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避免说明泛滥
本页简而言之:指导类页面不要啰嗦,试图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都考虑到是不可能的,甚至会造成反效果。 |
维基百科的方针与指引用于向编者或读者解释维基社群的规范,尤其是不熟悉维基百科运作的人。把这些页面写得简单易懂且又能反映社群共识很重要。
应该谨慎考虑所有编辑,尤其是扩增内容的编辑。“说明泛滥”为编辑者撰写过多指示和说明所造成的结果,进而形成又长又臭的页面。这些编者可能希望替实作情况给一些方向,但没了解到“没有人想看这些方向”,所以他们写的规则根本没有人会遵守。维基百科有不少方针页面,以及更多指引页面,以及维基专题的建议页面,很少有用户真的把上述“任一篇”页面从头到尾读完,通常都是对它们视而不见。[1][2]
概述
编辑就如同条目,任何人都可以编辑大多数的方针指引页。许多时,有人认为某某观点应该列入,或是认为加入更多解释有助理解;不过很多时这些扩增反而毫无益处。逐渐膨胀的页面会失去连贯性、不引人入胜,也常常远离真正的维基社群共识,且让更少读者能读完和理解。规则页面的内容应覆盖广,但不要想处理所有情况。
预防
编辑保持方针指引页简单扼要是最有效的方式。方针指引页相关的扩增内容应该撤销,除非:
- 真的发生问题并须解决,不要假想问题并又试图想方法解决。
- 如果要扩增的草案实施了会带来正面并真正的影响。
- 要扩增的内容获得广泛共识。
所有说明和指示应尽可能清楚,扩增的内容应该放在正确位置,不会造成上下文不通顺甚至意思不同。
通常一个方针指引页过于宽松是比过于严格来得好的。方针页没有明确禁止的事项仍然可依照编者自己的判断去裁决。在条目讨论页取得的共识,很可能因为过严的方针而遭破坏;因为会有维基法匠出现并试图照着方针页面上的文字施行,进而破坏原本已经取得共识的条目内容。如果你对维基百科有一个不错的意见,应先考虑写成论述,等待取得社群的共识。
修订
编辑页面往往缺乏检查而造成说明“泛滥”,因此常需复查页面内容,纵然有些说明或指示已长久存在。一个指示或说明不会因为存在的时间增长而代表有较大的共识,但是移除一个长久存在的说明仍须谨慎考虑。如果一个说明或指示没什么道理或意义,或是没有什么施行或实作的可能;应检查页面编辑历史和讨论页(和存档),确认是何人加入或是经由哪次讨论取得的共识。若检查后发现实际上是缺乏共识,那么可在讨论页发起讨论;或是放胆移除它们,并将理由写在编辑摘要。如果有人反对你的修订,那么很自然的就进入修改、回退、讨论循环来解决问题。
请勿滥用
编辑请勿滥用或曲解本页面的主旨。说明和指示如果清楚并准确的表达出维基社群的共识,就算写得很长,也是非常有用。
相关页面
编辑- en:Wikipedia:Policy condensing:英文维基上一个废弃的维基专题,其认为不少方针指引页有说明泛滥的问题,而试图以专题的组织力量来删减这些说明指示。
相关方针指引或论述
编辑- Wikipedia:避免撰写冗余的论述(论述)
- Wikipedia:过度内连危机(论述)
- Wikipedia:格式手册(指引)
- Wikipedia:不要往鼻子里塞豆子(论述)
- Wikipedia:太多细节(论述)
- Wikipedia:实用程序(论述)
- Wikipedia:要求程序(幽默论述)
- Wikipedia:制定新规则时,沉默不代表同意(论述)
鼓励写多点的论述
编辑- Wikipedia:丰富还是冗余
- Wikipedia:冗余是好的
- Wikipedia:分拆不是我们想的那么有害(此论述被标记为可能违反Wikipedia:内容分歧指引,但中文维基尚无此指引)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Vergano, Dan. Study: Wikipedia is driving away newcomers. USA Today. 3 January 2013 [19 November 2014] (英语).
- ^ The Decline of Wikipedia: Even As More People Than Ever Rely on It, Fewer People Create It | MIT Technology Review(英文)
- 本页概念由Meta-Wiki上的m:instruction creep所启发。
外部链接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