇莱雅族传说中美到能让植物枯萎的美女[175]
冬瓜美女 噶玛兰族传说中从冬瓜里出生的女性[178]
吴赛屿怪物 时刘铭传巡抚时,有南部商船突遇台风漂流台湾后岛屿,海岛上有吃人怪物,手足皆人型,全身青黑,不着衣袴,状殆类熊,会招手引人入山洞,再用巨石堵住洞口[179]
阿普巴蕾(Apubari) 巴宰族传说中掌控著风的奇人,又称“风婆”[62]
达美多列克(Dame doriq) 赛德克族传说中教会族人制作新式猎枪和子弹的白种人[180]
膝盖长眼者 排湾族传说中,一种眼睛在膝盖的人类,与变形人类似[51]
番婆鬼 也叫“萨摩亚”,是南投埔里巴宰族传说中的巫婆。于夜晚出没透过猫夜视,会拐走小孩挖出心肝,以及利用蕉叶施法飞行[181]
变形人 知本卑南族神话中的第二、三代人类,长相畸形[182]

神祇 编辑

恶神 编辑

中文 简述
天行使者 瘟神化身,造成郑氏王朝的灭亡[183]
煞神 凶神也,冲煞气者,通体焦黑而死[184]
伊诸诺口阿霍霍(Hicu no koah'oh'o) 邹族神话中的天花神[144]:16-18
达利乌利乌(Taliuliu) 邹族神话中的恶神之一,人见到祂就会死[144]:16-18
基巫斯 罔象神,阿美族马太鞍部落传说中从神变成的水鬼[185]
嘎雅与阿盖 阿美族神话中变成恶灵的神[185]
法理海·费卡里句·昊勾希 西拉雅神化里的邪恶之神,会降下疾病[186]:223-229

升格神 编辑

中文 简述
地基主 儿童状,喜爱吃鸡腿,逢年过节祭拜可助阖家兴旺,类似日本的座敷童子
八宝公主 十七世纪正值大航海时代荷兰玛格丽特公主渡海来台寻夫,到达热兰遮城后,听闻爱人已被番人杀害,决定前往台东,未料途中遇风浪而触礁搁浅,不幸被番人出草,最后蕃人带回她身上八样物品回部落,分别为:荷兰木鞋丝绸头巾珍珠项链宝石戒指、皮箱、宝石耳坠、羽毛笔和纸。故谓之“八宝公主”[187]
大众爷 或称“有应公”、某某将军、某某元帅、某某千岁等。无人埋葬、奉祀的死者或因各种意外、被害而过世者,将会无法安息而为祟,寻求香火供养或报复。人们对此深感畏惧,因此由国家或社会为其主持祭祀,经天子、朝廷或诸侯追赠封号者成为正神,不再称呼有应公。
姑娘庙 姑娘庙的形成和大众爷的形成相同,立庙原因通常有是生前有功、死后显灵、与妈祖混淆或观音再世传说、水流尸或无主神主牌,造就台湾本土的神明[188]
金魅 能供奉获得利益,但最后会导致不幸[189]
番太祖 供奉于平埔番祖庙,传说会持番刀与矛击退当时出草的外族。其形象为手拿番刀、矛,身穿清朝官服的神。
黑皮夫人 怀孕时被杀死而灵魂在当地作乱的母猪,后来被居民建庙祭祀[9]
石头公 传说石头公和虎爷都是保护孩子的神。
临水夫人 又称陈靖姑,卒时言死后为神,救人难产[107]
青石公 花莲县杀人抢妻的妖怪,死后为了赎罪身体化为七星潭的青石守护当地[190]

在台湾有特别信仰习俗者 编辑

中文 简述
面然大士 在台湾俗谓“大士爷”、“普渡公”,原在佛教中是形容恐怖的鬼王,传说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或为皈依观世音菩萨的鬼道弟子。嘉义县民雄乡有专为祭祀此神的“大士爷庙”
朱秀华 多年前传出借尸还魂轰动全国的著名人物,如今已经往生。

其他 编辑

中文 简述
臭聋王爷 听错圣旨造成水灾的王爷,被变成一只鲸鱼搁浅而死[9]
大将军 供奉于侯府天凤宫,相传为侯府千岁所收服的动物灵,外型类似哥斯拉[191]
注死娘娘 记载于《台湾风俗志》页1081的神明,与注生娘娘一同受到供奉,‘台湾国定古迹编纂研究小组’尚保留日本时代所拍摄的旧照。其神明起源、供奉庙宇及拍摄地点均未知,据调查现今台湾已无供奉此神明的香火。[43]:1081

其他类型 编辑

现象 编辑

中文 简述
鬼口 鬼发出怪声骚扰人的现象[23]:404—405
鬼石 鬼丢石头、造成石头乱飞的现象[23]:388—391
阴阳鸡 发生巨大的天地变异时,鸡会改变性别[23]:221

化妖物 编辑

中文 简述
娶尿婆 出现在的海上,会降雨使船只沉没的怪火,被认为是船幽灵[192]
王得禄墓石兽 王得禄墓里的石兽们会在晚上跑出来捣蛋、调戏妇女[9]
赤崁楼石马 赤崁楼的石马在入夜后会化作妖怪骚扰百姓[193]
鸟人爱维斯 又名‘北车鸟人、鸟头人’,传说会在深夜的台北车站游晃。
换脚的铜像 国立政治大学后山上的蒋中正铜像所骑的马会换站立的前脚[194]
中坜神社铜马 中坜神社的铜马会在晚上变成白马偷吃农作物[9]
郑崇和墓石兽 郑崇和墓里的石兽们会在晚上跑出来捣蛋[9]
金银鬼 金银积蓄如山,数十年不用,会变成金银鬼[43]。类似日本的付丧神
雨伞鬼 雨伞状,只有一只脚,在雨夜时出没。类似日本唐伞小僧。而台湾南部也有凉伞精的传说,相传庙会用的凉伞在半夜时会自己行走[43]在降雨夜晚出现,只有一只脚[195]
纸娃娃 鬼月时,传说纸娃娃会变成鬼在夜里杀人,因此小孩会丢弃或压在重物下[196]
猪哥石 此石形状如猪,常冒烟,行人若闻此烟,会毙死失踪,据说是被此石捕食。类似日本的杀生石[43]:579
灯猴 灯架变成的妖怪,曾向玉皇大帝诬蔑台湾人,差点造成台湾沉没[197]
龙银 台湾民间传说中会飞并给善人带来福气的钱币[198]

地点 编辑

中文 简述
大林阿弥陀佛碑 位在嘉义县大莆林(今嘉义县大林镇)的鹿掘沟里有水鬼(据说是日治时代战死的军官和自杀的人),会抓交替,也会在半夜上岸打麻将,还会请戏班来演布袋戏,并要求戏班不能念“阿弥陀佛”,演到应该是要天亮的时刻却没有鸡鸣,天也迟迟未亮,后来戏班人员说了一句“阿弥陀佛”后立刻天亮,舞台马上下空无一人,据说戏班人员回家后也生了重病,才知道原来是水鬼作乱,并在埤塘旁立了阿弥陀佛碑,才再无怪事发生[199]
女鬼瀑布 阿美族吉拉米代部落传说中出现女鬼的地点[200]
五使屿生人 五使屿在苏澳海外,屋室器具如数百年,触之则灰化,归途遇一怪物,似人非人散发垂肩,面目黝黑,狰狞可畏[107]
暗澳山 台湾传说中有众多妖怪栖息的岛屿[201]
澎湖鬼市 位于澎湖海底、众鬼进行交易的市场[202]
女鬼桥 台中东海大学的“女鬼桥”灵异故事。[203][204]
鬼仔潭 位在嘉义朴子,水潭中有水鬼[205]
猪屠 也称猪灶,日治时代的宰杀牲畜的公共屠宰场,家畜市场则称“猪屠口”。在北投、彰化有畜灵相关的灵异事件,例如无头猪出没等。[206][207]

其他 编辑

中文 简述
伯冷 鲁凯族传统信仰中巫师施法时祈求的精灵[208]
幽灵船 传说会出现在火灾现场搜集人魂的鬼船[9]
滚地魔 出现在台湾神社附近的妖怪,会变成狗或人的样子袭击经过的人车[209]
鸡角精 在高雄湖内,本体不明,长有如同鸡趾的角的妖怪,常出现在当地一老树下,危害来往行人[210]
金鸭母和金泥鳅 浊水溪的源头,一抓一躲之中,搅动溪水,导致溪水混浊[211]
扫帚精 南鲲鯓代天府中万善爷的部将[212][213][214]
龙䂵 铜炮妖怪,相传郑成功在广东海中发现,海底有光以为异宝,打捞一化龙飞去,一化为龙䂵,若是战事有利,则很轻,反之百人也搬不动,认为龙䂵有预知能力 ,康熙18年 ,刘国轩攻泉郡,龙䂵不肯行,国轩怒杖八十,一发而炸裂[215]
海中怪火 传说嘉庆十六年六月十八夜,海上出现无数星火汇聚成一火堆,并袭击小琉球造成损害。附近沿岸之居民则见火堆中如千军万马踏过小琉球[216]
白虹 一种出现于夜间的彩虹,每当白虹出现将有干戈之衅,秋时尤验[217]
欢看楼怪谈 艋舺(现台北市万华区)的妓楼“欢看楼”为舞台的怪谈[218]

相关地点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指怪异现象的古文:《孔丛子·执节》:“若中山之谷,妖怪之事,非所谓天祥也。”《奉天录》卷三:“监者盗其锺铁,用充铸铧,及铧成而作钟鸣响,人谓之妖怪。”《汉书·循吏传·龚遂》:“久之,宫中数有妖怪,王以问遂,遂以为有大忧,宫室将空。”《归潜志》卷七:“南渡之后,南京虽繁盛益增,然近年屡有妖怪。元光间,白日虎入郑门。又,吏部中有狐跃出,宫中亦有狐及狼。”指怪异事物的古文:《左传》中有“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祅。”
  2. ^ 在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320卷中一篇开头"嘉兴令陶彖",和尚说他入魔趣。
  3. ^ 列于四库全书子部、或因政治原因没有列于四库全书子部,譬如聊斋志异......等。
  4. ^ 民俗学、口传文学和妖怪的关系:Folklore studies(民俗学=folkloristics)研究folklore(民俗)。folklore(民俗)包含culture(文化)和传统故事( traditional stories)或关于传统的故事。culture(文化)包含妖怪文化......等文化种类;传统故事( traditional stories)或关于传统的故事包含鬼故事(Ghost story)、传说(Legend)和都市传说(Urban legend)和口述传统(Oral tradition,口述传统使得口传文学(=民间文学,oral literature)可以一代传一代,口传文学又包含鬼怪传说和民间故事(英语:folktale, folk story)。民俗学者使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论纪录口传文学和文化,包含妖怪故事和妖怪文化......等口传故事和文化,台湾一直到了到了日治时期,才出现针对台湾民俗做出丰富详实的系统性研究。例如池田敏雄主编的《民俗台湾》、《台湾风俗志》、日本人类学者、民俗学者伊能嘉矩的代表作《台湾文化志》、《台湾民间文学集》......等民俗学作品,譬如金魅第一次出现在文献纪录上就是在《民俗台湾》之中。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新華字典]]-妖:妖怪 (1)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2)旧指草木、动物等变成的精灵(3)天下哪有妖怪. [2024-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2).  网址-维基内链冲突 (帮助)
  2. ^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字词:祅。怪异反常的事物或现象。通“妖”。《荀子.天论》:“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奸伪不萌,祅孽伏息。”
  3. ^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妖怪部》
  4. ^ 精灵宝可梦中文版命名争议
  5. ^ 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林美容在《魔神仔的人类学想像》中有以下的结论:魔神仔是一种精怪,就比较民俗学而言是台湾版的矮人,类似福建的魔神仔、日本的妖怪与神隐现象和跨民族的矮人传说。(台湾原住民的矮人传说、太平洋岛屿的矮人传说和欧美的矮人童话)(参考博客来书目: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0696 )林老师其他的民俗学研究还有鬼的民俗学
  6. ^ A Creative Wellspring Uncapped: The Fictionalized History of Taiwanese Yaoguai. [2024-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7. ^ 7.0 7.1 7.2 7.3 台北地方异闻工作室. 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 奇异果出版公司. 2016-10-01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7). 
  8. ^ 金关丈夫. 民俗臺灣. 东都书籍台北支店. 1941(昭和16年)年7月10日 [202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何敬尧. 妖怪臺灣地圖:環島搜妖探奇錄. 联经. 2019-05-09 [2020-06-29]. ISBN 9789570853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10. ^ 10.0 10.1 铃木清一郎.台湾旧惯习俗信仰.1934.台湾日日新报社
  11. ^ 11.0 11.1 李进益.简东源. 花蓮縣民間文學集(二). 花莲县文化局. 2001-04-01. ISBN 9860042071. 
  12. ^ 12.0 12.1 翟灏. 台陽筆記.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18-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4). 
  13. ^ 台湾日日新报·照身镜“山妖”·十八甯馨
  14. ^ 达西乌拉弯‧毕马(田哲益). 《魯凱族神話與傳說》. 晨星. 2003-08-01. ISBN 9789574554768. 
  15. ^ 台湾日日新报·人面牛身之畸形牛
  16. ^ 地震的由來:你知道「地牛翻身」是臺灣本土創生的地動傳說嗎?. [2016-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17. ^ 重修台湾府志·卷19·丛谈
  18. ^ 18.0 18.1 费德廉罗效德 编译. 《看見十九世紀臺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2006-12 [2021-11-26]. ISBN 97898682416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4). 
  19. ^ 李宜静,玉山传说中的原住民,康宁学报,2014
  20. ^ 邱坤良等. 宜蘭縣口傳文學. 宜兰县县史馆. 1996. ISBN 9570110643. 
  21. ^ 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一冊:阿美族南勢蕃、阿美族馬蘭社、南族卑南社》. 中央研究院. 2007-06 [2021-09-17]. ISBN 97898600947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22. ^ 《利邦上尉东印度航海历险记:一位佣兵的日志1617-1627》,艾利.利邦
  23. ^ 23.00 23.01 23.02 23.03 23.04 23.05 23.06 23.07 23.08 23.09 23.10 23.11 23.12 23.13 23.14 23.15 23.16 23.17 23.18 何敬尧; 张季雅. 《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妖鬼神遊卷》. 台湾: 联经出版公司. 2017. ISBN 9789570848533 (中文(繁体)). 
  24. ^ 台北帝国大学言语学研究室. 原語による台湾高砂族伝説集. 台北帝国大学言语学研究室. 1935 [2023-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7). 
  25. ^ 佐山融吉; 大西吉寿. 《生番傳說集》. 台北: 南天书局. 1996.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 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 2001-09-01 [2020-06-14]. ISBN 97895767179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27. ^ 台阳见闻录 半屏山·清·唐赞衮
  28. ^ 荒埔中的传奇,陈千武,南投县政府文化局,2004年
  29. ^ 薛志亮. 續修臺灣縣志.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807. ISBN 9788017113555. 
  30. ^ 《福建通志台湾府》
  31. ^ 浦忠成(巴苏亚.博伊哲努). 《被遺忘的聖域:原住民神話、歷史與文學的追溯》. 五南文化. 2012. ISBN 9789571145709. 
  32. ^ 生蕃传说集,大正12年,佐山融吉・大西吉寿
  33. ^ 林惠敏. 典藏犁頭店: 古今鄉土文化田野調查彙集. 财团法人万和文敎基金会. 1999. ISBN 9789579795104. 
  34. ^ 子不语,蝉琴蛙鼓,台湾日日新报,1909
  35. ^ 达西乌拉弯.毕马(田哲益). 臺灣的原住民:泰雅族. 台原. 2001.6 [2020-03-27]. ISBN 95792619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36. ^ 36.0 36.1 巴苏亚.博伊哲努(浦忠成). 庫巴之火:臺灣鄒族部落神話研究. 晨星. 1996. ISBN 9575835778. 
  37. ^ 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三卷‧賽夏族.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19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38. ^ 鬼鸟篇·明·卢若腾
  39. ^ 39.0 39.1 39.2 39.3 39.4 巴苏亚‧博伊哲努(浦忠成). 臺灣鄒族的風土神話. 台原. [1993-06-15]. ISBN 95792613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40. ^ 彰化县志·清·周玺
  41. ^ 小泉铁. 台灣土俗誌.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 1933(昭和8年) [2020-03-25]. ISBN 97898604078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5). 
  42. ^ 42.0 42.1 季麒光. 臺灣雜記. 1684 [202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2). 
  43. ^ 43.00 43.01 43.02 43.03 43.04 43.05 43.06 43.07 43.08 43.09 43.10 43.11 43.12 43.13 43.14 43.15 43.16 43.17 43.18 43.19 43.20 《台湾风俗志》,片冈岩,台湾日日新报社,大正10年
  44. ^ 施拉横,《祖先的路-Iraraley 部落家族迁徙史调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2017
  45. ^ 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2003-10-01 [2021-02-21]. ISBN 978957671735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46. ^ 46.0 46.1 陈培桂. 淡水廳志.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871. ISBN 9789860053463. 
  47. ^ 王崧兴. 馬太安阿美族的故事. 中央研究院. 民族学研究所.  1961
  48. ^ 民俗台湾·鸭鬼·日·杨石
  49. ^ 刘秀美. 臺灣原住民族口傳文學的想像與真實. 台湾原住民族委员会. [20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50. ^ 林昌华《追寻华武垄:以荷兰文献重构华武垄(Favorlang)民族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教育史研究会通讯》63 期,2009-11
  51. ^ 51.0 51.1 51.2 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一冊.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2003-10-01 [2021-01-29]. ISBN 9789576719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52. ^ 52.0 52.1 王桂清、郑汉文. 雅美族鳥類文化.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04-01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53. ^ 北投不动明王寺
  54. ^ 北投不动明王寺
  55. ^ 55.0 55.1 霍斯陆曼‧伐伐. 玉山的生命精靈:布農族口傳神話故事. 晨星. 1997-02-28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56. ^ 56.0 56.1 邓相扬. 逐鹿水沙連:日月潭的傳說故事. 交通部观光局日月潭国家风景区管理处. [20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57. ^ 57.0 57.1 57.2 乔宗忞. 臺灣原住民史-魯凱族史篇.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1-05-01]. ISBN 97895702829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58.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译.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二冊:阿美族奇密社、太巴塱社、馬太鞍社、海岸蕃》. 中央研究院. 2009-06 [2021-05-12]. ISBN 97898601830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59. ^ 高渊源. 台灣高山族. 香草山出版. 
  60. ^ 60.0 60.1 60.2 60.3 刘宁颜许木柱.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胄篇》.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5-05. ISBN 9789570049954. 
  61. ^ 阮昌锐. 臺灣民間的蛇神崇拜. 《台湾博物季刊》 (国立台湾博物馆). 2013-10-14, 第32卷 (第117期) (中文(台湾)). 
  62. ^ 62.0 62.1 62.2 62.3 佐山融吉; 大西吉寿. 《生蕃傳說集》. 台北: 南天书局. 1996 [202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63. ^ 胡万川,陈嘉瑞. 東勢鎮客語故事集. 台中县立文化中心. 2001-04-01. ISBN 9570109297. 
  64. ^ 台南县文化局. 台南縣閩南語故事集(五). 台南县文化局. 2002/04. ISBN 9570109297. 
  65. ^ 吴奂仪、夏曼‧蓝波安、陈秀珠. 台灣原住民各族聚落及建築基本資料委託研究案 雅美(達悟)族篇 (PDF). 台湾原住民数位博物馆. [2005-12-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18). 
  66. ^ 胡台丽. 排灣文化的詮釋. 联经. 2011-07-27 [2020-12-06]. ISBN 97895708383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7). 
  67. ^ 台湾杂记·清·季麒光
  68. ^ 台北市政府文献委员会. 台灣舊地名之沿革. 台北市: 台北市政府文献委员会. 1984-01-01. 
  69. ^ 台湾史料集成编辑委员会. 臺灣民俗.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2011-12-01 [2020-05-25]. ISBN 97898602928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1). 
  70. ^ 70.0 70.1 台湾惯习研究会. 臺灣慣習記事第2卷.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02-2. ISBN 9788017119519. 
  71. ^ 《云林县采访册》,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2011年
  72. ^ 李献璋. 臺灣民間文學集. 台湾文艺协会. 1936-06-13. 
  73. ^ 《台湾外记》·清·江日昇
  74. ^ 释华佑遗书·明·释华佑
  75. ^ 台兰笔记·清·翟灏
  76. ^ 台湾纪事·清·吴子光
  77. ^ 網路追追追/會說話的魚? 人頭魚事件報告.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7). 
  78. ^ 黎锦昌、罗恩加. 原住民傳說故事─泰雅族、賽夏族. 新竹县政府. 2005. 
  79. ^ 李宜静. 論劍潭傳說的流變 (PDF). 康宁学报. 康宁大学. [2013]. 
  80. ^ 鯉魚山歷史變遷. 
  81. ^ 恒春县志·清·屠继善>鳅鱼精
  82. ^ 妖怪台湾: 三百年岛屿奇幻志.妖鬼神游卷 何敬尧.联经出版
  83. ^ 怪谈追追追/一鱼抵一命 嘉义兰潭鱼精抓交替?
  84. ^ 苑里志·明治30年·蔡振丰
  85. ^ 清法战争台湾外记·陶德
  86. ^ 林豪. 澎湖廳志.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3]. ISBN 95700215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9). 
  87. ^ 台阳见闻录 海翁鱼·清·唐赞衮>海翁鱼
  88. ^ 清代台湾文献中的鲸鱼传说 康宁大学
  89. ^ 台灣本土妖怪:除了「林投姐」、「椅仔姑」,還有看起來萌萌的「海棘獸」.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7-02-28 [2018-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1) (中文(台湾)). 
  90. ^ 董美妹(希‧满棒). 蘭嶼島的神話與傳統故事. 兰屿岛的神话与传统故事 (台东县立文化中心). 1997 [2020-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 
  91. ^ 新竹县采访册·清·陈朝龙
  92. ^ 邓相扬; 许木柱. 【臺灣原住民史】邵族史篇. 出版地: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2000-12-01. ISBN 9570269286 (中文(繁体)). 
  93. ^ 台湾宗敎と迷信陋习,昭和14年,曾景来
  94. ^ 94.0 94.1 夏曼.蓝波安. 八代灣的神話. 联经. 2011-09-16 [2020-09-24]. ISBN 97895708387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3). 
  95. ^ 方梓. 《采采卷耳》. 台湾: 联合文学出版社. 2008-09-21. ISBN 9789575227852 (中文(繁体)). 
  96. ^ 洪铁涛. 洪鐵濤小說集.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8-12-01 [2020-06-13]. ISBN 97898605729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97. ^ 树杞林志
  98. ^ 孙元衡. 颶風歌. 孙元衡集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1-12-01 [2020-04-11]. ISBN 97898603034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99. ^ 台湾日日新报·《照身镜“壁画作剧”》·十八甯馨
  100. ^ 《台湾民谭探源》,施翠峰,1985年
  101. ^ 范纯甫. 原住民傳說(下). 华严出版. 
  102. ^ 赤崁集祷雨篇·清·孙元衡
  103. ^ 陈肇兴. 大水行. 陈肇兴集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1-12-01. ISBN 9789860303452. 
  104. ^ 《嘉义管内采访册》·日·明治31年·不着撰人
  105. ^ 陈寿祺. 福建通志. 成文出版社. 1829年(道光9年). ISBN 9789860116298. 
  106. ^ 萧崇业. 使琉球錄. 台湾学生书局. 1579. 
  107. ^ 107.0 107.1 107.2 《雅堂文集》·日·连横
  108. ^ 桃园厅志·日·明治39年·桃园厅
  109. ^ 裨海纪游
  110. ^ 赤崁集·飓风歌·清·孙元衡
  111. ^ 陈孟君. 排灣族 palji 傳說的敘事與流傳 (PDF). 民族学研究所. 2012. 
  112. ^ 112.0 112.1 112.2 小川尚义、浅井惠伦. 原語による台灣高砂族傳說集. 南天书局. 1935 [2022-02-11]. ISBN 97895763830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113. ^ 黄嘉眉,《花莲地区撒奇莱雅族传说故事研究》,国立东华大学,2009
  114. ^ 吴明义,台湾原住民的祭仪文化,第三届新台湾史研习营,2002
  115. ^ 李献璋,《台湾民间文学集》,台北:龙文出版社,1936年6月。
  116. ^ 淡水人. 靈異傳說:淡江大學的宮燈姐姐. [2018-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117.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献:台湾通史/卷35
  118. ^ 杨丽祝. 《歌謠與生活: 日治時期台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 台湾: 稻乡出版社. 2000. ISBN 9789867862150 (中文(繁体)). 
  119. ^ 石坂庄作. 金包里の傳說二っ三つ. 南方土俗 (台北帝国大学土俗人种学研究室). 1935-08. 
  120. ^ 吴敏显. 《宜蘭河的故事》. 台湾: 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 2010. ISBN 9789860221138 (中文(繁体)). 
  121. ^ 何敬尧; 鱼侬. 《臺灣妖怪百寶圖》. 台湾: 九歌出版社. 2022. ISBN 9789864505753 (中文(繁体)). 
  122. ^ 第十一屆台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2018-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7). 
  123. ^ 123.0 123.1 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六冊:布農族-前篇.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1915 [2020-06-20]. ISBN 97898601355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124. ^ 陈春香,台东市马兰阿美从巫师到乩童信仰的转变-以金龙宫为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台东大学,2017-09
  125. ^ 新闻挖挖哇 台湾妖怪传奇
  126. ^ 《台湾の蕃族研究》,铃木作太郎,台湾史籍刊行会,昭和7年
  127. ^ 洪铁涛,王雅仪编,《洪铁涛小说集》,台湾文学馆,2018年
  128. ^ 吴明义,台湾原住民的祭仪文化,第三届新台湾史研习营,2002
  129. ^ 王韵筑、吴杰澄. 山中詭奇談!雪山魔女向你招手 千萬別跟否則‧‧‧‧‧. [2014-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1). 
  130. ^ 大卫·莱特. 初探福爾摩沙: 荷蘭筆記.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1-01-01. ISBN 9860270082. 
  131. ^ 《台湾旅游地区灵异实录》[1995]咏圣文化、作者:刘川裕。ISBN 9789579995221
  132. ^ 高芷琳,澎湖女鬼故事探析,澎湖县文化局,2006-09
  133. ^ 《嘉义乡土概况》·日·昭和8年·玉川公学校
  134. ^ 黄瀞仪. 哪些靈異節目最經典?網曝:這張照片至今仍不敢看. 中时新闻网. 2020-09-18 [2021-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135. ^ 林二郎,以大巴六九部落的实践经验刍建卑南族巫术的理论,国立台南大学,2005
  136. ^ 2003年4月6日联合报北县新闻
  137. ^ 世界现代怪异事典,朝里树,2020年,笠间书院
  138. ^ 董芳苑. 《台灣宗教論集》. 台湾: 前卫出版社. 2008. ISBN 9789578015982 (中文(繁体)). 
  139. ^ 《幽灵の话》,台湾自动车界,昭和14年7月,台湾自动车界社
  140. ^ 奥威尼.卡露斯盎. 雲豹的傳人. 晨星. 1992-04 [2021-04-11]. ISBN 9575835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141. ^ 达西乌拉弯‧毕马. 鄒族神話與傳說. 晨星. [2003-07-15]. ISBN 95745545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142. ^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祭儀Mikongu.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 
  143. ^ 希南.巴娜妲燕、孙大川. 達悟族:飛魚之神: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六). 新自然主义. [2013-04-01]. ISBN 9789576964923. 
  144. ^ 144.0 144.1 144.2 144.3 144.4 144.5 巴苏亚.博伊哲努. 阿里山鄒族神話樹. 原住民民族学院. 东华大学. [20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145. ^ 洪英圣. 台灣先住民腳印—十族文化傳奇. 时报. 1993-09-16 [2020-05-04]. ISBN 95713078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146. ^ 146.0 146.1 澎湖台湾记略·清·杜臻
  147. ^ 鹿忆鹿. 粟種與火種:臺灣原住民族的神話與傳說. 秀威经典. 2017-06-23 [2020-04-25]. ISBN 97898694686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148. ^ 达西乌拉弯‧毕马. 布農族神話與傳說. 晨星. [2003-08-01]. ISBN 95745547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149. ^ 台北帝国大学 土俗人种学研究室. 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 行政院原民会. 2011 [2020-05-10]. ISBN 97898602678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7). 
  150. ^ 李壬癸. 臺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 常民文化. 1997-02-15 [2020-04-29]. ISBN 95784910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0). 
  151. ^ 新竹县赛夏族矮灵祭(pasta'ay)
  152. ^ 刘育玲. 台灣原住民矮人傳說研究. 东华大学中国文学系. 2015年1月. 
  153. ^ 袁枚. 海中毛人張口生風. 子不语 (中经社). 1991-12-15 [2020-04-10]. ISBN 95792709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154. ^ 《荒埔中的传奇》 [永久失效链接]
  155. ^ 噶玛兰厅志.清.陈淑均
  156. ^ 澎湖厅志.清.蔡麟祥
  157. ^ 巴苏亚.博伊哲努,原住民族传说中的奇异民族,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2008年10月
  158. ^ 张宇欣,《传统?再现?sakizaya信仰与祭仪之初探》,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2007
  159. ^ 达西乌拉湾‧毕马(田哲益). 《太魯閣族神話與傳說》. 晨星. 2020-07-10 [2022-11-04]. ISBN 9789865529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4). 
  160. ^ 巴苏亚.博伊哲努,原住民族传说中的奇异民族,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2008年10月
  161. ^ 太魯閣族-巨人傳說.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162. ^ 刘泽民. 屏東潮州「大腳仙林」地名考--傳說與文獻的對話. 《台湾文献别册》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8-12, (第27册) (中文(台湾)). 
  163. ^ 163.0 163.1 王嵩山、汪明辉、浦忠成. 臺灣原住民史─鄒族史篇.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1-07-01 [2020-05-06]. ISBN 9789570286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4). 
  164. ^ 蔡义方卓志昌许哲峰(指导老师). 第九屆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巨人腳印. 中华民国教育部. 屏东县玛家乡佳义国民小学. [2008-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165. ^ 巴苏亚.博伊哲努,原住民族传说中的奇异民族,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2008年10月
  166. ^ 孙大川,台湾原住民的传统体育研究-以卑南、阿美族为对象,行政院体育委员会,2003-10
  167. ^ 达英、拿答弗、撒万、葛斯阿门(根志优).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泰雅族. 台湾原住民. 2008-09-01 [2020-05-31]. ISBN 9789573008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9). 
  168. ^ 番境补遗·清·郁永河
  169. ^ 《诸番志》·宋·赵如适
  170. ^ 王诗琅,《台湾民间故事》,玉山社,ISBN 9578246048
  171. ^ 《重修台湾府志》·清·康熙51年·周元文
  172. ^ 余光弘. 臺灣原住民史-雅美族史篇.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8-12-01]. ISBN 9789570231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8). 
  173. ^ 简史朗、孙大川. 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 新自然主义. 2013-04-01 [2020-04-23]. ISBN 97895769648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174. ^ 《澎湖三十六岛歌》·清·范学洙
  175. ^ 175.0 175.1 李秀兰、督固‧撒耘. 撒奇萊雅族雙語對照族語學習讀本:妲媧的微笑. 财团法人花莲县帝瓦伊撒耘文化艺术基金会. 2010. 
  176. ^ 林道生. 原住民神話故事全集. 汉艺色研. 2001. ISBN 9789576964886. 
  177. ^ 林豪勋 / 陈光荣. 卑南族神話故事集錦. 台东县政府文化局. 1994-06-01 [202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7). 
  178. ^ 王洛夫. 妖怪、神靈與奇事:台灣原住民故事. 联经. 2016-05-04 [2020-04-04]. ISBN 9789570847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9). 
  179. ^ 台湾日日新报·照身镜“吴赛屿”·十八甯馨
  180. ^ 施翠峰. 臺灣原住民身體裝飾與服飾. 国立历史博物馆. 2004-08-01. ISBN 9789570179521. 
  181. ^ 《巴宰族传说:番婆鬼的文化观点》[永久失效链接]
  182. ^ 曾建次. 祖靈的腳步. 晨星. 1998-06-30 [2020-06-30]. ISBN 95758365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183. ^ 台湾史料集成编辑委员会. 臺灣府志. 远流. 2004-11-25 [2021-01-04]. ISBN 95701890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184. ^ 台湾日日新报·明治39年·一月三十日
  185. ^ 185.0 185.1 王崧兴. 馬太安阿美族之宗教及神話. 中央研究院. 民族学研究所. [1961年 秋季].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186. ^ 黄文博. 《南瀛探索-臺南地區發展史(上冊)》. 台南县教育局教学发展课. 1999-12-01 [2021-07-12]. ISBN 97895701648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187. ^ 八宝公主庙
  188. ^ 白顺裕. 台灣的厲鬼信仰 —姑娘廟與冥婚. 内坜社大. [201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7) (中文(台湾)). 
  189. ^ 林川夫、金关丈夫. 《民俗台灣》. 台湾: 武陵出版社. 1990. ISBN 9789573500001 (中文(繁体)). 
  190. ^ 七星潭青石公.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191. ^ 海豚男. 神明怎麼那麼可愛!:寶島諸神降落,有看有保庇!. 如何出版社. 2022. ISBN 9789861366319. 
  192. ^ 《海に关する台湾の传说》(一),台湾水产杂志,塘翠生,台湾水产协会,大正14年
  193. ^ 李志祥. 〈洲仔尾採訪考察錄〉. 《南瀛文献》 (台南县政府). 2009-09, 第八辑: 页134、135. ISSN 1812-7223. 
  194. ^ 谢宜安. 特搜!臺灣都市傳說. 盖亚. 2020-03-11 [2020-06-25]. ISBN 9789863194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195. ^ 文:林美容. 《台灣鬼仔古》:20年前的二二八行動劇,扮演「陳儀」的演員意外身亡.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8) (中文(中国大陆)). 
  196. ^ 谢淑琴. 娃娃會殺人?. 《联合报》. 1993-09-01 (中文(台湾)). 
  197. ^ 温宗翰. 過年的由來│追溯一段臺灣人神相挺的古老故事.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节录自:温宗翰,〈毁灭与重生──论台湾过年传说与习俗中的时空神圣性〉,发表于“华人宗教变迁与创新:妈祖与民间信仰国际研讨会”,财团法人台湾省新港奉天宫主办,台湾淡南民俗文化研究会、东华大学台湾文化学系等承办,2012年11月3-4日
  198. ^ 姜佩君. 澎湖民間傳說. 圣环. 2016-10-01 [2020-06-23]. ISBN 97895778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199. ^ 陈永顺. 石頭神坐鎮 水鬼不作怪 大林阿彌陀公廟傳奇 驅邪庇佑地方. 《联合报》. 1992-09-12 (中文(台湾)). 
  200. ^ 达西乌拉弯‧毕马. 《阿美族神話與傳說》. 晨星. 2003/09/01 [2021-02-25]. ISBN 95745547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3). 
  201. ^ 黄叔璥. 臺海使槎錄.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722 [2020-05-06]. ISBN 95700794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202. ^ 陈宛茜. 澎湖海底有鬼城?小說家5年抓到200隻台灣妖怪. [2016-08-29]. [失效链接]
  203. ^ 「女鬼橋」不畏新冠肺炎上映 嚴正嵐被「感應」狂嘔吐.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204. ^ 「女鬼橋」首映祈求打破「疫情」 孟耿如高分貝奪冠.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205. ^ 朴子公学校日籍教师群、施嘉明 译,《朴树之荫》,台湾商务,2007年
  206. ^ 北投历史老街部分: 畜魂碑和猪屠口
  207. ^ 百年「豬灶」荒廢傳靈異 彰化芳苑全村辦科儀送畜靈 - 自由時報.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208. ^ 陈昭伊. 祭儀中的植物運用及其象徵— 以魯凱族霧台部落為例之研究. 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2011. 
  209. ^ 台湾日日新报·大正11年·八月三十日
  210. ^ 《台湾宗敎と迷信陋习》,曾景来,台湾宗敎研究会,昭和13年
  211. ^ 農業休閒旅遊來去儒林吹吹風 (PDF). 彰化县二林镇立图书馆. 
  212. ^ 萬善爺. 泰国暹罗代天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213. ^ 爭地大鬥法. 财团法人南鲲鯓代天府.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214. ^ 何亚芳. 永遠的傷痕!戰鬥中留下的記號 南鯤吳三王額頭破損由來. 三立新闻网.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215. ^ 龙䂵者,大铜炮也。成功泊舟粤海中,见水底有光上腾,数日不灭,意必异宝,使善泅者入海试探,见两铜炮浮游往来,以报,命多人持巨絙牵出之,一化龙去,一就缚。既出,斑驳陆离,若古彝鼎,光艳炫日,不似沈埋泥沙中物,较红衣炮不加大而受药弹独多。先投小铁丸斗许,乃入大弹;及发,大弹先出,铁丸随之,所至一方糜烂。成功出兵,必载与俱,名曰龙䂵。然龙䂵有前知,所往利,即数人牵之不知重;否则百人挽之不动,以卜战胜,莫不验。康熙十八年,刘国轩将攻泉郡,龙䂵不肯行,强舁之往,及发,又不燃;国轩怒,杖之八十,一发而炸裂如粉,伤者甚众。
  216. ^ 《台湾采访册》记载:‘嘉庆十六年六月十八夜,海中突有火起,始则星星数点,或浮、或沉,继则渐高、渐起,已数千万点矣。既而合为一堆,赫赫炎炎,气熏蒸甚,俄而大风拂拂,送火从小琉球来。居人惊惶奔走,无处逃生,自分必死于是矣。火至,人皆仆地,且觉火气蒸人,甚于酷暑。数刻,火退,起视茅舍依然,而薯叶被火,焦赤如霜叶,然不甚灾。又闻沿海一带居民,夜见火光惊起,遥见火中如千军万马,杂沓飘飘而来,过小琉球,逾时始没。或云嘉庆十四年五月间事。’
  217. ^ 《台湾采访册》记载:‘有屈曲如虹者,有白气直冲,或一道、或二三道、或四五六七道不等。常夜出光明如昼,皆谓之:“白虹”。每见于天,不久即主有干戈之衅,于秋时尤验。’
  218. ^ 妖怪学杂志,第五号,明治33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