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行话解释

(重定向自Wikipedia:MOS DEF

应尽可能让广大读者理解维基百科中条目内容。对大多数条目而言,这意味着普通人可以读得懂。

增加内容和创建新条目时,百科全书式的文风正式语调是很重要的。维基百科条目应有直白、只有事实的文风,而非随笔般地、议论性地或固执己见地写作。但是,普通读者应当能理解条目中的学问。尽管您应广泛使用日常、非技术性词汇(来代替专门术语或行话),但也不要用到过多的惯用语,逼得那些渴望从文章中获得有用信息的人还要去查字典或者词典。要做一切合理努力使相关该素材能被多数人读懂。如果一个条目内文以过度专门术语方式编写,而其他素材有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那么建议编者重写这个条目。

受众

编辑

可以从三个角度划分维基百科各种读者:

  • 对条目的熟悉程度
    • 一般读者对该主题领域没有预备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不熟悉的主题本身,甚至在阅读之前不清楚该主题是什么。
    • 内行读者受过该主题领域的教育,但希望学习该主题本身。
    • 专家读者了解该主题,但希望了解更多或回顾某些事实。或对维基百科的覆盖面感兴趣。
  • 对阅读能力。有很多不同的免费在线工具可以自动对(英语)文本的可读性进行评级,或高亮复杂的句子结构,如 http://www.hemingwayapp.com
  • 对学习该主题的动机。

受过良好教育、知识丰富而且积极的读者会不费力地读完一个4000字的特色条目。而有的读者却只能勉强弄懂导言部分、看看图片。一个优良条目可以抓住所有读者的兴趣,并且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并且有动力地学到主题内容。一个条目可能会因为写得内容超出了读者的阅读能力,错误地推测读者对于主题或领域熟悉,或因为它涵盖的内容的水平过为基础或不全面而令人失望。

虽然任何受众群体的人都有可能会偶然发现一个条目并决定阅读(例如通过点击Special:随机页面),但有些主题很自然地只会吸引有限的人群关注。一般来说,在研究或讨论之前需要多年专门教育或培训的主题很可能受众有限。例如,高等数学、专门法律或工业工程中的某一个主题可能包含只有懂行的人才能欣赏或看懂的材料。但要注意,许多学科尽管学术研究到很先进的水平,但仍受到很多人关注。例如,不是仅有天文学家关心太阳疾病也不仅受到医生的关注。

大多数维基百科条目都可以写得让拥有普通阅读能力和动机的一般读者看懂。有些条目本身就很专门,一些条目则含有技术性章节或观点。它们大部分都可以改写以使让广大读者接受。有些主题本质上就难以明白,或需要先从多年的进修或培训获得大量先验知识。在这些主题中,期盼所有读者都能明白一个条目的所有内容是不太现实的。然而,还是应该努力让条目尽量通俗易懂,特别是对于导言章节。

专门内容

编辑

维基百科致力于成为一个稳重的参考来源,专门性很强的主题材料仍然存在于一些维基百科条目中。提高专门内容的可读性目的是为了不太懂行的读者也能从条目中受益而对条目做出的改善,但这种做法不应降低对专门背景已有更多了解之读者的价值。

使文章更容易理解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删除详细的专门内容。例如,关于化合物的百科全书条目将包括化合物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一般读者来说比较晦涩。但往往高度概括的技术细节可以提高文字对一般读者及专家的可读性。例如,一般读者和专家都不太可能去读某一结果的详细推导,但对推导过程的简洁摘要可以向一般读者传递一种认识,却也不减少对专家读者的用处。当要决定包含多少技术细节合适的时候,与条目主题所属的特定技术领域的标准参考作品进行对比可能会对此有帮助。

序言章节

编辑

让广大读者可以读懂首个章节(“序言”章节,位于目录之前)是尤为重要的。即使读者没有详细了解此话题,他们也需要知道一个条目是关于什么的,以及他们正在阅读的条目的正确性。那些只想找总结性话语或是一般性定义的人可能读到导言末尾就会停下。容易理解的导言也会鼓励读者继续阅读条目的主体内容。

由于这些原因,导言应该提供一个可理解的条目概述。尽管导言旨在以某种方式概述全文的所有要点,可以通过在导言中进行概括,而在主体中包括技术细节来提升条目的可读性。条目的导言应当告诉一般读者该话题研究的领域、在该领域中该话题所处的位置、该话题有用的地方,以及为了能够理解该条目而需要事先学习的东西。

一般来说,导言不应该假定读者熟悉条目的主题。对于很难用一般读者熟知的词汇来概述高度专门化的话题,可以在导言中加入一些背景知识,同时也要提供阅读条目所需预备知识的链接。

经验规则

编辑

这里有更多处理专门性适中或很高的学科的想法:

将最容易理解的部分放前面

编辑

如果有必要的话,完全可以在后面的章节介绍专门性较强的内容。那些不关注详细内容的人会在某个位置停止阅读,这就是要把“他们”感兴趣的材料放在前面的原因。如果要链接到条目中的某个章节,那么这个章节的开头最好是和前面链接所在的条目章节处于同样的技术层面。换言之,如果读者在阅读某个易于理解的章节时点击其中链接到达另一条目的章节,那么后一个章节同样也应易于理解。除此以外,许多技术性太强的章节都可以通过总结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来改善,其后再进入详细的描述。

降低一个级别编写

编辑

提升可读性的一般方法是考虑研究该话题的正常级别(例如中学、大学、研究生)并为前一个级别的读者来编写条目。这样大学的话题可以面向高中背景的读者,而研究生的话题可以面向一些大学背景的读者。序言章节应当特别易懂,但降低一个级别编写的建议可以用于全篇,增加全文的可读性。降低一个级别编写也可以支持我们提供有关话题的第三方来源的目标,这些来源可供读者在翻阅其他有关资料之前使用。

添加具体的例子

编辑

许多技术条目只因为他们抽象而不能理解(甚至让专家读者更加困惑)。具体的例子可以帮助许多读者了解抽象内容的脉络。有时对比性的例子,如反例,也很有帮助。例如动词这个条目中的:

动词,源自拉丁文verbum(意指word) ,是语法学中用来表达动作()或存在状态(存在站立)的单词词类)。

例子仍须满足其他内容都遵循的非原创研究的要求。

用中文解释公式

编辑

如果可能的话,要用中文来解释公式为何有某些功能或写成某种形式,即使对专家而言,这也会有帮助。解释公式的“含义”有助于读者跟随。

添加图片

编辑

视觉描绘让很多人更有效地学习,也让专门技术概念可以更简介明了地表达。图表应附上适当的符号或文字说明。一些模板可能有用:

避免过度技术性的语言

编辑

主指引:Wikipedia:格式手册中的专门术语

  • 审慎使用术语和缩写。在首次使用专门术语时进行解释并给出缩略语的全称。此外,您可以在之后有节制地使用它们,或不去使用。尤其是在一并介绍很多新术语的时候,使用比较熟悉的中文词汇可以减少困惑(只要不牺牲准确性)。
  • 如果不会造成准确性的损失,就使用常见词汇,而不用专门术语。在常见词汇与专门术语完全等价之处用常见词汇替代。
  • 剔除长串的形容词,尤其是技术性形容词。
  • 尽可能使用简短的句子。句子长度超过12个词就会大大增加理解的难度。但是,在一行中使用太多的短句子就会变得单调;要让句子的长度具有变化以保持读者的兴趣。
  • 多用动词来提高可读性 — 可以用动词取代许多技术形容词。
  • 使用类似于谈话的语言。很多人在写文章和演讲时用专业术语,但在谈话中会尽量用更易懂的散文。[1]
  • 使用类比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主题。最合适的类比可以让对问题不理解(的人们)变得对之有充分认识。但维基百科不是教科书,所以这些类比需要用百科全书的方式表述,并可从可靠来源查证。没有一个具体来源的大量解释可能会构成原创研究原创总结

不要过于简化

编辑

不要为了让材料更易理解而对它过分简化。百科全书不应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而给出似是而非的内容。

标记技术性文字过多的条目

编辑

条目内容若技术性文字过多,可以使用不同的模板来做标记,提醒编辑改进使条目能达容易理解的标准。

对于读者难以充分理解的条目,编辑可添加{{Cleanup-jargon}}模板于对应讨论页顶。“添加模板者应于讨论页上留下评语,说明该条目的技术性文字过多之处,或给出改进的建议。只加模板而不提供说明的可能被忽略或移除。”在Category:包含过多行话或专业术语的条目可找到目前被标记待改进的条目。

“介绍性”条目

编辑

有些条目无可避免存有技术性文字过多的情况,这时可以考虑建立介绍性条目,以期吸引非专门读者的兴趣。狭义相对论入门就是很好的例子。读者可以在Category:介绍性条目中找到完整的“介绍性”条目名单,还可以在Category:有单独介绍性条目的条目中找到所有介绍性条目对应的主条目名单。

为与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以及内容分歧中的指引保持一致,这些独立存在的介绍性条目数量应有控制尽可能少。开始编写介绍性条目之前,请考虑:

  • 按本文前面所建议,如果无独立的介绍性条目,读者能否充分了解此条目中所有内容?
  • 考虑读者对此主题发生兴趣普遍程度,读者是否可以只靠精心编写的序言章节来充分了解内容?

如果以上回答都为否,那么您就可以开始撰写“介绍性”条目。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