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鸭子测试
(重定向自Wikipedia:鴨子測試)
本页简而言之:管理员可能会对明显的傀儡采取比常规程序更快的处理手段。 |
鸭子测试(英语:Duck test),即“如果它看起来像鸭子,游泳像鸭子,叫声像鸭子,那么它非常可能就是只鸭子”,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未知物的行为特征的方法来辨别这个东西。
判断一个断言是否成立经常会用到以下的一些标准和术语:
- 疑虑非常有理由
- 证据明确而具有说服力
- 证据占多数优势
- 鸭子测试(即怀疑)
鸭子测试不应该被用于不明朗的情况下,若没有明确而具有说服力的证据,编者们都应该假定善意。
错误引申
编辑中文维基百科将{{duck}}模板的默认提示文字定为“一望而知”,这是一个错误的用法。因为鸭子测试需要观察对象的行为,而行为并非“一望”就能够可靠地归纳的。一时一地的特定言行并不意味着该人物有此行为特征。
鸭子测试的对象必须是有行为特征的,所以必须是人物。但由于“一望而知”的影响,有些维基人觉得:只要通过简单的观察即可做出判断的是鸭子测试(这已经是错的了),似乎不管是不是人物,都是鸭子测试管得着的。
应用
编辑“鸭子测试”可以被运用于维基百科的内部事务中,例如,“User:Example”与别人卷入了一场争论或是编辑战,并因此被封禁。几分钟后,某个“User:Example1”注册使用维基百科并立即继续这个争论或编辑战,争论的事情和说话的语调一模一样。通过鸭子测试,我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这是一个傀儡,并立即进行处理。
基于错误引申的应用
编辑有人认为,鸭子测试也可用于侵权内容的判断,如果某个图片明显是影片、电视节目的截图,或是杂志、音乐专辑的封面,却被标识为上传者原创作品,通过鸭子测试便可立刻将其作为侵权进行处理,即使图片的来源未知。
然而以上的用法是错误的,因为鸭子测试所判断的必须是具备行为特征的对象,换言之,需要是人。图片资源的“一望而知”的特征并不是鸭子测试。
不应使用的情况
编辑- 鸭子测试绝不适用于普通的条目内容,更不会凌驾于诸如Wikipedia:非原创研究、Wikipedia:可供查证或Wikipedia:中立的观点等维基百科方针之上(连平起平坐都算不上)。
- 由于鸭子测试不是一望而知,所以不仅不适用于条目内容本身,也不能适用于观察一切非人物的对象。
参见
编辑- 模板{{Duck}},显示为 一望而知
- 模板{{Duck fake}},显示为 注意假鸭
- Wikipedia:直言不讳
- Wikipedia:朽木不可雕
- Wikipedia:慎用“破坏”一词
- Wikipedia:狼人自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