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车站

位於台北市的台鐵・台灣高鐵・台北捷運車站,與桃園捷運台北車站共站

台北车站[a]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为台铁台湾高铁台北捷运地下化铁路车站,与机场捷运台北车站共站,周边有台北综合交通中心国光客运台北车站等巴士及公路客运站点。其担负台北都市中央车站的功能,并与板桥车站南港车站并列为台北都会区三大交通枢纽,也是全台运量最大的铁路车站。2004年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该站周围每日进出人次粗略估计数值约为10万[6];2013年,一份报导显示该站总使用人次位居全球各车站排行中第25名[7]

台北车站

Taipei Station(台铁、台湾高铁)
Taipei Main Station(台北捷运)
台北车站夜景(2021年1月15日摄)
台北车站夜景(2021年1月15日摄)
位置 台湾
台北市中正区黎明里
台铁、高铁:北平西路3号
台北捷运:忠孝西路一段49号
地理坐标25°2′52″N 121°31′2″E / 25.04778°N 121.51722°E / 25.04778; 121.51722
车站类别台铁、高铁、捷运车站
运营者台湾铁路公司标志 台湾铁路公司
台湾高铁 台湾高铁公司
台北捷运公司
途经线路台湾铁路 台铁纵贯线
台湾高速铁路
 淡水信义线
板南线
距离纵贯线:里程基隆端28.3公里
换乘交通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车站
车站层数地上6层、地下4层
无障碍车站
月台台铁:岛式站台2座
高铁:岛式站台2座
板南线:东西向岛式站台1座
淡水信义线:南北向岛式站台1座
股道台铁:5
高铁:4
台北捷运:4
其他信息
车站代码台铁:1000(1001环岛)
高铁:TPE/02
淡水信义线R10(工程编号:R13)
板南线BL12(工程编号:BL7)[1]
电报码ㄊㄞ
车站等级特等站
网站www.metro.taipei
www.railway.gov.tw
www.thsrc.com.tw
历史
启用日期纵贯线:1891年10月20日
(现今站房:1989年9月2日)
淡水信义线淡水线):
1997年12月25日
板南线南港线):
1999年12月24日
高铁:2007年3月2日
旧称台北火车站、台北停车场、台北驿[2]
营运信息
乘客数量
台铁:113,506[3]人次
高铁:86,758人次[4]
台北捷运:272,682[5]人次(2022年12月)
排行台铁:第1名(2023年)
高铁:第1名(2023年)
台北捷运:第1名/119站
首班车 淡水信义线
往淡水:06:00
往象山:06:00
板南线
往南港展览馆:06:00
往顶埔:06:00
末班车 淡水信义线
往淡水:00:35
往象山:00:41
板南线
往南港展览馆:00:45
往顶埔:00:45
邻近车站
上一站 台湾高速铁路 下一站
南港
9.2km
起讫站
台湾高铁
里程南港9.2km
板桥
7.2km
上一站 台湾铁路 下一站
松山
6.4km
纵贯线
里程基隆28.3km
万华
2.8km
上一站 台北捷运 下一站
台大医院
R09
淡水信义线
淡水线
R10
中山
R11
西门
BL11
板南线
南港线
BL12
善导寺
BL13
位置
地图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汉字台北车站
注音ㄊㄞˊ ㄅㄟˇ ㄔㄜ ㄓㄢˋ
汉语拼音Táiběi Chēzhàn
威妥玛拼音Taipei Chechan
台语罗马字Tâi-pak Tshia-tsām
客语白话字Thòi-pet Chhâ-cham
日语假名日治:臺北驛たいほくえき Taihoku eki [2]
現行廣播:台北駅タイペイえき Taipei eki

车站概要

编辑

台北车站于1891年(清光绪17年)10月20日设站[8],历经多次迁移与改建后,现今站体启用于1989年9月2日(参见“历史”一段),台湾铁路公司(及其前身台铁局)的本部也设于此;之后随着台北捷运、台湾高铁、桃园机场捷运的进驻,形成幅员广阔的地下街区。车站周边有商办补习班聚集的台北站前商圈,以及以批发店铺著称的后站商圈,若再连结台北综合交通中心捷运北门站华山地区华山艺文特区华山大草原)等周围之“台北车站特定专用区”设施,面积可达46.31公顷[9]。其亦为柯文哲市府所规划“西区门户计划区”的核心设施。

台北车站由于最早仅提供火车(常规铁路)服务,因此又被俗称为“台北火车站”。台语则称为“台北火车头”(台湾话臺北火車頭台罗Tâi-pak Hué-tshia-thâu)或“台北车头”(台湾话臺北車頭台罗Tâi-pak Tshia-thâu),捷运上之广播为“台北车站”(台湾话台北車站台罗Tâi-pak Tshia-tsām)。2010年代后部分网友简称之为“北车[10]

日治时期的“台北驿”以音读たいほくえき Taihoku eki”作读音 [2],英语站名亦以日本语读音译作“Taihoku[11][12]。与日治时期不同,2018年夏季台北捷运于部分车站新增日本语到站广播时,本站以“台北駅タイペイえき Taipei eki”为读音做广播。2023年夏季,台北捷运于本站新增韩语到站广播,以“타이베이 역台北驛 Taibei yeog”为广播。

 
馆前路摄向台北车站夜景

铁路线

编辑

台北车站有多条铁道线路驶入,可搭乘台铁纵贯线台湾高铁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以及台北捷运板南线,并设有连通道连接位于机场捷运站体

车站主体建筑位于由北平西路(车站段已经转作广场用地)、承德路市民大道(郑州路)与公园路所包围的区块,其他周边主要道路包括忠孝西路中山北路等。台北车站属于台铁车站等级中的特等站,各级列车均有停靠,台铁现使用第3、4站台,第3站台为纵贯线逆行(南向)站台,第4站台为顺行(北向)站台。高铁台北站亦为所有车次的停靠站,使用南侧第1、2站台,在高铁南港站启用前同时是高铁北端起迄站。

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与板南线车站分别位于车站主体建筑的东侧(公园路)与南侧(忠孝西路),高运量捷运线路行车控制中心位于地下5层。由于淡水信义线、板南线站台层间并未重叠,故需经由地下2层的捷运大厅层换乘,两者间为共站换乘。淡水信义线车站北端地下3层的穿堂层亦设有台铁与高铁的简易售票处与剪票口,以便相互换乘。机场捷运车站位于车站主体西侧,与台北双子星共构。车站编号方面,淡水信义线为R10,板南线为BL12,机场捷运则为A1

车站构造

编辑
 
傍晚的台北车站中庭

台北车站车站主体为地上6层、地下4层、长149米、宽110米之建筑,车站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平面与地下停车场,南侧为“站前广场”。 一楼大厅东、西、南、北各有三个出入口,台铁售票处与列车动态显示板(TIDS)亦设于此,二楼为微风台北车站美食街,三楼以上楼层为台湾铁路公司本部办公室、综合调度所行控中心等单位使用。地下1楼为穿堂层,北侧透过中山地下街台北地下街京站时尚广场、机场捷运站、台北综合交通中心连通;南侧与诚品站前店连通。

台铁、高铁站台层位于地下2楼,共有4座长度330米、宽度9米的岛式站台、以及9线轨道。其中南侧第1、2站台、以及其包夹的4线采用标准轨,由高铁使用;其余第3、4站台及其包夹的5线(含一通过线)为窄轨,由台铁使用。

地下3楼为台北捷运板南线车站、地下4楼为淡水信义线车站,本站设有低站台门。地下2楼为进、出站闸门及两线间换乘穿堂层;地下1楼与站内地下商场连通,并设有8座出入口。出口M6与寿德大楼HOYII和亿北车站美食商场及台北凯撒大饭店Metro A8地下美食街连通;西侧与站前地下街K区地下街连通。本站与邻近的善导寺站台大医院站,以及中正纪念堂站均设计为民防车站,以防止空袭炸弹破坏[13]

由于其庞大而复杂的站体结构在台湾非常少见,因此又被戏称为“全台最大迷宫”[14],台铁甚至为此研发导航APP[15][16]

车站楼层

编辑
 
台北车站一楼的商店
 
台北车站地下一楼的步行通道
 
台铁台北车站2006年以后轨道配线图
地上
六楼
|
三楼
台铁公司
办公层
台铁公司本部、综合调度所行控中心
高铁车务人员办公室(向台铁公司租用)
YMCA等民间企业或团体(向台铁公司租用)
台铁演艺厅
台铁企业工会
地上
二楼
商业层 微风台北车站(美食街部分)(无障碍电梯位于东二门)
卫生间
地面 大厅层 出入口
台铁售票处、自动售票机旅游服务中心
微风台北车站
台铁询问处、台铁值班站长室、铁路警察分驻所
高铁售票处、高铁警察分驻所、高铁宪兵服务处
台铁总公司出入口、警卫室
台铁行李房 台铁行包中心(独立结构)
高铁办公层 高铁站务人员办公室
地下
一楼
穿堂层 高铁售票处、高铁/台铁 自动售票机、剪票口及等候区
微风台北车站
卫生间
地下停车场国军运输服务处、杨荣华纪念牌
与高铁、台铁月台以及捷运车站地下一楼连通
地下街 中山地下街台北地下街诚品站前店站前地下街、卫生间
机场捷运站台北综合交通中心地下一楼连通(最远可达北门站
地下
二楼
捷运大厅层 询问处、验票闸门卫生间(付费区内)
板南线淡水信义线 换乘区、自动扶梯直达捷运月台
捷运办公层
(独立结构)
捷运行控中心参观简报室
(另有交控中心简报室)
A 台铁管制层 台铁行车室、站体监控中心
B 1A月台   台湾高铁台中左营 方向
第一月台岛式月台(南下)
1B月台   台湾高铁台中左营 方向
2A月台   台湾高铁南港 方向
第二月台岛式月台(北上)
2B月台   台湾高铁南港 方向
第五股道 待避线
3A月台  西部干线莺歌桃园中坜新竹北湖湖口苗栗三义台中彰化员林斗六嘉义新左营高雄屏东潮州枋寮 方向
 东部干线树林 方向
第三月台(岛式月台)(逆行)
3B月台  西部干线莺歌桃园中坜新竹北湖湖口苗栗三义台中彰化员林斗六嘉义新左营高雄屏东潮州枋寮 方向
 东部干线树林 方向
4A月台  西部干线松山南港汐止七堵基隆 方向
 东部干线瑞芳双溪福隆宜兰罗东苏澳新苏澳花莲志学寿丰凤林台东知本 方向
第四月台(岛式月台)(顺行)
4B月台  西部干线松山南港汐止七堵基隆 方向
 东部干线瑞芳双溪福隆宜兰罗东苏澳新苏澳花莲志学寿丰凤林台东知本 方向
台铁办公层 员工训练教室
C 机房层 机房
地下
三楼
穿堂层
(捷运行乘
入口)
高铁/台铁 售票处、自动售票机、剪票口
自动扶梯往B2高铁、台铁月台
捷运验票闸门、询问处、失物招领处、艺廊
卫生间(付费区内、外均有)
地下街 台北地下街中山地下街
台北综合交通中心地下三楼连通
三站台   板南线南港展览馆方向(BL13 善导寺站
岛式站台,左侧开门
四站台    板南线顶埔亚东医院方向(BL11 西门站
行控中心
(独立结构)
高运量行车控制中心
(另有交通控制中心)
地下
四楼
一站台   淡水信义线淡水北投方向(R11 中山站
岛式站台,左侧开门
二站台    淡水信义线象山大安方向(R09 台大医院站

※备注:

  1. 地下一楼共有十二间卫生间,其中三间由一楼出入,四间在付费区内(高铁台铁各两间),一间由第四站台身障电梯出入(身障厕所)。
  2. 地下三楼的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穿堂部分及地下四楼的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月台与台铁站体同时施作。
  3. 地下三楼付费区内,台北捷运与台铁均设有无障碍电梯可抵达站台层搭车,前往高铁站台请由大厅一楼搭乘专用电梯前往。
 
捷运站内换乘用自动扶梯
 
台铁站内无障碍电梯 

车站出口

编辑

高铁・台铁车站出口

编辑
 
台北车站北一门

高铁、台铁车站主体建筑每面各有三个出入口,其中东二门与西二门作为进出台铁总公司之用,一般旅客不能进入,除进出演艺厅或二楼的身障电梯外其他皆不对外开放。以下为相对位置图:

西A区 北三门 北二门 北一门 东A区
北B区 北A区
西一门 站厅 东一门
西二门 东二门
西三门 东三门
西B区 南三门 南二门 南一门 东B区
南B区 南A区

台北捷运车站出口

编辑

在台北车站周边的捷运与地下街的出口中,位于台北捷运车站范围内的出口编号使用蓝色字体,并冠上字母“M”作为识别(取Metro之意),现有M1M8录得8座出口。出口M1、M2位于淡水线站台北端,出口M3、M7、M8位于南港线站台东端,出口M4、M5、M6位于南港线站台西端。无障碍电梯设于出口M2、M4、M8。

出入口 图片 位置
      出口Y2、台铁高铁(北一门)(市民大道南侧)
        市民大道(市民大道南侧)
      天成饭店(忠孝西路北侧)
        台铁高铁(南一门)(忠孝西路北侧)
      站前广场(忠孝西路北侧)
    台北凯撒大饭店(忠孝西路南侧,和台北凯撒大饭店地下室及寿德大楼地下室连通)
    中山北路(忠孝西路北侧)
        公园路(忠孝西路南侧,公园路口;与联合开发大楼共构
注:  设有电梯 |   设有手扶梯

捷运的出口启用共分四次,并不是同时启用的,在台北车站未通车前,出口M1、M2已经与中山地下街一同启用;与捷运站一同启用的是出口M3、出口M4、出口M7;通车后不久,出口M6才启用,启用初期先与寿德大楼连通,后又与凯撒饭店连通;随着出口M8的大楼工程进度,M8出口后来才进行开放;由于站前广场与地下街工程影响,最后完工的是出口M5,之后站前广场的地下街也完工开放。

 
台北车站平面位置图

地下街出口

编辑
站前地下街
出口编号使用灰底粉红字,并冠上字母“Z”作为识别,现有Z1Z10录得10座出口,过去站前地下街部分启用时,曾将站前地下街出口5(今出口Z2)编号为本站捷运出口9(当时未使用英文识别码,捷运出口1-8即为今出口M1-M8)。
 
Z10出口
K区地下街
出口编号使用灰底橘字,并冠上字母“K”作为识别,现有K1K12录得12座出口。
台北地下街
出口编号使用灰底黄字,并冠上字母“Y”作为识别,现有Y1Y28录得28座出口。
 
Y1出口
中山地下街
出口编号使用灰底红字,并冠上字母“R”作为识别,连通至中山双连站
 
R1出口

历史

编辑

台铁台北车站

编辑

第一代车站

编辑
初代车站

初代台北车站[b]位于大稻埕市街南侧,约位于今台北市郑州路(市民大道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红砖色新大楼的位置,在清代称为“台北火车码头”,而“台北火车票房”则是指售票处。光绪17年(1891年)10月20日,随着分别往新竹基隆的铁路相继通车而启用,为一座欧洲式棚式车站[c]

日本统治台湾后,明治29年(1896年)7月5日,由帝国陆军临时台湾铁道队重启运营[17]。明治34年(1901年)8月25日,纵贯线改线开通及淡水线通车,作为改线后纵贯线车站以及淡水线起点的台北车站移转到现址[d]运营,即第2代车站(详见下文#第二代车站段落),同时初代车站内改设置专营货运的货物站“淡水河岸货物取扱所[18]。同年10月,初代站舍租给“汽车会社”(今川崎重工业)作为工厂使用(明治41年(1908年)拆除[e])。

明治35年(1902年)2月1日,“淡水河岸货物取扱所”改称“大稻埕乘降场”兼办客运[21],同年6月1日改称“大稻埕停车场[22],明治36年(1903年)成为淡水线发车站[23],明治41年(1908年)迁至初代车站旧址,并且原地新建日式木造车站。

大正4年(1915年)8月17日,大稻埕停车场改为货运站,客运由同日启用的北门乘降场(后改称北门停车场)接办[24]。昭和12年(1937年)12月1日,桦山货物驿[f]落成,大稻埕停车场废止[25],货运由桦山接办。

第二代车站

编辑
 
第2代车站
 
1914年的台北驿(第2代车站)

为配合铁路改线、市区改正计划与考量日本人需求,将车站位置向东移至台北府城北侧城墙附近(后来城墙被拆除,改筑为“北三线道路”,即今忠孝西路)。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第2代车站于明治34年(1901年)8月25日随着淡水线通车及新竹基隆铁路改线完工而启用,当时称为“台北停车场”,车站位于台北市北门町 [2],正门开在“表町通”(今馆前路),并与台湾总督府博物馆(今国立台湾博物馆)遥遥相立。随后并于明治41年(1908年)在第2代车站斜对面兴建当时以设备高级著称的台湾铁道饭店(1945年毁于美国与中华民国联军空袭,现址为新光摩天大楼)。

后车站

编辑

大正12年(1923年)3月16日,另外兴建于车站内轨道区北侧,规模较小的台北后车站启用,当时称为“里台北驿”,取代同日废除的北门停车场成为淡水线的新起讫站[26],并便利当时聚居于大稻埕的本岛人(即台湾人)进出车站。台北后车站为一栋木造建筑,建筑外貌较为小巧。台湾人将里台北驿称为“后车头”(台罗:āu-tshia-thâu),或沿用日本人的“后驿”(台罗:āu-ia̍h)。

台北后车站于1988年随着淡水线铁路废止而停用,民间原计划发起保存后站站舍,但1989年9月23日突然被火烧毁。2001年9月,在原址附近的市民大道与太原路口设立之“后火车站怀旧广场”落成,该广场上布设了一座简易的模拟站台,及陈列由台铁提供的单节客车[27][28]。后于2020年12月进行广场改造,移除列车及站台,于2021年6月完工。

第三代车站

编辑
 
第3代车站

由于原有的前站空间不敷使用,因此自昭和14年(1939年)起原地改建为带有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方块型水泥建筑(第3代车站),由宇敷赳夫所设计。于昭和15年(1940年)落成[29][30],当时改称“台北驿”(日语:臺北驛たいほくえき Taihoku eki ? [2]),内部可用空间也因此增加不少。此外,昭和5年(1930年)从民营收归市营的巴士,也以台北车站作为线路的主要端点站之一。

战后,第3代车站持续留存使用,并于1977年南港调车场落成后,利用前站与后站间,原本的客车场用地增建两座月台。由于位处市中心,过去公路局长途客运(现在的国光客运)的台北总站即位于前站两侧[g],加上行经车站附近道路并设站的市区巴士、短程客运线路越来越多,大台北地区最大交通综合交通中心的地位因此逐渐确立;车站建筑也成为台北市的交通地标,以及许多北上旅游、工作或求学的中南部民众对于台北的重要印象。

进入1980年代之后,随着台北铁路地下化专案第一阶段工程启动,第3代车站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86年2月24日,在完成最后一次春节疏运任务后,第3代车站正式停用,并自3月1日开始拆除。

第四代临时车站

编辑

铁路地下化过程中,工程单位拆除第3代车站东侧的扇形机车库,于扇形机车库及第3代车站原址间兴建新的地下化车站。由于第3代车站已经先行拆除,因此台铁曾于第4代车站启用前,在第3代车站旧址西侧兴建临时车站使用,而被部分民众认为是第4代车站。

年表
  • 1986年3月1日 - 第3代车站开始拆除,临时车站启用。
  • 1988年7月16日 - 台铁淡水线因改建捷运而废止。
  • 2000年 - 临时车站拆除。

第四代车站

编辑
 
鸟瞰第4代车站
 
第4代车站现貌

第4代车站于1989年9月2日随着铁路地下化工程完工通车而启用,也就是现在的台北车站大楼。此为台湾第一座地下化铁路车站,由建筑师沈祖海陈其宽郭茂林共同设计,建筑主体为仿闽南式传统建筑设计,其屋顶采单檐庑殿顶盝顶),建筑中央并设有天井。站台配置有全台湾第一套的列车到站警示灯,当列车到站时会闪亮以提醒乘客,一楼大厅中央售票房上方则装有两面从香港引进的翻牌式时刻表[31]。车站并设商场,最初在二楼委外出租设立金华百货,但因承租者积欠租金,台铁局经法律诉讼于2005年收回,2007年由微风集团中标,经5亿元重新装修后改名为“微风台北车站”,以餐饮美食为卖点,在同年6月开幕。2011年,微风台北车站的店铺范围扩大至车站1楼与地下1楼。

台北车站大楼落成启用后,台铁局本部(原位于日治时期铁道部厅舍)与各地CTC总机室(合并后称行控中心)也先后搬入,当时亦成为台北的新地标,但也由于建筑外观与披萨专卖店必胜客的商标相似之故被戏称为“披萨屋”[32];室内设施布置特别是一楼大厅,呈现明显的对称,加上随着指标渐多日趋混乱,故旅客迷路事件迄今时有所闻,屡被批评为“迷宫”[33]。在2010年底车站改善工程时,翻新并改善动线标示;后来为防止游民聚集大厅而不设座椅,却意外形成民众于大厅席地而坐的现象(地面格子黑白相间,大多人坐在黑色格子,形成特殊默契),尤其周末连假时聚集众多移工

年表
  • 1989年9月2日 - 第4代车站地下化工事完成。
  • 1997年12月25日 - 捷运淡水线站区开业[34](p. 327)。(关于捷运车站历史请见下文台北捷运台北车站段落)
  • 1999年12月24日 - 捷运板南线(南港线)站区开业[34](p. 328)。(关于捷运车站历史请见下文台北捷运台北车站段落)
  • 2001年
    • 9月17日 - 地下层因纳莉台风淹没[34](pp. 122-124)
    • 9月22日 - 台铁本站以西之运行重启[35]
  • 2004年4月5日 - 台铁第1、2站台及其4股道停用,高铁站台改建工程开始,正式永久转交给高铁。
  • 2007年3月2日 - 台湾高铁站区开业,第1、2站台重新启用,B1层中央设置穿堂(关于高铁站历史请见下文台湾高铁台北站段落)
  • 2015年12月4日 - 台铁台北车站与JR西日本大阪站缔结姊妹站[36]
车站改善工程
编辑

2010年,有鉴于台北车站站体完成已经超过二十年,由于当年设计未有长远考虑,其进出站动线、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捷运、高铁、公路客运等甚至机场捷运带来的庞大旅客需求,故配合诚品站前店地下街工程,率先完成“地下一楼东侧人行通道新建工程”及“地下一楼西侧人行通道贯通工程”,作为整个改善工程的开端[37]。此外,除了针对动线标示、消防设施、化妆室改善及大厅屋顶翻修外,原置于车站一楼中央的台铁售票设施于2011年9月19日西移,使中央区域成为开放之公共空间,并可做为展演场地之用[38]。原设于售票房上方两面的翻牌式时刻表原本将报废,但因其为全台仅有具独特性,经争取后一面随售票房西移工程搬迁续用,置于中央大厅西侧,旁边置有书法家董阳孜之“台北车站”题字,另一面则拆下保存(惟该面时刻表亦于2019年退役)。全部改善工程至2012年6月完工,总经费约新台币8到9亿元。

除了车站内部之外,台北车站站体自2012年11月22日起进行屋顶翻修[39],2015年5月11日起动工进行屋顶铺设[40],将原以混凝土铺设的屋顶改为瓦片,于2016年7月完工[41]

此外,台铁与承包站内商场经营的微风集团合作,2016年10月7日于中央大厅东侧启用“嘟嘟钟”装置艺术时钟,每天上午6时至午夜12时的每个整点进行长达2分36秒的报时表演,以台语民谣《丢丢铜仔》为主题旋律。中央大厅内的多媒体影音墙也会与嘟嘟钟连动,播出台铁的铁道风貌[42];惟多媒体影音墙已于2022年拆除。

西区门户计划
编辑

台北市政府曾对台北车站及周边地区提出“中央车站与中央公园整体规划设计案”,计划将台北车站(即方案名称中所指称的“中央车站”)周边与“中央艺文公园”预定地(大致为华山货运站旧址)一并进行整体规划;该案后调整为西区门户计划,惟涵盖范围有做调整。

台北捷运台北车站

编辑
 
捷运淡水信义线站台
 
捷运板南线站台
 
捷运车站淹水纪念铭板
 
台北捷运高运量行车管制中心管制席配置示意图

第四代台北车站兴建时,即已经预先建造捷运淡水线车站的穿堂与站台。最初只通车至中山站淡水线于1997年12月25日延伸运营至台北车站[34](p. 327)板南线的站台则于1999年12月24日随着板南线市政府龙山寺”段正式通车而启用[34](p. 328)

年表
  • 2001年9月17日,纳莉台风侵袭,为大台北地区带来的超大雨量已经达到“四百年防洪频率”(平均每四百年才会出现一次的洪水量),远高于捷运地下段所能承受的“两百年防洪频率”。由于防洪设施出现缺口,导致包括台北车站(两线站台)在内的数个南港线、淡水线车站严重淹水,行控中心紧急撤离(稍晚另成立临时行控);接下来的数个月,高运量系统各线路地下段必须手动并分段恢复运营(淡水线列车自2001年10月4日起恢复运营,但淡水线列车仍维持过站不停于台北车站,直到2001年10月27日才恢复停靠、同时板南线列车恢复运营新埔至忠孝复兴站)[34](p. 129)
  • 2006年12月1日:淡水线南港线低站台门正式启用,是台北捷运高运量段最先增设低站台门的车站。[34](p. 252)
  • 2012年9月29日,因应捷运新庄线东门站通车,深夜模式的“台北车站-南势角”与“北投-南势角”运营模式皆正式走入历史,运营模式改为深夜模式的“台北车站-台电大楼”与“北投-台电大楼”[34](p. 332)
  • 2013年11月23日,因应捷运信义线即将通车,深夜模式的“台北车站-台电大楼”运营模式于隔日(11月24日)的凌晨0时19分自本站开行往新店线台电大楼站的最后列车后,“台北车站-台电大楼”与“北投-台电大楼”运营模式皆正式走入历史。信义线通车后,原深夜模式的“台北车站-台电大楼”运营模式改为“台北车站-象山”运营模式[43]
  • 2014年11月15日,捷运松山线通车,深夜模式的“台北车站-象山”与“淡水-新店”运营模式皆正式走入历史[44]
  • 2020年5月16日:M2出口为配合增设自动扶梯工程暂时封闭。[45]
  • 2020年11月16日:M4出口为配合增设自动扶梯工程暂时封闭。[46]
  • 2021年2月9日:本站重置后的M2出口重新开放。
  • 2021年4月25日:M1出口为配合增设自动扶梯工程暂时封闭。[47]
  • 2021年10月17日:本站重置后的M4出口重新开放。
  • 2022年1月20日:本站重置后的M1出口重新开放。
 
装设中的捷运淡水线低站台门(当时尚未启用,地面上可见旧的列车进站警示灯未拆除)

台湾高铁台北站

编辑
 
高铁站台 (摄于2009年)
 
被封锁的B1高铁站台出口 (摄于2022年)

过去铁路地下化万板专案”中,作为临时线路兴建的台北—万华段南隧道,早已经预定未来将移交高铁使用。不过由于现有地下化的台北车站原本规划为专供台铁使用(包含高铁的运营),并未预留空间供共构的高铁站台与轨道,相关单位一度认为有必要在原有的台铁车站之外,单独新建高铁车站,因此并未针对台北车站及周边的规划进行修正。但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重新评估设站计划后,却发现难以另行兴建车站(南隧道直接连结地下化的台北车站月台,附近的地下空间又已经用完),使得日后台铁南侧的两个站台、以及相应的四线股道必须移拨给高铁,且松山—台北段南隧道也必须连带移拨[48]。过去也曾两度评估于第5股道的通过线加建站台,但该方案最终未被采纳。

台铁认为自身运量极大,两个站台不足以应付需求,所以只愿意交付一个站台与两线股道。但许多专家评估后认为:高铁需要两个站台才能正常运营。确定政府必须遵守其与台湾高速铁路公司间的合同后,为了降低交付站台与股道可能造成的冲击,台铁先行缩减站台使用,改为现今的运用模式;此外也减少列车班次。后来受到台铁员工卧轨抗争(第二次卧轨)影响,又暂时恢复为使用四个站台:南下列车由第二站台到发,北上列车由第三站台到发,第一、四站台则作为临时站台。

2004年4月5日,台铁依政府与台湾高铁公司间的合同。正式将两个站台与四线股道永久转交给高铁使用,原地下一楼广大的台铁候车室空间也必须切一半区域给高铁使用(一、二站台两自动扶梯部分),为了通行方便,原本南北两侧的入口闸门改到东西两侧,中间切割成可连通南北通道的穿堂,高铁部分也照相同方式设立。出口部分,东侧切割原停车场空间设立通道,台铁出口位置不变,高铁设立于东侧,封闭尾端两站台的自动扶梯;西侧切割原付费区出口,台铁高铁出口皆设于西侧,出闸门即是通道,因尾端四个站台的自动扶梯皆在通道上,目前皆为封闭状态。

由于高铁台北-板桥段是由交通部台北市区地下铁路工程处负责施作,高铁仍需就原有设施进行改建,但大规模改建可能会影响到同区间台铁隧道的正常运营,高铁车站因此延后启用。2007年2月1日,交通部核发高铁台北站-板桥站段适航许可证。北上列车自2月14日延伸行驶至台北站,供乘客下车,但不开放乘车;3月2日才开放乘客于台北站上车。

早期为了应付台北站庞大的乘客数量以及乘客的安全,高铁曾于B3捷运层的乘客实施站台管制,防止过多乘客至狭窄的站台等车,在B3层进站的乘客必须等到列车清理完毕才可搭乘自动扶梯上至站台。直到2016年南港站的启用和低站台门启用后才停止实施。

年表
  • 2007年3月2日 - 台湾高速铁路开业。
  • 2016年
    • 7月1日 - 高铁北端的起讫站自台北站延伸至南港站
    • 7月14日 - 低站台门启用,本站为台湾高铁首座亦是唯一一座加装站台门的车站。

利用状况

编辑

根据2022年12月资料,台北捷运本站每日旅运量约为272,682[5]人次,在台北捷运各站中排行第1名;根据2023年资料,台铁本站每日旅运量约为113,506[3],在台铁各站中排行第1名;根据2023年资料,台湾高铁本站每日旅运量约为86,758人次[4],在台湾高铁各站中排行第1名。

历年旅客人次纪录(1997-)
台湾高铁 台湾铁路 台北捷运
全年 1日平均[h] 全年 1日平均 全年 1日平均 全年 1日平均
进站 出站 来源 进站 进出站 进站 出站 来源 进站 进出站 进站 出站 来源 进站 进出站 进出站 进站 进出站
1997 未运营 19,011,301 19,882,797 38,894,098 [71] 52,086 106,559 156,779 175,174 331,953 [72] 26,130 55,326 39,226,051 n/a
1998 20,197,069 21,189,309 41,386,378 [73] 55,334 113,387 9,386,497 9,450,507 18,837,004 25,716 51,608 60,223,382 81,050 164,995
1999 23,121,042 25,490,486 48,611,528 [74] 63,345 133,182 17,836,823 17,591,350 35,428,173 48,868 97,063 84,039,701 112,213 230,245
2000 29,272,186 29,337,065 58,609,251 [75] 79,979 160,135 33,148,011 30,883,175 64,031,186 90,568 174,949 122,640,437 170,547 335,084
2001 23,647,570 23,490,962 47,138,532 [76] [i]65,871 [i]131,305 29,170,908 26,862,354 56,033,262 [j]不算出 103,171,794 n/a
2002 21,626,199 21,450,948 43,077,147 [77] 59,250 118,020 33,569,406 31,799,433 65,368,839 91,971 179,093 108,445,986 151,221 297,113
2003 19,170,014 18,953,255 38,123,269 [78] 52,521 104,447 32,460,889 31,850,327 64,311,216 88,934 176,195 102,434,485 141,455 280,642
2004 20,399,471 20,187,352 40,586,823 [79] 55,736 110,893 36,022,437 35,346,178 71,368,615 98,422 194,996 111,955,438 154,158 305,889
2005 20,228,427 19,981,921 40,210,348 [80] 55,420 110,165 37,328,123 36,637,939 73,966,062 102,269 202,647 114,176,410 157,689 312,812
2006 20,151,766 20,077,336 40,229,102 [81] 55,210 110,216 38,823,690 37,791,360 76,615,050 106,366 209,904 116,844,152 161,576 320,120
2007 4,038,417 4,132,308 8,170,725 [82] *13,240 *26,789 18,930,967 19,027,420 37,958,387 [83] 51,866 103,996 42,570,919 41,291,613 83,862,532 116,632 229,760 129,991,644 *3月2日通车
2008 9,013,287 9,057,238 18,070,525 24,626 49,373 19,818,888 19,936,354 39,755,242 54,150 108,621 47,708,236 46,261,440 93,969,676 130,350 256,747 151,795,443 209,126 414,741
2009 9,456,605 9,637,887 19,094,492 25,908 52,313 21,184,794 20,874,744 42,059,538 58,041 115,232 48,878,791 47,421,809 96,300,600 133,914 263,837 157,454,630 217,863 431,382
2010 10,695,969 10,833,175 21,529,144 29,304 58,984 22,284,076 21,993,900 44,277,976 [84] 61,052 121,309 53,488,611 52,100,119 105,588,730 146,544 289,284 171,395,850 236,900 469,577
2011 12,250,591 12,012,076 24,262,667 33,563 66,473 23,670,048 23,666,988 47,337,036 [85] 64,849 129,690 57,322,264 56,156,047 113,478,311 157,047 310,899 185,078,014 255,460 507,063
2012 12,613,732 12,677,151 25,290,883 34,463 69,100 24,506,036 24,327,985 48,834,291 [86] 66,957 133,427 57,792,054 56,866,584 114,658,638 157,901 313,276 188,784,174 259,321 515.803
2013 13,281,525 13,281,525 26,563,050 36,387 72,775 24,928,908 24,698,669 49,627,577 [87] 68,298 135,966 57,494,736 56,570,390 114,065,126 157,519 312,507 190,255,753 262,205 521,248
2014 13,565,971 13,589,225 27,155,196 37,167 74,397 25,382,980 25,156,708 50,539,688 [88] 69,542 138,465 58,668,299 58,190,980 116,859,279 160,735 320,162 194,554,163 267,444 533,025
2015 14,202,358 14,242,907 28,445,265 38,910 77,932 23,711,986 23,567,154 47,279,140 [89] 64,964 129,532 56,502,237 56,541,402 113,043,639 154,800 309,708 188,768,044 258,675 517,172
2016 14,942,288 14,949,410 29,891,698 40,938 81,895 23,382,397 23,122,418 46,504,815 [90] 63,886 127,062 57,407,269 57,556,483 114,963,752 156,850 314,109 191,360,265 261,675 523,066
2017 14,628,684 14,812,358 29,441,042 40,079 80,660 23,125,438 22,809,801 45,935,239 [91] 63,357 125,850 57,556,257 57,430,860 114,987,117 157,688 315,033 190,363,398 261,124 521,544
2018 15,086,045 15,316,916 30,402,961 41,332 83,296 22,185,724 21,891,507 44,077,231 [92] 60,783 120,760 57,932,779 57,539,833 115,472,612 158,720 316,363 189,952,804 260,834 520,419
2019 15,631,148 15,961,691 31,592,839 42,825 86,556 22,387,491 22,230,613 44,618,104 [93] 61,336 122,241 58,596,308 58,018,791 116,615,099 160,538 319,493 192,826,042 264,698 528,291
2020 13,177,595 13,279,379 26,456,974 36,004 72,287 18,701,149 18,379,806 37,080,955 [94] 51,096 101,314 46,357,166 45,776,016 92,133,182 126,659 251,730 155,671,111 213,759 425,331
2021 9,736,870 9,854,099 19,590,969 26,676 53,674 13,828,217 13,621,389 27,449,606 [95] 37,886 75,204 32,556,324 32,037,044 64,593,368 89,195 176,968 111,633,943 153,757 305,846
2022 12,045,423 12,104,785 24,150,208 33,001 66,165 15,804,372 15,560,249 31,364,621 [96] 43,300 85,930 37,300,396 36,546,950 73,847,346 102,193 202,321 129,362,175 178,494 354,417
2023 15,731,407 15,935,309 31,666,716 43,100 86,758 20,917,214 20,512,434 41,429,648 [97] 57,307 113,506 49,419,309 48,540,646 97,959,955 135,395 268,383 171,056,319 235,802 468,647

其他

编辑

台铁便当本铺于本站设有1~5号店,贩售多款车站便当,由台北铁路餐厅制供。另外也有七堵车站供餐部的七堵制供店。

因疫情影响,3号和5号店暂时停止营业。

  • 1号店:位于车站1楼西南侧。
  • 2号店:位于车站B1南侧(靠近高铁入口)。
  • 3号店(停业):位于车站B1东北侧(靠近捷运淡水信义线入口)。
  • 4号店:位于车站B3台铁闸门旁。
  • 5号店(停业):位于车站B1机场捷运和台北地下街通道旁(为摊贩型式)。
  • 七堵制供:位于车站1楼西南侧,1号店旁。

电子票证

编辑

2008年6月20日,台北车站之台铁站台出入口部分,正式试办启用悠游卡功能,位处第一段可使用电子票证区间(台北-树林),同年8月1起可持悠游卡至剪票口感应进站搭乘至基隆中坜间19个车站,不限车种搭乘。于2011年1月1日,因应台铁多卡通验票闸门启用,于本站之台铁站台出入口持悠游卡通皆可使用多卡通验票闸门,本站台铁部分开放使用悠游卡一卡通icash 2.0付费,使用范围为台铁全线各站(含支线),不限车种搭乘(惟观光、团体、邮轮式、太鲁阁、普悠玛等指定列车除外)。

穆斯林祈祷室

编辑

为友善移工,台北车站于2015年将地下1楼的宪兵队驻扎室改装为穆斯林祈祷室,并比照国际标准规格。

大厅使用争议

编辑

台北车站原先位于中央处的售票房,于2011年迁移至西侧,并将在大厅的椅子移除,理由是座椅常遭街友占位,只在两侧通廊摆设少量简易座椅;民众若想坐下休息,得上二楼餐厅消费,这使得台铁被批评“公共空间商业化”、“排除弱势者”[98]。在移除椅子后,大厅的黑白格子地板,成为不少台湾本地民众以及移工经常席地而坐的地方。不过在2020年初因应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台铁宣布在2月29日起开始禁止民众在大厅坐下,到5月18日更传出拟永久禁坐。事件引起不少市民和政治人物关注。其中台北市市长柯文哲在脸书表示,台铁的做法“只强调管理方便,常常成了压抑多元的杀手”[99]。随后中华民国交通部在5月20日表示不会永久禁止。5月23日中午12时,网友发起“坐爆台北车站”活动,逾400人在大厅静坐抗议,有人席地野餐、工作和玩游戏。在场也有香港人和学生举“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的旗帜,以示对中国官方《全国人大涉港决定》的抗议,并于现场唱起《愿荣光归香港》。车站派出25名工作人员到场,劝离群众并要求保持社交里程,内政部警政署铁路警察局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也一共派出30名警察维持秩序[100][101]。部分民众认为北车大厅是公共空间,并且是车站地标,值得保留,不认为席地而坐是有妨碍观瞻。但也有民众认为席地而坐阻碍动线[102],且可维持站厅的干净度[103]。台铁局副局长冯辉昇表示,会就大厅使用规划征询各界意见[104]

流行歌曲

编辑

2018年,演唱创作组合飞石号发行了一首名为《台北车站》的歌曲,创作灵感来自台北车站及其周边的生活氛围[105]

相片集

编辑

脚注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车站名称表记上,台铁使用正体的“臺”字,台湾高铁台北捷运则采用俗体的“台”字。
  2. ^ 不过,由行政院文建会所出版的《台湾七大经典车站建筑图集》,“台北站”章节内的变迁简史中,则将1895年-1899年间原地改建后的第一代车站,视为第二代车站(P.71)。同一章节内的台北驿大事纪:“明治28年(1895年)-明治32年(1899年),第二代台北车站由第一代建筑整建(木造柿板山皮…343坪)”(P.96)。
  3. ^ 亚洲只有印度铁路及泰国华喃峰火车站车站为类似建筑;至于一般所指称的砖造洋楼建筑,其实是车站附近的商“公泰洋行
  4. ^ 位于台北市北门町 ,正门开在“表町通”(今馆前路),并与台湾总督府博物馆(今国立台湾博物馆)遥遥相立
  5. ^ 明治41年(1908年)拆除,但保存屋顶的钢制屋架。钢制屋架的24组钢梁铆接组中,有11组于明治42年(1909年)成为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台北工场油漆工场屋顶的钢制屋架,另外13组也成为客车工场屋顶的钢制屋架;昭和14年(1939年),台北工场迁至松山后,油漆工场与客车工场皆改作为办公室;战后,原油漆工场于1950年拆除,原客车工场则改作为台湾铁路管理局礼堂(辟建市民大道时拆除4组钢梁铆接组),礼堂剩余部分已经被列为古迹[19],正在进行修复工作[20]
  6. ^ 战后改名为华山货运站,已废止
  7. ^ 国光客运的台北总站分为东站与西站。台北东站最初址位于现在的站前广场一带,后搬迁至忠孝西路与馆前路口,即交通部公路总局大楼的正对面,并于2010年改为台北西站A栋,现已拆除。台北西站经过整修与增建后,AB两栋于2016年9月28日停止使用,并于10月30日拆除。
  8. ^ 2016年运营天数:365天(高铁;于7月8日取消因台风尼伯特
  9. ^ 9.0 9.1 根据当年报纸,受到纳莉台风影响,09/16~09/21停驶,9/22台北=万华恢复行车
  10. ^ 9/17(板南7:40起、淡水8:00起)-10/26停驶运营[34]

来源资料

编辑
  1. ^ 臺北捷運車站站名增加編號作業 已完成初步設計 近期報請市府核定 預計明年8月前全面更新 (新闻稿). 台北捷运. 2016-04-11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中文(繁体)). 
  2. ^ 2.0 2.1 2.2 2.3 2.4 铁道省. 鐵道停車場一覽. 昭和12年10月1日現在. 国立国会图书馆. 1937年12月: 页518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7). (日语)
  3. ^ 3.0 3.1 国营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表6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Table 6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中華民國112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Statistical report of Taiwan Railways -2023- (报告). 国营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20–31. 2024年6月 [202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中文(台湾)及英语). 
  4. ^ 4.0 4.1 表2-9. 高速鐵路各站旅客人數. 台湾高铁客运运输情形-中华民国112年12月. 台湾高铁. 2023-12 [2015-01-26]. 
  5. ^ 5.0 5.1 旅運量. 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 2021-01-15. 
  6. ^ 四大轉運核心. [201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0). 
  7. ^ 林宜静. 世界最擁擠車站大公開 日本佔前23名 台北車站排行第25. 中国时报. 2013-09-28 [2014-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中文(繁体)). 
  8. ^ 臺北記驛-臺北車站125年來的歲月情(1891-2016) (PDF).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7-04-01 [2018-09-22]. ISBN 978986051933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8-31). 
  9. ^ 策略地區更新--臺北車站核心區附近再發展規劃. [201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1). 
  10. ^ 台北车站不该简称“北车”?批踢踢乡民又引论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三立新闻网.2016-03-19
  11. ^ 美军台北-松山地图(Taihoku-Matsuyama):File:City Plans Taihoku-Matsuyama.jpg
  12.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美軍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2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13. ^ 新店線工程 第一章 路線規劃. .sdpo.dorts.gov.tw. [201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3). 
  14. ^ 第一次到台北的感受? 網:北車易迷路、家中沒樓梯. ETtoday新闻云. 2016-07-27 [2016-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9) (中文(繁体)). 
  15. ^ 全台最大迷宫台北车站 导航App帮你找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新闻网.2016-04-21
  16. ^ 翁浩然. 台北車站通App 搞定全台最大迷宮. 联合报. 2018-03-16 [201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中文(台湾)). 
  17. ^ 铁道省. 鐵道停車場一覽. 大正6年3月31日現在. 国立国会图书馆. 1917年3月: 页241 [202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日语)
  18. ^ (日语)官报第5450号台湾总督府报告示第88号. 臺北停車場及淡水河岸貨物積卸竝ニ臺北市内貨物配達取扱. 大蔵省印刷局. 1901-08-19 [2018-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4).  国立国会图书馆
  19. ^ 鐵道部臺北工場通過審查 北市新增三古蹟(臺灣鐵道網). [失效链接]
  20. ^ 松山線北門站臺北工場古蹟挪移工程(臺北市捷運工程局). [2006-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19). 
  21. ^ (日语)官报第5579号台湾总督府告示第16号. 臺北淡水河岸貨物扱所改稱竝旅客取扱開始. 大蔵省印刷局. 1902-01-28: 213 [2018-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4).  国立国会图书馆
  22. ^ (日语)官报第5670号台湾总督府告示第62号. 大稻埕乘降場改稱. 大蔵省印刷局. 1902-05-20: 661 [2018-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4).  国立国会図书馆
  23. ^ 件名:二等旅客取扱开始(铁道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03年10月11日 中央研究院 数位文化中心
  24. ^ 官报第909号台湾総督府告示第92、93号. 『北門外四乘降場設置汽動車旅客取扱開始』、『大稻埕驛ニ於ケル通常扱貨物取扱廢止』. 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1915-08-12: 238 [202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3). 
  25. ^ 台湾総督府交通局. 鉄道年報. 第39(昭和12年度). 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 50 [202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0). 
  26. ^ (日语)官报第3321号台湾总督府告示第32号. 「大正十二年三月十六日ヨリ北門停車場ヲ廢止」. 大蔵省印刷局. 1923-08-24: 564页 [202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30). ,国立国会图书馆
  27. ^ Taipei Rear Station ~ 缺乏诚意.后火车站怀旧广场.T.R 的台湾游记 - Yahoo!奇摩博客.2008-11-15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7-29
  28. ^ 消失的台北后站 没意义的怀旧广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摆接堡人的游记 :: 随意窝 Xuite日志.2008-02-27
  29. ^ 北市圖穿梭時光!陪伴我們一起走過的臺北車站. 台北旅游网. 2021-06-09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30. ^ 吴昱莹. 日治後期火車站、鐵道大多出自他之手──現代Art Deco風格設計者「宇敷赳夫」. 故事 StoryStudio. 2021-04-20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31. ^ 台北車站翻轉時刻表 留半條命. 中时电子报. 2011-01-18 [2016-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7). 
  32. ^ 洪致文《台湾铁道印象(下)》页449
  33. ^ 全台最大迷宫:台北车站.台湾铁道网.2009-05-25(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的互联网档案馆)
  34.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徐荣崇. 續修臺北市志 卷五 交通志 捷運篇.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2015年12月: 页121–132 [2021-06-23]. ISBN 97898604698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35. ^ 臺鐵新聞 納莉颱風鐵路受損及搶修情形. 台铁. 2001-10-02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12-05). 
  36. ^ 台湾鉄路管理局台北駅と大阪駅との姉妹駅協定締結について. 西日本旅客铁道ニュースリリース. 2015年12月1日 [2021年6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8日) (日语). 
  37. ^ 台北车站大翻修 施工区小心[永久失效链接],2011-03-05
  38. ^ 台北车站整容 售票区变展演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纪元2011-02-24
  39. ^ 李姿慧. 台北車站修屋頂 封多處入口. 台湾《苹果日报》. 2012-11-22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7) (中文(台湾)). 
  40. ^ 李姿慧. 嚴防颱 台北車站屋頂清除拆除瓦礫. 台湾《苹果日报》. 2015-08-07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7) (中文(台湾)). 
  41. ^ 汪淑芬. 台北火車站新屋頂 陶瓦走國家劇院風. 中央通信社. 2016-07-25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1) (中文(台湾)). 
  42. ^ 郑玮奇. 好吸睛! 台北車站大廳嘟嘟鐘亮相唱《丟丟銅》. 自由时报. 2016-10-07 [2018-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中文(台湾)). 
  43. ^ 捷運信義線即將通車 轉乘與優惠措施報你知.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3-11-1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6). 
  44. ^ 捷運松山線15日通車:新店線與淡水線正式分家.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4-11-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45. ^ https://www.metro.taipei/News_Content.aspx?n=30CCEFD2A45592BF&sms=72544237BBE4C5F6&s=0B4F72270597362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配合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进行自动扶梯改善工程 部分车站出口将于5月中封闭施工
  46. ^ https://www.metro.taipei/News_Content.aspx?n=30CCEFD2A45592BF&sms=72544237BBE4C5F6&s= 配合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进行自动扶梯改善工程 部分车站出口将于11月封闭施工
  47. ^ https://www.metro.taipei/News_Content.aspx?n=30CCEFD2A45592BF&sms=72544237BBE4C5F6&s=2482558BC3452B0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配合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进行自动扶梯改善工程 台北车站M1出口4月25日起封闭施工
  48. ^ 悠游网:担心权益受损,台铁工会2/24发动大规模抗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悠游网.2003-02-24
  49. ^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铁路管理委员会. 臺灣鐵路業務統計要覽 民國35年度.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铁路管理委员会. 1947年5月: 28 [202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国家图书馆
  50. ^ 50.0 50.1 臺北市志卷六經濟志交通篇.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1988年: 页247–249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51.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64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4–59. 1976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52.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65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26–41. 1977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53.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66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6–61. 1978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54.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69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70–87. 1981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55.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70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8–81. 1982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56.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71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2–75. 1983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57.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72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4–75. 1984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58.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73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6–77. 1985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59.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74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6–77. 1986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60.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75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4–75. 1987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61.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76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2–73. 1988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62.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77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2–53. 1989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63.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78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6–57. 1990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64.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79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8–59. 1991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65.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80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8–59. 1992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66.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81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8–59. 1993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67.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82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50–61. 1994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68.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83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58–69. 1995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69.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84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58–69. 1996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70.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85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4–75. 1997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71.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86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6–77. 1998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7). 
  72. ^ 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捷運各站進出人次. “台北市交通统计数据库查询系统”.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2024-01-30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7). 
  73.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87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4–75. 1999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74.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88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4–75. 2000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75.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89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4–75. 2001年6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76.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九十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台湾铁路管理局: 页. ISSN 1683-5913. 
  77.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 ISSN 1683-5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78.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 ISSN 1683-5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79.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 ISSN 1683-5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80.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 ISSN 1683-5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81. ^ (內政部營建署)表3-54 民國 95 年度臺鐵各車站全年上下車旅客統計 (PDF). [2016年6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年9月24日). 
  82. ^ 高速鐵路各站旅客人數96-112年. 交通部统计查询网. [2024-02-05]. 
  83. ^ 每日各站點進出站人數. [2020-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84. ^ 99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2019-06-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2-29).  台湾铁路管理局
  85. ^ 100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2019-06-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6-16).  台湾铁路管理局
  86. ^ 101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2019-06-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6-02).  台湾铁路管理局
  87. ^ 102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2019-01-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14).  台湾铁路管理局
  88. ^ 103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2016-01-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4).  台湾铁路管理局
  89. ^ 104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2019-05-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7-05).  台湾铁路管理局
  90. ^ 105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2019-05-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8-19).  台湾铁路管理局
  91. ^ 106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92. ^ 107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9-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93. ^ 108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2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4). 
  94. ^ 109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109年.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2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95. ^ 表11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110年.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2022年4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7). 
  96. ^ 表11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111年.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2023年5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9). 
  97. ^ 国营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表6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Table 6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中華民國112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Statistical report of Taiwan Railways -2023- (报告). 国营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20–31. 2024年6月 [202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中文(台湾)及英语). 
  98. ^ 李志铭. 台北車站大廳「禁坐令」爭議:比歧視更可怕的,是眼不見為淨的顢頇. 2020-05-20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99. ^ 周煊惠. 台北車站大廳禁坐? 柯文哲:方便管理變成壓抑多元的殺手. 新头壳newtalk. 2020-05-21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100. ^ 【港版國安法】500人台北車站席地坐奪回黑白格 唱《榮光》力撐香港. 苹果日报. 2020-05-23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101. ^ 台北車站大廳傳永久禁坐 逾四百人發起「坐爆」活動 現場快閃唱《榮光》. 立场新闻. 2020-05-23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1). 
  102. ^ 汪淑芬. 車站席地坐/網友發動坐爆台北車站 台鐵:防疫期間禁止群聚. 中央社. 2020-05-19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103. ^ 洪采姗. 台北車站大廳擬永久禁止「席地而坐」,是有利國際形象或忽視旅人、移工需求?. 太报. 2020-05-19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104. ^ 郑玮奇. 400多人坐爆北車大廳抗議永久禁席地而坐 台鐵:規劃多元需求方案. 自由时报. 2020-05-23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105. ^ 尤嬿妮. 〈台北車站〉情傷突襲 飛石號邊等車邊寫歌. 中时新闻网. 2019-03-24 (中文(台湾)). 

参考资料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台湾铁路公司
台湾高铁
台北旅游网
台北捷运公司
微风
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
桃园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
桃园市政府捷运工程局
国光客运
台北综合交通中心
台北市双层观光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