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林高志/沙盒13

列表

编辑
古物 照片 级别 保管单位 公告日期 地址 备注 参考

保存技术及保存者

编辑
名称 照片 种类 创建年代 公告日期 地址 备注 参考
台北宾馆0618.jpg
名称 照片 类别 公告日期 所在地 参考
Uploading unfree files after warnings 警告后上传取消自由档。
变更/修正

2022-06-10

新竹县北埔乡中兴街44巷1邻1号 2020-07-01府授文资字第1109050128号

变更/修正2021-12-02

影  像  类

郭英声、林柏梁、庄灵、张苍松、刘振祥、张咏捷、沈昭良、潘小侠

曹永生-21/8/10- [1]
戴志兰-21/8/10- [2]
曲敬瑜-京剧-杨莲英-22/1/18 [3]
[4]
//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助理馆员沈俊平来馆参访
第一届文化部文协奖章得奖人名单 ❍[[]]

█ #文化资产与综合组

丘如华吴东昇吴树民李力群李贤文Ljavuras.Kadrangian(拉夫琅斯‧卡拉云漾)林芳媖林经甫纪仁智张纯明许振荣陈怡蓁董振雄简静惠

█ #博物馆、#地方文化馆及社区营造组

方荷生何美慧吕理政宋永松李景光周俊吉林清富林奠鸿洪德仁许文龙陈亮全陈国慈陈国宁陈锦煌麦玉珍廖桂英廖嘉展释心道顾忠华

█ #工艺及文创组

王荣文江韶莹何晋焜周奕成徐莉玲张光民张淑芬许朝宗陈文辉

█ #影视及流行音乐组

江泰暾吴明宪徐崇宪马长生张议平陈蔼玲廖婉池闻天祥刘柏园刘清池刘嘉明

█ #人文及出版组

李元贞汪其楣林真美林衡哲高志尚童子贤辜宽敏杨茂秀詹宏志蔡焜霖赖悦颜颜文熙顾玉山

█ #视觉艺术、#表演艺术、#传统艺术组

Yuma Taru尤玛.达陆)、王源林何政广吴东亮吴静吉林百里邱再兴邵永添施振荣许坤成辜怀群黄崇仁叶毓绣萧渥廷萧丽虹(殁)、锺任壁(殁)、苏振辉

█ #文化交流组

Michael BERRY白睿文)、吕庆龙Gian Carlo MICHELINI秘克琳)、中野善寿Phloeun PRIM、Robin RUIZENDAAL罗斌)、吴德朗

文化推动是百年树人工程,透过长期努力,塑造族群的美学、气质、生活方式与共同意志。文化部在此,再次向得奖者致上最高敬意,感谢他们幕后的培育与守护,让创作者得以发光发热,厚植台湾的文化软实力。希望透过文协奖章的表彰,能延续前人信念,创造更包容多元的文化环境,携手共谱下一个文化百年荣景。

截至2020年,整个维基百科已收录了超过5,500万篇条目,其中英语维基百科以超过600万篇条目 台北市福景宫,地址:大安区光复南路698号。台北市福景宫9834.jpg   福景宫为主祀福德正神道教庙宇。兴建于1921年(1952年重建),为位于台北大安区的中型传统建筑庙宇。 土地神乃民间信仰普遍的,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 梁实秋故居 9133.jpg


旧总督府第二师范学校大礼堂#141市定古迹、2.第二师范学校小使室及便所#281历史建筑。大礼堂3403.jpg 地址:大安区和平东路二段134号。

    市定古迹:旧总督府第二师范学校大礼堂,1926年,红砖造礼堂建筑类型,具拱廊立面开有拱窗。历史建筑:小使室及便所,小使(校工之意)。后来小使、汤沸、浴室及物置室曾变更为琴房,今为工友休息室。

3. 原台北第二师范学校警卫室,#543历史建筑。地址:大安区大安区和平东路二段136巷19号。

 

4.大安长老教会#468A优质文教机构,地址:大安区和平东路 3 段 1 巷 51 号


旧高等农林学校作业室(矶永吉纪念室)#146市定古迹,地址:大安区基隆路四段42巷内/旧高等农林学校作业室(矶永吉纪念室) 3720.jpg   矶永吉本籍日本台北帝国大学国立台湾大学教授,农业家。1925年和末永仁用台湾在来米改良成蓬莱米

2.蟾蜍山#494文化景观,位处台北盆地南缘芳兰山与宝藏岩之间(大安区)。蟾蜍山文化景观 7652.jpg

蟾蜍山位于台北市西南区,日治设立农业试验所等,成为农业研发、品种改良及病虫害研究之重镇。战后蟾蜍山成为军事基地,

3. 蚕业改良场宿舍#541历史建筑,地址:大安区罗斯福路四段119巷62、64号-

本建物约建于1915年,为一幢双并建物,按标准官舍形式兴建,且建筑图说保留完整,为蚕业改良场仅存建物,与周边总督府农试所昆虫部及台大昆虫馆连结

4. 农业试验所宿舍群#542历史建筑,地址:大安区罗斯福路四段119巷70、74、76、92、94号及62弄3 号。

  为农业试验所仅存之宿舍,与周边农试所昆虫部及台大昆虫馆连结。


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潮州街7号、9号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潮州街7号、9号9593.jpg 1.梁实秋故居#162历史建筑:大安区云和街11号。2. 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潮州街7号,戴运轨寓所#259市定古迹。3.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潮州街9号市定古迹。  

  1927年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坚持将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文学艺术和文学观,否认文学有阶级性。抗战赴后方,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

  1949年移居台湾,先后任国立编译馆馆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梁自1930年开始规划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大型计划终告完成,梁因此以一人之力首次完成整部全集的翻译而著名。后以中文编写一全面的英语文学史。

  但梁实秋作为文学家的声誉则主要来自于他在1940年至1986年之间写成的数百篇关于日常主题的散文,以《雅舍小品》为名结集出版。风格旷达,幽默风趣,读者广泛,影响很大。

戴运轨(1897年-1982年),伸甫, 中华民国物理学家教育家,被称为“台湾物理学之父”,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系创办人、台湾原子能物理学先驱,台大首任教务长并曾代理校长。

 


马廷英故居,地址:大安区青田街7巷6号。台湾大学日式宿舍-马廷英故居 9676.jpg   马廷英(1899年-1979年),字雪峰,奉天省金县人,地质、古生物学家。

  马廷英留日本获得理学士。毕业后再继续攻读博士,指导教师将论文送往德国柏林大学,于1934年获博士学位,拥有德、日两国博士。专攻古今珊瑚礁变化及有关的古气候等古大地构造问题。

  1945年共同接收台北帝国大学,出任地质学系主任兼海洋研究所所长。1947年到南沙群岛海南岛学术调查,,1950年代写出《石油成因论》,推测台海深处可能蕴藏著石油及油气。

  上址建筑属于日本教授集体开发兴建的大学住宅组合之一,由足立仁教授所兴建,落成于1931年。是日洋融合的建筑,约200坪庭院宽阔,现营餐厅。


2.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温州街22巷4号,#156-17市定古迹,地址:大安区温州街22巷4号。

  本建物兴建于日治时期,战后俞大维曾居此,于民国43年至53年出任国防部长,任职部长期间发生八二三炮战,对稳定台海情势卓有贡献。

  本栋建筑前、后院多年来,居住者加种果树及亚历山大椰子、桂花等多种植栽,绿资源完整,本建筑整体空间仍维持良好状况。


大安区金山南路二段203巷19及21号#200历史建筑。 3.同巷23 号#201历史建筑。总督府山林课 日式宿舍群

4.同巷28及30 号-总督府山林课 日式宿舍群 9649.jpg


总督府山林课 日式宿舍群#122市定古迹。地址:台北市大安区金山南路2段203巷15、17号及22、24号。总督府山林课 日式宿舍 9627.jpg 二战后,台湾省农林处下设林务局,接收原总督府山林课之业务,“营林共济财产”也由林务局接管,此区房舍继续配住员工。


台湾大学原帝大校舍(旧图书馆、行政大楼、文学院)‪#‎58市定古迹。台湾大学原帝大校舍(旧图书馆、行政大楼、文学院) 9585.jpg      台湾大学原帝大校舍(旧图书馆、行政大楼、文学院),地址:台北市大安区大安区罗斯福路四段1号。

  台湾大学前身为台北帝国大学,初创于1928年,原帝大校舍分布于椰林大道两侧,包含图书馆、文学院、行政大楼等建筑,当时因日本为培养殖民地人才并进而研究南洋而设之。开办时即成立文政及理农等学部,后来又将医学部纳入,成为规模完备的大学,其校区广大,建筑风格统一,成为二○年代末期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台大从创校以来,培养人才无数,在理工及法政领域尤为出色,战后改制为台湾大学,更增加许多系所。

    这些图书馆、理学院、农学院、文学院及行政大楼等略具古典风格的帝大校舍,至今仍蕴涵著浓厚的学院气氛。


1. 台湾大学旧图书馆:外观为折衷主义建筑样式,入口三拱门使用并柱,正面贴国防色面砖,至今犹存。

  2.台湾大学行政大楼:使用复合式柱式,墙体有凹槽,入口上方有弧形山头,皆西洋古典建筑常用之技巧。

3. 台湾大学文学院:为折衰样式之建 筑,外墙贴以北投所产褐色面砖, 此亦为椰林大道两侧校舍建筑之共同特色。


台湾总督府工业研究所 #156-1市定古迹、空军总部#484历史建筑,地址:大安区仁爱路3段55号。空军总部2912.jpg

  台湾总督府工业研究所成立于昭和14年(1939),1940年“二号馆(原台湾总督府工业研究所)”建设完成,45度折角开窗、垂直落水管柱,皆为日据时期台湾建筑史发展之重要例证。1945年后,由省政府接收,称为“工业试验所大安所”。1949年,在国防优先的考量下,将全数房舍借空军司令部使用。

  空军总部,为台湾空防、作战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在多次台海军事冲突中扮演关键角色。厅舍建筑不仅作为日据时期台湾工业发展见证,亦表现冷战时期重要军事历史价值。


龙安陂黄宅谦让居#88市定古迹,地址:大安区和平东路2段76巷4号。龙安陂黄宅谦让居4725.jpg   黄家开台始祖黄启端来自安溪,于1750年(乾隆15年)来台,先在淡水、三芝拓垦。1850年举家迁至新庄,因1853年(咸丰3年)漳泉械斗,屋宅被焚毁,迁往大湾庄下内埔现址一带,谦让居约建于清末、日治初期(1897年)。日治进行都市计划,濂让居部分遭征收。

  濂让居为台北市内少见的传统农村建筑,可反映先民在清朝垦殖台北盆地的风情。典型安溪厝形屋架为硬山搁式,其旧有格局为左右双护龙三合院。

  黄家之神龛、供桌及牌楼仍保留初建时之旧有风貌,目前濂让居正厅,依旧为“紫云祖祠堂”。整体强调实用性,不仅装潢朴素'风格属于安溪传统民居农宅,最华丽的部份属公妈厅的木造神龛和正脊的剪黏;其馀地方多自实用与素朴角度出发,予人稳重的感觉。

1973年被划入公共设施保留地,1988年成为龙门国中预定地,1999年拆除前市政府列为市定古迹继续保存。


清真寺#87市定古迹。清真寺2933.jpg

清真寺,地址:新生南路2段62号。

台北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亦称回教)于台湾最著名且重要的礼拜场所。面积约2,747平方公尺,1948年,为因应大批至台湾的穆斯林,台北市与高雄市分别建立两座清真寺。


台北市的首座清真寺,位于今丽水街。1950年代末政府积极拓展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邦交,兴建大型清真寺,

 台北清真寺采用阿拉伯建筑设计,洗净水房、礼堂办公室、圆柱拱环长廊、唤拜尖塔与庭院围篱等。主体结构为钢筋水泥,拱门门眉与其多处外墙皆有其马赛克图案装饰。

编辑

艋舺基督长老教会A436优质文教机构。地址:万华区贵阳街二段94号。艋舺基督长老教会3226.jpg

  马偕博士自1872年抵达淡水,近三十年中,全心力投注宣教、医疗、教育,所传播的新文化已超越纯宗教层次,对台湾近代文化发展有深刻影响,立志终生奉献给衷爱的台湾,更以“宁愿烧尽,不愿腐锈”作为行事的座右铭。

  马偕博士也曾遭遇相当大的阻碍:如1875年在艋舺租屋传教,1877年房屋被拆,1879年购现址建堂。但1884年中法战争误会马偕博士又拆毁教室,刘铭传钦差赔款于1885年新建。这一年艋舺才子三人高中秀才,风水师等人认为教室尖塔带来吉兆,称为“风水塔”,从此无人再捣蛋外,送来“耶稣圣教”牌匾祝贺。


仁济医院:淡北育婴堂碑#411古物。地址:万华区广州街200号(仁济医院大门口旁)。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200号/@25.0366735,121.4980939-仁济医院淡北育婴堂1098.jpg

 清同治年间,艋舺已是相当繁荣的都市,当时在街边常见弃婴、孤儿,以及贫苦无助的孩童,于是淡北同知陈培桂要求当地贸易商与店家,共同出力设立育婴堂,收容无依幼童。育婴堂于日据时代(光绪 25年间)交由仁济医院管理,目前仅存纪念碑,供后人留念。  

台北仁济医院之源起可追溯至清治时代的穷民救助机构。最早是由板桥林家林维源于1866年创立,保婴局、育婴堂、回春院、养济院、同善堂等。

“保婴局”初期救养女弃婴,后改为救济贫苦幼童。“育婴堂”收容、抚养弃婴、孤儿及贫苦无以教养之婴儿。“回春院”收容、救济行旅病人。“养济院”收容孤苦无依老人。“同善堂”做为来台官商勇客死而无力殡殓之停柩所,后亦嘉后惠于渡台穷民。

  日治时期1899年(明治32年)育婴堂、养济院、同善堂合并为“台北县立仁济院”,而后因地方改制变更为‘台北仁济院’,并并入回春堂及保婴局。

台北仁济医院在日治时期是颇具规模社会慈善救济机构。救济、收容当时废疾、病伤、老衰、幼弱之民众。1922年(大正11年)成立财团法人仁济医院于万华堀江町(今西园路)开设精神疗养院,并设置医疗所与监督室,为台湾专业精神病患监护机构之始。


仁济疗养院#216历史建筑。仁济疗养院2716.jpg

地址:万华区西园路二段42号。

仁济疗养院(现为仁济文物馆)是前财团法人台湾省私立台北仁济院附设仁济疗养院,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之建造物,现为和平青草园,仅一号病房,墙上嵌有建筑历史说明,原来这建筑物以前是疗养院,可追溯至清朝、日治时期,在昔日大家对于精神病患认识不多的环境下,还能建立这样一座疗养院,真是不容易。

  疗养院已搬迁,现在规划为绿化教室。门旁贴了张课程表,课程还挺丰富的,住在附近的居民没事可以来上上课,主要是展示一些跟疗养院相关的历史文件副本。


艋舺王宅二进遗构#191历史建筑、万华区西宁南路14-3号店屋#309历史建筑。台北市万华区西宁南路14-3号/@25.0467659,121.506958-艋舺王宅二进遗构 8511.jpg

地址:1.万华区西昌街177号、2. 万华区西宁南路14-3号。

  艋舺人流传的打油诗:艋舺第一好张德宝,第二好黄阿禄嫂,第三好马悄哥(王则振),指的便是龙塘王氏第一代来台始祖——王宗河(字义德第三好的马悄哥,为人乐善好施,广受乡亲敬佩和爱戴)。

  王则振的家族是清朝嘉庆年间,从福建泉州晋江,迁移来艋舺,拥有王益兴船头行,王氏一族对艋舺开发,或族群的组织发展救济贡献良多,所以历代后裔和艋舺的开发息息相关,其家族之懿行功名,及急公好义的德行,曾受光绪皇帝肯定而钦受诰封赏。

  从前王厝大宅院是典型的四合院,五进五落的豪华府邸,占地450坪气派非凡,所以防盗设备必须加强。其长孙王祖派在获得医学士学位后,便正式悬壶济世,以仁术妙手回春,是艋舺地区名医,王氏家族迄今已是有三代医师。

  其后裔王传渊,继承祖先百年事业,在船头行旧址兴建一栋新式建筑——恒安医院,原是五进大厝,因改建医院拆了三四五进,后来第二进因有崩塌之虞也随之拆除,后只剩下一扇红色斑驳木门和一个精巧窗棂,最近参访时已全部拆除为空地,似乎要再改建


艋舺助顺将军庙#125市定古迹。台北市万华区康定路13号/@25.0458136,121.5033794

地址:万华区康定路13号。艋舺助顺将军庙2707.jpg

  晋德宫又名“艋舺助顺将军庙”,建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由艋舺地方士绅共同起造,为主祀助顺将军黄道周道教庙宇。黄道周,福建省漳州府铜山人,学者、书法家、艺术家、明朝官员,南明时为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兵部尚书,被清兵所俘,不降而死。乾隆时谥忠端。因其忠义,清朝初年政治情势紧张,改尊称为“助顺将军”,避免被朝廷查获。

 正殿为歇山重檐屋顶建筑,台北市内现存木结构歇山重檐屋顶建筑仅有晋德宫、大龙峒保安宫艋舺龙山寺台北孔子庙临济护国禅寺。依古地图前殿位置应是在现今康定路上,台湾日治时期明治年间重修,约在1914年-1922年期间内拆除前殿。


艋舺洪氏祖厝#115市定古迹。台北市万华区莒光路112巷1.3.5号/@25.0315295,121.5037397-艋舺洪氏祖厝 7031.jpg

地址:万华区莒光路112巷1.3.5号, 9弄2.6.8.10号。

  兴建于清代,为昔日双园区三大厝之ㄧ,建筑规模宏大且形式完整,采三进带单边护龙格局,建材有泉州白石、福杉、观音山石等,木雕精美细致工法讲究。整体建物形成完整,彰显其价值。

  日治时期,台北地区有三大富豪:是艋舺的洪合益,仅次于板桥林维源、大稻埕的李春生,洪合益即指洪腾云家族,洪腾云(1819-1899) ,字合乐,生于嘉庆24年 ,卒于明治33年,享年 81。洪腾云谱名球唱,字合乐,腾云为其官章,为贡元死后诰封大夫衔。


慈云寺#96市定古迹。慈云寺 8441.jpg

地址:万华区汉口街二段119、121、123号。

2.汉口街二段125号店屋#262历史建筑,地址:汉口街二段125号店屋

慈云寺属大圣郑宗龙华斋教一系,二楼正殿主祀观世音菩萨,座前奉祀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两大菩萨,奉祀弥勒佛九玄七祖,祭典日期是每年农历4月8日。

初名为慈云佛堂,创立于1840年(清道光20年),由智真大师自浙江舟山群岛普陀山,恭迎观世音菩萨来台,择地于艋舺竹巷尾(今康定路一带),初建草庵一座,阐扬佛中优婆塞、优婆夷二众,持修者以在家持斋修行。

1868年(清同治7年),因火灾迁至现址,改以土造砖瓦屋。1898年(明治31年)遭遇大水患,改砖造三厅献佛堂,两旁添建两座护龙,用砖墙围绕一座庭园,前方再建一座门楼。

1924年(大正13年),慈云佛堂再改建,以钢筋水泥红砖造二楼式斋堂,同时配合闽式特有的骑楼设计,是以砖为建材的拱廊,如同庙宇拜亭工法和美感都相当考究,楼板采用工字梁的工法,是非常好的设计。慈云佛堂整体房屋结构,大致在这个时期奠定。1942年(昭和17年),将慈云佛堂更名为慈云寺,普谦法师为首任住持。2000年(民国89年)台北市政府指定慈云寺为市定古迹,2014年(民国103年),完成修缮重新面见世人。


台糖台北仓库#106市定古迹。台糖台北仓库 0433.jpg

地址:万华区大理街132号之7.之9.之10。

台北制糖所的糖厂是钢筋建物,烟囱高135尺。现糖厂、烟囱等皆已拆除,仅存3栋仓库,台北市政府在2003年指定此3栋仓库与古月台为市定古迹,并更名为“糖廍文化园区”,为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自营馆所之一。

台北制糖所,位于台北州台北市绿町(今万华区大理街)。1910年林熊征等人成立台北制糖株式会社, 1911年建台北制糖所,试榨的蔗料来自士林锡口(今松山)的蔗园,每日压榨甘蔗量为700公吨。

1918年艋舺火车站落成,并建造一条干线至台北制糖所的仓库以便甘蔗运送,长530公尺。后又增设2条支线。1943年总督府禁止制造耕地白糖,原设备移转至战力化工厂,制糖所废止。

1946年台北制糖所由政府接管,隶属台湾糖业公司第二分区。1947年台糖设立万华仓库, 1973年配合万大计画工程,拆除铁路支线,改以卡车运输;1979年拆除烟囱、仓库与民宅并与台北市政府合建国宅、台糖员工宿舍。

台北制糖所仅存3栋仓库与月台,2008年由台北市文化局进行建筑修复与展示设置,并于2011年以“糖廍文化园区”名称正式开幕,其中一栋仓库作为展览馆使用。


新富市场#126市定古迹,地址:万华区三水街70号。新富市场1127.jpg

  新富市场,又称东三水街市场,位于龙山寺附近,有八十年历史,是日据时代台北最繁华的菜市场。日治时期为了提供艋舺日籍居民购买生活用品而建造的传统市场,也是日治时期少数留存至今的市场,具有历史价值,被列为市定古迹。

  市场平面为马蹄形,中间留设采光通风天井,动线流畅,与我们习惯的传统市场不同;走进市场狭窄的街道,两旁是井然有序如格子般并列的店家,主要贩售生鲜蔬菜、熟食、百货、日常用品等。

 除了市场本馆外,这里还有仍然维持原格局与物料的木造办公处及管理宿舍,相当具有特色。


1.剥皮寮#303历史建筑与章太炎故居#160。剥皮寮1116.jpg

1.剥皮寮,地址:万华区北邻老松国小南校舍、西接康定路、南面广州街、东至昆明街所围成之街廓。

2.章太炎故居,地址:万华区广州街123号。

  剥皮寮为台北市硕果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依古地契在嘉庆4年便有店屋买卖纪录,推估剥皮寮聚落成形在清代早期,开发至今已有两百多年。

  “剥皮寮”之名始于战后的1950年代,地名由来,根据《台北市志》:艋舺有北皮寮街,又称剥皮寮街,另据地方耆老所言,剥皮寮乃因清朝时期福州商船运进杉木,在此剥去树皮而得名。当时曾是商业交易热络的街道,拥有不少精致洋楼房屋,该街道约成形于1850年代的台湾清治时期,而台湾日治时期实行“市区改正”将原本窄小弯曲的道路拓宽、拉直,自台湾清领时期至今,仍保有初期开发的空间特色与都市纹理。

编辑

  因为该长约数百公尺的街道从日治时至1945年后,都列为老松国小校地预定地不能增建改建,故混合著闽南式及西洋巴洛克式的独特建筑意外被完整保留。

西门红楼#39三级古迹。地址:万华区成都路10号。西门红楼 8383.jpg

,考虑日人生活机能需要, 1907年于市区改正过程中顺利拆除台北城墙与西门的台湾总督府,兴建正式的西门市场落成于1908年,迄今已届百周年,是第一座官方兴建的公营市场,亦是保存最古老完整的古迹市场建筑。

由当时台湾总督府营缮课、日籍建筑师近藤十郎设计。墙体为红砖,楼板为钢筋水泥,但屋顶为钢骨桁架,有如雨伞骨般呈放射状,至今保留原貌。大胆的创意以“八卦造型”取其八方云集之意作为市场入口、“十字架造型”作为市场主体的特色。

该市场外观为每正立面8公尺八角形的两层楼洋楼建筑,日治时代中后期,市场周边陆续增建多处私人平房店铺与摊贩;1911年市场附近也设供日人祭拜的稻荷神社及椭圆型小公园;均在今台北捷运西门站附近。

李干朗教授著,《台湾建筑史》书中表示:八角形平面具有造型上的特色,外墙用许多横带,显示浓厚的辰野式风格,八面皆凸出三角形山墙,有如一顶皇冠。当年2本公益拙作(文化创意行销策略100招及环游世界文化导览)出版时,带去致谢书中有引用其著作内容,并请求以后再容参考应用,立即承诺没问题尽管用,恭喜太棒的李教授,荣获2015年行政院文化奖。

西门红楼今为台北市著名的文创艺文场所、展演空间与餐饮聚集处。

老松国小#86市定古迹。老松国小1160.jpg

地址:万华区桂林路64号。

老松国小是一所邻近艋舺龙山寺艋舺祖师庙的公立国民小学。明治29年(1896年):“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第二附属学校”创立,校址于艋舺学海书院内。明治39年(1907年):改称“艋舺公学校”,校址移至现址(莲花池畔)。

1920年兴建北栋校舍,为三层楼高的钢筋混泥土构造,当时日本钢筋混泥土的技术传入台湾,所以出现如此现代化的建筑。校舍空间宽敞,采光与通风良好,走廊为半圆拱型,具有古典气息,也是日据时代台湾小学校舍的典型建筑。

    日治结束后,民国57年(1968年):政府实施九年国民教育,改称“台北市龙山区老松国民小学”。民国79年(1990年):行政区域变更,改称“台北市万华区老松国民小学”。早年学生高达一万多人,曾经是全台第一位的学校,杰出校友很多是国家栋梁、企业精英、对社会有重大贡献者。

万华林宅#95市定古迹。万华林宅1219.jpg

地址:万华区西园路1段306巷24.26号。

位于台北市艋舺大道、西园路口的万华林宅,约有80多年历史。林宅建于日据昭和七年(西元1932年),依据当时都市计画道路而建,所以这座华宅的平面呈不规则形状,三边临马路,因此外观甚为突出。它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共有三层楼,屋顶上设平台可供远眺,是一座结合中西特色的建筑。


入口设骑楼,大门及左右窗对称,室内装修亦以中国风格为主。楼梯磨石子施工精美。屋顶铺黑瓦,阳台栏杆及门窗之细部设计颇为讲究,是台北市现存三0年代民间巨宅之代表作品。

西门红楼#39三级古迹。地址:万华区成都路10号。

日治时代大量日籍移民进入台北市,考虑日人生活机能需要, 1907年于市区改正过程中顺利拆除台北城墙与西门的台湾总督府,兴建正式的西门市场落成于1908年,迄今已届百周年,是第一座官方兴建的公营市场,亦是保存最古老完整的古迹市场建筑。

由当时台湾总督府营缮课、日籍建筑师近藤十郎设计。墙体为红砖,楼板为钢筋水泥,但屋顶为钢骨桁架,有如雨伞骨般呈放射状,至今保留原貌。大胆的创意以“八卦造型”取其八方云集之意作为市场入口、“十字架造型”作为市场主体的特色。

该市场外观为每正立面8公尺八角形的两层楼洋楼建筑,日治时代中后期,市场周边陆续增建多处私人平房店铺与摊贩;1911年市场附近也设供日人祭拜的稻荷神社及椭圆型小公园;均在今台北捷运西门站附近。

李干朗教授著,《台湾建筑史》书中表示:八角形平面具有造型上的特色,外墙用许多横带,显示浓厚的辰野式风格,八面皆凸出三角形山墙,有如一顶皇冠。当年2本公益拙作(文化创意行销策略100招及环游世界文化导览)出版时,带去致谢书中有引用其著作内容,并请求以后再容参考应用,立即承诺没问题尽管用,恭喜太棒的李教授,荣获2015年行政院文化奖。

西门红楼今为台北市著名的文创艺文场所、展演空间与餐饮聚集处。


学海书院(今高氏宗祠)#22三级古迹。学海书院(今高氏宗祠)1082.jpg

地址:万华区环河南路2段93号。

  道光16年(1836年)淡水厅同知娄云到任,翌年议建书院于林国栳所捐献地基计划兴建。道光22年(1842年),曹谨由凤山知县升淡水同知,隔年捐出薪俸继续完成娄云未竟之举,之后凡涉及学海书院兴建之资料,皆一并列出两位淡水同知,为书院所投下贡献,费时七年完成,初命文甲书院。


  道光27年(1847年),闽浙总督刘韵珂巡视台湾,路经艋舺时,题“学海书院”匾额后,改称学海书院;同年曹士桂署淡水同知,亲自任学海书院院长。

  学海书院最著名之院长为陈维英(1811年-1869年),他的居所称“老师府” (现位于大同区延平北路四段231号,列为第三级古迹)。


  同治三年(1864年),书院重修翌年告竣,落成时院长陈维英题挂联一对:仍高悬在正厅,为书院珍贵历史文物。


日治时代,日人意欲标售其地,高姓族人认为风水佳且是座优美的古建筑,不希望他被另购拆毁,故承购后改为高姓宗祠。

艋舺青山宫#24三级古迹。 (因似有灵犀启示顺延1日上网)

地址:万华区贵阳街2段218号艋舺青山宫8486.jpg

艋舺青山宫,主祀青山灵安尊王,是艋舺地区泉州三邑人的王爷信仰中心,每逢尊王寿诞日前夕都有隆重祭典,俗称“艋舺大拜拜”。该庙建筑本身因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内政部在1985年公告为国家三级古迹,现为直辖市定古迹。

艋舺在1854年(咸丰4年)发生瘟疫祖籍泉州府惠安渔民,特将青山灵安尊王神像分灵至艋舺,欲借此弭平疫情。随后由于祂灵验神迹善信日增,1859年(咸丰9年)在现址建筑新庙。

艋舺青山宫为三开间、三进两廊矩形纵深的街屋式建筑。前殿为重檐歇山顶,檐间有“大宋明神”字样,明间华丽精湛的八角形藻井。正殿神金碧辉煌,上方悬挂匾额以1882年(光绪8年)福建补用同知何思绮所献“神灵昭著”年代最早,另有诸多匾额。

  1907年(明治40年)就有青山王赛会活动,每年农历10月20日、21日两天分别在万华区进行暗访,农历10月22日的正日迎青山王绕境,又昔日沿途家家户户摆设香案和供品祭拜,办桌等规模盛大轰动,为台北市三大庙会之一。目前该祭典逾百年历史的暗访暨绕境活动已被文化部在2010年公告为民俗及有关文物文化资产予以保存。









Δ艋舺青山宫内外观灵安尊王圣像等。

Δ华丽精湛的八角形藻井与珍贵匾额齐现。

1050115_B认识文化台北:艋舺青山宫#24三级古迹。 (因似有灵犀启示顺延1日上网:问题请教专家先进)。

  问题请高人,方家指点:过去古迹,分为1,2,3级、市定古迹、历史建筑等五种,台北市现除12个国定外,馀为直辖市定古迹与其他。各单位、庙宇的石雕、木雕、书籍、文物......等如何处理及向信众解释交待?依理升级人神同欢,但将,2,3级、市定古迹等,通过改为直辖市定古迹,先进感觉指出2-3级有下降之疑可能有困扰。

  所以1/13文稿1/12准备资


艋舺地藏庵#17三级古迹。地址:万华区西昌街245号

台北艋舺清水岩#18三级古迹。地址:万华区康定路81号。艋舺清水岩00256.jpg

  台北盆地周围早期多为安溪移民所开拓,而清水祖师为安溪人的守护神,故大台北地区祖师庙林立。艋舺清水岩与三峡祖师庙淡水祖师庙合称台北地区三大祖师庙。艋舺清水岩,主祀宋代高僧清水祖师。

  艋舺清水岩于1787年(乾隆52年)在现址修筑庙宇,1790年落成。1817年6月,台风侵袭而重修。艋舺清水岩座东朝西,原有三殿完整格局,后殿因火灾倒毁,右护龙因长沙街拓宽于1971年部分拆毁,现存为面阔七开间两进两廊两护龙形式的建筑。

  三川殿开三门,明间步口抱鼓石及蟠龙石柱一对,另有于1817年(嘉庆22年)重修时敬立的石柱楹联。檐廊两侧龙、虎二堵墙分别有“南极仙翁”及“麻姑献寿”砖雕,是台湾现存落款(1817年)最早的砖雕作品。屋顶为两坡硬山式厅堂结构,正脊垂脊排头上饰有“八仙座骑”等交趾陶人物,此后屡经翻修,迄今大致保持重建当年原貌,木结构建筑几乎为原物。

  拜殿有1868年(同治7年)所立蟠龙石柱一对,在梁架、石壁、龙柱上,也都刻有清朝皇帝年号年代。整体建筑仍呈现清代中叶台湾庙宇浑厚朴拙特色与艺术水准,是台北唯一能够保存咸丰、同治年间建筑原貌迄今者。


Δ明间步口抱鼓石及蟠龙石柱一对。

Δ清水祖师为安溪人的守护神。

Δ正殿神上方悬挂最珍贵的光绪皇帝匾额

Δ正殿中座是最著名落鼻老祖师。


1050114认识文化台北,艋舺地藏庵#17三级古迹。地址:万华区西昌街245号艋舺地藏庵1066.jpg

  艋舺地藏庵,兴建于1760年(清乾隆25年)的单殿传统寺庙建筑。是艋舺龙山寺的属庙,主祀地藏菩萨,旁配祀台北城隍爷及田都元帅。

  艋舺地藏庵仍多保留1838年重建后之原貌,建筑结构简洁,雕饰朴拙。另外,庙旁有大众庙一座。地藏庵现为三级古迹,仍为万华区重要庙宇之一。

  地藏王菩萨的慈悲,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即在于‘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1.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福州街#140 市定古迹。地址:中正区福州街20、22、26号-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福州街2148.jpg

2.牯岭街高等官舍群,地址:台北市中正     区牯岭街60巷2、6号#139市定古迹。

3. 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方东美寓所,牯岭街60巷4号#257历史建筑。

  福州街、牯岭街的日式宿舍,约建于日昭和3年或5年(1928-1930年代)。建物外墙采用日式雨淋板,屋顶是老式黑瓦,屋角垂脊末端装饰鬼瓦。

  台北市政府分别将座落在青田街7巷2号(大安区)、牯岭街60巷2、6号、及福州街20、22、26号等3处共5栋日式宿舍列为市定古迹,这批日式宿舍均为国立台湾大学所管理维护。

  宿舍目前都在使用中,因此屋况保存相当良好,其中福州街的日式宿舍,除哲学大师方东美故居外,福州街20、22号在日据时期就是帝国大学校长宿舍,沿用至今,现任校长也住在宿舍内,卸任后才会搬离。 牯岭街高等官舍群,日据初期为适应日本渡台之人住宅之需,包含统治机关之公务员、眷属及商人等,将台北城南侧的土地纳入市区范围


20211215认识文化台北:市长官邸#46B历史建筑,地址:台北市中正区徐州路44、46号市长官邸 0701.jpg

建物兴建于1940年,原为台北州知事官舍,战后成为台北市市长官邸,直至民国85年开放参观并转型为艺文展馆,本建物在台北市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 2.本建物为当代日式宿舍之代表作,建物与周边环境融合极具特色。建物内部虽历经改建,惟主体构架、屋架仍为旧物,且外观主要格局仍维持原貌,具建筑史上之价值。


民国87年兴建表演厅,同时修缮官邸艺文中心,并于同年10月重新开放,营运团队于101年至102年间针对现有房舍进行整修。


中正区福州街11号#150市定古迹。中正区福州街11号(台湾师范教育馆--刘真校长故居)8055.jpg

中正区福州街11号(台湾师范教育馆--刘真校长故居)。

地址:中正区福州街11号。

  上址原为日治时尾辻国吉住宅,由其本人设计兴建于台北市千岁町的台湾总督府建筑技师尾辻国吉的自宅,建筑年份约为1920~1930年代。住宅是2层楼木造建筑,考量台北的地方气候,融合日本式和西洋式的设计,形式属于“和洋折衷建筑”。现整修作为:“台湾师范教育馆--刘真校长故居)”纪念馆 。

     刘真(1913年-2012年)字白如,生于安徽凤台,毕业自安徽大学哲学教育系,曾在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及美国宾州大学研究三年。

  1949年指派刘真担任台湾师范学院院长,后接任校长时年38岁。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升格后的首任校长,当时只有42岁,曾是最年轻的大学校长。

     是著名教育家,除师大校长外,曾任立法委员、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院长、台湾省政府教育厅厅长、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总统府资政、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等职位。2012年辞世,享寿九十九岁。

     纪念馆位于国语日报对面,内部陈设简单纯朴,不失学者大教育家风范,可去瞻仰认知。


文化台北:#353宝藏岩聚落。地址:台北市中正区汀州路3段230巷23号后方。(中正区福和段二小段690、694、695-1、695-2地号土地)。台北市中正区汀州路三段230巷23号/@25.0105592,121.5332249-宝藏岩聚落 0852.jpg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台湾军于宝藏岩增设高炮部队,并兴建储藏弹药的地下碉堡与驻军兵舍。1945年日本战败,宝藏岩附近地区的军事行政建筑,多数被沿用成同类型机关用厅舍。

  宝藏岩历史聚落临福和桥以及自来水园区之间,指依山而造的违建集合而成的小邻里社区,得名于该地佛寺宝藏岩观音亭。虽小但拥有傍水山坡之战后违建眷村等人文特殊景观,1960年代后渐增进居民,并陆续盖起数十户的平房住宅,多是单纯的寻找住所的驻军或荣民老兵等,于是这些违章建筑渐渐成为聚落。1970年代初,北区司令部迁移,违建兴建速度更快,至1980年代止,已接近两百多户人家。多为自行搭建,就地取材的狭窄平房。因居住者多收入不高,即使改建也为小规模整修。因此维持了1960至1980年代原有建筑风貌。

  1997年后,受到部分学者及民众的注意。经过整建与媒体报导,2006年“纽约时报” 将该聚落纳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与台北101大楼齐名。 2011年由台北市政府公告登录“宝藏岩历史聚落”。乃非正式营造过程所形成的聚落中,由荣民、城乡移民等社会弱势族群及驻村艺术家们,于都市边缘山坡地上自力造屋的代表,有历史的特色。


林华泰茶行-台北市大同区北市大同区重庆北路二段193、193-1、195、195-1号-林华泰茶行 8056.jpg

至今已至第五代,目前仍维持茶叶的生产。该茶行仍保存完整的茶产业链,包括上、下游的种茶、制茶,商业文化甚为完整,为台北茶产业文化之代表。 2.建筑物于1966年兴建,茶行结合店铺、工厂与住宅空间使用功能,具建筑类型特色。此外,仍保存二口焙笼坑及部分早期制茶设备,亦具保存价值。


南京西路237号、迪化街一段2、4、6号店屋#294历史建筑。

地址:台北市大同区仝上。迪化街一段2、4、6号店屋9291.jpg

  一般所熟知的“迪化街商圈”,范围涵盖迪化街1段(南京西路至归绥街口)等。尤其是入口之处最热闹。迪化街最早有商店出现,是在清咸丰六年(1851年)。两年后,艋舺地区的泉州同安人在迪化街纷纷建起商店,形成‘中街’。到了日据时期以南北杂货、茶行为主,之后米业和布匹、中药等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日治年代,配合‘市区改正’,道路拓宽、房屋的外观有极大的改变,从闽南式店铺改变为繁复华美的巴洛克式装饰,形成了今天的主要面貌。战后迪化街持续作南北货、中药和布匹批发三大行业中最大集中地,不但是大稻埕最早的市街,而且从清末至今,都是大稻埕商圈的核心,保持旧日的风貌和活跃的商业活动,是台北市现存完整最具历史意义的老街。

  上址二楼店屋建筑,面材使用洗石子,为连续之四间街屋。中间正面为三角形山头,装饰有花草泥塑,牌楼面为方形窗户,女儿墙为主要特色,用菱形与方形图样装饰,建筑物整体感朴素,造型与装饰简单。

  建筑一楼空间为商业之使用,二楼为住宅。建筑立面保存完整。骑楼增设帆布作为遮阳避雨之用。  


延平北路二段27号店屋#215历史建筑、大同区延平北路二段25号店屋#301历史建筑。大同区延平北路二段25号0370.jpg

1. 大同区延平北路二段27号店屋,地址:仝上27号

延平北路二段25、27 号,这两栋建筑为昔日的“文化书局”及“台湾民报”台北发行所。“台湾民报”在当时是“台湾唯一的言论机构”,蒋渭水先生是主事与主笔之一。文化书局主要销售思想丛书,并为台湾文化协会本部,台湾民报支部,日治改革人士的重要据点,蒋渭水先生经营的大安医院也在附近,(延平北路二段31号,现义美食品公司延平门市分店,以前曾为总公司所在,现迁移至信义路)。

  27号近年曾为服饰精品童装店:二楼店屋建筑,正面做圆弧形山头,边柱及间柱无收头,山头有类似店家商号徽章的泥塑,牌楼面顶有圆形图样的凸刻线脚装饰,面材使用红砖,建筑物整体感较稳重。

2.大同区延平北路二段25号店屋,地址:仝上25号

  25号建筑一楼空间为商业之使用性质,二楼为住宅的使用,未有营业,似乎处于闲置的状态。门楼面部分被正立面招牌所遮掩;二楼立面搭起铁网,推测可能作为保护建筑立面之用,或为修护所需架构;三楼有砖造加建。


太和堂#288历史建筑。太和堂6024.jpg

地址;大同区延平北路一段149及151号。

太和堂药房始建于日治时期(1910年前),后因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人强迫拆除,战争结束后著手重建。

  建筑为两坎两进,外观可见两间店面,但内部作为一户使用。有著传统两开间街屋外观,及对称的12扇窗。它是日治时期三大药房之一,简洁工整的设计,难掩旧时代风华。客厅有1950年代特色,2楼第2进规划为故事馆展示区,展示药房以前的用品器材,如日据时代的药罐、诊所用的仪器、手术刀等。3楼在修复之后,将作为家族会馆,让亲戚来回味旧时光。

  建筑保有和洋混合的特色,修复过程尽量保存现况,能够与旧空间的语汇融合。3楼2进上方斜屋顶,改造后空间变明亮。李家也有多人赴日就读医药,显见门庭之旺。


延平北路2段171号店屋(庐山轩)#343历史建筑。

地址:大同区延平北路2段171号。台北市延平北路2段171号店屋(庐山轩)/@25.0585048,121.5116055

延平北路2段171号店屋(庐山轩)9287.jpg



  庐山轩开山祖陈清彪、第二代陈元龄原本是在福州市立足,第三代才渡海来台落地生根,现在由第五代当家,第六代也投身传承。

  半世纪来,台北市庐山轩佛具店祖孙四代为七尊肉身菩萨“塑金身”,放眼全国,数量可能无出其右。

 出家僧尼或在家修行的人,若习佛弘法、修道济世有大成就,终能闭关坐缸圆寂为肉身菩萨,其佛、道因缘都被视为“超凡殊胜”,也是现代科学难以解释的奇观。慈航法师金身,就是由乐观师、陈中和父子完成,目前安奉汐止慈航纪念堂。

  建物位处昔日大稻埕太平町北段,1955年由来自福州的庐山轩陈诚禄买下,经改建后经营家族佛具塑像店铺,后再经1967年增建而成现貌。


历史建筑。十字轩糕饼铺 144748.jpg

1.十字轩糕饼铺,地址;大同区延平北路二段66、68号。

  十字轩糕饼铺,于民国19年由邱炳星先生创立,经过几十年依然屹立不摇,本著创办人一脚步,一脚印之精神 继续为顾客服务,并深受各年龄层之消费者所爱好,经营理念仍朝向健康多元化之产品而努力。

  顾客买盒泡饼给阿公阿妈吃,包子馒头早上蒸热吃,面龟寿桃去庙里拜拜,买凤梨酥带去美国、加拿大、日本、大陆,并经常有远自国外的旅客至店购物。

  昭和48年起参加日本第18回全国大博览会数年,至民国91年参加台北市第一届健康烘焙食品创意竞赛,获颁减热量、减油烘焙食品之佳作奖等。

2.顺天外科医院,地址;大同区保安街84号。顺天外科医院9442.jpg

  原是日治时代,台湾首位完成西方医学教育的台籍原住民医生谢唐山开设的‘顺天外科医院’ 经修复后,因为位于保安街84号 ,故取名为保安捌肆生活美学空间,到大稻埕多了一项老屋喝咖啡。建筑师在改造下足苦心,因为建物内部的历史痕迹不完整也被叠加过。改造重点不在“复原”,而是用诠释的手法,将其精神与脉络保留下来,因此一楼挑高、三楼地板降低自然形成舞台,穿透感十足、符合公共性质的空间语汇。


广和堂 160430.jpg广和堂#290历史建筑。地址:大同区迪化街一段207号。

  创立于1877年的“广和堂”汉药铺,为广东省梅县人庄阿炎到大稻埕药铺任学徒,学成后以其来自梅县,及祈求事业和平顺利,创办了“广和堂后代庄添庆等习医,极盛时期,曾聘请十馀位工人炮制药材等。

  建物在角地的圆弧形立面处理,有现代主义简洁线条造型之特色。其磨石子工法细致,图案能反应建物曾为中药店之历史。曾在此执业长达六、七十年。

  2006年原屋主出售,几经易手,2016年由陈国慈女士承购。陈女士曾于2003年至2015年创办并赞助“台北故事馆”。2017年4月15日,陈国慈女士以推广古迹活化为理念,创办并赞助“迪化二O七博物馆”,期盼借由这栋美丽老房子蜕变再生的活力,透过主题展览及多样的艺文活动诉说属于台湾的在地人文历史故事,串联现在与未来新生命。


大稻埕变电所#156-15市定古迹。地址:大同区太原路187号。

  建物为本市仅存之日治时期现代化电力变电所,为本市近代化过程及电力发展之见证,亦为都市发展史的代表案例。 建物保有日治时期原貌,外墙为浅绿色沟纹“二丁挂”面砖,街角采圆弧处理,女儿墙外侧尚存台电株式会社标志之残迹,建筑为1930年代现代装饰艺术风格式样。


新芳春茶行1299.jpg-新芳春茶行#147市定古迹地址:大同区民生西路309号

  新芳春茶行为日治时期外销包种茶的大茶行,创建于昭和年间(1930年代),建筑物现为连续三开间街屋,建筑立面山头以花草图样装饰的泥塑,出自大稻埕名匠郭三川之手,搭配几何图样作为下方线脚,两旁水平带状栏杆女儿墙,中间牌楼向后退缩做为阳台使用,三层楼街屋形式,包含了“茶行”、“烘焙茶工厂”、“仓库”与“住宅”等4种机能,是日治时期台北最大的精制包种茶茶业工厂。



大龙国小-台北市大同区哈密街47号大龙国小4444.jpg


日新国小,1917年,日本人将水田和池沼填平,设立“大稻埕第二公学校”,只招收男生建校初期借用大稻埕女子公学校校址(即是今日永乐国小)上课。1920年,古色古香的红楼启用,学校正式迁入太原路151号-日新国民小学(原日新公学校)红楼 4192.jpg


25.0525191,121.4471386-大稻埕辜宅1071.jpg

本建筑物所呈现之总体价值具有保存价值,足以彰显在地建筑技术,建于战后之商店建筑,有相当之建筑品质,为台湾光复后之首批之建筑式样。


1050302认识文化台北:铁道部部长宿舍#135市定古迹、铁路局北淡线(圆山站)宿舍#305历史建筑。

1. 铁道部部长宿舍,地址; 大同区西宁北路1巷5弄2、4、6号。

铁道部部长宿舍宅,约创建于昭和1932年间,台北北门外郑州路、延平北路、忠孝西路、西宁北路所围合之区域,于清末是接官亭及台湾巡抚刘铭传设立机器局所在地,是清末重要建设所在地,其址原为刘铭传所聘外籍顾问宿舍,于日治时期于原址重建作为铁道部部长宿舍,目前待整修。


2.铁路局北淡线(圆山站)宿舍,地址;台北市大同区酒泉街9巷13号。

铁路局有好几处宿舍也被列为历史建筑,如铁路局机务段员工连栋宿舍(多处)、乌日车站旧站长宿舍、彰化台铁旧宿舍;石榴车站职员宿舍、关山铁路旧站宿舍、宜兰市台铁宿舍等。

本建物为北淡线铁路停驶后所留存和北淡线历史相关之空间,为见证北淡线铁路记忆之重要节点,具有重要历史、场所意义与价值。因台北花卉博览会举行,又位于圆山捷运站旁,来往旅客一目了然,面积颇广可能整修不易部,以木栅围绕美化,现尚闲置中


1041103认识文化台北:大稻埕千秋街店屋#118市定古迹

地址:大同区贵德街51.53号。

  1942年出生的庄永明老师,大稻埕家里的杂货店“庄协发”当年是当地唯一的7-11 ,更是邻居“开讲”的聚集地,从小听人讲古,因此与台湾文史结缘。著有:台湾第一、台湾记事、台湾谚语、台湾风情、台北老街等。现任台北市文献会副主委,也导览台北老街的历史街道之旅等。

  大稻埕系台北都市发展的起源地之一因紧临淡水河,是盛极一时的繁华港埠。其中贵德街日治时期称为“港町”,是当时大稻埕最主要的茶业制造加工中心。刘铭传新政时期在大稻埕港区所规划市街(千秋街)之相关建筑,依历史及建材特色推论,为清末日治初之建物,见证台北早期淡水河运繁荣,呈现洋行茶商聚集之街屋特色。建物沿古街,为防水患与方便卸货,骑楼提高3尺。建物在日治时期开杂货店,店内至今保存古老橱柜设施,具早期商业文化之特色。本区周边多为历史文化遗迹,如港町文化讲座、陈天来宅等,蕴藏丰富人文轶事,如林本源家、李春生等,有助于了解台北早期发展历史。

  古迹为2层楼,属简约砖造街屋,楼部份开高窗,外墙清水砖大致完好,仍保留原有阳台、天井及竹节式落水管等,屋顶格局完整,而为防淡水河淹水而加高地基,表现建筑地区性。


陈天来故居#132市定古迹

地址:大同区贵德街132号

  大稻埕邻近淡水河是1860年代开港的贸易港埠区,并以茶叶出口最为发达,大稻埕附近成为茶叶的加工制造重镇,而古迹的千秋街店屋,正是当年的茶叶加工店。贵德街上出过好几位茶叶钜子与富豪,富商巨贾李春生、陈天来都在这条街和附近兴建豪宅,如今许多旧建筑都已拆除重建,仅存几栋历史建筑,为昔日的繁华留下见证。

  陈天来(1872-1939),正逢大稻埕最兴盛繁华的时代,他的父亲陈泽栗曾担任厦门怡记洋行买办,与传奇茶商李春生成为好友,陈泽栗来到台湾后经营木炭事业,作为茶叶培火之用,而陈天来从年轻就协助父亲,在1891年,锦记茶行陈天来故居是仿巴洛克风格的极致,建筑展现1920年代台湾多元特色之近代建筑风格,建材优良且精致之细部装修工艺为经典之作,深具建筑美学价值。

  除茶叶之外,陈天来对于大稻埕艺文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因为大稻埕两大剧院:永乐座及第一剧场 (已拆除),都是由陈天来投资兴建,曾培养出许多台湾近代歌谣人才,包括李临秋、顾正秋、詹天马等人,蒋渭水所领导的台湾文化协会也常在此举办活动,则是现代话剧、歌舞剧为主。陈天来经营茶叶制造与贩卖,多年经营后,于1927年成为台湾茶叶公会会长。


大稻埕辜宅#81市定古迹。台北市大同区归绥街303巷9号/@台北市25.0583928,121.5087318

地址: 大同区归绥街303巷9号

  大稻埕辜宅持有者为辜显荣,本身面积约900平方公尺,完工于1920年,而此建筑呈现了中国式与西方折衷主义交会的风格。该宅于日治时期本作为官盐经销办公场所,独占全台湾盐务事业,因此亦称为盐馆。1945年,日治时期结束,盐馆业务虽予以废除,但此建筑仍是鹿港辜家住宅。

  这栋挤身于高楼大厦间的折衷主义建筑仍十分气派显著。辜宅刚建造的建筑机能,本以商业用途为主,以面街为准,分为前后两栋。拥有三楼楼板的前栋配置中,一楼做为盐务办公场所,二楼做为接待日籍官员与来往宾客之用,三楼则做为公妈厅。而后栋一、二楼面积则单纯做为辜家家族住居。另外,庭院尚有盐馆仓库,宿舍,花园。不过1963年起因应使用者幼稚园需要,今公妈厅、宿舍、盐业仓库与花园均以拆除,

  在外貌上,大稻埕辜宅外墙与结构皆以砖石与桧木为主要建材,另外再以洗石子饰面来建造家徽装饰最为繁复。正面入口的简化山墙,具有折衷意味,不过立面对称布局与中国古典装饰又具有闽南风味,而此风格也显现于女儿墙收头装饰。

  1895年,台湾日治时期展开之前,从台湾北海岸登陆的日本军与匆促成立的台湾民主国守军发生短暂的乙未战争。战争过程前半段中,日军攻占台北的关键人物为由鹿港来台北经商的辜显荣。


大稻埕圆环防空蓄水池#105市定古迹

位置:大同区重庆北路、南京西路、宁夏路、天水路交会处。

  大稻埕圆环附近清朝时期是一大片低洼沼泽地,有人进行开垦或安葬坟墓。日据兴建台北至淡水铁路,因在铁路邻近才渐繁荣。1908年日人规画成休闲公园。后四周人口渐增开始有了许多房舍。自1921年起有小吃摊在傍晚于公园处做生意,且附近有多家大型的歌舞厅、酒店,娱乐后会到圆环享用小吃等。

  二战爆发,1943年开始有美国军机轰炸,下令圆环小吃停止营业,并拆挖该地以建防空洞防空壕、蓄水池等避难建设,蓄水池即设计在正中央位置。

  战后防空壕拆除蓄水池填平,重新恢复夜市,并在1954年各摊贩集资,将圆环整修建屋。2002年地基开挖,发现防空用蓄水池,池高2.2公尺、直径11公尺,填平并没有对其造成太大的毁坏,有历史性的保存价值,可供了解当年的避难历史,目前市场停业拆除。

2.原下奎府町邮便局,大同区南京西路105号#492历史建筑。

  下奎府町邮便局创建于1926年,为日据时期之三等邮便局,为此区少数仅存之红砖建筑,立面采用几何造型,现况外部风貌保存尚好,屋顶为日式之“寄栋”型式,皆保存原有构造,呈现当时三等邮便局之建筑风格,见证邮政业务发展的历史,具历史及建筑时代特色。

  建筑紧邻南京西路107巷,该巷道为清朝刘铭传时期兴建铁道所经路线,见证了大稻埕街道发展的纹理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100市定古迹

地址: 大同区甘州街40号。

  大稻埕教会的前身是是由马偕博士于西元1875年8月15日所创设,其献地建堂发起 人为初代信徒陈愿长老,是台北市最早 建立的礼拜堂,其地址即今延平北路三段。

但礼拜堂后来因为中法战争而被攻击毁坏,之后便改于枋隙重建。又因为教友日增而使空间不敷使用,遂由“台湾茶叶之父”李春生长老提议并捐地出资兴建今天的大稻埕教会。1915年8月迈竣,再改名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当时堪称为全台教会  最具规模七殿堂,远近驰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教堂又因为老旧及空间不敷使用而有拆除改建之议,而后台北市文化局迳行决定将建筑物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迹。后来由教会利用奉献基金进行建筑的修复工程,并架设管风琴。

教堂的正立面山墙两端各有一座小尖塔,其下则是一对仿柯林斯式柱头的柱子。而在山墙中央有一扇周围有泥塑装饰的牛眼窗,下面则有哥德式的尖拱。主堂内部空间挑高,有两层楼高,予人一种庄严感。


台北市市政府旧厦#69市定古迹。

编辑

位置:大同区长安西路39号-台北市市政府旧厦 7619.jpg

  “台北市政府旧厦(原建成小学校)”创建于一九二0年,原系日本人子弟专用小学,战后曾长期做为台北市政府办公使用。该校舍采对称的“学院派”形式,红砖外观优美,正面整排连续采光窗。主体建筑中央高塔及两角隅的翼塔为主要特色,其主体中央高塔上方一座突出的钟楼成为醒目的视觉焦点,颇有中世纪英国教育儿童守时意义。整体平面建筑为ㄩ字形,内侧设拱廊围绕操场。

  随著台北市的发展,市政府迁往信义区的新市政中心,原有前栋建筑改为当代艺术馆,与后栋建成国中结合成难得的艺术展览与教育共构空间。本建筑为红砖造左右对称配置,中央及左右侧各设入口,中央入口大厅的二楼为大集会厅,室内空间跨度大且天花板较高,。

  该栋建筑于指定为古迹并经修复后,于2001年5月26日开幕,由文化局委托财团法人当代艺术基金会经营管理,作为当代艺术馆使用,结合古迹建筑与当代艺术,提供市民新的艺文交流体验的场所。当代艺术基金会于2007年12月31日与市府签署的委任合约届满,台北当代艺术馆于2008年1月1日起,交由台北市文化基金会负责营运。


20211220认识文化台北474


20211221认识文化台北:原台北北警察署#51市定古迹

位置:大同区宁夏路89号。原台北北警察署 0626.jpg

  日治时代的台北警力部署大约是以旧台北城北门为分界。北门以南的城内及其城南范围归“台北南警察署”管辖,另一边的北门之外一带则归“台北北警察署”。而当时台北北警察署厅舍,正是设于靠近台北大稻埕地区的该古迹建物。

  台北北警察署昭和8年(1933年)所建,临街三层楼水泥建筑。外观上,该建筑呈现流线型,警署入口就设于线条转折处,并立有西洋圆柱表现其权威感。另外,墙面皆贴有台北北投窑厂所出的褐色磁砖,窗子多为拱形半圆状。

  这栋折衷形式的现代建筑除了外表显眼之外,另还有几个特殊景观。其一是建物外的围墙所用石块,正是1900年拆掉台北城墙所遗留下来的。而该建物内,尚有见证历史且全台湾唯一仅存的扇型拘留所及难得一见的“水牢”。

  1945年后,台北警察署改制为台北警察局,该建物也历经“刑警总队”,“第一分局”与“大同分局”(1990年-2012年)。台北市现今除了指定其为三级古迹(民国87年,1998年)之外,也积极规划将其建物,改建成供一般游客可进入参观的“警察博物馆”。

  由于建物为市定古迹,不能进行改建,导致营舍不敷使用。大同分局在后方,建立新式大楼(锦西街200号)进行进驻,原大同分局改建“台湾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20211221认识文化台北524  

编辑

大稻埕慈圣宫

编辑

大稻埕霞海城隍庙#25市定古迹,大稻埕霞海城隍庙0614.jpg

位置:大同区迪化街一段61号-25.0556208,121.4401609

  霞海城隍庙原为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下店乡海边厝五乡庄居民的守护神,清朝康熙元年,御赐临海门匾额。而因下店乡又名霞城,而城隍庙1821年,百馀名泉州同安人,搭船迁移至艋舺。顺利到达目的地后,新移民中的其中一位商人陈金绒,于艋舺八甲庄,自宅供奉携自同安故里的霞海城隍神像以方便该地同安人祭祀。1853年艋舺发生严重的兵灾,信徒从火焰中救出金身,迁徙大稻埕后仍祭祀于陈家。

1859年于现址落成新庙奉祀,在祭祀神祇方面,大稻埕霞海城隍庙除了供奉从同安县霞城过来的城隍神像外,也如其他城隍庙相同的旁祀城隍夫人、八司官、文武判官、范谢将军(七爷八爷)和八将等。香火鼎盛,信徒众多,每遇祭典盛况空前,与绕境活动热闹滚滚,有“五月十三人看人、迎神赛会甲天下”之称。是大稻埕一带地区的重要民间信仰中心,与法主真君庙慈圣宫妈祖庙合称“大稻埕三大庙”,也是大台北相当重要的庙宇之一。

  咸丰六年(西元1856年),乃倡议择地建庙,地主苏协台捐献庙地,咸丰九年(西元1859年),建庙于今址。近年经过整修,已经恢复原貌。

台北孔子庙#34三级古迹。台北孔子庙1301.jpg

地址;大同区大龙街275号。

台北原有孔庙,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当时位于城内与武庙并列,日治初期遭兵灾,殿庑毁损严重。大正十四年(1925)台北士绅倡议重建孔庙,聘请泉州名匠王益顺来台设计建造,于昭和五年(1930)建仪门、大成殿、崇圣祠及两庑,并举行祭典,后因捐款顿挫直到昭和十四年(1939)才完成其馀建筑。 台北孔子庙遵照中国古建筑手法兴建,规制完备,建筑技巧精良,例如大成殿内的八角藻井一向为中外人士所赞美,是近代台湾最典型的泉州木结构风格之建筑。


清朝旧孔子庙位于台北城南门附近,建造位置就在武庙(官建关帝君庙)的右边,1884年落成,是为官建孔庙。日治将清朝台北孔庙庙器毁损,并更名为台北儒学。台北孔庙择建于大龙峒,系此曾是文风鼎盛之地,诗人陈培根、企业家辜显荣等捐献私地,自1936年陆续募款兴建,历三年完成大成殿、崇圣门、仪门、东西庑等。庭园花木扶疏绿意盎然,令人有濯心静虑之感。


  孔庙之石材多是福建的花岗石,并有甚多石柱,皆未雕刻任何楹联或诗词,显得清雅庄穆,或为不敢在“孔夫子面前作文章”之故。大成殿屋顶,左右各一的通天柱,系为感念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而设,民间称通天柱为藏经塔。各殿屋脊上共有14只龙首鱼尾的鸱吻,传说其能激浪降雨,以避祝融。

  棂星门设计上使用108颗门钉代表108个天神,36天罡72地煞。又有一说为门钉是门最高级的型制,108=12x9~九为极阳数,象征12个月都充满阳光好运道。


蒋中正宋美龄士林官邸:国定古迹 #11

编辑

地址:台北市士林区.福林路60号。蒋中正宋美龄士林官邸 5640.jpg

  蒋中正总统与夫人曾在此居住26年,官邸内花木扶疏,外花园中有温室盆栽区和玫瑰园;内花园包括小桥流水的中式庭园,与铺设草坪、花圃的西氏庭园,园中的凯歌堂是蒋家往昔作礼拜与举行婚礼的地点。

  官邸,前身为“士林园艺试验支所”,后为前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官邸。该建筑在2000年7月14日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迹,之后于2005年5月25日被指定为国定古迹

  官邸分为花园与官邸两部份,花园部份隶属于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园艺管理所。这里过去一直门禁森严,但现时已开放供游人参观,并时常有花卉展览。

  官邸包括了“官舍”、“招待所”、“凯歌堂”、“慈云亭”四处。“官舍”及“招待所”合称为“正房”,为二层楼洋式住宅,过去为故总统蒋中正与蒋夫人宋美龄的住所,现列为国定古迹,总统府于2010年10月移交给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管理,并在2011年1月2日开放。正房旁有“凯歌堂”,兴建于1950年,外观为红瓦,是蒋中正夫妇做礼拜的教堂。

台北宾馆#8国定古迹

编辑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凯达格兰大道1号‧

编辑

内庭则是日本式回游式庭园,

编辑

    原名“台湾总督官邸”,是供台湾总督居住,以及宴请贵宾、皇族的地方,最重要的一次招待便是1923年裕仁皇太子(后来的昭和天皇)来访,除了参观台湾各地的建设之外,也利用官邸来宴请各地仕绅、表演活动等。至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开始一直到末任总督安藤利吉为止,共有16位总督曾居住于此。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政府接管,曾短暂成为台湾省主席官邸,后改由外交部管理使用迄今。司法大厦 2363.jpg

编辑

   2002年封馆进行大幅度整修,至2006年5月竣工;随著台湾民主化的进程,2006年7月首次对一般民众开放,空间解严的思维让国人可以一窥台北宾馆百年的神秘面貌。

编辑

   台北宾馆的基地东西向长,成矩形状,建筑主体坐北朝南,为砖及石材、钢筋混泥土构造之两层楼建筑物。受到日本于明治维新后引进的西方历史样式建筑影响,台北宾馆有马萨式斜顶、希腊山墙、罗马柱式和华丽的巴洛克风格雕饰。四面留设宽广的阳台,与东南亚的欧美殖民城市的官方建筑相似。三楼东南隅有凉台,节庆时可观赏游行队伍、眺望街景。

编辑

Δ台北宾馆大门

Δ台北宾馆入口厅。

Δ台北宾馆入口概观。

Δ台北宾馆后部。


  1041127认识文化台北:司法大厦#9国定古迹。地址:台北市中正区重庆南路一段124号。

编辑

兴建于1929年,由台湾总督府设计施工。楼高三层楼,每层楼面积均约1800坪的建物,于1934年完工。最大特色在于高达31.8公尺的中央高塔屋顶波形曲线,此种小八角型尖顶的塔型建筑一般称为帝国冠帽或兴亚式屋顶,而兴亚则为复兴东亚之意或帝国冠帽。具有东方屋顶曲线特色的折衷主义建筑,贴国防色面砖。司法大厦因为其权威性,虽仍有文艺复兴式的华丽,但在外观与饰带上已呈现过渡型的平实。

RC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一楼部分为地面层和突出屋顶式的门廊。此部份采厚实处理,具有相当权威感。二楼与三楼则为外壁贴有北投产绿色釉面砖的平实建筑。该建物也有山墙和少部分日本传统纹饰。外观拥有拱圈、篮式柱头、折线的建筑装饰的该建物,多少模仿罗马建筑。

而建物定名为台湾总督府高等法院,同时台北地方法院亦迁至本处。高等法院为台湾日治时期的最高审判机关,下辖有台北,台中,台南各地法院。

中华民国时代,于1950年代成为中华民国的司法院与最高法院等官署,1985年起台湾台北地方法院等迁出,目前为台湾高等法院院本部,并为司法院司法院大法官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所在地。

监察院#6国定古迹,地址:台北市中正区忠孝东路一段2号。2号/@25.0451025,121.5178418-监察院 0665.jpg

  监察院监察院设监察委员二十九人,并以其中一人为院长,一人为副院长,任期六年,由总统提名,经国会同意任命之。

  大陆时期监察院的办公地点最初是在南京,迁台后监察院目前位处忠孝东路与中山南路交叉口东南角。该建物原为日治时期台北州厅,于1915年兴建完成,为台湾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巴洛克建筑

 

行政院,#7国定一 级古迹25.0455688,121.5197302行政院 0513.jpg

编辑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忠孝东路一段1号‧

编辑

  行政院通常被称为“中华民国的内阁”,行政院院长副院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发言人政务委员与各部会首长则为内阁阁员,并定期召开行政院会议以议定国家重大政事。

编辑

  行政院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成立后,设于南京。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行政院迁台后总统府与行政院以“介寿馆”为办公场所共署办公。直至民国46年(1957年)后行政院迁出为止。

      位于台北市中正区忠孝东路中山北路交叉口(此路口亦为台湾公路原点),与监察院隔街相望。院区原为日治时代台北市役所台北市政府前身)办公厅舍。

 

大龙峒保安宫#14国定古迹。地址:大同区哈密街61号。大龙峒保安宫 0564.jpg 

 保生大帝姓吴名夲(音ㄊㄠ),北宋太宗同安县人,一生修道行医,救人济世,深受百姓敬重,羽化升天后,被尊称为“医神”,乡民建吴真人庙来祭拜;明仁宗追封为保生大帝。台北大龙峒保安宫于1742年初创;1805年重建历经25年始完成,香火鼎盛为北台三大古刹之一。保安宫之建筑,分前殿、正殿、后殿与东西护室,形成完整的三殿回字型格局。前殿以歇山重檐、假四垂屋顶及硬山等,构成屋宇高低错落、屋檐翼角飞扬的视觉效果;大殿形置严谨且造型厚重,四平八稳,左右对称,又因陈应彬和郭塔对场之作,遂有左右外观各显神通之态势;后殿与前殿、正殿相同,大木结构属“三通五瓜”工法,以浑厚的通梁及瓜筒,来展现木结构之力学美感。屋顶为传统木构架,前殿为假四垂太子楼式,大殿为歇山式左右护殿为马背构造,均属闽南形式。走马廊七幅潘丽水壁画,是北台凤毛麟角的佳作;壁画构图严谨,用色华丽又不失典雅,具有老练流畅的笔触,达到很高的水准。

总统府 #5国定一级古迹,地址:中正区重庆南路一段122号25.0403596,121.5100991总统府 0715.jpg-总统府0372.jpg

编辑

  总统府座落在台北市中正区重庆南路,正大门面对凯达格兰大道,正面(东向)重庆南路,背面(西向)博爱路,北向为宝庆路,南向为贵阳街。 日人统治台湾时期, 决定兴建总督府厅舍即现今总统府。

  总督府于1912年开工,1915年6月主体大致完成并举行上栋典礼, 1919年3月告竣,总工程费达281万日圆。随后,这座当时全台湾最高的建筑物就一直是日本统治台湾的重要象征,因此在二战期间,这栋建筑物成为美军轰炸的主要目标物之一。虽然日方将总督府百般伪装及防范,最后还是在1945年战争末期的台北大空袭中遭到美军击中,导致正面部分结构被炸毁。

专卖局#3国定古迹,地址:25.033504,121.513958台北市中正区南昌路1号-专卖局 0073.jpg

编辑

  专卖局古迹是指位于台北市儿玉町(现南昌路)的文艺复兴式红砖建筑。1913年,由台湾总督府营缮课森山松之助设计,并由神户组施工。该倒V型建筑始建时,先兴建两翼,最后于两翼交接处扩建半圆型中央尖塔。专卖局位于路口,其建筑正中央耸立的尖塔、圆形山墙、尖斜凸出的  屋檐,加上红白相间的墙身和拱形窗,华丽壮观,极富文艺复兴式建筑的色彩。可自塔楼、中央塔、山墙、横带装饰、弧形拱圈、勋章饰、牛眼窗、入口与柱子等去欣赏其建筑之美。拥有尖塔为该建物的最特殊处所,除了六层楼高的尖塔极为高耸,上面还铺陈铜皮顶与精致浮塑装饰。

  此官署建筑于2000年代之前,一直为台湾专卖事业的中心枢纽,仍沿续日治时期规模。2002年,改制为台湾烟酒股份有限公司,台湾维持百年的专卖制度正式结束。

台北公会堂#33国定古迹。台北公会堂-台北公会堂 1620.jpg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延平南路98号。25.0425041,121.5081654


1889年于台北府城西门内的西门街北侧,建布政使司衙门,是全台湾最高行政机关。1895年6月日本进驻台北并接收,17日举行治台始政式典礼。1895年至1919年间,一直为台湾总督府之办公场所,直到新的台湾总督府厅舍(今总统府厅舍)完工为止。



1931年,总督府以纪念昭和天皇登基为由,决定在布政使司前广场兴建台北公会堂(即中山堂)。1932年12月开工,于1936年12月完工。由当时的总督府营缮课井手薰负责设计。


1936年完工的台北公会堂,因面临全面战争爆发初期,因此建筑采简单、明朗设计概念。该建筑采取1930年代流行的现代折衷主义样式,使用钢骨水泥结构,外表贴由北投窑场所生产的浅绿色面砖,不过两柱与门面,仍有古典图案之装饰。


自由之家。地址:台北市中正区爱国西路16号。16号/@25.034878,121.5093123-自由之家 2066.jpg

 

为前总统严家淦接待外宾的处所。网球场为官邸附属设备。该庭园内除去该国定古迹严家淦先生故居白色洋楼(含该屋日式木造房舍)外,连同园内两层楼水泥建筑、网球场、庭园及其他建物统称为广义上的大同之家。文化局于2000年指定为市定古迹。本古迹西侧紧临市定古迹自由之家一同为当时的时代作历史见证。


自由之家兴建于1902年,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银行“头取”(董事长)之宅邸,为日本高级官舍。1911年,台银第二任头取柳生一义将头取宅邸转做台银俱乐部,供台银员工休憩之用。


战后,自由之家成了民国40年代反共抗俄时期的克难建筑,1945年(民国34年)由国防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作为外事招待所,1957年列为市定古迹,2018年8月22日列为国定古迹。


除为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救总)、世界反共联盟(世盟)固定活动场所外,也是政论杂志《自由中国》的重要集会演说地点,招待许多当时国内外宾客;与周围的大同之家严家淦故居,都反映国府迁台初期,于艰困环境下维系国家命脉、传承思想文化的克难精神。


自由之家主建筑物以钢筋混凝土为架构,楼板则为简易的木构造,样式纯朴,一楼设有宴会厅、会议室,二楼则为住宿套房;盖建造之时正值外交困苦时期,权充用以招待外国贵宾,足堪见证当时特殊之历史境况。


台北市:

中正纪念堂#12国定古迹。25.0353136,121.5200265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21号。中正纪念堂0740.jpg

台湾民主纪念堂园区全区250,000平方公尺,主楼高76公尺,而园区广场的南北侧,另建有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两厅院管理的国家戏剧院国家音乐厅,也常是大型艺文活动的场地,常举办展览;邦交国元首访台欢迎仪式也在此举行。园区部分建筑被登录为国定古迹,园区被登录为文化景观。

此地曾为陆军总司令部,前总统蒋中正于1975年逝世,决定兴建纪念,采用圆山大饭店设计者杨卓成之蓝图,融合许多中式建筑元素;1980年完工成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隶属台北市政府。1986年改隶教育部,更名为“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中正区爱国西路16号。

 

为前总统严家淦接待外宾的处所。网球场为官邸附属设备。该庭园内除去该国定古迹严家淦先生故居白色洋楼(含该屋日式木造房舍)外,连同园内两层楼水泥建筑、网球场、庭园及其他建物统称为广义上的大同之家。文化局于2000年指定为市定古迹。本古迹西侧紧临市定古迹自由之家一同为当时的时代作历史见证。


自由之家兴建于1902年,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银行“头取”(董事长)之宅邸,为日本高级官舍。1911年,台银第二任头取柳生一义将头取宅邸转做台银俱乐部,供台银员工休憩之用。


战后,自由之家成了民国40年代反共抗俄时期的克难建筑,1945年(民国34年)由国防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作为外事招待所,1957年列为市定古迹,2018年8月22日列为国定古迹。


除为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救总)、世界反共联盟(世盟)固定活动场所外,也是政论杂志《自由中国》的重要集会演说地点,招待许多当时国内外宾客;与周围的大同之家严家淦故居,都反映国府迁台初期,于艰困环境下维系国家命脉、传承思想文化的克难精神。


自由之家主建筑物以钢筋混凝土为架构,楼板则为简易的木构造,样式纯朴,一楼设有宴会厅、会议室,二楼则为住宿套房;盖建造之时正值外交困苦时期,权充用以招待外国贵宾,足堪见证当时特殊之历史境况。


20210926认识文化台北 553


20210927认识文化台北:

中正纪念堂#12国定古迹。

地址:中正区中山南路21号。

台湾民主纪念堂园区全区250,000平方公尺,主楼高76公尺,而园区广场的南北侧,另建有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两厅院管理的国家戏剧院国家音乐厅,落成以来成为台北市著名地标之一。

园区广场除了供民众休憩外,也常是大型艺文活动的场地,常举办展览;邦交国元首访台欢迎仪式也在此举行。园区部分建筑被登录为国定古迹,园区被登录为文化景观。

此地曾为陆军总司令部,前总统蒋中正于1975年逝世,决定兴建纪念,采用圆山大饭店设计者杨卓成之蓝图,融合许多中式建筑元素;1980年完工成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隶属台北市政府。1986年改隶教育部,更名为“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

大同之家(含网球场)#102 国定古迹、


地址:自由之家。地址:中正区爱国西路16号。

 

为前总统严家淦接待外宾的处所。网球场为官邸附属设备。该庭园内除去该国定古迹严家淦先生故居白色洋楼(含该屋日式木造房舍)外,连同园内两层楼水泥建筑、网球场、庭园及其他建物统称为广义上的大同之家。文化局于2000年指定为市定古迹。本古迹西侧紧临市定古迹自由之家一同为当时的时代作历史见证。


自由之家兴建于1902年,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银行“头取”(董事长)之宅邸,为日本高级官舍。1911年,台银第二任头取柳生一义将头取宅邸转做台银俱乐部,供台银员工休憩之用。


战后,自由之家成了民国40年代反共抗俄时期的克难建筑,1945年(民国34年)由国防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作为外事招待所,1957年列为市定古迹,2018年8月22日列为国定古迹。


除为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救总)、世界反共联盟(世盟)固定活动场所外,也是政论杂志《自由中国》的重要集会演说地点,招待许多当时国内外宾客;与周围的大同之家严家淦故居,都反映国府迁台初期,于艰困环境下维系国家命脉、传承思想文化的克难精神。


自由之家主建筑物以钢筋混凝土为架构,楼板则为简易的木构造,样式纯朴,一楼设有宴会厅、会议室,二楼则为住宿套房;盖建造之时正值外交困苦时期,权充用以招待外国贵宾,足堪见证当时特殊之历史境况。


20210926认识文化台北 553


20210927认识文化台北:

中正纪念堂#12国定古迹。

地址:中正区中山南路21号。

台湾民主纪念堂园区全区250,000平方公尺,主楼高76公尺,而园区广场的南北侧,另建有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两厅院管理的国家戏剧院国家音乐厅,落成以来成为台北市著名地标之一。

园区广场除了供民众休憩外,也常是大型艺文活动的场地,常举办展览;邦交国元首访台欢迎仪式也在此举行。园区部分建筑被登录为国定古迹,园区被登录为文化景观。

此地曾为陆军总司令部,前总统蒋中正于1975年逝世,决定兴建纪念,采用圆山大饭店设计者杨卓成之蓝图,融合许多中式建筑元素;1980年完工成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隶属台北市政府。1986年改隶教育部,更名为“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重庆南路二段2号2号/@25.0349339,121.510125


  本古迹为日治时期1915年所建,前身为台湾银行董事长配住宿舍所辖的庭园,除了庭园设置与主要建物外,1920年于庭园内,白色洋楼东侧增建日式木造房舍。及兴建了当时少见的网球场,以做为该行高级官员的住所及休闲场所。


大同之家,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博爱特区严家淦故居旁,1954年落成,原为驻台美军招待所,后成为中华民国前总统严家淦办公处,今作国定古迹

严家淦故居#10国定古迹-严家淦故居2432.jpg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重庆南路二段4号25.0345574,121.5103873


严家淦故居地点一带属博爱特区,为台北捷运车站最密集的区域,但此区域充满绿荫植栽、空间步道,一直受到高度管制。原配作台湾银行副总裁官舍,共843.73坪,主体建筑为洋式二层楼建物,屋顶有突出的尖塔,建坪约200多坪,1920年再增建日式木造房舍。庭树为日治时期种植,大多为青刚栎、九芎、榕树、枫香等台湾原生种,还有三棵树围壮硕的黑板树。西式的水泥墙上顶著东亚式的砖瓦屋檐,内部也是西式装潢却有东亚式横梁。一楼包括会客室、大餐厅和日式厢房;二楼则是书房、卧室与起居室。房子用料十分精细,地板还是南亚塑胶出品的第一批地砖。

台北府城北门 0103.jpg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国定古迹(厅舍、八角亭、战时指挥中心、台北工场、工务室、电源室、食堂)。地址: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1段2号。2号/@25.0492073,121.5088723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国定古迹 0197.jpg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简称铁道部)是台湾日治时期官营铁路专责机构,隶属于台湾总督府辖下,为现今台湾铁路管理局的前身。其办公厅舍位于台北府城北门旁,目前列为国定古迹保护,并做为国立台湾博物馆铁道部园区使用。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成立于日治1899年,原为总督府直属机关,1924年改隶于总督府交通局,最大的成就于1908年完成纵贯线的全线贯通。

  二战政府接收改制为台湾铁路管理局,完工于1919年的仿都铎式半木构造建筑,砖砌外墙,入口为弧状圆拱门洞,卫墙配置洗石子圆柱天窗,二楼屋顶与内部装潢建构皆以桧木为主,也有中央露台与玄关走廊。除了本身拥有早期铁道记忆外,内部如大礼堂、玄关等建物尚有清代“台北火车票房”与“机器局”留存下来的珍贵遗构。

国立台湾博物馆#4 国定古迹。

编辑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忠襄阳路2号25.0427453,121.5128204国立台湾博物馆 0909.jpg

编辑

  国立台湾博物馆1908年开馆,1913年(日大正2年),台湾民政长官祝辰巳为纪念第四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与民政长官后藤新平,筹建故儿玉总督暨后藤民政长官纪念馆于原台北大天后宫址,因台风受损严重而拆除,改建于现址,风格为文艺复兴时期后期的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外观上综合了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风格,于1915年完工并迁入。


台博馆本馆整座建筑朝北一字排开,是两层楼加地下室的设计,入口设在中央,由入口步入大厅,展示室分列在大厅的左右两侧。中央大厅的建筑构造是钢筋混凝土,环列著三十二根巨大复合式柱式,其柱头装饰著毛茛叶,上头来有漩涡状装饰,透光的彩色玻璃天花板镶在圆顶下。外墙是希腊多立克柱式,配上罗马圆顶,优美的浮雕装饰,整座博物馆建筑是典型的文艺复兴式风格

台北机厂(组立工场、锻冶工场、原动室、澡堂)#151国定古迹,地址:台北市信义区市民大道48号。48@25.047006,121.5609543台北机厂 0011.jpg

  “台北机厂”创建于日治1930年,1935年启用,肩负台湾火车维修、组装、保养、修理等作业之重要场域,是现存规模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铁路车辆修理工厂,在建筑史、交通发展、经济产业史、劳工文化以及整体工业遗产等价值上,展现独特铁道文化与场域精神。

  并为台湾第一座近代化铁道修理工场,厂内至今仍保存著早期采购自英国的蒸气锤,以及各工场内现存不同年代的各类修理机具与机器,见证铁道修理技术的发展脉络,并蕴藏当年员工机器操作、铸造、锻冶与车辆之维修技术等无形文化资产价值。

5陈悦记祖宅老师府#20国定古迹。陈悦记祖宅老师府7628.jpg

位置: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四段231号。231号/@25.075566,121.5097402

    大龙峒昔时文风鼎盛,“有五步一秀、十步一举”之誉,此殊荣与陈维英一生热心教育,作育英才有关;连横台湾通史为28位文士立传,陈君亦名列;称其“博览群书,性友爱,敦内行,举孝廉方正;嗣任闽县教谕,多所振剔。”

   大龙峒四十四坎的陈逊言建于大龙峒附近淡水河河岸边的四合院1807-1816年,历时九年完成,陈逊言福建泉州同安,因此四合院采福建盛行的闽南建筑。其为一栋三进四合院,与一栋四进四合院的传统民宅、古厝屋脊上剪黏的装饰非常华丽,跟庙宇类似。门前二根粗大的石旗杆,是现存最具艺术价值的古物。   1811年陈逊言四

艋舺龙山寺#13国定古迹。25.0367701,121.4977086

地址: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211号艋舺龙山寺 0089.jpg

  早年艋舺环境险恶,瘟疫频传。泉州三邑移民于是将福建泉州府晋江龙山寺观世音菩萨分灵至台湾,在1738年(清乾隆3年)兴建龙山寺。

  1920年重建,聘请大木匠师王益顺、石匠师辛阿救,为今日龙山寺样貌的基础。大殿在1945年的二战中全毁,战后才修复。总面积约1,800,坐北朝南,为三进四合院之宫殿式建筑。依序是山门、庙埕、前殿、中庭、大殿、后庭、后殿,两旁有左右护院,上有钟鼓楼,合成一瘦长的“回”字型;若连结大殿与护院的走廊,则形成一类似“日”字型的形状。

  此外东、西、北各有新建的建筑物,龙边的护院外,设有配殿“福智大师纪念堂”;虎边的护院外,设有金亭与时钟台,庙埕的左右两边设有净心瀑布喷泉池。

  龙山寺为传统匠艺的艺术殿堂,前殿有八角藻井以及全台少有的铸铜龙柱。大殿有金柱撑起的圆形螺旋状藻井。整体的建筑不论是石雕、木雕、彩绘和格局样貌,都非常的精致,展现了台湾传统寺庙之美,极具艺术价值。内政部民国74年(1985年)公告龙山寺为国家二级古迹。与大龙峒保安宫艋舺清水岩合称台北三大庙门。

台北酒厂0957.jpg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201026000001

台湾滨海水石之美江村雄摄影展--- 踏查台湾南北水石凝视自然无穷 . 洞察摄瘾东西块垒捕捉人文有趣

编辑

活动简介开幕茶会:9/23(六)下午14:30(第一展场)

编辑

本次展出以“台湾滨海水石之美”为主题,展览内容是江老师十几年来走遍台湾滨海地区的摄影作品,踏查范围北至东北角,南到垦丁、台东小野柳一带,将滨海自然之岩石与水文风景,注入诗意人文情怀,展现繁华尽线条之美学。

活动内容介绍

编辑

江村雄摄影,在2012年荣获世界排名“双料第一”。曾荣获国内摄影界许多崇高奖项:如第二届中华艺术摄影家终身成就奖、第六届全国美展摄影类第一名、第三十二届中国文艺奖章艺术摄影奖、第十二届中兴文艺奖章等,执掌国内外摄影界牛耳,名不虚传。

江老师自小对“美”充满高度敏感,有感于摄影较具有强大的时间效率与纪实真实,震撼之馀,开始对摄影情有独钟,于是如海绵般吸收寻找摄影相关书籍涉猎阅读。运用摄影之专业知识与展现技巧摄影之间,可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在社会教育上,江老师开始于员林社区大学开班授课,2006年以台湾员林社区大学摄影研究社(YCCP Taiwan)名义参赛国际比赛;在2010全球摄影界规模最盛大的奥地利巡回赛,于105个国家,近4万件参赛作品中,员林社大勇夺团体组冠军,借此扩大国际视野,让台湾声名大噪,江老师投身生活美学社教基层工作令人佩服。同时,他也持续在学界作育英才,担任中州科技大学驻校艺术家、客座副教授;建国科技大学PHOTOSHOP应用创作班讲师。从2005年承办员林国际摄影比赛,还有多次举办国内与国际的摄影个展,希望将台湾的摄影水平提升到国际第一流的水准。

摄影是生命流动的记忆,江村雄老师认为有“瞬间纪实画面”及“美学写意意象”两个方向,艺术摄影是主观的,表达个人内心感觉看法的,必须要有创作的情境与自我的想法,可谓是“摄影转化摄瘾”。好的摄影作品是能够洞察事物表面,把握创造人文奥秘;以有限的照片空间美学,创造无限的生命意义,所以艺术摄影是美的再现与想像,更是诗意的创造与勃发。

==核心价值==

塑造善与爱的环境 。学习海伦·亚当斯·凯勒《我的世界》善与爱并长期与双连教会、社区民众等共同推广,帮助许多贫困但优秀学子,有成者甚众贡献国家社会[1] [2]

海伦·亚当斯·凯勒《我的世界》
A社子岛中洲埔李宅,日治时期Japanese OccupationThe House of Li in Zhongzhoupu, 台北市士林区延平北路九段92巷15号座标25.106711,121.4726483

社子岛中洲埔李宅A2 0063.jpg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0902000001
.建物正门木板双开门,两侧窗户为洋式上下推拉窗,窗扇分割特别,保存状况良好具特色,窗户上方设有突出之砖线脚。
b社子岛下溪砂尾陈家祖厝,日治时期 台北市

Chen Family Ancestral House in Shawei, Xiaxi Island, Shezi Island, Taipei City

台北市士林区延平北路八段242巷46号座标25.1069397,121.4768568

社子岛下溪砂尾陈家祖厝B5 0057.jpg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0902000002
46号/@25.1069397,121.4768568,d25.1069397!4d121.4790455 正面为“凹寿”形式,左右步通上有短柱及斗栱,正门为木板双开门,两侧有木造直棂窗。
c社子岛顶溪砂尾陈宅,日治时期 台北市

The Chen's House in Shawei, Dingxi, Shezi Island, Taipei City

台北市士林区延平北路八段55巷13、15号座标25.1064606,121.4812479

社子岛顶溪砂尾陈宅C3 0047.jpg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0902000003
坤天亭/@25.1064606,121.4812479,d25.1064606!4d121.4834366 建物正身立面为“出屐起”形式,正门两侧有木造直棂窗。
d社子岛溪洲底街屋,日治时期 台北市 Xizhoudi Street House, Shezi Island, Taipei City 台北市士林区延平北路七段101巷32、34号座标25.0959265,121.4928028

社子岛溪洲底街屋D4 0039.jpg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0902000004
25.0959265,121.4928028,d25.0959265!4d121.4949915 建物以石砌基础抬高地坪,砖造外墙,两户正门两侧窗户采用木制上下推拉窗形式,窗户上设有寿字气窗,出檐下方采用叠涩砌法,屋顶葺闽南瓦
e社子岛善居室,日治时期 台北市 Good living room on Shezi Island, Taipei City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台北市士林区延平北路七段63巷12弄5号座标25.095555,121.4926243

社子岛善居室E2 163017.jpg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0902000005
5号/@25.095555,121.4926243d25.095555!4d121. 建物第一落的门屋为“出屐起”形式,采木造穿斗式屋架,下部为木作装修,上部为编竹夹泥粉白墙。第二落的正身入口上方有泥塑彩绘“善居室”之门额,立面为砖造凹寿形式,屋檐下有砖叠涩砌法,内部正厅保留彩绘木隔断;护龙为砖造。
fgh社子岛溪洲底王宅,日治时期 台北市 The King's Residence at Xizhoudi, Shezi Island, Taipei City

社子岛溪洲底王宅H2 0018.jpg

台北市士林区延平北路七段106巷24、26、26-1、28、30号座标25.097511,121.4930223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0902000006
24号/@25.097511,121.4930223,d25.097511!4d121.495211 建物正身立面为砖造“凹寿”形式,屋檐下有牙子砌装饰及通气窗,左右硬挑步通上有短柱及斗拱,显示原为木构造。内部可见木造穿斗式屋架,正门木板双开门,门窗与屋檐间设有横披窗,室内墙上部为编竹夹泥墙,下部有木造台度。
jk社子岛溪州底郭宅,日治时期 台北市 Guo's House in Xizhou, Shezi Island, Taipei City

社子岛溪州底郭宅 0008.jpg

台北市士林区延平北路七段106巷34、36号。座标25.097721,121.4931393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0902000007
34号/@25.097721,121.4931393,d25.097721!4d121.495328?hl=zh-TW 建物正身为砖造“凹寿”形式,正门两侧为砖砌直棂窗,屋脊有剪黏与镂空装饰,屋顶葺闽南瓦,山墙为单弧型马背
国立故宫博物院No. 221, Section 2, Zhishan Road, Shilin District, Taipei City

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25.1001805,121.5466225

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华夏文物,原多为过往古物陈列所旧藏,为热河沈阳行宫所有三处清宫之文物,收藏品的年代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

国立故宫博物院 0947.jpg 正内 国立故宫博物院 1001.jpg五

File:永乐国小(原永乐公学校)校舍_1015.jpg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0821000001

2020-8-10
台北市立新兴国民中学1968年

Taipei City Xinxing National High School 1968

台北市立新兴国民中学为成立于1968年,校址台北市中山区林森北路511号是行天宫旧址。新兴国中以网球成绩出众而知名。新兴国民中学826 163005.jpg 母

新兴国民中学826 162120.jpg 奖 新兴国民中学826 162558.jpg 球 台北市中山区林森北路511号座标|25.0544128|121.5634318

晴光市场Taipei Qingguang Market, 1951 早期的晴光市场,原本是座普通的菜市场,最早由一名商人在民国40年间(约西元1951年)经营蔬果鱼肉百货开始。晴光市场命名则是因其位在双城街与农安街巷道交叉口所在的台北市中山区晴光里。 台北市中山北路3 段15号座标25.0643018,121.520373,

1725.0601818,121.5210143,

殷海光故居 温州街十八巷十六弄内植物浓绿苍翠,日据时期本区即为台大之宿舍群,不少学者在此栖身,洋溢著浓厚学术气息。殷海光先生秉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勇于对抗威权、批评时政,启迪学术与社会良知,是中国自由主义重要传承人物。建物具有与重要人物相关之保存价值,见证五0年代知识份子参与民主运动之历史痕迹,周边整体环境脉络,亦展现当年知识份子批判时政所处之环境氛围。4-2-9 殷海光先生在台湾战后长期任教台大哲学系,乃倡导自由主义的先锋,勇抗威权体制,对民主运动贡献卓著。 2.殷海光故居之建筑与庭园仍保存其居住时之主要形制与空间特质,可反映当时历史情境。
  • 台北市 大安区 温州街18巷16弄1-1号
殷海光故居4-2-9

温州街18巷16弄1-1号

温州街十八巷十六弄内植物浓绿苍翠,日据时期本区即为台大之宿舍群,不少学者在此栖身,洋溢著浓厚学术气息。殷海光先生秉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勇于对抗威权、批评时政,启迪学术与社会良知,是中国自由主义重要传承人物。建物具有与重要人物相关之保存价值,见证五0年代知识份子参与民主运动之历史痕迹,周边整体环境脉络,亦展现当年知识份子批判时政所处之环境氛围。
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迹 1960年Zhangjia Living Buddha Stupa

Taipei 1960

6-05-17

台北市北投区奇岩路151号座标25.1290391,121.5032476

中和禅寺后方山坡

章嘉活佛系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重要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章嘉活佛世系与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并称为四大活佛。历代章嘉活佛后皆受封主持内蒙及青海蒙旗教化。第十九世的章嘉呼图克图,为慈禧太后、袁世凯及蒋中正国师,历任国大代表、总统府资政。1949年来台,当选中国佛教会理事长,曾从日本迎请玄奘大师顶骨归还安奉于日月潭。

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迹301 4938.jpg

章嘉活佛在藏传佛教史具有崇高地位,且为佛教界重要之领导人物,是西藏黄教格鲁派之活佛中,自1949年后唯一来台定居者,对于推动藏传佛教在台发展与安定当时人心有显著贡献。造型具藏式舍利塔之重要特征,包括塔刹、瓶形塔身及基座等三段式造型,极富特色与稀有性,具历史建筑保存价值。
瑠公圳引水石硿

新北市瑠公圳引水石硿1762年Shigang Water Diversion from Rugongzhen, New Taipei City, 1762

乾隆5年(1740年)郭锡瑠父子为开凿圳道,创“金顺兴”并集众开凿水圳,历时22年,直到乾隆27年(1762)完成。并将圳头设在今碧潭,后来,乡人感念他的功劳,更改圳名为瑠公圳。而目前的瑠公圳包含了雾里薛圳、原瑠公圳、大坪林圳三大系统。
新北市新店区新店路65 号

座标24.9528289,121.5353523

1960年1月1日就读中山国小再兴高中毕业,中国文化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1982年担任日成营造董事长直至今日,
{{DC18/con table
台北双连长老教会1913

Taipei Shuanglian Presbyterian Church 1913.

一世纪以前的台北中山北路一带,荒凉的石头路间成立了一所“牛埔庄讲义所”,从最初提供外国宣教士聚会的场所,进而成立双连教会,再到改建成现代化建筑,双连长老教会不仅开教界先河,成立双连幼稚园,还致力关怀视障和老年族群。七星www.sevenstar.org.tw

双连长老教会4 8 00449.jpg 双连长老教会 3 0003.jpg 双连长老教会 2 0002.jpg 75-81

台北市中山北路2 段111号座标25.0601818,121.5210143,

双连长老教会投影片4.jpg https://www.slpctaipei.org

双连长老教会 160722.jpg

[3]金融文化创意行销策略100招 [4] 台北 [5]劝善七十年 978-957-43-6492-3 [4] [6]台北市地名与路街沿革史
[7]环游世界文化导览 [8]千年一叹 [9]行者无疆 [10]君子之道 https://zsdo.gov.taipei/News.aspx?n=0F75245D3EED673E&sms=478D4A6E6EABF2D4 区志
台北市永盛公园2002年

Insein Park, Taipei, 2002.

Taipei Insein Cultural Park 2002. 永盛文化公园7.4JPG.jpg -永盛文化公园 7永盛图JPG.jpg -LA

永盛公园A11 095737.jpg 永盛公园A11 095758.jpg

永盛公园B11 074346.jpg

[11] 台北市中山区永盛文化公园勿种调查计画成果与活用-中华大自然教育推广协会 www.neat.org.tw

永盛文化公园1.jpg 永盛文化公园投影片2.jpg

永盛文化公园21 1.jpg 永盛文化公园设施配置图。文化台北影音光碟分享海内外博物馆教堂等。 永盛文化公园827A.jpg 永盛文化公园828 073656.jpg

台北市中山北路2 段93 巷30号座标25.0592421,121.5225581,

https://pma.gov.taipei 停车 978-957-43-3757-6 台北

中山北路2 段93 巷30 号座标

25.0592421,121.5225581

永盛文化公园永盛文化公园11.jpg

永盛文化公园位于中山北路2 段93 巷30 号间。公园略成五角形,内有休憩凉亭及花廊,树荫茂密。园区内设有儿童游戏区,供孩童游憩使用。此公园民国91年起因配合市府停车管理处,进行都市计画公共设施用地多目标使用,兴建地下停车场,地上公园进行全面改造,因此许多树种还未生长茂盛,期待未来能构成舒适怡人的林荫休闲带,提供里民一个崭新的休憩活动空间。永盛文化公园 0892JPG.jpg 圆山 建构“文化台北”成为现代国际文化都市,是政府颇早宣示的政策。由于怀旧、寻根、关心社区是人类的天性,但多数文化古迹又残缺不全或逐渐腐朽,最后终将消失,有赖我们透过文字、图片以及影像将记忆保存下来,传播、分享给社会大众,为“文化台北”的愿景扎下最好的根基。永盛文化公园投影片11.jpg
忠孝西路二段9号

台北市大同区忠孝西路二段9号座标

25.048619,121.5076303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0720000001

西侧围墙以旧石墙组砌,建筑形式具特色。 日治时期为铁道部讲习所教室,战后为铁道部官舍建筑群之一(台铁第9公共宿舍),具整体性价值。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马偕医疗财团法人马偕纪念医院,马偕纪念医院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 in Taipei 1912 Years


原院史馆古文物。

原院史馆入口景观与文物。

马偕纪念医院 3 1.jpg

马偕纪念医院 3 2 B0425.jpg

位于台北市中山北路2段92号的马偕纪念医院扩建于1912年12月26日落成,宋雅各医师为首任院长。原院史馆古文物下落不明,特往淡水博事故居等处访查无所获。

D2重要成就

马偕纪念医院在台湾有许多首创的事迹,医院能持“人家不愿做的事,我们为爱的缘故愿意不计代价去承担”的信仰精神,对医院有情-认同、对人有爱-付出、对上帝有信-委身。

秉持医疗传道的使命,马偕纪念医院总能开风气之先,率先注意到病人需求,如:

1965年创设协谈中心,发展“生命线”、“平安线”电话协谈......等。


台北、淡水于2000年通过评鉴正式成为医学中心,台东马偕与新竹马偕分别于1987与2002年设立,目前皆为区域教学医院,儿童医院也于2014年设立

马偕2001.3.9举办马偕博士逝世百周年系列活动。中山北路百年庆政府发行的导览手册仅有2人物照片。 台北市 中山区中山北路2段92号 座标25.0588322,121.5201788,
台北市新兴国中Xinxing Junior High School, Taipei City, 1968 Years,


台北市立新兴国民中学


Taipei City Xinxing National Middle School


新兴国中 Emerging country

新兴国中成立于1968年,校址台北市 中山区林森北路511号,是大家耳熟能详,香火鼎盛的行天宫旧址,在这充满上天庇荫,与祝福的校地,建立起一所优质又宏伟的校园,在历任校长与教职员的努力下,新兴国中渐成一所优质的学园。


新兴国中是培育出无数优秀的网球选手的故乡,所培育出的网球学生,在国内外赛场上屡创佳绩。有坚强的师资团队:国家级教练陈南、陈名米、李秀明、谢旺成、何智仁等老师亲自敎授;成绩方面,在全国中等学校运动会国中男子组网球团体赛已荣获23年冠军;国中女子组网球团体赛7年冠军,在台北市教育杯网球赛国男团体也已达28连霸,国际赛事更是辉煌,杨宗桦、谢政鹏、曾俊欣、梁恩硕、杨亚依、谢淑薇、詹咏然、詹皓晴等都是新兴国中培养出来的台湾之光。 https://www.hhjh.tp.edu.tw/

台北市 中山区中山北路2段111号

25.060177,121.5210143,


台北市中山区林森北路511号座标25.0544128,121.5634318,


台北市新兴国中120112 (3).jpg

台北市新兴国中5 3D 092501.jpg奖




澳洲公开赛及温布顿青少年双打 冠军 谢政鹏 2008年澳洲公开赛及温布顿青少年双打冠军 谢淑薇2013年温布顿及法国网球公开赛大满贯女双冠军 曾俊欣2018年法国公开赛及温布顿青少年单打冠军 詹咏然2018年美国公开赛大满贯女双冠军 梁恩硕2018年澳洲公开赛青少年单打冠军 杨亚依 2018年WTA未来之星14岁组单打冠军


中华邮政快递组快捷组


王子维、王齐麟、李佳馨、吴玓蓉、江美慧、许仁豪、高茂杰、彭贤尹、谢政鹏

台静农故居
  • 纪念建筑6/12
  • 台北市 大安区温州街25号座标25.0242225,121.5323441
Former Residence of Tai Jingnong in Taipei,1930 Years 本建物为1930年代所建,建物正面入口为“唐博风”形式,各部日式建物特征尚保存完好,且坐落区位延续日治时代以来文教机构宿舍区之纹理风貌,具保存价值。台静农为台湾大学教授,国立台湾大学校门字体即取其书法集字,1990年5月迁至本址配住,同年11月过世。本建物为台静农最后住所,在台湾人文学术发展史上具历史意义。台静农故居 0623.jpg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commemorativeBuilding/20200630000001
Former Taiwan Civil Construction Association in Taipei 1978Year
台北市中正区延平南路84巷2号座标25.044562,121.5077533,

原台湾土木建筑协会14 2 0577 (1).jpg

本建物落成于日治时期,曾为日治时期“台湾土木建筑协会”使用,自1978年起由台湾区综合营造业同业公会取得产权并予使用,见证日治时期至今台湾营造业发展历史。 2.本建物曾于1945年因美军空袭造成部分损毁,为台北旧城区少数历经二战末期美军轰炸后,留存至今之空间实体,见证台北城市发展史价值。 3.建物入口门厅之楼梯间为大型挑空型态,1楼、2楼南向室内天花板挑高,立面以大面开窗采光,整体设计风格具聚会所之特色。
安西街9巷4、6、7号店屋

4, 6, 7, Anse Street, Ansy Street in Taipdi ,1880 Year

日治时期大稻埕地区1880年代以后店屋开发形态与都市发展脉络。

安西街9巷4、6、7号店屋043347.jpg

安西街9巷4号及6号为同时期建造,弧形砖作粗圆柱,二楼立面皆有三拱窗及白瓷花瓶栏杆。骑楼拱廊,二楼以上出入楼梯直通骑楼,呈现大稻埕地区1880年代以后店屋开发形态与都市发展脉络。 7号建筑物立面为仿西方建筑样式之洗石子花饰,但以传统“三王图”及“英雄夺锦”等民间通俗图案为题材,中西合壁作法甚为罕见。 609
  • 台北市 大同区安西街9巷7号25.059575,121.5081033,
明周文靖雪夜访戴 轴506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507000008
汝窑青瓷盘(故瓷017855)7/26二-7.7
明至清初错金银云纹牺尊12/24二
澎湖天后宫-木雕行龙纹下桌303
  • 近代宿舍
5/11
孙运璿先生乃代表台湾经济、科技发展及国家现代化过程之重要推手。 2. 本建筑物系孙运璿先生之晚年寓所,建物之西半部仍为日据时期建筑原貌,屋檐二重,有唐博风屋顶,内部多为木构造,建物东半部洋楼之设计具现代主义特色,兼容洋房与日式宿舍之美,保存相当良好,室内文物仍存在,有再利用之价值及潜力,周边环境清幽,庭园面积宽广,植物茂盛,与西侧植物园相互呼应,具历史、文化与人文关系之保存意义。
北市文化文资字第10930196981号
  • 聚落建筑群
张协成石厂

Zhang Xiecheng Stone Factory In Taipei

280巷以前叫“打石仔巷”,因位于282号打石店(张协成石厂)旁得名,打石店后来搬迁到八里,所以约在民国75年左右就停止打石生意。在打石行业兴盛时期,280巷排满石材及石制品直至现今环河北路,而经营的内容主要是以花岗石打造:骑楼梁、骑楼柱础、骑楼柱头、窗楣梁、窗台板、门楣梁、门槛、门臼等建筑构材,甚有打造石制浴盆、庙之龙柱雕刻及石碑。当时280巷并未铺设柏油,而是凹凸不平的碎石路。
  • 台北市 大同区迪化街一段282号25.06105,121.5070269,
Western style shophouse on Liuguan Street In Taipei 六馆街尾洋式店屋(南京西路241、243、245、247、 249、251号)台北市 大同区南京西路241号25.0536656,121.507887
为林本源家族、六馆街及永乐町发展与兴衰之历史见证。 2、建物为日治中期RC构造,空间装饰讲究,具建筑学史之价值。 3、六户建物立面精美并形成一完整街面,对迪化街南面入口有相当助益。
**广和堂药铺

Guanghetang pharmacy In Taipei

建物虽是1950年代的建物,但在角地的圆弧形立面处理,有现代主义简洁线条造型之特色。其磨石子工法细致,图案能反应本建物曾为中药店之历史。 2、广和堂及庄氏家族在台湾医药史上有特殊贡献,曾在此执业长达六、七十年,具历史文化价值。 207
  • 台北市 迪化街1段207号25.0595253,121.5073914,
民乐街4、6、8号、永昌街1 号暨民生西路362巷33号店屋4, 6, 8 Minle Street, In Taipei 光复后民国43年本案建物完工使用,由于属于角地,且前后临路,规划一楼4间店面及华南旅社使用,后因民国67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经济不景气等因素,而结束五金生意及旅社经营,店面改为分层出租或住家使用。 永昌街1号、民乐街4、6、8号增建室内楼梯,民乐街4号增设天井,民生西路362巷33号于94年增建3楼仍为住家使用。
新芳春茶行1930 year Tea Shop In Taipei ,N25.0570716,E121.510338,
新芳春茶行6405.jpg


建物约创建于1930年代,建筑地为当时大稻埕地区茶外销南洋的地点之一,于日治时期专私包种茶的精致茶,民国40年后为财团法人王氏宗亲会筹备设立处。建筑物为三楼店屋形式,为连续三崁街屋,每崁三小街,水平带状女儿墙,屋顶突出三角形山头,装饰花草图样的泥塑,中间牌楼面退缩作阳台。

  • 台北市 大同区民生西路309号25.0570716,121.510338,
19/11/8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traditionalCraft/20200417000001 2/17 南投县埔里镇铁山里铁山路310号广兴纸寮
迪化街一段132号店屋430 本建物自1923年即为周氏家族所有至今,为一坎二落二过水砖造店屋,保存原有街屋形式元素,正面泥塑具沿街建筑特色,内部格局仍保有大稻埕地区民间传统店屋样貌。 曾为台北最大文具贸易商“周益芳”,周红绸氏为日治时期日本画之女性画家,二楼大厅及卧室内的家俱、文物保存极佳,具人文历史价值。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132号店屋 121.525.0573397,075182

132 Dihua Street, Taipei City

迪化街一段329号店屋154354.jpg

迪化街一段132号店屋 161815.jpg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0514000007

Built in the 1923s

Japan period , 132 Dihua Street, Taipei City

430
迪化街一段372号店屋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372号店屋 @25.0630091,121.5070134


迪化街一段372号店屋 155324.jpg

本建物为1910年代所建,空间格局为一坎一进一过水,左右墙为唭哩岸石所砌之厚墙,品质良好、砌法讲究,为日治时期留存的原有构造,具保存价值。原为“中北街”成排街屋,因台北桥改建,拆去北侧数座街屋,使本建物成为街角建物,为迪化街北侧入口具门户作用,呈现台北桥历经清代,日治等时期拓建之都市发展过程。

Built in the 1910s

Japan period , 372 Dihua Street, Taipei City

417
迪化街一段329号店屋 本建物立面、骑楼,承重砖墙系统,砌造工艺、天井、木构隔间、窗门等均保存传统建筑样式,呈现迪化街店屋之特色,具保存价值。 大稻埕北段于日治时期为米产业中心,本建物与邻房331号原相通,当时为唐家米行,见证米产业蓬勃发展之历史。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329号店屋/座标25.0625217,121.5071285,

329 Dihua Street, Taipei City

Built in the 1910s

Japan period , 329 Dihua Street, Taipei City Built in the 1910s

Japan period

428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0514000006
明周文靖雪夜访戴 轴506
新店渡

Xindiandu In New Taipei

2019/06/17“新店渡”不仅是只有跨溪流两岸的交通功能,也承载了新店人的乡土怀旧与许多曾在此留下足迹的旅客所难忘的记忆。保存新店溪两岸对渡的交通工具,以及摆渡技术的承传。 新店渡自光绪7年迄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为早年湾潭、直潭、涂潭、屈尺、安坑与新店老街市集渡溪联系,最重要的人工摆渡措施。 目前渡口位置无改变,渡船的水域及渡船上下港湾口亦未变动,且仍维持以人力长篙摆渡,往来于新店、湾潭间,甚具地方文化特色。 展现新店人利用新店溪催化出“人与自然结合之作”的特性,为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努力的遗产,并具稀少性。
  • 新店区直潭段湾潭小段(未登录地号)
新店区新店路65号24.952162,121.5366433,“开天宫”下方
华山货运站 Huashan Freight Station in Taipei 1930 年代 3/25No. 27 Linsen North Road, Zhongzheng District, Taipei City

建筑风格属 1930 年代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整体造型为平面不对称,建物为二层楼建筑,一楼外贴沟状面砖、二楼外墙粉灰白色,门窗采用圆形牛眼窗,富图案之变化,建物仍保存设计初期之特色 。 2、华山车站是日治时期台北火车站之外最大的货运站,往东延伸设立甚多产业设施,具有见证都市发展纹理之历史价值 。 3、本车站为昔日经判决的政治受难者移送至绿岛服刑的重要交通节点,见证白色恐怖时期台湾人权发展历程。

  • 台北市 中正区林森北路 27 号25.047116,121.5220823,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culturalLandscape/20200427000002
台北放送局板桥放送所 板桥区民族路130巷67号
本建筑是日据时期五大广播设施之一,强化台北放送局之无线电波远送至民雄,逹成全台广播之功能。战后本建物从日据“无线电放送局”,演变为“中广板桥发射站”,具广播史价值。 ) 建筑完工于1930年,为日据时期著名的建筑设计者台湾总督府技师栗山俊一所督造。立面设计强调水平线条与弧线形式,为台湾日据后期现代主义风格,目前大致保持完整,具建筑史价值。
http://suntw.net/48735.html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121710 新店区安康路一段195巷10号、12号

@24.9624165,121.5241631,

新庄地藏庵文武大众爷祭典 20101012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folklore/20101012000002
Three Gorges Changfuyan Qingshui Patriarch Christmas Festival
三峡长福岩“迎尪公”民俗活动,此一古老习俗自清领时期即代代相传,年复一年而沿袭至今,历史久远。且“迎尪公”民俗活动祭祀圈亦不仅仅限于三莺地区,有时候也涵盖桃园之八德、大溪等地,亦有信众前来三峡长福岩迎请“尪公”回去举办相关仪式及绕境活动者,堪称神威远播,庇护苍生。 三角涌“迎尪公”新北市三峡区长福街1号 -座标 24.9340008,121.3680487,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180426000001 80413
三峡长福岩清水祖师庙Three Gorges Changfuyan Qingshui Patriarch Temple

古物

编辑
名称 照片 年代 公告时间 地址 备注与种类 等级 参考
国立故宫博物院 民国54年.国立故宫博物院以中华文物之馆藏闻名于世,正馆为台湾近代著名建筑家黄宝瑜代表作品,于民国54年落成,反映当时国共对抗意识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之特殊代表性建物。
  • 士林区至善路2段221号
10/27
新庄地藏庵文武大众爷祭典 新庄地藏庵创建于清‧乾隆22年(西元1757年)称为“文武大众爷”。绕境活动由来已久,它不但是新庄年度宗教盛事,更是所有新庄人重要的共同回忆,除深具民俗信仰安定人心之价值外,更造就无数艺文团体生存与发展的契机,极具意义。 信仰 2010年10月12日 农历五月一日 新庄区
竹林山寺巡回观音妈过头 “观音妈过头”历年由信仰区域居民自主传承运作,久已成俗且参与者甚众,成为北台湾极具特色之宗教信仰文化。九大坪位轮祀已形成稳固祭祀行为文化,深具地方特色,而其移炉式的炉主厝信仰形式系该民俗之最具指标性者。“观音妈过头”承袭保存著开基十八手观音佛祖未建寺前的轮值庆典模式。从筹组庆典委员会、筊选炉主、过炉庆典、筊选正戏日期、轮值犒军戏、刈单迎请巡回妈等为期一年多之各项大小活动,其表现形式皆能持续传承。
风俗 2018年11月6日 新北市林口区、八里区、莺歌区;桃园市龟山区、桃园区、芦竹区、大园区 [5]
芦洲国姓醮

芦洲国姓醮(新北市

国姓醮经长期传承、保留原有祭祀礼仪,整个醮典仪式,主要由竖灯篙、二朝醮典及三献礼所组成,均有其程序与步骤之规范,且能关注种种禁忌行为之发生,可见芦洲涌莲寺对保留传统表现形式与 实践方式之重视。 百馀年 20/3/4
  • 民俗-仪式、祭典、节庆
新北市芦洲区得胜街96号

座标25.0832607,121.469161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folklore/20200304000001
25°04′25″N 121°30′56″E / 25.073626°N 121.515517°E / 25.073626; 121.515517台北市大同区保安里哈密街61号
大龙峒保安宫12.jpg 大龙峒保安宫 0070 05.jpg 大龙峒保安宫内殿.jpg
清乾隆霁青描金游鱼转心瓶(一对) A1 124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107000014
大龙峒保安宫三十六官将神像群

Dalongdong Baoan Palace 36 official officials group(Taipei)

能展现保安宫保境安民之地位及其在台湾北部“所辖”范围之宽广,具文化脉络及信仰特色 。有明确纪年与历史渊源。反映文化艺术特色。 完整高大的三十六官将像群,完整保存不易,具艺术造诣。数量稀少。 其侧附有明治重修之捐资人及数额资料,甚具地方经济史料价值,有地方技术脉络。 31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0
30..
29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02
28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03
27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04
26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04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01 25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04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08 24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06
22-23
21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07
20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01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08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09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1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1
15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2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3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4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4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5
10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6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7
道光壬辰年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7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8
道光壬辰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9
道光壬辰 5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19
大龙峒保安宫三十六官将神像群 道光己丑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20
大龙峒保安宫三十六官将神像群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21000020
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老祖神像

Statue of Patron the Great Patriarch of Baolong Palace

与地方关系密切,具文化信仰脉络。 2. 与地方发展关系紧密。 3. 具历史文化意义,反映时代特色。 4. 具艺术价值。 5. 因老祖当然稀少。 6. 具地方知识影响力,对地方族群甚具意义。 1683年~1895年 210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19000031
老祖神像为保安宫主要供奉的神像,作为仍在供奉的神像,神像放置于正殿神房内,老祖神像两旁为剑、印侍者,前方为中坛元帅神像,后方为二祖神像。老祖神像头戴头冠、身披绣袍、颈挂香珠与金牌,服饰配件可穿脱。
大龙峒保安宫藏清嘉庆青花龙纹螭耳供瓶


青花龙纹螭耳供瓶的器形特征为撇口,转折后向下收束,束颈,颈部贴塑对称之螭形耳,器腹圆弧,弧腹最宽处在器身上半部,腹下渐收敛,器身近底处高圈足向外撇出。

具地方信仰记忆,捐赠人与地方文化关系。显示地方订烧人之经济力,反映人文、社会、艺术时代性。 景德镇民窑定烧瓷器。大件花瓶清供物件,此类景德订烧瓷在台湾少见。大型花瓶做工技术。


225E3 0533.jpg

1815年(清嘉庆20年)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19000030
大龙峒保安宫中坛元帅神像

Statue of Marshal of the Dragon in Baoan Palace


中坛元帅神像为木雕硬身神像。本体的姿态为站姿,上半身挺身,左手手臂屈臂向右横伸,左手掌握拳,持物为乾坤圈,右手臂屈臂向上,右手掌握 ,持物为长枪,衣袖随著手势摆动,左手袖摆向左扬起,右手袖摆垂下,左脚在前踩风火轮,右脚向后,以丁字步的姿态站在台座上。风火轮的皮面施作牵粉线妆佛技法。

,持物为长枪,衣袖随著手势摆动,左手袖摆向左扬起,右手袖摆垂下,左脚在前踩风火轮,右脚向后,以丁字步的姿态站在台座上。风火轮的皮面施作牵粉线妆佛技法。.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风俗、记忆及传说、信仰、传统技术、艺能或生活文化特色。能反映政治、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科学等历史变迁或时代特色者

.对地方或族群知识、技术或流派发展具影响或意义

1683 年~1895年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19000034
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二祖神像

Statue of the Second Patriarch of the Baosheng Emperor

本件保生大帝二祖神像为木雕软身神像,分为神像本体与座椅二部分组合而成,神像本体的姿态为坐姿,固定于座椅上。二祖神像本体挺身端坐于圈椅,双手手臂放置于圈椅的椅圈上,双腿垂下,双脚踏著狮座。

显示北台地方渡海之纪录,具文化及宗教脉络意义。 与北方发展关系紧密。 反映北台与唐山之联系。 活眼之制作具艺术性,具艺术成就。如此尺寸之软身神像于台不多,眼部活眼技术珍贵。 对地方、族群深具代表性。

V

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二祖神像143544.jpg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19000032
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三祖神像

Dalongdong Baoan Temple, the statue of the three ancestors of the Baosheng Emperor

保生大帝三祖神像为木雕软身神像,分为神像本体与座椅二部分组合而成,神像本体的姿态为坐姿,固定于座椅上。三祖神像本体挺身端坐于圈椅,双手手臂放置于圈椅的椅圈上,双腿垂下,双脚踏著狮座。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风俗、记忆及传说、信仰、传统技术、艺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有地方重要人物或历史事件之深厚渊源者.能反映政治、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科学等历史变迁或时代特色者.具有艺术造诣或科学成就.数量稀少者.对地方或族群知识、技术或流派发展具影响或意义。

1889年(清光绪15年)


炉身侧面分为内衬与内框,内衬施作涂刷上漆与撒螺钿,内框浮雕狮首衔耳,狮首张目大嘴,嘴型是作为展耳的卯眼,狮首安金。 炉身背面分为内衬与内框,表面无饰以雕刻纹饰,仅涂刷上漆。 炉足的脚为卷草貌,牙子为螭虎纹,且以黄漆饰纹与勾边。 器内套入金属内炉,内炉的作用是为了隔绝炉灰与木壁,以防止炉内因高温损坏木制炉体。


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三祖神像 143649.jpg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19000033
大龙峒保安宫藏木制方炉


Dalongdong Baoan Palace Tibetan wooden hearth furnace (Taipei)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风俗、记忆及传说、信仰、传统技术、艺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有地方重要人物或历史事件之深厚渊源者.能反映政治、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科学等历史变迁或时代特色者.具有艺术造诣或科学成就5.数量稀少者。


1889年(清光绪15年)


炉身侧面分为内衬与内框,内衬施作涂刷上漆与撒螺钿,内框浮雕狮首衔耳,狮首张目大嘴,嘴型是作为展耳的卯眼,狮首安金。 炉身背面分为内衬与内框,表面无饰以雕刻纹饰,仅涂刷上漆。 炉足的脚为卷草貌,牙子为螭虎纹,且以黄漆饰纹与勾边。 器内套入金属内炉,内炉的作用是为了隔绝炉灰与木壁,以防止炉内因高温损坏木制炉体。

210 财团法人台北保安宫(财团法人台北保安宫)


台北市大同区哈密街61号


座标25.0731023,121.5132248,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00219000035

古物

编辑

台大昆虫馆-
20211015认识文化台北:纪州庵#110市定古迹。地址:中正区同安街115号。115-1号/@25.021092,121.5181703-2004-02-12府文化二字第9304427600号指定变更/修正2009-06-29

  纪州庵文学森林,经扶轮社认养又名台北城南文学公园,园区内分为四个部份,分别是纪州庵古迹、纪州庵新馆、公园绿地与停车场。

编辑

  纪州庵为日治时期日本纪州平松家族,在1917年开设于川端町,西元1928年(昭和3年)创立,纪州庵本店位于艋舺,而此处属纪州庵支店,当时的建筑群由三层楼的本馆,长型离屋的宴会厅,加上招待贵宾的别馆所组成。日治时期为川端町的主要料亭,以“料理”及“庭园花草植木”并重,除纪州庵外尚有川屋敷、新茶屋等八店,纪州庵为仅存者,建筑类型见证当年萤桥地区休闲文化,而邻近河岸特殊地形风貌颇具代表性。

  终战后,纪州庵被省政府接管作公家宿舍,其中有不少文化界人士,如王文兴等,他以此场景写出名著“家变”一书, 故颇具文学价值。

  1996年与1998年,纪州庵遭逢两次回禄之灾,本馆与别馆尽毁,只剩下离屋(即今存古迹)。2002年,由“台大城乡所”、“同安文化森林促进会”结合“城南水岸文化协会”,发起保护老树与纪州庵行动,致使台北市政府于2004年宣布纪州庵为市定古迹。2013年1月展开古迹修复,2014年5月完成开幕。

20211016认识文化台北:抚台街洋楼#46市定古迹。地址:中正区延平南路26号。


内墙以石灰粉刷,天花板原本是印花铁皮天花,2000年火灾修复后改用桧木。

济南基督长老教会#67市定古迹。地址: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3号。济南基督长老教会0202.jpg

编辑

1896年日本基督教会决定成立台北日本基督教会,此即现今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台北济南教会之前身。于1916年 ( 大正五年 )完成具有边塔的哥德式礼拜堂。3号/@25.0434527,121.5172181

编辑

民国34年大陆来台人士其中信仰基督教者甚众,由于台湾各地教会,均以台语传道,乃发起在台北市组设国语崇拜聚会。民国36年(1947)正式迁入,成立台北市国语礼拜堂。民国39年(1950)“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正式成立。

    教堂外观方采用哥德式的小尖塔,塔楼,夸张线条设计,石雕百叶窗。其中唭哩岸石所砌成的拱门,尤为特色。另用清水砖刻意造成的红砖裸露与仍由唭哩岸石搭配的丁挂外表,则又较为接近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砖造小教堂风格。另外西侧仍配置基督教(新教)教堂特有的几何型玻璃装饰,内部采钢骨挑高骨架,呈现空旷且庄严的传道会场。

原台北信用组合#62市定古迹。原台北信用组合0341.jpg

地址:中正区衡阳路87号87号

编辑

  建于1927年,已有近百年历史。至今还在使用,可见当年建造不仅讲究外观,连结构建材都十分用心,与周围的水泥建筑比起来,更显得它的特别。

编辑

  原为日治时期台北信用组合的建筑,为当时台北城内的中小企业所组织。初为台北信用组合所使用,二战后改组为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其总社仍设于此处。台北十信并入合作金库后,原总社改为合作金库银行城内分行。

20211022认识文化台北:台湾银行#64市定古迹。地址:中正区重庆南路1段120号。

 台湾银行 7473.jpg

编辑

  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为稳定物价,台湾银行奉中央指示发行新台币,并流通至今。

  1949年底,中央银行随中华民国政府撤退来台湾后,编制紧缩,重要业务均委由台湾银行办理,包括:通货之发行、收受各银行存款准备金、办理重贴现及转质押、代理国库、办理国际汇兑业务等。

  2007年07月,配合政府金融改革政策,中央信托局与台银合并,台银为存续银行;而在2008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台湾金融控股公司,台银成为其旗下的主要子公司

20211023认识文化台北25号/@25.0436693,121.5122405劝业银行旧厦 1977.jpg

:劝业银行旧厦#31市定古迹。地址:中正区襄阳路25号。

编辑

  日治时期原称为“日本劝业银行台北分行”的劝业银行,在台湾国民政府接收后改名为“台湾土地银行”。银行主要以调整农业金融、促进生产以及推动农业改革为其宗旨,与文艺复兴式的省立博物馆相对。台湾土地银行建于民国22年(西元1933年),在日本殖民时代是属于西洋风味的建筑银行之一,也成为台北市里非常鲜活的一个地标。

  劝业银行旧厦(土地银行)采用了厚重的西洋式样,仔细看建筑里的雕饰,除了具有古埃及和马雅异国装饰花样外,也混渗出多种异国风味。最大特色是结合了传统日本和埃及建筑的趣味,呈现另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风格。此外,建筑物主要采用钢骨水泥构造,外墙以模仿石材质感的人造石片做成十三根巨形刻槽圆柱,质地细致就有如真正的石材一般,而门窗的花冈石则是来自日本。


劝业银行整体的色调一致,灰白色给予人银行业宏伟稳重的感觉,也象征帝国主义统治下金融的安全性和牢靠。而建筑的纹饰上,长条的波浪和内缩式的女儿墙间,是最明显的边纹。在装饰上,则有狮头面身以及柱头上的特殊人头浮塑为其修饰,显得颇为神秘。反写的S形装饰,源自于南美雅马文化,是重要的指示标,其特殊的建筑风格充份展现出大时代背景的特色。

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旧厦#74市定古迹。.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馆前路54号。

  三井物产台湾总督府日本引进及培植的财团之一,至20世纪初,该集团已成为当时全台数一数二的最大株式会社。三井物产不但与日本三菱商事藤山集团三大资本鼎足而立,独占了台湾的糖业,也垄断了台湾的樟脑茶叶等的进出口。

。这地点距离当时台北驿(即台北车站),合库旧总行、台银、一银等金融机构、及大稻埕茶商都相当近,商业机能优越,另外也紧邻新公园总督府博物馆等城内重要日人活动区域。

  三井旧厦始建于1920年,楼高三层,转角有一塔楼,属于当时极为盛行的文艺复兴建筑样式。战后整修外推阳台,改为装饰风艺术风格,显得较为简洁。

  整修后该旧厦比起紧邻的劝业株式会社旧厦或者当时其他金融建筑,造型虽简仆,但墙壁立面有水平四角窗框,转角与建筑两端的的两侧山墙较高,有突出的四直线小柱做为浮雕装饰,设有电梯,是当时相当现代化的建筑。

建国中学红楼#60市定古迹。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56号56号/@25.0306079,121.5101437

  建中红楼竣工于明治42年(1909年),由总督府进藤十郎设计营建,“台大医院”与“西门市场八角堂”(现称为西门红楼)也是他的杰作。三建物的赭红设计与实用理念都显现相同的略带后文艺复兴时代意念的现代折衷风格。特征都是表面饰以红砖,庄严宏伟,且鲜少华丽的饰带装饰。

  早期红楼由红砖及原木木材构成,东西各延伸出相同构造组合成的两排二楼式校舍。后经改造后,木制梁柱与屋顶,部分以其他材质取代。

  由正排面与两翼衍生校舍组成的“ㄩ”字型红砖校舍,以回廊相通。外观与窗户则尽为相同方格的圆拱式。建物上的天窗、楼台、钟楼、朴实饰带与大斜式屋顶也为其特色。

1945年二战后,定名为台湾省立建国中学。是台湾地区最早设立的官设中学,今则为台北市少见的男校,建中乐队、橄榄球队--黑杉军都很有名。

  由红砖与原木木材打造的建中红楼,虽经1950年与1966年两度大幅整修,但外貌并不失原有建筑风格,且仍有著拱门,钟楼等历史遗迹。1998年,台北市政府因其此校舍建筑的特殊性与历史性,指定该红楼建物为市定古迹,并于2005年完成该古迹的整建复旧工程。

台大医院(仁爱路)旧馆#48市定古迹。

地址:中正区仁爱路一段一号。一段/@25.0387672,121.5194532

台大医学院旧馆”位于中山南路与仁爱路口,初创于1899年,初期利用台北医院的教室上课,聘请东京帝大出身的医生为教授。学校发展演变从讲习所、台湾总督府医学校、台北医事专门学校、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到今日台湾大学医学院

编辑

     1998年3月,台大医学院旧馆 (今国立台湾大学医学人文博物馆)被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登录为直辖市定古迹。

医学院的建筑始建于1904年,初为木造校舍,至1907年增加几座砖造建筑,其中包括现存临中山南路的一座。至1914年已完成讲堂及生化学药理学校教室等规模,如今仅存的也是被指定的古迹即是这一座紧临仁爱路与中山南路交点的早期建物。

其建筑采用十九世纪法国盛行的曼萨尔式屋顶,一楼外墙有拱廊,二楼则为希腊柱式回廊。建材朴实而外观典雅,楼板使用了二字钢梁,为台湾所罕见在建材及结构技术上弥足珍贵。讲堂的跨距甚大,设二楼坐席,近年已拆除了。

台大法学院#68市定古迹。

  地址:中正区徐州路21号。21号/@25.0404921,121.5227104

  台大法学院,前身为日治时期台北高等商业学校的校舍,1919年4月在台北成立“台湾总督府高等商业学校”(主要供日本人就读),设置本科,修业年限3年,及1919年在台南成立“台湾总督府商业専门学校”(主要供台湾人就读)。本古迹建筑风格皆为精致的西洋古典式样,校门构造采用台北所产砂岩砌成,上置铜制灯具,是古朴典雅的红砖外形,门内广场仍保有水池及花园。


  行政大楼则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具典雅希腊柱式跟半圆拱造型,屋顶铺著日本黑瓦,中西合璧的创意与巧思,具有独特美感。室内,大礼堂的跨度大,讲坛与座椅多为原物,殊为可贵。另平面呈四合院形态,中央留设天井,天井及校园内绿意繁茂,花草水池互相辉映,构成一幅宁静而典雅的画面,值得保存与珍惜。


  国民政府后,改名为“国立台湾大学”,并将政学部分为法学院及文学院。1947年台湾省立学院并入台大法学院,改为台大法学院商学系,台大法学院迁至徐州路校区。1987年:自台湾大学法学院独立,改组为“台湾大学管理学院”。

南海学园科学馆#124市定古迹。

地址:中正区南海路41号。41号/@25.0320741,121.510166

  南海学园科学馆,前身为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为1960年代初期重要之公共建筑。科学教育馆于民国44年(1955年)创立于国立历史博物馆贯彻古今、文艺气息、人文荟萃的宝地旁,是一栋仿天坛的建筑,圆顶醒目的外观,常吸引人来探访,这里有介绍许多南海学园里的各个设施与组织。


  南海学园原为台北市发展最早的地区,现今则成为台北市人文资产密度高且集中的一区。此区除日治时代留下的古迹与建筑外,还有1950年代仿古典样式之公共建筑。包括历史博物馆、教育资料馆,仿天坛之科学教育馆等。


  南海学园中各馆舍具有建筑特色,表现了战后初期空间的型态。然而随著时代变迁,社会需求与价值观改易,古典语汇丰富的南海学园还是与光点电影院、红楼剧场、中山堂等获选并列为台北市最有气质的十大艺文场所之一。

南海学园国立历史博物馆#234历史建筑。

地址:中正区南海路49号49号/@25.031454,121.5090383

  国立历史博物馆,是故宫博物院外,另一以展示历史为主的博物馆。教育部筹备建立文物美术馆,1956年开馆,使用日治时代遗留下来的“商品陈列馆”为会馆。1957年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


  展品主要以原河南博物馆运台的藏品、加上日本归还的部分文物为主,共五万馀件。藏品中多为早期商朝开始的河南一代的古代文物,含安阳殷墟、青铜器,也有部分台湾出土的早期文物。除了馆内藏品之外,自1990年代起,史博馆也定期与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民间机构合作推出大型特展,皆在台湾社会受到瞩目。进行台湾历史、民俗相关之史料及文物的搜集、整理、保存、研究、展示与教育、推广工作,并借由博物馆之典藏、研究、展示及教育四大功能.。


1960年,揉合明清风格的古典式大楼建筑完工。现今史博馆正配合重划南海学园计划。

南海学园腊叶馆#144市定古迹。

地址:中正区南海路49号后方叶馆/@25.0316257,121.5078651

     南海学园基地原为台北植物园,前身为日治时代“台北苗圃”之一部分,此外亦有建功神社等建筑,现今科学馆入口前的水池与栏杆为原物,保存了神社的圆顶大厅,但更改为覆黄瓦的圆形攒尖顶。


  “植物园腊叶馆”于日治1924年完工,是台湾首座专为腊叶标本兴建的建筑,也见证台湾植物学研究的历史,建筑外观及功能性深具文化价值。腊叶馆占地约44坪,与“台湾布政使司衙门”为邻。


  建物为加强砖造,红砖的外观具有时代特色,楼板为RC,部分梁柱为钢管结构,屋顶为切角顶,建筑构造反应耐震结构,形式、结构特色都具建筑或技术史价值。


  腊叶馆的建筑物形式、格局与巴黎的植物园相仿,部分结构挑空,原建筑设计有特殊功能考量,建物已经装修加建,但是门、窗等构件都还原貌保存得相当完整,不损历史价值。

腊叶馆是日治时期台湾首座腊叶标本采集陈列馆,也是植物模式标本制成的第一站,搜集的腊叶标本超过一千六百种,见证台湾植物研究学术史。

原台湾教育会馆#38市定古迹。地址:中正区南海路54号。54号/@25.0316012,121.5116048


  日据时期之台湾教育会馆,建于1930年,为当时流行之作品,典型的折衷式建筑,外表贴国防色面砖。建筑型制仍维持原有,当时作为台湾教育成果之展之用,亦做为定期集会场所。


1959年台湾美国新闻处迁入本建物,1976年洪通于美国新闻处林肯中心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其后因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故改称为美国文化中心。后美国文化中心继续租用使用,2007年经行政院核定成为“二二八国家纪念馆”,于2011年护竣工,并于2月开馆营运。

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232历史建筑。地址:中正区南海路47号。47号/@25.031736,121.5096475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 5213.jpg

 

隶属中华民国教育部,为推广学校艺术教育之国立文教机构,负责艺术教育之研究、推广与辅导任务。台湾艺术教育馆 5221.jpg

此馆负责包括学校一般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

本馆设有室内、外剧场各1座及3间展览室。

南海剧场为一镜框式结构剧场,面积479平方公尺,挑高6.9公尺,设有647席位。


南海艺文广场为一室外开放性剧场,面积约1004平方公尺。

展览室:第1、2展览室位于本馆南海书院后栋,总面积约336.29平方公尺,采挑高圆形造形,挑高中庭其左右及后侧并设有五个区域的小型展览室。 第3展览室位于本馆南海书院左栋,面积约48坪。

编辑
台北市中正区东门国民小学是一间位于台湾台北市仁爱路一段2之4号的学校,紧邻中正运动中心、台北青年职涯发展中心、 东和禅寺、台大医学院。2号/@25.0384776,121.5196312


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897年6月的“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第四附属学校”,当时仅收日籍儿童。1901年4月,改名为“台北厅台北第二寻常高等小学校”,校长平井又八,1905年8月迁至现址。1911年4月设立新店分校。


此后经历多次更名,先在1915年4月更名为“台北第二寻常小学校”,同年9月更名为“台北城东寻常小学校”,1922年4月更名为“台北市旭寻常小学校”,1941年4月更名为“旭国民学校”。

,直到1990年三月应台北市行政区调整,更名为“台北市中正区东门国民小学”。


东门国小原为总督府国语学校附属学校,1896年创立,1905年迁至现址,东门国小忠孝楼与仁爱楼兴建于1933年,为日治昭和时期小学校舍代表案例,格局完整,现状维持仍佳。“仁爱楼、忠孝楼”外观主要为洗石子,教室均设上、下铸铁通气孔。

衡阳路54、56、58、60号店屋#214历史建筑,

编辑

地址: 城中区衡阳路54、56、58、60号。54/@25.0421087,121.5098342

编辑

建物之创建年代约1912-1920年之间,原为清末台北城建设时,招商开发所留存街屋之脉络,日据初期曾改建1次,仍保留原有构造与空间型式,足以呈现日据时期市区改正之见证,乃衡阳路历史发展之重要例证。


所在位置旧称石坊街,日据时代称为荣町,战后曾为绸布集散地,后有茶商进驻直销,全祥茶庄见证茶产业空间的历史发展,伍中行、掬水轩乃知名历史商店,建筑物之精美立面及共同壁仍存在,突显衡阳路每户店屋之不同建筑型态及特色,代表日据时代及战后台北市商业发展史之意义。


曾有传闻蒋宋美龄夫人,所饮用茶品均由此地供应。


台北酒厂

编辑

#中正区八德路一段1号1号/@25.0432788,121.5271118



酒厂位于当时桦山町八十番地,原为民营芳酿株式会社酒造厂,民国十一年日本政府实施专卖制度予以征收,改称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北酒工厂”,以制造米酒及各种再制酒为主。民国三十四年光复后由国民政府接收,定名为“台湾省专卖局台北酒工厂”,成为公营酒厂,后再易名“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台北第一酒厂”,为台北地区现代化制酒之滥觞。 酒厂占地六公顷馀,建筑主体结构主要为加强砖造,开口部及梁带以钢筋混凝土梁加强,立面部分佐以面砖艺术装饰,厂房内部为大跨距空间,有木构造及钢构架之屋顶形式。其中三楼试验室、乌梅酒厂、烟囱因保存完好,具时代见证意义,已指定为古迹本体。台北酒厂光复后生产的乌梅酒,乃无意中发展出的成功产品。日人撤退后遗留的梅酒、李酒、乌龙茶酒久无销路,酒厂人员试将三者混合发现风味绝佳,于民国四十一年装瓶出售,尔后还生产荔枝酒、安和醇酒、红葡萄酒、嘉宾酒等各式饮酒。 民国七十九年因水污染问题难以克服而结束作业移往龟山新厂。民国八十六年六月起,艺术家们催生华山艺文特区,利用闲置厂房进行艺术展演、实验创作,颇受各界重视。


华山文化园区于1916年建立。位于台北市中正区忠孝东路八德路交叉路口及金山南路金山北路交叉口一带,邻近捷运板南线忠孝新生站。占地72,000平方公尺,主要为四连栋、乌梅酒厂、办公室、果酒礼堂、行政大楼、艺术大街以及尚未开发到的部分。

东和禅寺钟楼#45市定古迹。地址:中正区仁爱路、林森南路口。禅寺/@25.0393179,121.5206139

      东和禅寺,原称“曹洞宗大本山别院”,由来台的日僧于明治41年(1908年)兴建,两年后完工。昭和五年(1930年),于大殿前方建造这座高耸的钟楼,外貌状似城门

编辑

  钟楼东临青少年育乐中心,北为原泰北中学旧用地(现迁至士林),禅寺主体位于东北方。兴建时位于东和禅寺大殿前,其功能为该寺的迎接殿。后兴建青少年育乐中心时,原计划拆除该钟楼,在文化人士争取下获得保存,并成为市定古迹。如今成为禅寺的南面入口。

  结构上为钢筋混凝土建物,屋顶形式为单檐歇山式,并使用旧日式黑瓦,脊头处设有鬼瓦。一楼现有一大两小三门洞,拱门造型,并设有楼梯可供上楼。一楼使用粗面的大石块,属于日本桃山时期江户时期的建筑流行风格。二楼整修后改漆为白色外墙,内部悬有铜钟一口,外面有缘廊,廊边有出挑平座栏杆。

  钟楼周围设有石宫灯,并改铺草地、石板步道、石墙,配合建筑整体造型;青少年育乐中心的通风口,则以一刻有“东和禅寺”的石状物包装。让钟楼显得静穆庄严。

牯岭街小剧场#339历史建筑。地址:中正区牯岭街5巷2号2号/@25.0317357,121.5131499

  牯岭街小剧场建于1906年,巴洛克风格建筑,日治时期日本宪兵分队所,战后改成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组。1958年改建为日式砖造建筑,成为警察局中正第二分局。1995年分局迁离,建物移交台北市政府新闻处管理。2014年台北市政府公告登录为历史建筑。

  建筑物共有三层:一楼设有服务台、文宣品区和实验剧场;二楼设有会议室、视听室、艺文空间;三楼设有排练室。它是台湾唯一规划定位为前卫剧场的表演公共场所。也是台北市第一个推动闲置空间再利用,转化成艺文空间,并委由民间经营之场地。

  由热心艺术文化的陈梅毛江世芳鸿鸿等人成立“小剧场联盟”,争取该地做为小剧场之用,1997年由新闻处负责规划成小剧场展演空间。

台湾广播电台放送亭#49市定古迹。

位置:中正区台北228公园内送亭/@25.0423359,121.5128763

编辑

     “广播放送亭” 在国立台湾博物馆后右方,内的一座亭式建筑,为建于一九三四年的台湾广播电台附属的喇叭小亭。它的外观造型兼有台湾式屋顶与日式石灯的特色,墙体为施工优良的磨石子,矗立在公园中央,非常醒目。其造型细致的喇叭箱,跟想像中的大喇叭有著截然不同的外貌,难怪可以隐藏著这么完美。

  台湾在1930年代所建的户外广播亭不多,台北二二八公园所存者尚称完好,具有稀少性之价值。

  位于公园内西南方的台北市二二八纪念馆,是日治时期广播内容的发源处,台湾第一座广播电台,由放送亭四垂屋顶下安设喇叭,向四方播放新闻与音乐,在二次大战末期,日本透过广播传达时局新闻,特别是战败无条件投降时天皇的

原樟脑精制工场(台博馆南门园区)#4-2国定古迹。位置:中正区南昌路1段1号。25.033504,121.513958原樟脑精制工场 5638.jpg

  日治台湾总督府于1897年规定鸦片专卖,并陆续将樟脑、食盐、烟草、酒等纳入专卖事业。“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北南门工场”创建于1899年,为制造及试验樟脑、鸦片等两大专卖品的重要生产基地,1901年改称南门工场,1931年再改名为台北南门工场,是日本时代台湾唯一的公营樟脑加工厂。

  战后本工场由政府接收,1998年南门工场由内政部指定为国定古迹,2004年起台湾博物馆配合文化部(原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首都文化园区计画,建构“台湾博物馆门园区” 2013年正式开馆营运。今日建筑物仅有物品仓库(小白宫)、樟脑仓库(红楼)和四百石贮水槽,现存基地面积不及日治时期的八分之一。

20211120认识文化台北: 原台湾军司令官官邸(孙立人将军官邸)

编辑

#108市定古迹。 地址:中正区南昌路一段136号。136号/@25.0290149,121.5162576

  古迹创建于日明治42年(西元1909年),原设计者为日治建筑家森山松之助,由于日治时期同等级的高等官舍皆已不存,本建筑已成为规模仅次于原台湾总督官邸的,第二大现存日治时期官舍建筑。其属于明治时期上流阶层喜爱的“和、洋二馆”格局。

  后续两次增改建工程主持人亦为日治时期重要建筑家,皆再凸显深具建筑史研究之价值。战后曾为孙立人将军官邸,后作为陆军联谊社,为重要历史事件见证。孙立人将军自1947年来台训练新军,重整战力,奠定反共抗俄基础,贡献卓著。


立法院议场-17/6/6-1960年兴建之议场,位在中庭中轴线上,外观简洁、比例优美,为虞曰镇建筑师所设计之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议场为国家议事之场域、重大法案之催生地,见证台湾民主发展,其历史地位具代表性。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1号-1号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170913000003

立法院(原台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学校)-原为日治时期台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学校校舍,目前留存之西、南侧L型砖构造建筑系兴建于1919年,墙身仍保留原有材料与构造;1935年增建北侧钢筋混凝土造之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整体建筑仍呈现原女学校之建筑特色且保存状况良好。

2.本建物二战后成为立法院所在,见证日治中、后期女子中学教育及政府迁台后台湾民主法治史,在教育、政治、历史及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市长官邸-2018-07-03北市文化文资字第0760148621号登录历建变更/修正2019-08-29

-台北市中正区徐州路44、46号-46号/@25.0402949,121.5222457

建物兴建于1940年,原为台北州知事官舍,战后成为台北市市长官邸,直至民国85年开放参观并转型为艺文展馆,本建物在台北市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 2.本建物为当代日式宿舍之代表作,建物与周边环境融合极具特色。建物内部虽历经改建,惟主体构架、屋架仍为旧物,且外观主要格局仍维持原貌,具建筑史上之价值。
1.汀州路台铁旧宿舍#181历史建筑、2.台铁旧宿舍─济南路三段15号#236历史建筑、3.台铁旧宿舍─临沂街63巷19号#237历史建筑。

1.汀州路台铁旧宿舍地址: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3段316巷9弄1、3、5、7号。台北市大安区罗斯福路3段316巷9弄7号-7号/@25.0164551,121.5291682



2.台铁旧宿舍─台北市中正区济南路三段15号。15号/@25.0403615,121.5319306

3.台铁旧宿舍─台北市中正区临沂街63巷19号。19号/@25.0364355,121.5272909

  台湾铁路管理局,负责经营台湾传统铁路路网,为台湾规模最大的铁路业者,在职员工共1万馀人,营运路线共有13条,长度达1085公里,其亦为国际铁路联盟准成员。

  台铁的创建,可追溯至清治时代的1887年由台湾巡抚刘铭传成立的全台铁路商务总局日治时代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现今的组织编制与路线规模多奠基于此时期。二战后由政府接收, 1998年精省后改由交通部管辖。

  1970年代之后铁路电气化自负成本与人事退制度等累积庞大债务,加上运输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于1990年之后的营运状况已经处于严重亏损,至2000年已累积至将近新台币千亿元。

  所以汀州路台铁旧宿舍,靠近公馆商圈,得以出租增加收入,济南路三段15号已拆除似做改建的准备,临沂街63巷19号闲置,张贴广告拟出租。

锦町日式宿舍─台北市中正区杭州南路二段67号#230历史建筑、67号/@25.0294363,121.5199809-锦町日式宿舍8893.jpg



2.台北市中正区杭州南路一段75号日式宿舍#279历史建筑、75号/@25.0396092,121.5234969


3.锦町日式宿舍─林务局局长旧宿舍#136市定古迹、


4.锦町日本宿舍总督府殖产局山林课员工宿舍#266历史建筑。

1. 锦町日式宿舍─杭州南路二段67号。

2.杭州南路一段75号日式宿舍。

3. 锦町日式宿舍─林务局局长旧宿舍,台北市中正区金华街132号。132号/@25.029823,121.5257346

4.锦町日式宿舍群,台北市中正区金华街84号等。84号/@25.030284,121.5227823

锦町等日本宿舍属于台湾总督府殖产局山林课的员工宿舍,在当时称为“锦町六条通”。战后由林务局接收,仍作为宿舍使用,目前金华街84号、86号、90号、杭州南路2段61巷33号、35号、37号、39号、43号、49号、51号、67号官舍指定为历史建筑。金华街132号林务局局长宿舍为市定古迹。

  是日治时代建于台北市锦町等的中等阶级官舍群,建筑年份约为昭和时代(1920─30年代)。为殖民时期之高级文人住宅区,是台北市城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保存。

锦町日式宿舍─杭州南路二段67号#230历史建筑、2.杭州南路一段75号日式宿舍#279历史建筑、3.锦町日式宿舍─林务局局长旧宿舍#136市定古迹、4.锦町日本宿舍总督府殖产局山林课员工宿舍#266历史建筑。

1. 锦町日式宿舍─杭州南路二段67号。

2.杭州南路一段75号日式宿舍。

3. 锦町日式宿舍─林务局局长旧宿舍,金华街132号。

4.锦町日式宿舍群,金华街84号等。

蒲添生故居#307历史建筑。地址:台北市中正区林森北路9巷16号。16号/@25.0454919,121.5224737

故居原是传统的黑瓦日式建筑,亲人将逝世后遗留多达200件的珍贵作品及事迹,供大众欣赏。蒲添生故居3273.jpg



2. 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256历史建筑。地址:台北市中正区铜山街4号-4号/@25.0399487,121.5240624。铜山街4号 3301.jpg

3. 幸町日式宿舍,地址:中正区临沂街27巷1号#267历史建筑。。地址:中正区林森北路9巷16号。2. 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256历史建筑。地址:台北市中正区铜山街4号。3. 幸町日式宿舍,地址:中正区临沂街27巷1号#267历史建筑。

2. 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256历史建筑。地址:台北市中正区铜山街4号。3. 幸町日式宿舍,地址:台北市中正区临沂街27巷1号#267历史建筑。建物品质良好,具日式建筑特色,.环境良好,庭院有老树,环境清幽。为陈前校长维昭居住,门厅木刻花柱有特色,具历史建筑价值。


3. 幸町日式宿舍,台北市临沂街27巷1号25.0412035,121.5282454。位在顶禾园豪宅内的百年历史“幸町日式宿舍”;现经营好样文房图书馆。同具日式建筑特色,庭院广阔清静。幸町日式宿舍3332.jpg

本建物坐落于台北大桥与太平、永乐国小及仁安医院附近,为日据时期大桥町聚集人气兴旺之证据,且具有说明大稻埕特专区北段历史之重要性。 本建筑始建于昭和9年(1934) ,为加强砖造三楼之店仔厝,民国38年(1949)由林维新医师全家居住并经营耳鼻喉科诊所,一楼为诊间、消毒室及手术室使用,至今仍留有当时诊所挂号及看诊之设备。
1050308_B认识文化台北: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二段241号#342历史建筑、仁安医院,祖孙三代皆为医生A425历史建筑。241号/@25.0620386,121.5091974

1.    地址: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二段241号。

241号三楼现址,与太平国小隔小巷为邻,屋宇保持良好,以前曾为名医林维新诊所,医术高超远近驰名,往生后已停业多年。2014年列为历史建筑。

2.    仁安医院,地址: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二段237号。237号/@25.060508,121.5093424

  仁安医院为当地人所开设之医院,任职医生,祖孙三代皆为医生,在大稻程地区行医济世,医名远播,并使仁安医院成为当时大稻程最重要的医院之一。

  建筑二楼店屋建筑,为转角七开间街屋,转角立面做圆形山头,装饰花草图样的泥塑,边柱头与间柱头做凸柱雕花圆球收头,造型呈现水平感稳重大方。

  现作为社区营造中心及旧医院展示空间,各项医疗器具保存很多状况良

前南菜园日式宿舍-日据时期透过都市计画设置公务员宿舍,提供当时日本人来台之政经文教人员居住,本区为南菜园日人宿舍区之一部分,住宅多以南北向规划,有单栋与双并式,前后有庭院,植栽茂盛、环境优美,保存日据时期公务员宿舍群之特色,建筑规模呈现出不同等级之宿舍,乃台北市发展历史上,作为日本殖民统治者居住区的重要证据。

为大型双并日式宿舍,保存日式宿舍之群体格局特色,呈现出日据时期阶级分明之居住概念与当时金融单位宿舍之优越性。 建筑型式与构造显示出适合台湾气候之作法,包括红砖砌通气孔、门廊、檐廊、高天花等,建筑构造与内装保存原有精致作工,包括天花、“栏间”、“床之间”、“雨户袋”等。庭园空间、红砖围墙与大门,显现出当时宿舍建筑的环境景观特色。

社子岛玄安宫1268.jpg社子島燕樓李家|-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63巷12弄2號-本建物具完整三合院格局,正身五開間,左右帶護龍;其構造特色為外牆紅磚斗砌法,下部纍石為基、木構穿斗、瓦砌屋頂,正廟內兼有木柱及磚柱,推測此作法是為防洪水;右護龍屋頂雖已局部坍塌,仍具閩南建築特色。-2號/@25.0959735,121.493119-社子島燕樓李家 7810.jpg [1]
社子島李忠記宅|-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九段86號-為一層樓傳統漢式正身護龍厝,三合院形式,正身五開間、護龍三條,合院院門位於右前方。

2、本建物为砖造圆桁屋顶构造,外壁红砖承重外墙,内壁采穿斗(混抬梁)式、木构隔间,正身另有内廊串连,木屏壁为编竹泥壁,基础以唭哩岸石垫高两阶,地坪为观音山石,具半楼仔,极具古意,且形貌保存完整。-86号/@25.106395,121.4721353,社子岛李忠记宅7776.jpg

[2]
社子島浮洲王宅|-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2巷206弄1號-主體分為前後兩部分,格局特殊,前部孝得堂為二層樓三合院格局,紅磚造建築,部分構造曾整修(鋼筋混凝土樑、地板及門扇);後部為街屋式加強磚造建物(具騎樓),以兩座樓梯連接樓上空間,建物內裝木板隔間仍保存舊貌。-1號/@25.1101746,121.4877985
社子島李和興宅|-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133巷11號與19號-李和興宅為傳統合院格局,正身為二層樓磚造建築,正身雖已改建為仿古鋼筋混凝土建築,但建物形式與一般民宅不同,推測與社子島水患有關,具有地方特殊性。本建物左右護龍採明間凹壽作法,相關建築構造如凹壽、燈樑、疊澀等,推測為日據時期興建,保留有完整構造與紋路。社子島浮洲王宅7795.jpg

25.1059566,121.4828475-社子岛李和兴宅 7793.jpg

台北市迪化街1段256号-11/2--@25.0603326,121.5070841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11123000001-建物建于1920年间,为一坎二落一过水,建物虽经多次改建,惟大致仍维持1920年代之空间格局,拱圈、面材、砖墙及唭哩岸石亦有保留,为迪化街典型的住商合一店屋形式。

  2、建物临淡水河14号水门,原建筑使用历经多次经营转变 ,包括江氏经营棺木店、陈氏经营油漆行、李氏经营南北货,见证大稻埕商业经营变迁历史。133号/@25.1058825,121.4806397-迪化街1段256号1920年162353 (2).jpg

台北市大同区哈密街61号-大龙峒保安宫三十六官将神像群2T 1238.jpg

座标25.0731023,121.5132248-大龙峒保安宫三十六官将神像群2T 1238.jpg

大龙峒保安宫三十六官将神像群--20/2/10-本案为一案多件,共计36 尊木雕硬身神像,皆为木材圆雕一体成形,依神像的性别角色、性格,分为4 尊女性、26 尊男性、6 尊精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10608000003
松山区松河街70号旁-11/18-松山陈宅-台北市松山区松河街70号-建物原入口在饶河街上,并有后院,现存建筑为日治时期建物之第二进,平面为凹寿字,从目前留存之建筑仍可见原有建筑格局,及做工细致之栏杆及线脚装修。--台北市松山区松河街70号/256号/@25.0603326,121.5070841--台北市松山区松河街70号旁-松山陈宅 152027 (2).jpg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211201000001
金义合行-万华区康定路279号281-5/7-25.034266,121.4990473,金义合行 170531 (2).jpg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210527000001-建物为四开间洋式楼房,主体为1927年创建,为三层楼三坎式店屋,二落二过水,带1936年增建之左坎二楼半店屋。立面砖砌,贴覆不同花色马赛克砖,内部保留公妈厅、办公室及原有大门,后方设一花园,有水景、假山,建物现况保存完好,各项装修精致,具建筑及艺术价值。
士林纸场(Shilin Paper Mill)于1918年(大正8年)在台北厅士林创立,其下设有工厂,是台湾最早的机械化造纸厂。-台北市士林区福德路31号1918年-@25.0917115,121.5221075-Shilin Paper Mill-士林纸场152122.jpg-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11124000001
瑠公圳引水石硿-新北市新店区新店路65 号“开天宫”下方-开天宫/@24.952162,121.5366432-25.0070077,121.4462959/@24.988882,121.4526412,9827

瑠公圳乃郭锡瑠于乾隆五至二十五年建成之水圳,灌溉台北盆地一千二百馀甲水田,乃北部第一大水利工程,与彰化平原之八堡圳、台中盆地之猫雾拺圳并列为清代三大水圳,在开发史上深具重要性。 二、建筑工程意义:直接在山崖岩石层上以人工穿凿作为取水口,既无现代工程技术的援引,又无官方人力、财力的奥援,诚属不易。

金义合行-5/7-万华区康定路279-281号-“金义合行”为日治时期陈氏家族所创立之家族事业所在地,经历不同时期整并,经营油灯、玻璃、瓷器、味素等民生工业,后期再发展化工、塑胶等事业,为近代综合商行的代表案例。
新庄原兴直公学校旧校舍-21/4/29-新北市新庄区中正路86-@25.0367457,121.4555225,号-1912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10429000001-四连栋教室为红砖构造,其砖拱与“拱心石”的砌造,具明治时期红砖构造风格。虽然屋顶曾经改为“RC平顶”,墙体及建材保存情况尚佳,新庄原兴直公学校旧校舍162621 (2).jpg
永乐町派出所(迪化街1段260号)-11/3-建物为日治时期兴建之派出所,作为殖民地时期警察机构建筑类型的保存,具历史意义。本建筑位于转角处,以圆弧转弯处作为入口,二楼开窗为圆拱形状,出檐之托角、阶梯、勒脚墙等洗石子装修仍保存,建筑样式简洁,保留初建时之样貌,为大稻埕重要的机关建筑。-@25.0068919,121.4112452,12005-台北市大同区迪化街1段260号日治时期-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No. 260, Section 1, Dihua Street, Datong District, Taipei City
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2段144巷23号-10/21-福生堂医院-No. 23, Lane 144, Section 2, Yanping North Road, Datong District, Taipei City, 1922-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2段144巷23号座标25.057579,121.5085913-福生堂医院151808 (2) 04.jpg

建物建1922年,1945-1957年增建为3层楼,1980年代立面整修,建筑线条俐落、比例优美,呈现不同时期的样貌。

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圣诞庆典-9/24-财团法人台北保安宫廖武治-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folklore/20211014000001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10929000001
”-1926Y-2017/4/24-中正区台北市中正区爱国西路1号-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0407000002
名称 照片 种类 公告日期 地址 备注 参考
#第五任 曾文龙校长  2003年-2007年

#第六任 谢胜隆校长  2007年-2014年

#第七任 朱玉龄校长  2014年-2018年

#第八任 杨启明校长  2018年-

A_博爱路4、6、8号店屋-6/8-本建物邻近北门、铁道部、台北邮局、抚台街洋楼等古迹,形构北门城内都市发展纹理。 2.1927-1931年京町改筑计画之建物,立面保有四柱三窗形式,并延续博爱路街屋意象,具历史意义。博爱路4、6、8号 160446 (2).jpg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210625000001
A2_延平北路二段6、8号店屋-5/31-建物创建于大正4年(西元1915年),两间店屋日治时期位于大稻埕主要干道“太平町本通”,6号原为万顺号制靴店,8号原为金华兴金铺,呈现当时太平町商业繁盛景况。-大正4年(西元1915年)-北平北路二段6,8号154438.jpg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10615000001
A3_中正区-5/青岛东路10号-青岛东路10号/@25.0434606,121.5202397-5/7-历-七星郡役所(现立法院青岛二馆)-Seven-star County Service Institute (now The Court qingdao II Hall)(青岛东路10号)-日治时期大正9年(1920)地方行政制度改正,台北州下置七星郡,郡役所完工于昭和2年(1927),为台北郡役所重要历史见证。

2、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入口下方为一尖拱门,拱门上方三座尖拱窗,上置镂空窗,呈现现代风格之简洁设计。 、原建物右翼虽已拆除,且左翼增建二楼,但日治时期原有构造尚存,可见证七星郡役所当时厅舍风貌。

青岛东路10号 162547 (2).jpg

B_傅斯年图书馆-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10528000001-


B_民国四十八年六月,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同意由历史语言研究所筹建“历史语言研究中心”,附设图书馆的计划,在美援运用委员会补助案内补助建筑“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馆”。翌年六月,图书馆落成启用。十二月,傅故所长遗书捐赠历史语言研究所,为纪念傅故所长,特将此图书馆大楼定名为“傅斯年图书馆”。此栋建筑外观呈横向长方形,外墙灰色洗石子、绿铁窗、斜屋顶,为四层之加强砖造楼房。5752

民国四十八年六月,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同意由历史语言研究所筹建“历史语言研究中心”,附设图书馆的计划,在美援运用委员会补助案内补助建筑“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馆”。翌年六月,图书馆落成启用。十二月,傅故所长遗书捐赠历史语言研究所,为纪念傅故所长,特将此图书馆大楼定名为“傅斯年图书馆”。此栋建筑外观呈横向长方形,外墙灰色洗石子、绿铁窗、斜屋顶,为四层之加强砖造楼房。Fussian Library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10528000001-
  • 1.本建物为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馆,后为纪念傅斯年所长,命名为“傅斯年图书馆”,运用美国援助经费建造,于民国50年完工。 2.建筑为双坡斜屋顶RC构造,外墙洗石子,细部比例良好,特别是入口雨庇及阶梯刻意表现RC梁柱结构美感,为现代主义特色之一。
B_内湖区内湖路1段91巷底-/@25.08792,121.5610638,-1.墓园前方饰麒麟、南瓜;墓埕前围饰梅兰竹菊花鸟图,皆以彩色洗石子制成,整体造型具有丰富的民间艺术价值。

2.墓室、伸手集墓埕前围均为洗石子;左右伸手各饰一龙,主墓室为六角形攒尖式顶,顶有蚱蜢形装饰,型制特殊。 3.墓型制可显示汉民族来台,仍不忘归故里之传统思想,-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10528000003-内湖郭氏墓-Inner Lake Guo's Tomb-5/4-

金义合行-5/7-万华区康定路279-281号-“金义合行”为日治时期陈氏家族所创立之家族事业所在地,经历不同时期整并,经营油灯、玻璃、瓷器、味素等民生工业,后期再发展化工、塑胶等事业,为近代综合商行的代表案例。

2. 建物为四开间洋式楼房,主体为1927年创建,为三层楼三坎式店屋,二落二过水,带1936年增建之左坎二楼半店屋。立面砖砌,贴覆不同花色马赛克砖,内部保留公妈厅、办公室及原有大门,后方设一花园,有水景、假山,建物现况保存完好,各项装修精致,具建筑及艺术价值。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210527000001

迪化街1段121号店屋-1-25-日治时期-台北市大同区迪化街1段121号-日治时期-1 section of Dihua Street, Datong District, Taipei City - 121 - Day-rule period-建物曾为庄家所有,原一楼为3开间店铺,二楼为三户相通之住家空间,整修后仍保存清代构造如唭哩岸石条、砌墙及日治时期街屋之特色。@25.0574072,121.5076627,迪化街一段121号店屋163937.jpg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10413000002
台北市大同区迪化街1段98号店屋-日治时期-1 section of Dihua Street, Datong District, Taipei City - 98th Day-1-21-谢成源为台湾凤梨公司创办人之一,为开创台湾罐头外销产业的功臣,本建物与其家族经营之事业,如布疋业、凤梨产业等,见证大稻埕地区经济发展。@25.0562149,121.5076376,-迪化街1段98号店屋164405.jpg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10413000001
大正12 年(1923)-4/1-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二段70号店屋1923年-Shophouse 70, 2 Yanping North Road, Datong District, Taipei, 1923-第一进为一坎两进一过水二层楼,为典型迪化街区店屋形式,建筑物以承重山墙及杉木桁为主,整体木构造保存完整。@25.055709,121.5093565-延平北路二段70号店屋162444.jpg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10423000002
新庆利碾米厂-4/6-台北市大同区迪化街1段257号-1930 年代-257 Dihua Street, Datong District, Taipei - 1930s-仍保存传统闽南式店屋形式,一进内仍有碾米机具将稻米打至二楼,再由二楼处落下碾米,见证碾米厂历史。@25.0608812,121.5072082,-No. 257, Section 1, Dihua Street, Datong District, Taipei City-1930s-新庆利碾米厂 161356.jpg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10423000003
A115:伊斯法罕-B希拉芝SHIRAZ-C达布里斯-D波斯波里斯-E麦什德-P15
113:恰高·占比尔 ·

114:波斯波利斯 ·

A115: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 ·

1077:塔赫特·苏莱曼 ·

1106:帕萨尔加德 ·

1188:苏丹尼耶 ·

1208:巴姆及其文化景观 ·

1222:贝希斯敦 ·

1262:亚美尼亚修道院建筑群(圣赛迪斯修院圣士提凡诺斯修院圣母堂佐尔佐尔堂·

1315:舒什塔尔历史水力系统 ·

1345:阿尔达比勒市的谢赫萨菲•丁圣殿与哈内加建筑群 ·

1346:大不里士市集区 ·

1372:9座波斯园林帕萨尔加德波斯园林遗址设拉子天堂花园伊斯法罕四十柱宫卡尚菲恩花园马汉王子花园马赞德兰省阿巴斯·阿巴德郡的阿巴斯-阿巴德花园亚兹德杜拉特·阿巴德花园梅赫里兹帕赫鲁普尔花园

南呼罗珊省比尔詹德郡的阿克巴里耶花园·

1397: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 ·

1398:贡巴德·卡武斯高塔 ·

1422:古列斯坦宫 ·

1423:梅满德文化景观 ·

1456:被焚之城 ·

1455:苏萨

本三栋建筑为1层楼石造建筑,外墙为阳明山地区常见的石砌做法;新生街5号、7号庭院布置有石灯笼、庭石,室内引阳明山温泉泉源,局部空间、细部则可见“数寄屋造”的表现手法,运用自然、质朴的建材塑造野趣与户外的环境相互呼应;新生街9号内部铺有地砖,亦有铺设木地板之和室,为和洋折衷式建筑。1950年5月,首任美国驻华大使蓝钦入住新生街5号,1952年,中美双方共同签订协议,以新生街7号连同9号、13号交换予美方,
安西街2、4、6号店屋-宅第-1/19-台北市安西街2、4、6号1930年代座标25.0584099,121.5079283-安西街2、4、6号1930年代151421.jpg

建物格局为三(崁)店面开间,内部空间格局保持原有昭和时期之店屋型式,为大稻埕公园周边少数留存的历史建筑,具地区风貌特色与价值。台北市安西街2、4、6号1930年代No. 2, 4, 6, Anxi Street, Taipei, 1930s

台北市大稻埕慈圣宫1914年-Cisheng Temple, Dadaocheng, Taipei City, 1914-20/12/22-大正三年(1914)-台北市大同区保安街49巷17号-台北市大同区保安街49巷17号/@25.0602462,121.5099949-与法主真君庙、霞海城隍庙共称大稻埕三大庙宇,见证大稻埕地区的历史发展。另在台湾北部“顶下郊拼”事件后,圣母本尊随同安人迁至大稻埕,慈圣宫可说是早期同安移民的信仰中心。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210118000001

台北市博爱路2号街屋日治时期-Street House No. 2 Bo'ai Road, Taipei City During Japanese Occupation-本建物2、3楼日治时期曾为中央食堂,1楼为东京堂钟表店及草山循环巴士乘车点,见证台北市交通运输发展历史,具有都市计画交通运输节点意义。20/5/15-台北市中正区博爱路2号-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201022000002 台北市中正区博爱路2号/@25.0468805,121.5089192

043

钱穆故居57 年-台北市士林区临溪路72号座标25.0576896,121.6369673,-民国56年钱穆先生自香港迁居台湾,本建物于民国57年兴建完成,建物仿照钱穆先生在香港的居所,为一栋二层楼西式建物。1/06- 钱穆故居 162143.jpg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commemorativeBuilding/20210113000002 Qian Mu's former residence 57 years in Taipei 钱穆故居 162143.jpg
台北市大同区重庆北路三段283巷1号1915年No. 1, Lane 283, Section 3, Chongqing North Road, Datong District, Taipei City, 1915-12/16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1230000005 台北市大同区重庆北路三段283巷1号/@25.0712891,121.5122552,
  • 台北市 士林区中山北路5段300号-25.0887502,121.5254911
c 原台湾重要物资营团1940年Former Taiwan Important Materials Corps 1940-12/03办公厅舍
  • 台北市中正区忠孝东路二段1号@25.044073,121.5251963,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1215000012

A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旧北楼”1950年

编辑

历史11/17

编辑

建物于1950年兴建完成,设计者为王玉堂建筑师,建物为一字型格局,二层楼加强砖造、木桁架屋顶、洗石子外墙,中央楼梯间外侧立面局部有线脚装饰,建物比例良好。为师大附中于二战后落成之第一栋建筑,为重要的校园意象,见证校史发展历程。


·                           台北市 大安区信义路3段143号座标25.0336585,121.5382993,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1125000004

B 东门国小忠孝楼、仁爱楼 1915年 Zhongxiao Building and Renai Building of Dongmen Elementary School, 1915
1905年迁至现址,1915年改称台北城东寻常小学,1922年更名为旭小学校,光复后改为东门国小。 东门国小忠孝楼与仁爱楼兴建于1933年,为日治昭和时期小学校舍代表案例,格局完整,现状维持仍佳。“仁爱楼、忠孝楼”外观主要为洗石子,教室均设上、下铸铁通气孔;入口川廊、雨庇前后廊、垃圾管道,皆具特色。



·                         XX  台北市 中正区仁爱路2之4号@25.0521738,121.4209609,

V台北市中正区仁爱路2之4号东门国小忠孝楼、仁爱楼/@25.0380743,121.5221055,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1203000002

华亭街31号店屋 台北市大同区华亭街31号/@25.0526586,121.5111195

台北市大同区华亭街31号31 Huating Street, Datong District, Taipei City, During the Japanese Rule Period

日治11/24
东门国小忠孝楼、仁爱楼

台北市大安区仁爱路2之4号,1933年

1933 11/16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1203000002
竹林山寺
竹林山寺正面 20201105.jpg
2020年11月17日 李明雄
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清明上河图
2008年12月24日 12
毛公鼎
2012年11月12日 136
宋人冬日婴戏图 轴
2019年6月26日
新北市瑠公圳引水石硿1762 Water diversion stone 2002/08/06 新店路65 号“开天宫”下方
乾隆5年(1740年)郭锡瑠父子为开凿圳道,创“金顺兴”并集众开凿水圳,历时22年,直到乾隆27年(1762)完成,乡人感念他的功劳,更改圳名为瑠公圳。

圳水引自新店溪青潭湖水,灌溉台北盆地一千二百馀甲水田,乃北部第一大水利工程,在开发史上深具重要性。 建筑工程意义,直接在山崖岩石层上以人工穿凿作为取水口,既无现代工程技术的援引,又无官方人力、财力的奥援,诚属不易。


*。

现存石硿内部有裂缝及崩塌现象,于调查研究及整体修复工程完工前暂不开放参观。

2008年8月6日

政府将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迹前,所有者台北市瑠公农田水利会及管理方开天宫,要求官方应编列整修经费,但金额庞大不获首肯。据开天宫冯理事称:官方未编列整修经费前禁止外人进入,包含中央予地方市文化局、工务局、水利单位等,均无人进入。

笔者因是台北市瑠公农田水利会前郑会长的二十多年朋友,并帮该会典故等,写入书籍折页传播海内外之因缘,特受接待由陈先生引导,经五道铁锁门及猛犬才到达,并说是第一未同意进入拍照者很难得

中山桥 1933 01-04-05 中山桥名牌37
桥墩采一大二小、三孔拱型设计,桥上的栏杆原系用日本德川产的花岗石砌成,两侧四盏青铜质桥灯,系为典雅优美之桥梁。惟因本桥涉及造成水患因素,故以尊重文化资产角度,及兼顾人民性命财产安全的态度,作为本案处理方式。因此本桥以迁建方式保存,并于九十二年四月三十日完成拆卸,拆卸下来的构建共计435单元,并暂存于再春游泳池旧址。
1933年完工时是一座全长120公尺的钢筋混凝土拱桥,为当时台湾唯一钢筋混凝土构造之桥梁,桥上的栏杆系用日本德川产的花岗石砌成。两侧四盏青铜质桥灯,为当时台北最典雅优美的桥梁,故其整座桥体极具保存价值。
中山北路三段横跨基隆河接中山北路四段(整座桥以原构件重组异地重建方式保存)
马偕纪念医院
1872年3月9日马偕博士由沪尾(淡水)登陆,随即展开传道医疗生涯。6月1日,马偕博士在他的寓所开始为人诊疗。1879年3月15日马偕博士购置医院土地,并于次年(1880年)运用美国一位同姓的马偕船长遗孀,为纪念丈夫所捐款美金三千元建立了偕医馆,这是台湾北部第一间西式医院。该医院的建立,使台湾民众受惠无穷,如今该建筑物仍完整存在原址。

1884年8月5日中法战争爆发,法军炮击基隆港,10月1日法舰队在淡水港口炮击淡水,民众与士兵死伤不少。在危险困境中,马偕博士于偕医馆收容许多伤兵,此为台湾第一次展开类似红十字会之救伤工作。这一所基督教小医院继续不断地维持其工作约二十年之久,直到1901年6月2日马偕博士逝世,才暂时关闭。

1905年11月3日,宋雅各医师/牧师(Dr. and Rev. J. Y. Ferguson)夫妇抵淡水,隔年(1906)停诊已五年的偕医馆,在宋医师手中重新恢复医疗传道的工作。 偕医馆的声望逐渐普及到每一角落,从各地涌来的病人,都争著要来这间西式医院接受治疗。为因应实际的需要,宋医师与宣教师吴威廉牧师积极计划医院未来的发展。

1911年秋天,宋医师提议将医疗中心由淡水迁到台北(即中山北路总院的现址),并将医馆命名为“马偕纪念医院”,以纪念马偕博士一生之伟大行迹与其宣教事业。同年,烈以利姑娘(Miss Isabel Elliot)来台,随即成立护理部,担任护士长,并开办“看护妇学”负责训练护士。台湾北部最早的护士,大都是此时期训练出来的。

位于台北市中山北路的马偕纪念医院扩建于1912年12月26日落成,宋雅各医师为首任院长。

宁愿烧尽,不愿锈坏

编辑

马偕纪念医院院徽是由代表医疗之“红十字”与“焚而不毁”的图案所构成,焚而不毁的图案源自旧约圣经故事,即上帝以野地的荆棘燃烧却不焚毁的记号,让摩西产生敬畏之心,接受上帝呼召,历经艰困,完成带领以色列百姓脱离埃及人奴役的命运。

以耶稣基督爱人如己、关怀弱势之精神,提供民众身、心、灵全人之医治,以达成医疗传道之宗旨。
双连教会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是普世基督教会及改革宗教会大家庭的一份子。它的历史根源可以上溯至1865年英国长老教会宣教师马雅各医生来台在南部及1872年加拿大长老教会宣教师马偕牧师在北部所开展的宣教工作。1912年宣教师成立台湾大会,让属不同母会的南北大会可以共同讨论事工。1951年召开会议议决成立今之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

在无数宣教师的热心事奉及本地传道人与信徒的积极参与下,长老教会通过医疗、传道、教育、社会服务等方式,一步步在全台湾各地立下教会的根基,并藉著小会、中会/族群区会、总会的设立,逐渐走向组织化、自主化的阶段。

我教会经历过满清、日本、国民党政权等不同外来政权的统治,仍以“焚而不毁”的精神见证著基督的主权。我们曾经面对过满清时期的宣教困境及迫害,日治时代的皇民化运动和政教纠葛,以及国民党政权时期的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美丽岛事件等政治惨案。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也和散布世界各地的宣教团体及各国教会享有宣教合作的关系。我教会是普世教会协会(WCC)、普世改革宗教会联盟(WCRC)、世界传道会(CWM)、亚洲基督教协会(CCA)、世界基督徒学生联盟(WSCF)、教会共同行动联盟(ACT-Alliance)等世界教会组织的会员。我们是普世教会的一份子,和众教会一起告白:“耶稣基督是救主,是上帝的儿子,是全世界及人类的盼望!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11号7~11楼
台北原有孔庙,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当时位于城内与武庙并列,日治初期遭兵灾,殿庑毁损严重。大正十四年(1925)台北士绅倡议重建孔庙,聘请泉州名匠王益顺来台设计建造,于昭和五年(1930)建仪门、大成殿、崇圣祠及两庑,并举行祭典,后因捐款顿挫直到昭和十四年(1939)才完成其馀建筑。 台北孔子庙遵照中国古建筑手法兴建,规制完备,建筑技巧精良,例如大成殿内的八角藻井一向为中外人士所赞美,是近代台湾最典型的泉州木结构风格之建筑。
大龙峒保安宫 18-11-12
大龙峒保安宫主祀保生大帝,为中国闽南地区信奉的医神,有“大道公”、“吴真人”或“花桥公”等称谓。保生大帝信仰自宋代开始发展至今,遍布台湾、福建、江浙等地。保生大帝在世时以医术闻名于世,明代时更流传保生大帝以丝线诊脉的方式,医治明成祖文皇后的事迹,因此得到明仁宗加封号为“保生大帝”。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为保生大帝诞辰,全台湾主祀保生大帝的公庙,会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其中以大龙峒保安宫的保生文化祭最为著名。自1994 年起,保安宫将这种传统的庙会活动,注入现代的人文精神,使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活力,于是开始发展了“保生文化祭”的活动。
保生文化祭由绕境踩街、艺阵表演、家姓戏、祝圣祭典等组成。从农历三月十四日的绕境岀巡开始,到三月十五日举行三献礼、过火、放火狮作为整场祭典的高峰。还有为酬神演出的家姓戏,透过歌仔戏、北管、布袋戏等传统戏曲,彰显台湾民俗艺术之美。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 02-05-28
教堂坐落于大稻埕老市区,主体建筑样式据悉为李春生参考福建厦门一带,西方传教士所建之教堂,以玆宏扬教义,气质典雅。完工年代与总督府博物馆(今国立台湾博物馆)同年,以加强砖造为主结构,采质地优良的大正初年清水红砖砌成,施工品质优良,立面佐以中西特色之艺术装饰。 盖当时民风保守,礼拜堂男女分坐,并各由左、右入口进出,种种特征事迹,见证了十九世纪末迄廿世纪初年,台北地区基督教发展过程。古迹建筑样式虽模仿西方教堂图样建造,但立面洗石子装饰,仍然呈现出台湾传统图案,融会中西风格,建筑尺度庄重可亲,有其自创特色,在台湾近代建筑中,诚属罕见,获古迹界高度评价,列为本市第一百处古迹。惟在指定过程遭人趁夜毁损部分立面,殊为可惜。
1.本教堂由台湾近代史重要人物李春生捐地献建,李氏系清末知名茶商,在刘铭传时期推动大稻埕地区商务,特别是对于台湾茶叶外销之推展,具有很大贡献,李春生亦为当时一代哲人,能著书,在清末台湾士绅社会所罕见,其论述一方面结合基督教思想,又内含传统儒家思想,在其年代,以一个商贾及热心教会之人,能够宣扬崇高思想,实属不易,颇具纪念价值。 2.教堂坐落于大稻埕老市区,西方传教士所建之教堂,以玆宏扬教义,气质典雅。以加强砖造为主结构,采质地优良的大正初年清水红砖砌成,施工品质优良,立面佐以中西特色之艺术装饰。盖当时民风保守,礼拜堂男女分坐,并各由左、右入口进出,种种特征事迹,见证了十九世纪末迄廿世纪初年,台北地区基督教发展过程。古迹建筑样式虽模仿西方教堂图样建造,但立面洗石子装饰,仍然呈现出台湾传统图案,融会中西风格,建筑尺度庄重可亲,有其自创特色,在台湾近代建筑中,诚属罕见。
艋舺青山宫 19850815


三级古迹“艋舺青山宫”,位于台北市万华区贵阳街二段二一八号,主要供奉灵安尊王张滚,乃清咸丰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福建惠安籍渔民,自其故乡青山庙奉请而来者。庙建于咸丰六年〈西元一八五六年〉,咸丰九年〈一八五九年〉完成,雕梁画栋,三川殿有一座八角形藻井,工艺精美。今庙则前殿为民国二十七年重修,前殿之石柱与石垛乃采取圆山神社所遗之石材,后殿为民国六十八年重修。

主要供奉灵安尊王张滚,乃清咸丰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福建惠安籍渔民,自其故乡青山庙奉请而来者。

三川殿、左右过水廊民国一百零二年疑因电线走火酿灾受损,于一百零三年重新修复完成。后殿加建的三层建筑作为神明殿及服务空间

圆山别庄是日治时期大稻埕茶商陈朝骏所建,始建于日据时期大正2年(1913年),翌年建造完成。别庄的兴建与变迁过程和陈朝骏家族经营茶叶有密切关连。
.圆山别庄为日治时期大稻埕富商陈朝骏所建,孙中山先生在东京组中华革命党时由吴文秀引导来台,在此宅筹募款项,光复后,此别庄曾由前立法院长黄国书所有,是近代史上的重要见证,具有历史价值。 2.仿英国都铎时期的半土构造建筑,是台湾罕见之建筑形式,作工精致,造型优美,保存良好,具有建筑艺术价值。
林安泰古厝
建物迁建后仅存两落内外双护龙之合院形式,大木、木雕、石雕及工法具有一定水准,为本市闽南传统建筑典型代表作之一。 2.古厝原位于四维路,民国60年因敦化南路计画道路拓宽未能原地保存而拆除,在多方人士与媒体报导的压力下,市府遂易地重组。古厝的迁建日后加速文化资产保存法立法,有见证文化资产保存的时代意义。
林安泰古厝原位于台北市大安区四维路141号,系清朝福建安溪林姓移民所建,取原乡泉州安溪的“安”及所经营商号荣泰行之“泰”而得名。古厝正身兴建于乾隆48-50年、左右护龙则于道光年间兴建完成,为台北市现存配置完整古宅之一。原古厝座落基地于67年6月因拓宽敦化南路而面临拆除,后经专家学者建议及规划,先行拆解并易地复建。故于拆除时一一拆解装饰附属物及建材配件,再经丈量记录、编号、绘制蓝图,作为重新组装复建之依据,由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工处及公园处于74年11月15日重新迁移复建于滨江街现址。
台北市中山区滨江街5号
剑潭寺


创建后,经乾隆38年、光绪34年、日治时期大正3年历次修葺、又于昭和12年(1937)迁建于现地。

剑潭寺原址位于台北圆山基隆河北岸,坐西北朝东南,背山面水,风景秀丽。它是最早出现于清代方志中之台北盆地古刹,相传创建于明郑时期,且有关于郑成功与剑潭之传说,香火鼎盛。 二、历经清初乾隆三十八年及道光二十四年重修,规模渐趋宏伟,至日治大正十二年,由名匠陈应彬主持大修,格局扩为三殿式,中殿为八角形,左右设置钟鼓楼,庙貌极为华丽。但至一九四0年,因其址靠近日人所建之台湾神社,乃被勒令拆迁至大直今址。 三、现存之剑潭寺系将原旧庙之木、石建材混合而成,虽只剩一殿,但其龙柱及藻井仍极精美,且庙方陈列保存许多原有石雕与木雕,颇富历史文物之价值。
04-7-19
新舞台 20150803
于1997年4月开幕,策划“新传统”(艺术总监李宝春)、“新舞风”(艺术总监林怀民)、“新童乐”(艺术总监胡乃元)、“视障艺术季”(艺术总监朱万花)等系列表演。
旧名淡水第二渔港,完成于民国76年,近年在行政院农委会渔业署与新北市政府的联合推动下,将渔港功能多元化,让渔人码头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兼具游憩功能的港区公园。渔人码头为一浮动码头,有别于传统结构的固定码头,可随海水涨退潮而上下浮动,可同时容纳150艘渔船停泊,相当壮观。沿防波堤架高铺设的原木栈道,长约320公尺,是眺望海景与落日的绝佳场地。白色风帆造型的人行跨海大桥是渔人码头的招牌地标,全长165公尺,横跨港区,连接木栈道与观光渔市,入夜后,桥身会变换五彩灯光,呈现另外一种情调。这里也有新北市唯一经政府许可的民营游艇,乘船游“蓝色公路”,更是人生一大享受。

除了硬体建设之外,为了充分发挥渔人码头的游憩功能与振兴地方文艺,市府团队也在此举办了不少文化活动,诸如渔人码头艺术市集、水岸文化音乐祭等。“软硬兼施”之下,将渔人码头打造成一个具备国际级水准的观光码头。进到渔人码头,远远就看到著名的“情人桥”,以流线的单面斜张桥横跨港区,白色的桥面在灯光的照射下变化多端。港口旁仿若巨型邮轮的邮轮饭店,成为当地显目的地标,也提供留下来欣赏夜景的旅客一个休憩过夜的地方。园区里的观光渔市,可挑选新鲜现捞的鱼获交给店家料理,多元化的商店街与艺术大街,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创意礼品,平稳的木栈道与堤岸咖啡是情侣们约会的游憩景点,每当到了黄昏的魔幻时刻,看著太阳缓缓落入水平面,天空多层次的颜色变化,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来“渔人码头”一定不能错过的两大地标,一个是可以眺望海景的绝佳场地“原木栈道” ; 另一个是白色风帆造型的招牌地标“情人桥”,每逢接近下午五点左右的傍晚时分,常会看到大批人潮架著脚架一字排开,在此等待补捉夕阳入海的美丽景色,尤其入夜后,整座情人桥依序变换浪漫的五彩灯光,更是合影打卡的必拍首选。在邻近的淡水福容大饭店还有首度引进台湾的旋转式观景塔“情人塔”,不但拥有百米高的绝佳视野,还能带你“360度欣赏渔人码头无敌海景”。乘坐时间约6分钟,不论是烟雨迷濛的午后、璀璨夕照的黄昏,还是华灯初上的傍晚,都能将淡水的风姿绰约尽收眼底。

在情人塔一楼入口处,立著一个写著“爱在淡水”的红色大心雕塑,到了晚上还会打上璀璨灯光,浪漫满分。

“淡水渔人码头”位于新北市淡水区淡水河出海口右岸,白色风帆造型的人行跨海大桥是渔人码头的招牌地标,横跨港区,连接木栈道与观光渔市。来到渔人码头,这边有著台湾数一数二的夕阳美景,每逢傍晚时分,便可以看到大批的人潮在此等待补捉夕阳沉入海洋的美丽景色。在邻近的福容大饭店还有首度引进台湾的旋转式观景塔“情人塔”,

此画是由清代宫廷画院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合作画成,因此,又称为“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是写实风俗画的杰作,在北宋(960-1127)时期最为流行,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情景,内容有郊野、虹桥、及城内各行各业的生活情景。
宣王时代的毛公鼎,器口一道大圈小圈交替的重环纹,纹饰虽较单调、粗犷,却有舒朗之致。铭文32行500字,是目前所知铭文最长的一件铜器。内容分七段,大意为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赏赐之盛,为目前金文所见最高等级。
本器颈、足上层皆饰弦纹,颈下层饰夔纹,足下层则饰小型兽面纹,腹上层饰蝉纹,下层则饰兽面纹。此器纹饰具有南方或西南方区域特性,于研究商代方国文化及造型艺术,均具重要之价值。为清宫旧藏之商周铜器精品。 12/11/12*--#371
此件翠玉白菜,辉玉质,白菜造形。以巧作的概念,强调翠玉天然色泽分布以设计器形-翠绿为叶,青白为梗,并顺应玉质原本之璺绺琢以翻转之叶缘、叶脉,并制造经霜的效果。有蝗虫、螽斯各一停伫叶上,更增自然生动。 本件翠玉白菜,原本直立于一只掐丝珐琅花卉纹四瓣盆中,作为宝石盆景,妆点陈设在清光绪帝瑾妃居住的永和宫中,有人因此推论此物为嫁妆,并认为白菜的颜色青、白,谐音“清白”,表示人品纯洁;叶尖的昆虫,寓意多产,祝福子孙绵延。 设计者将材质天然的特色与人为造形、象征意义,彼此相辅相成,得到和谐而圆满的结果,为国立故宫博物院最受大众喜爱之作品,成为众人共有的美感记忆,弥足珍贵。 14/4/21*--475

 

骑士堡

编辑
叙利亚骑士堡全景

[6]世界遗产

骑士堡和萨拉丁城堡 Crac des Chevaliers and Qal’at Salah El-Din

国家: 叙利亚 所在地: 欧赫森与哈非自治市

方位: 北纬34.78度 东经36.26度

入选年分: 2006 遗产种类:

文化遗产 符合标准: (ii)(iv)

(ii)在某期间或某种文化圈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

(iv)关于呈现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建筑类型,或者建筑及技术的组合,或者景观上的卓越典范。

11世纪库尔德人在此居住,此处称为“Hisn al Akrad”,意为库尔德人的城堡。

历史

编辑

克拉克骑士城堡(Crac des Chevaliers),系十字军东征,为夺回耶路撒冷,自西元1095年至1291年,约计发动10次东征,与回教徒争战,这期间,从贝鲁特至土而耳其的安塔基亚,之高山地带,形成“城堡带” ,骑士团体修建造许多城堡,其中位于 “叙利亚 欧赫森,“克拉克骑士堡”,规模最宏大完整,海拔2300呎,居高临下战烈略地位重要。[12]

近代被ISIS反抗军用作基地,已部分损坏。

建筑特色

编辑

修建于早期阿拉伯时期的城堡(1031年),可以见到阿拉伯风格。后来骑士团对它进行了翻修和扩建:主要以坚硬的黑色玄武岩石块为建筑材料,修建了护卫塔,内外城墙,护城河,教堂等哥特式的建筑。[2][13]

防御建筑

具有复杂如迷宫般的防御工事:呈环状排列,强化防守功能。外墙比内墙高,外有壕沟环绕,墙上布满雉堞,又有ㄧ些可投射武器,及倒出滚烫热油的设备。较弱的角落,建三座巨大而最坚固的塔楼补强。内部可容纳二千名士兵及马匹,地下室建有数个收集雨水的水池,另尚有引水道,由外部水源引水使用。外部入口有可吊起的木桥。[14]


2006年克拉克骑士城堡和萨利赫丁堡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5]

外部链接

编辑

资料来源

编辑
  1. ^ 孙, 文秀. 海倫•凱勒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新譯全本)/世界四大勵志自傳. 台北市: 华文出版社. 2012/01/01: 347. ISBN 9787507536096. 
  2. ^ 余, 秋雨. 君子之道. 台北市: 远见天下文化. 2015/1/30: 344. ISBN 978-986-320-663-7. 
  3. ^ 林, 高志. 金融文化創意行銷策略100招. 台北: 五南文化. 2010-6: 241. ISBN 978-957-41-7080-7. 
  4. ^ 4.0 4.1 林, 高志. 認識文化台北. 台北: 个人工作室. 2016-7: 327. ISBN 978-957-43-3757-6. 
  5. ^ 林, 高志. 勸善七十年. 台北: 个人工作室. 2019-4: 345. ISBN 978-957-43-6492-3. 
  6. ^ 汤, 熙勇. 台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 台北: 台北文献委员会. 2002: 477. ISBN 957-01-3019-9. 
  7. ^ 林, 高志. 環遊世界文化導覽. 台北: 五南文化. 2010: 159. ISBN 978-957-41-7344-0. 
  8. ^ 余, 秋雨. 千年一嘆. 台北: 时报文化. 2000: 411. ISBN 957-13-3109-0. 
  9. ^ 余, 秋雨. 行者無疆. 台北: 时报文化. 2011: 352. ISBN 978-957-13-5405-7. 
  10. ^ 余, 秋雨. 君子之道. 台北: 远见天下. 2015: 343. ISBN 978-986-320-663-7. 
  11. ^ 林, 高志. 台北市中山區永盛文化公園勿種調查計畫成果與活用. 台北: 永盛公园. 2007: 161. ISBN 978-957-41-4145-6. 
  12. ^ 林, 婉美. 一萬年.在路上. 台北市: 时报数位. 2008: 200. ISBN 978-986-84528-0-0.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13. ^ 林, 高志. 環遊世界文化導覽. 台北市: 五南文化. 2010: 78. ISBN 978-957-41-7344-0. 
  14. ^ 许, 文廷. 中東(續). 台北县: 旗林文化. 2002: 77. ISBN 986-80028-4-2. 
  15. ^ Crac des Chevaliers and Qal’at Salah El-Din, UNESCO, [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