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避免主觀用詞

維基人必須清楚,維基百科的條目是作為百科全書的內容給人看的,並不是自己寫的告示,也不是替別人發的告示。

如果你覺得這很顯然,那麼請考慮下面的情況:有這麼一部來源文獻,是某名人的子女寫的,其中原話是「家父張三」如何如何。那麼條目裡面應不應該說「家父張三」?在條目里,除了原樣引用其子女言論以外的情況,當然不能寫「家父張三」,因為維基百科的條目並不是此人子女發的告示。

如果你還是覺得這很顯然,那麼你應該懂得為什麼條目里除了原樣引用的部分以外,不應該出現「毛匪」或者「蔣匪」了吧?

如果你還是覺得這很顯然,那麼你應該懂得為什麼條目里除了原樣引用的部分以外,不應該出現「汪偽政權」或者「偽滿洲國」了吧?

稱敵稱偽的危害

編輯

在條目里稱敵稱偽不僅違背維基百科的文體要求,還會導致信息的損失,使得語義不詳。例如「汪偽」,在條目中可能指以下幾種情況:

  1. 汪精衛政權
  2. 中國國民黨 (汪精衛政權)
  3. 和平建國軍
  4. 與汪精衛政權或特定人物有關其他官方或非官方組織

成因

編輯

簡單地說就是不讀自己寫的條目,機械地複製粘貼(或者複製粘貼之後潤色)來源內容。

怎麼辦?不要複製粘貼,要讀條目。

不複製粘貼來源內容,要理解來源內容。當然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寫條目的人自以為自己讀懂了來源,但其實沒有。這種問題並不難發現,因為在評審等場合其他維基人會提問,此時,但凡會讀自己寫的內容,就會認識到自己沒理解來源(或者來源本身質量就差)。可惜現實中有一些維基人即使被別人問了問題,仍然不會反省就是了。

主觀用詞的例子

編輯

除了原文引用(專有名詞也是一種廣義的原文引用),不要使用主觀用語。以下為幾個主觀用語的例子,中文維基百科裡使用錯誤的地方還是很多的。

  • 家父
  • 敵偽類:問題常見於事件、人物傳記條目。出現在文保單位名稱等專有名詞和原文引用時,不需修改。
  • 降敵
  • WP:第一人稱用詞
    • 本公司
    • 我們:截至2024年4月,似乎心理學和數學相關條目比較容易有這個問題。
  • :在非引用的情況下維基百科正文幾乎不會出現作為動詞使用的「來」。(當然了全文搜索「來」字,搜到的大部分都不是作為動詞使用的來。)不過,還是比較容易發現一些誤用的例子的。這類問題多發於「來中國/來華」或者「來中國的某個特定地方」。因為中文材料中默認以中國或者特定地區為「此地」的做法不少。
  • 帶引號的「文化大革命」:此用法為胡耀邦於1980年根據陸定一建議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提出並獲得「全國黨的宣傳部門的真心擁護,也得到了黨內的一致贊成」的,具備否定意義。除引用中國大陸文獻或用縮寫表示強調等個別情況(如下例)外,一般不宜添加引號:

由於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經驗不多,黨的領導對形勢的分析和對國情的認識有主觀主義的偏差,「文化大革命」前就有過把階級鬥爭擴大化和在經濟建設上急躁冒進的錯誤。

其次,還常有人想當然耳地把很多無關文革的內容塞進了「文革百寶囊」中,即把「文革」想像成集眾惡之大成,可以用來解釋中共過去做錯的、做不好的一切事情。……

——關向光《文革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