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

北歐國家

丹麥丹麥語Danmark發音:[ˈtænmɑk] )或稱丹麥本土,總面積42,943平方公里(16,580平方哩),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最南端,在北歐五國中緯度最低,北倚瑞典西南部,挪威南部,南靠德國北部,與德國的邊境也是其唯一一段陸上邊境。丹麥由日德蘭半島北部和菲英島西蘭島北日德蘭島等406個島嶼組成[9][10],是丹麥王國丹麥語Kongeriget Danmark)的主體部分[a],也是整個丹麥王國中人口最多,都市區最集中的構成國。它有593.5萬人口(2023年2月1日),其中80萬人(加上周邊都市圈共計有200萬人)居住在首都和最大城市哥本哈根[11]。丹麥人口最多的島嶼是首都所在的西蘭島,其次是菲英島、北日德蘭群島和阿邁格島[11]。地形以低海拔的平原可耕地為主,還擁有沙質海岸和溫和的氣候。丹麥政體為君主立憲制下的議會民主制,並與丹麥王國架構下的兩個構成國法羅群島格陵蘭組成丹麥王國。丹麥在丹麥王國的架構下對海外屬地具有絕對影響力,但在行政方面採取權力下放體系,法羅群島於1948年起自治,1979年地方自治在格陵蘭建立,後者在2009年獲得了進一步的自主權。

丹麥
Danmark丹麥語
格言:
  • Forbundne, forpligtet, for kongeriget Danmark丹麥語
    「團結,承諾,為丹麥王國」a
國歌:
丹麥本土的位置(深綠色) – 歐洲(綠色及深灰色) – 歐盟(綠色)  —  [圖例放大]
丹麥本土的位置(深綠色

– 歐洲綠色及深灰色
– 歐盟綠色)  —  [圖例放大]

丹麥王國的位置: 格陵蘭、  法羅群島 (圈內)及  丹麥 。 王國邦聯(丹麥語:Rigsfællesskabet) * 丹麥本土(丹麥語:Danmark) * 法羅群島(丹麥語:Færøerne/法羅語:Føroyar) * 格陵蘭(丹麥語:Grønland/格陵蘭語:Kalaallit Nunaat)
丹麥王國的位置: 格陵蘭  法羅群島 (圈內)及  丹麥

王國邦聯丹麥語Rigsfællesskabet

首都
暨最大城市
哥本哈根
55°40′34″N 12°34′08″E / 55.67611°N 12.56889°E / 55.67611; 12.56889
官方語言丹麥語
認可的地方語言
宗教
新教路德宗[注 3]
政府單一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 君主
佛瑞德里克十世
• 首相
梅特·弗雷澤里克森
立法機構丹麥議會
歷史
• 立國
8世紀
1849年6月5日
1948年3月24日[注 4]
面積
• 丹麥
42,923.53平方公里[2]第133名
• 格陵蘭
2,166,086 km2(836,330 sq mi)
• 法羅群島
1,399 km2(540.16 sq mi)
人口
• 2022年估計
5,928,364
• 格陵蘭
56,081[3]
• 法羅群島
52,110[4]
• 密度(丹麥)
137.65/平方公里
GDPPPP2023年估計
• 總計
4,324.89億美元[5]第52名
• 人均
73,386美元[5]第19名
GDP(國際匯率)2023年估計
• 總計
4056.26億美元[5]第34名
• 人均
68,827美元[5]第6名
堅尼系數 0.273[6](2020年)
人類發展指數 0.940[7](2019年)
極高極高 · 第10名
貨幣丹麥克朗[注 5]DKK
時區UTC+1CET
UTC+2CEST
行駛方位靠右行駛
電話區號+45[注 6]
ISO 3166碼DK
互聯網頂級域.dk[注 7]
  1. 丹麥君主在登基後通常會發表其在在位期間的個人格言,如費德歷十世在位期間取用「團結,承諾,為丹麥王國」[8]為其個人格言。

8世紀,統一的丹麥王國控制波羅的海成為海上強國[12]。1397年,丹麥、挪威瑞典組成了卡爾馬聯盟,該聯盟一直維持到瑞典於1523年脫離。剩餘的丹麥-挪威聯合王國在17世紀經歷了一系列戰爭,均被崛起的瑞典帝國擊敗,許多領土被割讓。拿破崙戰爭後,挪威被併入瑞典,丹麥屬地只剩下法羅群島、格陵蘭和冰島。1848年的民族之春運動衝擊了丹麥的君主制,1849年6月5日通過了丹麥憲法,結束了1660年建立的絕對君主制,引入了現行的議會制度。但暴漲的民族主義浪潮使得丹麥捲入了什列斯威-荷爾斯泰因領土糾紛中,與普魯士王國的巨大差距使其在1864年的普丹戰爭中被擊敗,丟失了兩個公國的控制權。

作為19世紀下半葉的工業化農產品出口國,丹麥在20世紀初引入了社會和勞動力市場改革,為當前的福利國家模式和先進的混合經濟奠定了基礎。丹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但列強為了削弱德意志帝國,於1920年將什列斯威的北半部歸還給了它。二戰期間,儘管丹麥已宣佈保持中立,但仍在1940年4月遭到納粹德國威瑟堡行動」入侵,進攻開始的僅僅六個小時後,丹麥政府就宣佈投降,創下了二戰遭遇入侵國家的投降紀錄。1943年後本土開始出現抵抗運動,而冰島於1944年宣佈獨立。丹麥在1945年5月被蘇聯紅軍解放。蘇聯軍隊於1946年4月5日離開博恩霍爾姆,撤出丹麥領土。1973年,丹麥與格陵蘭而非法羅群島一起成為現在的歐盟成員,但丹麥保留自己的貨幣——丹麥克朗

今天的丹麥是一個生活水平很高的發達國家,也是北約北歐理事會經合組織歐安組織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它還是神根區的一部分。丹麥與其斯堪的納維亞鄰國保持着密切的政治、文化和語言聯繫,丹麥語挪威語瑞典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理解。

詞源

編輯

「Danmark」(丹麥語,英語為Denmark)這個名字的詞源、「丹麥人」和「丹麥」之間的關係,以及丹麥作為一個統一王國的出現,都是學術界持續爭論的話題[13][14]。這主要集中在語素「Dan」以及它是指丹人還是歷史人物丹(丹麥歷史早期幾位君主的名字)以及「mark」結尾的確切含義上,一些書目和中世紀文學作品對丹人所在地的描述各不相同,使得丹麥詞源爭議更加複雜。

大多數詞源詞典和手冊都從一個意思是「平地」的詞派生出「Dan」[15],與德語Tenne「打穀場」、英語den「洞穴」有關[16]。「mark」被認為是指林地或邊境,可能指的是什列斯威南部的邊境森林[17],因為前後兩個語素拼起來剛好可以大致代表丹麥傳統的本土疆域(大片平原的日德蘭半島與荷爾施泰恩-什列斯威地區)。

丹麥首次有記載的使用「Danmark」一詞是在兩塊耶靈石,據信這兩塊符文石是由老戈姆(約955年)和其繼承者藍牙哈拉爾(約965年)豎立的。 兩塊石頭中較大的一塊被普遍引用為丹麥的「洗禮證書」(丹麥語:dåbsattest)[18],儘管在大石頭上的「丹麥」ᛏᛅᚾᛘᛅᚢᚱᚴ "tanmaurk" ([danmɒrk]) 一詞都使用賓格,而所有格 ᛏᛅᚾᛘᛅᚱᚴᛅᚱ 「tanmarkar」([danmarkaɽ])出現在小石頭上,與格形式的tąnmarku(發音為 [danmarkʊ])出現在同期的Skivum石頭上。丹麥的居民在賓格中被稱為tani ([danɪ]),或「Danes」。

中文譯名中,最早由《瀛寰志略》收錄為嗹國,亦有嗹馬、領墨、吝因、丁抹、大尼、丹麻爾、大馬爾齊、盈黎馬祿加,低鈉馬爾加、黃旗國等譯名。

歷史

編輯

史前時期

編輯
 
北歐青銅時期特倫霍爾姆太陽戰車英語Trundholm sun chariot鍍金面

丹麥最早的考古發現可追溯到公元前130,000至110,000年的埃米恩間冰期英語Eemian[19]。丹麥自公元前12,500年左右就有人居住,有證據表明公元前3900年丹麥地區就已經進入了農業社會[20]。丹麥的北歐青銅時代(公元前 1800 年至公元前 600 年)以墓冢為特色,留下了大量的考古發現,包括維京號角英語lurs太陽戰車英語Sun Chariot

前羅馬鐵器時代英語Pre-Roman Iron Age(公元前500年–公元1年),土著群體開始向南遷移,第一批丹麥部落在羅馬鐵器時代(公元1–400年)[20],前羅馬和日耳曼鐵器時代英語Germanic Iron Age之間來到該國[21]羅馬行省與丹麥本土部落保持着貿易路線和關係,並且在丹麥發現了羅馬硬幣英語Roman coins。 強大的凱爾特文化影響力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之丹麥和西北歐大部分地區,貢德斯特魯普釜的發現反映了這一點。

以部落為單位的丹麥人來自丹麥東部島嶼(西蘭)和斯堪尼亞,說的是早期的北日耳曼語。歷史學家認為,在他們到來之前,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和附近的島嶼都有朱特人定居。 朱特人最終遷移英國,其中一些人成為布立吞國王沃爾蒂根英語Vortigern的僱傭兵,被授予肯特東南部領土、懷特島和其他地區,並在那裏定居,後來被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吸收或清洗。日德蘭半島上剩餘的朱特人被定居的丹麥人同化。

歷史學家約達尼斯在《哥德史》(Getica) 中對Dani所做的簡短說明被認為是對丹麥人的早期提及,現代丹麥人就是其中一支部族的後裔[21][22]。Danevirke(英語:Danework,是一道橫跨日德蘭半島南部的長城,可參考英國之哈德良長城,在普丹戰爭中依舊發揮作用)是從3世紀開始分階段建造的,公元737年建築工程的龐大規模則要歸功於丹麥國王的出現[23]。大約在同一時間,丹麥王國首次使用新的符文字母表英語Younger Futhark(或稱斯堪的納維亞符文),丹麥最古老的城鎮里伯也大約在公元700年建立。

維京時代和中世紀

編輯
 
拉比船英語Ladby ship是丹麥最大的船型墓冢

8世紀到10世紀,更廣闊的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是維京人的源頭。 他們在歐洲各地進行殖民、劫掠和貿易。 丹麥維京人在不列顛群島東部和南部以及西歐最為活躍。 他們於1013年在國王斯溫·福克比德英語Sweyn Forkbeard的統治下定居在英格蘭的部分地區(被稱為丹麥區)。在法國,丹麥人和挪威人效忠法國的羅拔一世,被允許定居在後來稱為「諾曼第」的地方,羅洛是第一任統治者。在丹麥,發現了這一時期的一些盎格魯-撒克遜便士

 
耶靈石的放大照

8世紀末,丹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鞏固,其統治者在法蘭克語資料中一直被稱為國王 (reges)。 804年古德弗雷德英語Gudfred的統治下,丹麥王國可能包括日德蘭半島、斯堪尼亞丹麥群島的所有土地,但不包括博恩霍爾姆島[24]

現存的丹麥君主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老戈姆,他在10世紀初建立起自己的統治[25]。正如耶靈石碑所證明的那樣,丹麥人在 965 年左右被戈姆的兒子藍牙哈爾德基督教化,據信丹麥皈依基督教是為了免受神聖羅馬帝國的入侵。維京人人口過少同時生產力低下,當西歐地區強大的封建王國被建立後,維京時代的結束便是必然的。作為歐洲新興的基督教力量,神聖羅馬帝國是丹麥人的重要貿易夥伴。作為對強鄰的威懾,哈拉爾德在丹麥周圍建造了六座堡壘,稱為特雷勒堡(維京式堡壘)英語Trelleborg,並建造了一個更遠的維爾克堡壘英語Danevirke。11世紀初,克努特大帝 (Canute the Great) 一度統治丹麥、英格蘭和挪威近30年[26]

在整個中世紀晚期中世紀,丹麥還擁有斯堪尼地區(今瑞典南部的斯堪尼亞、哈蘭布萊金厄地區),丹麥國王統治着丹屬愛沙尼亞以及什列斯威和荷爾斯泰因公國。後兩者中的大部分組成了今天德國北部的什列斯威-荷爾斯泰因州

1397年,丹麥在瑪嘉烈一世女王的領導下與挪威和瑞典建立了共主邦聯——卡爾馬聯盟[25],理論上這三個國家在聯盟中地位平等。 然而,即使從一開始,瑪嘉烈可能就沒有那麼理想化——她將丹麥視為聯盟中的「高級」成員[27]。因此,接下來125年的斯堪的納維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都圍繞着這個聯盟展開,瑞典不斷分裂、統一。 該問題於1523年6月17日隨着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瓦薩 (Gustav Vasa) 征服斯德哥爾摩市得到了切實解決。新教改革在 1530 年代傳播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緊隨其後的便是伯爵戰爭英語Count's Feud。丹麥於1536年皈依了路德宗。同年晚些時候,隨着瑞典退盟,丹麥與挪威組成聯合王國

近代(公元1536-1849年)

編輯
 
丹麥-挪威聯合王國領土範圍。拿破崙戰爭後挪威被割讓給瑞典王國,丹麥僅保有冰島,格林蘭和法羅群島

在瑞典永久脫離聯合王國後,丹麥曾多次試圖重新控制其鄰國。國王基斯頓四世在1611年至1613年的卡爾馬戰爭中進攻瑞典,但未能迫使瑞典回歸聯邦。儘管戰爭沒有導致領土變化,但瑞典被迫向丹麥支付100萬銀里克斯代勒英語riksdaler[b]的戰爭賠款[28]。基斯頓國王用這筆錢建立了幾個城鎮和要塞,最著名的是格呂克施塔特(作為漢堡的貿易競爭對手)和基斯頓尼亞。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啟發,國王建立了一家類似的丹麥東印度公司,並計劃殖民錫蘭[c],但該公司只設法收購了塔蘭甘巴迪海岸的幾個貿易站。雖然丹麥在印度和非洲的殖民地鮮為人知,但它在利潤豐厚的大西洋奴隸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光是奧蘇 (阿克拉)基斯頓斯堡的貿易站就交易了約150萬奴隸[29]。由於丹麥殖民帝國是靠與其他大國的貿易和種植園維持的,最終資源的匱乏導致了它的崩潰[30]

三十年戰爭中,基斯頓試圖成為德國新教諸侯的領袖,於是對陣領導天主教軍隊的阿爾布雷希特·馮·華倫斯坦,但在盧特戰役中慘敗[31]。結果是華倫斯坦的軍隊入侵和掠奪了日德蘭半島,迫使丹麥退出戰爭。丹麥設法避免了領土割讓,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對德意志地區進行了強勢干預,標誌着瑞典的軍事力量開始崛起,同時影響力有超越丹麥的跡象。瑞典軍隊於1643年入侵日德蘭半島,並於1644年宣稱擁有斯堪尼亞地區。由於被瑞典佔領導致哥本哈根地區糧食短缺,加上境內糧食欠收和黑死病流行,丹麥人口銳減20%[32],不得不在英法的調解下簽訂了1645年的布羅姆塞布羅條約英語Treaty of Brømsebro。在條約中,丹麥放棄了哈蘭哥德蘭丹屬愛沙尼亞的最後部分以及挪威的幾個省。

 
費德歷·隆德英語Frederik Christian Lund所繪之1659年2月11日,在第二次北方戰爭中瑞典軍隊對哥本哈根的突襲,國王費德歷三世領導下的丹麥守軍成功擊退了瑞典帝國的軍隊

1657 年,丹麥國王費德歷三世看到撕毀布羅姆塞布羅條約的機會,向瑞典宣戰,雙方捲入了第二次北方戰爭(1655-1660 年)。不過丹麥軍隊迅速潰敗,瑞典國王查理十世的軍隊征服日德蘭半島,並指揮瑞典軍隊橫跨結冰的丹麥海峽,佔領了富英島和西蘭島的大部分地區,然後於1658年2月迫使丹麥簽署了羅斯基勒和平協議英語Peace of Roskilde,這給了瑞典斯堪尼亞布萊金厄布胡斯蘭特倫德拉格博恩霍爾姆島的控制權。 查理十世很快就後悔沒有徹底擊滅軍力如此孱弱的丹麥,1658年8月,他對丹麥發動了第二次進攻並成功征服了丹麥的大部分島嶼,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哥本哈根圍城戰。 丹麥國王積極領導城市防禦,召集市民拿起武器,屢次擊退瑞典人的進攻[33][34]。圍攻在1660年查理十世古斯塔夫 (Charles X Gustav) 去世後結束[25],在隨後的和平條約中,丹麥設法保持了獨立並重新控制了特倫德拉格和博恩霍爾姆[35]。由於國王在戰後大受歡迎,費德歷三世以此解散選舉君主制,轉而支持絕對君主制,這種集權制度在丹麥一直持續到了1848年[36]

丹麥之後又試圖在斯堪尼亞戰爭(1675-1679 年)中重新控制斯堪尼亞,但未能成功。大北方戰爭(1700-21 年)之後,隨着瑞典被俄羅斯沙皇國削弱,丹麥分別在1720年的腓特烈堡條約英語Treaty of Frederiksborg和1773年的皇村條約英語Treaty of Tsarskoye Selo中重新控制了由荷爾斯泰因-戈托普家族統治的什列斯威和荷爾斯泰因部分地區。丹麥在18世紀的後半葉非常繁榮,因為丹麥的中立地位使得其在戰爭時可以成為交戰雙方的貿易中轉站。為了在拿破崙戰爭中繼續保持獨立地位,丹麥與法國英國進行貿易,並與俄羅斯、瑞典和普魯士加入了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37]。英國人認為這是一種敵對行為,於是在1801年和1807年炮擊哥本哈根,一次打擊了丹麥艦隊,另一次炮擊造成的大火燒掉了丹麥首都的大部分地區。丹英之間爆發炮艦戰爭,丹麥僱傭的小型炮艦根本不是皇家海軍的對手,接連慘敗使得英國海軍長期控制丹麥海域,丹麥經濟遭到毀滅性打擊,1813年丹麥-挪威破產。

武裝中立聯盟於1814年因基爾條約而解散,丹麥君主「不可撤銷地永遠」放棄了對挪威王國王位的主張,轉而尋求當瑞典國王[38]。丹麥保留了對冰島(直到1944年冰島獨立)、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這些已由挪威統治數個世紀島嶼的主權[39]。除了北歐殖民地外,丹麥還在1620年至1869年,1658至1850年,1671至1917年間繼續統治着丹屬印度丹屬加納英語Danish Gold Coast丹屬西印度群島

君主立憲(公元1849年至今)

編輯
 
1848年由國王費德歷七世領導,制定丹麥憲法的國家制憲會議

什列斯威和荷爾斯泰因的獨立運動和普丹戰爭

編輯

新生的丹麥自由主義民族運動在1830年代勢頭強勁;1848年歐洲革命儘管在歐洲各地都遭遇了失敗,然而丹麥和荷蘭卻成為了歐洲唯二兩個從絕對君主制和平演變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丹麥於1849年6月5日通過新憲法和平立憲。新憲法建立了兩院制議會,這種制度延續至今。丹麥在第一次什列斯威戰爭中依靠國際輿論獲得的勝利[注 8]使得其大大低估了普魯士的危險性,也妄想可以一直依靠援軍保衛領土,使其在什列斯威-荷爾斯泰因領土糾紛中越陷越深,英國政治家帕默斯頓子爵曾說:「只有三個人曾經明白什列斯威-荷爾斯泰因事務,一個王夫,已經去世了,一個德國教授,已經瘋了,還有我,已經全忘了[40]。」當普魯士奧地利帝國捲土重來時,丹麥不得不孤軍奮戰。普丹戰爭從1864 年2月持續到當年10月,丹麥戰敗,不得不將什列斯威和荷爾斯泰因割讓給普魯士。這次損失是17世紀丹麥衰弱後開始的一系列戰爭失敗和領土損失中的最後一次。這次戰敗之後,丹麥在歐洲奉行中立政策

丹麥的工業化

編輯

19世紀下半葉,丹麥開始進入世界的工業化浪潮當中[41]。該國的第一條鐵路建於1850年代,儘管丹麥缺乏自然資源,但通訊和海外貿易的改善使工業得以發展。從1870年代開始,工會開始萌芽。大量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丹麥農業開始以乳製品肉類產品的出口為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丹麥

編輯

丹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德國戰敗後,凡爾賽列強提出將什列斯威-荷爾斯泰因地區歸還給丹麥。由於擔心德國的領土收復主義,丹麥拒絕考慮在沒有公民投票的情況下接受該地區。兩次什列斯威公投分別於1920年2月10日和3月14日舉行。1920年7月10日,北什列斯威根據公投結果回歸丹麥,丹麥從而增加了約163,600名居民和3,984平方公里(1,538 平方哩)。由於一戰後歐洲左翼力量增長,該國第一個社會民主主義政府於1924年上台[42]

丹德互不侵犯條約和「威瑟堡行動」

編輯

1939年丹麥與納粹德國簽署了為期10年的互不侵犯條約,但德國於1940年4月9日以一個名為「威瑟堡行動」的演習為名義入侵丹麥,丹麥政府知道兩國軍事力量的懸殊差距,於是進攻開始後僅僅六個小時就宣佈投降,是二戰當中遭受入侵國家抵抗時間最短的,但丹麥也因此避免了不必要之傷亡和損失,使得丹麥在戰後得以更快復甦。1943年之前,丹麥一直與德國進行經濟合作。隨着納粹德國在東線戰場顯出頹勢,丹麥政府拒絕進一步合作並自沉了大部分船隻,還將許多軍官送往中立的瑞典。丹麥抵抗組織英語Danish resistance進行了一次救援行動,設法將數千名收到納粹政權迫害的猶太人及其家人疏散到了瑞典的安全地帶。一些丹麥人通過加入丹麥納粹黨英語Danish Nazi Party或自願進入丹麥納粹黨英語丹麦自由军团與德國納粹並肩作戰[43]。冰島被美軍佔領後與丹麥斷絕關係,於1944年成為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德國於1945年5月投降,丹麥獲得解放。戰後反殖民思想興起,丹麥開始對屬地進行權力下放,1948年,法羅群島獲得自治權。1949年,丹麥成為北約創始成員國。

 
丹麥於1973年成為歐共體成員並在2007年簽訂里斯本條約

丹麥是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EFTA) 的創始成員。 在1960年代,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通常被稱為外部七國,而不是當時歐洲經濟共同體 (EEC) 的核心六國[44]。1973年,丹麥與英國和愛爾蘭一起,在公投後加入了歐洲經濟共同體(現為歐盟)。涉及進一步歐洲一體化《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於1992年被丹麥人民公投否決;它在1993年的第二次全民投票後才被接受,但丹麥拒絕履行其中規定的四項政策。丹麥在2000年的公投中拒絕將歐元作為國家貨幣,繼續使用丹麥克朗格陵蘭於1979年獲得地方自治權,2009年獲得全面自治權。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都不是歐盟成員國。由於漁業政策,法羅群島從未加入歐共體,格陵蘭也於1986年退出。

1953年的憲法修訂通過了以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的一院制議會、女性對丹麥王位的繼承權以及丹麥對格陵蘭的永久主權。在20世紀下半葉,中左翼社會民主黨領導了一系列聯合政府,引入了北歐福利模式自由黨保守人民黨也領導過中右翼政府。

政治

編輯
 
丹麥議會

丹麥受到「民族之春」運動影響,在1849年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亦是歐洲較少有由君主專政過渡君主立憲且並不經歷任何流血事件的國家。現任丹麥國王佛瑞德里克十世首相梅特·弗雷澤里克森

丹麥議會實行一院制,是丹麥王國的立法機關,稱為「Folketing」(丹麥語:Folketinget),議員採用比例代表制選出,由於採取的選舉方法利於小政黨獲得議會席位,所以自1982年來丹麥的聯合政府一直是少數派政府[注 9]。丹麥議會中的179席中絕大部分屬丹麥本土,2席屬格陵蘭自治政府,2席屬法羅群島自治政府。議會的最大黨提名首相人選,再由國王正式任命,首相以及內閣大臣們負責政府行政部門的工作。議會一般每4年選舉一次,但是首相有權宣佈提前舉行大選。議會除立法事務還負責通過國家預算、批准國家賬目、任命和行使政府控制權以及參與國際合作。法案可由政府或議會成員提出。所有議會通過的法案必須在三十天內提交給國務委員會以獲得御准才能成為法律。儘管從理論上丹麥國王可以通過不予御準的方式否決議會的決定,但在君主立憲的前提下國王一般不會這麼做,所以其權力僅有象徵意義。丹麥政治系統在丹麥憲法的框架下動作,修憲需要議會同意,且在全民投票中得到不少於40%的支持票。根據丹麥憲法,國家權力三分為立法司法行政,各部互不隸屬。

另外,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國防、外交等事務由丹麥本土負責,而丹麥本土亦常予兩地經濟援助。其他事務則具完全自治權,並各自設放權議會。國王同樣根據獲議會最多支持的人選分別任命兩地的首相。

丹麥王國

編輯
 
法羅群島昆島上的昆鎮。圖右的島嶼為卡爾斯島

丹麥王國是一個包括丹麥本土和兩個自治領土——格陵蘭法羅群島單一制國家。格林蘭和法羅群島自18世紀以來一直是丹麥王國的一部分,然而由於它們特殊的歷史和文化特性,王國的這些部分擁有廣泛的自治權力,並在許多領域有立法和行政權[45]。法羅群島於1948年獲得地方自治權,格陵蘭島於1979年獲得地方自治權,2009年完全自治,在此之前二者都是丹麥的一級行政區劃[46]

法羅群島和格陵蘭擁有自己的政府和議會,除司法系統和貨幣政策外,在國內事務方面實行有效自治[46]。高級專員(Rigsombudsmand)在法羅群島議會格陵蘭議會中作為丹麥政府的象徵性代表,他們無權在議會中投票[46]。法羅群島自治政府被認為是與丹麥本土政府平等的合作夥伴[47],而格陵蘭人民被定義為具有自決權的獨立民族[48]

自治領土 人口 (2020) 總面積 首都 立法機構 首席長官
  法羅群島 (Føroyar) 52,110[4] 1,399 km2(540.16 sq mi)   托爾斯港 法羅群島議會 Bárður á Steig Nielsen
  格陵蘭 (Kalaallit Nunaat) 56,081[3] 2,166,086 km2(836,330 sq mi)   努克 格陵蘭議會 Múte Bourup Egede

法律與立法體系

編輯

丹麥採用大陸法系,法條中有一些參考了日耳曼法。丹麥與挪威和瑞典類似,從未效仿過英美法系那樣的判例體系,不過丹麥的法律體系與英國並不是完全沒有相似之處,比如丹麥沒有像法國和德國那樣制定過全面的法典,反而與英國一樣,大部分法律都是習慣法[49]

丹麥的司法系統分為具有常規民事刑事管轄權的法院和對個人與公共行政部門之間的訴訟具有管轄權的行政法院《丹麥憲法》第六十二條和第六十四條規定法官只能受法律(包括法案、法規和實踐)的指導,從而確保司法獨立於政府和議會[50]。丹麥王國沒有一個統一的司法系統——王國的各個構成國都有一套不同的體系[51]。然而,格陵蘭和法羅群島最高法院的裁決可以被上訴至丹麥最高法院英語Danish Supreme Court,其是負責王國司法的最高民事和刑事法院。

行政區劃

編輯

丹麥本土總面積為43,094平方公里(16,639平方哩),分為五個大區regioner)。這些大再下分為98個市鎮 (kommuner)。丹麥的最東端——Ertholmene群島,面積為39公頃(0.16平方哩),既不屬於任何市鎮也不屬於任何大區,而由國防部直接管轄[52]。丹麥的是丹麥的統計區劃,介於大區和市鎮之間。它們不是行政區劃單位,也不舉辦本級層次的的政治選舉,而主要作為一個統計單位存在。

2007年1月1日丹麥進行了行政區劃改革,將原來的16個縣改為5個大區。與此同時較小的市鎮被併入大市鎮,使市鎮數量減少了270個。這次改制確保了大多數市鎮的人口至少在20,000以上,以保證其財政和行政管理的專業性不至崩潰[53]。行政部門由當地居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市鎮議會領導,每四年按比例代表制改選一次;最近的丹麥地方選舉於2021年11月16日舉行。

大區

編輯

各大區的管理機構是大區理事會,每個理事會有四十一名議員,任期四年。 委員會由大區主席(regionsrådsformand)領導,主席由理事會選舉產生[54]。區委員會的職責範圍是國家衛生服務、社會服務和地區發展[54][55]。與原來的「縣」不同,這些地區不允許徵稅,並且醫療服務的部分資金來自2019年後加征的所得稅,部分資金則來自中央政府和市政府[56]

各大區的面積和人口差異很大;例如,首都大區涵蓋了哥本哈根都會區英語Copenhagen Municipality,還包括波羅的海的博恩霍爾姆島,其人口是北日德蘭大區的三倍,而北日德蘭地區的轄地則為日德蘭半島北部那些人口更為稀少的地區。在縣制下,某些人口稠密的市,如哥本哈根腓特烈斯貝,被賦予與縣同等的地位,成為一級行政區劃。這些特殊的城市在2007年的改革中被納入新的大區。

大區 市鎮
區名 丹麥語名 首府 最大城市 人口
(截至2017年1月)
面積
(km²)
人口密度
(每km²)
市鎮數量
首都大區 Region Hovedstaden 希勒勒 哥本哈根 1,807,404 2,568 703.8 29
中日德蘭大區 Region Midtjylland 維堡 奧胡斯 1,304,253 13,142 99.2 19
北日德蘭大區 Region Nordjylland 奧爾堡 奧爾堡 587,335 7,927 74.1 11
西蘭大區 Region Sjælland 索勒 羅斯基勒 832,553 7,273 114.5 17
南丹麥大區 Region Syddanmark 瓦埃勒 奧登斯 1,217,224 12,132 100.3 22

軍事

編輯
 
丹麥憲兵正在進行執法訓練

丹麥的武裝部隊被稱為丹麥國防軍(Forsvaret)。國防部長是丹麥國防軍總司令,並擔任駐外首席外交官員。 丹麥實行義務兵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和平時期,國防部總共僱用約33,000人。主要軍事部門僱用了近27,000人:丹麥皇家陸軍15,460人,丹麥皇家海軍英語Royal Danish Navy5,300人,丹麥皇家空軍6,050人(均包括義務兵)[來源請求]丹麥緊急事務管理局英語Danish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僱用2,000人(包括義務兵),大約4,000人在丹麥國防司令部和國防情報局等非特定部門工作。此外,約44,500人在丹麥國民警衛隊擔任志願者[57]

丹麥長期支持國際維和行動,但自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2001年阿富汗戰爭以來,丹麥不再避諱在北約的框架下加入戰爭,積極參與了由北約組織的多次戰爭和侵略。這種新情況激起了一些國內爭議,但丹麥民眾對國家參與戰爭,特別是阿富汗戰爭普遍非常支持[58][59]。丹麥國防部有大約1,400名人員執行國際任務[60],這其中並不包括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第1常備水雷對抗大隊中常駐的丹麥部隊。丹麥軍隊在聯合國保衛部隊英語United Nations Protection Force中與執行部隊英語Implementation Force (IFOR)[61](今波黑穩定部隊英語Stabilisation Force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SFOR)[62])在前南斯拉夫境內參與多次交戰。2003年至2007年間,大約有450名丹麥士兵在伊拉克[63]。丹麥還大力支持美國在阿富汗的行動,並為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提供了金錢和物質資助[64]。這些舉措經常被當局描述為丹麥新的「積極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外交

編輯
 
丹麥首相梅特·費德歷森(左二)於2021年在哥本哈根召開的北歐理事會上與外國元首在一起

丹麥在北歐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在國際事務中屬於中等強國[65]。近年來,格陵蘭法羅群島漁業捕鯨地緣政治等外交政策問題上也獲得了發言權。 丹麥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歐盟 (EU) 成員國身份的影響:丹麥本土與格陵蘭(1986年退出)於1973年加入了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 (EEC)。丹麥曾七次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國,最近一次是自2012年的1月至6月[66]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丹麥結束了其長達兩百年的中立政策。1949年丹麥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創始國之一,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波羅的海北海交匯處,因此至今它的成員身份仍然非常受歡迎[67]

作為發展援助委員會(DAC)成員,丹麥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發展援助佔國民總收入比例最大的國家之一。2015年,丹麥將其國民總收入 (GNI) 的0.85%用於對外援助,是實現聯合國長期目標(對外援助佔到國民總收入0.7%)僅有的六個發達國家之一[注 10][68]。該國參與的雙邊和多邊援助,通常由外交部管理。在丹麥政府開展對外援助,特別是雙邊援助時,主要是以丹麥國際開發署英語Dan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的名義。

地理

編輯

丹麥位於北歐,三面環海,北部隔大西洋北海波羅的海瑞典挪威相望,南部與德國接壤,本土包括日德蘭半島菲因島西蘭島及附近島嶼以及周圍443個已命名島嶼(全國共有1,419個島嶼面積大於100平方米),其中有72個島嶼無人居住[69],本土面積為43,094平方公里。丹麥另有兩個自治領地: 北大西洋上的法羅群島和位於北美洲的屬地格陵蘭島(面積為217.5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一大島),其中的漢斯島自2022年起經協議分治後,加拿大成為了德國以外,第二個與丹麥陸地接壤的國家。

丹麥本土最大島嶼且最重要的是菲英島西蘭島博恩霍爾姆島位於國家的東部較遠的波羅的海。很多島嶼都用橋樑連接,厄勒海峽大橋連接了西蘭島的哥本哈根瑞典馬爾摩,而大貝爾特橋連接菲英島與西蘭島,小貝爾特橋連接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其它小島間有渡輪和飛機通航。

丹麥海岸線長達7,314公里,南面與德國共享68公里的邊境線,最北端為旅遊聖地斯卡根,最南端為蓋瑟英語Gedser,最西端為Blåvandshuk,最東端為Østerskær。丹麥全境地勢平緩,平均海拔為31米,若不計法羅群島和格陵蘭,丹麥本土的自然最高峰為莫來山,海拔170.86米。

氣候

編輯

按照柯本氣候分類法,丹麥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冬季溫和,一月平均氣溫為1.5°C(34.7°F),夏季涼爽,八月平均氣溫為17.2°C(63.0°F)[70] 自1874年開始有記錄以來,丹麥有記錄的最極端氣溫為1975年的36.4°C(97.5°F)和 1982 年的−31.2°C(−24.2°F)[71] 。丹麥平均每年降水天數為179天,平均每年降水量為765毫米(30吋);秋季是一年最潮濕的季節,春季則為最乾燥的季節[70]。由於丹麥位於大陸和海洋氣候的交界處,因此天氣經常不穩定[72]

由於丹麥緯度較北,所以日照時間隨季節變化很大。冬季日照時間短,上午8:45左右日出,下午3:45日落(標準時間);夏季日照時間長,上午4:30日出,晚上10點日落(夏令時[73]

生態

編輯
 
山毛櫸在丹麥各地都很常見,尤其是在疏林

丹麥位於中緯度高緯度地區交界處,全國可分為兩個生態區域大西洋混交林英語Atlantic mixed forests波羅的混交林[74][75]。由於過去近千年的農業活動,丹麥幾乎所有的原始森林都被破壞得支離破碎[76],而森林砍伐造成了大片荒地和毀滅性的流沙[76]。儘管如此,該國仍有大片次生林,目前其森林總覆蓋率達12.9%[77]歐洲雲杉是丹麥分佈最廣的樹種(2017),其還是生產聖誕樹的重要材料。丹麥的森林地貌完整指數平均分為0.5/10,在全球172個國家中排名第171位,僅高於聖馬力諾[78]

在丹麥鄉村,狍子的數量不斷增長,日德蘭半島稀疏的林地里也生活着有大鹿角的歐洲馬鹿。丹麥也是許多小型哺乳動物的家園,如歐洲鼬野兔刺蝟[79]。丹麥約有400種鳥類棲息,其中約160種在該國繁殖[80]。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包括無危的港灣鼠海豚、數量不斷增加的鰭足類動物以及偶爾出現的藍鯨虎鯨等大型鯨魚。鱈魚鯡魚鰈魚是丹麥水域豐富的食用魚類,也是該國形成大規模漁業的基礎。[81]

經濟

編輯
 
2019年丹麥出口比例
 
樂高積木樂高集團生產,公司總部位於丹麥比隆

丹麥擁有發達的混合經濟,被世界銀行列為高收入經濟體[82]。2017年,人均實質國民總收入(PPP)世界排名第16位,人均名義國民總收入(GNI)排名世界第10位[83]。丹麥在經濟自由度世界經濟自由度指數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84][85]。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丹麥是全球十大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在歐洲國家中排名第六[86]

丹麥擁有高等學歷者的比例世界排名第四[87],該國在工人權益方面的排名更是世界最高[88]。2009年,丹麥工人每工作一小時的GDP世界排名第13位。該國的市場收入差距接近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89][90],但扣除稅收和公共現金轉移後,不同職業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要低得多。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丹麥可支配收入堅尼系數在歐盟國家中排名第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丹麥的最低工資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91]。由於丹麥沒有關於最低工資的立法,工資下限如此之高被歸因於工會的努力。根據丹麥工人聯盟英語United Federation of Danish Workers與僱主組織Horesta之間達成的集體談判協議,麥當勞和其他快餐連鎖店的工人每小時可以賺取相當於20美元的收入,這是美國同行業服務員收入的兩倍多,他們甚至還享有五周的帶薪假期育兒假養老金[92]。2015年丹麥工會密度為68%[93]

丹麥曾經有許多耕地,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1945後,丹麥以來極大地擴展了其工業基礎和服務業。至2017年,服務業約佔GDP總額的75%,製造業約佔15%,農業則不到 2%[94]。主要行業還包括風力渦輪機製藥醫療設備機械運輸設備食品加工建築[95]。丹麥出口總額的約60%來自貨物出口,其餘40%是第三產業的出口,方式主要為海運。該國的主要出口商品有各種工業品、肉製品、乳製品、魚類、家具和工業設計[95]。丹麥是糧食和能源淨出口國,多年來一直保持國際收支盈餘,使該國從淨債務國轉變為淨債權國。截至2018年7月1日,丹麥的國際投資(或淨外國資產)總額佔到了GDP的64.6%[96]

 
丹麥是豬肉製品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

1797年丹麥進口關稅的自由化標誌着重商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終結,而19世紀和20世紀初進一步的貿易自由化確立了丹麥國際貿易的自由主義傳統,這一傳統一直維持到1930年代[97]。由於美國競爭導致1870年後農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德國法國等其他國家因而加強了對本國農業的保護,然而丹麥仍保留其自由貿易政策,因為該國在廉價穀物的大量進口中獲利頗豐(作為牛和豬的飼料),這些飼料的輸入加大了丹麥黃油和肉類的出口[98]。如今,丹麥是擁有超過5.08億消費者的歐盟內部市場的一部分。一些國內商業政策是由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協議和歐盟的立法決定的。丹麥公眾對自由貿易的支持度很高:在2016年的一項民意調查中,57%的受訪者將全球化視為機遇,僅18%的受訪者將其視為威脅[99]。丹麥經濟高度依附於歐盟,其貿易流有超過70%是與歐盟國家的合作。截至2017年,丹麥最大的出口夥伴是德國瑞典英國美國

丹麥貨幣克朗 (DKK) 通過歐洲匯率機制與歐元掛鈎,兌換率約為7.46丹麥克朗/歐元。儘管2000年9月的全民公投使丹麥未採用歐元[100],該國依然遵循歐盟經濟和貨幣聯盟 (EMU) 制定的政策,並採用歐元所需的經濟趨同標準。儘管議會中的大多數政黨都支持加入經濟和貨幣聯盟,但自2010年以來的民意調查始終顯示多數人反對採用歐元。2018年5月,歐洲晴雨表民調顯示有29%的丹麥受訪者表示支持採用歐元,然而65%的人反對此提議[101]

營業額排名,丹麥前幾大的公司分別為:馬士基(國際航運)、諾和諾德(製藥)、ISS集團(設施服務)、維斯塔斯(風力渦輪機)、阿爾勒(乳製品)、DSV(運輸)、嘉士伯(啤酒)、索林集團(零售)、沃旭能源(電力)、丹斯克銀行[102]

丹麥政府2023年側重點在於增加對能源經銷商的稅收[103]

政策

編輯

丹麥是一個高稅收的福利國家,因而丹麥人生活水平很高,政府也為居民提供了廣泛的福利。丹麥的企業稅率為 22%,並為外籍人士提供特殊的有時限的稅收制度[104]。丹麥的稅收制度基礎廣泛,除消費稅所得稅和其他費用外,還徵收 25% 的增值稅。2017年的總體稅收水平(所有稅收的總和,佔GDP的百分比)為46%[105]。丹麥的稅收結構(不同稅收的相對權重)與經合組織平均水平不同,因為2015年丹麥個人所得稅稅率高於經合組織,而企業所得稅財產稅則低於經合組織平均水平,且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繳款。丹麥工資稅增值稅及其他商品和服務稅的比例相當於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106]

截至2014年,經稅率調整後,丹麥約有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丹麥的相對貧困率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排名倒數第二,低於經合組織11.3%的平均水準[107]。在丹麥,認為自己買不起足夠食物的人口比例不到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的一半[107]

勞動力市場

編輯

與其他北歐國家一樣,丹麥社會採用了北歐模式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影響力較大,將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與全面的福利國家和強有力的工人組織結合了起來[108]世界銀行表示,由於其廣受讚譽的「彈性安全」模式,丹麥擁有歐洲最自由的勞動力市場。僱主可以隨時僱用或解僱(彈性)一名僱員,而僱員在無業時,失業補償相對較高(安全)。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2016年失業人員的初始和長期替代率皆為65%,而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為53%[109]。在丹麥註冊一個企業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完成,並且成本非常低[110]。僱員申請加班沒有限制,公司可以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無休運營[111]。2017年,丹麥15-64歲人群的就業率為74.2%,在經合組織國家中排名第9,高於經合組織67.8%的平均水平[112]。2017年失業率為5.7%[113],被認為接近或低於結構性水平[114]

失業救濟金的水平取決於該僱員失業前的就業情況,通常與失業基金掛鈎(該基金一般與工會密切相關)以及之前支付的繳款。該資金大約65%來自指定會員捐款,而其餘三分之一來自中央政府,因此資金來源最終來自於一般稅收[115]

科學技術

編輯
 
丹麥確認參與歐洲極大望遠鏡計劃,在十年建設期內投資850萬歐元。[116]

丹麥在科技的發明和創新的參與方面有着悠久的傳統,從科學革命開始,丹麥就是創新和變革之國家中的一員。目前,丹麥正在參與許多備受矚目的國際科技項目,包括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歐洲空間局(ESA)、國際太空站(ISS)和歐洲極大望遠鏡(E-ELT)。丹麥在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10位,不過低於其在2020年的第6位和2019年的第7位[117][118][119]

航運業丹麥企業很具影響力,設計了世界上最大、最節能的集裝箱船馬士基3E級」,丹麥工程師則為MAN柴油機的設計做出了貢獻。在軟件電子領域,丹麥為北歐流動電話的設計和製造做出了貢獻,現已解散的丹麥企業「DanCall」是最早開發GSM的公司之一。

生命科學是一個已進行了廣泛研究和開發的關鍵領域。2000年,丹麥生物技術公司諾維信(主導了第一代澱粉基生物乙醇酶的全球市場)率先開發了將用於廢物轉化的轉化為纖維素乙醇的技術[120]麥迪康谷位於西蘭島和瑞典之間的厄勒海峽地區,是歐洲最大的生命科學產業群之一,在很小的地理區域內擁有許多生命科學企業和研究機構。

出生於丹麥的計算機專家和軟件工程師在世界上一些程式語言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安德斯·海爾斯伯格Turbo PascalDelphiC#);拉斯穆斯·勒多夫 (PHP);比雅尼·斯特勞斯特魯普(C++);大衛·漢松Ruby on Rails);拉斯·巴克虛擬機V8Java VMDart)領域的先驅。物理學家萊娜·豪和她的團隊成功在實驗中將光速降為0,推動了量子計算納米工程線性光學的進步。

能源

編輯
 
米德爾格倫登,哥本哈根附近的海上風力發電站

丹麥在北海擁有大量石油天然氣資源,20世紀70年代初,該國經濟十分依賴進口石油。後來在北海丹麥海域發現了油田天然氣田,丹麥才實現能源方面的自給自足[121],該國還開始使用燃煤發電廠來供應該國大部分電力。21世紀初,丹麥的電力、石油和天然氣出口量超過了進口量。2010年,丹麥在原油淨出口國中排名第32[122]。2022年,丹麥是歐盟內部最大產油國,日均產量約10萬桶[123],不過丹麥政府已考慮在2050年之前停止石油開採。丹麥在風電能源清潔能源領域長期處於領先地位:2015年丹麥風力能源提供了總電力消耗的42.1%[124]。2011年5月,丹麥國內生產總值的3.1%,即約65億歐元(94億美元)來自可再生能源提供的效率[125]。丹麥現已禁止建造更多燃煤發電廠,一些工廠開始使用生物燃料。政府還對風力發電廠提供補貼,目前來自風力發電的電力在該國電力系統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121]。丹麥的輸電線路與其他歐洲國家電網相連。

丹麥電力部門已將風電等能源併入丹麥國家電網。丹麥現在致力於交通領域的智能電池系統(V2G)電動車輛[126]。該國也是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的成員國[127]

交通

編輯
 
丹麥鐵路網
 
哥本哈根機場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客運量最大,歐洲第15大的機場[128]

丹麥在聯繫各地區之間的公路和鐵路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其中最著名的一個部分就是連接西蘭島菲英島大貝爾特橋。 現在可以直接通過高速公路從日德蘭半島北部的腓特烈港駕車前往西蘭島東部的哥本哈根。丹麥主要鐵路運營商是提供客運服務丹麥國家鐵路和提供貨運德鐵貨運,鐵路軌道由Banedanmark維護。北海波羅的海通過各種交織的國際渡輪線路連接在了一起。於2021年開始修建的費馬恩海峽隧道是連接丹麥與德國的第二條交通線[129]。哥本哈根擁有哥本哈根地鐵以及郊區廣布的電氣化鐵路網——城市快鐵輕軌預計在2020年左右於四個丹麥最大的城市——哥本哈根奧胡斯奧登斯奧爾堡投入運營[130]

對於年輕人和城市居民而言,騎自行車在丹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交通方式。丹麥擁有完善的自行車基礎設施,其自行車道綿延超過12,000公里[131],全國還包括約7,000公里[132]隔離出來專用的自行車道。

儘管私家車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然而由於高昂的註冊稅(150%)、增值稅(25%)以及世界上幾乎最高的所得稅,新車在丹麥極為昂貴。徵收如此高昂的汽車稅,目的是為了抑制丹麥的汽車擁有量。2007年,政府試圖通過小幅降低高里程車輛的稅收來支持綠色汽車,不過此舉收效甚微,2008年,丹麥進口效率低下的燃油車數量不減反增[133],因為燃油車的成本(包括稅收)還在大多數丹麥人的預算之內。截至2011年,丹麥平均車齡為9.2年[134]

丹麥與挪威和瑞典一樣,航空業都是由北歐航空旗下航空公司承包。哥本哈根凱斯楚普機場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繁忙的客運機場,2014年旅客吞吐量超2500萬人次[128]。丹麥其他著名機場還有比隆機場奧爾堡機場奧胡斯機場等。

人口

編輯

丹麥各族裔比例 (2020)[135]

  丹麥人(包括法羅群島人 and 格陵蘭人)(86.11%)
  移民(10.56%)
  移民後裔(3.34%)

根據2020年4月丹麥統計局英語Statistics Denmark的數據,總人口為582.5萬(2023年2月1日人口已達593.5萬)。丹麥是世界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人均年齡達到41.9歲[136],男性人數約為女性的0.97倍。儘管出生率很低,不過人口依靠移民和接收難民得以維持0.59%的正增長[101]世界快樂報告常年將丹麥列為世界上人民最快樂的國家之一[137][138][139],這主要歸功於丹麥優秀的高等教育、完善的醫療保健系統[140]和極小的貧富差距[141]

族裔方面89.6%為丹麥人後裔,其餘10.4%為移民或移民後裔。移民的主要來源為亞洲國家,譬如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以及非洲國家,譬如索馬里;還有東南歐巴爾幹國家,譬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移民中的34%(約20萬人)有西方國家背景,66%(約39萬人)沒有西方國家背景[142]

因努伊特人是格林蘭島的原住民,其群體很早就定居在了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及格陵蘭等北極圈內的地區。18到20世紀70年代初,丹麥政府一直在試圖同化因努伊特人,鼓勵他們融入主流文化,因此今天因努伊特氏族中的一些人認同他們的母語為丹麥語

語言

編輯

丹麥語是丹麥的法定國語[143]法羅語格陵蘭語則分別為法羅群島與格陵蘭兩地的官方語言[143]德語在前南日德蘭郡(今南丹麥大區的一部分)是被承認的少數民族語言,因為在凡爾賽條約簽訂之前,這裏曾是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143]。丹麥語及法羅語和冰島語瑞典語挪威語一樣都屬於印歐語系中的北日耳曼語支(主要分佈於北歐地區)[144],因此某種程度上可以相互理解。丹麥語和德語之間的關係就要遠得多,後者屬於西日耳曼語支,而格林蘭語則是一種因努伊特語言,與丹麥語毫無聯繫[144]

佔比相當大(86%)的丹麥人將英語作為自己的第二語言[145],並且許多人能夠相當熟練地使用。德語在丹麥境內是使用第二廣泛的外語,約有47%的人能用其進行對話[143]。2007年,丹麥有25900人的母語為德語(主要集中在南日德蘭地區)[145]

宗教

編輯

至2013年1月,79.1%的丹麥人為丹麥國教——路德宗信徒[146][147][148],相較2012年下降了0.7%,相較2011年下降了1.3%。儘管丹麥國教有着眾多信徒,但每周末都去教堂的人不足總人口3%[149][150]

丹麥憲法規定皇室成員至少有一名信仰丹麥國教,其他成員可以自由信仰其它宗教[151][152][153]。1682年, 丹麥賦予羅馬天主教改革宗猶太教有限的認可[153],但改變信仰仍然非法。直到1970年代,改宗才得到丹麥官方認可。現在,宗教團體不需要丹麥政府的認定即可主持婚禮與其它慶典活動[153]

丹麥穆斯林佔總人口的3%,為第二大的宗教群體,因此伊斯蘭教成為丹麥最大的少數宗教[149][154]。至2009年,丹麥共有19個受認可的穆斯林社區[154][155]。除丹麥國教與伊斯蘭教外,其它宗教的信徒佔總人口的2%,但沒有一個宗教的信徒超過總人口的1%[156]

根據2010年Eurobarometer民意調查顯示,28%的丹麥公民相信上帝的存在,47%表示相信有某種精神或生命力量,24%表示不相信任何精神、上帝或生命力量[157]


教育

編輯

丹麥的所有教育項目均由教育部調度並由當地市政部門管理。平民學校(Folkeskole)是丹麥實行義務教育公立學校,大多數兒童在6至16歲之間就讀10年,相當於小學和初中教育[158]。這種學校不設期末考試,但學生可以選擇在九年級(14-15 歲)結束後參加一次評級測試。如果學生要參加進階教育,則必須進行該測試。學生在丹麥也選擇可以就讀自由學校(friskole)或私立學校(privatskole),例如基督教華德福教育

義務教育結束後,丹麥學生有多種繼續教育的選擇:中學(STX)重視人文與科學的混合教學,高等技術考試(HTX)側重於理科,高級商業考試項目側重於經濟學科。高等預科考試 (HF) 與中學 (STX) 類似,但時間短一年。對於特定職業,丹麥也提供職業教育,通過教學和學徒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

根據政府的記錄,丹麥進階教育(包括中學和高等預科考試)畢業率為95%,高等教育入學率和畢業率為60%[104]。丹麥的所有大學和學院都是免費的,註冊課程無需繳納學費。18歲或以上的學生可以申請國家教育支持補助金(Statens Uddannelsesstøtte (SU)),學生每月都可以領取固定金額的補助金[105]國際生在丹麥大學還有機會獲得國際認可的資質證明。在學士碩士博士交換生的許多課程中,可以用學界通用的英語授課[159]

名人

編輯

體育

編輯

羽毛球

編輯

丹麥被列為五大羽毛球強國之一,經常都會出現羽壇名將。有些更在奧運會賽場上曾奪得冠軍,如波爾-艾力·赫耶爾·拉爾森域陀·阿薩爾森(中文名:安賽龍),以及多位世界冠軍,如卡米拉·馬爾廷卡米拉·呂特·尤爾等名將。此外,在團體賽方面,丹麥國家羽毛球隊在2016年湯斯盃決賽中,打敗同為五大強國的亞洲強隊印度尼西亞國家羽毛球隊,首次奪得該項目的男子團體冠軍。

足球

編輯

丹麥超級足球聯賽、丹麥國家隊都是丹麥人會看的足球比賽。丹麥現今有不少超級球星,例如:馬田·比夫韋治基斯甸艾歷臣等。

醫療

編輯

挪威瑞典一樣,丹麥建立了由稅收支撐的醫療保險系統。該系統的運營主要依靠本地市政稅收與大區財政撥款。丹麥每年在醫療上的花費佔GDP總額的9.8%。丹麥人平均壽命為78.6歲,平均每名醫生服務294人。根據 LPI(Legatum Prosperity Index)和 HCI(醫療保健指數 - Health Care Index),丹麥是擁有最佳醫療保健系統的國家之一。

文化

編輯

丹麥文化是西方文化之一,它在藝術上成就頗高,與丹麥社會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謙遜、守時和社會平等是丹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106]在丹麥,試圖將某人與眾人彼此區分就可能引起敵意,這違反了已經幾乎是斯堪的納維亞非官方法典的鐵則詹代法則。丹麥政府為文化和藝術創作提供了大量的基金,其中很多是由地方政府來管理的,因此丹麥平民也直接參與到了其中。[160]

丹麥有着豐富的文化和知識遺產。科學領域有第谷·布拉赫路德維格·A·柯丁尼爾斯·玻爾,文學領域有漢斯·基斯頓·安徒生索倫·奧貝·基爾克果凱倫·白烈森(筆名伊莎·丹尼森)、路德維格·霍爾伯格亨利克·蓬托皮丹皮亞特·海恩赫爾曼·邦,音樂界有卡爾·尼爾森Michael Learns to Rock等,卡爾·希歐多爾·德萊葉拉斯·馮·提爾等導演的電影也都是國際知名的。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也有諸多經典與名勝,例如趣伏里公園阿馬林堡宮克里斯欽堡宮聖母教堂羅森堡宮哥本哈根歌劇院腓特烈教堂托瓦爾森博物館圓塔美人魚雕像等。[107]

假日
日期 中文名 當地名 備註
1月1日 元旦 Nytarsdag  
復活節前的星期四 設立聖餐日 Skærtorsdag  
復活節前的星期五 耶穌受難日 Langfredag  
3月/4月 復活節 Påskesøndag 丹麥人慶祝3天復活節
復活節後的第一天 復活節翌日 2. Påskedag  
5月1日 勞動節 Arbejdernes kampdag 不是所有的人都放假
6月5日 憲法日 Grundlovsdag 1849年的這一天丹麥憲法正式簽署。
不定   St. Bededag 將一些小的基督教節日放在一起過
復活節後40天 耶穌升天節 Kr. Himmelfartsdag  
復活節後7周 聖靈降臨節 Pinse 丹麥人慶祝2天聖靈降臨節
12月24日 平安夜 Juleaften 孩子們在聖誕夜獲得聖誕禮物
12月25日 聖誕節 Juledag 聖誕節放假3天
12月26日 聖誕節翌日 2. Juledag  

丹麥人喜歡用花做禮物,以表示感謝。逢婚、喪送白花,其他時候忌送白花。喜歡自行車,常用作交通工具,平均不到2人擁有1輛自行車。丹麥人家裏有客人來的時候,習慣升國旗。

足球是丹麥的國民運動。丹麥國家足球隊在1984到2004年間曾6次進入歐洲足球錦標賽決賽圈,並在1992年獲得冠軍。丹麥歷史上曾出現過大量的世界級運動員,包括米歇爾·勞德魯普布萊恩·勞德魯普兄弟,世界最佳門將之一的舒梅切爾丹尼爾·阿格容·達爾·托馬森尼克拉斯·本特納湯馬士·赫爾維格等。

近年丹麥在自行車比賽中表現突出。丹麥自行車運動員比雅尼里斯曾獲得1996年環法大賽冠軍,邁克拉斯姆森在2005年和2006年兩度獲得山地之王稱號。丹麥國家隊在2006年和2008年奪得自行車競速世界盃冠軍。

  • 國旗

1219年,丹麥國王曾經為教宗遠征愛沙尼亞的異教徒,國王克里斯帝安·卡瑪德帶領在戰況不利下祈禱勝利,一面紅白十字旗幟從天而降,頓時丹軍士氣大增,戰況亦大為好轉,這面旗子成為了丹麥國旗。據說這面國旗是世界上最早的第一面國旗,後來歐洲信仰基督教的國家制定國旗都是依據丹麥國旗的原則,今天的斯堪地納維亞國家仍然沿用。

 
世界上最早的國旗,丹麥國旗

飲食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在某些段落中,「丹麥」指的只是王國之下的這個主要構成國,在大多數時候,它指的是整個王國本身。
  2. ^ 瑞典貨幣,1604-1873年之間流通。
  3. ^ 斯里蘭卡舊稱,盛產香料和珍珠
  1. ^ 《國王基斯頓站在高聳桅杆上》亦為國歌,但通常只在王室和軍事場合使用。[1]
  2. ^ 在法羅群島法羅語和丹麥語同為官方語言。在格陵蘭,格陵蘭語為唯一官方語言。德語在丹麥南日德蘭地區為受官方保護的少數語言。
  3. ^ 丹麥政府也認可天主教加爾文宗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
  4. ^ 1948年3月24日,法羅群島成為首個自治領地。1979年5月1日,格陵蘭亦獲得自治。
  5. ^ 法羅群島有自己的設計,稱法羅群島克朗,但仍為丹麥克朗的一種版本。
  6. ^ 法羅群島(+298)和格陵蘭(+299)各有其電話號碼。
  7. ^ 頂級域名.eu亦為其他歐盟國家使用。格陵蘭(.gl)和法羅群島(.fo)有其各自頂級域名。
  8. ^ 為了遏制普魯士王國和德國的統一,英俄組成聯軍支援丹麥,成功擊敗普魯士軍隊,幫助丹麥保住了兩公國的控制權
  9. ^ 聯合政府是指執政聯盟由多個政黨組成,而少數派政府指執政聯盟席次加總未能取得絕對多數,這兩種內閣運作方式相較多數派政府都更加不穩定,而二者兼有的情況更會導致政府有癱瘓的風險
  10. ^ 另外五個國家是盧森堡荷蘭挪威瑞典英國

延伸閱讀

編輯

[]

 清史稿/卷159》,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來源

編輯
  1. ^ Not one but two national anthems. Denmark.dk.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Denmark). [2014-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9). 
  2. ^ Statistikbanken. [2013-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8-28). 
  3. ^ 3.0 3.1 2020 Population. [2020-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5). 
  4. ^ 4.0 4.1 Faroe Islands Population. Hagstova Føroya. [2020-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5). 
  5. ^ 5.0 5.1 5.2 5.3 Denmark.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22-04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5) (英語). 
  6. ^ Gini coefficient of equivalised disposable income (source: SILC). Eurostat Data Explorer. [2015-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6). 
  7.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12-09). 
  8. ^ Frederik har holdt sin første tale som konge: 'Forbundne, forpligtet, for kongeriget Danmark'. 丹麥廣播公司. 2024-01-14 [2024-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5) (丹麥語). 
  9. ^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 Denma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0. ^ 存档副本 (PDF). [2023-06-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4-18). 
  11. ^ 11.0 11.1 Statistikbanken. www.statbank.dk. [2023-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6). 
  12. ^ Internet Archive, Andrew. Denmark. Footscray, Vic., Australia ; Oakland, CA : Lonely Planet http://archive.org/details/lonelyplanetdenm00andr. 2008. ISBN 978-1-74104-669-4.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3. ^ Middelalderstudier. web.archive.org. 2010-01-09 [2023-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9). 
  14. ^ Østergaard, Bent. Indvandrerne i Danmarks historie. Syddansk Universitetsforlag. 2007: 19–24. ISBN 978-87-7674-204-1. 
  15. ^ Jan, de Vries. Altnordisches etymologisches Wörterbuch. 1973 [1962]. 
  16. ^ Niels, Åge Nielsen. Dansk etymologisk ordbog. 1989: 85–89. 
  17. ^ Udvalgte stednavnes betydning. web.archive.org. 2006-07-16 [2023-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16. 
  18. ^ O'Donoghue, Heather. Old Norse-Icelandic Literature: A Short Introduction. John Wiley & Sons https://books.google.ca/books?id=lY-g2MTFh9gC&pg=PT27&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2008-04-15. ISBN 978-0-470-77683-4 (英語).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9. ^ Karsten Kjer, Michaelsen. Politikens Forlag (1. bogklubudgave). 2002. ISBN 978-87-00-69328-9. 
  20. ^ 20.0 20.1 Denmark - History - Prehistory. web.archive.org. 2005-11-22 [202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22). 
  21. ^ 21.0 21.1 Paludan, Helge (編). Danmarks historie i grundtræk. 2. rev. udg. Aarhus: Aarhus Universitetsforlag. 2011. ISBN 978-87-7288-941-2.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22. ^ THE ORIGIN AND DEEDS OF THE GOTHS. web.archive.org. 2006-04-24 [202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24). 
  23. ^ Karsten Kjer, Michaelsen. Politikens Forlag (1. bogklubudgave). 2002: 122–123. ISBN 978-87-00-69328-9. 
  24. ^ Berend, Nora. Christianization and the Rise of Christian Monarchy: Scandinavia, Central Europe and Rus' c.900–12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ttps://books.google.ca/books?id=UmFrVUb5DSwC&pg=PA76&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2007-11-22 [2023-06-16]. ISBN 978-1-139-4683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6) (英語).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25. ^ 25.0 25.1 25.2 Stone, Andrew; Bain, Carolyn; Booth, Michael; Fran, Parnell. Lonely Planet. Denmark (5th ed.). Footscray, Victoria. 2008: p. 31. ISBN 978-1-74104-669-4. 
  26. ^ Denmark - History - The Viking Age. web.archive.org. 2006-05-10 [2023-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0). 
  27. ^ "Louisiana Museum Copenhagen, Denmark 1960 June". doi:10.31096/wua121-nos_017. 
  28. ^ 存档副本.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1). 
  29. ^ Rawlinson, Kevin. Prince Charles says Britain's role in slave trade was an atrocity. The Guardian. 2018-11-05 [2023-06-24].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5) (英國英語). 
  30. ^ Olson, James S.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European Imperialism.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https://books.google.ca/books?id=uyqepNdgUWkC&pg=PA167&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1991-09-30 [2023-06-19]. ISBN 978-0-313-26257-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9) (英語).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31. ^ Parker, Geoffrey. The thirty years' war. Repr. London: Routledge. 1993. ISBN 978-0-415-02534-8.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32. ^ Geoffrey Parker (2001). "Europe in crisis, 1598–1648". Wiley-Blackwell. p.205. ISBN 978-0-631-22028-2
  33. ^ Isacson, Claes-Göran. Karl X Gustavs krig (in Swedish). 2002. ISBN 978-91-85057-25-2. 
  34. ^ Englund, Peter. Den oövervinnerlige: om den svenska stormaktstiden och en man i dess mitt. Stockholm: Atlantis. 2000. ISBN 978-91-7486-999-6.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35. ^ Frost, Robert I. The northern wars: war, state and society in northeastern Europe, 1558 - 1721. Modern wars in perspective.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14. ISBN 978-0-582-06429-4.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36. ^ Ekman, Ernst. The Danish Royal Law of 1665.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1957-06, 29 (2) [2023-06-19]. ISSN 0022-2801. doi:10.1086/23798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9) (英語). 
  37. ^ League of Armed Neutrality. Oxford Reference. [2023-06-19]. doi:10.1093/oi/authority.20110803100056830;jsessionid=5037e10770b8c64d2f5d645df72d8bc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9) (英語). 
  38. ^ XVI. Der Friede von Berlin zwischen Preußen und Dänemark und der Wiederbeginn des Krieges zwischen Dänemark und Schleswig-Holstein. — Die Nachrichten von der Schlacht bei Idstedt. — Die Ursachen des Verlustes der Schlacht. Schleswig-Holsteinische Erinnerungen. De Gruyter. 1863-12-31: 282–304. 
  39. ^ Dörr, Oliver. Kompendium völkerrechtlicher Rechtsprechung: eine Auswahl für Studium und Praxis. Mohr-Lehrbuch. Tübingen: Mohr Siebeck. 2004. ISBN 978-3-16-148311-0.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40. ^ Strachey, Lytton. Queen Victoria. 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1265/1265-h/1265-h.htm. [2023-06-20] (英語).  外部連結存在於|website= (幫助)
  41. ^ Tellier, Luc-Normand. Urban World History: An Economic and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PUQ https://books.google.ca/books?id=cXuCjDbxC1YC&pg=PA457&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2009 [2023-06-20]. ISBN 978-2-7605-220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0) (英語).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42. ^ Allen, Arthur. Lost in translation: Epic goes to Denmark. POLITICO. 2019-06-06 [202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 (英語). 
  43. ^ Traitor Danes: most soldiers return heroes, but this lot came home total zeroes | The Copenhagen Post | The Danish News in English. web.archive.org. 2013-01-29 [202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9. 
  44. ^ Finland: Now, the Seven and a Half - TIME. web.archive.org. 2011-11-04 [202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4). 
  45. ^ The working autonomies in Europ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3-09. – Gesellschaft für bedrohte Völker (GFBV). Retrieved 13 March 2012.
  46. ^ 46.0 46.1 46.2 The unity of the Realm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1-20. – Statsministeriet – stm.dk. Retrieved 13 March 2012.
  47. ^ Act on the Faroese authorities acquisition of affairs and fields [Lov om de færøske myndigheders overtagelse af sager og sagsområder]. retsinformation.dk. 2005-06-24 [2014-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0) (丹麥語). 
  48. ^ Lov om Grønlands Selvstyr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11-06. (丹麥語). Retsinformation.dk. "I erkendelse af, at det grønlandske folk er et folk i henhold til folkeretten med ret til selvbestemmelse, bygger loven på et ønske om at fremme ligeværdighed og gensidig respekt i partnerskabet mellem Danmark og Grønland."
  49. ^ Orfield, Lester Bernhardt Orfield. The Growth of Scandinavian Law. Union, N.J.: Lawbook Exchange. 2002: 14. ISBN 978-1-58477-180-7. 
  50. ^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shall always remain independent of the executive power. Rules to this effect shall be laid down by Statute ..." The Constitution of Denmark – Sections/Articles 62 and 64.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7-10.
  51. ^ Gammelgaard & Sørensen 1998,第18.頁
  52. ^ Michael Kjær, Jonas. Christiansø betaler ikke sundhedsbidrag. dr.dk. 2006-11-15 [200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1) (丹麥語). 
  53. ^ Denmark: Regions, Municipalities, Cities & Major Urban Area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4-08. – Statistics and Maps on City Population.
  54. ^ 54.0 54.1 The Danish Regions – in Brief 3rd revised. Copenhagen: Danske Regioner. 2007. ISBN 978-87-7723-471-2. 
  55. ^ Regional Tasks in Denmark. Danske Regioner.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0). 
  56. ^ The Danish Tax System. Aarhus University.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1). 
  57. ^ Hjemmeværnet » Se Karrieremuligheder, Job & Løn. Forsvaret.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8) (丹麥語). 
  58. ^ Olesen, Gunnar. Denmark as a warring nation: A bracket that should be closed. The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conflict resolution (RIKO). 2011-09-07 [2016-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5) (丹麥語). 
  59. ^ Lavrsen, Lasse. Danmark er en krisnation. Information. 2010-06-19 [2016-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5) (丹麥語). 
  60. ^ Forsvarsministerens Verdenskort. Ministry of Defense of Denmark. 2007-12-27 [2009-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7). 
  61. ^ Clark, A.L. Bosnia: What Every American Should Know . New York: Berkley Books. 1996. 
  62. ^ Phillips, R. Cody. Bosnia-Hertsegovinia: The U.S. Army's Role in Peace Enforcement Operations 1995–2004.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CMH Pub 70-9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9). 
  63. ^ Denmark follows UK Iraq pullout. Al Jazeera English. 2007-02-21 [2009-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1). 
  64. ^ Danmarks Radio – Danmark mister flest soldater i Afghanistan. Dr.dk. 2009-02-15 [2010-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9). 
  65. ^ Behringer, Ronald M. Middle Power Leadership on the Human Security Agenda.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2005-09, 40 (3) [2023-07-01]. ISSN 0010-8367. doi:10.1177/001083670505506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4) (英語). 
  66. ^ Frontpage | Danish Presidency of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2. web.archive.org. 2012-01-03 [2023-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3. 
  67. ^ Technical Difficulties. 2009-2017.state.gov. [2023-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0). 
  68. ^ 2015 Preliminary ODA Figures (PDF). Paris: OECD. 2016-04-13 [2016-05-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5-08). 
  69. ^ Landet i tal – Største øer. National Survey and Cadastre of Denmark. 2003-09-23 [2007-07-14]. [永久失效連結]
  70. ^ 70.0 70.1 Climate Normals for Denmark. Danish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2015-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3).  Figures, labelled in Danish: First plot is the whole country; Nedbør=Precipitation, Nedbørdage=Precipitation days (>1 mm), (Dag/Middel/Nat)temp.=(Daytime/Average/Nighttime) temperature, Solskinstimer=Hours of sunshine.
  71. ^ Vejrekstremer i Danmark [Weather extremes in Denmark]. Danish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DMI). 2016-10-06 [2016-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9) (丹麥語). 
  72. ^ The weather cross – the four corners of autumn weather. Danish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2015-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1). 
  73. ^ Copenhagen, Denmark  – Sunrise, sunset, dawn and dusk times for the whole year. Gaisma. [2012-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2). 
  74. ^ Dinerstein, Eric; Olson, David; Joshi, Anup; Vynne, Carly; Burgess, Neil D.; Wikramanayake, Eric; Hahn, Nathan; Palminteri, Suzanne; Hedao, Prashant; Noss, Reed; Hansen, Matt; Locke, Harvey; Ellis, Erle C.; Jones, Benjamin; Barber, Charles Victor; Hayes, Randy; Kormos, Cyril; Martin, Vance; Crist, Eileen; Sechrest, Wes; Price, Lori; Baillie, Jonathan E. M.; Weeden, Don; Suckling, Kierán; Davis, Crystal; Sizer, Nigel; Moore, Rebecca; Thau, David; Birch, Tanya; Potapov, Peter; Turubanova, Svetlana; Tyukavina, Alexandra; de Souza, Nadia; Pintea, Lilian; Brito, José C.; Llewellyn, Othman A.; Miller, Anthony G.; Patzelt, Annette; Ghazanfar, Shahina A.; Timberlake, Jonathan; Klöser, Heinz; Shennan-Farpón, Yara; Kindt, Roeland; Lillesø, Jens-Peter Barnekow; van Breugel, Paulo; Graudal, Lars; Voge, Maianna; Al-Shammari, Khalaf F.; Saleem, Muhammad. An Ecoregion-Based Approach to Protecting Half the Terrestrial Realm. BioScience. 2017, 67 (6): 534–545. ISSN 0006-3568. PMC 5451287 . PMID 28608869. doi:10.1093/biosci/bix014. 
  75. ^ Hogan, C. Michael. Ecoregions of Denmark. Encyclopedia of Earth. [2015-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76. ^ 76.0 76.1 Jensen, Christian Lundmark. Forests and forestry in Denmark – Thousands of year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DF). Danish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Nature Agency. [2016-05-3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7-15). 
  77. ^ Forest area (% of land area). worldbank.org. The World Bank. [2015-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78. ^ Grantham, H. S.; Duncan, A.; Evans, T. D.; Jones, K. R.; Beyer, H. L.; Schuster, R.; Walston, J.; Ray, J. C.; Robinson, J. G.; Callow, M.; Clements, T.; Costa, H. M.; DeGemmis, A.; Elsen, P. R.; Ervin, J.; Franco, P.; Goldman, E.; Goetz, S.; Hansen, A.; Hofsvang, E.; Jantz, P.; Jupiter, S.; Kang, A.; Langhammer, P.; Laurance, W. F.; Lieberman, S.; Linkie, M.; Malhi, Y.; Maxwell, S.; Mendez, M.; Mittermeier, R.; Murray, N. J.; Possingham, H.; Radachowsky, J.; Saatchi, S.; Samper, C.; Silverman, J.; Shapiro, A.; Strassburg, B.; Stevens, T.; Stokes, E.; Taylor, R.; Tear, T.; Tizard, R.; Venter, O.; Visconti, P.; Wang, S.; Watson, J. E. M. Anthropogenic modification of forests means only 40% of remaining forests have high ecosystem integrity – Supplementary Materi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5978. Bibcode:2020NatCo..11.5978G. ISSN 2041-1723. PMC 7723057 . PMID 33293507. doi:10.1038/s41467-020-19493-3. 
  79. ^ Animals in Denmark. listofcountriesoftheworld.com. 2012 [2016-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1). 
  80. ^ Bird list of Denmark. Netfugl.dk. [2015-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It involves all category A, B and C birds recorded in Denmark (according to SU/BOURC/AERC standard). 
  81. ^ Byskov, Søren. Theme: Herring, cod and other fish – 1001 Stories of Denmark. The Heritage Agency of Denmark. [2016-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82. ^ Country and Lending Group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7-02. World Bank. Accessed on 14 March 2016.
  83. ^ Gross national income per capita 2017, Atlas method and PPP.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 World Bank, 21 September 2018. Retrieved 6 December 2018. (PDF). [2018-12-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9-12). 
  84. ^ "Country Rating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7-09-16., 2012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Retrieved 12 January 2012.
  85. ^ Economic Freedom of the World: 2011 Annual Report Complete Publication (2.7 MB) (PDF). freetheworld.com. Fraser Institute. 2011 [2011-09-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9-26). 
  86. ^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8.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8-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8). 
  87. ^ Wayback Machine (PDF). web.archive.org.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8. 
  88. ^ The Worst Places On The Planet To Be A Worker. HuffPost. 2014-05-28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7) (英語). 
  89. ^ Joumard, Isabelle; Pisu, Mauro; Bloch, Debbie. Tackling income inequality. The role of taxes and transfers. (PDF). OECD. 2012 [2015-0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12-28). 
  90. ^ Neamtu, Ioana; Westergaard-Nielsen, Niels. Sources and impact of rising inequality in Denmark (PDF). 2013-03 [2015-0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2-11). 
  91.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ober 2010 Edition. IMF. 2010-10-06 [2012-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2). 
  92. ^ https://www.nytimes.com/by/liz-alderman; http://topics.nytimes.com/top/reference/timestopics/people/g/steven_greenhouse/index.html. Living Wages, Rarity for U.S. Fast-Food Workers, Served Up in Denmark. The New York Times. 2014-10-27 [2023-07-02].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8) (美國英語). 
  93. ^ 存档副本 (PDF). [2023-07-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3-09). 
  94. ^ Wayback Machine. web.archive.org. 2018-11-17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7. 
  95. ^ 95.0 95.1 Denmark.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23-06-14 [202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 (英語). 
  96. ^ Product - Products Datasets - Eurostat. ec.europa.eu. [202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6). 
  97. ^ Mathias, Peter and Polard, Sidney (eds.) (1989)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22.
  98. ^ Baten, Jörg. A History of the Global Economy. From 1500 to the Pres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 23. ISBN 978-1-107-50718-0. 
  99. ^ (丹麥語) Danskerne og LO elsker globalisering. Newspaper article 17 November 2016 on finans.dk. Retrieved 6 December 2018.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12-06.
  100. ^ Nationalbanken // Euro // Web document // Denmark and the euro. web.archive.org. 2006-11-16 [2023-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6). 
  101. ^ 101.0 101.1 Eurobarometer. europa.eu. [2023-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6). 
  102. ^ The largest companies by turnover in Denmark. web.archive.org. 2018-11-06 [2023-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6. 
  103. ^ Denmark mulls higher taxes for energy traders. Montel. [2023-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0) (英語). 
  104. ^ 104.0 104.1 Education Policy Outlook: Denmark (PDF). OECD: 4. [2016-04-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0-17). 
  105. ^ 105.0 105.1 Noack, Rick. Why Danish students are paid to go to college. Washington Post. 2021-12-01 [2023-07-01]. ISSN 0190-82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8) (美國英語). 
  106. ^ 106.0 106.1 Denmark - Language, Culture, Customs and Etiquette. From Kwintessenti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4 December 2008.
  107. ^ 107.0 107.1 107.2 Copenhagen Walking Tours - Danske autoriserede guider. 2007-05-25 [2012-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108. ^ 存档副本 (PDF).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1-02). 
  109. ^ Tax and Benefit Systems: OECD Indicators - OECD. web.archive.org. 2018-12-27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7. 
  110. ^ Best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Europe - Invest in Denmark. web.archive.org. 2012-07-01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1). 
  111. ^ 10 good reasons to do business in Denmark - Invest in Denmark. web.archive.org. 2016-02-16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6). 
  112. ^ LFS by sex and age - indicators. web.archive.org. 2018-12-17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7. 
  113. ^ Database - Eurostat. web.archive.org. 2018-12-23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3. 
  114. ^ https://commission.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2018-european-semester-convergence-programme-denmark_en.pdf
  115. ^ Ny undersøgelse: I dag er statens udgifter til dagpenge tre gange mindre end i 1995 | Information. web.archive.org. 2018-12-27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7. 
  116. ^ Denmark Confirms Participation in E-ELT. ESO Announmentes. [201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6). 
  117. ^ WIPO.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2, 15th Edition. www.wipo.int. [202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3) (英語). 
  118. ^ Release of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0: Who Will Finance Innovation?. www.wipo.int. [202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英語). 
  119. ^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9. www.wipo.int. [202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2) (英語). 
  120. ^ Canadian Biomass Magazine. Canadian Biomass Magazine. [202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3) (美國英語). 
  121. ^ 121.0 121.1 Denmark - Resources, Power, Economy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3-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0) (英語). 
  122. ^ EIA - International Energy Data and Analysis for Denmark. web.archive.org. 2010-03-04 [2023-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4. 
  123. ^ 丹麦计划到2050年停止北海油气开采-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23-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0). 
  124. ^ Wind energy in Denmark breaking world records | The Post. web.archive.org. 2016-01-19 [2023-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9. 
  125. ^ Denmark Invests the Most in Clean Energy per GDP | Your Olive Branch News - yobo. web.archive.org. 2012-05-16 [2023-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6). 
  126. ^ Plug-in and Electrical Vehicles - EnergyMap.dk. web.archive.org. 2011-07-19 [2023-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9). 
  127. ^ IRENA –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www.irena.org. 2023-07-04 [2023-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6) (英語). 
  128. ^ 128.0 128.1 Group Annual Report 2014 (PDF). cph.dk. Copenhagen Airports A/S. [2015-08-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6-16). 
  129. ^ Menteth, Thames. Construction of Fehmarnbelt tunnel portal begins in Denmark. Ground Engineering (GE). 2022-05-13 [2023-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9) (英語). 
  130. ^ Wayback Machine (PDF). web.archive.org. [2023-07-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4-13). 
  131. ^ Cykelruter og regioner. Visitdenmark.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5) (丹麥語). 
  132. ^ Vi cykler til arbejde 2011. Dansk Cyklist Forbund. [201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4) (丹麥語). 
  133. ^ Tyske miljøzoner sender gamle biler til Danmark. Politiken.dk. 2009-01-09 [2010-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30) (丹麥語). 
  134. ^ Transport (PDF).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2. dst.dk. [2012-09-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5-19). 
  135.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pop1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36. ^ World Factbook EUROPE : DENMARK, The World Factbook, 12 July 2018 [202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 
  137. ^ Helliwell, John; Layard, Richard; Sachs, Jeffrey (編). 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6 (PD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17 March 20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8 March 2016). 
  138. ^ Francesca Levy, "The World's Happiest Countries", Forbes 14 July 2010
  139. ^ Michael B. Sauter The Happi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Yahoo! Finance. May 22, 2012.
  140. ^ Taylor, Jerome. Denmark is the world's happiest country – official – Europe, World. The Independent (London). 1 August 2006 [5 Ma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9 March 2009). 
  141. ^ Gini coefficient of equivalised disposable income – EU-SILC survey. ec.europa.eu. Eurostat. [21 June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March 2019). 
  142. ^ Immigrants and their descendan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Statistcs Denmark. Published: 1 January 2012. Accessed: 25 August 2012.
  143. ^ 143.0 143.1 143.2 143.3 Lewis, M. Paul.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16th ed.). Dallas: Texas: SIL International. 2009. ISBN 978-1-55671-216-6. 
  144. ^ 144.0 144.1 Language. The Nordic Council. [7 June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July 2014). 
  145. ^ 145.0 145.1 Europeans and their Languages (PDF). Eurobarometer. European Commission. February 2006 [22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14 April 2016). 
  146. ^ Church membership 20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1.2013 Kyrkans tidning (丹麥文)
  147. ^ Statistics Denma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tatistikbanken.dk
  148. ^ Denmark – Constitu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Part I – Section 4 [State Church]: "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shall be the Established Church of Denmark, and, as such, it shall be supported by the State."
  149. ^ 149.0 149.1 Denmark –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2009.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9 [2012-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4). 
  150. ^ Manchin, Robert. Religion in Europe: Trust Not Filling the Pews. Gallup Poll. The Gallup Organization. 2004-09-21 [2012-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9). 
  151. ^ Denmark – Constitu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Part II – Section 6 .
  152. ^ Denmark – Constitu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Part VII – Section 70: "No person shall for reasons of his creed or descent be deprived of access to complete enjoyment of his civic and political rights, nor shall he for such reasons evade compliance with any common civic duty."
  153. ^ 153.0 153.1 153.2 Freedom of religion and religious communities in Denma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The Ministry of Ecclesiastical Affairs – May 2006. km.dk
  154. ^ 154.0 154.1 Denmark country profi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uro-Isalm.info] and Muslimpopulation.com – Retrieved 8 June 2012.
  155. ^ Facts about Islam in Denmark[失效連結]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Denmark. Published/Last edited 10 May 2009. Retrieved 24 March 2012. www.ambdhaka.um.dk
  156. ^ Religion in Denmark – From the Danish Foreign Ministry. Archive retrieved on 3 January 2012.
  157. ^ Special Eurobarometer, biotechnology, page 204 (PDF). Fieldwork: Jan-Feb 2010 [2013-08-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6-24). 
  158. ^ Overview of the Danish Education System - Undervisningsministeriet English. web.archive.org. 2012-01-11 [2023-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2). 
  159. ^ admin. Study in Denmark. studyindenmark.dk. [2023-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丹麥語). 
  160. ^ "Kommuner bruger flere penge på kultu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r.dk. (丹麥文)

外部連結

編輯

政府資訊

編輯

其他資訊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