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宗教
| |
| |
台湾各宗教之发展受《中华民国宪法》保障。在现行宪政体制下,法律不得限制人民之宗教自由[2],并且各宗教间皆为平等[3]。除此之外,台湾汉族人口占98%以上,因此大多数人同时信仰融合了佛、道的台湾民间信仰,根据2019年AIT的最新统计数据,总计占台湾人口中约77.8%,基督宗教所有派系合计占6.8%,其他(包括无神论、无宗教信仰、不可知论者)占15.4%,相较于前2010年的统计数据,基督宗教及无信仰者的比例相对提升,其余信仰则略微降低。[4]
概述
编辑基于宪法保障宗教自由,亦不设国教的基本国策,各式宗教信仰蓬勃发展[5]。
多重选择
编辑根据美国国务院《2020 年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台湾部分》调查结果,2020年,台湾人口约为2,360万人,有超过80%的人口信奉台湾民间信仰,并自认为同时是佛道教徒。许多人也将传统民俗宗教的元素融入佛、道、儒教或其他宗教,例如添加萨满、祖先崇拜、泛灵信仰、法轮功等。
根据出版物《The Global Situation》2010年的资料,在台湾佛教、儒教、道教这三者融合难分,总计占台湾人口中约93%,基督教所有派系合计占4.5%,其他占2.5%。[6]
单一选择
编辑根据200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调查,台湾人口中佛教占35.3%、道教占33.2%、民间信仰(包含儒教)占约10%、基督教占3.9%,无信仰或拒答占18.2%[7]。
假设只能单一信仰,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在2019年公布调查,49.3%的民众信奉传统的台湾民间信仰,14%信奉佛教,12.4%信奉道教,13.2%为无宗教信仰。其余人口主要信仰基督新教 (5.5%)、一贯道 (2.1%) 和天主教 (1.3%)。其他宗教团体则有:逊尼派伊斯兰教、天帝教、天德教、理教、轩辕教 (黄帝教)、天理教、先天救教、山达基教、巴哈伊教、耶和华见证人会、真光教团、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摩门教)、世界和平统一家庭联合会 (统一教)。
宗教建筑
编辑根据行政院国情介绍,台湾地区现有主要宗教统计类别计有22种[8]。2019年,台湾地区的宗教建筑(寺庙教堂数)总计为15,175,佛道寺庙达12,279,光是道教宫庙就达9,684,佛教寺庙达2,317[9]。 在台湾3万6千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将近3万3千多个供教(信)徒膜拜、聚会的场所,平均每1平方公里,就有1座寺庙或教会(堂),宗教建筑的密度之高,在世界上亦属罕见,是华人世界宗教建筑密度最高的地区[8]。
宗教团体法草案
编辑目前专属规范宗教的法律仅有中华民国宪法与监督寺庙条例。后者立法于民国18年 (1929年) 除了仅简单规范传统的佛教与道教,且并无罚则;除了制定年代久远,早已无法因应当代社会型态。由于对于干预信仰自由疑虑与宗教团体对于立法意见与立场不一的反对与施压,宗教团体法草案,从2005年进入立法院至今均无结果[10]。
佛教
编辑一如其他东亚国家,佛教思想的传布成为建构东亚文化的特征之一,并往往融入当地既有信仰。台湾佛教信仰人口可能与道、儒或台湾民间信仰高度重叠。“佛”即为“佛陀”,为古印度的梵文音译,为“觉悟”、“觉悟者”之意;指觉悟宇宙人生一切真理之意。
“佛陀”亦特指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原本是释迦族悉达多太子,前623年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城 (今尼泊尔蓝毗尼)。他舍弃了权位出家修道,成道之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圣者。释迦是姓,牟尼是梵文中对圣者的通用尊称,意为文、寂默。
源起
编辑清朝统治中国后,闽南地区信仰发生重大变革,除了产生吸收佛教世俗化的福建道教闾山派之外,也衍生出适合汉人(闽南人)民情的佛教。此阶段,以我为主体的观音信仰,在佛教中,最容易被汉人所接受。
18世纪之后,观音为主神的佛教。此种佛寺又以岩仔居多。岩仔,漳州人发音为(giam ah),泉州人发音为(gum ah),本来意思是山洞,后来靠近山边的庙就都称为岩仔。1835年刊行的《彰化县志》:“闽省漳泉南人谓寺曰岩”。可见岩仔在当时应专指佛寺。而“岩仔”于佛寺的正式名称又可称为岩或岩。以岩为名的佛寺,自18世纪后大量出现于台湾,借由观音信仰,将佛教教义传至台湾,例如1752年建成的芝山岩与1791年整竣完成的宝藏岩等。
除了岩仔之外,台湾清治时期主祀观音的庙宇有寺、宫、阁、堂、坛、庵、岩等等的名称区分。除了岩仔之外:佛亭通常为地主所盖、寺为大庙、堂常为村庙。
另外,18世纪后的台湾道教或斋教等民间信仰于兴建庙宇时,也常将佛教的观音、佛祖圣像列于道观或宫庙中。而所谓以天神下旨来教化民众的神道儒教也会用佛教神祇做对象。至此,台湾佛、道、儒教及民间信仰成为不可分的共同体。
在台湾颇负盛名,兼容民间信仰的观音信仰圣地有艋舺龙山寺、芦洲涌莲寺、林口竹林寺、鹿港龙山寺、台南大观音亭、关子岭碧云寺、凤山龙山寺及内门紫竹寺等等。民众家里奉祀的神佛也以观音、妈祖、关公、土地公等为多,并常会雕饰以以观音为主的神佛画像观音妈联。
发展
编辑1895年,台湾日治时期开始。在治理台湾所需要的宗教安定力量上,台湾总督府舍弃19世纪末因对外战争胜利而兴起的日本国家神道(国教化的神道信仰),而选择了已经在台湾稍有根基的佛教。这种与西方世界以基督教治理殖民地的“宗教殖民”不同的“宗教感化”思维模式,也让原住民与汉人居多的台湾,同化于日本的速度加快。
为因应现实环境,台湾汉人不得不与在台日本人合作,并以传统道教寺庙改建、增设日人所熟悉的佛像;如地藏王菩萨等。日人统治者,更于台湾各地设立许多寺院及布教所。起初日本佛教各宗派与本地佛道教传教者,虽为了增加信徒而相互竞争,使甲宗信徒归向乙宗的情事不断发生,也因而其间发生少数争执。不过之后,台湾佛教或民间信仰人口大增,加上汉化且放弃原本纯巫教的大量平埔原住民族皈依佛教,让各教派都拥有一定信徒数量,在此情况下,各派“不以信徒多寡为唯一之目的,故各宗派间不再出现任何倾轧,颇为圆滑。”[11]
1941年,全台湾人口共500多万,而光是积极参与日本佛教宗派的信仰人口就达到8万人。其中以真宗本愿寺派、曹洞宗、日莲宗、净土宗等派为主。
高僧信仰
编辑另外,明清时代来台的移民,自闽、粤等地,带来许多高僧信仰,学者有人称之“佛教俗神”信仰。如福建泉州安溪县的清水祖师信仰、显应祖师信仰,闽西的定光古佛信仰,高僧信仰亦会道教化、如道教庙宇、鸾堂也时常奉祀原属佛教禅宗的达摩祖师、济公与普庵禅师等。
现代佛教
编辑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进入中华民国政府时期。稍后的1950年代,因为国共内战与中国共产党不允许宣扬佛教等因素(中共官方奉行无神论,禁止一切宗教组织的自由活动),来台定居的大陆佛教徒日渐增多。不同于以往闽南泉州、漳州流行的较偏向世俗化的佛教徒,强调缘起、因果论的汉传丛林佛教徒,在此时正式于台湾耕耘。
经过超过廿年的宣扬,现代佛教于1980年代中期开始于台湾盛行。加上经济发达、政治松绑等因素,由中国大陆传入的汉传系统大乘佛教成为佛教的新兴主导力量。因为教义诠释理性化,也适合现代社会需要,佛教信徒迅速增多。不但如此,以往从未出现的佛经偈语也大量出现于各种场合。
道教
编辑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历史十分悠久。历经推广与传布后,大约可分为北方的全真教,与南方的正一教。北方全真教偏重自行主义,重视冥想、苦行,南方正一教,又称天师教,以张天师为首领,偏重他力主义,重视符咒科仪,一般来说,台湾的道教来自南方福建泉州与漳州一代所盛行的天师教(天师道)。
沿革与推广
编辑在台湾,从台湾清治时期,经过日治时期与中华民国百年统治之后,本土发源的道教仍呈热烈的蓬勃发展风貌。以福建巫术、佛教密宗瑜珈派与道教正一道正一派、符箓派相融合以及吸收佛教世俗化的福建道教闾山派,一直都是台湾主要信仰之一。而不论是正一派或闾山派所带来的道士、法师及造醮观念与习俗更是深植民心。这里面,虽然科仪与中国其他地方不尽相同,不过台湾多数道教庙宇仍自诩为正统天师教的传承。
1980年代之前,佛教未经印顺、圣严、星云、证严等佛教法师宣扬前,正一派或闾山派可说是全台最主要宗教。1980年代,道教势力略为衰退。不过今只要逢年过节,画上代表三清的三个“V”字及制式符首与符脚(闽南话称“符仔脚”)的正一派符箓在台湾处处可见。台湾现有喜庆丧葬过程,甚至媒体节目与大部分建物,更多处可见道教科仪与风水禁忌。另外,闾山符箓延伸的收惊仪式,更是全台北最大庙宇行天宫的主要特色。
道士
编辑在台湾,道士的宗教约略任务有二,一则度生,一则度死。所谓度死,乃是指丧葬的科仪与做功德,所谓度生,又可分为祈福与驱邪。前者有建醮,谢平安,做三献等,后者指安胎,起土,补运等。而从事的人员通常称司公。若再细分,盛行的有正一派与闾山派,闾山派又可分为临水夫人派与法主真君派,临水夫人派的红头司公专门度生,作喜庆的法事居多;法主真君派的乌头司公专门度死,作超渡的法事居多。
基督信仰
编辑基督宗教是最早进入台湾的世界性宗教。在台湾,“基督教”一词经常专指新教,而不包括天主教、东正教等其他基督宗教派别。
根据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资料,大约百份之七十的台湾原住民族信奉基督教各宗派,而约有百份之五的台湾汉人信奉基督教各宗派。
史载17世纪中期,西班牙(天主教)和荷兰(新教)。两国传教士就曾在台湾北部的平埔族原住民区域展开传教工作。但因两政权并没有在台湾深耘,加上统治台湾的期间与范围有限,当时基督教信仰人口并无显著增加。明郑时期和清治前期,基督教的传教活动遭到禁止,至1860年代台湾开港后,基督宗教各派别才正式进入台湾传教。
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台湾采取政教分离,但基督教在政治圈有着较大能见度。曾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蒋中正、蒋经国、李登辉皆信仰基督教;台湾本土的基督宗教组织(例如长老教会)在参与台湾民主化过程与社会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亦有为数不少的政界、公民运动人士为教徒[12]。
自2001年起,台湾数个新教团体皆会联合举行盛大的“国家祈祷早餐会”(简称国祷会),由元首与政界领袖为国祈祷,国祷会的出席组织包括不同的宗教团体。历任总统包括陈水扁、马英九和蔡英文,皆有出席过国祷会。然而近年同性婚姻问题,部分基督宗教介入政治甚深,甚至投入选举、公投、媒体等,受到批评,而基督宗教亦出现“宗教干政”的自我反省。[13][14]
基督新教
编辑台湾基督教新教中最大的宗派是加尔文主义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多使用台语。第二大宗派则是召会。第三大、第四大宗派则是属福音派、灵恩派,具中国自立教会背景的台北灵粮堂与真耶稣教会。其他拥有较多教友的教会包括浸信会、信义宗背景的信义会、行道会,阿民念主义的基督教台湾圣教会(阿民念主义)、循道宗背景的中华循理会等等[15]。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归正宗)
编辑在基督新教方面,马雅各(于1865年登陆打狗)与乔治·莱斯里·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1901年6月2日)是台湾基督教的启蒙者。马偕于1871年到达台湾,在沪尾(今新北市淡水区)开始传教,学习台语。并且四处旅行传播福音,除了在淡水、艋舺(今万华)、锡口(今松山)、大稻埕、五股、苗栗、台北、基隆、新竹拥有二十个以上教会之外也借由行医扩展基督教的教义,也因此,他所属的加拿大或苏格兰系的长老教会于台湾为基督教最大组织。根据PCT统计数据,2016年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有1277间教会,会友人数25.8万人,出席人数12万人,为台湾基督信仰最大且影响力最深的宗派。
台北灵粮堂
编辑1954年9月,在台大陆灵粮堂会友发起,台北灵粮堂正式设立,并邀请赵世光牧师来台举行多场布道会。1957年8月,寇世远弟兄正式负责本堂讲堂服。台北灵粮堂是台湾近年发展最快速的基督教组织。据基督教学者调查,该教会在有组织有计划发展下,2011年全台已植堂119个堂会,会友人数60,034人,出席人数23,695人(不含12岁以下儿童)。
真耶稣教会
编辑除了基督长老教会之外,在日治时期传入台湾的还有真耶稣教会。真耶稣教会于1926年由张巴拿巴等人传入台湾,据基督教学者调查,到2011年为止真耶稣教会在台湾有教会244处,信徒达到52,501人,出席人数14,082人(不含12岁以下儿童)。
召会
编辑1948年后,大批原在中国大陆传教的教派纷纷转往台湾。其中最为活跃者为倪柝声所创立的地方召会(登记名称为教会聚会所,自称主的恢复),1949年之前已有数百名信徒,开始擘饼聚会。1949年倪柝声委托李常受开展台湾工作,数年内圣徒既增加至数万人。
信义宗
编辑台湾信义会于1954年11月10日正式成立。起源于公元1920年在河南鸡公山成立的“基督教中华信义会”,在台湾延续其名,称为“台湾信义会”。 台湾信义会先从高雄、台北两地开始,逐渐扩展至台中、嘉义、台南等各地。台湾信义会第一间会堂-“基督教台湾信义会高雄教会”,于1951年成立。 初期由美国、挪威、芬兰和丹麦四国八个差会合作,后来其中四差会因政策不同各自独立发展成立总会。至1954年信义会所属之堂会已有十三间、圣经学院一所、文字中心一间以及一处广播中心,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在地的总会管理教会事务并迈向自立的目标。此外,行道会亦为信义宗背景的教会。
其他新教教派
编辑中华基督教浸信会于1948年12月26日,在台举行第一次主日聚会。根据2011年教势报告,该会在全台建立215所堂会,会友人数44,528人,出席人数19,897人(不含12岁以下儿童)。
圣公宗虽然在世界范围内是基督新教的大宗派,但台湾圣公会教友却相对较少,仅有数千人。台湾圣公会是美国圣公会于1954年建立的美国圣公会海外教区,属于美国圣公会第八教省。台湾圣公会在行政体系上虽属美国圣公会所辖,但实为自立自养教区。
台湾卫理会主要是在1949年国民党撤退来台后由原在中国的卫理公会传入,1953年在台北正式建立台北卫理堂,1963年招开首届临时年议会,建立南北两教区。1972年台湾教会自立,定名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
此外,台湾亦有一些福音派背景的无宗派教会,如台福教会等。
天主教
编辑就天主教而言,真正经营是起始于19世纪中期。1858年,于对外战争失利的清廷与西方列强签订天津条约,台湾成为可自由经商传教的地区之一。翌年,西班牙道明会依照罗马教廷的要求,从菲律宾派神父2人抵台传教,并在福建教友帮助下,首先于1862年,在打狗(今高雄)建立第一座教堂,是为圣母堂,之后再于1928年改建为今日的前金天主堂。
日治时代,天主教会逐渐扩展至全台湾,到1913年7月19日,罗马教廷成立台湾监牧区,使台湾拥有独立的教会管区,当时教徒达到万人,但仍由教廷敕封道明会士作为地方教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台湾总督府迫使西方传教士离台,改由日本人主持教务。二战后,台湾进入中华民国时期,恢复由西班牙籍道明会神父主持教务。1952年8月7日,台湾建立圣统制,正式由原有的传教区体制转为教区制;而台湾的教区数目,也逐渐由原本的1个监牧区,增加至7个教区、1个宗座署理区。
今日台湾的天主教会,共分成七个教区、一个宗座署理区、主教十七位,其中包括单国玺枢机的这些主教,均由教宗所敕封。另外,台湾天主教会辖下还有神父修女共两千位,分别在八百个教堂及社会事业,包括大学(辅大、静宜、文藻)、医院、地方诊所、安老院、启智中心等处所服务。台湾天主教信徒虽仅占台湾人口约百分之一余(根据2010年天主教官方报告有会堂718间,会友239,565人,无崇拜人数),但其社会服务事业却极为有名。
东正教(正教会)
编辑台湾基督正教会,于2003年向政府正式注册,现由正教会普世宗主教圣统香港及东南亚都主教教区管理教务。
其他基督教派
编辑台湾泛灵信仰
编辑台湾原住民的传统信仰是泛灵信仰(包含自然崇拜及祖灵崇拜),隶属于南岛原始神话体系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天地世间的万物、自然现象和祖先都有神灵的存在。[16] 在传统信仰里面,祖灵被认为最能影响族人的吉凶祸福,原住民相信祖灵会保护族人的农作物和渔猎收获丰盛,因此最受原住民的敬畏。[17]
通常来说,族里的祭师在信仰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除了主持祭典仪式的进程,并与神灵进行沟通,也是族群历史、神话和传说的诠释者,主导著整个族群的信仰和宇宙观。[16]
台湾移民民间信仰
编辑台湾民间信仰揉合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信仰,随着闽粤移民,由中国大陆华南地区传播来台,落地生根,逐渐产生本土的民间信仰风格,但多数仍为中国神明。全台被认定755.7万道教徒中,混杂着台湾民间信仰者应占大多数,而非正统道教。这里面,也包含祭祖、巫术、鬼神和其他神灵、动物等泛灵崇拜等信仰。
起源与定义
编辑闽客移民渡海来台时,大多由故里迎请地方神祇,分灵侍奉。由于移民渡海需面对莫测的海象变化,到台垦殖后,因水土不服,瘟疫四起,又须与台湾原住民及不同的垦殖团体相互械斗,争夺土地、水源、商业利益等等,迎奉而来的原乡神祇,成为移民的精神认同,并逐步发展为无所不能的地方守护神。
除了人格化的地方守护神原因外,台湾民间信仰另外宗源则来自道教。本流行于泉漳一带的正一派道教来台后,经过一段时间与佛儒两教渗合,逐渐变成“民间基层人口的传统信仰及文化现象,只求个人与家庭之富贵财子寿”的台湾多神格民间信仰。
台湾这种民间信仰也有学者将之归类为“儒宗神教”或“鸾门”,因为就其信仰内容来看,大都是借着神明持笔挥鸾来阐述儒宗孔教的伦理道德教化,相容圣贤、佛祖、仙神思想,强调修身、持家、行善、劝化;即以劝化世人,挽救人心,导正社会颓风恶习为宗旨。
信仰种类
编辑台湾民间信仰基本为多神信仰,其中以地域性可区分,福建福州籍移民信奉的开闽圣王、临水夫人,漳州籍移民信奉的开漳圣王,泉州同安籍移民的保生大帝,泉州三邑人的广泽尊王,青山王,泉州安溪籍的清水祖师、显应祖师、三代祖师、法主公、保仪大夫,泉州晋江籍的玄天上帝,潮州移民的三山国王,客家汀州籍的定光古佛。
另外,以鸾堂信仰发展的恩主信仰,也颇为盛行。所谓的恩主是扶鸾的名词,是对人有恩德的主神,或者是救世主的意思。多以历史名人为膜拜对象的恩主信仰,主要神祇有俗称关恩主的关云长、吕恩主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俗称岳恩主的12世纪宋朝名将岳飞。恩主信仰中的多位神祇,民间常以关云长为首,因此一般台湾人亦直称关云长为恩主公。
除了地域性神祇与恩主信仰外,台湾民间信仰尚有海神信仰的水仙尊王与妈祖,瘟神与英灵信仰融合的王爷信仰:五府千岁、温王爷、五年千岁、五显大帝等,死亡鬼灵神格化的有应公与义民爷及民间刑罚府衙神格化的八家将等。不过性质与道教几乎难以厘清,不但信徒无法分辨两者差别,就连一般统计数据与社会观察,也将民间信仰归于道教体系。
如果硬性归类,台湾较接近道教的知名民间信仰庙宇如下
- 北部:台北行天宫、大龙峒保安宫、北投关渡宫、松山奉天宫、松山慈祐宫、大稻埕霞海城隍庙、艋舺青山宫、木栅指南宫、板桥慈惠宫、三重先啬宫、烘炉地南山福德宫、大溪普济堂、新竹城隍庙、新竹天公坛、基隆庆安宫、草岭庆云宫、礁溪协天庙等。
- 中部:白沙屯拱天宫、大甲镇澜宫、沙鹿玉皇殿、大庄浩天宫、彰化元清观、彰化南瑶宫、鹿港天后宫、鹿港城隍庙、芳苑普天宫、埔盐顺泽宫、竹山紫南宫等。
- 南部:北港朝天宫、新港奉天宫、南鲲鯓代天府、新营太子宫、麻豆代天府、台南开基玉皇宫、台湾府城隍庙、台南大天后宫、高雄玉皇宫、高雄三凤宫、高雄关帝庙、高雄文武圣殿、旧城城隍庙、哈玛星代天宫、凤山天公庙、凤山城隍庙、旗津天后宫、东港东隆宫、车城福安宫等。
- 东部:花莲慈天宫、花莲胜安宫、台东天后宫等。
- 离岛:澎湖天后宫、白坑玉圣殿、锁港紫微宫。
据中华民国内政部提供资料显示,台澎金马地区现有包含种类为天公庙、关帝庙、妈祖庙、哪吒庙、王爷庙、土地庙等等民间信仰庙宇共8000间,利用民房设立之中型道坛约在10000间左右,传教人员约有28,000余人。
一贯道
编辑一贯道发源于中国大陆、目前主要兴盛于台湾的宗教信仰,根据一贯道的官方历史源流简介,在台湾应是孙慧明于1954年迁居到台湾之后开始盛行。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一贯道接纳部分日治时期的儒教信仰人口。因该教结构严谨,又有秘密色彩,早期活动曾被国民党政府大力压制,1953年内政部更颁布禁令,严禁该宗教的散播,该限制直到1987年解严后才解除。
历史
编辑一贯道的中心主神是明明上帝:“明明上帝 无量清虚 至尊至圣 三界十方 万灵真宰”,在其教内被视为与佛教大日如来、儒家昊天上帝、道教三清道祖等同。根据一贯道的主张,宇宙真理虽只有一,但可经由各种形式依各地风俗民情来显现。另外,依照“一贯道源流”的记载,“一贯道”这个名称开始于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于山东一带开始传教,之后拓展至各地。
一贯道在民间的兴盛主要原因是由于传道者或是组织经常主动的帮助街坊邻居,教内人士亦是互相帮助,于是一贯道的活动与市井小民的生活紧紧的结合,从而兴盛。同时也是因为教徒经常的聚众活动,引起了当权者的注意,导致当局发布了禁止一贯道的禁令。
佛堂
编辑一贯道设有家庭佛堂与公共佛堂。个人家庭中设有规模较小的家庭佛堂,而公用道场中则设有公共佛堂。部分较大的道场,另设有讲堂,专供讲道用。佛堂所摆设的主要是三盏油灯(称为佛灯),左右两盏代表太阳与太阴,中间一定会有一盏油灯(称为母灯),代表的是明明上帝无极老母,除此之外,还有主祀神祇。主祀神祇多为儒、释、道三教人物。一般来说以弥勒祖师(弥勒尊佛)、南海古佛(观音菩萨)、济公活佛(降龙罗汉)、孚佑帝君(吕纯阳)、关圣帝君等,做为主祀神祇,部分佛堂两旁会悬挂祖师画像、照片,或悬挂于讲堂(讲道的场所)。少部分大型佛堂,另设有祖师殿(路中一、张天然、孙慧明等)。
观音法门由清海无上师于 1985 年创立,清海以弟子须接受印心仪式,接受纯素饮食,并遵守五大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才可进入门下。创办人张兰君自称能与上帝沟通,结合基督教、佛教、犹太际、印度教等等,并“宣称自己是下一个继承耶稣、佛和穆罕默德的人。”在台湾各著城市都有低调的道场,供会员修行、冥想、打坐等,在台势力庞大,会员人数惊人。
事业
编辑爱家国际餐饮 Loving Hut 为全球连锁餐饮企业,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澳洲都有分据点,以清海无上师之名,在各大城市提供纯素饮食。店内通常会播放组织内部制作的无上师电视台。餐厅内也通常可见供奉师父之照片、画像、艺术作品、签名等等。另外还成立清海无上师世界会出版社,建立给信徒购物的线上商店“黄金新纪元”,可购买各种师父设计的精美艺术品,事业版图非常广大多元。
争议
编辑1. 清海无上师过去原是圣严法师释圣严的弟子,由于语言能力优异,当时替圣严法师提供英文秘书与翻译等工作。之后开始从圣严法师门下私自招收信徒,传授修行法门“观音法门”,因此开启了她自己的宗教事业,并在苗栗西湖开启了自己的道场。
2. 民国 85 年时,清海被污指敛财接受调查,离开台湾,事后证明非事实。近年才再度在台湾进出,清海本人行事非常低调, 只着重在修行方面。
3. 信徒自认等级不够高鲜少谈论自己的宗教信仰或是上师的背景,出入道场需要会员通行证,不对外开放。
4. 信徒家中有时可见购买的清海无上师的珠宝、服饰设计(也称为天衣)、艺术作品、甚至是她使用过的物品(手表、牙刷、服饰等),因为不接受供养, 这些是清海弘法的资金来源。
5. 清海讲道时通常配戴各种珠宝,衣着极为高贵且华美,据她表示世界是美好的, 人的穿着应该也是高雅的。 因为没有道场, 同修们经常要在雨中搭帐篷修行, 2019 年信徒终于花费20亿买下苗栗县苑里镇温泉游乐区,购入地产建置道场。
6. 2019 年,在台湾举办为期五天的“国际禅”,邀请海外各国信徒来台共襄盛举,会员一人缴纳台币 $5000 元。信徒们遵守使用者付费不亏欠世人的道理。
伊斯兰教
编辑台湾穆斯林大约分布于台北、桃园、高雄三处。其中大多是1950年代国共内战来台避祸的人员,与近年来移入的新住民人士,母国大多来自印尼。
1661年,福建汉人郑成功攻下当时由荷兰统治的台湾,随同登陆台湾的福建军民也有不少穆斯林,如或泉州陈棣丁氏与郭氏的伊斯兰裔台湾河洛人。之后为数不少的这些中国穆斯林大部分是来自泉州的郭姓汉人,相传是唐代名将郭子仪后代。这些大部分来自福建惠安白奇乡郭姓族人也有“北奇郭”的另外称呼。(泉州汉语北奇与白奇同音。)
伊斯兰教于台湾真正大有进展是1949年国共内战后,随着当时国防部部长白崇禧与军事将领马步芳等知名伊斯兰教徒人士来台定居的20000名穆斯林教众。1950至1960年代,因为20000多名穆斯林与知名将领白崇禧推动下,台湾伊斯兰教有了一定程度的复兴。1980年代以前,更因台湾与许多中东国家的政经交往密切,穆斯林人数呈现一定发展,从20000人增长到50000人。
1980年代后,因为白崇禧等知名回教人士去世和中华民国与伊斯兰国家陆续断交等种种因素,台湾伊斯兰教发展开始走下坡,信仰人数并无增长。截至2020年,台湾共有十一座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为台北清真寺,教长为赵锡麟先生。而其他比较知名的穆斯林有石永贵、马镇方、穆闽珠、林忠正、刘文雄,其中以曾担任立法委员的刘文雄参与教务最为积极。
神道教
编辑随着日本统治而传至台湾,成为大日本帝国以神道教为国教(即国家神道)作为政教合一的统治手段控制台湾,在台湾各地皆有神社,甚至出现揉合日本神道、台湾民间信仰的新兴宗教天母教。
日治时期结束后,人民移除大部分神社,神社几近绝迹。仅台南市延平郡王祠(原开山神社)因主祀之郑成功为中、日混血,偶有出生地平户市代表,以神道教方式祭祀。
2018年开始重新供奉的屏东县牡丹乡高士部落的高士神社,是全台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恢复祭祀的神社,但祭祀神灵为排湾祖灵,并非日本神祇;另外,战前目前全台各地仍有一些遗构,在修复后多成为古迹、观光景点、忠烈祠等。详见台湾神社列表。
独立教会
编辑台湾存在一些非三位一体的教派,如在街头及校园等可常见到骑单车穿白衬衫的摩门教(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教士。此外,耶和华见证人也在台湾有一定活动。自韩国传入的统一教会,也在台湾小范围流传。江端仪在1960年代创立的新约教会也是一个非三位一体的派别。
印度教
编辑犹太教
编辑山达基
编辑又称科学神教,信仰人数约1000人,于高雄市设有大型宗教机构“教会”,其余各地中小型机构则称为中心。
统计
编辑宗教 | 2000年 | 2010年 | ||
---|---|---|---|---|
人数 | % | 人数 | % | |
道教 | 803,993 | 51.1 | 790,654 | 50.6 |
基督新教 | 372,082 | 23.7 | 394,390 | 25.2 |
天主教 | 183,703 | 11.7 | 177,076 | 11.3 |
佛教 | 195,917 | 12.5 | 166,196 | 10.6 |
一贯道 | 6,722 | 0.4 | 18,198 | 1.2 |
伊斯兰教 | 5,953 | 0.4 | 7,970 | 0.5 |
巴哈伊教 | 2,330 | 0.1 | 2,265 | 0.1 |
天理教 | 1,591 | 0.1 | 1,029 | 0.1 |
山达基教会 | 不适用 | 1,000 | 0.1 | |
儒教 | 不适用 | 909 | 0.1 | |
摩门教 | 不适用 | 375 | 0.0 | |
轩辕教 | 304 | 0.0 | 317 | 0.0 |
天德教 | 195 | 0.0 | 306 | 0.0 |
弥勒大道 | 不适用 | 267 | 0.0 | |
理教 | 160 | 0.0 | 222 | 0.0 |
统一教 | 不适用 | 150 | 0.0 | |
真光教 | 不适用 | 100 | 0.0 | |
黄中 | 不适用 | 42 | 0.0 | |
天帝教 | 152 | 0.0 | 33 | 0.0 |
总计 | 1,573,102 | 1,562,606 |
宗教别 | 寺庙教堂数 | 信徒人数(已皈依) |
---|---|---|
2019 | 15,175 | 938,099 |
寺庙 | 12,279 | 938,099 |
道教 | 9,684 | 804,159 |
佛教 | 2,317 | 114,809 |
三一(夏)教 | 1 | 31 |
理教 | 5 | 226 |
轩辕教 | 8 | 269 |
天地教 | 1 | 33 |
一贯道 | 225 | 16,742 |
天德圣教 | 5 | 200 |
弥勒大道 | 6 | 480 |
天道 | 1 | 87 |
先天救教 | - | - |
其他 | 26 | 1,063 |
教(会)堂 | 2,896 | - |
犹太教 | 1 | - |
天主教 | 553 | - |
基督新教 | 2,292 | - |
伊斯兰教 | 4 | - |
东正教 | - | - |
天理教 | 18 | - |
巴哈尹教 | 2 | - |
真光教团 | - | - |
山达基 | 2 | - |
统一教 | - | - |
摩门教 | 4 | - |
其他 | 20 | - |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存档副本.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6.
- ^ 《中华民国宪法》第13条:“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
- ^ 《中华民国宪法》第7条:“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 ^ 存档副本. [2022-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 ^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宗教信仰在台湾. 2011-12-01 [2024-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中文(台湾)).
- ^ mixture of Buddhist, Confucian, and Taoist 93%, Christian 4.5%, other 2.5%《The Global Situation》Quinton Crawford (2010)
- ^ 7.0 7.1 CIA World Factbook "Taiw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20年3月26日阅覧。
- ^ 8.0 8.1 宗教信仰在臺灣.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 ^ 9.0 9.1 表23各宗教教務概況.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 ^ 內政部:宗教團體法草案將保障宗教自由 協助宗教團體自主發展. 内政部万维网-中文网. 2020-03-23 [2024-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9) (中文(台湾)).
- ^ 温国良编译,《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宗教史料汇编》,台湾省文献会,1999.6,页58。
- ^ 存档副本. [201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8).
- ^ 刘子维. 專訪: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違背《聖經》?牧師怎麼說. BBC. 2016-12-22 [201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 ^ 长老教会青年阵线. 長老教會青年陣線對高俊明牧師的聲明. 上报. 2019-01-14 [201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0).
- ^ 全台基督徒人口成長0.37%的原因 教會轉型、生養意識抬頭 主日出席率首降. 基督教今日报.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 ^ 16.0 16.1 認識臺灣原住民族. 台湾原住民族资讯资源网. 原住民族委员会. [2019-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 ^ 原住民宗教. 全国宗教资讯网. 中华民国内政部民政司. [2019-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1).
- ^ 宗教教務概況. 内政统计年报. 内政部统计处. [2016-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8).
来源
编辑- 美国在台协会,《2006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台湾部分》,2006年9月15日发布
- 吕秉怡、陈永龙,《宝藏岩社区历史变迁、空间的社会关系及社区的文化研究》,1988年,台大土木系都市计划组“建筑与城市史导论”期末报告,1988年6月
- 史宓,《违建社区与财富累积--以台北市宝藏岩为例》,2000年,中华民国住宅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
- 林美容,《台湾的“岩仔”与观音信仰》,1996年12月,台北,《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仇德哉,《台湾之寺庙与神明》,1983年,台中,台湾省文献会.
- 林美容,台湾斋堂总表,1995年,《台湾史料研究》
- 台湾省政府民政厅 编,《台湾省各县市寺庙名册》,1995年,南投,台湾省政府.
- 王一芝,《传统与现实的徬徨——穆斯林在台湾》,经典杂志58期
- 瞿海源,《台湾宗教变迁的社会政治分析》
- 2006年度国际宗教自由
- 《台湾的古迹》,李泰昌,2004,台北,远足文化.
- 庄永明著,《台北老街》,台北市,时报出版社,1991年.
- 绪方武岁,《台湾大年表》,台湾文化出版社,1943年.
- 李干朗,《台北市古迹简介》,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1998年.
- 又吉盛清,《台湾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卫出版社,1997年.
- 朱三才牧师,《2011年台湾基督教会教势报告》,台北,2012年.
- 基督教资料中心,《2013台湾基督教会教势报告》,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