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山西/三晋名人
山西主题页三晋名人展示
展示条目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所谓的孟子“性善论”比较。荀况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卫青(?—前106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西汉杰出军事将领。汉武帝元光和元朔年间率兵六胜匈奴,元狩四年与外甥霍去病一同北出大漠与匈奴作战,卫青所部以弱击强,斩获近两万人,彻底打垮匈奴的主力,迫使匈奴渐渐向西北迁徙,史称漠北大战,战后卫青被拜为大司马。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卫青的外甥,西汉汉武帝时代对抗匈奴的名将。年方十八首次领军出征,带八百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击杀匈奴二千余人,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斩杀单于的祖父若侯产,被授予骠姚校尉,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作为骠骑将军发动两次河西战役,重创匈奴;元狩四年,大败左贤王,歼敌七万,加封大司马。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英年早逝,年仅23岁。
霍光(前130年代?—前68年),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字子孟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名将霍去病异母弟,昭帝上官皇后外祖父,宣帝霍皇后之父。先后任郎官,曹官、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大司马、大将军等职位,封博陆侯,谥号为宣成,是以又被尊称为博陆宣成侯。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宣帝地节二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王允(137年—192年),并州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子师。东汉时官员,汉献帝初年任司徒、尚书令。当时皇帝只是一个傀儡,董卓大权在握。王允成功策划了对董卓的刺杀,但执意杀害名士蔡邕而大失民心,且不愿宽恕董卓余党,导致余党反扑,长安失守,王允和其家族亦被处死,关中亦大乱。王允因《三国演义》而家喻户晓。小说中,王允是貂蝉的义父,设下连环计造成吕布和董卓反目,最终借吕布除去董卓。
貂蝉,山西忻州人,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闭月”。一般认为,“貂蝉”并非本名,元代杂曲《连环计》中说她的真实姓名叫任红昌。貂蝉的生活年代约在东汉末年,出生年月均不可考。貂蝉的事迹大多出现在说书话本的故事当中,最后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整理创作出一个完整的形象。《三国演义》中,貂蝉是司徒王允的义女,长得美貌动人,方二八年华,深有报国之心,知悉王允对于董卓的乱政深感无助,于是便献出自己来对付乱臣贼子。貂蝉以美人计同时获得董卓与吕布二人的眷恋,令本以父子相称的二人产生嫌隙,后来更成功挑动吕布与王允合作,刺杀董卓。历史研究者对此人物的真实性存有争议。
关羽(162年—220年),司隶河东解人(今山西省运城市),字云长,本字长生,约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刘备势力的重要将领。关羽倍受中华文化历代推崇,以其忠义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众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称为关圣帝君、关圣帝、关帝君、关帝等。儒教奉为五文昌之一,又尊为“文衡圣帝”,道教奉为“协天大帝”、“翊汉天尊”。中国佛教界奉其为护法神之一,称为“伽蓝菩萨”。民间由于《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的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是结义兄弟,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称其为关二爷、关二哥,直至现当代的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中,仍然经常出现祭拜关羽的情况。
张辽(—222年),并州雁门郡马邑县(今中国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字文远,原为聂姓,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前将军晋阳侯,谥号为刚侯。原为西汉聂壹后人,因避怨而改姓。活跃于东汉末年,曾跟随丁原、董卓、吕布等军阀,后随曹操。公元215年,与李典、乐进以少量兵马驻守合肥城,面对东吴孙权亲征大军,以寡胜众,令孙权无功而返,甚至几乎擒住孙权。中国著名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威震逍遥津”情节,便是以此事为蓝本。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他的前半生是立下赫赫武功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李世民又平定了窦建德、王世充的武装力量,最终统一中国,之后开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成为中国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唐太宗在位23年,享年50岁,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通称武则天或武后,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本名不详,十四岁时因长得很美,豆蔻年华,美艳绝伦,光彩照人,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
狄仁杰(630年—700年8月15日),唐代并州(今山西太原)狄村人,字怀英,号德英,为唐朝武周时的著名宰相,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任大理丞,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先后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及姚崇等数十位干练的官员,皆为唐朝中兴之臣,朝中政风为之一变。有人对他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举贤为国,非为私也。”狄仁杰曾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续立唐嗣,唐祚得以维系。一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为国贡献卓著。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中国山西河津)人。初唐时代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文学上崇尚实用,对初唐文坛的风气转变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诗文集原有30卷,现仅存《王子安集》16卷,存诗80多首,文章90多篇。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滕王阁序》。王勃所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均已成为千古名句。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登鹳雀楼》脍炙人口而称著。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他的诗今仅存六首,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出塞》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登进士第,补校书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后来外调做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县)尉,迁江宁丞。他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因其善写场面雄阔的边塞诗,而有“诗家天子”(或作“诗家夫子”)、 “七绝圣手”、“开天圣手”的美誉。后来被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世称王龙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反唐,他避乱回到家乡,后被刺史闾丘晓所杀,时年58岁。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母亲出自博陵崔氏,宰相王缙之兄。唐诗人、画家。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菩萨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宗教人物、花竹,精通山水画,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s:历代名画记》以画山水体涉古今赞誉他在山水画方面的贡献,《s:唐朝名画录》评价为风致标格特出,……画《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在《旧唐书》本传中,也有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的称颂,其代表作有《伏生受经图》、《辋川图》、《雪溪图》等。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杨贵妃(719年6月22日-756年8月15日),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号太真,是唐玄宗之宠妃,身材丰满,肤如凝脂,乃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相传杨玉环为隋朝皇室后裔。天宝四年八月,杨氏受册封为贵妃。杨贵妃备受宠幸,其宗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获授官爵或赏赐。天宝十四载,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另有广大教化主的称号。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文学家,文章精切,特别擅长写诗,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有“老妪能解”的说法。白居易早年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关怀民生,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于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他晚年虽仍不改关怀民生之心,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时放意诗酒,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两人是文学革新运动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为“刘白”。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时就已广为流传于社会各地各阶层,乃至外国,如新罗、日本等地,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要的诗歌有《长恨歌》、《琵琶行》、《秦中吟》、《新乐府》等,重要的文章有《与元九书》等。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杨业或杨继业(?─986年6月18日),原名重贵,山西太原人,谥忠武,五代时期后汉及北宋军事家,杨家将第一代人物,又被称作杨老令公。因为雁门关役之后,辽兵看到“杨”字旗吓得不敢作战,所以人们都帮他起了个外号叫“杨无敌”。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杨业为建雄军(今山西代县)节度使,长期镇守北方重镇代州抵御辽军。后来北汉君主刘继元降于宋太宗之后,杨业依旧坚持战斗,直至刘继元亲自招降。后杨业归降北宋,任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主要负责与潘美共同防御北方的辽国南下。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杨业出奇兵绕到雁门关以北突袭辽军,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杨业因此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自此杨业在辽军中声威大震。雍熙北伐,潘美、杨业为西路军主将。途中由于曹彬于歧沟关战败,田重进、潘美蔚州战败,导致辽军的优势兵力正面与其决战。耶律斜轸大军来追,杨业主张避其锋芒,但遭到王侁的讥讽,并诋毁他怀有二心。杨业作为从前朝归降的武将,最忌讳他人的猜测。于是在明知前景不妙的情况下,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今山西宁武),杨业见无人支援,拊膺大恸,全军覆没。其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役中战死,杨业无限悲愤,决心以绝食来表白忠心,最后死于押解途中。
元好问(1190年—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世称遗山先生。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著作有《中州集》、《南冠录》、《壬辰杂编》等等。元好问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此外著有《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乐府》三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其诗刚健、其文弘肆、其词清隽,缺点是“往往自蹈窠臼”。元好问的诗词可以说是金元两代诗词的代表。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清代刘熙载评论:“金元遗山诗兼杜、韩、苏、黄之胜,俨有集大成之意。以词而论,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矣。”
关汉卿,号“己斋叟”,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平事迹不详,根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一些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可能是太医院的一个医生,另有一说是先祖或父兄为太医院医生,故关汉卿为医户,而不为医生。主要在大都(今北京市)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市)等地。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析津志辑佚·名宦》曰:“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称“元曲四大家”。生平甚无记载,只知他“为人方直,不忘与人交,故诸公多鄙之;久则见其情厚,而他人莫之及也。”伶人称他为“先生”,死后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灵隐寺。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 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但是,近年来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确定其籍贯为太原府祁县。一般认为,《水浒传》也是由罗贯中帮助整理修改的。另外一种说法是,《水浒传》的后半部是他写的。《水浒传》的后半部,在一百回版本是三十回,包括了招安,征辽和征方腊,在一百二十回版本还包括征田虎、征王庆。《水浒传》的后半部有时也称之为《征四寇》,比较吻合罗贯中的“忠君”思想。
傅山(1607年—1684年),字青主,以字行。山西阳曲人,(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先世居山西大同,后徙于山西忻州。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以明遗民自居,于经学、理学、医学、佛学、诗、书画、金石、武术、考据皆有涉猎。
杨深秀(1849年4月24日—1898年9月28日),初名毓秀,同治十三年甲戌改名深秀,字漪邨(会试朱卷作衣纯),又用里名自号仪村,号孴孴子,山西绛州闻喜县人。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849年4月24日)戌时,行一,大行二,民籍,以廪生中式同治九年庚午科本省乡试举人第三名,以员外郎分刑部学习,会试中式第266名贡士,著有《晋中国都考》、《山西星度谱》、《闻喜县志疑存文钞》、《雪虚声堂诗钞》。他是“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号子渊山西省太谷县人,孔子家族第75代孙,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亦是一名银行家及富商。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孔与宋子文、蒋介石为姻亲关系。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山西五台人,清末举人,中华民国陆军(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北洋军阀晋系领袖。曾任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及总统府资政等职务。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省荣河县(今万荣县)人。中国现代军事家,国民革命军将领。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在太原参加反清起义,任起义学生军排长。1915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7年跟随阎锡山参加北伐。1931年开始担任绥远省政府长官。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平津地区。傅作义率59军防守独石口、镇岭口、怀柔一线,负责掩护长城一线中国军队北翼。1936年11月率部抵抗关东军指使的王英“大汉义军”和德王、李守信所部的西犯,夺回百灵庙、锡拉木楞庙等战略要地多处。肃清绥远境内的亲日政权军队,挫败日军入侵绥远的企图,是为“绥远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长官。先后参与忻口会战、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国共内战中率绥远部众连克共军的集宁(今乌兰察布市)、大同、张家口等多座重镇,多次打败聂荣臻和杨罗耿兵团。后任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的条件,率25万北平守军投降。1949年9月,傅作义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务。1974年4月19日,病逝于北京。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原名徐象谦,字子敬,中国山西五台县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徐向前早年加入黄埔军校一期,并参与指挥领导北伐战争,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广州暴动,并指挥工农红军参与中国共产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之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陕甘宁地区、进行长征,并到达陕北。后率领西路军渡黄河北伐,但失败。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并参与开辟河北、山东等敌后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其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指挥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战役等,攻占山西全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他宣布停止金门炮战。
Portal:山西/三晋名人/31 right|200px
华国锋(本名苏铸,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中国山西省交城县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曾经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至今唯一同时出任党政军最高领导职务的领导人(1976年至1981年)。早年参加抗日战争时化名为华国锋,并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委任为中共湖南湘阴县、湘潭县委书记,后升任湖南省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任中共九大中央委员、中共十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文革结束前,被毛泽东指定为接班人,出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他在任期间,与汪东兴、叶剑英合手逮捕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但由于提出“两个凡是”,并有心延续毛泽东时期的阶级斗争路线,而与邓小平在政治路线上相左,此后被迫提出辞职下台,于1981年把中共党政军大权彻底交予邓小平。Portal:山西/三晋名人/32
Portal:山西/三晋名人/33
Portal:山西/三晋名人/34
Portal:山西/三晋名人/35
提名
请将介绍祖籍山西或出生在山西的较为重要的人物,且未展示于上面的Wikipedia:特色条目或Wikipedia:优良条目或丙级以上作品添加至本页。限于山西专题目前条目品质,可以适当放宽条目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